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县脱贫攻坚汇报材料(10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958678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江县脱贫攻坚汇报材料(1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台江县脱贫攻坚汇报材料(1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台江县脱贫攻坚汇报材料(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江县脱贫攻坚汇报材料(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台江县脱贫攻坚汇报材料-第 - 10 - 页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一、脱贫攻坚开展情况(一)春季攻势工作推进情况一是抓好产业扶贫。2017年,围绕我县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投入2017年第一批扶贫资金4145万元,实施精品水果、稻田综合种养、食用菌、生猪养殖等项目,计划覆盖贫困户1.05万户以上。实施精品水果2.9万亩、带动贫困户1900余户、8000余人,预计实现人均增收800元以上;实施稻田综合种养3万亩,其中示范面积2500亩,计划带动贫困户800户3200人,预计实现人均增收1200元;实施食用菌项目5个,建成后预计年生产菌棒1500万棒以上,预计实现人均增收1200元;计划实施马铃薯

2、1.5万亩,示范基地面积1200亩,计划覆盖贫困农户650户3000人,预计实现人均增收500元;实施3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建设生猪扩繁场1个、存栏1200头,150个生猪养殖家庭农场,每个养殖场存栏种猪100头,年出栏商品猪2000头,项目建成后,实现年出栏生猪30万头,畜牧产值7亿元以上,纯收入1.12亿元以上,带动贫困人口6050人脱贫。加大产业平台建设,全力建设打造4个省级农业园区。二是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方面,2016年完成安置房建设 392套,其中台盘大道安置点126套、县城安置点226套、XX镇屯上安置点40套。2017年县城桃园安置点正在紧锣密鼓加紧建设。搬迁方面,20

3、16年省下达任务为605户2770人,完成搬迁或分房339户1558人,计划2017年6月底全部完成搬迁分房。2017年任务1366户5441人,2018年6月完成搬迁。后期扶持方面,我们出台了XX县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移民产业就业帮扶培训服务“五个全覆盖”的实施意见,加大银饰刺绣加工、交通营运、家政服务等就业培训,全力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三是抓好教育扶贫。落实好“两免一补”和贫困家庭大学生生源地信用贷款等政策,投入800余万元改善XX县民族中学办学条件,增加投入1000万元用于职校建设。发放1800余万元助学贷款和学生资助金,为6800名贫困家庭学生解除后顾之忧。实施

4、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确保13141名学生吃上放心营养餐。同时,通过中组部扶贫工作组发起成立的“苗岭民间助学会”筹集到善款437万元,资助贫困中小学生1047名,并为全县1147名乡村幼儿园学生提供了免费午餐,率先在全省探索通过扶贫资助方式解决农村幼儿园营养餐问题。四是抓好医疗健康扶贫。落实“四重医疗保障”政策,通过新农合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性病救助等多重方式一站式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87%,农村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政策范围内补偿比例达80%以上,精准扶贫对象医疗保障水平达94.60%。启动实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慢性病兜底救助工作,设立了慢性病

5、基金专户;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3000户1.6余万人。在上级医疗机构的帮扶下构建“医联体”,上级及县外医疗机构与我县医疗单位结成22对帮扶对子,切实加强了我县医疗建设力度、提高了医疗扶贫水平。五是抓好创业就业和社会保障兜底扶贫。落实好“3个15万元”、万户小老板工程、妇女小额贴息贷款等政策,目前,全县注册的经济实体11621家,其中注册企业150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62家、个体工商户9751户。2017年以来,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10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实施“锦绣计划”“雨露计划”等培训农村劳动力252人,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2157人。将丧失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体系,推进“两线合

6、一、减量提标”。六是抓好金融电商扶贫。邮政、顺丰等快递物流企业发展到12家。贵州银行、贵阳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入驻XX,分别向省国开行、省农发行、贵州银行、贵阳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达35.02亿元,为县城道路建设、特色小城镇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发展等提供了资金保障。加大对产业扶贫的金融支持,截止2017年5月底,全县发放“特惠贷”2.37亿元,涉及贫困户4534户。建立完善电商发展机制,与贵农网合作启动40个村级服务站,全县电商户发展到38家,银饰、刺绣等特色网货达到25种。七是抓好党建扶贫。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2016年,我们以县、乡、村三级换届选举为契机,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新

