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血液及血液制品试题.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866832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血液及血液制品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全血液及血液制品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血液及血液制品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血液及血液制品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全血液及血液制品远程教育培训试题姓名 得分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40分)1、对于安全输血而言,质量就是符合特定标准的、连续的、可靠的服务及产品。( )2、血液在采集、化验、储存和发放过程中出现质量差错会对病人造成非常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后果。( )3、的本质是书面说明书。( )4、任何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按其工作范围内的进行操作。( )5、试剂盒中的说明书也是一种。( )6、记录之所以是质量保证系统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是因为从记录中可以发现工作人员的差错。( )7、体检医生没有必要为每个献血者保守其秘密。( )8、血站检验科的检测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血清学检测,二是生化检测。( )9、实

2、验室检测记录中,仪器使用及保养的记录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10、对保存记录的管理是保证记录完整和便于查阅的前提。( )11、对于记录着“谁借出记录,借出原因、借出时间、归还时间”的原始记录,没有必要进行复核以确认记录归还。( )12、记录受到防止物理因素如潮湿、热火、阳光、虫害及化学品的危害的保护就可以了。( )13、医院血库可以开展贮存式自身输血业务。 ( )14、质量监督包括两个主要方面:结果和复核和设备的常规保养、校准。( )15、构成质量保证系统的基础是:质量控制、质量审核和质量监督。( )16、对所有仪器设备的定期保养、校正及采取的必要措施应做记录。( )17、质量审核是由机构内各

3、工艺环节上的质监员或外聘的专家来完成的。( )18、质量审核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19、2-8贮存血液可以抑制污染的少量细菌生长。( )20、通常新鲜冰冻血浆的临床适应证是经出血病人补充凝血因子,而不是用于维持血容量。( )21、冷链是一个血液贮存和运输系统,它包括人和设备两个因素。( )22、红细胞成分血的保存温度越低越好!( )23、如果不得已采用家用冰箱贮血,工作人员必须在不同时间检查冰箱不同部位的温度,以确保血液没有贮存在冰箱的“热点”或“冷点”位置。( )24、如果血液在运输过程中,温度超过10,但是血液离开冰箱的时间少于2小时,且没有外观异常现象,这袋血仍可以使用。

4、( )25、冰箱必须按每天、每周、每月的保养项目进行操作。( )26、库房管理的基础是为每种物品准备一张贮存卡。( )27、对待献血者的态度直接影响到献血者是否愿意再次来献血以及保障得到安全的、足够的血液供应。( )28、轻度献血反应主要出现血管迷走神经症状,可短时间内失去知觉。29、献血后,献血者必须有一段10分钟左右的休息时间。( )30、输血一年后可以献血。( )31、献血记录对检验血液采集项目是否有效,提供定期献血者,以及统计信息和为受血者提供安全指导起着很大作用。( )32、追踪献血者也是献血后护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33、要对献血者乐意来献血表示感谢。( )34、严重过敏者,永远

5、不宜献血,季节性过敏,在没有症状的阶段可以献血。( )35、心绞痛缓解后可以献血。( )36、抗测定的基本方法主要是以下三种:、颗粒凝集试验,特异性快速试验。 ( )37、溶血、脂血、未充分凝固的血标本用于试验时将引起假阳性。 ( )38、做颗粒凝集试验时通常要把血标本稀释后再做。 ( )39、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因全血细胞减少,最适宜输注全血。 ( )40、输注冷沉淀只要求输血者及受血者血型相同,不必做交叉合血试验。(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60分)1、血液在不正确的储藏温度下放置超过多少分钟即认为不安全了:( ) A、60分钟 B、30分钟 C、120分钟 D、90分钟2、血液发出后,

6、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多少天: ( ) A、5天 B、7天 C、10天 D、半个月3、输血溶血反应发生后多少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增高:( ) A、24小时 B、57小时 C、812小时 D、1224小时4、交叉配血时,当血清和红细胞发生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则血清中的抗体是:( ) A、 B、 C、 D、以上均是5、如果子女血型基因型只可能是或型,则其父母血型基因型是: ( )A、和 B、和 C、和 D、以上均可能6、发生于第二胎新生儿溶血病的可见于: ( ) A、血型不合 B、血型不合 C、以上两者均可能 D、以上两者均无关7、父母血型基因型为和,则其子女血型不可能是:( ) A、

