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电网规划技术原则(48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889741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地区电网规划技术原则(4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北京地区电网规划技术原则(4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地区电网规划技术原则(4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地区电网规划技术原则(48页).doc(5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地区电网规划技术原则-第 46 页页码: 北京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华北电力集团公司1999年10月目 录第一篇 总则1第二篇 一般技术要求4电压等级42.2 中性点接地方式4无功补偿和电压调整4短路电流52.5 电压偏移6谐波控制62.7 电厂接入系统7通信干扰7供电设施7第三篇 高压电网结构103.1 电网结构10供电可靠性103.3 500千伏电网接线113.4 220千伏电网结构11市区电网接线12第四篇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及改造技术原则154.1 一般要求154.2 架空配电线路174.3 电缆配电线路184.4 开闭站、多回路开关箱、分支室(分支箱)21配电室、箱式变压器、柱上变压

2、器23第五篇继电保护、通信及电网自动化24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24通信275.3电网自动化30第六篇用户的供电原则36用户分类36用户的供电方式36特殊用户供电的技术要求38用户无功补偿装置39第七篇 郊区(农村)低压电网建设及改造原则39一般要求397.2 建设及改造目标407.3 建设及改造标准41第一篇 总则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为保证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全国工作和开展国际交往活动的需要,满足北京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改善居民工作和生活条件,北京电网应具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把北京电网建设成为与首都地位相适应的现代化电网。为使北

3、京电网的规划、设计、建设规范化和标准化,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供电可靠性,达到优化电网结构、保证电能质量、降低电网损耗,提高电网经济性和劳动生产率的目标,满足用电负荷不断增长的需要,建设与北京国际化大都市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电网,特制定本技术原则。鉴于首都供电的重要性,为满足北京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结合北京电网的实际和发展,依据国家、国家电力公司和华北电力集团公司的有关法规和标准,参照国内外大城市电网的先进供电经验,提出满足首都供电要求的相应规定,用以指导编制北京电网规划和设计工作。北京电网是华北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供电区域是北京市全部地区。北京市规划范围划分及电网划分: 1.

4、规划市区以内地区,简称规划市区。与上述区域内相对应的高压及中、低压电网分别简称规划市区电网; 2.规划市区中五环路以内和边缘集团地区,简称市区。与上述区域内相对应的高压及中、低压电网分别简称市区电网; 3.规划市区中四环路以内地区,简称市中心区。与上述区域内相对应的高压及中、低压电网分别简称市中心区电网; 4.规划市区以外的城、近郊区(边缘集团除外)和远郊区,简称郊区。与上述区域内相对应的高压及中、低压电网分别简称郊区电网。 北京电网规划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城市的各项发展规划相互配合,同步实施。 电网规划的主要原则 电网规划必须满足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并适当超前。各项输、变、配

5、、用电工程的设计、建设和改造,都必须符合电网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 电网规划必须坚持统一规划,以安全可靠为基础、突出整体经济效益、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加强电网结构。 超高压、高压电网规划应重点研究目标网架,即研究和制定电网的总体和长远发展目标。目标网架应达到如下要求: (1) 网络结构合理,布局简明、可靠,层次清晰,运行灵活,有利于防止区域性垮网或大面积停电。 (2)具有充足的供电能力,适应负荷和电源建设发展的长远需要。 (3) 各级电压的变电总容量与用电负荷之间,输、变、配电设备容量之间、有功和无功容量之间比例协调,经济合理。 (4) 电网的安全稳定性,应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的要求。各级电网

6、的供电可靠性应符合“供电安全准则”的规定。 (5) 在长远规划框架内电网的建设布局应适当超前负荷的发展,应考虑远近结合,合理安排。 超高压及高压电网的安全稳定性应满足:电网中同一走廊线路发生三相短路故障跳开同一走廊的所有各回线(不管何原因),能够保持电网稳定。 编制电网规划,应从调查研究电网现状入手,分析负荷增长规律,解决电网薄弱环节,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适应性和自动化水平。电网规划要做到近期与远期相结合,新建与改造相结合,实现电网接线规范化和设施标准化。在电网运行安全可靠和保证电能质量的前提下,达到电网建设的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目标。 电网规划的期限近期为五年、中期为十年、远期

