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系列旋转喷射泵维护与检修规程.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703273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R系列旋转喷射泵维护与检修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R系列旋转喷射泵维护与检修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R系列旋转喷射泵维护与检修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系列旋转喷射泵维护与检修规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旋转喷射泵(又名皮托管泵)维护检修规程 一、结构、原理、特点 1、结构 : 如旋喷泵样本示意图所示,它由主轴、主轴箱、滚动轴承及过流部件、吸入室(泵进、出口法兰)、叶轮、集流管与转子腔组成,在叶轮入口与吸入室之间设有机械密封。2、原理 : R型旋喷泵内有两个基本工作部件:一个旋转的转子与一个固定的集液管。液体从进口进入旋转的转子腔内,在离心力与压力作用下进入集液管,通过集液管将数度能转化平稳、无脉动的压力能从出口管排出。 主轴驱动转子腔旋转,中间的集流管静止不动。在集流管的顶端,沿转子腔的切线方向有一开口,即集流管入口。如图所示,箭头标明了泵内流体的运动方向,流体经吸入室流入随转子腔旋转的叶

2、轮进入转子腔,再进入集流管入口,集流管收集转子腔中的高动能液体,将液体动能转换为压能输出 。转子腔中的高动能液体,将液体动能转换为压能输出 。 1 主轴 2 泵体 3 转子腔 4 接收管 5 旋转密封 6 泵盖 7 机械密封 8 进出口段 9 锁紧螺母 10 、堵盖 3、特点: 自2000年第一台旋转喷射泵投入工业运行,经过几年的发展,产品已具有三大系列十四个品种,可以成功应用于输送流量小于60方,扬程小于800米的介质工况,泵转速在3000-5000rpm,增速方式有变频增速、齿轮箱增速与皮带增速等。旋喷泵具有多级泵、高速泵与柱塞泵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多级泵结构复杂,装拆技术难度大、维修周期长

3、,故障率高,检修频繁;高速泵转速太高(一般10000转/分以上),效率低,且在运行中需要强制润滑、冷却,装置复杂,装拆检修难度非常大;柱塞泵、齿轮泵等容积式泵的输出压力有脉动,且组装要求高,不便于维护与检修,仅适用于输送不含颗粒、腐蚀性不强、温度不高的介质。而旋喷泵具有:a、结构上: 单级叶轮,零部件构成少,仅由轴承箱、主轴、轴承、进(出)水体、叶轮、集流管(皮托管)与转子腔组成,结构简单可靠;便于拆装维护,使用更经济。转速较低,采用进口SKF滚动轴承,甩油环自润滑。易损件只有机械密封。机封设在泵入口处,压力低,容易实现密封,且机封寿命长;主轴不接触介质,不用考虑主轴的耐蚀问题,也不必担心有介

4、质进入轴承。旋喷泵转子几乎不产生轴向力,所以从根本上克服了多级泵与高速泵轴向力大、不易控制的问题。b、性能上 效率高,小流量泵的最主要损失是圆盘摩擦损失,占到总损失的25左右。而旋喷泵的结构就决定了没有圆盘摩擦损失。C、运行稳定液体流出叶轮后进入转子腔,在转子腔中具有一个稳定的过程,避免了低比转速离心泵QH曲线的驼峰现象;另外从旋喷泵的性能曲线上可以看到,它可以在从零流量到设计流量范围内任一流量点都可以稳定运行。而多级泵与高速泵只能运行在设计参数点周围的工况,就是流量小于或大于设计点太多都无法稳定运行。二、 安全注意事项1、严禁用加热的方法拆卸转子,因为积存液体可能会引起爆炸。2、严禁在未安装

5、好联轴器护罩的情况下校验同心度,校中分初校(小于5丝)与终校(小于12丝)。3、严禁超出设计条件下运行泵。4、严禁在未灌泵、排气的情况下气动泵。5、维修修泵时,必须切断电源,关闭进出口阀门,如果阀门内漏,可加盲板。6、修泵前必须放净介质,泄压、吹净。7、输送有毒有害介质、高温介质时必须戴好防护用品。三、预防性维护内容1、日常维护及日常检查日常维护: 轴承润滑、密封检测、振动分析、出口压力、温度检测日常检查:轴承箱体油位的检查。异常声音、振动、轴承温度的检查。机械密封泄漏的检查2、 季度检查检查地基与地脚螺栓是否紧固。对于油润滑轴承,泵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将可能污染油或分解油。因此,至少每季度(

