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pdf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6135458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PDF 页数:59 大小:43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pdf(5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 调研报告和实施意见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 调研报告和实施意见 二一年五月二一年五月2目目 录录第一部分 调研报告 一、背景和意义.1(一)调研背景.1(二)调研意义.3二、中山火炬开发区的产业结构与人才需求现状.5(一)产业结构现状.5(二)人才需求现状.7三、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方案现状分析.8(一)专业结构现状分析.8(二)人才培养方案现状分析.11(三)基本教学条件现状分析.14(四)师资队伍现状分析.15(五)招生和就业情况分析.17(六)教学管理现状分析.18四、调整优化的主要目标和主要思路.19(一)调整优化的主要目标.19(二)调整优化的主

2、要思路.20五、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的主要对策.21(一)立足中山火炬开发区,实现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一致性.21(二)坚持分类建设与管理,保障学校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致性.23(三)着眼学院可持续发展,保持专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致性.25六、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措施.26(一)以工学结合为纽带,优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26(二)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带动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28(三)以工作项目为载体,推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29(四)以能力考核为重点,改革教学考核方式方法.29(五)以“三证书”为载体,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31七、保障机制 .31(一)加强专业设置宏观调控,构建调

3、整优化的长效机制.31(二)设立专业建设工作结构,加强调整优化的组织领导.31(三)建立专业布局预警系统,做好人才需求的预测工作.32(四)强化专业内涵项目建设,夯实专业可持续发展基础.323第二部分 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35二、基本原则 .36三、主要目标 .37四、主要内容 .37(一)立足园区产业,打造六大重点专业及专业群.37(二)着眼四个合作,创新“企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48(三)贴近工作岗位,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49(四)深化校企合作,推进生产性实训校区建设.50(五)依托园区资源,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52(六)引入目标管理,加强质量监控体

4、系建设.53五、保障措施 .54(一)加强领导,落实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工作.54(二)加大投入,保证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调整工作顺利进行.54(三)更新理念,加强各专业(群)特色发展研究.54(四)重视过程,完善专业建设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55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1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一、背景和意义 (一)调研背景 (一)调研背景 1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2010 年 4 月 3 日,教育部陈希副部长在吉林调研高等职业教育时强调高等职业教育要“

5、以合作发展为动力,以合作育人为模式,以合作办学为机制,以合作就业为导向,努力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与行业企业广泛合作面向社会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2010 年 5 月 6 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

6、2家层面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2008 年, 国家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对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将珠三角地区建成“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广东省决定“优先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 高新技术产业、 优势传统产业、 现代农业、基础产业等六大产业群和培养广东紧缺人才领域的学科专业”。2009 年,广东省政府提出要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把“促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建设现代产

7、业体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 实施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力从珠三角地区逐步转移至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的“双转移”,加快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的“双轮驱动”,实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双提升”战略,建立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广东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举措,要求与地方产业结合紧密的高等职业院校必须与时俱进, 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培养经济社会适销对路的人才。 3 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 56 个火炬高新开发区之一,区内工业企业 1000 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500 多家,世界 500 强企业近 20 家,出口创汇位居

8、中国十强,GDP 占中山3市的四分之一,工业产值和出口创汇全市第一。拥有七个国家级基地、六类主体产业、六大工业园区。2009 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26.08 亿元, 工业总产值 900.52 亿元, 税收收入 32.59亿元。当前,开发区正着力建设国家火炬计划中山(临海)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大力发展装备制造、节能和新能源、新型平板显示、微电子与通信、健康医药等新兴优势产业,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同时,以开发区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 为统领, 加快建设珠江口西岸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珠三角特色地区总部经济中心、区域性创业金融服务中心、地区产品检测和认证中心和中山东部地区商

9、务服务中心等五大服务业中心,通过不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中的占比,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2010 年第一季度,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 49.10 亿元,比增 45.13%,比全市增速高29 个百分点, 增速居全市第一位; 完成工业总产值 219.50 亿元,比增 63.62%, 比全市增速高 37.1 个百分点, 增速居全市第一位。预计 2015 年,工业总产值将达 2000 亿元,税收收入将达 60 亿元。火炬开发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必然要求作为“园区大学”的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提供必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调研意义 (二)调研意义 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点,

