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课标定稿(2019.5)(50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934046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3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与社会课标定稿(2019.5)(50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历史与社会课标定稿(2019.5)(50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与社会课标定稿(2019.5)(5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与社会课标定稿(2019.5)(50页).doc(5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历史与社会课标定稿(2019.5)-第 1 页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对每个人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充分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努力吸收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切实提高青少年的公民素质,已成为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力求遵循唯物史观,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顺应当代社会发展,突破原有的学科界限,整合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把握生活时空、人地关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全球视野和环境意识,为终身学习

2、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一、课程性质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以历史、人文地理和相关学科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人文性。本课程的探究对象是人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它以历史、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支撑,从学生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出发,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变革,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崇高美好的理想。综合性。本课程注重史地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在统筹相关学科知识、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具有综合观察事物的眼界、掌握综合运用知识的方法、获得综合认识问题的能力。实践性。本课程强调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合作的参与过

3、程,采取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二、基本理念1贴近社会生活,促进自主发展。本课程在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方面,重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实际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2提倡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本课程在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过程中,注重帮助学生更为理性、更有智慧地认识人类的历史和生活的环境,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3关注事物联系,体现综合价值。本课程的综合性来自相关内容的联系。包括生活主题与史地知识的联系;历史与地理学科概念的联系;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历史现象与现

4、实生活的联系;区域历史的纵向联系;区域之间的横向联系;重大事件的因果联系;史地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4坚持唯物史观,揭示发展规律。本课程把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看待,借助历史的眼光认识今天的社会,使学生纵向了解人类社会的进程,横向了解社会生活的内容,通过这种学习,认识历史与社会发展的规律,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打下基础。三、课程设计思路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以历史和地理为基础,整合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内容,力求综合范围适当、建构形式合理。从公民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基于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以人类文明的演进特别是中华文明的发展为主线,以当代社会的发展为主题,整合“历史”与“地理”

5、两个相互关联的学科领域,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整体规划内容目标的设置与实施,这是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依据这一设计思路,本课程的内容目标分设三个主题。主题一:生活的时空。以时间和空间为框架,帮助学生从生活的区域、生活的变化两个视角观察和感受生活的意义,同时获得有关地理、历史探究的专门技能和综合能力。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以人类社会的变迁为框架,认识人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传承。主题三:发展的选择。以进入20世纪后中国和世界发展道路的选择为框架,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为主线。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本课程综合历史、地理及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习能力、

6、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环境中的各种问题,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事实,了解中国与世界人文地理的概况。2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多种方式和途径,理解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3了解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脉络以及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理解近现代中国革

7、命、建设、改革的曲折历程。5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历史材料、地理和社会信息。(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体验、感悟的过程,逐步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2尝试多角度探究当前生活中的挑战与机遇,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进行反思,逐步提高自主选择与决断的能力。3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探究、解释历史和现实问题。4运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认识历史进程,评估人们做了什么、能做什么、该做什么。(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2逐步形成资源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3逐步增强国家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4学会尊重文明多样

8、性,欣赏不同民族和区域的人文特色。5享受历史与社会相关问题探究的乐趣,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内容标准采取行为目标的陈述方式。其中,“内容目标”表达规定性要求,行为主体是学生;“提示与建议”表达指导性要求,为实现内容目标提供内容要点和教学活动建议,行为主体是教师。主题一 生活的时空本主题分四个专题。专题一,认识人类生活的“时空”;专题二,了解自己生活的“区域”;专题三,体味自己生活中的“历史”;专题四,学会获取、整理相关信息的工具和方法。11 共有的家园,共同的岁月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111描述世界各大洲、各大洋的分布概况,说明陆地和海洋对人类生存的意义。要点提示:全球海陆面积的

9、比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地球是人类的栖居地,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陆地和海洋。活动建议:指导学生填绘全球海陆轮廓图,或制作七大洲、四大洋拼图;以“地球是人类家园”为题,讨论陆地和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哪些必要条件。112 描述世界地形、河流湖泊和气候类型的总体特征及其分布,列举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的实例。要点提示: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世界一些著名地形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某些地区的气候特点;世界著名的河流和湖泊。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影响人们的生活,会形成不同的生活特色。活动建议:向学生出示有关资料,表明不同自然条件下人类生活的差异;结合自己到异地旅游、探亲等体会,交流对不同地区地

