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库图(6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034988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拉库图(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哈拉库图(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哈拉库图(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拉库图(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哈拉库图-第 6 页哈拉库图城被历史遗忘的角落必须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2013年春,在前往湟源县日月乡哈城村开展“四推进、四强化”工作中,笔者对哈城村边书记关于哈城历史的简单介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对所查阅资料的细心整理,希望能给大家展现出一幅完整的哈拉库图城的历史画卷,同时也对哈城潜在的旅游经济效益做出粗略的估计。一、地理概况哈城,位于湟源县日月乡,又称哈拉库图村,村子里有一座清代夯筑的古城堡,站在城垣下极目望去,只见拉脊山由东向西逶迤而来,日月山由西向东蜿蜒而至,山势崔嵬,互为犄角,而依山而逝的药水河更是浩浩荡荡。哈拉库图古城坐落在这两山一水的交汇之处,既得山峦拱卫,又有大河庇护,万千气

2、象一览无余。更重要的是,自古以来哈拉库图古城位于中国农业区和牧业区的交界处,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东城营房西城庙,兵睡营神守城”是对哈拉库图城古代准确的描述,现在的哈拉库图城城墙是清朝乾隆年间因战备而修筑。据丹噶尔厅志载,“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修筑,乾隆五年竣工,设守备驻防”。城址周长228丈(760米),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依山而建,西高东低,夯土修筑。形制及布局平面呈菱形,是青海境内古城的首例。城址的墙体、壕沟、角棱、瓮城等保存尚好。四角设有碉堡,东西各开一门,门处设有瓮城,利于攻守。城内有练兵场所、大小教场等建筑遗迹及灰层、灶坑、陶、瓷、碎砖瓦片等,曾出土唐开元通宝、宋天禧通

3、宝、清康熙通宝等钱币。哈拉库图城虽名为城,但城内并无民房设施,也无居民居住。城内原有土地庙、玉皇庙、城隍庙、山神庙、关帝庙、菩萨庙、禹王庙、孔子庙、无量庙、全神庙、清真寺等庙宇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破旧迎新的运动中被全部拆除。 二、历史、经济与文化概况据史书记载,隋朝开皇五年(公元581年),隋军在石堡山(今日月乡哈城村)修筑石堡城,设戍屯兵,吐蕃人称铁仞城,读史方舆纪要中写道:“石堡城(今指哈城)西三十里有山,山石皆赤。北接大山,南依雪山,号曰赤岭”(赤岭即今日月山)。在可爱的青海-日月山中有这样一段话:“日月山的闻名于世,还在于它是古代边防重地和茶马互市的地方”。吐蕃始筑于唐宋元六年(公元71

4、8年),叫铁仞城。因地处交通要冲,地势险峻,唐时为一重要军事据点。唐蕃双方反复争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李太白曾诗云:“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就是讲的战事的残酷。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哈拉库图城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茶马互市”地点,于是立碑于赤岭,以分唐与吐蕃界,从此,商贸交易频繁,成为中原通往牧区和西藏的要塞,有“日月山界限中外”之说,著名的“海藏咽喉”、“海藏通衢”之称因此得名,这种繁荣一直持续到近代。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茶马互市的中心从日月山、哈城移到丹噶尔城(今湟源城),随后丹噶尔城便成为当时青海全省皮毛的唯一集散地,史称“环海商都”、“小北京

5、”。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四月,清军动工修筑哈拉库图城(今日月乡哈城村),次年竣工。西陲史志研究记载:“此地依日月山,为商旅要区。”城东门设南北街,曾建有过街楼,是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区。昔日南北街商店林立,湟源县城的洋行和“歇家”大户,均在这里设立分支商务办事机构,经营畜产业务。哈城设防后的前后近二百年间,蒙藏商民及内地客商运集于此,贸易日趋繁荣,一些经商之人和蒙藏民长期定居,筑家修室,慢慢这里便形成村落。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这种繁华渐渐地消逝了。“城堡,宿命永恒不变的感伤主题,光荣的面具已随武士的呐喊西沉,如同蜂蜡般炫目,而终软化,粉尘一般流失。无论利剑,无论铜矢,无论先人的骨笛都不容抗