10、 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引导社会人才消费的一个基本尺度, 反映了高职4院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当前,我国处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进行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开展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工作,对于摸清本专业的设置、规模、结构,专业布局状况,总结专业建设经验以及遇到的主要问题或困难,理清今后专业的布局规划、思路,明确今后专业发展重心和着力点,确立专业建设发展与改革目标,为学院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提供有力的依据,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加强学院专业与开发区产业的对接。 学院是中山市政府为解决中山火炬开发区产业结构升级与调整、 产业规模增速

11、和扩大与园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普遍偏少的矛盾,于 2004 年创建的一所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经过 6 年的发展,全院共有 33个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 5567 人。学院占地 960 余亩。有教职工近 400 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 60 多人。设有 7 个教学系和 2 个教学部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作为直接服务开发区和中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的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完全对接开发区和中山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以促进学院为火炬开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二是促进学院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专业教育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反映

12、了社会对人才的整体长期需要。国家教育5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文要求,高职教育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随着生产的发展、低级劳动技术减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不断增多,即使是传统工业, 随着技术改造的深入, 生产的技术含量也大大增加,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要适应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努力提高专业设置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适应性,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技能性、实用性、应用性。 三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和职业迁移力。当前,中山市和广东省正在大力进行产

13、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力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各产业中产品的知识含量与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业间呈现出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的转移趋势。这种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会在产业内引起劳动要素,即资本、原料、劳动力之间的结构变化, 产业结构内部的这种变化, 又对职业教育的层次、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进行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可以使学院的专业建设紧跟市场的变化,可以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的适应性和职业迁移力。 二、中山火炬开发区的产业结构与人才需求现状 (一)产业结构现状 (一)产业结构现状 6中山火炬开发区经过 20 年的高速发展,现已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实现了由单一农业向农业

14、、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转变,由依靠外资带动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转变,由分散布局向集中布局推进集约发展、节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转变,由城市规模扩张向城乡协调发展的转变,由粗放型增长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转变。 表 1 开发区国家级基地和园区大型企业对应表 开发区 六大国家级基地 主要大型企业 2009 年 工业总产值开发区 六大国家级基地 主要大型企业 2009 年 工业总产值中国电子(中山)基地 美国通用、日本东芝、纬创资通、国基电子、波若威光纤通讯、船井电子、嘉财电子、佳能办公设备、复盛机电、宏钜光电等企业 140 余家。 300 亿元 国家健康科

15、技 产业基地 欧亚医药包材、百灵生物、海济医药、安士、诺华山德士、辉凌制药、中智药业、九州通、三才医药等企业 140 余家。 150 亿元 中山临海装备制造 产业基地 以中船、 广机、 中铁为龙头的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产业集群;以明阳、国电、森莱为龙头的节能设备和新能源产业集群; 以立信为龙头的专业机械设备产业集群。 投资 300 亿元 中国包装印刷 生产基地 鸿兴印刷、南益包装、中荣纸类、富洲粘胶、国华包装、新华印刷、成谦印刷、伟达印务、大岭纸箱、创峰包装、柏基纸品、维建环保、永丰余纸业、天彩包装、环亚包装、宏利纸品、东运制版、大连盛道集团、振华包装、印艺制版、法国西博尔、安姆科、大日本油墨等

16、企业 110 多家。 200 亿元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 出口基地 日本佳能、 台湾纬创资通、 日本住友、 德国迈科、日本伊藤忠、船井电子、日本日棉、日本油墨等企业 70 多家。 169 亿元 中国技术市场 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山) 示范基地 普宇电子、联凯鞋业、时捷时装、永丰余纸品、金中五金、华美杰、中国外运物流、盛邦强点电子、太微科技、高木汽配、野村钢材、金马游艺设备等企业 100 多家。 85 亿元 中山火炬汽配工业园 伊藤忠株式会社、有信株式会社、丽光精密(香港)有限公司、日本 PLAST 株式会社、山下橡胶株式会社、日信工业株式会社等企业 30 多家。 68 亿元 7“十一五”以来,火炬开

