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文献文献综述参考.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874372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文献文献综述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诗经文献文献综述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文献文献综述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文献文献综述参考.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的情感表达文献综述学生:马静长江大学文学院指导教师:刘砚群长江大学文学院诗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国古老文明的代表性典籍。研究诗经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诗经情感表达方式的研究,主要从诗经的情感类型与表达情感所选取的意象简析先民抒发情感所采用的方法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表达效果及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对后世的影响。诗经在国内外发展都很蓬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自由开放程度的增加,新观念、新方法论的引进在诗经学领域的实践,诗经研究朝着多层次、多角度研究诗经是必由之路。所以现在众多的学者也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侧面的研究给出了一些相同、相似或相反的论证。为了系统、全面、科学地了解诗经的情感表达,现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

2、作一个综合性的概述。一、 诗经中的情感类型的梳理 众所周知, 情感在文学作品, 尤其在诗歌中, 是占有至关重要地位的。它是诗歌艺术成败的关键。俄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别林斯基曾经指出:“感情是诗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1。郭沫若同志也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2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对风、雅、颂中的篇目进行情感表达类型的梳理,可以更好的理解诗经内容。曲杏春在“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论的情感色彩中认为“诗经中以生产劳动、爱情婚姻、战争服役等普通人民现实生活的悲欢苦乐为素材的“十五国风”,堪称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开端。透过这些诗作,我们能够体味到劳动人民

3、对剥削者的愤慨、厌恶之情、相恋男女的相思之苦、相见之愉;思妇征夫的离愁别绪之情” 3朱熹诗集传中有言:“凡诗之所谓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4】其中反映婚恋爱情的诗作便是“言情”的集中表现。在国风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李白在祭祀诗的思想内涵一文中人认为“祭祀诗表达了先民称天命、敬仁位、尚英雄的情感”5 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是一组周民族的史诗。刘建国在论的情感体验中认为的“政治讽刺诗中表达了一种后世“ 士”人的忧患情结忧国忧民之情与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之情,同时, 或对自己的处境的担忧之情”6 欧阳勤在论雅、颂中农事诗及其价值一文中认为“诗经中那些描

4、述农事以及与农事有关的政治、宗教活动与日常生活的诗歌,我们称之为农事诗。一般认为诗经中的农事诗共十首,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与生产关系有一定记载。表现了当时的生产状况以及表达了劳动的艰辛与苦难之情”7七月便是农事诗的典型之作。二、诗经中的动植物意象与情感表达之关联宗白华说:“在美学思想发展的最初阶段,中国重形象,西方重理性”【8】。王玉娇在中动植物母题解读中认为在“诗经中, 给人印象很深的是其中描写了大量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动植物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这些动植物描写不仅反映了先民们特有的原始思维方式, 还表现了那个时代特定的风俗民情, 揭示了蕴涵在其中的文化意味, 从而具有人类文化

5、学的意义”9清代学者顾栋高在他的毛诗类释中的统计, 诗经中描写的鸟有43 种、兽有40种、草37种、木43种、鱼16 种、谷类24种、蔬菜38种、花果15种、药物17种、马的异名27 种,。诗经中的确描写了许动植物意象的选取在诗经中是非常常见的,这些意象的选取使的情感的表达更形象、生动;更深刻的表达了人物的思想与情感取向以及价值观念。刘丽华在论中动物物象的情感表达作用中认为诗经中的“动物物象在先民的社会情感交流、政治化的情义沟通与幽默化的人生呈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先民幽默的生活方式中也出现了很多的动物物象。召南野有死麕那条监视着青年男女幽会的“尨”如卫风有狐、曹风候人中用狐狸、鹈鹕比喻情人

