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的协同发展研究.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877285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的协同发展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的协同发展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的协同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的协同发展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摘 要:随着“互联网+”理念的推广,电子商务逐步进入农村传统的经济市场,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物流的发展。文章将对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发展的现状进行探讨,并分析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农村物流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的三种模式,最后提出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协同发展的对策。关键词:信息化;电子商务;农村物流;协同中图分类号:f713.365.1 文献标识码:a0 引 言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农村网民数量迅速增加,其增长速度为城镇网民的两倍。同时,网络零售企业开始争相挖掘农村市场,截止2015年12月,农村地区网购用户占比达到22.4%,同比上涨19.9%。农村网购用户的增加,带动了农村对物流服务的需求,

2、但农村物流与电子商务不能协同发展的现象日益显现。农村市场或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将是拉动农村消费的主要途径,农村物流也将在电子商务的带动下表达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农村物流是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发展的重要环节,电子商务是农村物流得以发展的重要推手。加强农村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不仅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也是中国摆脱中等国家收入水平壁垒的重要手段。1 “互联网+”时代下我国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发展现状1.1 农村网民数量迅速增加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 95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3%,较2014年底提升了2.4个百分点。我国网

3、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8.4%,规模达1.95亿,较2014年底增加1 694万人,增幅9.5%;城镇网民占比71.6%,规模达4.93亿,较2014年底增加2 257万人,增幅4.8%1。农村网民的迅速增加,为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的协同发展提供了信息化基础。1.2 政府对电子商务进农村的大力扶持2015年,政府出台多项政策促进网络零售市场快速发展。“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与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中小城市、进社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同年,财政部、商务部公布了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200个示范县名单,中央财政计划安排20亿专项资金进行对口扶持

4、,发展当地电子商务。1.3 电商下沉式发展开拓农村市场2014年10月13日,阿里巴巴宣布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在3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 000个县级运营中心与10万个村级服务站。同年,京东以县级服务中心的形式在全国区县铺开。通过建设县级服务中心,京东将招募数万名乡村推广员,给农民提供售后、金融服务,从而开拓农村电商市场。1.4 农村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打破了传统面对面交易的思维模式,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相互传递。但由于交易品大多为实体的物,物流作为中间环节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中国农村物流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其需求的分散性、广泛性等特征是制约电

5、子商务环境下农村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农村物流缺乏统一规划、基础设施落后、技术水平低、市场管理乏力、企业竞争无序等问题成为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瓶颈2。2 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协同发展的关系2.1 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协同发展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信息化建设是市场经济时代必要的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信息化结合传统产业的智慧型发展模式成为经济社会的主流。电子商务以信息化为基础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农村的流通业也将以一种新的形态运作。建设物流信息系统不仅使物流企业便于对物流数据的收集、处理、分类、跟踪等,也能让电子商务平台与用户共享物流信息,从而满足客户响应模式,提升用户体验。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的

6、协同发展要以农村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然而目前农村的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尤其在中西部地区,农村收入水平较低,网络硬件设施缺乏,网线宽带费用高,严重制约了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因此,政府应当大力扶持,加速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2.2 农村物流使电子商务竞争差异化电子商务的交易一般具有实物性,农村物流作为电子商务交易中一个订单周期的必要环节,物流服务的品质是消费者进行综合评判卖家的标准之一。农村物流的发展起步较晚,物流基础设施不健全,物流配送网点设置散乱、网点数目寥寥无几,不能满足农村批量小而分散的配送需求。然而农村作为电子商务发展最有挖掘潜力的新生市场,一些电商企业开始将触角伸向农村,通过发展农村物流来

7、提升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差异化竞争。例如,京东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建立县级配送中心与村级服务站,招募村民推广员,并成立配送到户的自营物流网络抢先占据农村市场。 2.3 电子商务使农村物流转型升级互联网的出现突破了农村传统交易思维的界限,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兴起时,使农村掀起了一场线上交易的革命。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因其低价格、无界限等优势可以迅速产生庞大的订单量,但由于农村地区的需求分散性、小批量性与广泛性等特征导致传统的物流模式很难完成庞大的订单配送。一些物流企业为了扩大业务量,提高企业收益,而接收大量订单,但是提供的物流服务不能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导致农村电商消费者难以得到良好的用户体验,对

8、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失去信心。因此,农村物流的转型升级是电子商务背景下的重要趋势。2.4 电子商务推动农村双向物流发展农村双向物流是指农产品的向外输出与农资以及日用消费品输入的双向流通。农村居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具有盲目的从众心理,市场经验不足,耕种技术不科学,信息获取渠道狭窄,信息判断能力差。农民常常听说某种农作物畅销便集中种植,这种现象经常导致农作物滞销,农民一年辛苦劳作收入甚微。而电子商务平台不仅是商家与消费者交易的平台,也是个比较完整的信息中心。电子商务平台的信息化有利于农产品信息的传递,农业部门或涉农机构通过即时发布农产品供需信息、农产品耕种技术信息等,使农民及时获取农产品耕种与销售渠道