17、发区通过抓引进和建设先进制造业大项目,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向重型化发展;二是产业结构从低端向高端转变;三是提升了产业规模;四是提升了产业聚集能力。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 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产业为主体, 包装印刷、 汽车配件、精细化工等产业辅助的七大产业集群 (开发区国家级基地和园区大型企业对应情况见表 1)。2009 年,装备制造、节能设备、光电等新兴产业产值增长 30%以上。高附加值的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将是开发区主要的经济增长点。 (二)人才需求现状 (二)人才需求现状 中山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中指出“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

18、、医疗保障、物流、电子信息、社会服务、市场营销、文化事业、国际贸易等十大领域的专业人才将成为急需人才,超过需求总量的 50%,管理类、化工类、财经类、医药类人才,共占需求总数的 17%,其余的各类专业的人才约占需求总量的 33%”。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山火炬开发区内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用工需求不断增大,并且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包装印刷、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方面。2006 年园区对中级 (大专) 以上人数需求为 25000 人, 2008 年增加到 46000人,2009 年,仅纬创(中山)公司就一次性向学院提出 2000 人的用人需求。据统计,随着临海装备工业园产业基地的建设速度8

19、加快, 中山火炬开发区在未来 5 年内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10 万人以上,具体人才需求专业及数量见图 1 所示。 图 1 未来五年开发区人才需求专业及数量分布 三、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方案现状分析 (一)专业结构现状分析 (一)专业结构现状分析 1.专业结构与规模现状 1.专业结构与规模现状 表 2 33 个高职专业门类分布情况统计表 学科门类学科门类 专业数专业数 所占比例所占比例(%)学科门类学科门类 专业数专业数 所占比例所占比例(%) 化工技术类13.03自动化类26.06食品药品管理类 13.03电子信息类412.05制药技术类 13.03计算机类39.09机械设计制造类39.09

20、通信类13.03机电设备类13.03财经类13.03包装印刷类 39.09经济贸易类 26.06艺术设计类 412.05市场营销类 26.06材料与能源类 13.03工商管理类 13.03食品类 13.03语言文化类 13.03800, 4%2600, 13%1000, 5%1400, 7%1000, 5%1000, 5%1200, 6%1000, 5%1200, 6%2000, 10%1800, 9%1200, 6%1600, 8%2200, 11%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自动控制医疗保健物流电子信息社会服务市场营销文化事业国际贸易管理类化工类财经类其他9表 3 29 个高职专业在校生规模情况统计

21、表序号 专业代码专业名称 首次 招生时间 学生人数 学生人数 所占比例(%) 序号 专业代码专业名称 首次 招生时间 学生人数 学生人数 所占比例(%) 1 610401 包装技术与设计 2004 215 4% 2 610402 印刷技术 2004 238 4% 3 610403 印刷图文信息处理 2005 66 1% 4 670103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2004 45 1% 5 670102 产品造型设计 2006 28 1% 6 670112 广告设计与制作 2007 122 2% 7 58010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06 306 5% 8 580106 模具设计与制造 2005 30

22、3 5% 9 580301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2007 83 1% 10 580201 机电一体化技术 2007 309 6% 11 580108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 2009 31 1% 12 590201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2004 177 3% 13 590207 电子工艺与管理 2008 21 1% 14 590202 应用电子技术 2006 186 3% 15 580202 电气自动化技术 2007 194 3% 16 590101 计算机应用技术 2004 277 5% 17 590102 计算机网络技术 2004 285 5% 18 590103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2008 170

23、 3% 19 590301 通信技术 2007 232 4% 20 620305 国际商务 2007 181 3% 21 620304 国际经济与贸易 2005 267 5% 22 620405 电子商务 2005 277 5% 23 660108 商务英语 2006 280 5% 24 620505 物流管理 2006 390 7% 25 620401 市场营销 2007 209 4% 26 530205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2006 266 5% 27 530302 生物制药技术 2008 270 5% 28 610305 食品生物技术 2009 101 2% 29 670105 人物形象设

