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开发利用方案.doc

上传人:帮**** 文档编号:3602060 上传时间:2020-09-25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开发利用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煤矿开发利用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开发利用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开发利用方案.doc(5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开发利用方案建设规模:15万t/a目 录一、概述1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6 -三、矿产资源概况- 6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17 -五、矿床开采- 25 -六、选矿及尾矿设施- 35 -七、环境保护- 36 -八、矿山安全- 40 -九、开发方案简要结论- 51 -煤矿开发利用方案附表: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附图:(1)矿区地形地质及总平面图(1:2000);(2)开拓系统、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平面图(1:2000);(3)采区巷道布置剖面图(1:2000);(4)采煤方法标准图(1:100);附件:一、概 述(一)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1矿区位置 煤矿位于 村境内,行政区划属

2、 所辖。矿区地理坐标:东经 ,北纬 。矿区为一五边形,矿区面积0.5135km2。矿井距 镇约40.0km,距 火车站5km,距 公路2.0, 支线从矿山东部边沿经过,交通极为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11。2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根据 府函2006205号文,经原 与 煤矿业主协商,整合后共同成立 煤矿,并获得了省国土厅颁发的采矿许可证,核定生产能力15万t/a。整合后的 煤矿仍属私营个体企业,行业管理由 煤炭管理局管辖。 煤矿图1-1 矿区交通位置图3矿山现状及编制说明 煤矿由原 煤矿(拐点坐标见表11)与原 煤矿(拐点坐标见表12)整合而成,整合后其范围由5个拐点圈定(表13)。新矿权矿区面积为0

3、.5135km2。表1-1 原 煤矿矿权拐点坐标 拐点XY开采深度(m)11550-1350m标高2345678表1-2 原 煤矿权拐点坐标 拐点XY开采深度(m)11600-1350m标高234表13现 煤矿矿权拐点坐标 拐点XY开采深度(m)01600-1300m标高1234矿区位于 关向斜北西翼北端,属 关向斜 井田, 关向斜含煤构造单元是 重要的含煤构造及商品煤基地,煤层赋存众多(主要可采煤层有2、6上、10、12、16上、18上、19、23上、24、30上共10层),煤质较好,属主焦煤;同时煤层埋藏较浅、有露头出现,同时本区交通较为方便,因而区内采煤历史悠久,本矿区内煤层露头线上有多

4、个小窑分布。大多为当地村民季节性开采,以采掘民用煤为主,证照不齐,现区内所有小煤窑均已关闭、封停。区内原 煤矿、 煤矿始建于90年代,均属合法生产矿井,生产规模 万t/a。两矿井均建有完整的开拓开采系统,其中原 煤矿建有2条井筒,井筒位于矿界南部边界,基本采用沿煤层(10号煤层)斜井开拓,开采10号煤层;原 煤矿亦有完整的开拓系统,建有2条井筒,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暗斜井(运输、回风下山)沿12号煤层布置,截止2008年2月29,10、12煤层共开采62.53万t原煤。为适应当前煤炭市场及满足煤炭产业政策的需要,该两矿井进行整合并扩能至15万t/a。为进行整合设计及办理整合各项手续,2008年

5、3月,业主委托了 省113地质队编制了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该报告通过了 省规划院的专家评审,其核准的资源/储量获得了省国土厅的备案证明( 国土资储备字2008427号)。2008年6月,煤矿业主委托我公司编制该矿井的开发利用方案。(二)编制依据(1) 煤矿(整合)开发利用方案委托书;(2)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998号)文,关于“矿山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3) 省国土资源厅2007年7月10日颁发的 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证号为5200000711364;(4) 省113地质队,2007年12编制的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5) 省国土资源厅文件( 国土资储备字2008

6、427号)“关于 省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以及附件 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 省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 国土规划院储审字2008023号);(6) 省煤炭管理局文件( 煤行管字2005246号)“对 市煤矿2005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 省煤炭管理局,2005.11.25);(7)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省煤矿安全监察局、 省煤炭管理局以“ 安监管字办字2007345号文”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煤矿建设建设项目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的意见”,2007.10、17;(8) 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 省 煤矿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2004.8.17)