10、形、气候的感受。113 描述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的概况及其分布,列举人文要素对区域文化特色有重要影响的事例。要点提示: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三大人种的特征及主要聚居地区;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区域文化特色的形成,与该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有密切关系。活动建议:设计不同的区域文化场景,如非洲黑人的丛林击鼓舞蹈场景、北极因纽特人的生活场景等,并将其制作成展板,讨论这些区域人文特色是如何形成的。114概述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认识人类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主要阶段。要点提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过程;人类历史的演进,呈现出从分散到整体的基本脉络

11、。历史阶段的划分,有不同的标准。活动建议:指导学生制作年代尺。表明年代的刻度和长度,可根据不同标准,如社会形态、生产工具、文明程度等。115概述历史上先后出现的主要区域文明及影响范围,认识其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要点提示:尼罗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黄河与长江流域、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爱琴海地区、中美洲等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区域文明的兴衰、交融和变迁,构成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画卷。活动建议:借助历史地图,圈划出各大洲的文明发祥地;着眼民族和宗教文化的分布,观察几个文明区域的变迁;提供当代世界各地的生活图景,展示区域文明的传统文化,如民居建筑、饮食服饰、音乐舞蹈等。116知道生活的时间和空间意义

12、,感悟记录历史、认识社会的时空条件。要点提示:人们记录历史、认识社会,要综合时间和空间因素,关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究现实问题的来龙去脉。活动建议:以“回溯历史、展望世界”为题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感悟:古往今来,每个人都生活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离开时空条件,就无从说明过去的经历、把握现实的利益、规划未来的发展,无法扩展生活的视野、品味生活的情趣、感悟生活的意义。12生活在不同区域里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121考察本地(县、乡、村或城市社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本地在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要点提示: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要素;社会生活,包括经济、

13、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社会生活的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地域特点有密切关系。活动建议: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包括:本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基本数据,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生活的评估,以及人地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122比较乡村与城市两种聚落的景观差别,以及居民生活内容的异同;找出影响聚落特征的自然和人文因素。要点提示:聚落的基本形态,乡村和城市的景观特征、生活内容。聚落景观和生活内容的差异,显著地表现为乡村和城市的差异;这种差异源于自然因素,也源于人文因素。活动建议:组织学生收集各种聚落的景观图,制作成展板,标明聚落称谓。借助展板,解释聚落景观的成因,包括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在此基础上,进

14、一步归纳城市和乡村的一般差别。123观察不同区域之间在人员流动、物资交流、信息传播、文化融汇等方面的联系,认识区域联系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要点提示:区域联系的内容和形式,包括人员流动、物资与文化交流、信息扩散等。区域差异是形成区域联系的缘由;在现代社会,区域的发展不可能离开区域联系。活动建议:结合本地生活的实例,以“因地制宜与互通有无”为题,组织学生讨论区域联系给生活带来的好处。124概述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了解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要点提示:中国的位置、领土的四至点和国土面积(陆地面积和海域面积);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位置;邻国的名称和位置。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优越的区位和广袤

15、的疆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活动建议:组织学生进行拼图游戏,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相对位置。125描述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要点提示:自然环境特征,包括地势地形、土壤植被、主要气候类型、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等;人文环境特征,包括人口数量与分布、乡村与城市、少数民族分布、交通运输状况等。我国是一个山川秀美、物产丰富、人文荟萃的国度。活动建议:组织学生以“我的祖国”为题,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我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风貌。126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要点提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人文环

16、境特征;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特点,既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区域人文特色,又反映了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活动建议:选择国内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的典型区域,用图片、文字、绘画等方式进行比较。如北方与南方,沿海与内陆;或山地、平原、盆地、高原等。127综述世界的国家和地区,了解大洲与国家、地区的对应关系。要点提示:国家和地区的含义,大洲与国家、地区的对应关系,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的名称和位置。各国的面积、人口、政治制度和发展水平有差异,但作为主权国家,它们的国际地位是平等的。活动建议:利用读图训练、拼图游戏等方式,熟悉我国周边国家的名称和位置,熟悉一些主要国家所在

17、的大洲。128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要点提示:世界各国和地区,在自然环境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在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活动建议:可选择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的国家和地区,从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进行比较,展示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的多样性。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每人提供一幅照片、一件礼物、一个故事”的活动,展示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13 生活在岁月变迁中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131归纳自己同长辈在生活情趣与价值判断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要点提示: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留下了时