7、为十五年及以上。北京电网远景规划负荷水平为25000兆瓦左右,平均负荷密度:市中心区4050兆瓦/平方公里;市中心区以外至规划市区边缘2030兆瓦/平方公里。电网规划的各个阶段应与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年限一致。近期规划应进行必要的计算和分析论证。 城市中心区及重要地段,应结合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逐步实现电缆网供电。 变电站、10千伏(或新开发区的20千伏)开闭站和配电室设计应节约用地,合理选用小型化设备,充分利用空间。在城市中心区用地紧张的地方,应结合建筑设施共同建设。 自500千伏变电站向市区供电的220千伏输电线路应优先选用大容量导线,在有限的线路走廊中尽可能采用同塔

8、并架多回路线路,杆塔选型应充分考虑减少线路走廊的占地面积。必须选择坚固安全系数高的杆塔(可选用高强度钢管塔)。条件具备时应考虑使用耐热导线。 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应与高压电网规划相结合。在满足配电网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兼顾城市、乡村的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编制分区配电网规划。对现有配电网的薄弱环节应逐步进行改造,改造要一步到位。 郊区县城内的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可参照规划市区的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原则,逐步过渡完善。 1.7 新建工程或改造工程的所有设备选型及工程设计应依照设备使用寿命或该区域最终最大负荷期间内,设备勿需更换(可在预留位置增设备),工程不需改造的原则进行工程设计和设备选型。避免重

9、复改造、设备频繁更换、影响安全可靠供电及浪费资金现象再度发生。 本技术原则中未做出规定的内容,应按照颁发的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等有关规定执行。本技术原则适用于北京电网的规划和设计。本技术原则的解释权属华北电力集团公司。 第二篇 一般技术要求 电压等级 北京电网采用以下标准电压等级: 超高压:500千伏; 高压: 220千伏、110千伏和35千伏; 中压: 10(20)千伏; 低压: 380/220伏。 市中心区内将逐步取消35千伏电压等级,规划市区内除少数区域外,原则上取消35千伏电压等级;除特殊用户外,北京地区取消6千伏电压等级。在负荷密度

10、大的新区,可采用20千伏电压等级。 2.2 中性点接地方式 中性点接地方式为: 220千伏 直接接地 110千伏 直接接地 35千伏 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 无功补偿和电压调整 电网的无功补偿应按分层分区和就地平衡的原则配置,采取用户端分散就地补偿与地区变电站集中补偿相结合的方式,以利于降低电网损耗和有效地控制电压质量。 为保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防止电压崩溃,220千伏及以上电网必要时可考虑配置静止无功补偿器、调相机等补偿装置。 由于近年来市区内大量采用10千伏220千伏电缆线路,因此在新建市区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均应考虑配置适当容量的并联电抗器。 变电站应合理配置适当容量的无功补

11、偿装置,应根据设计计算确定装设电容器组和电抗器组的容量。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在主变最大负荷时,其二次侧功率因数应不小于。装设电容器组的容量一般为主变压器容量的30%以下。 短路电流 为了取得合理的经济效益,电网各电压等级的短路电流应该从网络的设计,电压等级、主结线、变压器的容量、阻抗的选择、运行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控制,使各级电压断路器的开断电流以及设备的动热稳定电流得到配合。 500千伏变电站一般不大于下列数值: 500千伏侧50千安。个别需要采用63千安时,需经过专题论证确定。 220千伏侧50千安。个别需要采用63千安时,需经过专题论证确定。 220千伏变电站一般不大于下

12、列数值: 枢纽站:220千伏侧50千安 负荷站:220千伏侧40千安 110千伏侧千安 10千伏侧16千安 110千伏变电站一般不大于下列数值: 110千伏侧25千安 35千伏侧20千安 10千伏侧16千安 2.4.4 35千伏变电站一般不大于下列数值: 35千伏侧16千安 10千伏侧 16千安 2.5 电压偏移 为保证各类用户受电端的电压质量,规划设计中必须对潮流和电压水平进行核算,容许电压波动的范围如下: 220千伏: -3%,+7% 110千伏:-3%,+7% 35千伏: -3%,+7% 各级电压容许电压损失值的范围, 按照【导则】规定执行。 2.6谐波控制 谐波电压(1)公用电网谐波电