7、;(9) 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 省 煤矿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2004.8.17)。(10)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GB50399-2006)及煤矿安全规程(2006);(11)设计人员现场踏勘收集的矿井建设的外部条件如水、电、路以及建筑材料等。 - 56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一)矿产品市场需求情况和预测 省2005年省内消耗5500万t(其中电力用煤1850万t),省外消耗4000万t(含出口),主要是粤、桂、湘、川、渝、滇六省、市、区。对于 省,从今后煤炭消费发展看,按照全省对重点耗煤行业的发展规划,分析2010、2015年煤炭消费市场情况为12500、13000万t。 煤矿有

8、多层可采煤层,其煤种为低灰中灰、低硫中硫、低中热值焦煤,为较好的炼焦煤及炼焦配煤。焦煤除销住当地焦化厂外,由于本矿位于 省南部的 ,煤炭可销往云南、广西及广东等地。随着当地及周边经济的发展,本区煤炭需求量将进一步上升。(二)产品价格分析当地炼焦用煤,目前坑口价格在 元/t左右。随着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煤炭价格将会继续上涨,这将为矿山带来良好的发展机会。三、矿产资源概况(一)矿区总体概况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为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促进 煤炭开发健康、持续、合理、有序发展,六 水市政府委托设计单位对现有生产矿井进行整合、调整、技改,使之符合当前产业政策需要的产业规模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编制完成了

9、 水市 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该方案通过省内各相关管理部门的审查,最终由 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中 (3万t/a)与 煤矿(3万t/a)整合而成,整合后煤矿名称为 煤矿,由5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0.5135km2,整合后的 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根据 省国土资源厅2007年7月10日颁发的 煤矿采矿许可证, 煤矿属 合法生产矿井,周边无其它矿井存在,矿权无重迭现象。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根据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国土资储备字2008427号), 煤矿(标高+1600+1300m)保有资源量(122b+333)765.68万t。其中控制的基础储量(122b)641.

10、41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24.27万t。3本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根据 煤炭资源整合方案, 煤矿为原 及原 煤矿整合,为办理整合后的采矿许可证,亦为合理开发利用保有的矿产资源,受 煤矿业主的委托,编制整合后 煤矿的开发利用方案。设计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门划定的矿区范围、准采标高进行设计。同时严格按照煤矿设计规程、规范,煤矿安全规程进行设计,并结合整合矿井的特点,设计以充分利用原有井巷设施、设备,以节省矿井投资为原则。(二)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1)地层 煤矿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P)、龙潭组(P3l)和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及少量第

11、四系地层。(1)峨眉山玄武岩(P):出露于西部外围,由深灰色及灰绿色拉斑玄武岩、紫色凝灰岩、灰色致密的凝灰质角砾岩等组成,总厚度约250m,与上覆龙潭组呈假整合接触。(2)龙潭组(P3l):为矿段内含煤地层,属以细碎屑岩为主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岩性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厚度220-245m,一般230m。含煤40-50层,一般可采10层。分为三段:第一段:为24号煤层顶界至铝土岩(龙潭组底界)。含主要可采煤层有24号、30上煤层。平均厚度40m;第二段:为12号煤层至24号煤层顶板。含主要可采煤层有12号、16上、18上、19、23上煤层,平均厚度100m

12、;第三段:为12号煤层顶板至1号煤层顶板(龙潭组顶界)。含主要可采煤层有2号、6上、10号煤层。平均厚度90m;(3)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平均厚度500m第一段(T1f1):为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薄层砂质泥岩、泥岩组成,下部富含动植物化石及星散状黄铁矿,平均厚度152m。第二段(T1f2):多由紫色泥岩、砂岩、泥质粉砂岩等组成,平均厚度359m。(4)第四系(Q):该地层主要为坡、残积层分布于地形低洼地带,岩性为亚粘土及含碎石亚粘土,厚度0-15m左右。2)地质构造矿区位于 关向斜北西翼南段,地层总体走向北西,倾向南东,倾角17-34,一般20。矿区及外围发育的断层有F24、F28

