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7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658420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学(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口学(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学(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学(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口学-第 7 页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劳动移民增多,劳务输出成为主流;人口迁移多元化;女性移民人口增多;难民和非法移民人口增加;国际优秀人才移民日益增多;人口的三大构成,基本结构人口结构,又称人口构成,是指将人口以不同的标准划分而得到的一种结果。其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点人口总体内部各种不同质的规定性的数量比例关系,主要有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构成这些标准的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人种、民族、宗教、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家庭人数等。自然结构依据人口的生物学特征划分,主要有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人口的自然结构既是人口再生产的必然结果,又是人口再生产的基础和起点,对人口发展规模

2、和速度有重要的制约作用,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生重要的影响。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对人口自然结构起制约作用。社会结构依据人口的社会特征划分,主要包括阶级结构、民族结构、文化结构、语言结构、宗教结构、婚姻结构、家庭结构、职业结构、部门结构等。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社会结构及其变动;人口社会结构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的社会结构对人口再生产有重大的影响,不同的阶级、民族、文化、宗教、婚姻、家庭、职业和部门,其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平均寿命也有相应的差异。地域结构依据人口的居住地区划分,主要有自然地理结构和行政区域结构。人口的地域结构状况与地理环境、自然资

3、源、经济发展有关,合理的人口地域结构有利于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人口地域结构也是形成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单亲家庭存在的问题 一、单亲家庭所面临的生活困难.第一,经济困难,收入来源没有保障,特别是单亲母亲家庭经济状况令人担忧第二,家务繁重,没有安全感。第三,抚养费难以兑现。 尽管法律上对抚养费有明确规定,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在离异或非婚生育的家庭中,每月能真正拿到抚养费的只是少数,而且离异前夫妻双方存在怨恨,导致离异后双方来往很少,孩子的抚养和教育义务都是由单亲家长一人承担,经济压力相当大。二、单亲家庭中家长的情感困扰问题三、子女的问题1.单亲子女学

4、习问题 在单亲家庭中,由于失去了完整的家庭结构,家庭中由夫妻关系、亲子关系这两种做基本关系组成的家庭的“三角架”的倒塌,使家庭职能削弱,其子女处于一种较差的教育环境之中。使子女精神负担重,学习成绩不理想。2. 单亲子女人格发展问题家庭教育的最主要功能还在于促使子女的社会化,促进其人格多方面的发展,培养出具有独特个性的合格公民。父母在儿童发展中的不同作用及不可完全替代性,使得单亲家庭的儿童在其个性发展中必然有一定的困难,也就是我们常见到的单性学习问题:由母亲带大的男孩子可能多愁善感、优柔寡断;由母亲带大的女孩则可能带有对异性的好奇或恐惧。或者,孩子在刚接触另一天地时,会突然“背叛”家长为其塑造的

5、那种角色而开始寻找完全崭新的人生道路,而且由于其缺乏经验很容易摔跟头,犯错误乃至陷入困境。 单亲家庭中的子女在性格方面往往具有如下特点: 抑郁、憎恨、易怒、自卑、多疑、嫉妒、胆小、孤僻、恐惧、情绪不稳定 父母离异的家庭,既剥夺了子女学习的楷模对象,又使个体与家庭成员之间、家庭环境之间失去了平衡。单亲家庭的子女无法从父母身上潜移默化地学会与异性的相处之道。他们如果与父亲生活会对女性存有恨意,与母亲生活则对男性存有恨意。当男孩由母亲来抚养时,男孩可能会有女性性格;同样的,当女孩由父亲来抚育时,女儿可能会比较男性化。另一方面,离异家庭的子女只有父母单方面的模仿对象,因此对于自我概念比较模糊,对他们完

6、整人格的形成将产生不良影响。3.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对大多数单亲家庭,其特殊环境通常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1)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2)性格孤僻,交往能力欠缺(3)以自我为中心,自我调节及适应能力低部分家长教育方法失当。有的单亲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以自己的心情好坏为转移,把子女当出气筒,打骂不断,使单亲子女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压抑,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而且易在家中无爱的情况下向社会上寻求“温暖”时,被坏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道路。过度保护是单亲家庭教育的一种不好倾向,它表现在对子女日常生活的过度关心和过度

