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基础教案(38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903877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乐基础教案(3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声乐基础教案(3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声乐基础教案(3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乐基础教案(38页).doc(3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课时声乐基础教学内容: 歌唱者的“乐器”知识教学目的: 1、学习并了解歌唱者“乐器”发声原理、歌唱发声的器官。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歌唱“乐器”的有关器官在歌唱时的作用。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理解各发声器官的生理位置与功用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教具: 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 歌唱者的“乐器”知识1、原理:综合生理学、物理学、音响学的原理。2、内容:人体作为歌唱发声的器官有如下三个方面:呼吸器官(动力)发声器官(振动体)共鸣器官(共鸣器)人体作为歌唱的“乐器”它的动力是由肺部呼出的气息形成,气息通过喉头的声带,使声带受到振动发声,声带是振动体。声带的振 动引起咽喉腔及其它腔体的

2、共振,扩大并美化声音,这些腔体是共鸣器。除此之外,作为歌唱的“乐器”还有一个使声音变成语言的器官:吐字器官。呼吸器官:包括鼻、口(口在生理上实属消化器官,但在歌唱时因口鼻同时吸气,故在此列入呼吸器官)、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廓、隔肌、腹肌、肋间肌组成。口、鼻、气管是吸入和呼出气息的通道,肺是吸入、呼出和储存气息的总机关。人体有左右两肺,几乎占据整个胸腔, 但其本身没有活动能力,不能独立进行呼吸,必须依靠呼吸肌肉群将胸腔扩大和收缩,才能形成呼吸运动。隔肌位于胸腔下部 ,它把胸腔和腹腔分割开来,形似一个扣着的碗,吸气时隔肌下沉,呼气时隔肌中心上升。呼吸时,吸气肌肉群的收缩,使肋骨向外扩展,隔

3、肌中心下沉,胸腔扩大吸入气息,呼吸肌肉群的收缩,使肋骨回收,隔肌中心回升,胸腔收缩呼出气息。呼吸在歌唱中不仅是发音的动力,也是声波传导至各共鸣体的工具。因此,掌握好呼吸技术至关重要,对形成歌唱发声质量的优劣起决定作用。发声器官:(1)发声器官在喉头,内部有两片对称而有弹性的韧带,称为声带。声带在不发声时,是分开的,呈三角形的空间,称为声门,气息经过声门,激起振动,声带就闭和挡气,发出声音。(2)喉头的构成。喉头位于颈椎四、五、六节的前面,在舌根和气管之间,上连舌骨,下接气管有五块较大的软骨构成。它们是:(a)会厌软骨- 位于喉头的上端,其形状扁平如叶状,下端与甲状软骨相连,能使喉咽部成共 鸣管

4、,上部游离。在歌唱时,它的张度和卷曲程度对歌声起重要作用。(b)甲状软骨-是咽部最大的一块软骨,由左右对称的两片四边形软骨板合成两板的前缘合成一个尖角。它在男性的颈部向前隆起突出,称为喉结,女性的软平,因此喉结不明显。(c)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之下,它下接气管,前部细窄,后部宽大,对支持喉腔起重要作用。(d)勺状软骨-又名披裂软骨,位于环状软骨后上部,也是一对对称的软骨,其滑动旋转能使声带张开、闭合。(e)舌骨-它虽不属喉头的软骨,但与歌唱有密切的关系。它的位置,活动状态能影响歌声的质量。总之。声带的活动和变化,是由喉腔内软骨和肌肉的动作来调节的,这些调节动作无法直观,也很难感觉。所以对发声

