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试卷期末试卷(21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862854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试卷期末试卷(21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初中物理试卷期末试卷(21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试卷期末试卷(2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试卷期末试卷(21页).doc(2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物理试卷期末试卷-第 21 页2018年1月11日初中物理试卷物理考试考试时间:*分钟 满分:*分姓名:_ 班级:_考号:_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xx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卷 客观题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小刚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所示,这时的时刻是()A.21:10B.10:51C.10:21D.12:012.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一张卡片(卡片上孔的尺寸约为1厘米),另外手中还有一张没有孔的卡片,在探究光斑的形状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进行了如下三个操作:将有孔的卡

2、片置于白纸上方约1米处,让太阳光透过不同的小孔,观察白纸上光斑的不同,可研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孔的形状有关;保持卡片到白纸的距离不变,用另一张卡片覆盖住左边的三个孔,并慢慢向右移动逐渐遮住菱形的小孔,观察光斑的变化,研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孔的大小有关; 用另一张卡片覆盖住右边的三个孔,只留下圆形的小孔,将卡片慢慢靠近白纸,观察光斑的变化,可研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孔到白纸的距离有关。其中错误的有( )A.B.C.D.3.百货大楼的自动扶梯用1min可将一个站在扶梯上的人送上去,若自动扶梯不动,人沿自动扶梯扶梯走上去要3min,若此人沿运动的扶梯走上去,则需要的时间为( ) A.004minB.002m

3、inC.025minD.075min4.如图所示,甲是小艳利用某透镜观察到的小明眼睛的像;乙是小亮利用某眼镜观察到的课本上“物理”字的像。关于上述两种情况中所观察到的像或用到的光学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艳的眼睛和透镜之间B.甲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像的位置可能在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间C.乙图中的像一定是虚像,该眼镜是近视镜D.乙图中的像可能是实像,该眼镜是老花镜5.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C.无论迎着

4、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都应是水D.无论迎着月光走还是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应是水6.小明用半圆形玻璃砖研究光的折射她让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到玻璃砖的圆心后,发现光线最终从玻璃砖射出,回到了空气中下列哪幅图能正确反映实验时的光路( )A.B.C.D.7.高度为 160厘米的人站在离平面镜 150厘米处,他要在竖直墙上的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站立时的全身像,平面镜的长度至少应该是() A.160厘米B.150厘米C.80厘米D.任意长度8.有大小相等、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甲、乙两实心球,当天平的右盘放上两个甲球,左盘放上三个乙球时,天平恰好处于平衡状态,那么( ) A.甲、乙两球的质量之比是11B.甲

5、、乙两球的质量之比是23C.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是32D.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是239.物体AB经平面镜成像,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图中正确的是() A.B.C.D.10.在轻质的杠杆两端AB各挂有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铜铝)。支点O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在下列情况下杠杆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A.在铜块和铝块上各加一块质量相等的物体B.将铜块和铝块各切去体积相同的一小部分C.将铜块和铝块同时向支点移动一段相同的距离D.将铜块和铝块同时浸没在水中第卷 主观题二、多选题(共3题;共8分)11.(2015株洲)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

6、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两同学在t=10min时相遇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12.小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上”字屏代替蜡烛,他把“上”字屏放在原来放蜡烛的位置上,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至看到清晰像.此时他在不透光的白板光屏上看到的是图中的( )A.B.C.D.13.2014年3月8日凌晨,马来西亚航空MH370航班突然与地面失去联系,机上载有中国人154名,生死不明,事发后,我国立即派出多艘舰艇和飞机前往出事海域进行搜素,并启用红外线遥感卫星进

7、行搜素下列有关飞机和舰艇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飞机能飞在空中,是应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B.舰艇上的发动机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舰艇上的声呐系统是利用次声波来发现海底的可疑目标的D.红外线遥感卫星能够捕捉不同物体辐射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强三、填空题(共10题;共19分)14.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_,当我们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_(以上两空填写“积水处”或“无积水处”) 15.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主光轴平行且宽度为a,照射到一个凹透镜上,经过拆射后在距透镜L的光屏上形成一个宽度为b的光斑,则此凹透镜的焦距为_。16.晚

8、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过去,白纸比镜子_(选填“亮”或“暗”),这时在白纸上发生了_. 17.如图所示是小光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时得到的图象若用这两种物质分别做成A、B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正方体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为_18.检查视力,眼与视力表应相距5m远,由于房间较小距离不足,一般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若人背对视力表正对镜面坐在离平面镜2m处进行检查,则视力表应放在离平面镜_m处视力表的像与体物体大小_,视力表在镜子里成的是_像19.(2016连云港)现有一形状不规

