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73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655613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5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仪器分析(7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仪器分析(7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仪器分析(7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器分析(73页).doc(7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仪器分析-第 72 页仪器分析课程期末复习资料仪器分析课程讲稿章节目录:第一章 绪论及课程导学第一节 仪器分析概述第二节 常见分析仪器概论第二章 电化学分析法第一节 电化学分析法概述第二节 电位法的基本原理第三节 直接电位法第四节 电位滴定法第五节 永停滴定法第三章 光谱分析法概论第一节 电磁辐射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第二节 光学分析法的分类 第三节 光谱分析仪器第四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第一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方法第五章 荧光分析法第一节 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荧光定量分析方法第三节 荧光分光光度计和荧光

2、分析技术第六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第一节 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第三节 红外吸收光谱仪 第四节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第七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第一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第三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实验方法第八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第一节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核磁共振仪第三节 化学位移第四节 偶合常数 第五节 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第九章 质谱法第一节 质谱法的基本原理和质谱仪第二节 质谱中的主要离子及其裂解类型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的质谱解析第十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第一节 色谱法的分类第二节 色谱过程和色谱流出曲线第三节 色谱参数第四节 色谱

3、法的基本原理第五节 色谱法的基本理论第十一章 平面色谱法第一节 平面色谱法的分类和有关参数第二节 薄层色谱法第三节 纸色谱法第十二章 气相色谱法第一节 气相色谱法的分类和气相色谱仪第二节 气相色谱法的固定相和载气第三节 气相色谱检测器第四节 气相色谱速率理论和分离条件选择第五节 气相色谱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第十三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一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第二节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固定相和流动相第三节 高效液相色谱速率理论和分离方法选择第四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第五节 高效液相色谱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第十四章 毛细管电泳法第一节 毛细管电泳基础理论第二节 毛细管电泳的主要分离模式 第三节 毛细管

4、电泳仪第十五章 色谱联用分析法第一节 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第二节 色谱-色谱联用分析法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一)、单项选择部分1. 分析化学的方法可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这是按照(D)分的。A. 分析任务 B. 试样用量 C. 分析对象 D. 测定原理考核知识点:分析化学的分类参见讲稿章节:1-1考核知识点解释:分析化学的方法可根据分析目的、分析对象、测定原理、操作方法、试样用量不同进行分类:(1)按分析目的可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分析、形态分析(2)按分析对象可分为:无机分析、有机分析(3)按测定原理可分为:化学分析、仪器分析(4)按试样用量可分为:常量分析、半微

5、量分析、微量分析、超微量分析(5)按组分含量可分为:常量组分分析、微量组分分析、痕量组分分析2. 下列哪种仪器分析方法属于分离分析方法( A )。A.色谱法 B.质谱法 C.光谱法 D.热分析法考核知识点: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参见讲稿章节:1-2考核知识点解释:色谱法是利用物质在固定相、流动相两相中进行反复多次分配过程而产生的差速迁移,从而实现混合组分的分离分析的方法。选项中其他仪器分析方法不具备分离功能。3.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简写为( A )。A. HPLC B. IR C. UV-Vis D. TLC考核知识点:常见仪器分析方法的英文简称参见讲稿章节:1-3考核知识点解释:常见仪器分析方法的

6、英文简称:(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2)红外光谱法IR(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4)薄层色谱法TLC 4. 饱和甘汞电极表示式正确的是( B )。A. HgHgCl2(s)KCl(饱和) B. HgHg2Cl2(s)KCl(饱和)C. HgHg2Cl2(s)KCl(1mol/L) D. HgHg2Cl2(1mol/L)KCl(饱和)考核知识点:饱和甘汞电极的组成参见讲稿章节:2-2考核知识点解释:饱和甘汞电极是电位分析法中常用的参比电极,由金属汞、甘汞(Hg2Cl2)和饱和KCl溶液组成,属于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其电极表示式为:HgHg2Cl2(s)KCl(饱和)。5.