18、代的印记。活动建议:引导学生就几个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音乐欣赏、消费方式等,与长辈进行交流,比较各自的看法有哪些不同,从生活的变化中寻找代际差异的原因。132观察自己所在学校、社区或家乡的变化,评析这种变化的快慢和好坏。要点提示:生活的变化表现在方方面面,这些变化无论是否令人满意,都是历史发展的过程。活动建议:以“正在发生的历史”为题,指导学生通过罗列事实或剖析个案,评析本地近年发生的变化,如环境、物产、居民、交通等,感受这种变化的意义。133知道居住地特有的习俗或文物,考察它们的历史,探讨它们存在的价值。要点提示:习俗作为历史传统的重要表现,文物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我们感受生活的历史

19、具有重要价值。活动建议:指导学生查找有关社区(或家乡)的历史资料,或考察文化遗址、名胜古迹,了解本地习俗的渊源,知道它们形成的年代。组织学生模仿推介活动,对本地文化艺术和文物的历史价值,发表见解。134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了解这些规则或制度的演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要点提示:规则、制度作为公共生活的基本保障,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的产物。它们的废立和沿革,都折射着社会历史的变化。活动建议;组织学生调查某项规则的演变,如食品安全、消防、交通、物业、垃圾处理、人员流动、土地使用,以及社区公约或村规等,考察它们当初存在的原因、如今变化的理由。135归纳文化传播的手段和方式,感受现代传媒

20、的发展、特点和影响。要点提示:文化传播的手段包括口述、邮件、书刊、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文化传播的方式包括日常交往、商贸旅游、人口迁徙、文化教育等。活动建议:选择热点问题组织讨论。包括:说明获取相关信息的途径和手段;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描述现代传媒的特点;通过新旧变化的对比,感受大众传媒对现代生活的影响。14 相关信息的获取、表达和理解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141 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运用地图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要点提示:各种类型的地图,包括行政区划图、地形图、交通图、电子地图等。使用地图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基本技能。活动建议: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在实践活动中选择合适的地图

2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选择最佳路线。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要点提示:从地图中获取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生活能力。活动建议:用政治地图描述某大洲、某国家或地区的位置和范围;用地形图或地形剖面图,描述某地的地形、地势和河流的特点;用降水柱状图、气温曲线图或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某地的气候特点;用人口增长折线图或人口密度分布图,分析某地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分布特点;等等。143熟知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或习惯用法,恰当运用它们表述、说明历史事件。要点提示:公元、纪年、年代、时代、朝代、国号。使用特定的词汇,是表述、说明和辨识历

22、史事件的要求,也是形成历史时序概念的要求。活动建议:结合相关教学内容,专门解释某些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历史人物的生卒年代。用公元纪年的方法,计算公元前和公元后的年代;用干支纪年和民国纪年的方法,计算近代中国的年代。144区分历史叙述和文学作品的差别,知道获取历史信息的常用方法、途径及其功用。要点提示:历史典籍、考古技术、口述历史、文献档案。认识历史现象、评述历史事件和人物,必须依据可靠的证据,获取、辨识真实的历史信息。活动建议:推荐历史文献与文学名著,组织学生讨论它们的异同。如比较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大唐西域记与西游记的描述,讨论它们在反映历史文化信息方面不同的作用和价值。145区分第一手资

23、料和第二手资料,解释它们各自的意义和功用,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论述问题。要点提示:文献档案、新闻报道、调查访谈。事实判断是价值判断的基础,进行事实判断应力求依据第一手资料,也可有选择地借助第二手资料。活动建议:通过有关现实事件的报道或历史事件的解释,帮助学生识别哪些信息来自第一手资料,哪些信息来自第二手资料。在此基础上,从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两方面,指导学生感悟使用这两种资料的不同意义。146归纳获取生活信息的基本途径与方法;评估具体条件和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要点提示:各种传媒、各类交流活动、专题调查研究。获取生活信息,应广泛利用多种媒体,更要依赖亲历亲为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建议:

24、选择本地热点问题或公共政策,要求学生分组拟定社会调查的提纲。包括:为了什么目的、具备什么条件、按照什么步骤、采用什么方法、完成什么任务,并共同对其可操作性进行评估。主题二 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本主题分四个专题。专题一,探索早期出现的几大文明区域,突出中华文明的渊源;专题二,集中了解秦统一后古代中华文明的历史脉络;专题三,有侧重地了解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凸显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和世界整体化趋势;专题四,综合前三个专题的内容,明确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21 人类文明的发端与农业区域文明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211知道史前时期的工具制作和使用状况,说明自然条件对远古人类生活的制约,明确农耕技术进步的意义