9、则的木块,小明同学用图甲、乙丙所示的方法测出了木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1)向容器内倒入适量的水,水的体积记为V1 (2)将木块轻轻放入容器中,液面上升至V2 (3)用细针将木块按压,使木块浸没于水中,液面上升至V3 请写出下列物理量的表达式:木块的质量m=_,木块的体积V=_,木块密度=_(已知水的密度水)20.超声测速仪向障碍物发生时间极短的脉冲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时间关系可以测量物体速度如图所示,测速仪B向迎面匀速行驶的汽车A发生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4.5s发射第一个脉冲后1.4s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后0.4s收到反射信号,则汽车行驶的速度_m/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

10、的速度为340m/s)21.某同学要利用一把卷尺和一小块平面镜测出如图所示的水平地面上的一棵大树的高度,如图中画图表示他的测量方法,将平面镜放在水平地面上,人沿着树根A与平面镜B所决定的直线,眼睛看到地面上的平面镜前后移动位置,当人在镜中恰能看到树梢D 的像时,记下这时人的位置C用卷尺量出AB间的距离a,BC间的距离b,人眼到地面的高度h用字母表示所测得的量,写出大树高度H的表达式H=_22.为了测量某石块的密度,某学校物理兴趣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一只小玻璃杯、一个量筒和适量的水做了如下实验:在量筒内倒入60cm3的水;将小玻璃杯开口向上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如图甲所示),此时水面与84cm3刻

11、线相平;将石块放入小玻璃杯中,让小玻璃杯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如图乙所示),此时水面与100cm3刻线相平;取出小玻璃杯,将石块沉没在量筒内的水中(如图丙所示),此时水面与64cm3刻线相平根据以上数据可知,小玻璃杯的质量为_kg;石块的体积是_m3;石块的密度是_kg/m3 23.如图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现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_透镜小明在房间里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将明亮的窗户成像在一张作业本的空白纸上.根据小明的实验情况,可推测窗户距凸透镜的距离范围为_.四、解答题

12、(共1题;共5分)24.小明家离学校900M远,一天他上学去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全程的 ,为了不迟到,他又以1.5ms的速度走完了剩下的路程,求他上学走路的平均速度. 五、综合题(共2题;共25分)25.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很大的方便,某天,刘爷爷带着小孙子驾车到南昌西站,然后乘高铁去上海游玩迪士尼乐园,9:35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交通指示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查询列车时刻表,如下表所示:求:(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6.在太阳光或白炽灯下,如果挡住了光的去路,就会

13、形成清晰的影子可是小明却发现,在日光灯下的影子灰蒙蒙一片,一点不清楚,特别是处处装点着电灯的大厅里,人和物的影子就更是模糊不清了这是为什么呢?小明去问物理老师,老师拿出几根蜡烛、一个圆柱形铁块,让小明做了如下实验:木块放在桌子上,旁边点上一只蜡烛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a)在旁边再点上一只蜡烛,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b);继续在铁块旁边点蜡烛,直到将蜡烛围满铁块四周,观察铁块的影子(如图c和d)。结果小明发现,蜡烛影子越来越淡,最后几乎没有了!他又比较了一下白炽灯和日光灯,看到白炽灯的灯丝很集中,而日光灯的灯管却很长,他想了一会后,高兴的说:“老师,我明白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明白了怎

14、样的道理?请替她回答一下 (2)此结论在生活中可有什么应用?请举一例。 (3)在上述研究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探究要素?六、作图题(共2题;共10分)27.(2016济宁)一束光经透镜折射后水平射出,小希通过作图提供了一种确定透镜位置的方案,请你按小希的作图方式,在图中的甲、乙位置各提供一种方案确定透镜的位置1A和O2B方向射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七、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20分)29.快速骑自行车时,我们会感到空气阻力,而且骑车速度越大,感觉空气阻力越大由此小强同学猜想: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在一个无风的周末,小强和爸爸开汽车来到郊外一段人车稀少

15、的平直公路上,将如图甲所示装置固定住,爸爸依次以20km/h80km/h的不同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各匀速行驶一段距离,小强将汽车在几个不同行驶速度时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在下表中 汽车速度v/(kmh1)20304050607080弹簧测力计示数F/N(1)实验装置中用小车而不是木块,并将其放在表面平滑的木板上,目的是为了减小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根据二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小近似等于小车及挡板受到的阻力大小; (2)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的坐标轴中描绘出空气阻力跟速度的关系曲线 (3)根据图象,某同学得出:“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成正比”的结论,你认为他的说法是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16、”) (4)“从足够高的高空下落的雨滴速度会不会一直增大,其所受的空气阻力会不会也一直增大?”小强与同学讨论后知道了:若雨滴所受空气阻力小于重力,则雨滴下落速度继续增大,若下落雨滴所受空气阻力大于重力,则雨滴下落速度减小请你结合所学物理知识分析:一滴质量为5g的雨滴从高空下落时(假设在无风天气,雨滴下落高度足够大),所受到的最大阻力f=_N,此后雨滴将做_运动 (5)你认为运动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还与_有关 30.力学实验题 (1)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其