13、、F245,现分述如下:F24断层:分布于矿区外围西部,走向N2040E,走向长4100m,向南、北申出图外,断层面近直立,断层以平推为主,落差60m左右,造成地表煤层重复。F28断层:分布于矿区及矿区以南,走向近南北,走向长约1050m,倾向西,倾角55,落差1520m,上 下降,为一正断层,造成煤层缺失。F245断层:分布于矿区范围,走向NESE,往南交于F24断层上,倾向NE,倾角50,落差1020m,上 下降,为一正断层,造成煤层缺失。另有一些小断裂,规模较小,在此不在一一赘述。综上所述,矿区构造较简单。2煤层及煤质特征1)煤层特征 煤矿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为2、6上、10、12、16上

14、、18上、19、23上、24、30上煤层,现分述如下:(1)2号煤层位于煤组上段顶部,下距6上煤层13.0026.00m,平均20.3m。厚度0.37-1.68m,平均厚度1.11m,一般夹0.07-0.68m厚的高岭石泥岩13层,煤层顶板为细砂岩、粉砂岩,厚度9.2m,底板为厚约0.3m泥岩,煤层较稳定。(2)6上煤层位于煤组上段中部,上距2号煤层13.026.0m,平均20.3m,下距10煤层11.045.0m,平均22.09m。全层厚度0.64-2.58m,平均厚度1.61m,煤层中夹0.07-0.34米厚的灰色泥岩03层,顶板为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有几十厘米的伪顶;底板为细砂岩,有几十

15、厘米的伪底。煤层较稳定。(3)10号煤层位于煤组第二段中部,上距6上煤层11.045.0m,平均22.09m,下距12煤层11.5027.50m,平均22.09m。全层厚度0.74-1.44m,平均1.15m,夹矸0-2层,为灰色泥岩,煤层较稳定,顶板为粉砂质泥;底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4)12号煤层位于煤组中段上部,上距10号煤层11.5027.50m,平均22.09m,下距16上煤层8.7140.5m,平均35.25m。全层厚度0.70-4.23m,平均2.67m,夹矸石02层,厚0.050.32m,煤层较稳定,厚度变化较大,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其上有几十厘米的泥岩伪底。(5

16、)16上号煤层位于煤组中段上部,上距12煤层8.7140.5m,平均35.25m,下距18上煤层6.020.0m,平均7.83m。煤层厚度0.797.69m,平均厚1.81m,厚度变化大,含夹矸02层,为高岭石泥岩。煤层顶板一般为灰色粉砂质泥岩或泥岩,底板为泥岩或粉砂岩。(6)18上煤层位于煤组中段中部,上距16上煤层6.020.0m,平均7.83m,下距19号煤层14.030.5米m,平均22.08m。煤层厚度0.383.43m,一般厚2.32m,煤层构造复杂,一般含02层夹矸,夹矸为黑色泥岩,厚0.130.51m。顶板为灰色泥岩或炭质泥岩作为伪顶;底板一般为1.00m左右的黑色泥岩,其下为

17、粉砂岩。(7)19号煤层位于煤组中段中部,上距18上煤层14.030.5m,平均22.08m,下距23上煤层约12-25.5m,平均7.23m。煤层厚度0.19-1.97m,一般厚1.62m,厚度稳定。煤层结构复杂,普遍含13层0.05-0.36米左右的泥岩夹矸。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局部有0.2m左右的泥岩作伪顶;底板为0.8m左右的灰黑色泥岩或炭质泥岩,其下为浅灰色粉砂岩。(8)23上号煤层位于煤组中段下部,上距19号煤层12-25.5m,平均7.23m,下距24号煤层约10.0-19.0m,平均13.68m。煤层厚度0.21-2.91m,一般厚1.07m,厚度变化大,煤层结构复杂,含0-3层