7、一届县、乡、村三级班子建设与实现全面同步小康和脱贫攻坚高度契合。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我们建立了干部全员参与的“五个一”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体系、领导干部和部门联系帮扶村五项工作机制、驻村工作“十步法”。实行指挥部负责制,2016年底成立了城乡建设、党建扶贫、农业产业发展、文旅产业发展等10个专项指挥部,出台XX县脱贫攻坚巡查办法(试行)XX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切实保障扶贫政策精准落实。深化拓展“十户一体”内涵和外延,推进“十户一体”与基层党建、民主监督、产业发展、公益事业、村庄治理等结合起来,在全县63个行政村进行推广,形成支部统领、主体落实、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融合发展、抱团脱

8、贫”模式。“十户一体”融合发展的好经验得到了中央、省、州各级媒体推广,老屯乡长滩村党支部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力强化作风建设。出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二十条意见,建立“四位一体”干部管理机制,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县开展思想大解放、纪律大整顿、作风大转变活动,有效激发干部内生动力,切实解决一些干部不能为、不想为、乱作为的问题。努力加强阵地建设。充分用好三级组织部门帮扶资金,分步升级改造63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第一批26个正在建设,预计年内即可投入使用。(二)脱贫攻坚“大比武”工作推进情况。一是全面启动脱贫攻坚“大比武”工作。我县召开了全县脱贫攻坚“大比武”启动会,成立了脱

9、贫攻坚“大比武”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脱贫攻坚“大比武”工作方案,从比责任担当、比路径方法、比干部作风、比精神状态、比群众获得感五个方面确定了“大比武”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工作目标。工作目标上,在精准扶贫、精准退出方面,明确1个乡(排羊乡)省标摘帽,6个村国标出列(瞄准52个贫困村),0.5万人贫困人口脱贫(瞄准1.4万人),漏评率不超过1%,错退率不超过2%,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在项目建设方面,明确完成脱贫攻坚项目建设达2亿元以上,按“一种两养”模式,全县任务为养牛500头、种植蔬菜0.5万亩、种植中药材0.2万亩,稻田养鱼4.65万亩、养猪2万头(香猪、育肥猪)、出栏生态禽30万羽、鲜蛋产量

10、170吨、食用菌种植200万棒、精品水果种植1.8万亩、退耕还林1.2万亩,覆盖贫困人口2.4万人。比武形式上,分五个层面开展,形成县级领导比4项主要任务,部门比6项主要任务,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比6项主要任务,乡镇比10项主要任务,村级比10项主要任务,形成“46611”大比武格局。阶段安排上,第一阶段宣传动员,5月18日至5月27日;第二阶段开展工作,5月28日至7月20日;第三阶段经验总结,7月底完成总结。二是打好“大比武”第一仗。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按照“两率一度”识别准确率100%、退出准确率100%和群众满意度100%的要求,将筑牢脱贫攻坚基础全面规范材料专项行动作为

11、我县“大比武”的第一仗。以方召镇交汪村作为集中行动试点,集中全县各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支书和村主任、三级组织部门帮扶干部等300余干部对该村700户农户手册、村级台账、村级材料目录等精准扶贫资料进行地毯式核实和完善,目前第一阶段已经取得较好成效,该村的错评率为1.3%,基本接近国家第三方评估标准,同时检验了我县乡、乡、村三级干部的工作作风、改善了干部的精神风貌。集中行动已经开展第二阶段在全县各乡镇试点的工作。下一步我县将以“大比武”为契机,进一步开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退出工作,确保我县精准扶贫漏评率控制在1%以内、错退率控制在2%以内,群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达到国家第三方评估的标

12、准要求。二、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我县围绕“走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新路、创建党建扶贫示范县、脱贫发展示范县”和“一年有起色,两年见实效,三年大变化,五年打赢攻坚战”的目标,奋力脱贫攻坚,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了“一年有起色”。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2亿元,同比增长14%;20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77亿元,同比增长13.4%;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2亿元,同比增长22.9%;财政总收入完成3.5335亿元,同比增长20.92%;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4250亿元,同比增长12.0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4231元、68

13、50元,分别同比增长9%、11%;完成7700贫困人口减贫的年度任务,贫困发生率下降了5.46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排位在全省县域第三方阵甲类县15个县中处在第12位,摆脱了2015年度在全省非经济强县综合排位挂末局面。三、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解决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产业初步形成,产业链短、还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带动能力弱,利益联结机制还不成熟。二是项目落地难、推进慢、报账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退出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精准度,漏评率、错退率还比较高,群众满意度还达不到90%的要求。(二)整改解决措施针对我县产业发展比较薄弱的根本性问题,我县从明确主导产业、引进龙头企业带动、