6、御日轮辐射的魔法, 造物总以这灼灼的、每日采自东方的花冠冷眼嘲弄万类,可不寒而栗而唤醒世人天性敬畏的情感,让思图妄动的手足虔诚肃立而惧于非礼,而有一缕温馨袭来如柏木的清香呈示善的氛围,按摩孤寂的灵魂,予人无限悠远的思绪。”哈拉库图昌耀1958年,诗人王昌耀被划成右派,曾下放到湟源县哈城等地,颠沛流离于青海垦区,并在此成家。在此期间写就了其代表作哈拉库图、慈航等代表作。昌耀是王昌耀先生的笔名,如今湟源老街上修建了一座昌耀纪念馆,以此纪念王昌耀先生在那里度过的峥嵘岁月和昌耀先生对湟源的深厚感情。岁月流逝,哈拉库图的老城墙还静静地兀立在哈城村边的山坡上。精确地说,应该是兀立在日月山古驿道和石堡城之间

7、。哈城村,是如今日月乡的一个行政村,已经硬化了的村道和重新布局了的高压线路明白无疑地告诉我们,这里的一切正在发生着变化。不远处公路上车来车往的情景并没有影响哈拉库图人的生活节律,但是通过这条公路,可以让哈城村老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三、经济概况及远景分析据统计,2012年青海湖景区累计旅游人数首次突破百万人次,就目前国内旅游的繁荣形式,按每年有一百万人次前往青海湖景点并不夸张。举个例子,如果有50%的游客在去往青海湖的途中选择顺路前往哈城遗址参观,每位游客收取10元钱的门票,一年就能为湟源县带来近500万元的财政收入,加上游客在景区购买纪念品,品尝美食等,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同时也能解决一部分人

8、的就业问题。目前哈城村有村民近500人,人均纯收入刚过5000元,但是哈城村的旅游资源尚未开发,如果政府或某企业能出资重新修建城内的庙宇,重修洋行,重建哈拉库图古城并积极与旅游部门协作联系,将哈城遗址作为路过青海湖景区的一个重要景点,必将会提高青海财政的收入,也会为湟源县、日月乡、哈城老百姓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纵观历史,先有哈拉库图城,后有丹葛尔城,悠远的历史,说不尽的故事,精心打造的哈拉库图城一定不会让游客失望。图一 古城墙遗址图二:就是在这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诗人王昌耀度过了在下若药村的岁月(图片来自中国藏族网通)参考文献:走进历史文化名城丹噶尔中广网作者:刘晓敏 2009-07-16 徜

9、徉在诗人昌耀的第二故乡青海日报 2009年4月17日古话高路交通 汉藏结缘千年中国公路网 作者:蒋俊义 2010-10-20湟源县日月藏族自治乡参考百度百科古老边城的沧桑流韵中国藏族网通 作者:李 皓 2009-07-21昆仑西王母和古老的湟源哈城网易博客 作者:河湟少年 2010-04-01 青海湖景区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青海省政府办公厅 作者:马燕燕2012-12-18注:【日月藏族乡(RiYueZangZuXiang)】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28千米。人口1.3万,以汉族为主,藏族占总人口的40.3。面积481.9平方千米。辖山根、药水、大石头、克素尔、尕庄、大茶石浪、小茶石浪、免尔干、寺滩、东科尔、乙细、上若药、下若药、莫多吉、哈城、本坑、日月山、免尔台、雪隆、池汉素、若药堂、前潍、尕恰莫多23个村委会。解放前属哈城乡辖地,1949年设山根乡,1958年与哈城乡合并成立日月公社,1984年改设日月乡,1985年设日月藏族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