17、能量转化情况是_;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_(答案合理即可)。图中AB段的路程SAB=_cm,如果测得时问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cm/s。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 (2)如图所示是小新同学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验过程图:如果是你做这个实验,为了减小误差,则图中的操作步骤顺序为_。图中_两个步骤是为了测量浮力的大小。下面是小新同学实验时设计的表格及填写的实验数据请你将该表格第三行数据补充完整_。小新同学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第二次实验数据与其他两次反映的规律不相符,

18、为了得到结论,他将第二次实验中G1的数据改为1.1N,G排的数据改为0.5N。你认为小新的做法是_(填“对”或“错”)的,理由是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B 【考点】平面镜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方法一:将显示的像数字依次左右互换并将每一个数字左右反转,得到时间为10:51;方法二:将显示的像后面正常读数为10:51就是此时的时间故选B【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根据这一特点可解答出电子钟示数的像对应的时间2.【答案】D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科学探索 【解析】【解答】将有孔的卡片置于白纸上方约1米处,让太阳光透过不同的小孔,由于孔的形状不同,所以我们

19、可以观察白纸上光斑是否相同,可研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孔的形状有关,故(1)操作正确;保持卡片到白纸的距离不变,用另一张卡片覆盖住左边的三个孔,并慢慢向右移动逐渐遮住菱形的小孔,小孔的形状发生改变,故我们观察光斑的形状是否改变,故研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孔的大小有关,故操作错误;用另一张卡片覆盖住右边的三个孔,只留下圆形的小孔,将卡片慢慢靠近白纸,孔到纸的距离发生了改变,故观察光斑的形状是否变化,故可研究光斑的形状是否与孔到白纸的距离有关,故操作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如何进行探究实验的能力。(1)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与屏和孔之间的距离有关,形状与

20、物体的形状相同.(2)认真审题,分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然后得出结论。3.【答案】D 【考点】速度的计算 【解析】【解答】设扶梯长为s,则扶梯的速度: ,人的速度 , , ;故选D。【分析】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4.【答案】C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解析】【分析】(1)凹透镜成正立的缩小的虚像凹透镜是矫正近视眼的眼镜(2)Uf 时,通过凸透镜能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像【解答】图甲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该透镜为凸透镜,像的位置大于小明的眼睛和透镜之外,图乙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因此该透镜是凹透镜,是近视镜,故选C【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掌握凹透镜的成像情况,以

21、及掌握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眼镜5.【答案】A 【考点】镜面反射 【解析】【解答】平静的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黑;背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水面暗;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少量的光线反射进入人的眼睛,人感觉地面亮;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故选A。【分析】人看物体的条件:物体发光或反射光,物体发的光或反射的光线能进入人的眼睛;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向

22、凹凸不平的反射面,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6.【答案】C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当光垂直从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方向不变这部分正确,当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过入射点作法线传播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但此图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选项A错误;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但图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选项B错误;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垂直从玻璃射入空气中时,方向不变,选项C正确;当光垂直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方向不变这部分正确,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要发生改变,但图中光线没有发生变化,选项D错误;

23、故选C。【分析】掌握光的折射规律。7.【答案】C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A、C、B分别表示人的头顶、眼睛和脚的位置EF为平面镜位置,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确定ACB为ACB的像,因为OC=OC,所以OC=CC,EO=AC,FO=BC,EF=AB=ABEF为平面镜的最小长度,AB为人的身高,这就是镜的长应为人身高的一半此人身高160cm,则镜长最小为8ocm所放位置如图所示,镜的上端E点应在人的头顶和眼睛之间距离的中点位置的高度(注意:若平面镜高度挂的不对,就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故选C【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体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分

24、别找出头顶、眼睛和脚在平面镜中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图,结合三角形中位线可计算得平面镜长应为人身高的一半,镜的上端应在人的头顶和眼睛之间距离的中点位置的高度8.【答案】C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解答】两个甲球的质量与三个乙球的质量相等,此时它们的总体积之比为V甲:V乙=2:3,当质量一定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为3:2;两个球的体积相等,质量与密度成正比,所以两球的质量之比为3:2,故答案为:C.【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利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属于基础题。做题时只要对应公式找到相应的物理量,代入数据即可解题。关键是要加强公式的记忆和理解。9.【答案】B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