7、保护。5.独立生活能力差,不能自立 在丧偶或离异之后,单亲父母们往往心怀愧疚,这使他们忽视了严格要求孩子做人做事的原则,一切都依着孩子,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更有许多单亲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把孩子当作生活的惟一希望,惟恐孩子不安全、过不好,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结果受这样过度保护的孩子即使已是貌似成熟的高中生,仍然是事事不能独立,缺乏独立意识,缺乏解决生活基本问题的能力。 2.情绪不稳定,容易感到愤怒、恐惧、悲伤对策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单亲子女每天都要接触的环境,单亲子女处于这三者相结合的成长环境中,三者对于其教育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8、和义务。社会、学校和家庭三结合的应对策略1政府提供必要的社会关怀政府应该运用社会控制的多种手段,如经济管理、行政控制、舆论控制、法律控制等来扼制离异家庭的不正常增长,并解决单亲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以不使其最终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保持社会安定。第一,要积极开展单亲家庭的调查研究,引起全社会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和关注,高校和有关研究部门要发挥主力军作用。第二,采取预防措施,强化家庭功能。在全社会推行婚姻价值观的道德教育。推行婚姻价值观的道德教育,倡导符合道德伦理的婚姻价值观,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以建立良好而美满的家庭,控制离婚率,减少单亲家庭的产生。第三,要尽快加强有关法规的建设和调整

9、。在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单亲家庭问题予以充分考虑,针对单亲家庭,特别是特困单亲家庭制定一些特殊的相关法律条规,比如免征单亲家庭的个人所得税、单亲母亲上岗优先考虑等等。解决单亲家庭的问题,除了加强妇女权益保护、家庭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等方面的立法外,还要求单身母亲们能够改变观念,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和孩子的合法权益。如今,国家规定,保障人民的最低生活,给予最低生活保障金。这一措施是好的,但要保证低保金及时、定额地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单亲家庭自然也在此行列中。第四,推进公共福利部门以及民间慈善机构对单亲家庭的援助。建议政府筹集“单亲家庭救助基金”,帮助特困单亲家庭解决住房难、就医难

10、、读书难、教育子女难等问题,给予完全没有经济能力的特困单亲家庭特殊的经济扶助。2在社区服务中增加对单亲家庭的社会服务开设婚前辅导课程和离婚辅导课程。有条件的社区要配备一定数量综合素质和心理专业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负责整个社区居民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心理辅导工作3学校要积极挑起帮助和教育单亲子女的重担加强心理辅导。要选派充满爱心、有一定心理学基础、有较强的自我控制与忍耐能力、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学校与家长应多联系,让家长更了解孩子的情况。针对他们的家庭气氛疏淡和紧张,通过家庭访问和召开多种内容的家长会,以融洽亲子关系和帮助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等4家庭的教育必须得当。首先要家

11、长调整思想认识、调整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加强亲子教育。自杀问题(青少年)自杀这种偏差行为不仅会对青少年群体产生不良影响,对自杀青少年家庭带来无法承受的打击,而且对社会的正常运行起到了一定的干扰作用。我国青少年自杀问题由于其针对人群的特定性,具有自杀意念率较高、明显的性别与区域差异、低龄化趋向、易受感染性、冲动性、原因的阶段性等特点。综观各种青少年自杀事件,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是在遇到一点挫折、打击后,把自杀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这既与他们脆弱的心理素质以及具体诱因有关之外,也与他们所处的纷繁复杂的社会、学校、家庭等外在环境密切相关。具体来说,脆弱的青少年生理、

12、心理特征,转型期社会问题、功利化的教育方式是导致青少年自杀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1.青少年独特的个体、生理心理因素。这种心理因素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逆反心理。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青少年独立意识与逆反心理强。从青少年这一群体身心发展特点上看,青少年时期正处于易出现心理冲突和心理问题的“危险期”。他们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很容易导致心理危机。比如价值观冲突(总也想不开)、期望和现实不协调(期望值太高)、应对危机的技能欠缺(不会处理突发事件)等。加上现在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的家庭中心地位养成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为所欲为的行为习惯;家长的宠爱使他们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

13、能力;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他们集体观念与合作精神的缺失。其二,抑郁症。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自杀的人一般性格都比较内向,具有自卑、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固执、敏感多疑、心理闭锁、缺乏责任感和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特征。这种偏执性人格是使他们产生轻生念头并最终自杀的原因。其次,青少年的自我评价具有片面性,导致了自我认知的不准确。自我认知的不准确容易导致青少年对自己的看法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不一致,从而出现大学生错误地评估世界和错误地评估自己。由于这些情况长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自我调整,便造成心理疾病的出现。这种理疾病将会引发自杀行为。2.社会因素,转型期的社会环境问题。青少年自杀与社会变迁的大环境密不可分