13、压(相电压)限值按下表:电网标称电压(千伏)电压总谐波畸变率 (%)各次谐波电压含有率(%)奇次偶次6/1035/66110 (2)对接有大谐波源的变电站母线,应配置符合国标GB/T 14549-93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要求的谐波测试仪进行监测。 2.谐波源控制 对于集中型新建或现有的大谐波源,应按GB/T 14549-93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和地标DB11/078-97北京市工业整流设备谐波限值的规定,控制其产生的谐波量。 对于分散型的小谐波源,如居民家用电器,为保证电压质量,在设计无功补偿时应考虑谐波的影响和抑制。 谐波超标治理工作贯彻“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无源滤

14、波器、有源滤波器、或静止无功补偿器进行治理。 电容器谐波抑制 在电网扩建和改建设计时,应对电容器组进行谐波设计、校验和审核,合理配置串联电抗器的容量,以防止产生谐波谐振或严重放大。 因电容器组的投入引起的母线谐波电压放大倍数,不得超过倍。 本节引用文件: GB/T 14549-93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 DB11/078-97北京市工业整流设备谐波限值 2.7 电厂接入系统 单机容量500兆瓦及以上的机组,宜直接接入500千伏电网。 220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低压侧应尽量避免小电厂接入,当有小电厂投入时,一般考虑仅与一座220千伏或110千伏变电站相连接。 接入500千伏电网的发电厂内不设两

15、级电压的联络变压器。避免由电厂母线直接带负荷变电站的接线。 通信干扰 按照【导则】规定执行。 供电设施 变电站 .1 站址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各个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均应本着节约土地,提高土地使用率的原则征用土地。在城市中心区用地紧张的地方,可结合其他建筑共同建设,或建设地下变电站。 (2)便于进出线,交通方便,并尽可能靠近负荷中心。 (3)占地面积应考虑最终规模要求,在城市用地紧张的条件下,变电站应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的变电容量。 (4)避开易燃、易爆及污染严重地区。设计时应充分调查和考虑污染源的发展情况。 (5)220千伏变电站避开100年一遇的洪水或泄洪区,110千伏变电站避开50年一

16、遇的洪水或泄洪区。 (6)避开地震断裂带,并按照8度地震烈度设防。 (7)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并与环境景观相协调。 .2 变电站设备 市区内220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的高压配电装置一般选用六氟化硫组合电器(GIS),其他设备的选用应标准化、小型化。 高压架空输电线路 .1 高压输配电线路,应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和城市规划道路要求,沿道路、河渠以及绿化带架设。尽量减少与道路、铁路、河流以及架空线路的交叉跨越。 .2 市区以外的高压输配电线路,一般采用架空线路。向市区供电的高压架空线路,尽量选用节省占地的塔型,并采用同塔并架多回路塔型。 .3 高压输电线路导线截面的选择: (1)高压输电线路导线规格(

17、钢芯铝铰线) 500千伏 4400 4630 6240 220千伏 4400 2630 2400 2300 110千伏 2240 400 300 240 185 35千伏 185 150(2)自500千伏变电站直接引出的深入市区的220千伏线路优先选用大容量导线;并应考虑更换大容量耐热导线的可能性。 .4 高压电缆选择: (1)自220千伏枢纽变电站引出的深入市区的220千伏电缆线路,应选用大容量交联聚乙烯电缆。 (2)高压电缆线路规格(铜芯,单位:平方毫米) 220千伏 2500 2000 1600 1000 800 110千伏 800 630 400 300 240 35千伏 300 24

18、0 185 150 2.9.3电力隧道 2.9.3.1 在规划市区和城市规划不允许建设架空线路或不可能建设架空线路的地方,采用电力电缆线路供电。对于 110千伏及以上的电力电缆线路,以及同路径10千伏电缆线路超过10条的地方,为了便于运行维护和供电安全可靠性的需要,一般采用电力隧道敷设方式。 2.9.3.2 电力隧道一般沿城市规划道路建设,电力隧道断面规格一般为2米2米和米米或直径为2米的圆形隧道。 2.9.3.3 放置在电力隧道中的电力电缆,应按照高压电缆放置底层或下层,中低压电缆放在中层或上层的原则排列。 2.9.3.4 电力隧道应配备通风、散热、照明、排水和防火设施。设计时应严格避开煤气