7、当温度一定时,甘汞电极的电位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C )。A. Hg2Cl2的浓度 B. H+的浓度C. Cl的浓度 D. Hg的浓度考核知识点:甘汞电极的特点参见讲稿章节:2-2考核知识点解释:甘汞电极属于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当温度一定时,电极电位与KCl溶液的浓度有关,当KCl溶液浓度一定时,其电位是一定值,当KCl溶液饱和时,则成为饱和甘汞电极。6. pH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必须在蒸馏水中浸泡至少24小时,其目的是( D )。A. 消除液接电位 B. 形成水化层,使不对称电位消失C. 彻底清除电极表面的杂质离子 D. 使不对称电位降低且趋于稳定考核知识点:pH玻璃电极不对称电位的降低措施参

8、见讲稿章节:2-3考核知识点解释:玻璃电极测pH值,当外=内时,膜=0,但实际测定时膜0,仍有13mV的电位差,此电位差称为不对称电位,用as表示。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必须在水中充分浸泡至少24h后可使as降低且趋于稳定。7. 用pH计测溶液的pH属于( A )。 A. 直接电位法 B. 电流滴定法 C. 电位滴定法 D. 永停滴定法考核知识点:溶液pH的测定原理参见讲稿章节:2-3考核知识点解释:直接电位法是根据被测组分的电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浸入待测溶液中组成原电池,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由Nernst方程求得待测溶液中被测组分活度(浓度)的方法。溶液pH测定、溶液离子浓度测

9、定均属于直接电位法。8. pH玻璃电极膜电位的形成机制是( D )。A. 电子转移 B. 电子的扩散交换C. 膜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 离子的扩散和交换考核知识点:pH玻璃电极的工作原理参见讲稿章节:2-3考核知识点解释:玻璃电极对H+的选择性响应机制:(1)当玻璃膜在水中充分浸泡后, H+可渗透进入玻璃膜与Na+进行交换 (2)玻璃膜内、外表面形成很薄的水化层 (3)玻璃电极的电位与待测溶液的pH呈线性关系,符合Nernst方程9. 直接电位法用离子选择电极进行测量时,需要磁力搅拌器搅拌溶液,这是为了( C )。A. 减小液接电位的影响 B. 减小浓差极化C. 加快响应速度 D. 降低电

10、极内阻考核知识点:参见讲稿章节:2-3考核知识点解释:直接电位法用离子选择电极进行测量时,电池电动势达到稳定需要一定的响应时间,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通过搅拌试液来加快响应速度,缩短响应时间。10. 用玻璃电极测量溶液pH时,采用的定量方法是( B )。 A.工作曲线法 B.直接比较法 C.一次加入法 D.增量法考核知识点:pH玻璃电极的实际应用参见讲稿章节:2-3考核知识点解释: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pH的时,形成的原电池的电动势为:因不能准确测定 K,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直接比较法。 11. 电位滴定法中,滴定终点为E-V曲线的( A )。 A. 曲线的最大斜率 B.曲线的最小斜率点 C. E为正值

11、的点 D. E为负值的点考核知识点:图解法确定电位滴定的终点参见讲稿章节:2-4考核知识点解释:电位滴定法中,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有图解法、二阶微商内插法,其中图解法中的E-V曲线简单,准确性稍差。E-V曲线的拐点,即最大斜率点所对应的体积即为滴定终点的体积。12. 在永停滴定法中,若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时电流降至最低点且不再改变,则表明( D )。A.滴定剂与被测物质均为不可逆电对 B.滴定剂与被测物质均为可逆电对C.滴定剂为可逆电对,被测物质为不可逆电对 D.滴定剂为不可逆电对,被测物质为可逆电对考核知识点:永停滴定法的电流变化曲线参见讲稿章节:2-5考核知识点解释:永停滴定法的终点判断有三种情

12、况:(1)可逆电对滴定不可逆电对时,终点电流计指针从停在零位附近到发生偏转并不再回到零位;(2)不可逆电对滴定可逆电对时,终点电流计指针突然下降至零并保持不变;(3)可逆电对滴定可逆电对时,终点降至零电流,终点后电流逐渐增大。由题意可知,为不可逆电对滴定可逆电对的情况。13. 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的光子的( B )。 A.能量越大 B.波长越长 C.波数越大 D.频率越高考核知识点: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参见讲稿章节:3-1考核知识点解释: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所需的能量越小,则吸收的光子的频率越小,波长越长。14. 电磁辐射的微粒性表现在下述哪种性质上( A )。A. 能量 B. 频率

