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高中地理教学模块-构建高中地理教学体系的实践研究(曹成立).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841096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合高中地理教学模块-构建高中地理教学体系的实践研究(曹成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整合高中地理教学模块-构建高中地理教学体系的实践研究(曹成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合高中地理教学模块-构建高中地理教学体系的实践研究(曹成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合高中地理教学模块-构建高中地理教学体系的实践研究(曹成立).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整合高中地理教学模块,构建高中地理教学体系的实践研究曹成立 李增慧 田伟 左忠民 王建明 王小青 胡德昌 阎宗杰 王晓雨 曹春明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从学科领域看,高中地理新课程是一门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大学习领域的课程,学科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都有了实质性的变化。从模块设置看,高中地理新课程分设3个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模块,地理课程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根据发展意愿和兴趣进行自主选择的空间的同时也给教师的待选择带来了挑战。从模块内容看,各模块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课程灵活、开放且富有弹性,为教师主动参与课程开发提供空间的同时也给教师带

2、来了巨大挑战。(二)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和目标层层叠叠,科学把握难。(1)从高中地理学习内容跨度上看,涉及高中阶段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和初中阶段的区域地理、地球地图知识共9册教材。(2)从教学目标上看,高一阶段是面向全体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落实,高二阶段是对高一所学的知识进行完善和深化,高三阶段是知识的深化和能力的形成。(3)从能力培养目标上看,低年级的学生主要侧重基础知识的记忆、再现、识图和绘图等,高年级学生主要侧重综合联想和拓展。青年教师成长坎坷,适应周期长。教师需要解决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适应地理学科的模块教学,提升模块教学中课堂教学的合理性学科知识与能力在现实生

3、活中的实用性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地理学科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等问题。学生地理学习困难重重,能力提高慢。目前,学生在高一、高二阶段学习的课程科目比较多,而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因此还不能很好地以实现全面发展为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往往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足,忽视对地理学科的学习;高三文科阶段,学生时间紧、内容多,加之前期地理学习不成体系、学习方法掌握不好,使得地理思维能力难以提高。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整合高中地理教学模块,构建高中地理教学体系的实践研究。旨在正确认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构建凸显知识结构的教学模块体系,推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4、改革。二、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核心概念的界定1高中地理教学模块高中地理教学模块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学情特点,在对教材进行了完全的解读、剖析后,把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整合,转化为符合本校学生的教学内容,并把教学内容进行分割而生成的教学单元。模块间突出知识结构上的联系。2高中地理模块教学高中地理模块教学是指教师对教学模块进行统筹安排,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确定本模块的教学重难点,并通过恰当的教学形式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过程。包含:教学顺序、过程、方式、方法、形式、内容、反馈、评估、总结等一系列教学要素。(二)研究的主要内容1整合高中地理教学模块,构建高中地理教学模块新体系2构建高中地理教学模块导学学案

5、新体系3构建基于高中地理教学模块新体系的课堂施教体系三、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一)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2007年9月,完成我校农村高中生地理学习现状调研报告。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流程如下:相关理论有关知识信息和经验确立假设形成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资料考察方案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与批判性思考拓展、修正方案和假设扩大样本容量研究内容适度综合进一步实践收集资料观察结果核实资料比较评价概括结论认识规律 建构 实施 评价 反思 再建构 再反思再实施 再评价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需要图1 行动研究法流程图(二)课题研究的过程1准备阶段(200510200610)教研组内讨论确定课题的框架和基本构成;聘请专家为本课

6、题提供咨询意见;布暑课题各部分的详细研究;选定实验观察对象班级。2教学模块体系形成与课堂实践检验阶段(200610200710)积极开展校内外调研,积累素材;综合汇总并着手部分问题的深入研究;形成各模块的基本框架;初步研究成果的阶段性验证。3成果形成阶段(200710200910)完成校本教材学案集、教案集、论文集;比较以往三年实验班教学效果;评估总结课题的科研成果;科学调整和创新高中地理教学。四、研究的成果(一)整合高中地理教学模块,构建高中地理教学模块内容体系根据地理科学独特的以空间、区域、综合等视角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学科思想方法和本质特性,结合现代系统理论的观点,我们把高中地理要求的教学

