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解读稿.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630062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欢喜解读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欢喜解读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欢喜解读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欢喜解读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欢喜解读稿汪昱辰欢喜是冯唐十七岁时候写的一篇长篇小说,冯唐在自序里面提到,他当时在修改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这部长篇小说,想从过去的手稿里找一点素材,于是发现了这部他十七岁时候写的长篇小说,竟然是个结构和故事极其完整的长篇小说,对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的修改没有一点用处,只好单独拿出来出版,他随手给这个十七岁时候写的长篇起了个名字,叫做欢喜,他说,也只有那个年代和年纪,才有真正的欢喜。冯唐本人并不是文学专业科班出身,冯唐的真名叫做张海鹏,1971年出生在北京,现在在香港生活。1990年1998年就读于协和医科大学妇科肿瘤专业,获临床医学博士,随后攻读美国商科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就职于麦肯锡公司,从事旧

2、时被称为军师、幕僚或师爷的工作。曾经是华润集团战略管理部总经理。2011年10月,当选为华润医疗集团有限公司CEO。2013年12月5日,“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冯唐以295万的版税收入荣登“第八届作家富豪榜”第39位,引发广泛关注。冯唐在2005年被人民文学评为“年度青年作家”称号。作为北京青年的“精湛的编年史记录者”,冯唐创作出了一系列反映九十年代中国首都北京发展的小说。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半自传体三部曲(欢喜、万物生长和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小说文字以“精准的抒情性”引起了年轻人的共鸣。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万物生长、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北京,北京、欢喜和不二,散文集有猪和蝴蝶、活着

3、活着就老了以及如何成为一个怪物,诗集有湖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冯唐诗百首。其中,万物生长和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曾被译成法文。2012年,由人民文学杂志主办的“娇子未来大家”Top20颁奖礼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青年作家冯唐位列20位未来大家的榜首,他说:“搞文学创作现在属于弱势群体,特别是搞纯文学的,不能当饭吃。但我觉得就像人们日常生活中吃的黄瓜、西红柿,纯文学也有它存在的味道和价值。”问及获奖的感受,冯唐这样说:“这个奖并不能说明什么,有很多有潜力的作家可能在某个小山村里,写作是一个很孤独的行业,特别是一些不知名的作者更需要被认可和鼓励。”如今红极一时的他认为自己已经过了虚夸的阶段。对于各种赞

4、誉,冯唐很淡定,他说:“不必太得意,也不必太慌张,受着就是了。”冯唐的小说不是现实。冯唐的小说不是梦想。冯唐的小说也不是梦想照见现实或者现实侵蚀梦想。冯唐的世界无故事,冯唐的世界甚至无人物,没有人会把自己想象成是冯唐小说中的人,想进去也找不到门,冯唐的小说里有的只是声音:空空中回荡着的、玩味着调弄着这平等这寂静的花腔。遥遥传来,便是红尘游戏,众生倾听,然后各忙各去。全书分为冬和春两个章节,冬篇章分12篇,春篇分14篇。冬、春两个篇章都是引用唐朝诗人杜牧创作的诗句。冬篇用的是一首七言绝句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原文: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

5、乐游原上望昭陵。)这首绝句是杜牧于宣宗大中四年(850)将离长安到湖州任刺史时所作。此诗先说自己才华平庸,喜欢如孤云般自在,如和尚般清净,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意趣;然后写自己临上任前对长安的不舍,回望唐太宗的昭陵,表达了想出守外郡为国出力,又不忍离京的忠君爱国之情。全诗以登乐游原起兴,以望昭陵戛止,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通过这首诗,杜牧表现了对朝政的无言讽刺。而春篇引用的则是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原文: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是杜牧离开扬州时为当地一位美丽的年轻歌女所写,抒发的是两人离别时的不舍和感伤。前一句是说两人有真挚深厚