13、 C. 波长 D. 波数考核知识点:光的波动性和微粒性参见讲稿章节:3-1考核知识点解释:电磁辐射(电磁波,光)是指以巨大速度通过空间、不需要任何物质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能量。它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1)波动性用波长、波数、频率来表征;(2)微粒性体现在每个光子具有的能量上。15. 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光学分析法( A )。 A.质谱法 B.紫外分光光度法 C.X射线衍射法 D.发射光谱法考核知识点:光学分析法的分类参见讲稿章节:3-2考核知识点解释:光学分析法是基于检测物质受能量激发后产生的电磁辐射或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后发生的信号变化以获得物质的组成、含量和结构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而质谱法是

14、利用物质电离为不同质荷比大小的离子得到的质量谱进行物质结构分析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不属于光学分析法的范畴。1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合适检测波长范围是( C )。 A. 400 760nm B. 200 400nm C. 200 760nm D. 10 200nm考核知识点:紫外-可见光区的波长范围参见讲稿章节:4-1考核知识点解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又称紫外吸收光谱法,是指因物质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区(200760nm)辐射后,分子的价电子(外层电子)在不同的电子能级之间跃迁而产生光谱,据此建立起来的一种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方法,故其合适检测波长范围是200 760n

15、m。17. 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使谱带( A )。 A.波长变长 B.波长变短 C.波长不变 D.谱带蓝移考核知识点:助色团的基本概念参见讲稿章节:4-1考核知识点解释:助色团是指本身无紫外吸收,但可以使生色团吸收峰加强且长移的基团,如OH,OR,NH2,Cl等基团。18. 用某化合物max(正己烷)=329nm,max(水)=305nm,该吸收跃迁类型为( B )。 A. n* B. n* C. * D. *考核知识点:溶剂效应对吸收带的影响参见讲稿章节:4-1考核知识点解释:极性溶剂不但使谱图的精细结构全部消失,一般也会使*跃迁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而使n*跃迁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水的极

16、性大于正己烷,且使用水为溶剂时发生了短移,说明该吸收跃迁类型为n*跃迁。19. 1,3-丁二烯有强紫外吸收,随着溶剂极性的降低,其max将( B )。 A.长移 B.短移 C.不变,但增强 D.无法判断考核知识点:溶剂效应对吸收带的影响参见讲稿章节:4-1考核知识点解释:极性溶剂不但使谱图的精细结构全部消失,一般也会使*跃迁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而使n*跃迁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1,3-丁二烯属于*跃迁系统,所以溶剂极性降低,最大吸收峰将向短波方向移动。20. 溶剂对电子光谱的影响较为复杂,采用极性溶剂时,一般( D )。 A. 不会引起光谱形状的变化 B. 会使n*跃迁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C

17、. 谱图的精细结构并不消失 D. 会使*跃迁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考核知识点:溶剂效应对吸收带的影响参见讲稿章节:4-1考核知识点解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属于电子光谱,改变溶剂的极性除影响吸收峰位置外,还影响吸收强度及光谱形状,故一般需注明所用溶剂。极性溶剂不但使谱图的精细结构全部消失,一般也会使*跃迁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而使n*跃迁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21. 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和基础是( A )。 A. 朗伯-比尔定律 B. 范第姆特方程 C. 玻尔兹曼方程 D. 拉莫尔公式考核知识点:朗伯-比尔定律参见讲稿章节:4-1考核知识点解释:(1)朗伯-比尔定律:是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定律

18、;是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和基础。 (2)范第姆特方程:色谱法速率理论方程,用于研究色谱柱柱效。 (3)玻尔兹曼方程:基态粒子与激发态粒子个数比值的方程,用于原子吸收光谱及核磁共振波谱中研究光谱效率。 (4)拉莫尔公式:核磁共振波谱中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的进动频率表达式,用于研究核磁共振的条件。22. 符合比尔吸收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将( B )。A. 向长波方向移动 B. 不移动,但峰高值降低C. 向短波方向移动 D. 不移动,但峰高值升高考核知识点:朗伯-比尔定律参见讲稿章节:4-1考核知识点解释:有机分子的选择吸收的波长,主要决定于分子中生色团和助