24、计 2009 38 1% 合 计 5567 100% 10学院现有 33 个专业,分布在化工技术类、食品药品管理类、制药技术类、材料与能源类、机械设计制造类、自动化类、机电设备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通信类、包装印刷类、财务会计类、经济贸易类、市场营销类、工商管理类和艺术设计类、食品类和语言文化类等 18 个专业门类,隶属于化工技术、制药、材料与能源、制造、电子信息、轻纺食品、财经、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等 9 个专业大类。 基本形成了以机械制造和经济贸易类专业为主体,包装印刷、光电、生物医药类专业为特色,计算机、电子电气类、经济贸易管理类专业为辅助的专业结构体系,学院专业门类分布情况见表

25、2。 设置的 33 个专业中,其中 29 个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 5567人(具体见表 3),2 个专业(会计和复合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拟在 2010 年招生 180 人,1 个专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2010 年不招生,1 个专业(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已停止招生。 2.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2.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随着开发区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与调整, 我院原有的部分专业(专业方向)设置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复杂化的要求。主要体现于: 一是专业结构呈现“失衡”现象,二产类专业比重大,而三产类比重较小,与国家将珠三角建成“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 11务业基地”有一定差距

26、; 二是与新型产业匹配的专业实力不强, 部分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如新材料与新能源等方面专业仍是空白; 三是部分专业设置存在随意性, 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科学有效的管理, 学院部分专业近几年停止招生或招生人数不多的专业,其原因值得反思; 四是部分专业缺乏明显的区域特色,存在同质化,这种现象在经济贸易类的专业上体现得比较明显; 五是缺乏专业评估机制和退出机制,学院近几年发展较快,主要以专业规模拉大学生规模, 部分专业办学条件与人才培养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学院无常态化的专业评价机制,使得专业建设与发展不平衡,小部分专业办学条件难以满足要求。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未来我院专业结构、规格和质量,影响到专业服务

27、经济的能力,影响到学院自身的发展。 (二)人才培养方案现状分析 (二)人才培养方案现状分析 1.人才培养方案现状 1.人才培养方案现状 2004 年至今,我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边研究、边改革、边实践、边优化”的思路开展工作,一年小修改,三年大调整。已基本形成了适合社会需要的、对接开发区产业需要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 12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符合园区产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培养目标定位准确, 符合园区产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学院秉承“园区大学”的办学理念,人才的培养以满足中山火炬开发区企事业单位对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专门性人才的需要,具有明显的专业价值取向与职业

28、特征。 具有“理实交替、内外结合、一主两辅、重在实践”的人才培养特征 具有“理实交替、内外结合、一主两辅、重在实践”的人才培养特征 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 两者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对内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对外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内外结合完成人才培养目标;以专业技术应用为主,兼顾技术管理和相关技术应用为辅,拓宽学生就业口径;重在实践、重在动手,重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形成“一条主线、两个结合、三个体系、四个模块”的基本思路 形成“一条主线、两个结合、三个体系、四个模块”的基本思路 即: “一条主线”是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来优化

29、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二个结合”是采取企事业单位与学校相结合(产学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三个体系”指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培养体系, 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四个模块”即职业素质模块、职业基础模块、职业技术模块和职业技能模块。 13基本形成了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 基本形成了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注重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结合:一是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结合。加强对岗位能力的分析与分解,按照岗位能力中的技能点设置课程。目前,已有 89 门核心课程和精品课程已经完成了项目改造,课程内

30、容体现了实用性和前瞻性;二是产品及产品生产过程与教学项目及教学过程结合。 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企业等合作单位的有效资源,积极引入企业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与教学项目、教学过程有机结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三是“课”“证”结合,将职业技能鉴定及资格认证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当中,为职业技能鉴定提供支撑平台。 2.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2.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未能充分体现我院的办学特色 未能充分体现我院的办学特色 学院部分专业存在就业岗位定位过于宽泛,岗位能力分析不够到位,培养规格缺乏岗位针对性, 未能明显体现高职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属性。