6、,用食鱼来比喻性爱。鄘风相鼠、魏风硕鼠把人与老鼠联系起来。“10正如美学家李斯托威尔所言:“当我们能够长时间地放声地嘲笑我们自己,借以减轻生活的苦恼的时候,我们就是幽默家。”【11】动植物意象的选择成就了先民的幽默意识。如方玉润在 诗经原始中认为“诗经中的动物还是爱情的传递者、承担者。”【12】闻一多在 诗经研究中认为“郑风风雨借风雨交加背景下的“鸡鸣喈喈”、“鸡鸣胶胶”、“鸡鸣不已”以哀景写乐情,从反面兴发夫妇别后重逢的巨大喜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相爱者晤于风雨鸡鸣中”的感人画卷。【13】邱美在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中一文中认为“先民通过植物比附才德,传情寄爱,象征福禄,忘忧解愁。由于先民的生

7、命与情感、礼仪与性情相交织,所以从植物的实用价值中升华出的深情诗意。”何方行在中国山水审美艺术流变一文中认为“人们在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中,渐渐以清净的心境去取代原先的敬畏、崇拜的心理,首先出现了在历史上有巨大影响的比德说”【14】“比德”是说诗经将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与人的精神品貌联系起来,从自然景物中渗透升华出人的道德内涵,将自然景物人格化。在诗经中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礼记丧大记第二十二中有:“君松椁,大夫柏椁,士杂木椁。”【15】所以人们用松柏来表达顽强挺立,志操坚贞之情。牛晓贞在婚恋诗中的几种植物意象中认为“花是美人的象征,草是女性伦理道德的反映,种子是成熟的

8、象征与生子的祝福。”16如葛藤用来代表柔情贤德的女子与福禄绵绵。在周南葛覃:有“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萎萋。”周南楞木:“南有樱木,葛菖累之。乐之君子,福履绥之。”吴闽生诗义会通说:“言木下曲,则葛蘸缘之以致其高;君子作人,则士依之以成其德”17所以景物描写不仅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还可以表达诗人一定的深意。马瑞辰道:“葛与蔹皆蔓草,延于松柏则得其所,犹妇人随夫荣贵。诗今言蒙楚、蒙棘、蔓野、蔓域。盖以喻妇人失其所依。”18 三、采摘、投掷(赠)等风俗与情感的抒发莫玉逢在的采摘诗研究中认为“诗经 中有许多寄托怀人情感的诗歌, 而这些诗歌中经常出现思念之人的一个动作, 那就是! 采诗人常以采摘作为

9、思念怀人的一种方式。通过采集某种植物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记录采摘的过程来表达喜悦之情的诗歌三类。”19在诗经中关于采摘、投掷(赠)的诗歌有近五十首。内容较为广泛,其中既有对采摘行为直接描述的,也有以采摘来比兴生活哲理的,而更多的则是通过对采摘意象、采摘行为、投掷行为的反复咏叹来抒发情感。栾春磊在踏寻诗的足迹,浏览爱的画卷解读中的爱情诗中认为“诗经中,不仅有大量的篇目提到花草采摘,还有以花草相赠的现象。如诗经中有“静女其娈,贻我彤管”(静女);卷耳中“采采卷耳,不盈顷筐。暖我怀人,宾彼周行”。 采绿“终朝采绿,不盈不菊。女日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子,杂佩以

10、报之”东门之粉“视尔如筱,贻我握椒”漆消“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诗人们通过这种特定情境下对采摘行为、投掷行为的反复咏唱,表达对爱情渴盼心理的固有模式。诗人企图通过自己的吟唱来传递情感,抒发自己的所思。特别是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据。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可见,相互投赠是青年男女交换定情信物,表达自己感情。”又如泮水采菽采苹等诗就是通过采摘等风俗表达先民对于祭祀的特殊感情。王巍在诗论诗经中关于采草的习俗一文中认为诗经中“采摘,投掷(赠送)等风俗更加深刻准确的表达了悠长缠绵的相思之情与思想怀人以及对祭