19、色团及其共轭情况,以及溶剂的种类,当稀释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不会移动,但因浓度降低,会使吸光度降低,即峰高值降低。23. 某物质在某波长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很大,则表明( A )。 A.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吸光能力很强 B.该物质浓度很大 C.光通过该物质的溶液的光程长 D.测定该物质的精密度很高考核知识点:摩尔吸光系数的意义参见讲稿章节:4-1考核知识点解释: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是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及单位厚度时的吸光度,在给定单色光、溶剂和温度等条件下,吸光系数是物质的特性常数,表明物质对某一特定波长光的吸收能力,吸光系数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测定的灵敏度越高。

20、2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常用于紫外光区的光源是( A )。 A. 氘灯 B. 能斯特灯 C. 钨灯 D. 卤钨灯考核知识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源参见讲稿章节:4-2考核知识点解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源的作用是提供入射光,紫外区通常用氘灯,可见光区通常用钨灯。25. 最新版中国药典规定的维生素B12的鉴别方法之一是( C )。 A. 最大吸收波长法 B. 肩峰法 C. 吸光度比值法 D. 工作曲线法考核知识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定性分析方法参见讲稿章节:4-3考核知识点解释:26. 下列仪器分析方法属于发射光谱法的是( C )。 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B. 红外分光光度

21、法 C. 荧光分析法 D.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考核知识点:荧光的基本原理参见讲稿章节:5-1考核知识点解释:荧光是指物质分子接受光子能量被激发后,从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基态时发射出的光,故荧光分析法属于发射光谱法的范畴。27. 对荧光测定最有干扰的是( B )。 A. 波长比入射光长的瑞利光 B. 波长比入射光长的拉曼光 C. 波长比入射光短的瑞利光 D. 波长比入射光短的拉曼光考核知识点: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参见讲稿章节:5-1考核知识点解释:拉曼光是指光子和物质发生非弹性碰撞,光子改变方向同时,与物质有能量交换,散射光波长比入射光波长更长,这种散射光为拉曼光。散射光可干扰荧光测定,尤

22、其是拉曼光。选择适当的激发波长可消除拉曼光的干扰,如测定硫酸奎宁时选320nm为激发波长。28. 激发光波长和强度固定后,荧光强度与荧光波长的关系曲线称为( C )。 A. 吸收光谱 B. 激发光谱 C. 荧光光谱 D. 工作曲线考核知识点:荧光的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参见讲稿章节:5-1考核知识点解释:荧光物质分子都具有2个特征光谱:激发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光谱)。(1)激发光谱表示不同激发波长的辐射引起物质发射某一波长的荧光的相对强度。即Fex曲线;(2)发射光谱也称为荧光光谱,即表示激发光波长和强度固定后,所发射的荧光中各种波长的相对强度。即Fem曲线。29. 下列哪种因素会导致荧光效率下降

23、( D )。 A.激发光强度下降 B.溶剂极性变小 C.温度下降 D.溶剂中含有卤素离子考核知识点:影响荧光效率的因素参见讲稿章节:5-1考核知识点解释:卤素离子是常见的荧光熄灭剂,可与荧光物质分子相互作用导致荧光效率下降,荧光强度降低。30. 当Ecl( A )时,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之间不呈线性关系。 A. 大于 B. 小于 C. 大于等于 D. 小于等于考核知识点:荧光定量分析方法参见讲稿章节:5-2考核知识点解释:在低浓度时,溶液的荧光强度与溶液中荧光物质的浓度呈线性关系,但当Ecl大于时,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之间不呈线性关系。31. 荧光分光光度计一般采用( A )作光源。 A. 氙灯

24、B.氘灯 C.硅碳棒 D.空心阴极灯考核知识点:荧光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参见讲稿章节:5-3考核知识点解释:荧光分光光度计由激发光源、激发单色器、发射单色器、样品池、检测系统组成,一般采用氙灯作光源,它能发射强度大的连续光谱。32. 红外光谱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区域是( C )。 A.近红外区 B.远红外区 C.中红外区 D.短红外区考核知识点:红外线的分区参见讲稿章节:6-1考核知识点解释:红外线可划分为近红外区、中红外区、远红外区,其中中红外区(波数4000400cm-1)是研究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最多、应用最广的区域。33. 红外光谱不是( B )。 A.分子光谱 B.电子光谱 C.吸收光谱

