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35646658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5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36页断句口诀断句口诀: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紧紧抓住“曰曰”“”“云云”“”“言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助判断;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助判断;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2、。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36页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36页2.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紧紧抓住“曰曰

3、”“”“云云”“”“言言”,对话最易被发,对话最易被发现现。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地方断句。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曰曰”“”“云云”“”“言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了方便。遇到“曰曰”“”“云云”“”“言言”等字,我们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容。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36页3、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常用

4、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助判断。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助判断。 句首的发语词、语气词句首的发语词、语气词“其、盖、唯、盍、夫、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例:例:呜呼!其呜呼!其真无马邪?真无马邪?其其真不知马也!真不知马也!盖盖大苏泛赤壁云。大苏泛赤壁云。若夫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夫夫大国,难测大国,难测也也。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36页句末语气词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

5、、乎、焉、兮、耳、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而已”等后面可断句。等后面可断句。例:例:醉翁亭记醉翁亭记2121个句末个句末“也也”字字技亦灵怪亦技亦灵怪亦哉哉!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可以为师矣。矣。大王尝闻布衣之怒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乎?万钟于我何加万钟于我何加焉焉!且且壮士不死即壮士不死即已已, ,死即举大名死即举大名耳!耳!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36页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苟”“”“纵纵”“”“是是故故”“”“于是于是”“”“向使向使”“”“然而然而”“”“无论无论”“”“至至若若”“”“是以是以”“”“继而继而”“”“纵使纵使”“”“

6、然则然则”等前面大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多可以断句。例:例:乃乃不知有汉,不知有汉,无论无论魏晋。魏晋。是以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众议举宠为督。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也。然则然则何时而乐何时而乐耶?耶?于是于是人多假书以余。人多假书以余。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36页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顷之”“”“向之向之”“”“未未几几”“”“已而已而”“”“斯须斯须”“”“既而既而”“”“俄而俄而”“”“今今”等,也可以帮助断句。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例:例:既而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已而已而夕阳在山夕阳在山, ,人影散乱。人影散乱。俄而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

7、人大呼, ,百千儿哭百千儿哭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36页我们还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我们还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文章中有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 名词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

8、可以断出句读了。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36页人称代词: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为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为第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 尔、汝、女、若、乃、子、君、公、阁下、陛下、尔、汝、女、若、乃、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为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足下等为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你”“”“您您”。 之、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他”或或“它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9、“或或”相当于现代汉语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的人”,“有时有时”; “莫莫”,相当于,相当于“没有谁没有谁”,是无定指,是无定指的代词。的代词。例:例:吾吾与汝毕力平险。与汝毕力平险。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若若为佣耕,为佣耕,何何富贵富贵也也?公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乎?余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君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也?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36页疑问代词:问人的有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谁”“”“孰孰”“”“何何”;问事;问事有有“奚奚”“”“胡胡”“”“曷曷”“”“恶恶”“”“安安”“”“焉焉”“”“何何”等。等

10、。例:例:孰孰为汝多知为汝多知乎乎? ?余余之游将自此始之游将自此始, ,恶恶能无纪能无纪? ?胡胡不见我于王?不见我于王?何何夜无月?夜无月?何何处无竹柏?处无竹柏?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耳。安安得广厦千万间得广厦千万间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36页指示代词:有指示代词:有“此此”“”“是是”“”“斯斯”“”“兹兹”“”“夫夫”等,另等,另“之之”“”“其其”“”“彼彼”除作人称代词也作指示除作人称代词也作指示代词代词例:例:是是亦不可以已亦不可以已乎乎?此此之谓失其本心。之谓失其本心。此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也。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陋室,惟吾德馨。其其间千