31、因此,如何在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等方面,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体现鲜明的时代和地方特点以及将学院的办学理念及建设发展指导思想融入到专业教学之中, 是我们下一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解决的问题。 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不尽完善 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不尽完善 部分专业课程设置没有完全脱离学科体系,理论性太强,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传统14的那一套,科学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还没有完全构建起来;绝大部分课程还是依赖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单一。部分课程内容重复率高,缺乏相关课程的整合;学时设置不合理,课程重点和难点不明确;计算机技术、外语类课程等工具类课程没能很好地与专业课程结合。 存在重理论

32、教育,轻实践技能训练的现象 存在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技能训练的现象 由于师资、实训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践性、职业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存在重学术,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课程全面铺开,面面俱到,追求完整、系统,而实践操作相对薄弱,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不足,造成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错位。 (三)基本教学条件现状分析 (三)基本教学条件现状分析 1.基本教学条件现状 1.基本教学条件现状 学院现有教室数量 43 间,实验室数量 65 个,图书馆席位数960 个,多媒体阅览室席位数 6192 个,现有主要实验设备的总价值 3324 余万元, 另有企业进驻实训校区的仪器设备

33、5000 多万元。信息技术(教育技术)设备状况多媒体教室 33 间,多功能报告厅 6 间,共有设备 260 万元。学院建设有“教、学、做”合一实验实训场所 65 个。 学院已经投入使用的生产性实训校区面积 37000 多平方米,共有俊建包装、光大光学、富山模具、天域电子等 11 家企业入15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实训环境。同时由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 开发区管委会联合投资 900 多万元共建的光机电技术创新平台已投入使用。 2.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基本实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2.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基本实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学院现有的教室数量及面积、实验室数量及面积、实验实训设备台套数、教学信息

34、化设备及资源与学院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存在一定的矛盾, 有待学院继续增加投入,进一步完善。 实训校区的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训校区的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实训校区要真正成为特色,还存在诸多不足。一是目前进驻企业整体上科技含量不高, 绝大部分还处在产业链的中下游甚至是下游; 二是各系 (部) 、各企业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关门主义”、单兵作战现象,设备和技术等资源不能共享, 校区的整体聚合优势和辐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形成; 三是相当一部分专业的实践教学和企业生产一线还没有形成有效对接,在“实战化教学”方面仍无所作为。四是如何利用实训校区进行有组织、大规模、多层次的实习实训,还没有出台切实可行的

35、总体方案,实训校区最基本的“实训”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四)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四)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1.师资队伍现状 1.师资队伍现状 16截止 2010 年 2 月,学院有教师总数 391 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 233 人、校内兼课教师 24 人,校外兼职教师 125 人、校外兼课教师 9 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 65 人(占专任教师的27.89%),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人数 144 人(占专任教师的61.80%),“双师素质”教师 118 人(占专任教师的 50.6%),40 岁以上专任教师 57 人(占专任教师的 24.5%),40 岁以下专任教师 176 人(占专任教师的 75%)。

36、有专业带头人 22 人,骨干教师 46 人。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我院的师资队伍结构,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师资队伍结构方面还不尽合理 师资队伍结构方面还不尽合理 青年教师比例偏大、 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师教学经验与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企业培训的相关政策还有待进一步落实。 “双师型”教师的评定标准难以把握 “双师型”教师的评定标准难以把握 “双师型”教师评定的资格标准较难把握,“双师”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能真正适应高职教育的“双师”相对较少,从而导致“双师结构”队伍的总体质量不高。 兼职教师的聘请存在一定难度 兼职教师的聘请存在一定难度 首先是企业不允许。

37、 被高职院校锁定的兼职教师,绝大部分都是行业企业的骨干精英,在本单位担任重要的角色,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企业不放行;其次是时间和精力不允许。即使企业放行,就其本人来讲,时间上安17排不过来,精力也支撑不了;再次是“门槛”不允许。高职院校所聘的兼职教师,一般都要具备高级工程师或本科以上的学历,很多低学历、低职称的“能工巧匠”被拒之门外;然后是政策不允许。 国家明文规定, 部分行业或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得兼职。 (五)招生和就业情况分析 (五)招生和就业情况分析 1.招生情况 1.招生情况 2007 年以来,第一志愿录取率保持在 68%以上,最高达到89.7%。各生源省份的投档线逐年明显提高,生源