7、型 B、B型 C、A型 D、以上均不可能是8、现已知具有“血型”差别的血液物质有: ( ) A、血小板 B、免疫球蛋白 C、白细胞 D、以上均可9、血小板在4保存时,多少天后就明显破坏: ( ) A、1天 B、2天 C、3天 D、4天10、为了补充胶体渗透压可选用何种血制品: ( ) A、浓缩红细胞 B、全血 C、白蛋白 D、浓缩粒细胞11、若患者血清中含有冷反应性抗体影响血型鉴定,则判读前应 ( ) A、用生理盐水洗涤数次 B、置4孵育 C、置室温孵育 D、置37孵育12、洗涤红细胞上血清残留物时,为避免致敏在红细胞上的抗体被洗掉,盐水应保持在( )之间: A、6.0-7.0 B、6.5-7

8、.5 C、6.4-7.4 D、6.3-7.313、白蛋白加入试验(分层法)的步骤: ( ) A、血清和细胞在37孵育,细胞沉淀到试管的底部 B、加入白蛋白,观察结果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14、为避免由于洗涤红细胞而引起的假阴性结果,在抗球蛋白试验阴性时加入( ),混合后再次离心,应有凝集出现,试验可确认为阴性。 A、抗体致敏的红细胞 B、抗体致敏的红细胞 C、 生理盐水悬浮的红细胞 D、 液悬浮的红细胞15、配血试验时哪种情况下认为血液是配合的: ( ) A、在配血中没有凝集产生 B、在配血中没有溶血产生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16、质量体系很重要是因为: ( )A、上级要求 B

9、、领导重视 C、质量需要 D、制度规定17、在实验室里,为减少结果眷写差错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实验后马上登记 B、增加复核人 C、实验者亲自登记 D、设一个专门登记者18、溶血可使产生假阳性的原因是: ( )A、溶血的颜色干扰 B、的类似过氧化物酶作用 C、及显色剂的吸光度叠加 D、尚不清楚19、在目前,能减少通过血液传染的最好方法是:( )A、使用亲属的血 B、使用无偿献血者的血 C、使用老献血员的血 D、使用经严格检测过的血20、贮存试剂最合适的是: ( )A、冷库 B、冰箱 C、空调房 D、以上都不是21、灵敏度及特异性的关系通常是成: ( )A、正比 B、反比 C、不相关 D、

10、不同情况不同关系22、是代表: ( ) A、艾滋病毒的缩写 B、艾滋病毒感染者 C、艾滋 D性病23、是哪种疾病的病原体:( ) A、梅毒 B、尖锐湿疣 C、艾滋病 D、乙型肝炎24、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 ) A、性接触 B、蚊虫叮咬 C、输血 D、母婴25、不存在人类哪种体液中:( ) A、乳汁 B、血液 C、泪液 D、精液26、感染血液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外膜蛋白抗体 B、核蛋白抗体 C、酶抗体 D、核酸抗体27、 如果某人抗体阳性,表明他:( ) A、已获得对的免疫力 B、已被感染 C、是艾滋病人 D、没有临床意义28、 感染的“窗口期”一般有多长: A、03天 B、2周2个月

11、C、6个月 D、12月以上29、 阳性代表:( ) A、急性或慢性感染 B、产生保护性抗体C、病人处于恢复期 D、复制的标志30、病理实验室技术人员的职责不包括:( ) A、 发出准确的检验结果 B、 结果及对应的标本相符 C、保存准确完整的记录 D、 诊断疾病31、以下哪项符合保密原则: ( ) A、允许所有人进入保存机密资料的临床科室、实验室或办公室 B、确保每次只能获得最低限度的资料 C、记录随意放在办公室或实验室,并可以公开翻阅 D、管理人员出门时,无须关闭保存记录的柜子及办公室的门窗32、所有从事血液采集、加工、检验的人员的行为标准:( ) A、勤勤恳恳地工作 B、认认真真地工作 C

12、、专业化的、有强烈的事业心并始终如一地以这种状态工作 D、不计得失地工作 33、以下哪项不符合实验室的安全准则: ( ) A、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吸烟、化妆 B、严禁用嘴吸移液管 C、在实验室里始终穿着规定的隔离衣并且尽可能戴好手套 D、工作人员在离开实验室前清洗双手34、采血部门和实验室的安全取决于: ( ) A 每一位工作人员 B 全面负责安全的官员 C 血站机构的领导 D 防护措施是否先进35、对于采血人员的主要危险因素是: ( ) A、及献血者面对面的讲话引起的飞沫感染 B、给献血者穿刺时接触其皮肤引起感染 C、因针尖刺伤皮肤时引起的意外感染 D、献血者血样污染工作环境36、以下哪种