11、二百里,间千二百里,虽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乘奔御风不以及也也。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36页当然,我们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特别是兼类词的位置。如当然,我们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特别是兼类词的位置。如“生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乎乎”用在句中,同用在句中,同“于于”,是介词,词性变了。,是介词,词性变了。“也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不点断。例:不入虎穴,例:不入虎穴,焉焉得虎子(疑问代词)得虎子(疑问代词)寒暑易节,始一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焉(句末语气词)(句末语气词)若听茶声若听茶声然然(助词)(

12、助词)然然(连词)足下卜之鬼乎(连词)足下卜之鬼乎或异二者之或异二者之为(代词)为(代词)为为人五,人五,为为窗八。(动词)窗八。(动词)公输盘公输盘为为楚楚为为云梯之械。(介词、动词)云梯之械。(介词、动词)夫子何命焉夫子何命焉为为(语气词)(语气词)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36页常见文言句式:常见文言句式:1 1、判断句式:判断句式:者者也也” (” (有些省略有些省略“者者”或或“也也”的判断句,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供帮助) );2 2、反问句式、反问句式 :“不亦不亦乎乎

13、”“”“孰孰乎乎”“”“其其乎乎”“”“何何为为”等;等;3 3、被动句式、被动句式 :“为为所所”“”“受受于于”(受命于先王)(受命于先王)“见见于于”(见笑于大方之家)等。(见笑于大方之家)等。4 4、固定句式:、固定句式:“何何之有之有”(”(宋何罪之有?宋何罪之有?) );“如如何何”(”(如太行如太行王屋何?王屋何?) );“唯唯是是”(”(唯余马首是瞻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非唯抑抑亦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不亦乎乎”(”(不亦说乎?不亦说乎?) );“何何之为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无乃无乃乎乎( (无

14、乃不可无乃不可乎?乎?) );“可得可得欤欤”(”(可得闻欤?可得闻欤?) );“得无得无乎乎”(”(览物之情,得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无异乎?) )等。等。句末句末“也也”“”“乎乎”“”“欤欤”等语气词居多。等语气词居多。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36页4 4、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常用对偶句、排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常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很多句子在形式上前后对照或对称比句、反复句,很多句子在形式上前后对照或对称的,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断句方法的

15、,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断句方法利用对称利用对称( (偶偶) )句式断句法。古人写作,常常喜欢句式断句法。古人写作,常常喜欢“对举成对举成文文”,即两个句子成对称,即两个句子成对称( (偶偶) )形式,这给断句提供形式,这给断句提供了重要依据,应高度重视。了重要依据,应高度重视。例:例: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孟子孟子二章二章骈句、排比骈句、排比句比比皆是。句比比皆是。愚公移山愚公移山中的顶真等等。中的顶真等等。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36页小试牛刀:小试牛刀:1 1、沛公曰:、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划四处)(划四

16、处)沛公曰: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孰与君少长?”良曰良曰/ /长于臣长于臣/ /沛公曰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君为我呼入/ /吾得兄事之吾得兄事之. .译文:译文:沛公说:沛公说:“他和你谁年长?他和你谁年长?”良说:良说:“他他比我年长。比我年长。”沛公说:沛公说:“你帮我喊他进来,我得你帮我喊他进来,我得以兄弟之礼对待他。以兄弟之礼对待他。”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36页2 2、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读之。(划两处)。(划两处)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

17、其光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书映光而读之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只是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只是光亮照不到,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亮照不到,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书上来读。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36页3 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划三处)(划三处)南取汉中南取汉中/ /西举巴蜀西举巴蜀/ /东割膏腴之地东割膏腴之地/ /北收要害之郡。北收要害之郡。译文:译文: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

18、沃的地区,向南夺取汉中,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36页4 4、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划三处)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以身。(划三处)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 /入于耳入于耳/ /藏于心藏于心/ /行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译文:

