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670511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历史复习备考:高考历史创新试题的解题方法新高考“试验田”之称的历史创新题(本文中主要指“小论文”题),一直在二 轮复习中备受关注。历史创新题也因其思维开放、类型多变、素材多样,令备考 中的师生们对如何应对此类试题倍感困惑。结合自己对备考工作的经验和思考,就创新试题的教学进行探讨。一、高考创新试题的特点:虽形式多变但立意不变针对创新题,初步统计了近年各地高考卷,发现细化之下具体类型包含自拟 论题、观点评析、要素关系探讨、数据图表等十多种。同时发现近几年高考题中 创新试题的命制思路体现出相对稳定的趋势,试题命制的立意也未发生变化。此类试题在“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下,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学科素养与

2、学 习潜力,包括其在科学历史观的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的能力。众所周知,高考试题命制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立意”,而不是“知识 立意历史创新题的考查要求是一种超越教材和知识本位,建立在学生完整、充分 地掌握、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础上的,对其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出了更高 的考查要求。这种视野下试题的命制意图,特别能体现高考“选拔人才”这一功能, 试题的区分度同样也得到了提高。二、复习备考中师生的困惑:应对时的心有余而力不足通过多年的高三教学经验,深刻体会到一线师生对高考创新题既期待又害怕 的矛盾心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困惑在于此类试题的题型多样、多变, 涉及考点众

3、多,做答灵活,加之在指导层面缺乏系统的思路和安排,就容易出现 顾此失彼的情况。学生面对历史创新题时不知如何下笔。曾在所教班级中做过关 于此题的问卷调查。根据问卷反馈,发现学生的困惑有四点:一是不能正确解读 试题材料,导致提炼的观点或信息有误;二是不能正确地援引相关史实作为论点 的支撑;三是不能多角度阐释观点;四是缺乏围绕观点或信息论证的逻辑组织能 力。此外学生答题的立意不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以上问题成为备考路上 的“拦路虎”。三、教学实践中的四步解题法高考创新题考查的仍是学科主干知识,建立在对史实全面、深刻地理解基础 之上。这就要求教师备考首先要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实现模块之间的链接

4、, 才能充分、深刻地把握历史之间的关联,即所谓“厚积”方能“薄发”,否则一味追 求能力的培养无异于缘木求鱼。以此为基础,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结合近些年 高考备考中一些做法,认为在解题步骤上可总结为渐进的如下四步。1 .提示语为依托,透析命题意图在作答创新试题之前,师生首先要明确出题人的命题意图。对命题意图进行 准确、全面的把握后,才可进行进一步探讨。出题人的命题意图在材料提供的图 文表格的字里行间都会透露出来,这些“提示语”在解题时应被师生重视。如山东 省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第18题,图例上、下方的文字中两处点 出“足迹”,表述语中提到了这种足迹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5、走向 胜利的征途中”在各地留下的。结合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从瑞金时期土地革 命道路的选择,到遵义会议上生死攸关的转折,到民族大义面前身处延安的中国 共产党力推第二次国共合作,再到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上党工作重心的第二次转 移,最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轨迹实际上呈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断 地回应挑战,在探索中走向发展壮大的历程,也是领导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 历程。抓住这一点,便可围绕主题中国共产党革命的足迹进行写作。属于此类 提示语的还有2021年全国甲卷第42题题干所述“明代在各要害地方皆设卫 所卫所集中分布区与明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以上属于显 性、直指命题意图的“提示

6、语”,此外还有隐性的“提示语”。如2019年全国卷II 第42题,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及国人对待本国历史应有之态度,题干所列 四层意思就是四个小观点,作答时不能忽略了这段文字的出处和著作的时间,必 须要抓住材料中提到的194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 信息,从而准确把握命题意图。国史大纲成书于全民族抗战形势恶劣和艰辛 之际,悲观的论调和情绪弥漫,这时急需一种共同的精神来回答中国为什么不应 该投降,为什么抗战只要坚持就能获得胜利的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 有担当的知识分子,钱穆以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作为基础著成此书,就是对这种 情绪做出的回应,其目的是敬告国人应对中国历史抱