11、祀的虔诚、严肃、崇拜之情。”【20】邓启华在投瓜报玉皆为情 中男女赠答定情风俗试说中认为“女子抛果赠草以结情,男子报玉答琼而示爱。投掷(赠)行为在这些物件中, 融入了赠者的情爱与美好的愿望, 它们是性与情的共同载体。”21胡青在中“采摘诗”的情感研究中认为“诗经中与采摘有关的诗篇共计二十六篇,采摘在诗歌中不仅仅是单纯的采摘活动,而且有相似的情感。在风中的“采摘诗”的情感多与婚恋情感联系在一起,多描写初恋、相思、欢会、婚后生活、思夫、婚变等婚恋情感。在雅中的则多与实事有关,多关于家国之思”22所以纵观各方观点,诗经中的采摘、投掷(赠)等风俗都是为了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记录采摘的过程来表达喜悦之情

12、。四、“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反思此语出自论语八佾第二十章:“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近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认为“八佾的内容讲“礼”,“礼”的根本,也就是孔子一生做学问之所在。”23纵观论语八佾二十六章,其中论述“礼”“乐”均有,本文将此句定位于讲“乐”。孔安国在论语孔氏训诂中解其义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言其与也。”郑玄在论语郑氏注注为:“关雎,国风之首篇。乐得淑女,以为君子之好逑,不为淫其色也。寤寐思之,哀世夫妇之道,不得此人,不为减伤其爱也。”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注为:“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伤者,哀之过而害于与者也。”从以上几家之言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将孔子此语定为

13、表明“中正与谐”之意。 论语为政第二载: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杨伯峻认为,“思无邪一语本是诗经鲁颂駉篇之文,孔子借它来评论所有诗篇。杨伯峻的翻译是:“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24】吴莹在论诗经爱情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艺术美内涵中认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指感情不发展到太极端,含蓄内敛,要求稳定与节制的感情。”25“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孔子看来,文艺所表现的情感不但要具备道德上的纯洁性与崇高性,而且要受到理智的节制,讲究适度、平与,不能过于放纵、任其泛滥。即要“思无邪”思想纯正。“要有中与之美,欢乐而不放纵,悲哀而不伤痛,一切情感的外现都要表现

14、的恰到好处。即是“过犹不及”、“中庸”至上的态度,把“中与”之美作为最高的审美理想加以追求。以上从诗经中的情感进行类型梳理,并对诗经中的动植物意象与情感表达的关联进行研究以及对采摘、投掷(赠)等风俗与情感的抒发的关系与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的影响与反思进行探索。阐述了诗经的情感类型与表达情感所选取的意象简析先民抒发情感所采用的方法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表达效果及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对后世的影响。这些理论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与借鉴,也为后来学者的研究夯实了基础。参考文献1古典文艺理论译丛十一辑2三叶集上海书店82 年版,46 页3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论的情感色彩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第2

15、6卷 第1 期4 朱熹. 诗集传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5 祭祀诗的思想内涵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6的情感体验中 曲靖师专学报 第1期7 论诗经雅、颂中农事诗及其价值船山学刊 2005年 03期8 宗白华:美从何处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389页9中动植物母题解读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第七卷 第3期 2005 年6月10论中动物物象的情感表达作用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月第12卷第4期11 黄宇明: 幽默心理M .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7.12 方玉润: 诗经原始M . 北京:中华书局, 2006.13 闻一多

16、: 诗经研究M . 成都:巴蜀书社, 2002.14 何方行:中国山水审美艺术流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页15 杨天字: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杜,2004年,第597页。16婚恋诗中的几种植物意象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17 吴闺生:诗义会通,中华书局,1959年,第4页。18马瑞辰: 北京:中华书局, 1989.19的采摘诗研究 晋中学院学报第25卷第2期 2008年4月20 王巍:诗论诗经中关于采草的习俗,民间文学论坛,1995年第三期,第52-55页21投瓜报玉皆为情 中男女赠答定情风俗试说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4月第25卷第2期22 中“采摘诗”的情感研究 文学评论,2006年第11期23 南怀瑾选集论语别裁 复旦大学出版 2003年版 第107页。24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版25论诗经爱情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艺术美内涵 岁月下半月 2010年第2期第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