5、器官的训练,必须在正确的呼吸基础上,依靠呼吸的支持,保持喉腔的稳定、放松、打开,使喉腔内各个软骨和肌肉协调自如地工作。共鸣器官;包括胸腔、喉腔、咽腔(分为喉咽、口咽、鼻咽)口腔、鼻腔、头腔(鼻窦、蝶窦等),歌唱时依靠这些共鸣腔体的共鸣作用,扩大和美化歌声。声带发出的声音是很微弱的,需要经过共鸣腔体的扩大、润色、美化。人体的共鸣腔是由大到小、由低到高排列的。在声乐术语中,总称为三类共鸣,即处于硬腭以上的(含鼻腔、头腔)为头腔共鸣;喉头以下的为胸腔共鸣;中间部分(含口腔、咽腔)为口腔共鸣。由于口胸内部以及咽腔、喉咽腔、鼻烟腔周围的肌肉,可根据其活动情况改变形状,容积大小也随之变化,故称为“可调节的

6、共鸣腔”。而胸腔、气管、鼻腔及头部各腔体均有其固定腔体,不可随意改变,因此又称为“不可调节的共鸣腔”。总之,美好的声音不是单一腔体的共鸣,而是三组腔体的混合共振-混合共鸣。只是随着歌唱中音高的不同,三组共鸣腔体混合共鸣的比例是不同的。吐字器官:人的歌唱乐器与其它乐器最大的差异在于人声具备第四器官-吐字器官(也称语言器官),包括唇、齿、舌、牙、腭(软腭、硬腭)等。它们是变声音为语言的器官,人的声音通过它们的变化产生元音和子音,形成语言,同时也起调节共鸣腔体的作用。上述四器官,在歌唱时,要同时参与活动,并且协调一致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四者之间的关系是既要协调一致,又要互不干扰、独立自主地发挥本

7、能,否则会影响“字正腔圆”的艺术效果。二、发声训练: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三 、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节,对学生的发声训练作出评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增强学习声乐的兴趣。四、作业: 课后借阅或查阅相关声乐书籍,强化提高学生对歌唱“乐器”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8、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歌曲花非花教学目的: 1、学习并演唱花非花,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 2、通过学习此歌,加强学生对发声、吐字重要性的认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恰如其分的表达。 2、歌曲字头的“软”表达。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教 具: 钢琴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二、发声训练1、哼鸣练习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

9、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2、U母音及带a母音练习 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三、 歌曲学习与演唱花非花1、作品简析: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元,晚年局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出生于小官僚家庭。少时因避战乱“衣食不充,冻馁并至”直接体验了民间疾苦。公元800年考中进士,以后做过一些小官,但因直言敢谏

10、被贬。后又任杭州,苏州刺史,管至刑部尚书。晚年闭居洛阳,75岁去世。终身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的诗作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缚戏人忆江南等因形象鲜明,主题深刻而成为传诵名作。感伤诗中长恨歌琵琶行更是曲折生动,文彩精致的大作,显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早年在美国欧柏林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作曲。1929年回国,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培养了不少音乐人才。同时,从事音乐创作和著述,写下了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近百首。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其作品结构严谨,线条分明,层次分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白居易的诗大都以言语浅近,意境显露见长(

11、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但这首花非花却颇为“朦胧”。第一句“花非花,雾非雾”,就首先给人一种非花似花,非雾似雾的捉摸不定的感觉,可毕竟又似花还是非花,似雾还是非雾。第二句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似在说短暂易逝的梦。但第三四的“来如春梦”“去似朝霞”,即告诉我们“春梦”与“朝霞”也是比喻。这种如行云流水,环环相扣的一连串的比喻,只喻体(用作比喻的物体),而不喻本(被喻之物),确实诗的意境蒙上了一层“朦胧”色彩。但这首诗的诗意又不是晦涩到不可捉摸的地步,从他同期的,甚至为同一目的而作的渐简吟可知,花非花可能表现的是对一种生活中存在过的,而又很快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与惋惜。该诗节律规整,奇丽缠