19、译文:君子少言寡语,但句句是真实的。小人夸夸其谈,往往言君子少言寡语,但句句是真实的。小人夸夸其谈,往往言之无物。君子做学问,耳听见了,就记在心里,并时刻以行动去之无物。君子做学问,耳听见了,就记在心里,并时刻以行动去践行;君子治理事情,开始的时候很微小,最后达到极高的程度。践行;君子治理事情,开始的时候很微小,最后达到极高的程度。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36页5 5、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划两处)怨不期深浅,、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划两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划一处)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划一处

20、)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 /与不期众少与不期众少/ /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 /以一壶餐得士二人。以一壶餐得士二人。译文:译文:中山君仰天长叹,说:中山君仰天长叹,说:“施与不在多少,在于正当人家困难的时施与不在多少,在于正当人家困难的时候;仇怨不在深浅,在于是否伤了人家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国,因候;仇怨不在深浅,在于是否伤了人家的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国,因为一壶熟食得到的两个勇士。为一壶熟食得到的两个勇士。”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36页6 6、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汉六年正

21、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 (划三处)良曰:(划三处)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等俱封。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运筹策帷帐中/ /决胜千里外决胜千里外/ /子房功也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自择齐三万户

22、。” ” 良曰: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萧何等俱封。译文:译文:汉六年汉六年( (前前201)201)正月,封赏功臣。张良不曾有战功,高帝说:正月,封赏功臣。张良不曾有战功,高帝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张良说:良说:“当初我

23、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于是封张良为留侯,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36页7、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划四处)故敢献之。玉人玉人以为宝也,(划四处)故敢献之。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子罕弗受/献玉者曰献玉者曰

24、/以示以示玉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译文:译文:有一个宋国人得到了一块玉石,就把它进献有一个宋国人得到了一块玉石,就把它进献给当政的子罕。子罕不接受它。献玉的人说:给当政的子罕。子罕不接受它。献玉的人说:“我我拿它给加工玉石的人看过,他认为这是一块宝玉,拿它给加工玉石的人看过,他认为这是一块宝玉,所以敢来奉献给你。所以敢来奉献给你。”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36页8.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桑林之舞,乃中之舞,乃

25、中经首经首之会。之会。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肩之所倚/ /足之所履足之所履/ /膝之所踦膝之所踦qq,砉砉xx然向然,奏刀騞然向然,奏刀騞huhu然,莫不中音。合于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桑林之舞,乃中之舞,乃中经首经首之会。之会。译文:译文: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厨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厨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音:合于的:合乎(汤时)音:合于桑林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

26、时)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经首乐曲的节奏。乐曲的节奏。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36页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可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不能十步十步/驽马十驾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金石可镂。译文:译文:所以不

27、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36页10.名不正,则言不

28、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手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则事不成/事不成事不成/则礼则礼乐不兴乐不兴/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措手足。译文:译文:名分不正名分不正, ,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当合理, ,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 ,礼乐也就不能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兴盛;礼乐不能兴盛, ,

29、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不得当, ,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36页11.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童子何泣?”原曰: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划三处)中心感伤,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划三处)中心感伤,故泣耳。故泣耳。”师恻然曰: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苟欲学,不须资也。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童子何泣?”原曰:原曰:“凡得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有亲也/一则

30、愿其不孤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耳。”师恻然曰: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苟欲学,不须资也。译文:译文:邴原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开始邴原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开始哭,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哭,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回答邴原回答说:说:“凡是能够读书的人,都是一些有父母的孩子。我第一羡凡是能够读书的人,都是一些有父母的孩子。我第一羡慕他们有父母亲,第二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十分悲伤,慕他们有父母亲,第二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到十分悲伤,所以就哭了。所以就哭了。

31、”老师哀怜地说老师哀怜地说:“:“孩子如果你想学(我传授你孩子如果你想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知识)不收学费。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36页12.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划四处)扬其目而视之曰:(划四处)扬其目而视之曰:“予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

32、贸然来。黔敖左奉食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右执饮/曰曰/嗟嗟/来食!来食!”(划四处)扬其目而(划四处)扬其目而视之曰: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译文:译文: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喂!来吃吧!”那个饥