19、、热力管线和加油站,做好土建结构的防水处理,应考虑事故状态下,现场巡视人员安全通道。 2.9.3.5 为便于进出线,市区内220千伏或110千伏变电站进出线路出口处,至少需要建设两条2米2米电力隧道。10千伏开闭站进出线路出口处,视需要和当地条件建设电力隧道。 2.9.3.6 同路径10千伏电缆线路数量6条及以上10条以下的地方,宜采用管加管井的方式敷设。 2.9.3.7 同路径10千伏电缆线路数量在6条以下时,宜采用直埋方式敷设。 2.9.3.8 直埋电缆需要穿越道路、河流和铁路等对电力电缆容易产生破坏或不宜直埋敷设的地方时,一般采用过街电力隧道或敷设过街管加管井的方式。 2.9.3.9 对

20、于110千伏及以上的高压电缆线路,由于特殊地区或特殊环境条件不具备建设电力隧道条件时,也可采用沟槽敷设方式。 第三篇 高压电网结构 电网结构 电网结构是规划设计的主体,应根据城市建设规划、负荷密度以及电网现状及实施可行性,合理选择和具体确定电压等级、供电可靠性的要求、结线方式、点线配置等技术原则。 3.2供电可靠性 3.2.1电网规划考虑的供电可靠性是指电网设备停运时,对用户连续供电的可靠程度,应满足: (1)电网供电安全准则。 (2)满足用户用电的程度 3.2.2 电网供电安全必须满足“N-1”原则: (1) 220千伏变电站中任何一回进线或一组降压变压器发生故障时,必须保证向下级配电网供电

21、。 (2) 110千伏变电站中任何一回进线或一组降压变压器发生故障时,不损失负荷。 向市区供电的220千伏变电站至少有二个不同方向的电源,当失去任何一个方向电源时,另一方向电源能够保证供给全站所需电力。 3.2.4 110千伏及以下电网应具有相互支援能力。市中心区110千伏变电站应具有来自不同220千伏变电站的电源。 3对重要负荷要保证可靠、安全地供电,对特殊重要的用户应按照“N-2”带全负荷的准则供电。 3逐步减少直至最终取消电厂直配负荷。 3.3 500千伏电网接线 应加强北京500千伏电网与华北电网的联系,外部电源分散接入北京500千伏电网的各个变电站。 3.3.2 500千伏电网为环网

22、结构。远景考虑500千伏变电站深入规划市区。 3.3.3 500千伏变电站: 500千伏侧一般采用“”接线,安装500千伏变压器34组。每组变容量可选用7501500兆伏安。 500千伏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见附图3。 220千伏电网结构 以500千伏变电站为中心,实现分片供电的模式。各分区间正常方式下相对独立,各区之间具备事故情况下相互支援的能力。 220千伏枢纽变电站 (1) 220千伏侧进出线一般为810回。新建站采用双母线接线。安装220/110/10千伏有载调压变压器3台或4台,单台容量为180250兆伏安。一期一般投入2台主变。 (2) 110千伏侧进出线一般为1012回,采用双母线接线

23、。 (3) 10千伏侧一般不出或少出馈电出线。如有馈电线路可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3.5市区电网接线3.5.1 220千伏电网 (1) 新建向市区供电的220千伏网络为双电源链式接线。 在两座500千伏变电站之间,以双回电源线路连接4座220千伏变电站,组成链式结构。其中,自每座500千伏变电站引出双回大容量架空线路分别至其相邻的220千伏枢纽变电站,再自这两座220千伏枢纽变电站引出双回220千伏电源线路分别至市区内的两座220千伏负荷变电站。在市区内的两座负荷变电站之间,敷设双回220千伏联络线路。正常方式下,变电站自一个方向供电,开链运行。 220千伏网络链式接线见附图1(a)。 (2)

