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解读意象-体悟诗情——鉴赏诗歌的意象.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674953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解读意象-体悟诗情——鉴赏诗歌的意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解读意象-体悟诗情——鉴赏诗歌的意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解读意象-体悟诗情——鉴赏诗歌的意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解读意象-体悟诗情——鉴赏诗歌的意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解读意象,体悟诗情一一鉴赏诗歌的意象. .所谓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 以艺术概括,形成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诗歌通过 意象的连缀构建诗歌的意境,从中蕴藏自己的思想感情。在红烛一课中,诗人闻一多围绕“红烛”这一意象,展开全诗,表达了自己为了祖国在所不惜的奉献精神,读来令人感动。诗歌是形象性与抒情性的统一。诗歌中的感情是通过诗歌中描写的形象、意象表达出来 的,所以,我们在理解诗歌时必须先从诗歌中的形象、意象入手,进而把握诗歌传递出来的感 情。.意象一一融入了主观情感的自然物象一、设题方式:1.指出某意象的内涵

2、。2.指出某意象的作用二、技法攻略一一解题妙招1 .抓物象的特点。抓住物象所表达的特征,分析寓于物象中的思想感情。关注诗歌的有效信息:诗题点题句、 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诗句,找到解题的切人点。2 .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精神,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写之物的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 从而把握主题。3 .抓物象的特定内涵。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作者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 的历史进程中被作者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定内涵人 手。如:冰雪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蝉一一品行 高洁。草木繁盛抒发盛衰兴亡的感

3、慨。菊在坚贞高洁的品质。梅花一傲霜斗雪,不 怕打击挫折。松坚贞、高洁。梧桐一凄凉、悲伤。三、答题模板解题步骤第一步:分析诗歌的意象(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及特点。第二步:分析艺术效果。第三步:分析蕴含的作者的感情。四、真题例析(一)(2018全国II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以下问题。(一)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 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那么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 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解析: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前。诗人把“酒”比作进军的旗鼓,把“笔”比作杀敌的刀 槊,以书前喻战前,是酝酿

4、情绪,积蓄气势,给人以势不可遏的感觉。第二个“酒”出现在 作书后。以作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心情,表现出须臾收卷之神速,举酒复饮之惬意, 瞬间胜利之迅疾,狼烟尽扫之自豪。(二)1.解析:C项,“万亩良田”错误。“井”即市井,此处指山城住户。“万井”指 千家万户。答案:c2.解析:A项,用黄鹏婉转的叫声反衬抒情主人公内心的悲凉。B项,用“雁声”表达岁晚途 远的悲凉,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情感。C项,以“苍鸠鸣”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 之情。D项,用“莺啼”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笞案:B【诗意速通】拂晚时分直向巴峡而去,春日将尽之际我十分思念京城。江色晴明有一位女 子在浣洗,旭日初升群鸡

5、竞相啼 啼鸣。水上人家在船上做生意,山间桥上行人如在树梢上 行走。登上高处万家井邑出现,眺望远处二水流过十分澄明。人们都说着异乡的语言,黄 莺却啼着故乡的声音。多亏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一下离乡愁情。意境答题思路与步骤: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柔桑、嫩芽、蚕种、平冈、细草、黄犊、斜日、寒 林、暮鸦。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诗歌描绘的是乡村初春时节的画面: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 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 着初春黄昏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生机盎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喜悦、欢快之情。答案参考词的上阕

6、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 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黄昏 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作者喜悦欢快之情跃然纸上。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煤。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问题: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二)(2017.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登高万井出,眺进二流明。人

7、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注树杪:树梢。1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以下诗句采用这2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一写作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A.欲暮黄鹏喈,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8、(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意境是物象和意象组合而成的图景和主观情感相互交融的艺术境界,是“意” 与“境”的融合。一、常用的概括意境特点的词有:恬静幽美闲适淡远静谧清冷孤寂幽清萧条冷落怅惘凄迷慷慨壮烈悲壮苍凉浩瀚广漠壮美雄浑绚丽多姿等 二、设题方式1 .诗的某一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2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3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三、答题模板: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形象)。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特点O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四、真题例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鹏鸽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

9、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养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表达。K常用意象及其内涵(一)树木类L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 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 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2.竹子竹子具有“性直”“心空” “节贞”等特点,用以比较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

10、“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3.杨柳“柳”谐音竹林深为隐者所爱。”,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踝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即取此意。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 绘得淋漓尽致。4 .梧桐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 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 影单、卧听宫漏

11、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 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5 .芭蕉“芭瀚”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常常与孤独忧愁 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 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 俳。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

12、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 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6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 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 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唐人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7 .怀桔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 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