33、民抬起头看着他,说:那个饥民抬起头看着他,说:“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得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36页1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划两处)昔禹之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划两处)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划三处)之患;惟能前知其当

34、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划三处)古之立大事者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事至不惧惧/而徐为之图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是以得至于成功。译文:译文:古代的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但要有超出普(通世)人的才华,也必须要有坚韧不古代的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但要有超出普(通世)人的才华,也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过去大禹治水,打通龙门,疏通大河,来使河流

35、流进大海。当他的功业尚未拔的意志。过去大禹治水,打通龙门,疏通大河,来使河流流进大海。当他的功业尚未成就的时候,也有溃堤、渗露(冲突也是溃堤的渗露的意思)等等可怕灾祸,只有能够成就的时候,也有溃堤、渗露(冲突也是溃堤的渗露的意思)等等可怕灾祸,只有能够预先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到了(可以)不畏惧而且(能够)慢慢地为这件事情谋预先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到了(可以)不畏惧而且(能够)慢慢地为这件事情谋划,因此能够得到最终的成功。划,因此能够得到最终的成功。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36页14.余乃穿涧水而西。得石壁,夷出天成,下拥石基。余东下而余乃穿涧水而西。得石壁,夷出天成,下拥石基。余东下而

36、立则水帘之泉泠泠出其左而桃柳数十株蔚蔚绕其右。(划两处)立则水帘之泉泠泠出其左而桃柳数十株蔚蔚绕其右。(划两处)余遂倚石壁为之亭,亭悉以石,石柱四,直入石基,其深尺有余遂倚石壁为之亭,亭悉以石,石柱四,直入石基,其深尺有咫,上覆以石板,令永久。登泰山者得憩息万祀矣。咫,上覆以石板,令永久。登泰山者得憩息万祀矣。余乃穿涧水而西。得石壁,夷出天成,下拥石基。余东下而立余乃穿涧水而西。得石壁,夷出天成,下拥石基。余东下而立/则水则水帘之泉泠泠出其左帘之泉泠泠出其左/而桃柳数十株蔚蔚绕其右。(划两处)余遂而桃柳数十株蔚蔚绕其右。(划两处)余遂倚石壁为之亭,亭悉以石,石柱四,直入石基,其深尺有咫,倚石壁

37、为之亭,亭悉以石,石柱四,直入石基,其深尺有咫,上覆以石板,令永久。登泰山者得憩息万祀矣上覆以石板,令永久。登泰山者得憩息万祀矣。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36页大显身手:大显身手:15.晋平公问于师旷曰: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师旷曰:“何不秉烛乎?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师旷曰:“盲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如日中之光光/老而好学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8、?(划七处)孰与昧行乎?(划七处)”平公平公曰:曰:“善哉!善哉!”译文: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我年近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 师旷说:师旷说:“为什么不为什么不秉秉烛而学烛而学?”?”平公说: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君王的呢?”?”师旷说;师旷说;“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我怎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过:年少时喜欢学习,就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喜欢学习,就像是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正午时的光芒,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

39、燃蜡正午时的光芒,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点燃蜡烛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更好呢烛照明和摸黑走路比哪个更好呢?” ?” 平公说:平公说:“说得好啊说得好啊!”!”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36页16.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彘。”妻子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妻子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特与婴儿戏耳!耳!”曾子曰: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听父母之教之教/今子欺之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是教子欺也/母欺

40、子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非所以成教也。”(划八处)遂烹彘也。(划八处)遂烹彘也。译文:译文: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孩子边跟着她边小声哭,母亲对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孩子边跟着她边小声哭,母亲对他说:他说:“你回去,等我回家后杀猪给你吃。你回去,等我回家后杀猪给你吃。”妻子去集市上回来了,看妻子去集市上回来了,看见曾子就要抓住猪把它杀了,妻子阻止他说:见曾子就要抓住猪把它杀了,妻子阻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和小孩子刚才只不过是和小孩子开玩笑罢了。开玩笑罢了。”曾子说:曾子说:“孩子是不能和他随便开玩笑的。孩子是不懂孩子是不能和他随便开玩笑的。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向