25、。要点提示:新石器时代的西亚。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从采集渔猎到畜牧农耕,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活动建议:用早期人类生活想象图和古人类分布略图,划分旧、新石器时代,显示制陶业的进步和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出现,呈现原始社会的生活图景。引导学生讨论:定居对人类生活的好处,农耕技术进步对定居的作用。212列举中国境内远古文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地域特征。要点提示:北京人遗址、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炎帝和黄帝。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活动建议:提供相应文化遗存的资料,帮助学生制作展板,排列其年代顺序,标明其活动区域,描绘其地域特点;讲华夏先祖功德的故事;以“中华文明

26、探源”为题,组织学生讨论。213 列举表明文字出现,阶级、等级和国家形成的实例,知道它们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要点提示: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甲骨文、拼音文字、法老和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青铜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同时,进入了阶级社会。活动建议:组织专题讨论,如文字的发明对文明传承的意义;国家与原始社会组织的区别。214 比较古代埃及、印度、希腊的地理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要点提示:古代埃及、巴比伦、希腊等人类文明发祥地的环境因素,对文明的多样性有重要影响。活动建议:结合115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地图上圈划出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区域,标明其年代;指导学生从当时的经济生

27、活和文化成就中找出环境影响的印记。 215 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列举古代希腊罗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它们对后世的影响。要点提示:克里斯提尼与雅典民主、屋大维与罗马帝国、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与科技。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是人类重要的历史遗产,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活动建议:指导学生收集图文资料,展示地中海区域文明的特色;帮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感受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成就。216概述我国先秦时期的大致年代和区域,知道对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事件和文化成就。要点提示:夏商两朝的年代、西周的分封制、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百家争鸣、老子与孔子。先秦是中华文明的形

28、成时期,这一时期的文明成就,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活动建议:制作图表,帮助学生识记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时段;运用地图,指导学生把握春秋战国时期的区域及其变化,练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组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百家争鸣”对中华文明发展的作用。217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创立年代与地区,分述它们历史上的兴盛时期和影响范围。要点提示:释迦牟尼与佛教、耶稣与基督教、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在世界古代历史的进程中,宗教的作用不可忽视,宗教文化对历史和现实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活动建议:提供三大宗教传播示意图,对照当今世界主要宗教的区域分布,帮助学生了解宗教文化的广泛影响。以不同宗教建筑的特色为例,引导学生体味

29、宗教文化的多样性。218描述欧亚古代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几个区域文明,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知道古代不同文明各自发展、相互碰撞和交融的概况。要点提示:法兰克王国、中世纪城市、阿拉伯帝国、大化改新、蒙古帝国。世界古代历史的发展不平衡。总的说来,亚洲和欧洲的发展程度较高,亚欧区域文明的演进各具特色又相互影响。活动建议:指导学生利用板报建立“历史学习园地”,如绘制西欧封建等级制示意图;举办故事会,讲述相关历史故事;撰写小论文,表达对古代世界各大洲、各地区和各民族之间交往方式的看法。22 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221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要

30、点提示:从秦汉到明清历代王朝的称谓、时间和顺序。活动建议:根据教学进度,结合教材内容,帮助学生设计自秦汉到明清中国历代王朝更替的年表、朝代时序表,使他们对中国古代历史线索的识记更加清晰。通过著名历史文化遗产的介绍,帮助学生感知中国古代每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把握中国历史从未间断的基本脉络。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要点提示:秦始皇统一中国、秦末大起义、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隋的统一与覆灭、贞观之治、安史之乱、王安石变法、忽必烈建立元朝、朱元璋强化皇权、明末农民起义与清军入关、清朝前期的兴盛、郑成功收复台湾。从过

31、程和结果上看,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时空背景上看,事件的发生和人物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活动建议:根据教学进度,结合教材内容,开展阅读讨论会,撰写历史小论文;设计表格,列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等帝王,填写其历史作用。223知道从秦代到清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大势。要点提示:秦汉、隋唐、元明清时期的帝国疆域,魏晋南北朝与宋辽金夏时期各分立政权的疆域。中国古代有过地方割据、政权分立的时期,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向心力。活动建议:指导学生利用历史地图、历史年表等工具,对照今日中国的版图,展现中国疆域的历史演变。22

32、4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的故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要点提示:修建长城、汉朝与匈奴、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茶马贸易、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元朝宣政院管辖西藏、清朝巩固西北边疆与改土归流。历史上中国疆域内的各族人民对中华文明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中华民族具有巨大的凝聚力。活动建议: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教学,在历史地图上标明当时中国疆域内各古代民族的名称和区域;对照今日中国的版图,分时段描绘古代民族融合的图景;讲古代民族交融的故事,可组织学生自行收集、补充本地相关事例。225描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情景和事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要点提示:春节、清明