13、地点是最不安全的采血点:( ) A、固定采血点 B、流动采血车 C、社区内流动采血点 D、实验室37、所有污染的针头应立即丢弃在: ( ) A 、垃圾桶内 B、 指定的贴有标签的容器内 C、 未标记容器内 D 、废弃试管内38、安全发送标本应使用哪种容器:( ) A、 带橡皮塞的玻璃试管 B 、敞口的玻璃试管 C 、带密封旋盖的塑料容器 D 、敞口的塑料容器39、病理实验室中,工作人员面临的最大危险来自于:( ) A 、试剂 B 、化学药品 C、传染性标本 D 、电器设备40、将实验室的传染性废弃物和普通废弃物分开处理最大的好处是:( ) A 、降低需特殊处理的废弃物的量 B 、回收普通废弃物

14、 C 、有利环保 C、 避免浪费普通废弃物41、最终处理废弃物的理想方法是 ( ) A、 消毒液浸泡 B 、高压消毒及焚烧 C 、掩埋 D 、焚烧42、如果不能焚烧,经高压消毒的废弃物应:( ) A 、丢弃 B 、消毒液浸泡 C、掩埋 D、 废物利用43、传染性废弃物高压消毒的条件是:( ) A、 121,30分钟 B、 100,30分钟 C 、200,30分钟 D 、180,30分钟44、如只能选择掩埋的方法来处理废弃物,少量的传染性废弃物至少在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 )小时,再予以掩埋: A 、12 B、24 C 、36 D、7245、如只能选择掩埋的方法来处理废弃物,大量的废弃物需放入含有

15、( )的土坑中,并立即行掩埋: A、 5%次氯酸钠溶液 B 、10%次氯酸钠溶液 C、 12%次氯酸钠溶液 D 、15%次氯酸钠溶液46、消毒剂的“接触时间”是指:( ) A、 消毒剂的有效期 B 、消毒剂的失效期 C 、消毒剂及传染物接触使传染物完全灭活所需时间 D、 生物损坏时间47、处理传染性血液的大量泄露时,应使用哪种消毒剂:( ) A 、浓度低,作用时间短 B、浓度低,作用时间长 C 、浓度高,作用时间短 D、浓度高,作用时间长48、流动采集的血液应安全地放在( )中运至血库: A、 塑料箱 B 、纸箱 C、 坚固的冷藏箱 D、 铁箱49、如果没有条件进行焚烧处理,传染性血液不能采用

16、哪种进一步处理的方法:( ) A、 将废弃物妥善包裹,运至附近适当的设施进行处理 B、 将血袋剪破,传染性血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中,用水冲去,将血袋烧毁 C、将废弃物妥善包裹后牢固深埋,以防被动物挖出 D、 在深坑内防如强消毒剂如高浓度次氯酸钠,打开血袋将具有传染性的血液倒入坑内深埋,立即将血袋烧毁,确保附近无水源50、1993年,在血站质量保证纲要指南中关于 “质量”的定义是:( ) A、 确保标准得到满足,错误不会发生 B、 符合特定标准的服务和产品的特性的总和,包括符合性和可靠性 C、 建立和实施标准、规程和管理以确保血液安全 D、 遵守某些步骤以监督完成工作,保证其有效性51、覆盖的工作程

17、序有: ( ) A、 献血者的筛选 B 、血液化验、配血 C 、血液发送 D 、以上均是52、以下哪种设备无须每天检查温度波动范围:( ) A 、培养箱 B 、采血秤 C 、水浴箱 D 、冰箱53、发生质量问题常常不是因为:( ) A 、技术原因B、 人为错误C 、工作人员粗心 D 、缺乏理解54、设备监督包括:() A 、结果监督及设备监督 B 、常规保养及校验 C、 质量审核及质量总结 D、 记录保存及销毁55、全血或红细胞的贮存温度:() A、 24 B、 46 C 、68 D 、2656、抗凝剂1配方是指: () A、 枸橼酸盐葡萄糖腺嘌呤 B、 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腺嘌呤 C、 枸橼酸盐葡萄糖鸟嘌呤 D、 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鸟嘌呤57、红细胞血清学工作需要高质量的生理盐水,目前大多实验室用的盐水缓冲液的值为:( ) A、 7.0 B、 7.2 C 、6.8 D、 6.658、临床实施红细胞输注的主要原因是: () A、 提高免疫力 B、 提高血液聚集粘附能力 C、维持机体的携氧能力及血液循环量 D 、补充血容量59、决定红细胞携带和输送氧气能力的因素是: () A 、抗凝液是否有效 B 、值 C 、红细胞是否存活 D、 抗凝剂中是否含60、保持红细胞存活力最主要的物质是:( ) A、 葡萄糖和 B、 值 C 、枸橼酸盐 D、 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