18、0.00-0.64m左右夹矸,顶板为粉砂岩,底板灰黑色泥岩或炭质泥岩。(9)24号煤层位于煤组下段上部,上距23上煤层10.0-19.0m,平均13.68m,下距30上煤层约27.5-47.0m,平均34.18m。煤层厚度0.55-1.72m,一般厚1.20m,厚度稳定。煤层结构复杂,普遍含0-2层0-0.45m左右的泥岩夹矸。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局部有薄层泥岩作伪顶;底板为0.8m左右的灰黑色泥岩或炭质泥岩,其下为浅灰色粉砂质泥岩。(10)30上煤层位于煤组下段下部,上距24煤层27.5-47.0m,平均34.18m,煤层厚度0.13-1.27米,一般厚1.01m,厚度稳定。煤层结构简单,偶含

19、02层0.06m左右的泥岩夹矸。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局部有薄层泥岩作伪顶;底板为0.5m左右的灰黑色泥岩或炭质泥岩,其下为浅灰色粉砂岩。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特征见表31。表31 主要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编号煤层厚度(m)煤层间距(m)煤层倾角()煤层容重(t/m3)煤层结构煤层稳定性顶底板岩性顶板底板20.37-1.681.1117341.471-3较稳定细砂岩、粉砂岩泥岩6上0.64-2.581.6120.31.440-3较稳定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细砂岩100.74-1.441.1522.091.370-2稳定粉砂质泥岩泥岩、粉砂质泥岩120.70-4.232.6722.091.360-2稳定粉砂

20、岩粉砂质泥岩16上0.79-7.691.8135.251.430-2较稳定粉砂质泥岩或泥岩泥岩18上0.38-3.432.327.831.390-2较稳定泥岩或炭质泥岩黑色泥岩190.19-1.971.6222.081.511-3较稳定泥质粉砂岩泥岩或炭质泥岩23上0.21-2.911.077.231.420-3较稳定粉砂岩泥岩或炭质泥岩240.55-1.721.2013.681.450-2较稳定粉砂岩泥岩或炭质泥岩30上0.13-2.171.0134.181.450-2较稳定泥岩或炭质泥岩粉砂岩2)煤质特征(1)工业分析该区原煤灰份为低灰的只有12号煤层,分析值为14.32%;为中灰的有2、

21、6上、10、16上、18上、19号煤层,分析值为15.64-23.74%;其余为高灰煤,分析值为27.66-37.13%。矿区2、6上、16上、18上原煤挥发份平均值为34.0035.65%,精煤胶质层Y为15.7-21.6,应属气煤,23、24、30上原煤挥发份平均值为32.99-34.31%,精煤胶质层Y为29.3-41.2,应属肥煤,12、19煤层原煤挥发份平均值为33.46-36.24%,精煤胶质层Y为23-25.5,为气煤到肥煤的过渡层。(2)硫分分析原煤全硫0.50%的有2、6上、10、12、16上、18上、30上,属特低硫煤;0.5-1.0%的有19,属中硫煤;1.5%的有24、

22、23上,属中高硫煤。(3)发热量该区内煤层原煤可燃基发热量均在19.71-20.48(MJ/kg)。属低中热值煤。矿井可采煤层煤质特征详见表32。表32 可采煤层煤质特征表 煤层煤质分析()发热量(Qb.ad)(MJ/kg)煤种水分(Mad)灰分(Ad)挥发分(Vdaf)全硫(St.d)20.982.3522.4834.500.1819.71JM6上0.832.6124.3635.120.2519.35101.212.7321.5633.680.4619.88121.021.9828.3528.150.3320.1216上0.992.8222.3433.000.1920.3518上0.732.