7、内容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把课时教学内容构成这一系统的要素,分析各要素的结构功能,对初高中地理教材(共9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取舍和增补,重新构建凸显地理学科知识结构的教学模块新体系,使系统内各要素达到最优建构和配置。我们对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进行了三级模块的划分。一级模块的划分基于高中地理的四个主题:地球与地图,是解决“在哪里”的工具;区域地理,解决“那怎样”的问题;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是探讨“为什么”和“将怎样”的基础。二级模块依据地理知识的内存联系进行划分。三级模块是将二级模块进一步分解生成的相对独立的地理专题;三级模块的顺序设置一方面基于地理学科知识体系的本质联系,另一方面基于学生的认识心理发

8、展特征,先易后难,先基础后综合。表1高中地理教学模块新体系的构建高中地理教学模块体系(新体系)对教材i 教材版本七上: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中国地图出版社。七下: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地理七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八上: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地图出版社。八下: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地理八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必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2,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

9、选修3旅游地理,人民教育出版社。选五: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人民教育出版社。体系的整合(旧体系)一级模块(共4个)二级模块(共14个)三级模块(共64个)地球和地图-1地球-1.1 经纬线七上1.1-1.2 重要经纬线增补-1.3 时间计算必一1.3-1.4 地球的自转七上1.1-1.5 地球的公转七上1.1;必一1.3-1.6 宇宙中的地球必一1.1;必一1.3-1.7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必一1.2-2地图-2.1 地图七上1.2、1.3-2.2 中国地形七下6.1-2.3 世界地形八上10.1-3地理信息技术-3.1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七上1.1;必三1.2自然

10、地理-4地球上的大气-4.1 地球圈层构造及大气的组成及垂直分层必一1.4-4.2 大气的热力状况必一2.1-4.3 大气运动必一2.2-4.4 常见的天气系统七上2.2;必一2.3-4.5 气候七上2.2;七下6.2;八上10.2-4.6 全球气候变化必一2.4-5地球上的水-5.1 水循环必一3.1-5.2 河流七下6.3-5.3 海洋水必一3.2-6陆地环境-6.1 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必一4.1-6.2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七上2.1;必一4.2、4.3-6.3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必一5.1、5.2-7资源与灾害-7.1 陆地资源(水资源为例)七上2.3、3.1、3.2;七下7.

11、1;必一3.3-7.2 气候资源增补-7.3 海洋资源增补-7.4 自然灾害选五1.1、1.2、1.3-7.5 气象灾害选五2.3、2.4-7.6 地质灾害七上2.5;选五2.2人文地理-8人口与城市-8.1 人口增长八上11.1;必二1.1-8.2 人口迁移必二1.2-8.3 环境人口容量必二1.3-8.4 城市区位因素八上11.3-8.5 城市的空间结构必二2.1、2.2-8.6 城市化必二2.3-9农业-9.1 农业的区位选择七上2.4;七下7.2;必二3.1-9.2 农业地域类型必二3.2、3.3-9.3 山区农业(区域)必二3.1-10工业-10.1 工业区位选择七上2.4;七下7.

12、3;必二4.1-10.2 传统工业区必二4.3-10.3 新兴工业区必二4.3-10.4 工业地域的形成必二4.2-11交通-11.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七上4.1;必二5.1-11.2 交通布局的区位因素(铁路、公路)七上4.1;必二5.2-11.3 中国主要铁路线七上4.1-11.4 交通布局的区位因素(港口、机场)七上4.1;必二5.2-12旅游-12.1 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七下8.1、8.2;选三2.1-12.2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选三2.2-12.3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选三4.1、4.2-12.4 旅游与区域发展选三1.2-12.5旅游小结增补-13可持续发展-

13、13.1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必二6.1-13.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七上3.3;必二6.1-13.3 可持续发展七上2.6;八下15.2;必二6.2区域地理-14区域地理-14.1 区域地理环境七下6.4;必三1.1-14.2 流域的开发与区域发展必三3.2-14.3 资源开发必三3.1-14.4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必三5.1-14.5 区域农业生产必三4.1-14.6 产业转移必三5.2-14.7 水土流失增补-14.8 荒漠化必三2.1-14.9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必三2.2-14.10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必三4.2(二)构建高中地理教学模块导学学案体系新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块体系是打破原有

14、教材框架后对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因此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能够呈现新体系的学习材料,我们选择了以导学学案的形式来呈现。学案在设计上遵循以下原则:(1)课时化原则。学案的课时设计围绕三级模块展开,合计86课时。例如“2.2大气的受热过程”设计为1课时,“2.5气候”设计为气候的形成、气候类型的名称与分布、气候的特点与成因、气候的判定、特殊地区的气候、中国气候共6课时。(2)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3)参与化原则。在学案设计中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4)方