9、的相关信息,通过更加专业化的技术指导达到增产增收,并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将农产品销售到农村外部市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走出了受限于小农经济的“小农户、大市场”的困境。但因为农产品的自然特性,农村物流的双向运作对物流企业的运输仓储设施具有高时效与装配能力的要求,这就需要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配送网络的协调运作,共同解决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及日用品“下乡”的双向流通。3 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协同发展运作模式随着农村电子商务需求的多样性、分散性发展与农村物流体系的雏形初现,两者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这是农村电子商务与物流协同发展的必然趋势。两者的协同发展表现在电子商务基础下农产品“进城”与城市的农资及日用品

10、“下乡”。目前,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运作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类。3.1 电子商务企业或网站+自建物流体系模式(图1)中国目前的物流企业规模虽然庞大,但由于农村交通环境差,需求不集中等因素,使得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在农村地区大显身手。然而农村接近七亿的人口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来说是一片蓝海。为了获得农村市场,个别电子商务企业开始在农村设置服务站,通过自建服务站的方式开拓农村销售渠道,同时也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在农产品输出方面,一些大型超市或批发市场自建电商平台,通过自营物流体系实现农产品的配送。自建物流体系有助于企业加强对供应链运作过程的控制能力,实现各个环节的无缝连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但这

11、种自营模式在建设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的固定资金,在运营时期也同样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作为支撑。3.2 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物流企业模式(图2)电子商务企业专注于提升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这种形式的存在较为普遍。由于农村小农经济的特征,企业要建设适合农村地区、满足农村物流服务需求的物流体系难度较大,因此企业将物流外包将是电子商务物流协同发展的主要选择。但是这种物流配送模式的物流服务一般止于县级,而乡镇及以下难以完成物流配送服务。此外,随着c2c商业模式的普及,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产品供应商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将农产品外销出去,借助第三方物流将农产品传递给消费者。这种模式虽然降低

12、了经营成本,但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尚不成熟,尤其农村地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稀缺,导致农村整体物流体系不健全。3.3 政府或涉农机构自建电商平台(图3)平台供应商一般是位于县域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连锁超市、各类型日用品大卖场。农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获取商品信息并下订单,平台主要负责信息的整合,将订单信息传递给供应商,由供应商承担物流配送作业。通过多种配送模式将物品配送到农村供销社或超市自提站点。此外,农户也可以将农副产品信息发布在平台上,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产品的交易,实现双向物流的运作模式。同时,涉农机构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发布农产品价格信息、生产技术信息、农业政策法规、气候状况等信息,来指导农户耕种。农

13、户通过信息平台了解市场信息,避免了盲目耕种,从而力求达到供需平衡。大型超市或流通企业的集中配送形式,实现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经营模式,适用于大规模农产品的配送。但目前这种运营模式组织化程度不高,很难实现规模的效益。4 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协同发展的对策4.1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规范管理农村电商市场农村电子商务与现代化物流都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要巩固农村网络信息硬件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需要强化农村信息化人才的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与城市不同,其中城市由于互联网的高度普及,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比较容易通过先进硬件设施接受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型事物。然而对于农村来说,不仅要强调加

14、强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来满足电子商务环境下对物流的需求服务,更要注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来管理规范农村电商市场,从而来协调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共同发展。目前,虽然国家与政府对于电子商务下乡有一定支持,但仅有少数发达地区的农村具有相对完善的信息化设施,大多数农村依然望尘莫及。国家应当大力扶持农村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加速构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规范商品准入农村市场的标准,通过专业化电子商务人才管理平台的运作,统筹农村物流信息化建设,使农村居民融入电子商务大市场。4.2 整合农村物流资源,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由于农村地区地大人稀的特点,致使农村物流流通的链条较长,供应链主体缺少规模化。尤其是在电子商务的

15、环境下,农村物流的需求得到进一步提升,促使农村物流向专业化与规模化水平发展。目前,农村物流市场的经营方式较为粗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配送网络断层,致使很多物流企业想要涉足农村市场却无能为力。农村快递业门槛低,需求分散,个体户大量涌现,导致物流市场较为散乱,农村物流服务水平低,物流业者收益低。在互联网的大时代下,借助电子商务的推动,农村物流应当向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随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电子商务进农村”等项目的实施,结合一些电商企业为发展农村线下物流而布设的物流节点,农村物流的潜能逐渐被挖掘。整合这些有实力的电商企业的物流资源与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进农村将是国家在建设农村物流配送

16、体系时期的一大选择。通过在县域边缘地区建设物流园区,结合现有的物流节点,形成一套完善的物流体系,不仅可以避免重复建设,也能提高物流节点使用率。 4.3 培养电子商务物流技术型人才人才是带动农村地区发展不可缺少的动力,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协同发展,需要熟练掌握电子商务与物流知识的综合型人才作为主要军。因此,国家应大力培养兼具电子商务头脑与物流创新思维的技术型人才。一方面来培训农村居民使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买卖交易,另一方面解决电子商务环境下农村物流的问题。4.4 政府统筹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的协同发展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的协同发展是一个大方向,需要政府进行有计划的统筹规划。政府有一定的公共性与执行能力,更擅长统筹整合与规划。而第三方物流现有的基础设施与物流网点是政府主要的整合对象。因此政府应当加强农村道路的建设,同时兼顾第三方物流现有的资源,通过第三方物流高效的运营能力,来实现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的协同发展。*AT*0D8F36BEA1D3405DBAA4B25AA29E5E17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