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防沙治沙的成功之路(8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886954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塞罕坝防沙治沙的成功之路(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塞罕坝防沙治沙的成功之路(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塞罕坝防沙治沙的成功之路(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塞罕坝防沙治沙的成功之路(8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塞罕坝机械林场防沙治沙的成功之路众所周知,频频发生的北方地区沙尘天气,给首都北京及周边地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致使土地沙化急剧蔓延,生产力衰退,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整体恶化,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对此极为重视,要求社会各界与时俱进,奋力实践江则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基本要求,开拓创新,努力推进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搞好防沙治沙工作,为早日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宏伟战略目标建功立业,谱写出中国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壮美篇章。2002年5月27日至28日,以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江则慧为组长的全国政协防沙治沙考察团专程到塞罕坝机械林

2、场就防沙治沙工作进行调研。江则慧对塞罕坝的防沙治沙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40年来的艰苦创业,将一个“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之地,建设成为“绿色明珠”,有效地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移,为京津挡风沙、涵水源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塞罕坝的防沙治沙工作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一、自然情况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地处河北省北端(与北京直线距离270公里),北、西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和多伦县隔河相望;南、东分别与省御道口牧场和围场县的四个乡相邻,按地形分为坝上、坝下两部分:坝上是内蒙古高原南缘,以丘陵、曼甸为主,海拔15001939.6米;坝下是阴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余脉交汇

3、处,典型的山地地形,海拔10101450米。境内是滦河、辽河的发源地之一。林区气候特殊,冬长、春秋短、夏季温差小,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90年代(1990-1999)坝上地区平均气温-1.0,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显31.9和-38.7,年降水量539毫米,年均降水日为160天,年均大风日数为67天,年均无霜期67天。土壤类型以山地棕壤、灰色森林土和风沙土为主,塞罕坝处于森林草原交错地带,植被类型多种多样,依此分别为落叶针叶林、长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灌丛、草原与草甸和沼泽及水生群落。林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自生维管植物81科、312属、659种,代表种有金莲花、干枝梅、野罂粟、杜

4、鹃等;有野生动物100余种,珍稀动物有豹、马鹿、梅花鹿、天鹅、黑琴鸡、细鳞鱼等。二、建场40年来防沙治沙所取得的成就翻阅历史,这里也曾是一望无际的万顷林海,由于常年无限度的采伐和过度放牧,郁郁葱葱的森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荒凉、日益沙化的土地,在这种情况下,原林业部提出在塞罕坝建设一个大型国营林场,并制订了“以造为主,造育并举,综合经营,永续利用”的经营方针和林场20年总体规划设计方案。1962年,(1964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在这里建立国家林业部直属塞罕坝机械林场,(1969年归河北省管理)。在省林业厅(局)的正确领导下,经过40年的艰苦奋斗,塞罕坝人默默无闻地在生态环境建设的篇章中写下了

5、光辉的一页。全场总经营面积141万亩,共营造人工林近百万亩,现有天然次生林2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8%,林木总蓄积544.5万立方米。平均年生长率为9.6%。由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白桦和山杨等树种组成的万顷林海,象一条绿色的长龙横亘于内蒙古高原南缘,有效地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移,成为保持水土,防沙治沙、绿化家园的典范。气象资料表明:塞罕坝周边地区,目前同建场初期60年代相比,年均大风日数由72天减少到67天;降水量由417.0毫米增加到539毫米;无霜期由42天延长到67天。建场以来,全场总投资1.5亿元,其中国家投资9546万元,场内自筹资金5428万元。几十年来,累计向当地财政纳税700

6、0万元,为相邻乡镇、村百姓增加劳务收入7000万元,为社会提供优质苗木1亿余株。林场的发展带动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他们在从事农牧业的同时,采集山野资源每年收入达500万元。至2000年底全场共有资产12亿元(固定资产2亿元,林木资产10亿元)。目前,年林木蓄积生长量达40余万立方米,可增加资产9000余万元。塞罕坝在林业建设和防沙治沙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塞罕坝机械林场经过40年的绿化,由荒芜变绿洲,森林蓄积增加500多万立方米,被国外专家学者盛赞为人类改造大自然的伟大创举,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誉为绿色明珠、水源卫士、风沙屏障,再造秀美山川示范教育基地,并指示我们要把这里

7、的森林资源“保护好、管理好、经营好、发展好。”并提出了在河北北部再造三个与塞罕坝同等规模的大型林场,增加森林覆盖率,控制土壤沙化,目前该项目工程已经国家计委正式批复,并在实施过程中。事实证明了塞罕坝国有林场在防沙治沙项目中起着骨干和示范带头作用。三、主要经验和做法防沙治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我场治沙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的基础上,围绕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坚持“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因地制宜、综合治理、防治并重、治用结合,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治沙工作方针,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依靠广大群众

8、,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的防沙、治沙和合理利用沙区资源,既注重当前利益,又考虑长远发展。努力改善沙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落后的经济状况,作到防、治、用结合,治一片,绿一片,巩固一片,见效一片,实现环境治理与经济协调发展。(一) 领导重视,加大防沙治沙的投入 党中央、国务院对防沙治沙工作极为重视,把防治沙漠化和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塞罕坝机械林场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始终把造林绿化、抚育好林子、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的力度,把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解决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

9、这一任务作为主要目标,本着“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防沙治沙,近几年还专门成立了防沙治沙领导小组,强化资金的专向管理,并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治沙工作管理体系。(二)以科技为依托,加速沙地绿化进程塞罕坝机械林场经历了建场初期的造林阶段和1983年以来的营林阶段,产业结构由建场初期的以造林为主,农业、牧业为辅转变为以造林、营林为主,森林旅游业、林产品工业、多种经营等相关产业互为补充的产业结构体系。纵观我场的发展历程,为使我场实施可持续发展,保护森林资源,减缓沙漠化扩大局面,维护生态平衡,仍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工作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搞好抚育间伐和经营采