15、法化原则。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5)层次化原则。在编写学案时将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深入学情研究的基础上,遵照行动研究法(图1),经过长期的研讨与实践,我们最终确定了高中地理学习的五步导学方案,即“课标要点课标解读经典试题巩固练习反思提升”。 导学学案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首先,借助学案,尝试自学;其次,暴露问题,有的放矢;第三,拓展练习,巩固所学;最后,反思提升。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的心理认识过程,学生通过基于学案的学习过程对知识

16、的整理复习,在建构知识体系的同时也实现了能力的提升。表2 高中地理教学模块导学学案设计模式项目内容(举例)设计意图标题-6.2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3)呈现三级模块体系和课时教学内容。一、课标要点外力作用与地貌学生明确课程标准对本课时学习内容的核心要求。二、课标解读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固结成岩。课程标准要求的具体化。学生在自主完成过程中对知识进行疏理并查缺补漏。三、典型试题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丙处河流的流向并说明判断理由。(4分)具有一定难度、突出考查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体现地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经典例题,要求体现以图导学、以问题导学

17、,并对问题赋分值。学生在课前自学时会暴露出很多问题,教师要查收学案,全批全改,及时进行学情分析,了解问题,做好“导学”准备。四、拓展练习“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右图和所学知识,回答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针对课程标准要求遴选试题,难易比例得当。学生通过系统练习来理解巩固所学知识,进而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和迁移的。五、反思提升(留给学生自省的空间:如反思通过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在什么地方出现

18、了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今后将如何去做等等。)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三)构建基于高中地理教学模块新体系的课堂施教体系教学体系是教学过程的知识基本结构、框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结果评价组成的统一的整体。本研究在心理学、教育学、地理教学论等相关理论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构建了如下高中地理课堂施教体系:表3 构建基于高中地理教学模块新体系的课堂施教体系阶段流程说明备课阶段主备教师:课时教学模块教学内容分析、教学设计与学案编制集体备课:三级模块体系下教学内容分析集体备课:审核修订课时教学设计与学案构建集体备课模式。1.注重分析课时教学内

19、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位,以及与前后知识间的联系。2.主备教师在钻研课时教学模块的基础上,依据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学情设计教学预案。3.讨论交流教学设计,修订打印学案。学生自主学习阶段(基于课时模块)教师批阅:自主完成学案学生预习:自主完成学案1学生自主完成学案,对学习内容进行初步梳理。2教师全批全改,充分了解学情,对教学重难点及导学方式进行调整。课堂教学阶段(基于课时模块)课堂小结拓展练习展示点评合作探究典例分析课程标准解读在预习纠错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完成课时模块教学内容,同时注重和谐学习氛围的营造。1.对课程标准要求进行二次疏理并查缺补漏。2.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对典型

20、题例的解析,要注重审题、读图、迁移、表述的步骤与细节,教师适时给予指导。3.学生展示、点评探究成果,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师生互动生成最终学习成果。4.学生完成书面拓展练习题,学生检查学习效果,教师反思教学效果。5.以学生为主梳理思路,建立结构联系,教师进一步完善结构式板书。课后阶段提升教学效果学生反思教师反思学生对本课时内容进行反思,撰写反思日记。教师对整个教学流程进行反思,再次修订教学设计与学案;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追踪检查。五、研究的成效与影响1本研究的成果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问题是从教学中提出的,研究过程即为教学的探索过程,研究的成果最后又应用于教学。2基于构建高中地理教学模块学案体系的研究

21、成果,已出版专著高考地理学案领航(山东地图出版社);课堂施教体系的研究注重培养学生地图及地理问题分析能力,成果已出版专著高中地理“图像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均面向全国发行。同时,全部学案通过高中新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向广大师生开放,实现资源共享。目前本研究成果在顺义区应用广泛,对提高本区地理教学质量成效显著。3研究成果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从多本教材中得到解放,有助于学生构建了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与地理问题分析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4研究过程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教师在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学案及教学设计、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曹成立、李增慧现被聘为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特约编辑。5我校基于课题研究组织了一次大型的市级开放课活动,得到了专家和教师们的一致好评。相关课例、教学设计在全国以及北京市的评比中多次斩获一、二等奖。如2011年,王小青的农业区域发展和李增慧的大气的受热过程曾先后在全国和北京市范围内获一等奖,并进行了说课展示。单位: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短文 > 信息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