23、1223.6231.120.4520.00191.122.8528.3530.550.6819.7223上1.332.7830.1232.991.8319.83240.682.0131.1036.501.6720.3530上1.322.8729.1531.210.3320.443矿床开采技术及水文地质条件1)矿床开采技术条件(1)顶底板条件本岩类组主要为三叠统下统飞仙关组(T1f)和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粘土岩等,本岩类抗风化能力弱,风化后呈土状结构,含泥砂重,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差。煤层的顶板为粉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底板为粘土岩、粉砂质泥岩,稳定性差,工程地质

24、条件中等复杂。(2)瓦斯根据原勘探报告,在钻探过程中,瓦斯突出现象明显,矿区处于瓦斯突出较激烈地带。据坑道资料统计,瓦斯含量为2.5%,每昼夜采1吨煤要喷出瓦斯28.5m3。属瓦斯突出矿井。(3)煤尘爆炸性根据原勘探报告经对分析结果进行计算,各煤层之煤层爆炸指数均在22%以上,推定区内煤层易燃,有煤尘爆炸的危险。(4)煤的自燃倾向性根据原勘探报告,矿区各煤层均有自燃发火倾向,属二类自燃煤层。(5)煤与瓦斯突出本矿井生产过程中曾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按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6)地温区内未发现地温异常区,地温正常。2)水文地质条件矿区位于 西矿区 井田的中部,属于珠江水系的北 江上游拖长江支流

25、,拖长江从矿区外围南部边界通过,汇入北 江。地表水系呈树枝状分布于河流两侧,多为雨源型冲沟,流量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降水时雨量骤然增大,雨停时则迅速减小,冬春(枯水季节)甚至干枯断流。矿区地形总体为北西、南东高,中部低,最低侵蚀基准面为矿区南侧的拖长江河谷,海拔高程为1519.2m,而开采煤层最低标高为1300m,低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煤矿开采,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将增加煤矿矿坑涌水量。(1)地下水类型矿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其次为松散岩类孔隙水。(2)含水岩组及其含水特征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主要包括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和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及峨眉山玄武岩组(P3)。三

26、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含水岩组:上段为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薄层砂质泥岩、泥岩组成,下部富含动植物化石及零星散状黄铁矿,下段为紫色岩层:多由紫色泥岩、砂岩、泥质粉砂岩等组成。该岩组风化裂隙及垂直溶蚀较发育,透水性较好,富水条件较好,含大量基岩裂隙水,具有较好的含水性能,本次测得其枯季泉流量最大为0.46LS,为富水性中等含水岩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含水岩组:属以细碎屑岩为主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岩性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该岩组风化裂隙较发育,含少量裂隙水,本次测得其泉流量为0.23LS,为富水性弱含水岩组;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含水岩组

27、:由深灰色及灰绿色拉斑玄武岩、紫色凝灰岩、灰色色致密的凝灰质角砾岩等组成,该岩组富水性弱,未见泉水出露,为富水性极弱含水岩组,为相对隔水层;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主要为第四系(),矿区内除南部少数孤峰基岩裸露外,其余均为风化残积、坡积物覆盖,低洼处和沟谷中有洪积和冲积物堆积。厚度变化不大,010m,一般厚2.00m左右。地下水赋存条件差,枯季一般不含水,局部松散层厚度较大的地带,含少量孔隙水。断层破碎带裂隙水含水岩组:在矿区中、西部发育有断层F28、F245、F24,落差均大于30米,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且均为正断层,具有一定的富水性和导水性,为将来煤矿开采后矿坑涌水的主要导水通道。(3)地

28、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矿区内的地下水靠大气降雨补给,大气降雨一部份蒸发回到大气层,另一部份通过裂隙、岩溶管道下渗补给地下水。地下水的流向受岩性、构造的控制,其总体流向为由南西向北东或北流。(4)矿井充水因素分析该矿是以大气降水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主要为顶板中所含裂隙水向巷道内渗漏,其次为老窑积水及采空区积水等。根据实际调查,经采用水文地质“比拟法”对矿井的总涌水量进行估算,整合后 煤矿面积为0.5135km2,利用公式Q=Q1S/S1得:雨季涌水量=75m3h,旱季涌水量=35m3h。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实际测量,煤层开采时有滴水、淋水现象,对矿床开采影响较明显,在今后开采生产中应加强对采空区

