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贫血的护理.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621462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血性贫血的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溶血性贫血的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溶血性贫血的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血性贫血的护理.docx(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溶血性贫血一、定义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 , HA)指红细胞遭到破坏、寿命缩短,超 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时发生的一组贫血。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脾大、 网织红细胞增高及骨髓红系造血细胞代偿性增生。骨髓具有正常造血能力6-8 倍的代偿潜力,当红细胞破坏增加而骨髓造血能力足以代偿时,可以不出现贫 血,称为溶血性疾病。二、分类(一)按发病机制分为红细胞自身异常所致的溶贫和红细胞外部异常所致 的溶贫。(二)按红细胞被破坏的原因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三)按发生的场所分为血管外溶血和血管内溶血:1 .血管内溶血:指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于血管内被破坏,血红蛋白释出后 即形成血红

2、蛋白血症,以急性溶血为主。2 .血管外溶血:指红细胞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主要是脾脏内)被破 坏而发生的溶血,以慢性溶血为主。(四)按临床表现还可分为急性溶血和慢性溶血。三、病因(-)红细胞自身异常所致的溶贫病因:1 .红细胞膜异常。2 .遗传性红细胞酶缺乏。3 .遗传性珠蛋白生成障碍。4 .血红素异常。(二)红细胞外部异常所致的溶贫病因:1 .免疫性HA:包括同种免疫性溶血(新生儿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 后溶血)、自身免疫性溶血(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性免疫性溶血(奎尼 丁、青霉素等)。2 .血管性HA:微血管病性HA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溶血尿毒症综 合征)、DIC、败血症、瓣

3、膜病(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人工瓣膜、血管炎、血 管壁受到反复挤压(行军性血红蛋白尿)。3 .生物因素:蛇毒、细菌、病毒、疟疾等。4 .化学因素:苯、磺胺、碑化物、亚硝酸盐等。5 .物理和机械因素:大面积烧伤、人工金属心脏瓣膜、微血管性溶血性贫 血、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等。四、资料收集及评估(一)一般资料:入院2小时完成“患者护理评估记录单(成人)”1 .询问患病情况及治疗过程:评估患者的起病急缓、特点及目前主要病症 和体征;评估患者既往的相关辅助检查、用药和其他治疗情况。2 .既往史、家族史及个人史;主要了解与溶贫相关的疾病史以及可能影响 患者健康和治疗效果的相关疾病史。3 .用药史、接触史。(

4、二)主诉资料及评估1 .心悸、乏力、呼吸短促、体位性头晕、心绞痛加重。2 .少尿、无尿、酱油样尿。3 .肝、脾肿大。4 .黄疸,皮肤瘙痒。5 .高热、寒战、腰背与四肢酸痛。(三)查体资料及评估1 .生命体征:有无脉搏加快与呼吸加速。2 .意识状态:有无意识障碍。3 .面容及营养状态:有无贫血面容、消瘦、发育缓慢等营养不良的表现, 包括皮下脂肪厚度、身高与体重等。4 .体位:重度贫血的患者,可因并发贫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而被迫采取 半坐卧位。5 .淋巴结有无肿大:部位、数目、大小、外表情况、质地、活动度及有无 压痛等。6 .肝、脾有无肿大。7 .有无黄疸:皮肤及巩膜是否黄染,有无皮肤瘙痒。(四)

5、住院期间评估1 .生命体征:是否平稳。2 .贫血情况:面色、疲劳乏力、头晕、心悸、气促等状况有无改善。3 .精神状态:有无神志的改变。4 .有无黄疸:皮肤及巩膜是否黄染,有无皮肤瘙痒。5 .肝、脾、淋巴结肿大的变化情况。6 .尿色及尿量。7 .饮食及营养情况:饮食种类及原那么是否正确,有无食欲减退;有无体重 减轻。8 .患者住院期间的睡眠情况、活动耐受力及自理能力。9 .用药效果及副作用:尤其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雄激素等药 物不良反响的评估与观察。10 .评估血常规、尿常规、肝功生化、肾功、骨髓穿刺等检验与检查结 果。11 .输血患者是否发生输血不良反响或输注无效。(四)评估患者心理

6、-社会状况与认知程度1 .患者是否有焦虑、恐惧、抵抗等负性情绪。2 .对疾病知识、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是否了解,有何不适;是否掌握饮食 调理的原那么。3 .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及对患者的态度;家庭经济情况,有无医疗保障等。五、治疗要点(一)清除病因:能明确病因的溶血,需消除病因才能根治。(二)去除诱因:由某种诱因诱发的溶血或使之加重者应尽快去除诱因。(三)对症治疗:1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有效;对PNH频发性可减轻溶血 发作;对其他溶血性疾病无效,应防止滥用。2 .脾切除3 .雄性激素:能刺激骨髓红系造血,但有一定限度。4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嘎喋吟、环抱素、甲氨蝶吟等,有时