13、乎?绩跪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范成大送詹道 子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二)花草类1 .红叶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范掳云溪友议: 相传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 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 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清楚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2 .黄叶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王勃山中:“况属高风晚,山

14、山黄叶飞。”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 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刘长卿酬李穆见寄:“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3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 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孟郊 感怀:“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 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4 .红豆即相

15、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 红豆底,日日坐相思。”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5 .芳草“芳草”意象的运用,远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屈原所作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意象之 一便是香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了自己出淤泥 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寓含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唐宋两代是诗词高度繁 荣的时期,而“芳草”意象的内蕴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表达。在唐宋诗词中, 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

16、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如孟浩然留别王 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苏轼蝶恋花:“天涯何处无芳草。”李煜清 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晏殊玉楼春:“绿仰芳草长亭路,年少 抛人容易去。”古典诗词中常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喻离别的愁绪;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故也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草枯草荣, 也常惜时,叹人生苦短之意。6 .落花“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唐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儿惜

17、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元无名氏朝天 子?庐山“客去斋馀,人来茶罢,叹浮生指落花。楚家、汉家、做了渔樵话”。7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 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 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 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 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腐照泥沙” (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

18、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 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8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 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 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 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 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 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

19、梅花表现自己不愿同流 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9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莲子”即“怜子”,“清如水”象征爱情的纯洁。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雾露隐芙蓉,见莲不清楚。”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清楚,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10 .咏絮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唐人卢纶宴赵氏昆季书院:“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据刘义庆世说新

20、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 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假设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另见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东晋谢道镉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较白雪,谢郎谓空 中撒盐,而她答以柳絮因风起,深得谢安赏识。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 凡才华。红楼梦(第三回):“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 玉非凡的咏诗才华。11 .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素来是纯洁、清高的象征。.南北朝萧衍的子夜四时歌“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异。”此首以莲藕为喻,写女子希望和情人深结同心,永远相

21、爱。(三)鸟兽类1.杜鹃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 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同情。 血。” 亲人, 春寒,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 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 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 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

22、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 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2 .燕子燕3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 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 意象之盛,寓情之丰富,非其他物类所能及。(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如欧阳修采桑子:“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极,双燕归来细雨中。”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韦应物长安遇冯著:“冥冥花正开,顺阚燕新乳。(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

23、念情人之切,如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 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殊 破阵子:“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等。(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张炎高阳台:“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张炎高阳台:“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韦曲,草暗斜川。”(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如唐代郭绍兰寄夫:“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曹雪芹”冯延巳蝶恋花:“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 相逢否? ”张可

24、久塞鸿秋春情:“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红楼梦:“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等,其悲情之苦, 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3 .鹏鹃鹏鸽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 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鹏鹃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鹏鸽)、“江晚 正愁余,山深闻鹏鹃”(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鹏鸽都不是纯客 观意义上的一种鸟。4 .寒蝉窦峭(秋峭)尾非庙的同宿I译人骆宾王咏翼、:“西陆箴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 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 接描写别离

25、,“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头,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 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5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 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 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 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 代书信

26、。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 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 泪多”(李商隐离思)等。6 .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 知周也。俄然觉,那么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 (蝴)蝶,那么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 蝴蝶两俱空。”7 .双鲤书。书。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

27、来,遗我双鲤鱼。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 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8 .部羹妒脍指家乡风味。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妒鱼脍, 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gU)菜羹:菰菜、 茄(c htin)羹。后来文人以“茄羹妒脍”、“茄妒秋思”借指思乡之情。例如:辛弃疾泌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

28、茄羹妒脍哉?”徐自华慧僧先 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茄妒乡思。”9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 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劭(qii,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三更忽轸(Z h6n ,10.青鸟“三更忽轸(Z h6n ,10.青鸟哀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龚自珍己亥杂诗:悲哀)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青鸟是传书的信使。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 而

29、来,并伺候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 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L沙鸥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 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同样含有飘零之意。2乌鸦乌鸦因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用以描写荒凉之景,表凄清之情;也指“小人、俗客、 庸夫”。李白乌夜啼:“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张继枫桥夜泊:“月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0、李白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施。”严维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李商隐隋宫:”陈英山坡羊:“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 孤村。”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晨鸡初叫,昏鸦争噪,哪个不去红尘闹。”张可久折桂令九日:“回首天涯, 抹斜阳,数点寒鸦。”13 .哀猿”王昌龄卢溪别人: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 谪的痛苦相联系。如杜甫九日:“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国霜前白雁来。“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愁猿。”刘禹锡竹枝词:“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枝。”孟浩然登万岁楼:“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14 .黄莺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 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意象答案与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