29、积水的监测,确保生产安全。大气降水是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一般沿基岩裂隙渗入矿井,裂隙发育地段矿井充水会有所增大;地表水对地下水具有一定的补给作用,矿床开采引起地表塌限后,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可能发生联系,易引起矿床充水,在掘进过程中,要注意发生突水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在靠近拖长江一带,需留设足够的保安煤柱,加强探测及防水工作。矿区在今后的采矿生产过程中应加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做好防水和排水工作,确保安全生产。综上所述,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中等类型。4矿产资源储量根据 省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国土资储备字2008427号),资源量核准基准日:2008年2月2

30、9日,评审备案的 煤矿(标高+1600+1300m)保有资源量(122b+333)765.68万t,其中探明的基础储量(122b)641.41万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24.27万t。矿井各类保有资源/储量见表34。表34 各类资源/储量表单位:(万t)煤层编号资源/储量级别资源/储量(万t)风氧化带(万t)采空量(万t)保有资源储量(万t)分层储量2122b38.6838.6843.643338.473.514.966上122b65.6365.6374.733314.265.199.0710111b21.7821.78044.92122b42.7342.733336.614.42

31、2.1912111b41.1541.15087.89122b77.5877.5833318.418.110.3116上122b89.0289.02102.8933319.475.613.87181上122b114.69114.69139.8533332.97.7425.1619122b80.4380.4396.4133326.6710.6915.9823上122b44.5144.5161.7233321.073.8617.2124122b52.552.570.8933321.362.9718.3930上122b35.6435.6442.773337.960.837.13合计881.5252.9

32、162.93765.68765.68122b704.34062.93641.41333177.1852.910124.275对地质勘探报告的评述本矿井位于 关向斜北西翼北端,属 关向斜 井田,该井田在1980年, 省煤田地质局159队对本井田进行了精查地质工作,并于1980年12月提交了 省 特区 西矿区 井田精查补充勘探报告。2003年,由地质部门在对以往工作总结的基础上,对 煤矿范围进行了地质简测工作,并提交了 省 煤矿地质简测报告。2007年12月,113地质队在总结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对地质简测工作的1:1万地形地质图上地质界线、构造线、煤层露头线在实地进行了修测;同时实地对井下2个矿井

33、井下巷道进行了实测,对井下煤层厚度、倾角以及采空区赋存状况进行了实测,提交了井上下对照图,各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估算图,计算了各开采煤层资源/储量。截止2008年2月底,共核实整合后 煤矿矿界范围内可采煤层10层煤层保有资源/储量(122b)+(333)共计765.68万t。以上地质工作及储量核实报告,基本满足编制本开发利用方案需要。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一)开采方案1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1)建设规模合理确定矿井生产能力对保证矿井生产的稳定性、可靠性、节省基建投资和矿井投产和达产至关重要。矿井生产能力的确定,主要是考虑了井田内资源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储量、地质构造、机械化装备及管理水平等综合因

34、素,同时考虑当地规划、市场、运力等方面的因素。已颁发的 煤矿一年期采矿许可证,核定矿井能力为9万t/a,但设计考虑以上因素,结合业主投资意向,设计推荐矿井生产能力为15万t/a。(1)储量矿井可采煤层数达10层,保有资源量达765.68万t,且矿井储量级别较高,大部分为探明的(122b)资源量,设计可采储量达448.68万t。按15万t/a规模考虑,矿井服务年限约19年,基本能够满足煤炭工业小型煤矿设计规范对15万t/a技改矿井服务年限要求。(2)煤层赋存及稳定程度矿区主采煤层10层,以薄及中厚煤层为主,煤层沿走向、倾向变化不大,以一个炮采工作面达到15万/a能力较为容易实现。从以上分析可以看