12、绵,为千古传颂之佳作。2、艺术处理: 歌曲抒发了诗的意境,节奏平稳,旋律委婉、含蓄、带叙述性。结构为四句体单乐段形式。第一句的动机,强调“非花”的“非”字,后半句上四度模进,再强调“非雾”的“非”字,一开始就描绘出这覆盖着一层薄纱的意境,第二句结束在属音上,是进一步的叙咏,那逐级下行,后为平叙的音调,具有谜底色彩,也增加了问的期待。第三句转折,由低向高婉转上扬,好似春梦,并非春梦。第四句由高而低趋于平稳,看似朝云,却非朝云。最后恬淡的结束,其追惜、思念之情,溢于言表。3、演唱要求:要蕴涵原诗的意境,字头可软些,同时“花”“非”“雾”这些字唱起来有些绕口,方言区有f-h不分的情况,还要注意字音的

13、准确、清晰。此外,由于歌曲是舒缓的平稳节奏,要控制好气息运用,切记不要唱“爆”了,唱“火”了或唱“热”了,这都将有悖愿意。四、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结,对学生的演唱作出评价,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作品。五、作业: 课后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准确的呼吸方法,认真体会歌曲的含意,准确诠释表达作品。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内蒙民歌嘎达梅林教学目的: 1、学习演唱歌曲嘎达梅林,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力求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2、通过发声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以自然声区为基础,着重中声区的训练。力求做到喉头稳定,发音自然通畅。教

14、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歌唱状态,保持良好的歌唱习惯。2、引导学生感受、了解内蒙民歌的演唱风格和特点。完整诠释歌曲。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教具: 钢琴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二、发声训练1、哼鸣训练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及带a母音训

15、练 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三、歌曲学习与演唱内蒙民歌嘎达梅林1、作品简析:原作是一首流传很广的蒙族长篇叙事歌。唱的是六十多年前,东部哲里木盟的一位蒙族英雄嘎达梅林(“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他的王府担任的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率领人民起来反抗封建王爷和反动军阀的斗争故事。全诗很长,经过演唱的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四段词。这四段词运用了段落重迭的手法,集中抒发了人民英雄的怀念和崇敬。歌曲建立在蒙族常用的无声羽调式基础上,是一首由上下两

16、个乐曲构成的短调民歌,它的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全曲的节奏舒展从容,深沉有力,基本上保持一字一拍一音(少数是两拍)。音调宽广豪迈,庄重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真挚深厚的感情,又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2、艺术处理:整段演唱起来要气势豪迈,深沉有力。上句要表现出压抑、悲愤,号召的感觉。下句要表现出人民对英雄的哀悼、悲壮、沉重。气口分别是安放在第二小节后,切忌分割词意,歌中“是”不宜唱得太重,可作为轻唱的衬词来处理。1、2段为正常速度,3段稍快后渐慢还为原速,4段原速渐慢结束。3、演唱要求:a 、演唱者首先要对我国蒙古地域、风俗、民情、文化、历史等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以做到更好的理解作品、表达作品

17、。 b、 高音要坚实有力,中音要结实丰满,低音要浓厚雄浑。c、 字里音间尾头相接要连贯,特别是开口和闭口母音要保持畅通无阻,做到字正腔圆。如“南方”两字开口音,要着重强调“韵腹”。d、 呼吸控制要均匀,以腰腹部为气息支持点,既要突出作品悲壮、深沉的风格,又不宜在表现“雄浑顿挫”之声中滥用气息。e、 女生在演唱此歌时要注意声音色彩不宜太明亮,可强调声音浓厚、通畅,高音区采用“大假声”技术,应用宽敞的头声表现能力。四、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节,对学生的演唱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更好的完成作品的演唱。五、作业:结合所学到的歌唱发声知识、歌唱姿势等,理解民歌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体会民歌的

18、多种表现方式,感受民歌的艺术魅力,增强对民歌的热爱,并写出体会。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歌曲牧羊姑娘教学目的: 1、 学习并演唱歌曲牧羊姑娘,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歌唱姿势、积极的歌唱状态、正确的呼吸方法、正确的咬字演唱歌曲。 2、 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歌曲的内容、歌曲的情绪,更好地去感受、去表现歌者内心感情的变化。2、指导学生在注意连贯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吐字力求清晰,演唱力求完整。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教具: 钢琴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二、发声训练 1、连音训练目的与要求:训练声音连贯统一。