7、有温情和敬意,要有民族自 尊心和自信心。这不仅是一种对历史的研究态度,更是一种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 和情怀。有了这一层命题意图的理解,才能够有正确的答题方向,而不是泛泛空 论“国民对本国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2 .明确答题方向,亮明观点态度在理解命题意图的基础上,明确亮出材料所蕴含的观点或信息,这是作答的 方向。较常规的试题题干多为纯文字表述,拟定观点时要注意文字材料的开头和 结尾,这是最容易概括出观点的地方,尤其要注意转折词之后的话语才是本段文 字的重点所在。如2017年全国卷HI第41题,材料中史学家吕思勉提出了近代 西方文明的传入在强有力地冲击中国传统政治、经济、思想体

8、制,带来民族和国 家灾难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这种巨大的变化对国家的前途和民 族的发展可谓是“前途放大光明,得到幸福的希望”。这才是作者表述的重点,据 此可拟定出观点“面临西方冲击之千年变局,近代中国应对困难,但产生的近代 化影响巨大当然有些试题要求表明对材料中所述观点的态度,赞成或反对什 么观点都要求明确写出,而不能简写为“我赞成或“我反对”。有些试题材料可能会涉及两个相互对立,且均有一定片面性的观点。建议择 其一而论,不建议在考试状态和有限的时间内,拟出一个全面、完整的观点。有 些试题要求对观点进行补充、否定甚至提出新观点。在具体的操作时,不建议舍 弃材料中已有的观点而提出新观

9、点。如有一道创新题提到了学者对20世纪历史 的总结,认为其有三大悖论,即“悖论之一:殖民主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悖论之二:水火相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悖论之三:科技进步幸福与 灾难的双刃剑。”学生可据三大悖论来拟定观点和阐述,但不建议学生对三个小 观点进行否定,甚至自行提出一个新的悖论观点。因为就大部分学生的学科素养 来讲,进行清晰、有条理的论述已有观点已经很不容易,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观 点难度过大。如果勉强地提出新观点被阅卷教师判定为错误,则会失分严重。3 .精准定位时空,找准相关史实历史的学习和表述讲究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创新试题,无论是观点评析题 还是信息说明题等,都需要用相当数量的史

10、实做支撑,因此在拟定观点之后,就 需要找准相关的一些史实来阐述和说明,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精准地定位时空。学 生需要注意试题的设问中已有明确的要求,诸如“要结合世界史”或“结合中国近 现代史”“结合近代史”之类,这是一种显性的时空要求。如2016年全国卷I第 41题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的自拟观点论述题,设问中明确要求结合“所学世界 史的相关知识”,因此在选择史实例证时应以近代美、法、德三国民主政治的实 践为例,加之由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实践早于卢梭的论述,故不选其作为实践 的依据来论述。但部分学生选择以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为依托进行了精心阐述, 造成不必要的丢分。部分试题没有明确地限定范围,那就要

11、求师生必须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定位时 空和找准史实了。如2019年全国卷ni第41题,美国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 在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译本中都有改动,凸显的主题不一样,这种不一样是时代 使然。因此在论述时必须紧紧扣住不同译本的年代来定位时空,找到相关联时代 的相关史实。如试题中提到1901年,就必须定位于辛丑条约后的近代中国, 当时的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深重,所以译本作 者突出了“爱国保种”、独立自由的内容,以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精神。同样该道 试题在解题时,基于材料中提到的1961年就要联想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 索年代,这一时期偏重于以革命史观和阶级斗争思想为指导看问题

12、,反对帝国主 义压迫,极力提倡支持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为配合时代要求,作者将话剧改 译为黑奴恨,突出了汤姆的阶级觉悟,增加了痛斥殖民者罪行和鼓舞被压迫 者抛弃幻想、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演说。4 .史实关联观点,构建逻辑联系不少学生论述时,经常出现史实与观点之间不搭的问题,即两者缺乏一定的 逻辑关联,观点与史实显然是“两张皮”,更甚者所援引的史实与观点之间并无关 联。如曾选择“白蛇传故事的演变”这一内容设置课堂练习,多数学生认为宋 代话本将白蛇妖魔化且不看好这段爱情,这与两宋以来理学兴起并逐渐占据主导 有关。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并没有明确点明核心点,即理学兴起,其所强调 的“存天理灭人欲”是扼