6、2000小时)进行一次更换。如从油标视镜上发现油已污染,必须立即进行更换。检查轴的对中,必要时重新进行对中。3、 年度检查检查泵的流量、压力、功率,更换磨损件,否则必须检查整个系统。四、 轴承的维护保养1、新泵打开油塞,加入润滑油。直到油位到达视镜中心位置,拧紧油塞。2、换油时间新轴承200小时后可进行换油。以后轴承每连续工作3个小时或连续工作2000小时更换润滑油。润滑油必须采用抗氧化、防锈的高品质润滑油。 五、拆卸: 1、切断电源。 2、关闭泵进出口所有控制阀。 3、从管道排除余液,必要时冲洗泵。 4、断开所有辅助管线。 5、拆下联轴器护罩。 6、拆下联轴器之间的连接螺栓。 7、拧开泵壳轴

7、承箱上的排油塞(放油堵丝)将油排尽,油排尽后再将油塞装上。再装配时,再将油注入泵壳轴承箱。 8、拆下泵壳与底座的连接螺栓。注意:从泵支脚拆去的调整垫片要做好标记,保存好以便组装时用。 9、将泵头用吊绳吊出。 过流部件的拆卸 1、拧开泵堵盖与进出口段的连接螺栓16,拆下堵盖18。 2、用接收管锁紧螺母专用拆卸工具拧开锁紧螺母(左旋)17。 3、用锁紧螺母拆卸工具将接收管29用力往里推到头。 4、拧开进出口段与泵盖的连接螺栓,拆下泵的进出口段。注意:进出口段装有机械密封静环,一定要将进出口段沿水平方向移出,以免损坏机械密封的密封面。 5、拧开泵壳与泵盖的连接螺栓13,拆下泵盖14。 6、拧开转子腔

8、的连接螺栓27,将接收管29及转子盖12一起拆下,然后将接收管29从转子盖中心取出。注意:将卸下的螺栓及垫片根据转子盖上的编号做好标记。 动力端的拆卸 1、拧开油箱盖的连接螺栓8,取下油箱盖6。 2、拧开后轴承盖紧固螺栓3,拆下后轴承压盖20。 3、松开前、后轴承的锁紧螺母2、7。 4、将泵壳连同未拆卸部分扣于维修工作台的木板上。 5、将转子拆卸工具的环行面固定于轴承箱后端面,旋转转子拆卸工具中间的螺栓,推动转子向前移动,直到转子盘11能够轻松取出为止。 6、用起重吊链将泵壳向上吊起,从轴承箱内将后轴承、锁紧螺母及轴承挡圈取出,然后将泵壳吊离转子位置,将泵脚放于工作台上。 7、将前轴承24、蝶

9、形弹簧、前轴承压盖25从主轴上拆下。注意:将轴承从轴上取出时,只能对轴承内环使力。 六、组装在泵部件组装前,为确保泵的正常运转,必须对部件进行检查,零件的配合面,特别是机械密封的摩擦面应清理干净,密封面不应有明显擦伤及裂纹、碰伤等缺陷,如有以上缺陷必须更换零件。泵的装配顺序与拆卸相反,但应检查密封垫片、O型圈及骨架油封、旋转密封等是否完好,如有缺损或失效的应更换,原则上O型圈拆卸后应更换新的。注意:1、用溶剂清洗部件上的油污、油脂、及灰尘时、不得划伤机械加工表面。 2、工作台必须垫橡胶板或木板,以免安装过程中损坏零件。 3、机械密封在安装时,其密封面必须均匀涂抹一层清洁的润滑油。七、常用备件前

10、骨架油封、后骨架油封、锁紧螺母、接受管、前轴承、后轴承、O型圈、机泄密封、接收管旋转密封、甩油环、联轴器八、故障原因及解决办法:故障可能原因排除方法流量不足1、 管道堵塞2、 入口漏气或泵体转子内气未排尽3、 转速不够4、 泵压过高1、 清理管道2、 修堵漏气或彻底排气3、 排除电路故障4、 调阀门压力不足1、 含气运行2、 接收管损坏3、 流量过大1、 放气2、 更换3、 调阀门泵工作片刻后无排量1、 进口正压不够2、 管道漏气3、 流体内有异物堵塞管口1、 提高进气正压2、 修堵管道3、 拆泵清理或返厂轴承过热1、 缺少润滑油2、 过载运行而损坏1、 加注润滑油2、 更新轴承电机过热1、 缺相运行或接触不良2、 功率不够1、 电工排除故障2、 换大型号电机泄漏1、 机械密封失效2、 O型圈损坏1、 更换密封2、 更换O型圈震动大噪声异常1、 底座固定不牢2、 转动体平衡破坏1、 加固2、 回厂返修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文案大全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