24、 向市区供电的220千伏网络可以采用三电源链式接线。 在两座500千伏变电站之间共连接5座220千伏变电站,其中有两座220千伏枢纽变电站和三座220千伏负荷变电站。500千伏变电站与220千伏枢纽变电站之间以两回电源线路连接,220千伏枢纽站与三座负荷站之间以三回电源线路连接组成链式结构。正常方式下,变电站自一个方向供电,开链运行。 220千伏网络链式接线见附图1(b)。 (3) 保留现状向市区供电的220千伏网络接线方式。自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引出双回220千伏电源线路,自另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引出一路电源线路同时向一座220千伏负荷站供电。但是,今后发展不推荐这种接线方式。 3.5.2

25、220千伏负荷变电站 (1)220千伏进出线4回或6回,新建变电站一般可采用线路变压器单元接线、单母线分段,安装220/110/10千伏有载调压变压器3台或4台,单台容量为180250兆伏安。根据负荷情况,一期一般安装2台主变。 (2)110千伏侧进出线一般为1012回,可采用双母线或星型接线。 (3) 10千伏侧馈电出线一般为3648回。采用环形接线。220千伏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见附图4。 110千伏电网结构 新建市区110千伏电网为链式接线。 (1) 双电源链式接线。 在两座220千伏变电站之间以双回电源电缆线路连接两座或三座110千伏变电站(视每座变电站规模而定)的链式结构。正常方式下开链

26、运行。 110千伏网络链式接线见附图2。 (2) 三电源线的链式接线。 在两座220千伏变电站之间,以三回电源线路形式连接三座110千伏变电站。正常方式下,变电站自一个方向供电,开链运行。 (3) 保留市区现状110千伏电网放射式接线。 自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引出双回110千伏电源,自另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引出一回110千伏电源同时向一座110千伏变电站供电。但是今后在市区内不推荐采用这种接线方式。 110千伏变电站 (1)110千伏侧进出线一般为4回或6回,可采用单母线分段或单元接线。一般安装110/10千伏有载调压变压器3台或4台,单台容量为5063兆伏安。一期安装2台主变。 (2) 10

27、千伏侧馈电出线一般为4256回。采用环形接线。110千伏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见附图5。 3.6 郊区电网 3.6.1 220千伏电网 一般采用双放射式接线,即自500千伏变电站或自220千伏枢纽变电站引出双回电源线路向220千伏负荷变电站供电,必要时可自另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引入第二方向备用电源。 220千伏负荷变电站 (1) 220千伏侧进出线一般为24回。可采用单母线分段、简易扩大桥型接线、扩大桥型接线。安装220/110/10千伏有载调压变压器3台,单台容量为120180兆伏安。可根据负荷情况,一期投入2台主变。 (2) 110千伏侧进出线一般为10回,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3) 10千伏

28、侧馈电出线一般为2436回。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220千伏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见附图4。 3.6.3 110千伏电网 一般采用双放射式接线,即自一座220千伏变电站引出双回电源线路;或由110千伏变电站或110千伏双回电源线路向110千伏变电站供电。如果需要时,可由其他110千伏电源引入第三回进线。 3.6.4 110千伏变电站 (1) 110千伏进出线一般为2回或3回。可采用单母线分段或简易扩大桥型或扩大桥接线。安装110/35/10千伏或110/10千伏有载调压变压器2台或3台,单台容量为2050兆伏安。可根据负荷情况,一期投入2台主变。 (2) 35千伏侧出线一般为48回,采用单母线分段接

29、线。 (3) 10千伏侧馈电出线一般为2436回,可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110千伏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见附图5。 35千伏变电站 (1) 35千伏进出线一般为24回,可采用内桥接线或单母线分段接线。安装35/10千伏变压器2台,单台容量为7.520兆伏安。 (2) 10千伏侧馈电出线一般为812回,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35千伏变电站 (1) 35千伏进出线一般为1回或2回,可采用单元接线。安装35/10千伏变压器1台或2台,单台容量为不超过兆伏安。可根据负荷情况,一期投入1台主变。 (2) 10千伏侧馈电出线一般为810回,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 (3) 35千伏采用熔断器,10千伏采用柱上重合