14、。第一,在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往往过度强调物质利益的获取,而忽略了人文价值的建设和对高尚道德情操的追求。这势必会在青少年人群中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第二,一些不健康的社会非主流文化,都对青少年生命和生活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由于青少年生理成熟期提前,容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加之他们模仿和尝试心理强,因此易因模仿和尝试而出现极端行为。第三,从社会现实角度看,求学、就业压力,家庭经济的压力,社会道德水准的下滑,社会治安状况的下降等,都给学生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少,在无处诉说、无法宣泄的情况下,产生自杀倾向,第四,据研究表明,新

15、闻媒体对自杀问题的不恰当报道对青少年也具有明显的心理感染。3.功利化教育。在应试教育压力下,教师教育方式的过于单一化,没有采取合理措施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使学生容易出现生命态度模糊,不能正确看待生命和死亡等现象。对学生心理缺乏足够的认识,以及在语言和行为上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都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精神压力。一些家长对子女普遍有着较高的期望。当期望值远远超越了子女的实际情况,就会使他们背负沉重的心理包袱。4.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所,家长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直接影响孩子的自我认同和价值判断。正常、健康的家庭环境可以给人带来最基本的安全感和情感支持,相反,问题家庭则会给青少年自杀埋下伏笔

16、。对策在继续加强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更要强调对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外在环境的整治和改善。首先,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建立新的健康观。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本人都必须认识到,青少年的健康问题既包含身体健康,也包含心理健康。要对中学生广泛深入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尤其要加强适应性教育和挫折教育,使他们增强适应各种境遇、承受各种曲折、克服各种困难、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要正确认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要混淆心理问题和一般思想问题的界限,更不能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采取歧视、回避、冷淡、孤立的态度,要懂得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只是成长过程中特定阶段的一种正常现象。其次,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家

17、庭、学校和社会可以通过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父母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引领孩子积极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性的、群众性的有益活动,增加孩子接触社会、接触他人的机会,逐步教会和提升孩子独立处理各种矛盾和事物的能力。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停留在一般学科教学的层面,学校应该切实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普遍教育的基础上多开展一些谈心、家访等个别性的教育活动,也可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集体活动,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正面的、耐心的、和风细雨的方式方法为主,;扩大学校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增加必要的师资力量,以便在学生发生心理问题时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我国近三十多年的生育政策生育

18、政策是指由国家制定或在国家指导下制定的规范育龄夫妇生育行为(包括生育数量和质量)的准则。中国现行生育政策主要是,国家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生育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社会、经济、政治、资源、生态环境的全面战略利益出发与此同时考虑到大多数群众的认可,对其人口的生育行为所采取的政府态度。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数量。中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主要问题有:首先,人口增长过快会占用经济发展的资源。其次,过多的人口使粮食供给相对不足第三,人口过多会导

19、致生态危机。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人口数量过多将导致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给我国造成严重的生态压力。第四,人口增长更快也会带来就业扩大和教育扩张的压力,从而会引起失业增加和人口素质的提高。背景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在“控制人口增长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明确提出了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在接下来的主要原因。.1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2减少消费,提高储蓄率和投资率,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3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重要产品的人均产量提高4减少资源消耗和保护环境演变的具体阶段划分1980-1984年,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由“晚稀少”向“一孩紧縮在农村除少数特殊情况外,也要求一对夫妇一个孩

20、子1984-1991年调整、完善独生子女人口政策特殊情况下允许生两个,城市生育政策基本上不变1991年至今现行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稳定一对夫妇生育的孩子数基本上保持在平均两个的范围内问题1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有两种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演愈烈。计划生育的开展很大程度地改变了中国的家庭结构和赡养结构,家庭结构的变化会使家庭的人均收入水平下降,为了提高家庭收入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家庭劳动适龄人口不得不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面,这样就弱化了家庭的养老

21、功能。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进一步加剧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需求,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2独生子女家庭生活风险加重独生子女家庭生活风险,主要是指独生子女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遭受重病、遇到意外或者不幸死亡所带来的潜在风险。.3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虽然并不能将出生婴儿性别比失衡完全归咎于计划生育政策,但是计划生育的负激励效用却是不可忽视的。独生子女政策的出台,使得大多数夫妇只能要一个孩子。而且容易受到中国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于是每个家庭都希望在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拥有一个男孩。4新增劳动力人口锐减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生育率大幅下降、年轻人口比例下降、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我国已经开始出现劳动力供应不足的现象。建议(一)适当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二)完善我国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三)严禁胎儿鉴别,避免婴儿比例失调(四)将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转向提高人口素质(五)计划生育要法制化、规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