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诗三首..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974937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 古诗三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4 古诗三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 古诗三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 古诗三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导读【单元导教】本单元以“金秋时节”为主题,编排了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 首古诗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三篇课 文,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秋天的别样风景。语文要素指向明确,一是“运用多 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二是“学习写日记”。教学本单元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 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逐步做到迁移运用。日记是三 年级习作起步练习的重要形式,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让学生感受到 写日记的好处,了解日记的基本格式,注意激发学生写日记的信心,使其逐步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古诗三首借助注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铺满金色巴掌 的水泥道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 活实际

2、等方法理解词语。学 习 方 法运用多种方法理 解难懂的词语。秋天的雨留心观察,仿照课文或 “阅读链接”写自己看到 的景物。运用方法听听,秋的声音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总结方交流平台交流平台梳理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词句段运用0写出形容四季的词语;说 出理解词语的多种方法。借助例文,结合生活 经验记录生活。习作:写日记记录生活了解写日记的好处。了解日记可写的内容、格 式。学习写日记的基本格式。要红。(3)指导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朗读指导:山行朗读的总体基调应是明快的,诗的前两句,可以引导学 生带着对诗中美景的想象,读出深秋时节山景的生机盎然;后两句语调

3、应高昂 上扬,读出诗人对枫叶、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5.合作探究。(出示课件35)教师引导: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中,诗人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呢?小组内讨论。 预设:诗人面对美景,内心充满对大自然的喜爱。三、指导书写,概括主题1 .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山行中的生字。(1)教师提示要点:(出示课件36、37) “寒”第一笔及最后两笔的点都 在竖中线上;“径”第三笔竖从横中线起笔,右半局部的“工”第一横从竖中 线起笔;“斜”左半局部第二横与右半局部的横都在横中线上;“霜”上半部 分“雨”的竖在竖中线上,下半局部“目”中的竖紧挨竖中线。(2)学生书写,展示评价。2 .主题概括。(出示课件38)山行这首诗描写和

4、赞美了深秋时节山林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的美 好思想情感。四、迁移方法,学习夜书所见1 .(出示课件39)教师引导:接下来我们迁移运用学习到的方法,一起来学 习夜书所见。教师板书诗题夜书所见。2 .(出示课件40) 了解诗人叶绍翁。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诗人。著有 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缺乏,被收入四库全书。其诗语言清新,意境 高远。3 .读好古诗,读出停顿,了解诗中描写的景物。(出示课件41)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并圈画出描写秋天 的景物。(1)听范读,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停顿,并在诗中用“/”标出来。(2)课件出示正确停顿。

5、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3)学生自由练读。全班齐读。(4)学生展示交流自己圈画的描写秋天的景物。预设:夜书所见shao宋叶绍翁江上皈助动客情。知有儿童获电分,夜深底承一灯明O4 .自学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出示课件42)(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再次朗读古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并说说 从诗中看到了哪些画面。(2)学生汇报交流诗句的意思及看到的画面,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夜书所见“书”是书写的意思。“夜书所见”就是在夜晚写下自己看到的景物。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借助注释了解“萧萧”在这里形容风吹梧桐树叶发出的

6、声音;“客”说明 诗人身在异乡。教师相机指导:(出示课件43)这两句诗是写景,其中“送”字静中显 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 心境;“客情”即游子的思乡之情。可见诗人是触景生情。(出示课件44)引导学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并想象画面。诗意: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 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借助注释了解“挑促织”及“篱落”的意思。(出示课件45)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挑”:挑选、挑剔” 等词语中的“挑”读tido;在文中读“tido”,可以组词“挑战、挑灯”。适时 出示“挑促织

7、”的图片,顺势让学生理解“挑促织”就是“拨弄蟋蟀”。(出示课件46)课件出示“促织”“篱落”“一灯明”的图片,让学生 直观了解诗人描写的景物。(出示课件47)引导学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并想象画面。诗意: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3)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由悲到喜的变化:第一句中的“寒”尽显寒冷凄凉 之意,转到第三句中的“挑促织”,那么是一派温馨快乐。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 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4)指导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朗读指导:夜书所见前两句写了诗人郁闷孤独之情,可提示学生结合画 面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把握朗读时舒缓的基调;后两句可