6、的感情,在离别之时就更加伤感,面对面竟无言无笑,就好像是无情之人,愁绪也默然而生,这是以无情烘托多情的写法。后一句是拟人的手法,其实就是借物抒情,把蜡烛拟人化,蜡烛之泪就是离人之泪,这里指两人因离别在际,伤感泪流而彻夜未眠。从全文的布局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书写。十七岁,是一个下着雨但挂着彩虹的年龄;是一个懂得自己有宽宽肩膀的,需要责任的年龄;是一个发现自我的开始喜欢你的年龄。冬篇章节亦如“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写出了作者当时学生生涯的闲适、意趣。春篇章节写出了作者少年时代的情感的萌芽和成长。欢喜是冯唐十七岁作品,与前面有点重复,建议删除是一部关于青春的故事,结构完整,感情

7、细腻。读到最后有种莫名的伤感,觉得青春这回事实在是难以捉摸。多年后的回忆,似曾相识的瞬间,恍然明白,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也只有那个年代和年纪,才有真正的欢喜。书中描述高中生秋水成长的故事。秋水酷爱读书,他有着普通孩子对社会、人生的好奇,有着成长期少年的乖张、叛逆,以及青春期少年对异性同学的复杂情感。他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既熟悉又有种怪怪的味道的校园生活。没有耸人听闻的情节,也很少煽情,只有一些成长过程中的琐事,一些校园里的噱头,却有着莫名的伤感,青春实在是难以捉摸,似曾相识的瞬间,恍然明白,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那些司空见惯、视而不见的事物,在冯唐的笔下却异常生动,活灵活现,透着顽世的小聪明

8、。小说语言清新,技巧圆熟,人物和故事完整,比起冯唐其他的小说,更象传统意义上的小说。对少年的描写,细腻嚣张,思想和情感时常幼稚可笑。开篇中从第6页开始都是作者以男主的口吻对一女子长发的描写,其中不乏追忆和臆想。当年看巴黎圣母院对建筑与印刷术的对比写了N页这件事,挺费解,但是看着很受用。这么风马牛不相及的物事都能连出关系来,真真是才华满地淌。现在看到情窦初开的作者洋洋洒洒对头发的诸多描述,是对这个十七岁时执笔少年的无限感慨。现在这个少年已经成长为四十多岁的男人,且是个令京城文艺女青年趋之若鹜的人物。初读时,怀揣着一颗想了解一下男人十七岁由男孩走向男人究竟是怎么想的心,近可以助益工作,远可以把握孩

9、子心理生理成长所以这书,还是看得很有针对性。但是,这个十七岁写文的男生,那时的心思细如发,软如发,缠如发,又结如发,有些太文化,这段头发的描写,生生让人想到前些时看的陈可辛导演的中国合伙人,其中黄晓明扮演的人物在点着烛光的图书馆内,侧头轻轻在姑娘十厘米外那一嗅。那一嗅下估计是若有似无的体香和大多姑娘的发香吧,哪怕那个时代的姑娘受条件所迫一周才能洗一次长发,然而发上混着身体复杂的香,让人在初嗅不换气地再深嗅后,仍能盈满一腔尊贵的瞎想。十七岁的冯唐对着头发,整整怔了3页纸。另一个十七岁时颇文艺的青年陶喆,语意清晰地说那年“做过自己觉得好傻的事”,那就是十七岁,无法替代的十七岁。无论是走弯路,还是痴

10、狂一把头发,亦或把猪的笑看出嫦娥的味道,都是绝无仅有的体验。秋水对数学张老师形象的称之为“根号2”, “根号2上班从不迟到早退,上课偶尔出点错误,每每出现错误的时候,根2手抬得高高的,等错一出,就将敞开的铁铅笔盒盖扣下去,扣出吓人的响声。”确如秋水眼中一样,我们大多数人无论在生活中或是工作中,能忍耐一个人凶残、卑劣,甚至下贱,却不能忍耐一个人的平庸。作者称“学校是这乱世、色界里的净土”不禁唤起大家对学生生涯的还念,怀念的是学生的身份、同学和同学的故事。看小说,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事稀松平常的事情,可对十七岁的读书少年来讲犹如饭后多加的甜点一样吸引人,而他们更多的是偷偷的品读。书中的秋水在课堂偷偷