25、作图 【解析】【解答】解:把像与物上对应的点连接,应有:连线与镜面垂直,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根据这两条判断出选项B正确;故选B【分析】要想选出本题正确的答案,必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10.【答案】B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本题通过多种方式来改变两端力矩,需要仔细分析各种方法影响了力矩的哪一部分,进而由力距平衡得出【解答】两金属块的体积相同,但密度不同,故铜块重力大于铝块,由力矩平衡铜V铜L铝=铝V铝L铝知,铜块力臂小由此可判:A、在上面各加质量相等的物体时,由于铝块力臂大,故铝块增加的力距多,平衡被打破,A错B、由铜V铜L铝=铝V铝L

26、铝知:只要铜的体积和铝的体积比值不变,平衡关系就会依然成立,B对C、将两金属块向里移动时,力臂同时减小,由于铜的重力大,故铜力距减小的多,剩下的力距不再相等,不能平衡,C错D、由于体积相同,浸入水中,受浮力相同,但力臂不同,故减小的力距不同,力距不再平衡,D错故选B【点评】此题为一综合性的选择题,要抓住力距平衡这一主线,考虑其他因素对力距和力臂的影响二、多选题11.【答案】A,D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是两同学相遇,故A正确;B、由图象可知,甲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3km,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同学10min经过的

27、路程为1km,相遇前乙的速度是v甲=3v乙 , 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相遇后乙15min10min=5min经过的路程为1km,速度,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v甲平=;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v乙平=v甲平=2v乙平 , 故D正确故选AD【分析】首先使学生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表示是什么,然后从图象中找到需要的路程、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12.【答案】D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解析】【解答】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

28、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不仅是上下相反,而且是左右相反.故答案为: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情况。在光屏上成的都是倒立的实像,即上下相反和左右相反.。13.【答案】B,D 【考点】飞机的升力,超声波与次声波,红外线,能量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A、飞机升空是利用了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而不是利用浮力升空的,故A错误;B、舰艇上的发动机属于热机的一种,工作时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正确;C、舰艇上的声呐系统是利用超声波来发现海底的可疑目标的,不是利用次声波,故C错误;D、红外线遥感卫星能够捕捉不同物体辐射的红外

29、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强,故D正确故选BD【分析】(1)飞机升空是利用了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流速大,压强小;流速小,压强大;(2)判断出燃料燃烧时消耗了哪种形式的能,进而又产生了哪种形式的能是解决该题的关键;(3)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4)红外线遥感卫星是利用了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强三、填空题14.【答案】积水处;无积水处 【考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首先我们可分析出光射到水面上为镜面反射,射到地上为漫反射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镜面反射的光正好射到我们的眼睛,所以看到的亮处是水而当我们背着月光走时,镜面反射的光完全不能进入人眼,此时进入

30、眼睛的只有地上漫反射的光,所以看到的暗处是水.故答案为:积水处;无积水处【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镜面反射是指反射面光滑时发生的反射,而当反射面不光滑时,会发生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5.【答案】【考点】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解析】【解答】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将图中折射光线反向延长,与主光轴交与点F,则O、F之间的距离就是焦距f,如下图所示:该图简化成如下图所示:大三角形和小三角形相似,对应边成比例,则有 ,解得 。【分析】掌握透镜对光线的作用、透镜的三条

31、特殊的光线。16.【答案】亮;漫反射 【考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镜面反射是指反射光有确定方向的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则反射光也是平行的;漫反射是指反射光向四面八方反射.白纸看上去很平,其实细微之处是凹凸不平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正是由于这一反射,我们才能从不同的地方看到同一物体.平面镜表面是非常光滑的,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由于镜面反射是朝着一个方向反射,所以我们只能站在特定的地方才能看到物体.题中,手电筒的光是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因为平面镜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所以所有的反射光都垂直镜面竖

32、直向上.因为人是从侧面看的,所以镜面反射的光几乎没有进入眼睛,故看到镜子是暗的;而入射到白纸上的光会发生漫反射,会向四面八方反射,即使人站在侧面看,也会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所以人看到白纸是亮的.故答案为:暗;镜面.【分析】本题难点在于如何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只是反射面的区别。属于理解能力。17.【答案】4:1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解答】甲= =8g/cm3 , 乙= =1g/cm3 , ,因A,B两个质量相等,故其重力相等,此时F相等,所以 ,又因为都是正方体,所以它们的边长之比为 ,底面积之比 ,在p= 中:F都相等,可得 ,即