25、 D.振动光谱考核知识点: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参见讲稿章节:6-1考核知识点解释:红外吸收光谱法是以连续波长的中红外光(波数4000400cm-1)为光源照射样品,引起分子振动能级之间跃迁而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并据此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方法。故红外光谱不是电子光谱。34. 红外光谱法中的红外吸收带的波长位置与吸收谱带的强度,可以用来( A )。A. 鉴定未知物的结构组成或确定其化学基团及进行定量分析与纯度鉴定 B. 确定配位数C. 研究化学位移D. 研究溶剂效应考核知识点:红外光谱法的主要用途参见讲稿章节:6-1考核知识点解释:红外吸收光谱具有特征性和指纹性,红外吸收光谱法主要利用红外光谱吸

26、收峰的位置、强度及形状来判断化合物的类别、基团的种类、取代基类型、结构异构及氢键等,从而推断化合物的结构,同时可用于化合物的定量分析和纯度鉴定。35. 关于红外光谱的吸收峰,下列哪种叙述不正确( D )。A. 诱导效应使吸收峰向高波数方向移动B. 共轭效应使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C. 形成氢键使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移动D. 物质分子发生互变异构时,吸收峰位置不发生改变考核知识点:影响红外光谱吸收峰位置的因素参见讲稿章节:6-1考核知识点解释:影响红外光谱吸收峰位置的因素有很多,当物质分子发生互变异构时,在其红外吸收光谱上能观察到各种异构体的吸收峰且峰位也将发生移动。36. 某种化合物,其红外光谱

27、上30002850cm-1,1460 cm-1,1375 cm-1和720 cm-1等处有主要吸收带,该化合物可能是( A )。A.烷烃 B.烯烃 C.炔烃 D.芳烃 考核知识点:脂肪烃类化合物的典型红外光谱参见讲稿章节:6-2考核知识点解释:烷烃化合物的红外特征吸收峰有:CH,吸收峰区域为30002850cm-1;CH,吸收峰区域为14801350cm-1;CH2,吸收峰区域为722cm-1。故该化合物为烷烃。37. 已知某化合物不含N,它的红外光谱中22402100cm-1有吸收峰,且33333267cm-1有吸收峰,则该化合物可能是( B )。 A. CH3CH2CH2CH3 B. CH

28、3CH2CCHC. CH3CH2CH=CH2 D. CH3CH2CCCH2CH3考核知识点:脂肪烃类化合物的典型红外光谱参见讲稿章节:6-2考核知识点解释: 炔类化合物的红外特征吸收峰有:CC,吸收峰区域为22402100cm-1;末端叁键上有H时,CH,吸收峰区域为33333267cm-1。故该化合物为叁键位于末端的炔烃。38. 某化合物在紫外光区204nm处有一弱吸收带,在红外特征区有如下吸收峰: 3400cm-12500 cm-1宽而强的吸收,1710 cm-1窄而强的吸收。则该化合物可能是( C )。 A. 醛 B. 酮 C. 羧酸 D. 酯考核知识点:羰基类化合物的典型红外光谱参见讲

29、稿章节:6-2考核知识点解释:羧酸类化合物的典型红外光谱有:(1)3400cm-12500 cm-1宽而强的吸收(OH)(2)1740 cm-11650 cm-1窄而强的吸收(C=O)羧酸类化合物的典型紫外光谱特征是:C=O为生色团,所产生的吸收峰强度弱,一般在200400nm。39. 有一含氧化合物,如用红外光谱判断其是否为羰基化合物,可作为重要依据的谱带范围为( D )。 A. 35003200cm-1 B. 15001300 cm-1 C. 1000650 cm-1 D. 18701540 cm-1考核知识点:羰基类化合物的典型红外光谱参见讲稿章节:6-2考核知识点解释:因羰基化合物中的