30、器,原则上取消房屋建筑。 第四篇中低压配电网规划及改造技术原则 4.1 一般要求 依据地区变电站供电范围或城市功能区域,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分区配电网(包括公用和用户专用的架空或电缆配电网)。分区配电网应有大致明确的供电范围,一般不应交错重叠,并应随新增加的变电站及负荷增长进行合理调整。重要用户至少具有二个及以上不同方向的电源供电。 低压配电网一般不跨街区供电。 中压配电网应有一定的容量裕度,以满足用电负荷增长和转移的需要。市区配电网经过改造应逐步满足下述要求: 1.当任何一路中压线路因检修或事故停运时,应能倒闸操作,通过其他线路继续向该线路的非检修或非事故段用户供电。 2.当任何一个中压馈电

31、柜因检修或事故停运时,应能倒闸操作,通过其他线路继续向用户供电; 3.当变电站一台主变及一条中压母线检修或事故时,应能使其馈出的负荷通过配电网转移,继续向用户供电; 有特殊需要时,不同低压配电网之间也可设联络点用于转移负荷。 4 中压配电网应规范化,载流元件配套一致,新建的线路干线和开闭站均应按规划一次建成。需要时,增加新线路或插入新的变电站,使负荷均衡分布,而配电网的网架基本保持不变。 中压电网接地方式 市中心区及个别高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均采用经小电阻接地方式,并应配备零序保护。其它地区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或不接地方式。 4 中压配电设备耐受短路电流值一般选择16千安或1

32、2.5千安,设计时应进行校验。 配电网的电压偏移 10千伏: 380伏: 220伏: -10%,+7% (其中市区220伏: ) 4 中压配电网中的设备应选用短路容量满足要求,可靠性高,维护工作量少,体积小及操作简单的设备。新建变电站、开闭站中压出线应采用真空开关、微机保护等先进设备;现有变电站的出线开关和保护应逐步进行改造。 4 对分散的低压公共负荷应采取配电变压器(柱上或箱式变压器)靠近用户的供电方式,随着负荷的增长及电网的建设与改造,低压配电网的供电半径应逐步缩小,市中心区一般不大于100米,其它地区不大于250米。 4 对配电室、箱变及柱上变压器应采取分散就地低压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方式

33、,市中心区应装设自动投切装置,负荷功率因数应补偿到及以上。农村配电网一般采用固定补偿方式。低压电容器组应考虑限制用户负荷产生的谐波注入电网。 4 应逐步建立配电网地理信息管理系统,以满足配电网运行和管理的需要。 4 现有市中心区架空网与电缆网并存,但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市政建设与设施改造发展电缆网。架空线路、开闭站、开关箱、配电室、箱变、分支室、分支箱的建设和改造应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 4.1.12市区低压接户线应采用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导线。对居民供电,其接户线截面积视所供住宅楼或平房院的户数和每户负荷,考虑同时率后选取。 新建居民住宅建筑按照单位建筑平方米不低于50瓦,每户表前线不小于6平方

34、毫米铜线标准。老旧居民住宅按照单位建筑平方米不低于4050瓦进行改造。新建和改造后的居民住宅实行一户一表。 4.2 架空配电线路 4中压架空配电线路接线方式 市区配电网为环网布置开环运行。一般采用柱上负荷开关(自动分段器)将线路3分段3联络方式,每条线路负荷电流控制在350安培以下,其中每段线路的负荷控制在70120安培,线路分段点的设置应随网络接线及负荷的变动而做相应调整。 4市中心区中压架空配电线路应绝缘化,采用铝芯架空交联聚乙烯绝缘线,其他地区下列情况亦应采用绝缘线: (1)线路走廊狭窄,架设常规裸导线线路与建筑物的间距不能满足安全要求时; (2)中压配电网中性点采用小电阻接地方式的地区

35、; (3)高层建筑邻近地区; (4)近郊区人口密集地区、繁华街道(指规划市区内非电管站管辖地区); (5)远郊区县城中心区; (6)风景绿化区和林带区; (7)污秽严重的地区; (8)同杆并架双回线路等。 4中压架空配电线路导线截面积应逐步统一,市中心区干线宜选用185(150)平方毫米,支线宜选用70平方毫米;郊区县城内干线宜选用150(185)平方毫米,支线宜选用70平方毫米。 农村中压架空配电线路导线截面积,干线可采用120、70平方毫米,山区或大档距线路可采用钢芯铝绞线。 对受路径所限的非繁华市区,在特别需要增加馈电线路的情况下,可采取双回线路左右或上下层同杆并架。其中采用上下层线路同