14、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多重扶贫模式等方式加以解决。一是科学确定主导产业。依托省农委、省农科院专家对我县的充分调研,结合我县实际,科学制定了“XX县十三五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精品水果、稻田综合种养和马铃薯三大主导产业,以及食用菌、蔬菜、生态畜牧业、中药材和茶叶五大特色产业,明晰了我县农业产业发展的方向。二是引进龙头企业,强化产业带动。引进台湾腾博公司,通过公司先进的马铃薯制作技术,带动建设老屯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和发展马铃薯产业;引进贵州巴拉芳华生态农业公司,带动建设巴拉芳华农业园区,发展蔬菜种植和休闲农业产业;引进贵州胡智超农业公司,发展蛋鸡养殖产业;引进贵州万隆公司、贵州绿源芊翠农业

15、公司发展食用菌产业;引进贵州黔之宝农业公司,带动发展百合产业,引进四川德康农业公司发展生猪养殖产业。目前县内初步形成了精品水果、稻田综合种养、食用菌、生猪养殖等主要农业产业体系。三是探索产业合作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我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运用“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的“三变”工作思路,按照“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公司+村集体+贫困户”、“公司+大户+贫困户”等运营模式,通过将扶贫资金量化给贫困户入股、鼓励贫困户以土地入股、以劳动力资源入股等方式,参与产业发展并按股份分红,同时贫困户还享受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或二次分配)、并通过务工获得务工收入,通过几项收入叠加实现

16、增收脱贫。针对目落地难、推进慢、报账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问题,我县通过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机制、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强化工作调度等方式,加强存在问题的整改。一是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机制。我县出台了XX县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暂行办法、XX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验收暂行办法、XX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XX县财政扶贫项目小额到户贷款贴息“特惠贷”(暂行)办法、XX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先建后补”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项目资金管理机制。二是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申报业务指导,督促乡镇结合我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以及本乡镇实际,做好项目前期调研工作,强化项目库建设,做好项目储备,切实解决项目落地难问题。

17、三是加大工作督查和调度。为了推进大扶贫项目建设进度,我县成立了农业项目建设指挥部、水利项目建设指挥部、旅游发展项目建设指挥部等十个项目建设指挥部,通过指挥部集中调度、定期调度、强化督和指导,切实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以“大比武”工作为契机,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之间开展项目推进和资金报账“大比武”,切实推进项目建设和报账工作。针对精准扶贫识别、退出不够精准、群众满意度还不够高的问题,我县以“大比武”为契机,启动了脱贫攻坚“筑牢基础全面规范”集中行动,计划对全县所有农户的信息进行地毯式重新排查,第一阶段在方召镇交汪村试点和第二阶段在各乡镇各选择一个村开展试点已经完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摸清了我县精准扶贫

18、的漏评率、错退率、群众满意度等底数,通过排查和整改纠正,我县的精准扶贫漏评率、错退率逐步得到了有效降低,通过政策宣传和项目帮扶,群众的满意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力争2017年完成排羊“减贫摘帽”,52个贫困村出列、减贫人口1.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92个百分点,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增长5%。一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县委县政府确定今年为项目建设年,全县储备建设项目96个,总投资231.68亿元,其中部分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前期工作,面对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将以项目建设年为契机,进一步自加压力,拉高标杆,以更大的魄力推进项目建设。二是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抓好桃源安置点

19、、台盘大道安置点工程建设,完善已搬迁安置小区基础配套设施,突出抓好“产业、就业、帮扶、服务、培训”五个全覆盖工作,确保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三是大力实施产业脱贫工程。加快完善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园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高效农业(扶贫)示范园区四大园区建设,发挥农业园区在产业培育和脱贫攻坚上的作用,建成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2017年,力争绿色蔬菜复种面积8万亩,生态稻鱼养殖3万亩,马铃薯种植1.5万亩,30万头生猪养殖家庭农场60个、种猪场一个,食用菌基地5个、年产1500万棒。优化产业结构,确保每个村至少有1个特色主导产业,每个乡镇有1个特色产业基地。四是大力实施社会保障兜底工程。推进“双线合一”,确保“两无”贫困人口和暂时不能脱贫人口全部纳入低保保障范围。五是大力实施教育医疗脱贫工程。推进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全覆盖,实行精准扶贫医疗救助,确保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补偿标准达90%以上。扩大教育资助面,努力让贫困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六是大力实施生态补偿脱贫工程。全面启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转为生态护林员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