30、C=O偶极矩变化大,在18701540 cm-1区域出现位置相对稳定、强度大的吸收峰,且此区域干扰较少,所以C=O是红外吸收光谱上最易识别的特征吸收峰。40. Michelson干涉仪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 B )。 A. 辐射源 B. 单色器 C. 转换器 D. 检测器考核知识点:红外吸收光谱仪的主要部件参见讲稿章节:6-3考核知识点解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主要由光源、干涉仪、检测器、计算机和记录系统组成,其中Michelson干涉仪是其单色器。41. 想要获取某固体试样的既无溶剂影响,又无分散介质影响的红外光谱,最好的样品制备方法是( A )。 A. 薄膜法 B. 糊膏法 C. 压片

31、法 D. 夹片法考核知识点:红外吸收光谱样品的制备参见讲稿章节:6-4考核知识点解释:红外吸收光谱固体样品的制备方法有压片法、糊膏法、薄膜法,想要获取某固体试样的既无溶剂影响,又无分散介质影响的红外光谱,最好选择薄膜法。4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 C )。 A.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 B.产生紫外光 C.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D.产生具有足够强度的散射光考核知识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参见讲稿章节:7-1考核知识点解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光源的作用是发射被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的特征共振线,故称为锐线光源,常用的锐线光源是被测元素作为阴极的空心阴极灯。43.

32、 产生原子吸收光谱线的多普勒变宽的原因是( B )。 A.原子在激发态时所停留的时间 B.原子的热运动 C.外部电场对原子的影响 D.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分子的碰撞考核知识点:原子吸收谱线变宽的因素参见讲稿章节:7-1考核知识点解释: 原子吸收谱线变宽的因素有很多,多普勒变宽是主要因素之一,它又称为热变宽,主要由原子无规则热运动产生。4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目前最常用的光源是( B )。 A.火焰 B.空心阴极灯 C.氙灯 D.交流电弧考核知识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源参见讲稿章节:7-2考核知识点解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光源的作用是发射被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的特征共振线,故称为锐线光

33、源,常用的锐线光源是被测元素作为阴极的空心阴极灯。4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中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 A )。 A. 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气态的基态原子B. 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激发态原子 C. 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中性分子 D. 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离子考核知识点:原子化器的作用参见讲稿章节:7-2考核知识点解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蒸气中的基态原子对特征电磁辐射的吸收来测定试样中元素含量的方法,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气态的基态原子。46. 原子吸收采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可消除( D )干扰。 A.分子吸收 B.背景吸收 C.光散射 D.基体

34、效应考核知识点:原子吸收的干扰及其抑制参见讲稿章节:7-3考核知识点解释:标准加入法也称作图外推法,将吸光度-加标量关系曲线向下外推至与横轴相交,交点处的量便是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它可消除基体效应的干扰。47. 若外加磁场强度H0逐渐增大时,则使质子从低能级E1跃迁到高能级E2所需的能量( B )。 A.不变 B.逐渐变大 C.逐渐变小 D.不变或逐渐变小考核知识点: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及能级分裂参见讲稿章节:8-1考核知识点解释:原子核自旋能级分裂时,两能级差E=E2 E1=hH0/2,可见,若外加磁场强度H0逐渐增大时,则使质子从低能级E1跃迁到高能级E2所需的能量逐渐变大。48. 可用作

35、1H-NMR测定溶剂的是( A )。 A. D2O B. CHCl3 C. C6H6 D. CH3OH考核知识点:NMR的常用溶剂参见讲稿章节:8-2考核知识点解释:核磁共振氢谱(即1H-NMR)测定常用的溶剂是氘代溶剂,如D2O、CDCl3、 CD3OH等。49. 关于化学位移()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 是一个有量纲单位 B. 是一个无量纲单位 C. 是一个绝对值 D. 不同磁场强度的核磁共振仪测得的不同考核知识点:化学位移的概念和特点参见讲稿章节:8-3考核知识点解释:化学位移是核磁共振波谱法中的重要概念,它是一个相对值(一般以四甲基硅烷TMS的化学位移值为0),无量纲,且与外磁