19、注意呼吸、发声的协调配合,每条练习都一口气唱完,音量不宜过大,力求使乐句的线条优美连贯,富有流动感,结尾的长音要用弱-强-弱来收音,防止声音直白和僵硬。2、扩展音域训练目的与要求:用闭口音mi带出高位置的发声,便于进入头腔共鸣,声音要象一个箭头穿透前额,引起鼻腔、头腔的充分共振,并在mi的位置换开口音ma,在气息的支持下ma就在mi的箭头尖上发出,上行至高八度时,把声音打开,如登山临顶充分抖开,气息形成对抗,支撑点要稳定,下行时又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但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下面的支持点,两点之间似有一个反向弹力对抗。三、歌曲学习与演唱牧羊姑娘1、作品简析:狄帆(19171995)邹荻帆。现代诗人

20、,湖北天门人。1937年参加发起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大别山区从事抗日救亡的文化工作,随后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194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50年代初做过对外文化联络工作,以后历任文艺报世界文学等刊编辑和诗刊主编。著有诗集木厂意志的赌徒雪与村庄祖国抒情诗邹狄帆情诗,长篇小说大风歌和散文集以及翻译作品多种。他的诗大都反映了时代的旋律,意象鲜明,节奏明快,有强烈的抒情色彩。金砂生于1922年,四川铜梁人,作曲家。1946年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术系,现在江苏省昆剧团从事编导,创作有歌曲牧羊姑娘毛主席来到咱农庄歌剧江姐音乐等等。牧羊姑娘是极为软弱善良的下层劳动者,她因山地“荒凉”喂不饱

21、羊儿遭“地主”皮鞭。“羊儿”的命运更惨,它们将遭受屠夫的宰割。作品通过如泣如诉回肠荡气,即在悲凉的气氛中写出了弱者的孤苦无靠,又通过对牧羊姑娘不顾一切地关心爱护着弱者积山羊相依为命的描写,表现了劳动人民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深刻有力地揭示了那个不合理的社会。这首歌采用了典型的四句结构的一段体形式,共反复了4遍,旋律进行缠绵,悠长,质朴,充满伤感的色彩。其中民歌小调的结合运用使歌曲听起来更加优美,流畅,感人。伴奏部分所采用的琶音音型不仅增强了旋律的装饰性,更赋予强烈的动感。长长的“尾奏”,则进而表现了对牧羊姑娘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2、艺术处理:此曲采用四句体结构的一段体形式,共反复四遍。旋律进行缠

22、绵、悠长、质朴,充满伤感的色彩。其中民歌小调的结合运用使歌曲听来更加优美、流畅、感人。一、三段以深情而同情的语气问,二、四段则以悲凉凄苦的心情来答。3、演唱要求:演唱时首先要把握住作品的基调,抓住问答的形式特点,运用柔和、缠绵、细腻的声音来演唱。在声音上要尽可能运用深的气息支持高的声音位置,找到声音对抗的力量。同时要注意在音程上下跳动时尽可能做到连接平稳、自如。附点音符之后的换气口要保持从容的吸气状态,既能吸够气,又不延误后半拍起音的时值,使字音达到连贯、统一的效果。最后的结束音虽然在低音la上,但演唱的情绪不可松弛下来,尤其共鸣的位置一定要保持住,气息运用好,把牧羊姑娘悲愤却又无力抗争的心情

23、表达出来。四、总结新课:教师进行本课小结对学生的演唱提出优缺点,指出与以往歌曲的不同点与相通点,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作品。五、作业:课后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准确的呼吸方法,认真体会歌曲的含意,准确诠释表达作品。 教案(五)教学内容: 歌曲半屏山教学目的: 1、学习半屏山了解歌曲抒发的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通过歌曲的学习有效的训练学生咬字、气息以及歌唱状态的不良习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歌曲的内容、歌曲的情绪,更好地去理解作品。2、指导学生在注意连贯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吐字力求清晰,演唱力求完整。 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教具: 钢琴教