8、以让学生想象情景, 体会作者的所想所感,语气较前两句可以明快一些,最后一句的语调甚至可以 作上扬的处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总结的方法,抓住诗句中的字词来理解古诗,注 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深刻感受诗人的孤独和思乡的 情感。)5 .合作探究。(出示课件48)教师引导:作者为什么如此肯定,这“一灯明”就是儿童在挑促织呢?小组 讨论。预设:因为他小时候也在夜晚打着灯笼抓通蝴。他此时一定想到了自己的童 年,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想到了自己的家。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 .课堂小结。(出示课件49)(1)可以根据注释学习理解古诗大意。(2)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9、。2 .主题概括。(出示课件50)夜书所见这是一首纪行诗,写了诗人行于江上,眺望江边的见闻感受, 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3 .拓展延伸。(出示课件51)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五、巩固练习,布置作业1 .课堂演练。(出示课件52-54)2 .布置作业。(出示课件55)(1)背诵并默写古诗山行。(2)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段、诗句。(3)完成语文方法指导丛书本课练习。【教学反思】本节课学习的三首古诗,均写出了在秋天的背景下而触生的情感,或赞美秋 天的美景,或表达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感情。三首古诗的教学如何进行分配,值得我们认真思

10、考。根据诗的生字、难易程 度,我进行了本次的内容安排。一是分散生字量,二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方法,我实行了分步走策略。在赠刘景文的学 习过程中,采用“扶”的方,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在学习山行和夜 书所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应用,学生在教师的恰 当引导下自主合作学习,理解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歌意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使学生学习中 的合作伙伴。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 让他们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教师引 导学生互相评议,并进行鼓励性总结,让

11、他们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 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因为三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弱,他们仍需要教师进行辅助、指导,不可完 全放手,否那么学生将会找不到具体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 学生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还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引 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要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 象,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开展。【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1.认识3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9个字,会写29个词 语。2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并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理解难懂 词语的方法。3 .积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等9个与秋天有

12、关的词语,摘抄课文国自己喜 欢的句子。4 .能写出形容四季的词语。阅读: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三首和指定的课文段落,默 写山行。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3 .能通过读课文,展开想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秋天的活力。表达:1.能与同学交流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4 .能和同学交流形容四季的词语。5 .能留心观察生活,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写出自己看到的景色。6 .能在读懂课文内容基础上,说出自己感兴趣的局部。7 .能借助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写日记的好处、日记可写的内容及日记 的基本格式,并能用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4古诗三首【课前解析】本课三

13、首古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初读 了解古诗大致内容,能说出三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引导学生借助 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细读,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意思;背诵积累古诗。关注文本: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山行前两句 写诗人看到的山中景致,后两句写诗人停车欣赏的原因,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 于二月花”富有理趣的警句。赠刘景文中的诗句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跃然 纸上,用“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的丰收景象,显露勃勃生机,给了好友刘景文以 勉励,揭示了赠诗的目的。夜书所见以景衬情,动静结合,运用比照手法 表达诗人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关注写作背景:赠刘景文

14、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 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景文时,刘景文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 保举,刘景文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慨刘 景文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两个半包围结构,四个上下结构,七个左右 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引导学生书 空,并注意观察,指导学生把握部件的位置与比例,把字写紧凑。关注句子:在学习理解难懂的词语的方法时,可以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所列 举的诗句引导学生运用借助注释进行理解体会。如“坐”的注释是“因为”,大致了 解这句诗的意思: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

15、深秋枫林晚景。“橙黄橘绿”可引导学 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其指的正是秋天。【教学目标】1 .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字。2 .能读出诗句的节奏和语调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 行。3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4 .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5 .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逐步产生学习古 诗的兴趣。【教学重点】能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借助插图,展开想象,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难点】能通过诗歌传递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

16、认识“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等8个字。2 .知道三首古诗描写的季节。能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大致理解诗句 的意思。3 .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赠刘景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出示课件3)引导学生欣赏有关秋天的图片。2 .教师揭题: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三首与秋天有关的古诗。3 .(出示课件4)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大声读一读三首古诗。过渡: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赠刘景文。二、学习赠刘景文1 .(出示课件5)教师板书诗题赠刘景文。2 .(出示课件6) 了解诗人苏轼。苏轼(10377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

17、州眉山(今属 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传世。3 .读好古诗,读出停顿,了解诗中描写的景物。(出示课件7)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并圈画出描写秋天 的景物。(1)听范读,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停顿,并在诗中用“/”标出来。(2)课件出示正确停顿。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3)学生自由练读。全班齐读。(4)学生展示交流自己圈画的描写秋天的景物。预设:4 .再读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出示课件8)教师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再次朗读古诗,试着运用多种方法理解

