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内吸性杀虫剂(4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075185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内吸性杀虫剂(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常用内吸性杀虫剂(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用内吸性杀虫剂(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内吸性杀虫剂(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常用内吸性杀虫剂1、什么是内吸传导性杀虫剂农药制剂被植物的茎、叶、根和种子吸收而进入植物体内,并在植物体内传导扩散,或产生更毒的代谢物 ,传导到植株各部位的药量,足使为害这部位的害虫中毒死亡,而药剂又不妨碍作物的生长发育,这就是 农药的内吸作用。具有内吸传导性能的杀虫剂称之为内吸传导性杀虫剂,也称作内吸杀虫剂,如乐果、吡虫啉、杀虫双等。内吸杀虫剂的优点,主要是使用方便,喷洒不一定要求很周到,并可采用处理种子的方式使用,省时又省药。内吸杀虫剂还可用于防治那些藏在荫蔽处为害的害虫,如在叶背面的蚜虫、红蜘蛛等。内吸杀虫剂适用于防治刺吸植物汁液的害虫,因而当蚜虫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吸取植株汁液时,药液

2、就随植株汁液进入害虫体内,从而杀死害虫。从这个角度讲,内吸杀虫剂的作用方式也属胃毒作用。有些药剂仅能渗透到作物表皮而不能在作物体内传导,药剂从叶表面渗进叶片内能杀死叶背面的蚜虫。因药剂不能从这片叶输送到另一片叶中去,对没有着药的这片叶子上害虫就没有效果。药剂的这种作用叫做内渗作用。仅具有内渗作用的药剂,不能当作内吸剂使用,施药时一定要求喷洒周到。2、内吸传导性杀虫剂的特点由于内吸性杀虫剂在植株体内具有内吸传导作用,因此,这类杀虫剂具有与其他杀虫剂不同的特点。具体地说有如下几点:用途更广泛 内吸性杀虫剂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既可作种子处理、土壤处理,又可进行叶面喷洒。叶面喷洒时不像触杀性杀虫剂那样

3、对均匀度要求过严,一般情况下只要喷洒到位,便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有较强的选择性 多数内吸性杀虫剂有较强的选择性,一般对刺吸式口器害虫特别有效。喷洒在植物表面后,能迅速被植物吸收到体内;用作种子处理或灌根、涂茎、土壤处理时,传导量大,药效持久,对保护天敌和益虫非常有利。 能有效杀灭隐藏害虫 某些害虫能钻到叶表皮内,或卷叶、钻蛀等,内吸性杀虫剂的杀虫效果不受这些隐藏方式的影响,能将隐藏的害虫有效地杀死。不受降水的影响 如施药后不久即遇大雨,触杀性杀虫剂易被雨水冲刷流失,既浪费药剂又污染环境;而内吸性杀虫剂由于容易渗透到植物体内,几乎不受雨水冲刷的影响。 省工、省药 有许多内吸杀虫剂的残效期较长,一次

4、施用可维持一个月的杀虫效力,既省工又省药。 但多数内吸性杀虫剂对人畜的毒性很大且有残毒,在使用时特别要注意。如处理对象为食用植物,则必须考虑施药后的安全间隔期和收获产品的农药残毒等问题。不能与活菌混用3、常见内吸传导性杀虫剂(1)杀虫双如果不是害虫抗药性增长,这该是多好的一个药剂啊!杀虫谱广,作用方式多样,内吸作用极强,能防治水稻螟虫、纵卷叶螟、稻苞虫、蓟马、叶蝉、飞虱,蔬菜菜青虫、小菜蛾、菜螟虫等等等。但是利润空间小,目前主要用于复配或与其他药剂混用。(2)杀虫单一个与杀虫双相近的品种,对鳞翅目害虫的幼虫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该药主要用于防治甘蔗、水稻等作物。(3)杀螟丹(巴丹)杀螟丹,用于防治

5、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双翅目等多种害虫和线虫,至今仍被登记在多种害虫的防治上。(4)氧乐果目前仍被应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飞虱、介壳虫等。(5)二嗪磷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稻螟蛉、稻蓟马、稻象甲、稻水象甲、稻杆潜蝇、稻瘿蚊、纵卷叶螟、棉铃虫、红蜘蛛等等等。就是毒性高,还很臭。(6)灭多威虽然还是存在灭多威没有内吸作用的说法,但是我本人的试验数据还不足以下定论,前段时间跟大伙做了个预实验,有,明年我还会继续做。(7)克百威一些国家已禁止登记,我国目前也只能用在土壤处理。(8)速灭威对稻飞虱、稻叶蝉和稻蓟马,以及茶小绿叶蝉等有特效。(9)涕灭威可防治蚜虫、螨类、蓟马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和食叶性害虫