13、杀正常人欲需求的,同时更为注重封建伦理秩序。更有一 部分学生将民国京剧白蛇传中体现的反抗精神与民国时期的反帝反封联系在 一起,认为“法海身上具有了封建社会专制的色彩,而许仙、白娘子、小青则体 现了一些革命党和知识分子反压迫、反封建的色彩”。创新题无意深究学生的观点是否完整、准确,而更在意能否自圆其说。以河 南省一道模拟题为例,葛兆光指出,面对西方先进器物、制度、思想的巨大冲击,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群体不舍些许盲目自信,又不得不采取对传统文化重新诠释的 方法,来想象、建构、理解传入的那些不熟悉、很难理解的新知识、新观念,以 减缓西学东渐给其造成的心理不适。大部分学生都能拟出正确观点,即“近代中 国

14、知识分子通过对传统文化术语的重新诠释,回应西方文明所带来的冲击。”最 典型的例证就是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和维新变法的思想。但仅仅是答出中体西用 及洋务运动的实践,或康梁的维新变法主张和实践,其论述是非常缺乏逻辑性的, 而这种逻辑性才是作者出题的初衷,也最能彰显学生学科能力素养上的高低。教 师可以补充和建议学生从“西学中源”的视角,答出洋务派和维新派均认为无论是 西方的天文历法还是学术制度都源自中国,“我中人数百年皆已有之,”故无论是 如洋务派“制洋器、采西学”,还是如维新派“貌孔心夷”式的学西方的制度,都会 减少西学传入和学习西方时对国人思想上的不适感。U!、规范答题:“三段论”式的书写格式和具

15、体要求高考创新题,虽然素材内容、题型形式多有变化,但大部分试题可归结为观 念阐述和信息说明两种类型,在答题的格式要求上,很多教师都会提出“三段论” 式的规范化要求。即第一段明确亮出要阐述的观点或要说明的信息,最后一段总 结以彰显整个论述过程的完整性。大部分学生的总结只是观点的再次表述,只有 少部分学科素养比较高的学生,能够将观点上升到史观的高度来看待,有一个升 华性的总结。第二“段”是得分的关键,常规的要求是“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要 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阐述说明时,注意分层次、多角度、多段落的回答。阐述 的角度或从政治、经济、思想等维度去思考,或依托多个相关史实逐次推进,每 一角度或史实的阐

16、述呈现为一个段落,这样层次感就出来了。但涉及具体试题, 也不能完全照搬这种套路,因为有些试题还是提出了不一样的答题要求,必须予 以注意。如2018年全国卷I第42题,明确提出不同以往的答题步骤要求,首 先要从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然后明确指出这一情节所 反映的近代历史的重大现象,接着要概述该历史现象的时间、过程、代表事件等 基本要素,最后全面评价。这就是四部分的答题格式了,即“情节一现象一概述 评价”。至于表述语言的具体要求,除了有些试题提出了对某部分表述语言的个性化 要求,如2019年全国卷I第42题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这种新要 求考查的是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因此结论

17、要有家国情怀的高度,要有理论的升华。 少数学生才能体会到国史大纲是抗战时期的特殊产物,钱穆的态度和主张不 仅是一种对历史的研究态度,更是一种深刻的责任和情怀,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文 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形成正确的民族、国家历史观,这种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 正是持久抗战所需要的。另外的要求就是表述语言的段落化,要点化。段落化的 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清晰地呈现出论述的层次或角度,便于评卷教师阅卷时迅速地 找到答案,切忌阐述过长,中间不分段,这样极易造成不必要的丢分。所谓的要 点化指的是学生在每一段的阐述中,语言要精练,迅速地切入所援引的史实,不 能长篇大论和做烘托之语。一般而言,一段阐述不超两行半,作答的全文字数以 不超过300字为宜。创新题既是备考中的难点,又是考试中的突破点。训练、引导、总结、反思 到位,学生在此题上极有可能拉开与其他学生的差距。作为高三备考的重要一环, 教师应对创新题的备考有一个清晰的思路,通过周详的安排,多样的训练,思路 的导引,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对试题深度分析、灵活运用所学,即兴而情境化的 阐释说明某一历史结论的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必须做出及时和相应的调整,为 提升学生“认识和迁移运用”而教,而不是为了“理解和复述”而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