35、出,尽管采矿许可证核定能力为9万t/a,但矿井有达到15万t/a规模的资源量、开采技术条件,同时业主有强大的资金保证和技术能力,同时扩大规模也符合煤炭产业政策的要求,因此本开采方案设计按15万t/a设计。2)产品方案目前矿井产品为原煤,由于矿井规模较小,设计暂不建立洗选厂,仅经过简单手选即销售。矿井生产的原煤主要销往当地焦化厂。部分优质焦煤销往广西、云南两省化工企业。今后有条件时,可结合本区规划及市场情况,与邻近矿井共同建造群矿选煤厂,从而降低原煤灰分,满足更多用户要求,实现就地增值,给企业带来更大效益。2可采储量的确定1)矿区范围整合后的 煤矿由原 煤矿、原 煤矿整合并经适当扩界而成。整合前

36、后各矿井相对位置详见整合前后矿井对照图41。整合后的 煤矿,其矿区范围由 省国土资源厅划定,根据国土厅颁发的一年期临时采矿许可证,矿区范围由5个拐点圈定,其拐点坐标(北京坐标系)。表41 煤矿矿区拐点坐标表 拐点编号XY0 1234井田面积0.5135km2,开采深度为+1600m+1300m标高。2)可采储量(1)矿井资源/储量根据 省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 国土资储备字2008427号),资源量核准基准日:2008年2月29日,评审备案的 煤矿(标高+1600+1300m)保有资源量(122b+333)765.68万t,其中探明的基础储量(122b)641.41万

37、t,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24.27万t。(2)矿井工业资源/储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122b)+(333)k641.41+124.270.7729.11万t其中,k可信度系数,根据本井田内地质构造、煤层稳定性,k取0.7。(3)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为矿井工业资源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构)筑物等永久煤柱损失量后的资源/储量。即: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永久煤柱损失永久煤柱损失的计算:a断层煤柱损失井田范围内35m小断层较多,但对矿井开采产生影响的断层仅一条F28断层,该断层需留设断层保护煤柱。断层保安煤柱为断层面两端留设

38、25m宽煤柱。计算公式如下式:断层防水煤柱断层轴长留设煤柱宽度采高比重/cos20经计算10层煤层的断层防水煤柱(333),折减0.7系数后为24.59万t。b防水煤柱损失矿区浅部有一定数量的小窑,但基本位于浅部煤层风氧化带内,而风氧化带未计算到资源储量。只有10、12号煤层有较大的采空区,需计算采空区防水煤柱。防水煤柱宽度(h)按30m计算。煤层防水煤柱损失量L边hMD/Cos2010-4经计算矿井(二层煤)采空区防水煤柱(122b)5.53万t t。c井田境界煤柱根据有关设计规范要求,留设30m宽的煤柱。矿井10层可采煤层均需留设边界煤柱。其计算公式如下:矿区边界煤柱井田边界长留设煤柱宽度

39、采高比重/cos20经计算10层煤层边界煤柱均为(333)资源量,折减0.7后为70.51万t。d地面永久煤柱井田范围内目前没有较集中的村寨和建筑物,仅有零星民房,设计建议业主开采前协议搬迁,因此设计不再留设地面永久建筑物煤柱。则矿井永久煤柱24.59+5.53+70.51100.62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永久煤柱损失 729.11100.62 628.49(万t)(4)设计可采储量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工业场地+主要井巷煤柱煤量)采区回采率矿井主工业场布置于12号煤层底板,需留设12号煤层以下6层煤工业场地煤柱,煤柱按工业地外围10m以60度移动角投影到各煤层;另外,

40、主、副斜井井筒设于12煤煤层底板围岩,回风斜井设计于10号煤层中,需留设井筒煤柱,井筒两端各留设20m煤柱。经计算,工业场地煤柱为(122b)29.77万t,井筒煤柱46.83万t。矿井共10层可采煤层,为薄中厚煤层,采区回采率分别取0.8、0.85。经计算矿井设计可采储量448.68万t。矿井可采储量各各煤层煤柱汇总见表42。表42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汇总表万t序号煤层矿井工业资源/储量永久煤柱损失矿井设计资源/储量工业场地和主要井巷煤柱设计可采储量断层防水地面建(构)筑物井田境界其它合计工业场地主要井巷合计1242.15 1.75 3.19 4.94 37.2 3.33 3.33 28.8 26上71.98 2.49 5.12 7.61 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