33、、端午等岁时节日的起源,唐宋时期各族生活习俗的互相影响,宋明城市生活、明清乡村生活的变化。生活中的历史与现实有割不断的联系,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有无法摆脱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亲和力自古以来一脉相承。活动建议:提供各种文物、图片或典籍,讲述生动的故事,反映不同时期人们在衣食住行、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具体情况。组织学生访谈,了解本地人们节假日的娱乐活动、民间信仰、人生仪礼,以及民间创作的歌谣、故事和谚语,从中品味民众传统的思想、情感和生活。226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要点提示:官僚制、科举制、长城和大运河、“四大发明”

34、、史记、中医学与针灸、九章算术和圆周率、齐民要术和农政全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诗词书画与“四大名著”、昆曲和京剧、丝绸和瓷器。中华文明的特点和价值,表现在各个领域;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活动建议:组织学生举办故事会、诵读会、实地考察、艺术欣赏等活动。可着眼某一特定阶段,综合多领域的因素,归纳这一发展阶段的特点;也可着眼整个古代社会历史,综合多个阶段的发展,概括不同领域发展的总体特征。227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要点提示:丝绸之路、佛教传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与日本遣唐使、海上丝绸之路与马可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与

35、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活动建议:讲有关实例,应对照当今世界地图,不但帮助学生知道历史上中外交往的过程,而且识记相关区域的范围和地理位置;不但引导学生认识有关事件发生的缘由,而且了解这种交往带给中国和世界的影响。23 西方的兴起与近代世界的变迁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231描述开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和路线图,评估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意义。要点提示:哥伦布到达美洲,达伽马到达印度,麦哲伦环球航行,世界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葡萄牙、西班牙与早期殖民掠夺。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也伴随着早期殖民掠夺。从此,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活动建议:指导学生绘制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图,并标明其年

36、代;联系当时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照此前世界贸易的路线,说明资本原始积累的时代背景;从世界市场的大发展和残酷的殖民掠夺两方面,讨论新航路的开辟给世界带来的影响。232列举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评析他们的主要成就。要点提示:但丁与神曲、达芬奇与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与大卫雕像、莎士比亚的戏剧、哥白尼、伽利略与牛顿,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欧洲的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是人类精神的一次大解放,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先导。活动建议:以“产生文化巨人的时代”为题,组织学生举办文艺复兴的展览;结合语文课、艺术课的教学,推荐有关作品,引导学生赏析。233讲述欧美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的重大

37、事件及其代表人物,说明它们对各自国家历史进程的影响。要点提示:英国内战、“光荣革命”与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与华盛顿、独立宣言与1787年宪法、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与拿破仑法典。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取得政权,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具有普遍的历史进步意义;各国社会变革的道路迥异,是各自历史发展的结果。活动建议: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为例,指导学生比较资产阶级革命后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说明新体制的创立对历史发展的影响。234列举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描述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要点提示:珍妮纺纱机、瓦特与蒸汽机、冶金与交通技术的进步、爱迪生与电的利用、工厂制。

38、两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给整个社会生活都带来了深刻变化。活动建议:可归纳有关史料,如人口的增长、工业化与城市化、教育大众化、妇女运动,帮助学生感受工业革命对社会进步的意义;可介绍狄更斯、巴尔扎克等近代文学家及其作品,引导学生从中认识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面貌和问题。235 列举近代欧洲著名的工人运动,说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和时代意义。要点提示: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马克思、恩格斯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到大工业时代的产物,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活动建议:引导学生关注工人运动的发展与马

39、克思主义诞生的关系,比较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讲述巴黎公社时,可联系国际歌的创作,帮助学生体会歌词的涵义、感受工人阶级的斗争精神。236简述德国统一、美国内战、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评析相关事件和人物对各自国家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要点提示:俾斯麦与德国统一、克里米亚战争与俄国废除农奴制、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与对外扩张。近代世界,一些强国、大国的社会变革,经历了各自不同的旅程,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活动建议:选择专题,引导学生开展较为深入的探究。如:德国统一对欧洲历史的影响;美国内战的原因,及其对美国的发展的影响,俄国废除农奴制的目的,及其对俄国发展的作用;日本明