38、数量充足。2007-2009 年,报到率分别为 83.04%、76.55%、77.8%。具体见表 4 与表 5。 表 4 学院在各省市招生情况统计表 年 度 专业数 省(市)数 录取人数 报到率 年 度 专业数 省(市)数 录取人数 报到率 2007 22 13 2193 83.04% 2008 24 15 2188 76.55% 2009 24 12 2834 77.8% 表 5 学校在粤招生计划数、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统计表 年年 度度 招生计划数招生计划数 报考人数报考人数 录取人数录取人数2007 1520 3154 1741 2008 1865 2654 1957 2009 2399

39、3465 2609 2.就业情况 2.就业情况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确立了“以就业为宗旨,以服务为导向, 一切为了学生就业, 将毕业生就业工作定位于市场,18以服务与保障学校教学为前提, 以促进和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充分就业为目的”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就业管理机制,不断创新与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2007 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 93%以上。毕业生就业率见表 6。 表 6 毕业生年度就业率统计表 届 别 学生总数 总就业人数 就业率(%) 届 别 学生总数 总就业人数 就业率(%) 2007 届 697 684 98.13 2008 届 1697 1592 93.81

40、 2009 届 1780 1771 99.49 合 计 4174 4047 96.96 (六)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六)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1.教学管理机构健全,管理队伍结构合理 1.教学管理机构健全,管理队伍结构合理 学院建立健全了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院长具体负责,教务处牵头、系(部)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由行政管理机构、 专家咨询机构和监察督导机构等组成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 学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 形成了一支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学管理队伍。学院现有教学管理人员 25 人,其中分管教学副院

41、长 1 人,教务处 10人,系(部)教学主任(副主任)7 人,教学秘书 7 人。教学管理人员中,其中博士 3 人,硕士 3 人,占总数的 24.0%;有高级19职称的 11 人,占总数的 44.0%;平均年龄 32 岁。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均比较合理。 2.教学制度健全,执行有力 2.教学制度健全,执行有力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规范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立足于高职教学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先后制订和修订各类教学管理制度 83 项,这些规章制度全方位覆盖了教学建设、教学运行、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教材管理、考试管理、学生管理、学籍管理、管理职责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科学完整的制度

42、体系。同时,强化教学的目标管理和制度管理,制订了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建立了常规化的日常教学检查和专项教学检查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 与企业共同制定 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办法 ,推行网上评教、教师评学,聘请学生教学信息员,教学督导组深入到了课堂、实训车间和教研室。 四、调整优化的主要目标和主要思路(一)调整优化的主要目标 (一)调整优化的主要目标 1.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体现“依托园区、特色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使专业数量与学院规模相适应,经过三至五年的调整与建设,采用新增、改造、减并和淘汰等方式使学校总专业数稳定在 35 个左右。 2.在现有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用 45 年的时间,建设11

43、-12 个左右的特色专业, 其中 1-2 个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3-4 个专业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在省内具有较大影响;5-6 个专业院内领先,成为在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的特色专业, 形成由国家级、 省级特色专业为主、 具有我院特色和优势、被社会认可的品牌专业群。 3.基本完成学院全部专业的调整与改革, 形成多专业协调发展的完善的适应开发区产业需求的高职教育专业框架, 使传统专业发展稳定,优势专业特色明显,特色专业水平更高,建成一批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品牌专业。 (二)调整优化的主要思路 (二)调整优化的主要思路 根据

44、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从学院实际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思路: 一是要突出重点优势专业,打造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示范专业,做大做强装备制造和包装印刷类专业; 二是要积极发展新兴专业,优先发展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领域的专业,做精做优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光学、通信技术、现代服务类专业; 三是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全面进行优化传统专业,适度发展精细化工、电气控制、计算机类专业; 四是要限制和淘汰一批低水平低效益和竞争力不强的专业。 21五、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的主要对策 (一)立足中山火炬开发区,实现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一致性 (一)立足中山火