6、,对作物各个生长期的线虫有良好防治效果,同时可防治昆虫为媒介传播的多种病害。(10)丁醚脲丁醚脲是一种选择性杀虫剂,具有内吸和熏蒸作用,主要用于防治棉花蚜虫、茶树茶小绿叶蝉、蔬菜小菜蛾、菜粉蝶和夜蛾、果树红蜘蛛等。(11)双甲脒广谱杀螨剂,具有多种毒杀机制,其中主要是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具有触杀、拒食、驱避作用,也有一定的胃毒、熏蒸和内吸作用。主要用于防治螨虫、蚜虫、蚧虫、棉铃虫、棉红铃虫等。(12)吡虫啉烟碱类,05-06年着实大大火了一把,后由于大量使用,抗性发展迅速,褐飞虱基本达到高抗或极高抗性水平,现在渐渐安分下来。使用情况主要为防治水稻、棉花等作物上的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叶蝉、

7、蓟马、白粉虱及马铃薯甲虫和麦秆蝇等,也用于防治果树害虫如绣线菊蚜、苹果瘤蚜、桃蚜、梨木虱、卷叶蛾、粉虱、斑潜蝇等害虫。(13)噻虫嗪即阿克泰,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毒广谱杀虫剂。是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作用机理与吡虫啉等第一代新烟碱类杀虫剂相似,但具有更高的活性。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防效较好。试验证明,对飞虱内吸作用还可以,但是比不上烯啶虫胺。(14)烯啶虫胺试验证明,烯啶虫胺内吸作用还可以,盆栽水稻,在盆底打洞,然后从盆底施药液,药后7天才开始接褐飞虱,然后1天即可达到100%死亡率。不过室内终归是室内,我实验上很多地方也还不够完善,后续还会做。(15)噻虫啉噻虫啉是一种新的对

8、刺吸口器害虫有高效的广谱杀虫剂,根据作物、害虫及施用方式不同,其用量为48-180g aihm2 。5年田间试验表明,噻虫啉对梨果类水果、棉花、蔬菜和马铃薯上的重要害虫有优异的防效。除对蚜虫和粉虱有效外,它对各种甲虫(如马铃薯甲虫、苹花象甲、稻象甲)和鳞翅目害虫如苹果树上的潜叶蛾和苹果蠹蛾也有效,并且对相应的所有作物都适用。(16)呋虫胺关于这个药剂我在之前的帖子已经有比较全面的介绍(当然帖子内容是从一篇文献整下来的)。08年我师兄曾经拿来测定其对褐飞虱的毒力,其LC50在0.1-0.5ppm之间(各地不一)。在国内,我还见着这个药剂。(17)氯噻啉以实验室饲养的蚕豆蚜为测试对象,采用综合毒力

9、测试法(浸茎加浸渍法)、浸渍法、浸茎法等三种方法,对氯噻啉进行毒力测定比较。结果表明,氯噻啉有较强的触杀和内吸活性,内吸活性高于触杀活性,综合毒力高于单项触杀毒力或内吸毒力。(18)噻嗪酮噻嗪酮对褐稻虱若虫有很高生物活性,并具有杀卵作用。噻嗪酮从根到茎的内吸转移作用微弱而从叶到茎之间的转移作用明显。噻嗪酮从植株的根转移到茎的若虫死亡率仅 1 305,而从叶转移到茎或茎基部转移到茎上部的若虫死亡率可达到 61872 8。(19)氯虫苯甲酰胺打稻纵卷叶螟,效果还挺不错,存在内吸作用。(20)氟虫腈即锐劲特,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杀虫谱广,主要是阻碍昆虫氨基丁酸控制的氟化物代谢,对鳞翅目、蝇类和鞘翅目等一系列重要害虫有很高的杀虫活性。(21)丁烯氟虫腈相关文献显示具一定内吸作用,我个人对这个药很感兴趣,室内对褐飞虱毒力还很不错,有次我拿去大田打,没什么明显效果,明年再试试。(22)吡蚜酮吡蚜酮属新型内吸性杀虫剂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有特效。可以专一性阻断昆虫取食行为,使受药蚜虫立即停止取食,尽管还能运动,但因产生不可逆转的拒食作用最后死于饥饿。(23)螺虫乙酯螺虫乙酯是一种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害虫的新型杀虫剂,由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开发。螺虫乙酯是一个新的双向内吸性广谱杀虫剂,持效期可长达8周。-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