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与低氧训练研究进展.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6058719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原与低氧训练研究进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原与低氧训练研究进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原与低氧训练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原与低氧训练研究进展.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原与低氧训练研究进展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高原、低氧训练的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分析发现,合理的高原、低氧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但应该注意训练负荷、高原训练时间以及个体差异。同时低氧、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监控显得尤为重要。高原训练的研究、运用距今已有60余年,随着对高原训练的优缺点的进一步认识,其训练方法与手段得到不断的更新与提高,现在国际上常见的高原训练方法主要分为传统高原训练与模拟高原训练。后者又分为:高住高训、高住低训(HiLo)、低住高练(LoHi)、高住高练低训(HiHiLo)、间歇性低氧训练(IHT)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低氧、高原训练的研究进行综

2、述与探讨,为高原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原训练;低氧 1.高原、低氧训练对身体机能状态的影响 1.1对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低氧环境下EPO的变化规律是目前国际研究的热点,但研究报道却有很大差异。Ashenden等让11名受过良好训练的男子中长跑运动员住在2650m的低氧房中,每晚住811h,共5晚,发现在第1、5晚后,低氧组的EPO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其余时间两组间无明显差异。Katerina等研究发现高原训练导致的EPO升高的最大值与衰退率有关。张洪文在对国家男子赛艇队员的训练监控中发现运动员Hb、RBC明显升高。陈伟等以备战第10届全国运动会的辽宁女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3、,高原(海拔2000米)训练后测试运动员血红蛋白,结果发现血红蛋白浓度呈递增趋势,下山后与上山前对比显著升高(P0.01)。 1.2低氧高原训练对相关激素的影响 低氧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因子,能够影响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并导致动物体内某些组织、器官、细胞乃至亚细胞水平的功能障碍甚至损伤。有关低氧运动对血清睾酮与皮质醇的影响,许多学者均进行了研究。如在动物研究中,Yang Hu等比较了在不同环境中相同强度与持续时间的连续运动与间歇运动对TTes与Cort的影响,发现在常氧与低压低氧环境下连续运动使TTes下降,而常氧下的间歇运动使TTes呈上升的趋势,低氧下的间歇运动与同组的安静值相差不大,但在运

4、动末下降,认为是由于在低压低氧环境下,运动后的恢复较慢,间歇运动中间的休息时间不足以恢复正常的睾丸功能,因此在运动末期导致了TTes下降,而连续运动已证明能够引起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所以使TTes下降,而Cort在低氧环境下的安静值是下降,但在运动后上升,机制尚不清楚,认为可能与低氧耐力运动抑制了肾上腺束状带的活动,使肾上腺皮质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敏感性下降有关。冯连世等对男子中长跑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血清激素进行了研究,发现上高原的第1周及第4周运动员的TTes水平比上山前分别下降6.3%、19.5%。综合来看,各项研究结果不尽相同,分析应该与海拔高度、高原停留时间、个体差异

5、等因素有关,但高原、低氧环境由于受到低氧、低温、高辐射等一系列因素影响,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可能受到影响,因此,高原低氧训练运动员身体机能与状态监控显得尤为重要。 2.高原、低氧训练对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 有关低氧运动对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但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结果也不甚相同。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发现: 2.1低氧、高原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 Burtscher等1996年报道,高原组受试者在2315m处进行12d间歇训练后,其在平原的有氧运动能力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平原组,并认为是由于VO2max提高与肌肉摄取氧的能力增强所致。Rodriguez等1999年通过观察

6、17名高山探险队员间歇性低氧训练9d发现,高原适应期后,在平原进行的递增负荷运动试验表明,个体乳酸速度曲线右移,有氧耐力提高。综合来看,运动员高原、低氧训练有氧运动能力提高的机制为机体对运动及低氧的适应,使运动员在各种低氧训练模式下均可以通过增强心肺功能、改善骨骼肌组织中有关氧化酶的活性、增加肌红蛋白浓度、提高线粒体容积与数量、增加毛细血管密度等多方面因素提高血液运动氧的能力与骨骼肌利用氧的能力,从而提高机体的有氧运动能力。 2.2低氧、高原训练对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没有明显影响 也有许多研究发现,低氧训练后受试者的有氧运动能力并没有明显变化,Basset等对受过良好训练的12名运动员进行了研究

7、,运动员随机分成2组,1组住在常压低氧房内(模拟3636m,每周连续2晚,每晚8h,共3周),另1组住在平原环境中,3周实验结束后,经3周的消除期后,2组互相交换到另一个环境中,发现在两种环境中训练后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没有明显变化。Truijens等2003年的研究发现,运动员经过5周的水槽训练其VO2max显著提高,但低氧训练没有累加效应。综合上述研究发现,适宜的低氧、高原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但应该注意训练负荷、高原训练时间以及个体差异。 3.小结 合理的高原、低氧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但应该注意训练负荷、高原训练时间以及个体差异。同时低氧、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监控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体育部)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