33、 。故答案为:4:1【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和压强公式的掌握情况。做题时要对应公式找到相应的物理量,代入数据即可解题。关键是要加强公式的记忆和理解。18.【答案】3;相同;虚 【考点】平面镜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1)人距平面镜2m,则人在平面镜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2m,人的像到视力表的距离应为3m+2m=5m,正好符合要求,故视力表到镜面的距离为3m(2)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视力表的像与体物体大小相同,视力表在镜子里成的是虚像故答案为:3;相同;虚【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1)首先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判断视力表到视力表的像距离,然后根据人和视力表的像之间的像距离为5

34、m,判断人的位置(2)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19.【答案】水(V2V1);V3V1;【考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固体密度的测量,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由图乙可知,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F浮=G=mg,由甲乙可知,木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V2V1 , 由= 和G=mg可得,木块排开水的体积:G排=m排g=水V排g=水(V2V1)g,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F浮=G排 , 即mg=水(V2V1)g,则木块的质量:m=水(V2V1),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

35、所以,由甲丙可知,木块的体积:V=V3V1 , 木块的密度:= = 故答案为:水(V2V1);V3V1; 【分析】本题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公式、重力公式的应用,从甲乙丙中得出木块的体积和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是关键20.【答案】42.5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 ,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s=s1s2=238m68m=170m;这170m共用了: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分析】关键是找到对应的路程和时间。21.【答案】【考点

36、】平面镜的应用 【解析】【解答】解:测量方法,如图所示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AD=AD,ABDABD,因为ABDBCE,所以ABDBCE,AB间的距离a,BC间的距离b,人眼到地面的高度h由ABDBCE,可得 故答案为: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作出光的反射光路图,然后将其转化成数学模型,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量需要的数值,即可算出大树高度22.【答案】0.024;410-6;4000 【考点】密度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小玻璃杯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玻=84cm3-60cm3=24cm3;由于小玻璃杯漂浮在水面上,由漂浮条件知:G玻=F浮玻 , 即:m玻g=水

37、gV排玻 , m玻=水V排玻=1g/cm324cm3=24g=0.024kg;石块的质量m=水(V乙-V甲)=1.0103kg/m3(10010-6m3-8410-6m3)=0.016kg;石块的体积V=V丙-60cm3=64cm3-60cm3=4cm3=410-6m3;石块的密度=4103kg/m3。故答案为:0.024,410-6 , 4000。【分析】根据漂浮条件及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玻璃杯、石块的质量;根据密度的公式求出石块的密度。23.【答案】乙;30cm 【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解析】【解答】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甲透镜为凹透镜,乙为凸

38、透镜;由题意可知,窗户成像是缩小的,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可推测窗户距凸透镜的距离范围为30cm.故答案为:乙;30cm【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规律:(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四、解答题24.【答案】解:走完全程的 所用时间: ,走完了剩下的路程所用时间: ,则t=t1+t2=300+400s=700s.平均速度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分析】本题的难点在

39、,平均速度的定义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五、综合题25.【答案】(1)解:由题意可知,爷孙俩到达车站所需的最短时间为t=s/v=30km/(60km/h)=0.5h,所以其10:05才能到过车站,最快能赶上G1482车次(2)解:列车运行时间t=13:41-10:26=3h15min=3.25h,该趟高铁运动的平均速度为v=s/t=780km/3.25h=240km/h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速度公式的计算,以及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26.【答案】(1)不透明物体的周围,

40、光源越多,形成的影子越淡,四周都有光源,就不会形成影子(2)医院外科手术室用的无影灯(3)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解析】【解答】(1)小明明白了不透明物体周围的光源越多,影子越不明显直至消失;(2)为防止做手术时出现影子影响手术的进行,手术室内用无影灯;(3)本题经历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现象、归纳出结论的过程。【分析】物理学上任何问题的研究,要遵循提出问题、设计进行实验、得到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六、作图题27.【答案】解: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确定焦点位置;根据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

41、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确定焦点位置;如图所示:【考点】透镜的光路图 【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分析解答即可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28.【答案】解:本题有两种作法:第一种作法: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作出反光点的像点S,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

42、称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补出入射光线.第二种作法: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交点即为发光点的位置.第一种作法:先将两条反射光线a、b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并联接与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第二种作法:分别过反射点垂直镜面作出法线,在法线左侧指向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注意反射角要等于入射角,两条入射光线的交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如图所示:【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分析】本题重点考查第一种做法,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等距)。七、实验探究题29.【答案】(1)摩擦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