18、诗意, 想象画面,和小组成员交流。(1)解诗题。引导学生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或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赠”的意思 是“赠送”。结合注释了解“刘景文”是诗人的好朋友。明确“赠刘景文”就是赠送给刘景文的诗。(2)交流“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引导学生借助“擎”的注释,联系生活,理解“擎雨盖”的意思。课件出示荷花凋谢、荷叶枯败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荷尽”是指荷花凋 谢、荷叶枯败,“已无擎雨盖”与“荷尽”意思相同。课件出示开败的菊花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菊残”。查阅字典了解“犹”是还,尚且的意思。课件出示傲霜斗寒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傲霜枝”,并结合生活实际体 会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出示课

19、件9)引导学生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连起来说说两句诗的意思, 并想象画面。引导学生关注“荷尽”与“菊残”、“擎雨盖”与“傲霜枝”,了解对偶的 修辞手法。指名学生说说两句诗的意思。诗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 寒斗霜。(出示课件10、11)教师相机展示“秋日荷尽图“菊残傲霜图”。教师小结:我们通过借助注释和图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了诗句的 意思,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句诗都在写景。(2)交流“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引导学生结合字面意思、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橙黄橘绿”描绘的画面, 感受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出示课件12)引导学生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并

20、想象画面。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 末冬初的时节啊。(出示课件13)教师相机展示“橙黄橘绿图”。引导学生发现后两句诗是在议景。(3)指导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朗读指导:前两句的朗读语调宜平直舒缓,声音稍低,并适当强调“犹有” “傲霜枝”,表现菊花的残枝傲霜凌寒的精神;后两句语调宜高亢,读出诗人 殷切嘱咐的感觉,其中“橙黄橘绿”的速度可稍慢,给人以想象的余地。5 .合作探究。(出示课件14)教师引导:如何理解“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预设: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深秋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 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诗人

21、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 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6 .背诵古诗。(出示课件15)(1)学生尝试背诵。(2)教师引导:大家是如何背诵古诗的?预设1:我借助“荷尽、菊残、好景、橙黄橘绿”关键词把古诗背熟了。预设2:我借助插图把古诗背熟。(3)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背诵情况。三、指导书写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中的生字。1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和需要注意的笔画。(出示课件16)2 .重点指导“盖、菊、残”,教师范写。(出示课件17-19)“盖”上半局部一竖不出头;“菊”下边局部的“米”,左边有一局

22、部写在 “勺”的外面,使整个字重心更稳;“残”右边局部斜钩要写得舒展,不要忘 写右上角的点。(3)学生书写,展示评价。(设计意图:教师的示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印象,使 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如何把字写规范、写正确,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 .课堂小结。(出示课件20)(1)可以借助注释、插图、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 诗句的意思。(2)要把古诗读正确、流利,读好停顿。2 .主题概括。(出示课件21)赠刘景文是苏轼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勉励诗,表达了人到壮年,虽已青春 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 观向上、努

23、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3 .拓展延伸。(出示课件22)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四、课堂演练,布置作业1 .课堂演练。(出不课件23-24)2 .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5)(1)背诵并默写古诗赠刘景文。(2)预习山行夜书所见。(3)完成语文作业本本课练习。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径、斜”等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5个字。2 .迁移运用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 体会诗中的情感。3 .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山行夜书所见,默写山行。【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出示课件27)1 .教师提问:通

24、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哪些学习古诗的方法?预设:借助插图、结合注释、查阅字典、联系生活、想象画面。2 .教师引导回顾赠刘景文为我们呈现了三幅画面:“秋日荷尽图”“菊 残傲霜图”“橙黄橘绿图”。(设计意图:回忆古诗,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二、迁移方法,学习山行1 .(出示课件28)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迁移运用上节课学习的方法,来学 习山行。教师板书诗题山行。2 .(出示课件29) 了解诗人杜牧。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著有樊川文集。诗歌以七言绝 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 李杜”。3 .读好

25、古诗,读出节奏。(出示课件30)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1)听范读,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停顿,并在诗中用标出来。(2)课件出示正确停顿。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3)学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4 .再读古诗,理解诗意。(出示课件31)教师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再次朗读古诗,试着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 和小组成员交流。(1)解诗题。引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山行”的意思就是“在山中行走”。(2)交流“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寒山”的意思是深秋时节的山。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斜”的意思是山间小路弯弯曲曲。(出示课件32)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插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画面。预设: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2)交流“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坐”的意思是因为。查阅字典了解“于”的意思是比。(出示课件33)课件展示霜叶与二月花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霜叶比二 月花还要红的景色。(出示课件34)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插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画面。预设:停下来是因为喜爱这黄昏枫林的景色,经霜的红叶比二月里开的花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