7、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输注。5 .输血:可改善贫血病症。6 .血浆置换:可用于严重或顽固的AIHA等。7 .适当补充叶酸及铁剂。8 .中西医结合治疗。9 .治疗溶血的并发症:溶血危象时要注意休克的发生,保持水电解质平 衡,防止肾衰、心衰等,要早预防、早发现和早处理。六、护理问题(一)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引起全身组织缺氧有关。(二)潜在并发症:急性肾衰竭、脑水肿、溶血危象等。(三)知识缺乏缺乏疾病有关诱因的防护知识。七、护理措施(一)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受力1 .休息与运动:指导患者合理休息与活动,减少机体的耗氧量。轻度贫血 者,无需太多限制,防止过度疲劳;中度贫血者,鼓励其生活自理,活动量以 不加重病症

8、为度,指导患者在活动中进行自我监控,假设自测脉搏大于100次/分 或出现明显心悸、气促时,停止活动,必要时,在患者活动时给予协助,防止 跌倒;重度贫血者多伴有贫血性心脏病,缺氧病症明显,可给予半坐卧位休 息,减少回心血量、增加肺泡通气量,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或缺氧病症。2 .氧气吸入:严重贫血患者给予常规氧气吸入,以改善组织缺氧。(二)潜在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1 .病情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自觉病症的变化,注意贫 血、黄疸有无加重,尿量、尿色有无改变,记录24小时出入量,假设少于100 m 1/d,应警惕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能。及时了解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如血红蛋白 浓度、网织红细胞计数

9、,血清胆红素试验等。一旦出现少尿甚至无尿,及时通 知医生并做好相应的救治准备与配合;严密观察患者面色苍白、气促、心悸或 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全身黄染,伴有寒战、高热、腰背疼痛、恶心、呕吐、 烦躁不安等急性溶血现象;如出现昏迷、抽搐、头痛、喷射性呕吐、气急、呼 吸不规那么、脉搏细弱或尿少、尿闭,提示合并有脑水肿、急性心力衰竭、肾功 能衰竭,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镇静、强心、利尿等处理,维护重要脏器的生 理功能。并随时监测血象的变化。2 .饮食指导:PNH患者忌食酸性食物;G-6-PD缺乏者禁食蚕豆及其制品。 应用糖皮质激素患者减少糖盐的摄入;应用环磷酰胺患者多饮水,勤排尿,预 防出血性膀胱炎,促进

10、溶血后所产生的毒性物质排泄,减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 应。鼓励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奶制品、蛋、鱼、虾、绿色蔬 菜。3 .用药护理:遵医嘱正确用药,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响,应用糖皮质激 素、环抱素注意预防感染、观察血压血糖变化、饮食睡眠情况、肝肾功能等; 应用环磷酰胺注意尿色及尿量。4 .输液和输血的护理:遵医嘱静脉输液,以稀释血液中因溶血而产生的毒 物,增加尿量促使毒物迅速排出体外。如需输血,应输注洗涤红细胞,血液取 回后应立即输注,不宜久置或加温输注,因血液超过37会造成红细胞变形破 坏而致溶血。输血前,认真核对输血记录单、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Rh 因子、血量及血液种类,输血时

11、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严密观察病情,及时 发现各种不良反响,协助医生处理。八、健康指导(一)疾病预防指导对相关疾病的高发区或好发人群、有相关遗传性疾病家族史者,男女双方 结婚前均应进行相关筛查性检查。有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或发病倾向者在婚前婚 后应进行遗传学相关的婚育咨询,以防止或减少死胎及溶血性疾病患者的出 生。对蚕豆病高发区,应广泛开展健康宣教指导。加强输血管理,防止异型输 血后溶血。(二)疾病知识指导简介疾病的有关知识,如病因、主要表现、治疗与预防的方法等。告知患 者及家属,许多溶血性贫血病因未明或发病机制不清,尚无根治的方法,故预 防发病很重要,使患者增强预防意识,减少或防止加重溶血的发生

12、。适宜的体 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但活动量以不感觉疲劳为度,保证充足的 休息和睡眠。溶血发作期间应减少活动或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多 饮水、勤排尿。(三)预防溶血指导如已明确为化学毒物或药物引起的贫血,应防止再次接触或服用。阵发性 血红蛋白尿患者忌食酸性食物和药物,如维生素C、阿司匹林、苯巴比妥、磺 胺药等,还应防止精神紧张、感染、疲劳、妊娠、输血及外科手术等诱发因 素。G-6-PD缺乏者禁食蚕豆及其制品和氧化性药物,如伯氨喳、奎宁、磺胺 药、味喃类、氯霉素、维生素K等。对伴有脾功能亢进和白细胞减少者,应注 意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四)病情监测指导主要是贫血、溶血及其相关病症或体征和药物不良反响的自我监测等,包 括头晕、头痛、心悸、气促等病症,皮肤黏膜有无苍白与黄染,有无尿量减 少、浓茶样或酱油样尿。上述病症或体征的出现或加重,均提示有溶血发生或 加重的可能,要留取尿液标本送检,及时就诊。参考资料:1 .尢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 .陆再英,终南山.内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 .张之南等.血液病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