24、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二、发声训练1、 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2、 U母音训练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三、

25、歌曲学习与演唱半屏山1、作品简析:这是一首歌唱骨肉亲情,盼望台湾回归的歌曲。歌词简明洗炼,曲词流畅清新,词曲结合完美。歌曲用半屏山来抒发人们深切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怀,歌颂了祖国大好河山不能分割,海峡两岸人们企图团聚的美好愿望。这是一首单乐段歌曲,结构方整,虽只有4句,但每句都是精华。这首歌优美抒情,具有民族音调特点。整首歌深沉,委婉,像是内心的叙述,又如向身在远方的亲人倾诉思念之情。曲调平稳,流畅。2、艺术处理:第一句的“半屏山”要长得情深意切,音量不宜过大,声音和气息都是流畅的。切分音处要尽量唱得平稳、自如。“屏”字要唱得均匀、连贯。第二句的头两小节都是切分音,与第一句切分音要求一样。第三句开

26、始在节奏上与第一、二句有鲜明的对比。“自古传说一半在大陆”宜唱得深情,“说”字的十六分休止符,一定要处理好,要把“一”字唱得有弹性,然后休止四分之一拍,唱出“半”字,要唱得声断而意不断。第四句的曲调中有一个四度大跳,声音要统一没有痕迹。3、演唱要求:演唱时要特别注意字正腔圆,依据“起承转合”的原则,起句最弱,承句稍强,转句最强。合句又回到起句的情绪,但此曲第四句要唱得强烈些。另外,整首歌要唱得亲切、深沉、委婉,像是内心的叙述,又如向身在远方的亲人倾诉思念之情。要特别着重唱好切分音和连音,根据语气适当表达,不宜夸张。四、总结新课:教师进行本课小节,对学生的演唱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更

27、好的完成作品的演唱。五、作业: 课后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准确的呼吸方法,认真体会歌曲的含意,准确诠释表达作品。 教案(六)教学内容: 歌曲高高太子山教学目的: 1、通过发声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2、学习并演唱内蒙民歌高高太子山,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体会歌曲中要表达的:毛主席、共产党的恩情是永远说不完,唱不完。2、歌曲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能够细致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教具: 钢琴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1、哼鸣训练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

28、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2、U母音带其它母音训练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二、歌曲学习与演唱:1、作品简析:这首歌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通过对自己的家乡美丽山水,幸福生活的

29、描写和赞美来抒发与歌颂对共产党,毛主席的感激之情。歌词采用二段式,每一段歌词又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段第一个层次“高高太子山哟,山是那金银山;弯弯哟洮河水,河是那金银河”,是对自己家乡美丽山水的描写,“金银山”,“金银河”表达了词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中间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衬词“哟”,作为过渡,使歌词自然的进入了第二层“肥牛羊,壮骆驼,密密森林满山坡”,通过这几句富有画面感的词语,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升华到对人民生活的赞美,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赞美。至此,歌词有很自然的转人第二段。“山顶上彩云翻,河水泛银波”,一个“翻”字,一个“泛”字,调动期间所有的情感因素把作者的情绪推倒了高潮,点出了共产党,毛主席的

30、恩情比山高,比水长,太阳,月亮比不过的主题 。作者就是运用了这种最简单,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民的心声,表达了人民对共产党嘴淳厚的情感。这首歌采用了分节歌的形式,将两断歌词包容。调式采用e小调,使歌曲的色彩更柔和,更亲切。旋律音调开始由低到高采用级进的方式进行,而后一代装饰音的长主音作为过渡,自然的把歌曲推入高潮,表达主题。为使主题思想和歌曲的情感发挥得更充分,作曲者把后一层表达主题思想的歌词以同样的旋律手法加以反复强调,最后结束在高八度长主音上,要告诉人们:毛主席,共产党的恩情是永远说不完的,唱不完的。2、艺术处理:歌曲虽然是歌颂对共产党、毛主席的感激之情的,但却采用了小调的手法分节歌的形式