10、伐的同时,还要去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用科技指导生产,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确保造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大力培养森林后备资源,使塞罕坝真正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成为“为北京固沙源,为天津保水源,为河北增资源,为当地拓财源”的一道坚不可催的绿色生态屏障。塞罕坝经过了近40多年的造林绿化,现在还有将近25万亩的荒山、沙地造林已属啃骨头工程,加之连续三年来干旱少雨,造林成活难度很大。特别是西部沙荒处于干旱草原的边缘,年降水量仅300毫米,沙丘阳坡更是干旱。我场根据实际情况,首先把吸收借鉴外地的先进科技成果和好的做法与本场生产实际相结合,不断研究、探索新路子、新技术,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

11、生产力,生产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公开发表有科学技术价值的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3部,取得科学技术成果7项。这些科技成果为林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场时分配来大中专毕业生100多人,现有林业技术人才184人,其中:正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工程师21人,工程师61人,初级职称101人。他们具有解决育苗、造林、营林以及森保等方面技术难题的能力,如98年主要进行了育苗方式、整地方式、造林密度的改革,99年又在原有的基础上推出了造林立地类型的划分和造林模型设计,并通过充分调研,确定了不同造林模型的技术经济指标。2000年建立了高科技工厂化育苗中心,现出圃苗木已经用于

12、上山造林,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推广了保水剂、ABT生根粉、食盐水溶液等浸根造林技术,带土坨大苗移植造林和容器桶造林,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林业生产服务。(三)因地制宜,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有机结合“再建三个塞罕坝”项目的实施,使我场的工程造林进入攻坚阶段。立地条件差,天气干旱、多风都是制约造林成活和加速土壤沙漠化的主要因素。针对这种现实,我场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及时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主要采取了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在造林中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乔、灌、草有机结合的强大的生态防护林体系,林草覆盖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综合起来分析其优越性主要体现

13、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林周期短。由于正确处理了封山育林与造林的关系,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的有机结合,能够正确处理林牧矛盾,坚持以林为主,有效地减少了人为危害和牲畜危害造林地的现象,有助于一次性成林,缩短了成林周期。2、节省资金。人工造林因涉及种子、育苗、整地、栽植、幼抚等多个生产环节,需要支付大量的资金才能够完成,而封山育林则大大节省了中间费用,取得的效果也比较理想。3、有利于涵养水源,增加林草覆盖率。防沙治沙坚持防中有治,治中有防,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禁止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有效地增加了土壤的植被盖度,使土壤免受狂风暴雨的冲蚀,有利于保持水土,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

14、力。(四)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增强防沙治沙效果抓住工程质量管理这个重点,在开展治沙工作和培养森林后备资源过程中,实行全过程、全员、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着重在事前、事中进行管理,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提高劳动者的责任心和生产技能,并在生产过程中勤于指导,不放松制约成活、成材、速生丰产的每一个环节。治沙和造林工作与林场全体干部职工及和林场相毗邻的农村居民息息相关,人人有责,人人受益。因此,我们采取宣传教育与依法治林、依法护林相结合,打击毁林开荒,鼓励造林护林,激励创新,调动全员力量,为造林绿化做贡献。(五)以环境保护为前提,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协调发展塞罕坝属国家一级旅游资源景点。凉爽宜人的气候,独特

15、的森林草原景观,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木兰围场”的历史文化积淀,为这里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1993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自开展森林旅游以来,我场以总场党委副书记、场长张海同志为代表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按照前代人规划好的蓝图,始终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任,确立了“营、造、管、护、游、副、工、城为主导的开放带动,资源开发、科技兴场的发展战略”目标,深化内部改革,强化城区建设,实施森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精神文明推动林场各项事业的发展。首先,在现有的基础上,按生态旅游的定位,着眼于发展大旅游、兴办大产业的目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找

16、准与旅游的结合点,逐步形成以旅游牵头,带动各业发展的新格局。同时,要大力扶持和发展旅游业龙头组织,带动全场职工广泛参与,创造全民、全社会办旅游的新局面。其次,要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使之与旅游业健康,协调的发展。一是加强宣传,抓住西部大开发等各种机遇,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我场所肩负的为北京防风固沙,为天津保护水源的重要作用。二是把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作为林场发展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确保森林资源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三是依法打击乱砍滥伐,乱捕乱猎的违法犯罪活动,严格限额采伐,有效地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加大执法力度,保护野生动植物和风景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今昔对比,我们不能否认塞罕坝两代人

17、苦心经营所取得的丰硕的成果:昔日的沙荒变成了今天的百万亩林海,较好地完成了建场总体规划中的各项目标建成华北中小径级用材林基地,积累了丰富的高寒地区造林经验,改变当地的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改变京津地区风沙危害创造条件。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而停滞不前,连续几年的沙尘暴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土壤沙漠化加重了,防沙治沙工作仍是今后水保工作的重点,不绿化、不造林已经不行了,加之“再造三个塞罕坝”项目、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启动和北京申奥成功给我场带来的良机,各级各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塞罕坝今后的发展带来了无形的动力,注入了大量新鲜的血液,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继承塞罕坝“勤俭建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沿着两代人在防沙治沙、绿我家园工作中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所铺就的成功之路奋勇直前的走下去,努力把塞罕坝建设成为一个山清、水秀、景奇、林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森林旅游新城,为塞罕坝建场四十周年大庆献一份厚礼。-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