45、炬开发区,实现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一致性 1.根据开发区产业需要适时进行专业发展战略调整 1.根据开发区产业需要适时进行专业发展战略调整 根据火炬开发区的资源、技术、经济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规划适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 切实做好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调整的分析工作,选择专业种类,合理安排专业结构,使之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相适应。以特色专业的建设入手,抓住专业之间的关联性特征,集聚专业优势,实现优质专业的辐射和带动效应。2010-2015 年专业建设情况见表 7 表 7 2010-2015 年专业建设规划表 建成时间 建 设 进 展 建成时间 建 设 进 展 2010 年 12

46、 月 全部专业完成一轮全面调研;新增 1-2 个专业,减并 1-2 个不适应社会发展专业; 专业群建设: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 包装技术与设计;完成 2-3 个特色专业建设点立项。 2011 年 12 月 完成各专业群调整和优化方案;改造 1-2 个不适应社会发展专业;新增1 个专业;减并和置换 1 个专业;重点打造专业:生物制药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打造以光学加工与检测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完成 2-3 个特色专业建设点立项。 2012 年 12 月 新增 1 个专业;减并和置换 1-2 个专业;重点打造专业:通信技术、物流管理;完成建设 2-3 个院内特色专业建设点立项,建成 2-3 个

47、院内特色专业,2-3 个省级特色专业,1 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2013 年 12 月 新增 1 个专业,减并 1-2 个不适应社会发展专业;建成 4-6 个院内特色专业。 2014 年 12 月 新增 1 个专业,改造 1-2 个不适应社会发展专业;实施各专业群调整和优化方案;建成 6-8 个院内特色专业。 2015 年 12 月 专业数 35 个;11-12 个左右的特色专业,其中 1-2 个专业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3-4 个专业成为省级特色专业,在省内具有较大影响;5-6个专业院内领先。 22(1)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为龙头,辐射带动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专业; (2)以包装技术与

48、设计专业为龙头,辐射带动印刷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产品造型设计等专业; (3)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龙头,辐射带动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专业; (4)以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为龙头,辐射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等专业; (5)以现代物流专业为龙头,辐射带动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发展。 (6)以通信技术专业为龙头,辐射带动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专业的发展。 (7)以光学加工与检测专业为龙头,辐射光电技术与 LED应用、激光加工应用、光通信等专业的发展。 2.尝试按系或专业大类招生, 实现专业的进一步重组和优化 2.尝试按系或专业大类招

49、生, 实现专业的进一步重组和优化 学院专业结构调整应致力于打破专业界限,夯实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扩大学生选择专业的范围,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积极推动按系或专业大类招生,低年级打通培养,高年级分专业培养。根据系(部)设置的实际,鼓励跨系对相近或相关专业重组为专业类进行招生,前期进行平台培养,后期进行专业分流。 233.以市场为中心,建立良性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 3.以市场为中心,建立良性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 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社会反馈意见, 调研专业的社会排名和评估结果,建立良好的专业奖惩与退出机制。对于人才需求量大、办学条件好、就业形势好的专业,对于在专业建设评估中排名前10%的

50、专业,要给予大力扶持并适度扩大招生规模。对于疏于建设、社会需求量小、就业情况不好的专业,对于专业建设评估中排名后 10%的专业,要按照社会发展要求,及时进行整顿、改进和建设, 适当压缩招生规模, 或实行隔年招生。 对于办学条件差、学生就业困难的专业,对于专业建设评估中排名后 5%的专业,通过专家听证会的方式加以论证,采用“关、停、并、转、联”等方式予以调整。 (二)坚持分类建设与管理,保障学校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致性 (二)坚持分类建设与管理,保障学校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致性 1.继续开发新专业,尽快培养社会急需人才 1.继续开发新专业,尽快培养社会急需人才 2007 年至今,学校共申报新的高职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公文通知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