41、父母学习的,听从父母的教导。如今你欺骗他,这就是教事的,是要向父母学习的,听从父母的教导。如今你欺骗他,这就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方法。该用的方法。”曾子于是就把猪煮了。曾子于是就把猪煮了。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36页17.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

42、公以马杀人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必怨吾君/尔罪二也尔罪二也/诸侯闻之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划六处)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谏尔罪三也。(划六处)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谏此事,岂忘之邪?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太宗意乃解。译文:译文: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宫人。皇后劝谏说:宫人。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

43、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恨国君,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您读书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怒气就消了。现在学习的

44、是第32页,共36页18.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画孰最难?”客曰客曰/犬马最难犬马最难孰孰最易者最易者/曰曰/鬼魅最易。(划四处)曰:鬼魅最易。(划四处)曰:“何为?何为?”曰:曰:“夫犬、马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不可类之/故难故难/鬼魅无形者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不罄于前/故易故易之也。(划五处)之也。(划五处)译文:译文:有人为齐王作画有人为齐王作画, ,齐王问他:齐王问他:“画什么最难画什么最难?” ?” 他说:他说:“狗、狗、马最难画马最难画.” .” 齐王又问:齐王又问:“画什么最容易画什么最容易?” ?”

45、他说:他说:“画鬼怪最画鬼怪最容易容易.” .” 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 ,早晚都出现在你面前早晚都出现在你面前, ,不可仅仅画不可仅仅画得相似而已得相似而已, ,所以难画;鬼怪是无形的所以难画;鬼怪是无形的, ,不会出现在人们面前不会出现在人们面前, ,所以所以容易画容易画. .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36页19.人之生斯世也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酒罂饭囊/或醉或梦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划七处)余与死之鬼何异?(划七处)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

46、也,特一间耳。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译文:译文:人们活在这个世上人们活在这个世上, ,只知道已经死了的鬼只知道已经死了的鬼, ,而不知还有没死之而不知还有没死之人(其实)也是鬼人(其实)也是鬼. .(那些)只知吃喝的人(那些)只知吃喝的人, ,有的醉生有的梦死有的醉生有的梦死, ,(浑浑噩噩)像泥石土块一般没有知觉(浑浑噩噩)像泥石土块一般没有知觉, ,那么这样的人即使活着那么这样的人即使活着, ,和已死的鬼又有什么两样和已死的鬼又有什么两样? ?我曾经见过未死的人间的鬼去凭吊已死我曾经见过未死的人间的鬼去凭吊已死的的鬼的的鬼, ,(他)没想过(活着的鬼与死了的鬼)这件

47、事(他)没想过(活着的鬼与死了的鬼)这件事, ,(其实它们之(其实它们之间)只是一点点差别罢了间)只是一点点差别罢了. .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36页20.太宗曾罢朝,怒曰: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文德后问:“谁触忤陛谁触忤陛下?下?”帝曰:帝曰:“岂过魏征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划三处)帝惊曰:于庭。(划三处)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对曰:“妾闻主圣臣忠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安敢不贺?”(

48、划四处)(划四处)译文:译文: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文德皇后问:德皇后问:“谁惹陛下生气了谁惹陛下生气了?”?”太宗说: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 ?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我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我, ,弄得我经常不自在弄得我经常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服站在庭院里. .太宗震惊地说:太宗震惊地说:“ 皇后为什么像这样呢皇后为什么像这样呢?”?”皇后回答说: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 ,现在陛下圣明现在陛下圣明, ,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告告. .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 ,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 ?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36页感谢大家观看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3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