36、杆并架方式时,一般上层线路为过境线路,在并架路段不接或少接负荷。 4市区中压架空路灯专用线路应逐步取消,路灯变压器均衡接在中压配电线路上,路灯发停控制可采用时钟、无线电控制等方式,最终实现统一控制。 4对过长的农村中压架空线路,可考虑在线路中段、末段增装电压调整装置。 4.3 电缆配电线路 4符合下列情况应采用电缆线路: (1)依据城市规划,繁华地区、居住区和对市容景观及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地区; (2)狭窄街道和架空线路走廊难以解决; (3)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 (4)市区负荷较大的用户; (5)电网运行安全的需要。4中压电缆配电线路接线方式图 a变电站或开闭站变电站或开闭站 (a)自两个(或两

37、个以上)变电站或两个(或两个以上)开闭站的10千伏母线各引出一回线路,形成双射线(或多回线路)供电方式,见图(a)。 (b)自一个变电站、或一个开闭站的10千伏不同母线引出双回线路,形成双射线供电方式,见图(b)。 (c)自一个变电站或开闭站10千伏不同母线引出双回线路,在其末端连接,开环运行,形成开式单环网(中间有用户需要时,可接入其中的一回线路)见图(c1),并逐步过渡到另一个变电站或开闭站或开关箱,最终形成两个单环网接线。单环网中部应开环运行见图(c2)。变电站或开闭站图 C1图 C2变电站或开闭站变电站或开闭站 (d)自一个变电站不同母线引出两路电源分别至两个户外多回路开关箱(或简易开

38、闭站),再自这两个户外开关箱(或简易开闭站)馈出多回10千伏线路与来自另外变电站电源的户外开关箱(或简易开闭站)构成多个单环网开环运行,见图(d)。(e)自两个变电站、或一个变电站和一个开闭站、或两个开闭站母线馈出单回10千伏线路构成普通单环网,在环网中部开环运行,见图(e)。单环网架宜一次建成。 以上各种接线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用户对其用电可靠性的要求确定。 中压电缆网“”出结点应采用负荷开关,有条件的地方环网负荷开关可增加自动化功能,并可通过遥控自动隔离故障区段。 4中压配电网电缆线路应采用交联聚乙烯电缆,并应推广单芯电缆,可参考下列规格选用。 .1一般要求 (1)变电站馈线的干线可选用单条

39、铜芯400、300、240平方毫米电缆;支线选用其他规格电缆时,应满足热稳定要求。 (2)开闭站和开关箱的电源电缆:每路选用单条铜芯400、300平方毫米电缆。 (3)开闭站馈线电缆:每路可选用单条铜芯185、150平方毫米或铝芯240平方毫米电缆。 (4)公用电缆线路:电缆接入容量应依据其供电结点的数量和负载电流而定,容量裕度一般为50%;具备线路故障区段自动隔离功能的,其容量裕度可略小于50%;双射线过渡到双个单环网后,每个单环的容量裕度可为50%。 .2 10千伏双射式接线的电缆、单环网接线的电缆 (1)双射式供电的电源电缆,一般选用单条铜芯300或240平方毫米,其负荷电流控制在300

40、安培及以下; (2)单环网供电的电缆,或中压分支箱引出的每个分支环路的电缆,一般选用单条铜芯120、150平方毫米,负荷电流控制在160安培及以下。 .3变电站馈线为架空线路的出线电缆,一般选用单条铜芯400、300平方毫米电缆,自架空线路引入用户的进线电缆不应小于铝芯120平方毫米。 .4低压电缆一般选用240、185和120平方毫米电缆。零(地)线和相导线选用相同截面的导线。 4.4 开闭站、多回路开关箱、分支室(分支箱) 建设开闭站或多回路开关箱可解决变电站10千伏出线开关数量不足,充分利用电缆设备容量,减少相同路径的电缆条数,使馈电线路多分割、小区段,提高互倒能力及供电可靠性,为中小用