36、场强度H0无关。50. HF的质子共振谱中可以看到( B )。 A. 质子的单峰 B. 质子的双峰 C. 质子和19F的两个双峰 D. 质子的三重峰考核知识点:自旋偶合和自旋分裂参见讲稿章节:8-4考核知识点解释:19F与1H的自旋量子数均为1/2,在外磁场中可观察到两者自旋偶合造成的自旋分裂现象,1H核分裂为二重峰,19F核也分裂为二重峰。但因磁矩不同,在同样的电磁辐射频率照射下,HF的氢谱图中可看到19F对1H的偶合影响,却看不到19F的共振信号。51. 下列系统中,哪种质子和其他原子之间能观察到自旋分裂现象( D )。 A. 16OH B. 35ClH C. 79BrH D. 19FH考

37、核知识点:自旋偶合和自旋分裂参见讲稿章节:8-4考核知识点解释:19F与1H的自旋量子数均为1/2,在外磁场中可观察到两者自旋偶合造成的自旋分裂现象,1H核分裂为二重峰,19F核也分裂为二重峰。52. 质谱仪的两个核心部件是( B )。 A.真空系统和样品导入系统 B.离子源和质量分析器 C.真空系统和离子源 D.离子检测系统和样品导入系统考核知识点:质谱仪的基本组成参见讲稿章节:9-1考核知识点解释:质谱仪由真空系统、样品导入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离子检测系统、计算机控制及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其中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是质谱仪的两大核心部件。53. 质谱分析中,离子化过程能给样品较大能量的电离

38、方法称为( A )。 A. 硬离子化方法 B. 软离子化方法 C. 化学离子化方法 D. 物理离子化方法考核知识点:质谱仪的离子源参见讲稿章节:9-1考核知识点解释:质谱分析中,离子化过程能给样品较大能量的电离方法称为硬离子化方法,如电子轰击电离源;给样品较小能量的电离方法称为软离子化方法,如快原子轰击电离源。54. 质谱分析中电子轰击电离源(EI)是应用最早、最广的电离方式,关于其特点正确的是( D )。 A. 属于软离子化方法 B. 能用于相对分子质量大于400的分子的检测 C. 重现性较差 D. 适合制作标准质谱图考核知识点:质谱仪电子轰击电离源的特点参见讲稿章节:9-1考核知识点解释:

39、质谱仪电子轰击电离源的特点有:(1)硬离子化法,非选择性电离,只要样品能汽化即可,电离效率高;(2)应用最广,技术成熟,重现性好,标准质谱图基本用EI得到;(3)灵敏度高,所得碎片离子多,是化合物的“指纹图谱”;(4)稳定性高,操作简便;(5)只能用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400的小分子的检测。55. 快原子轰击源是广泛应用的软电离技术,易得到较强的分子离子或准分子离子,由此获得化合物( A )。 A.相对分子质量的信息 B.分子式的信息 C.分子结构 D.基团的信息考核知识点:质谱仪快原子轰击源的特点参见讲稿章节:9-1考核知识点解释:分子离子的质荷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准分子离子的质荷比为相对分子质

40、量1,故可获得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信息。56. 醛的分子离子峰较强,芳香醛的分子离子峰( C )。 A.强度弱 B.无法获得 C.强度强 D.不存在考核知识点:醛类的质谱特点参见讲稿章节:9-3考核知识点解释:在有机物的质谱特征中,醛的分子离子峰较强,芳香醛的分子离子峰强度更强。57. 在液相色谱法中,按分离原理分类,液-固色谱法属于( D )。A.分配色谱法 B.排阻色谱法 C.离子交换色谱法 D.吸附色谱法考核知识点:色谱法的分类参见讲稿章节:10-1考核知识点解释:在液相色谱法中,按分离原理分,液-固色谱法的固定相为固体吸附剂,属于吸附色谱法;而液-液色谱法属于分配色谱法。58. 某色谱峰,其峰高倍处色谱峰宽度为4mm,则半峰宽为( A )。 A. B. 6.66mm C. D.考核知识点:色谱流出曲线中半峰宽的计算参见讲稿章节: 10-2考核知识点解释:色谱峰标准差为倍峰高处峰宽的一半,且半峰宽为倍的标准差,则半峰宽=4/2*2.355=4.71(mm)。59. 在色谱过程中,组分在固定相中滞留的时间为( C )。 A. t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