11、的看着鹿鼎记,无情的被老师发现揪出,换来的不是常规的请家长和教训,而是接受了在全校演讲关于“四十条”的几点看法。秋水并未接纳语文老师的建议去演讲,而是独辟蹊径的采取个人的亲身经历举例演讲,演讲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共鸣。可以看出年轻的作者在少年就拥有了独特的才华,也具有天生叛逆又不失浮夸,认真的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不管是喜是悲,均从容应对,只将人生最好的脚本展现在舞台之上。书中所述“一个月总会有一两天,不想看书,不想听课,不想说话,不想吃饭,只是一味地厌厌的烦。而且有时候想的并不是简单的踢一场球,碎块玻璃,出身臭汗,而是想到女孩子。”朴实的文字写出了十七岁懵懂少年的共性,既有对学业的叛逆,亦

12、有对异性的好奇心。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是的,秋水在临放假时对同桌孟寻想留却没有留的地址,留下的是一句“开学见”。情窦初开的他(她)们是如此的单纯、青涩,寒假里漫长的等待、思念迫使他更期待开学那天的见面,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秋水是这样形容的“譬如一只小鸟在什么时候吃了一颗鲜美的果实,它飞呀飞呀,高兴极了,蓝天是海,白云是帆,夜里的星星,就是渔火点点,它自在极了。不觉中这果实未被消化的种子排泄出来,落到地上。这本来就是一块很肥沃的土地,土地的肥分又恰好适合这种子的生长,气候也对头,于是就长起来。虽然这里缺风少露,一年四季见不得阳光,虽然高山大河很少有气息通到这里,但是那鸟儿的每一展翅,每一眼神

13、,每一欢叫,树都能清楚地感到,虽然这些并不是为它,但的确成了它的养料。树渐渐长大。到这个时候,更准确地说,是从一开始,这土地毫无办法,它动弹不得,改变不得,只能用心暖这树,用血沃这树。这树越长越大,土地托不住,蓝天盖不住,大的鸟儿已经逃不开,绕不开。它不能像先前那样自在了,可它当然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到底是谁的责任呢?、谁的责任也不是,人们称这种情况,叫:天意。”读冯唐的文字,徒然想到王朔,想到王小波,都那么真实地在制造生活,都在拿自己开涮,自嘲一番,但并不彻底,因为这种自嘲的背后是自尊。只是冯唐的不羁背后还透着一颗柔软的心。(加看书感受)在80年代末的高中校园里,他和同学们一起议武侠

14、、论诗歌、谈理想。那个时候没名没利,却有人生真正的欢喜。物欲充斥的社会,小家乃至大家都追求利益金钱名誉,物质的满足,却无法填充微小的幸福。得与失的看重,淡薄了人之间最原始的信任,而欢喜的过活、工作不再像从前一样简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生活不应该热衷于得失,而是以欢乐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事物。十七岁的描写,看出望尘莫及的幼功。因着冯唐,现在特纠结“幼功”二字。咱小时候没有那个条件,经史子集没有丝毫涉猎,都看些半吊子文章了,没走上文学的康庄大路,纯在外围打打野食儿。直到奔四了才发现“幼功”这么一回事,然而补之不及,还有比这回头太难的事么?然后看着十七岁笔下的窗上水雾,窗外仅剩几片叶的树,椅子上心神渐渐摇到俱散的心,咱真是感慨万千。没有幼功做支撑,只能寻个再俗不过的词来表达内心的涌动。这是时间的河,横亘在书缝中,唤起青春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