31、,伴随者歌曲旋律音调开始由低到高采用级近的方式进行,中间用一个长主音作过渡,最后结束在高八度的长主音上,所以在演唱时也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情感的递进,以平稳的气息表现歌曲柔和的色彩。3、演唱要求: 歌曲旋律以级进为主,音域也不宽,只是在演唱“啊,美丽的家乡呀”这句偏高的旋律音调时,要注意控制气息和稳定喉头。三、总结新课:教师进行本课小节,对学生的演唱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更好的完成作品的演唱。四、作业:了解歌曲的背景和特点,体会歌曲的演唱方式,感受歌曲的魅力,并写出体会。 教案(七)教学内容: 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目的: 1、学习并演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了解民歌风格,掌握演

32、唱民歌的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2、通过演唱民歌,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太阳出来喜洋洋,体验民歌的艺术魅力。 2、四川民歌的演唱风格和特点,力求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情感。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教具: 钢琴教学过程: 一、发声训练1、哼鸣训练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

33、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及带a母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二、歌曲学习与演唱 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1、作品简析:这是一首四川民歌,是四川儿童上山砍柴时唱的歌。结构简单,音乐乐观爽朗,表达了儿童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音乐清新质朴,旋律较自由。全曲音域只有六度,使音乐悠扬舒展。句间夹用的衬词“啰儿”“朗朗采匡采”等,来自呼牛吆喝声和锣鼓声的模仿,流露出歌唱者愉悦自得的心情,使这首

34、山歌更加生动形象。2、艺术处理:歌曲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又洋溢着浓厚的乐观、开朗、愉悦自得的情绪,所以演唱要力求运用生活般的语言,延绵不断的如流水般的情感气息,通俗生动地表现砍柴青年的形象。3、演唱要求:演唱者首先要对我国四川地域、风俗、民情、文化、历史等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其次要理解歌曲的主题表达含义与风格。另外,每句中间及结尾处所加的衬字,模仿了四川山区百姓吆喝及敲起锣鼓镲的声音,演唱中要特别注意歌词语言的生活化,处理好歌词与衬词的关系,突出四川山歌的韵味。三、总结新课:教师进行本课小节,对学生的演唱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更好的完成作品的演唱。四、作业:结合所学到的歌唱发声知识、

35、歌唱姿势等,理解民歌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体会民歌的多种表现方式,感受民歌的艺术魅力,增强对民歌的热爱,并写出体会。 教 案(八)教学内容: 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教学目的: 1、通过发声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2、结合歌曲,以自然声区为基础,着重中声区的训练,力求做到喉头稳定发音自然流畅。3、学习并演唱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了解内蒙民歌的风格,掌握其民歌特点,力求做到旋律连贯富有弹性。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内蒙民歌草原上生起不落的太阳,体验民歌的艺术魅力。2、内蒙民歌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能够细致完整表达歌曲

36、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教具: 钢琴教学过程:一、发声训练1、哼鸣训练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带a母音训练 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

37、,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3、连音训练目的与要求:训练声音连贯统一。注意呼吸、发声的协调配合,每条练习都一口气唱完,音量不宜过大,力求使乐句的线条优美连贯,富有流动感,结尾的长音要用弱-强-弱来收音,防止声音直白和僵硬。 二、歌曲学习与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1、作品简析:此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曲的旋律吸收了内蒙古民歌中的音调进行了再创作。歌词精炼,寓意深刻与曲调配合得天衣无缝,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辽阔,宽广大草原的美丽景色。旋律优美流畅,富于激情,表达了草原牧民对党和祖国的无比感激之情和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歌曲为两个乐句的单乐段结