41、户提供较为可靠的电源。 4开闭站 4.1开闭站一般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两路进线,1012路出线。开闭站不宜馈出中压架空线路。 4.2在繁华区和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地段,为减少占地,与周围建筑相协调,开闭站可结合建筑物共同建设,也可设置在公共建筑物的地下一层。建于地下的开闭站应有防水、防火措施,必须留有单独的进出口、电缆夹层、电气设备吊装口、以及必要的检修附属设施。 开闭站的建筑面积(不含电缆夹层)宜控制在200平方米以内。结合开闭站建设的基地站,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建筑面积。 4 多回路开关箱 4.1 在建设用地紧张,建筑整体布局要求不宜单独建设室内开闭站或与建筑物结合建设开闭站有困难的地方,可采用

42、户外多回路开关箱。 4.2 采用多回路开关箱串接室外箱变或中压分支箱供电,每台多回路开关箱的接线一般为1个进线5个出线。如下图所示。 4 分支室(分支箱) 4.1为充分利用中压电缆线路容量,便于向用户供电,需要在电缆配电网中建设分支室或分支箱。分支室或分支箱的接线一般采用两个进线四个及以上出线。用于单环网的分支室或分支箱的接线一般采用一个进线两个及以上出线。分支室可靠近用户配电室设置,但应有单独的出入口,分支室的建筑面积一般宜控制在20平方米以内。 4.2 建设分支室有困难的地方,可采用户外分支箱。 配电室、箱式变压器、柱上变压器 4 配电室和箱式变压器 4.1为缩小低压供电半径,提高供电能力

43、,普通居住区可采用户外箱变或配电室进楼的供电方式。新建住宅区不推荐采用集中供电的小区配电室模式。 以电缆网供电的其他小容量普通用户及普通住宅楼可采用户外箱变供电。 4.2高档住宅楼或地面1层为商业等公用设施的高层住宅楼,可在楼内地下一层设置配电室,但应有防水措施,采用低噪音干式变压器,具有电气设备吊装口,并考虑通风散热措施。 4.3 配电室 小区采用配电室供电模式时一般安装630800千伏安变压器2台。 对现有小区配电室应随负荷增长,向缩小低压线路供电半径的方向改造,对电缆网中有条件进行改造的小区配电室,可考虑增加中压“P”出线路,以增加供电能力。 4.4箱变 多层住宅楼一般每栋(负荷较小时也

44、可24栋)配置一台箱变;高层住宅楼一般每栋(负荷较小时也可2栋)配置两台箱变,两台箱变低压侧可自动倒闸互为备用。必要时箱变应具备三遥功能,并可利用低压线路载波等方式对居住区用户远方抄表。 4.5路灯箱变 居住区低压路灯可采用一台或多台路灯箱变串接供电。 4 柱上配电变压器 柱上配电变压器应小容量、多布点、靠近负荷安装。三相变压器容量一般为30100千伏安,需要时应增装变压器;对狭窄街道(或胡同)基本为住宅的用户宜以容量较小的单相变压器供电为主,容量一般为1550千伏安。 第五篇继电保护、通信及电网自动化 5.1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5 电网的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必须和一次系统统筹规划。其设计规

45、划原则必须遵循以下规程: (1)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428593) (2)220500千伏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559-94) (3)3110千伏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584-95) 5 继电保护的配置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 (1)电网的结构特点和运行要求 (2)故障机率和可能造成的后果(3)国内外运行经验(4)电网发展和改进工程情况(5)技术经济合理性 为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220千伏及以上线路、变压器主保护采用双重化配置

46、。 采用双重化的二套主保护必须独立,从CT、PT、直流、通道、跳闸线圈、装置及组屏都完全分开。 5.1.5 500千伏系统继电保护配置原则 5.1.5.1 500千伏线路一般配置两套不同原理的主保护,当两套主保护都有完善、独立的后备性能时,可不装设独立的后备保护。保护应有独立的选相功能。 5.1.5.2装设定时限或反时限零序方向电流保护,以切除高电阻接地故障。 5.1.5.3按断路器配置综合重合闸装置,一般采用单相重合闸方式。 .4按系统要求装设过电压保护。 5.1.5.5每条线路装设接收远方跳闸信号的故障判别装置,实现跳闸信号“二取一”加就地判别。 5.1.5.6每条线路应有线路充电保护,该保护要考虑断路器无合闸电阻的过渡过程的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