40、治维新为什么能够成功,及其对日本的崛起的意义。237描绘殖民统治的历史版图,评析殖民主义的影响以及被侵略、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斗争。要点提示:奴隶贸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英国东印度公司。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统治和掠夺,是它们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活动建议:向学生推荐相关资料,帮助他们制作展板,展示殖民主义带给殖民地国家的苦难;绘制“三角贸易”路线图或西方国家瓜分非洲的版图,就殖民统治作用的话题展开讨论或辩论。238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要点提示:马戛尔尼使华与闭关政策、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41、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从此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步步加深。活动建议:组织学生讨论马戛尔尼使华事件,引导学生从生产水平、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等方面,探究清末中国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因何发生、为何失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带来什么后果,帮助他们把握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239 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要点提示:林则徐禁烟,洪秀全与太平天国,李鸿章与洋务运动,甲午海战,康有为、梁启超与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在近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使西方列强永

42、远不能灭亡中国,但中华民族对复兴之路的早期探索充满艰辛。活动建议:讲故事,无论以人物为主还是以事件为主,都要注意结合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背景,从中归纳出不同的类型,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可指导学生选择某一主题,如洋务运动,分组模拟洋务派和顽固派,围绕“要不要兴办洋务”等问题进行辩论。24 社会进步的动力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内容目标提示与建议241综观中外历史发展的一般过程,明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要点提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们要创造历史,首先必须生存,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这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社会生产的发展,引起国家政治制度、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从而使整个社会面貌都

43、发生了变化。所以,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活动建议:教学的全程,都要结合相关内容,如古代农业社会的生产特点、近代工业社会的生产特点,帮助学生感悟这个道理。242引述相关资料,解释地理条件对文明多样性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要点提示:历史联系与区域差异,是解释人与自然关系的两个视角。讲地理条件的作用,是指文明的多样性,而不是地理环境决定历史进程;讲人类活动的影响,既有对自然条件的积极利用和改造,又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及其消极后果。活动建议:从人类早期文明区域的出现、古代农耕与游牧民族的分布、近代工业城市的形成等,看地理条件的作用;从水

44、利工程的兴建、水陆交通的延伸、资源的开采、人口的迁移等,看人类活动的影响。243引用典型事例,说明教育、科技、文化在文明传承中的显著作用和重要意义。要点提示:自古以来,特别是近代以来,每次教育方式的重大变革、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思想文化的重大进步,都会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活动建议:可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关注有关事例;也可提供专题探究的机会,指导学生汇总有关事例,相对集中地展开讨论。例如,以“科学的世纪”为题,组织学生讨论近代科学的发展及其意义。244 比较不同时期区域之间相互交流与影响的事例,体会区域联系日益密切的历史趋势。要点提示:区域之间的交往,在不同时期各有内容、方式、手段和程度上的特

45、点。综观中外历史进程,人类早期区域文明彼此相对隔绝;各区域文明之间的交往经历了不断扩展的过程;新航路开辟后,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频繁,到20世纪初,世界真正成为一个整体。从分散到整体,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活动建议:在教学中,注意从商贸活动、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战争征服等视角,引导学生观察区域联系的方式和程度;在世界范围的地理和历史视野中,帮助学生形成人类文明从分散到整体的认知。245 辨识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特点,知道各国的发展状况和道路各具特色。要点提示:所谓“各具特色”,是基于事实的辨别,;有综合的视角,也有某一领域的观察;既表现为不同区域的差异,又表现

46、于各自历史的线索中。活动建议:按照教学进度,适时安排学生观察、比较有关史实。例如,对比中国古代和近代社会发展状况;对比中国古代文明和欧洲古代文明特点;对比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等等。246评述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恰当说明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要点提示: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的作用,表现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要辩证地评价其功过,既充分肯定杰出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又不过分夸大这种作用。活动建议:根据教学进程,选择中外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组织学生讲述其生平业绩,讨论他们对历史进程的作用,评价其是非功过。247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确信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传承文明的主体;引述人民群众反抗压迫的典

47、型事例,认识民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要点提示:既关注普通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又关注普通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既关注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又关注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反抗压迫的斗争。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主要力量。活动建议:可综合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历史时期普通人的生活特点;可结合古罗马的奴隶起义和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等事例,指导学生感受人民反抗的力量;可选择社会变革时期的事例,如“攻占巴士底狱”“来克星顿的枪声”,组织学生讨论人民群众的作用。248重视女性在历史上作出的贡献,领会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要点提示:中外妇女在创造和传承文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历史上长期受歧视、被压迫。要明确妇女地位的提高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活动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