38、构。第一乐句旋律以级进为主,伴以四度跳进,形成波浪式进行,句尾逐渐高涨,最后落在高音6上,加上延长,显得特别舒展,开朗,把富饶辽阔的大草原展现在人们面前。第二乐句基本保持了第一乐句的主体材料而形成两个乐句相互对称的乐段,第二乐句旋律起伏较大,出现了全曲的高音6和最低音3遥相呼应,使歌曲的情绪显得格外开朗,充满激情,然后以平稳的旋律进行和肯定的语气结束全曲。而结束音正是全曲的主音6,它与第一乐句的结尾6音形成八度呼应,一问一答,一唱一和,把两个乐句紧密地连接起来。歌曲采用民族五声羽调式,又鲜明的内蒙古民歌音调,遇有浓厚的地方特色2、艺术处理: 歌曲由两个大的乐句组成,且两个乐句都具有鲜明的内蒙民

39、歌音调,舒展、开朗、悠长。演唱时可从结合平稳、均匀的气息,松弛自然的声音出发,充分展现出草原的富饶、优美、辽阔以及草原牧民爱祖国、爱党、爱家乡的思想情感。3、演唱要求:a、 演唱者首先对我国内蒙的地域、风俗、民情、文化、历史等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其次对歌曲的创作时间和背景有所了解。b、了解内蒙民歌的演唱特点,在歌曲的演唱中保持气息的连贯、母音的圆润,采用无声换气,一句一口气,保持歌唱状态,咬吐字注意柔和,此歌歌词为“江阳”辙,歌唱的咬字发音时要注意运用横字竖咬、宽韵母窄唱、穿鼻归韵等方法。三、总结新课:教师进行本课小节,对学生的演唱指出优缺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完成作品的演唱。四、作

40、业:掌握内蒙民歌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体会民歌的表现形式,感受民歌的艺术魅力,增强对民歌的热爱,并写出体会。 教案(九)教学内容: 歌曲长城谣教学目的: 1、学习并演唱歌曲长城谣,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力求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2、通过演唱此曲,告诫学生时刻不要忘记过去,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畅谈抗战时期日本对我国人民的蹂躏,激发学生的愤怒情绪,将这种情绪带进演唱中。2、歌曲中每句结尾的韵辙属于“江阳”辙,此辙在出声后发响的主要是韵母a,归韵时舌根抵软腭将口腔气路阻断,使气息穿鼻而出,发出鼻后音ng,截气收声。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

41、法。教具: 钢琴教学过程:一、发声训练:1、哼鸣训练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2、U母音及带a母音的训练目的与要求: 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42、。3、连音训练目的与要求:训练声音连贯统一。注意呼吸、发声的协调配合,每条练习都一口气唱完,音量不宜过大,力求使乐句的线条优美连贯,富有流动感,结尾的长音要用弱-强-弱来收音,防止声音直白和僵硬。二、歌曲学习与演唱-长城谣1、作品简析:此曲作于1937年。潘孑农(1909年,去世年代不详),戏剧家,浙江吴兴人。20世纪30年代从事话剧和电影编剧与导演工作,他编剧和导演的影片的主题曲与插曲大部分和刘雪庵合作。1937年以描写东北流亡的老京剧艺人一家的悲欢离合的故事为题材,编导了关山万里影片,由刘雪庵作曲的长城谣为这部影片的主题歌。刘雪庵(19051985),四川铜梁人。早年在成都美术专科学校学过

43、钢琴,小提琴,并学唱昆剧与作曲。1930年在上海国立音专学作曲,是从萧友梅,黄自。1936年毕业后,曾从事电影音乐创作,救亡歌咏运动等。40年代后,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曾在中国音乐学院等院校任音乐教授。主要作品有钢琴曲中国组曲;歌曲飘零的落花春城洛城闻笛何日君再来红豆词以及这首传唱久远的长城谣。电影关山万里因“八一三”日本进攻上海,沪战爆发没有拍成,但这首插曲却被流传下来,成为抗日战争时期风行全国的爱国抗战歌曲,并由周小燕首唱,在新加坡被灌制成唱片,流传国外。这首歌曲结构简练(单二步),除第三首乐句外,一 二 四乐句曲调基本相同,仅在句尾略加变化。旋律自然流畅,曲调建立在五声音阶的F宫调式上,有强烈的民族风格,音乐苍凉悲壮,质朴自然,感情深切而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