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2期末复习.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580165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50.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2期末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城市规划原理2期末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2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2期末复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城市规划原理2?期末复习期末考试题型:填空+选择+判断与改错+概念+简答+论述重要复习线索:一居住区规划的原那么性、常识性内容2.住区中各项用地组成邻里单位、新城市主义4.住区的规模分级、构造的根本形式社区开展原那么三点需求层次理论6.空间外部空间构成要素,空间限定手法,空间类型,D:H,手法等二居住用地中“三大级别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与“四大系统住宅、道路、绿地、公建平面组合方式立面组合方式群体组合方式 日照、通风相关常识与噪声的防治用地: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居住组团级道路断面形式,以及配置内容、技术要求 道路路网的布置形式9.公建系统:“千人指标的概念与公建布置规模、规划布置方式

2、、小学与托幼的位置10.绿化景观:各级绿化景观系统的内容、要求、最小规格表格11.各技术指标的公式与计算方法经典的居住小区案例三城市公共空间规划13.城市中心的位置选择、交通组织14.城市广场实例、城市广场类型第一局部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site plan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一种。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任务是:满足上一层次规划的要求,直接对建立工程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并为下一层次建筑、园林和市政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根

3、据建立部?城市规划编制方法?,修建性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条件分析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2.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6.竖向规划设计;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城市设计与修建性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具有法律地位“一书两证;成果、设计深度、指标控制更严格。城市设计:只是引导性的文件,意向性更强;深度较低,视野宽广、灵活。一样点:二者核心图纸一样。第二局部 城市居住区规划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编制1.住区同城市住宅区的概念:在城市、镇的范围内居住空间形态

4、的统称。A.按照城乡区域范围不同划分:城市住区、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基地的住区、乡村住区。各自特点结合课堂内容B. 按照住宅层数不同划分: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高层住宅。C.按建立条件不同划分:新建住区和旧住区。3.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任务与 1选择、确定用地的位置、范围2确定规模,即人口数量和用地大小3拟定类型、层数比例、数量、布置方式4公共效劳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5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6拟定公共绿地、体育、休息的室外场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7拟定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方案8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4.编制成功的要素:合理的地段选择、城市设计框架由

5、总体城市设计出发的区域感、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住区的组成、功能及规划构造1.住区的组成要素:物质要素由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组成。自然: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植物;人工:各类建筑物以及工程设施。精神要素社会制度、组织、道德、风气、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修养等。2.住区的组成内容:建筑工程: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生产性建筑、市政设施、小品建筑等。室外工程:地上道路工程、绿化工程、挡土墙、护坡等。地下工程管线。给水、排水、供电、燃气、供暖等管线和设施等3.住区的用地组成:A.住宅用地R01: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的总称。R02: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

6、居民效劳和使用的各类公共设施用地、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C.道路用地(R03:指住区范围内的各级道路,包括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居住区级道路城市支路D.公共绿地(R04):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4.住区规划构造的演变:A.郊区整体规划社区模式案例:18681887 里弗赛德住宅小区,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结合教材图片1曲线形街道,尽端式道路;2穿插口绿化空间、街道两侧前院草坪形成开放空间;3商业中心,停车场地。B.邻

7、里单位模式规划布局的六条根本原那么:1邻里单位周围由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平安的居住气氛;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根底支撑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下学不必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在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3000-4000人;4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效劳设施一起结合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设施;,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下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km;6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1.邻里中心 2.商业和公寓3.商店或教堂4.绿地案例:英国哈

8、罗新城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三十多年中,一共规划建立了32座新城(镇),如今在这些新城中(有的尚未全面建成)居住着二百多万人。伦敦的卫星城哈罗,被誉为第一代新城的代表。在邻里单位被广泛采纳的同时,前苏联提出了“扩大街坊的规划原那么,与邻里单位的理论十分相似各国在住区规划和建立实践中又进一步总结和提出了“居住开发单元的组织形式居住开发单元模式: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如河流等划分,并不被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没一居住开发单元内设有一整套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公共效劳设施,规模一般以设置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模下限的依据,以单元内公共效劳设施最大效劳半径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扩大街坊的

9、规划原那么对我国从1950年代末开场的居住小区建立以及以后的城市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D.“扩大小区与“居住综合区*居住综合体:是指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效劳的公共效劳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案例:勒柯布西耶 马赛公寓居住综合区:是指将居住和工作环境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组织形式,有居住与无害工业结合的综合区。扩大小区:就是在干道间的用地内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公共效劳设施主要是商业效劳设施结合公交站点布置在扩大小区的边缘,即相邻的扩大小区之间,这样居民使用公共效劳设施可有选择的余地。案例:英国的第三代新城密尔顿凯恩斯针对现代生活方式提出的规划模式1新城

10、市主义的兴起:1980年代末期 美国兴起 安德雷斯杜安伊、伊丽莎白普拉克赞伯克新传统邻里区开发 新城市主义彼得卡尔索普公共交通导向的邻里区开发/2根本设计准那么:1有一个邻里中心和一个明确的边界,每个邻里中心应该被公共中心所限定,并由地方性导向和市政和商业设施来带动;2最优规模由中心到边界的距离为400m左右的空间范围;3各种功能活动到达一个均衡的混合居住、购物、工作、就学、礼拜和娱乐;4将建筑和交通构建在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街道组成的精细网络至上;公共空间应该是有形的而不是建造留下的剩余场地,公共空间和建筑的安排应优先考虑。3新城市主义模式的设计特征:新传统邻里模式提出了一种人性尺度的、行人友好

11、的、带有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的物质环境,以鼓励社会交往和社区感的形成。1相对自给自足的步行环境,围绕着核心城镇设施和商店布置住宅;2为人行和车行提供更多可选择的通行路线;3设计为行人、自行车、游戏以及机动车等共同使用的街道;4为了围合街道空间以形成公共空间,建筑的道路退界较少,街道两侧的住宅前廊离人行道也较近。车库设置在住宅反面并通过后街进入,以减少车库通道缘石打断街道的次数。*4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以居住小区为根本单位其规划构造方式为:居住区居住小区特点:以居住小区为规划根本单位组织居住区,不仅能保证居民生活的方便、平安和区内的安静,而且还有利于城市道路的分工和交通的组织,并减少城市道路的密

12、度。以居住组团为根本单位其规划构造方式为:居住区居住组团特点:1不划清楚确的小区用地范围,居住区直接由假设干住宅组团组成;也可以说是一种扩大小区的形式;一个住宅组团相当于居委会的规模;2另外一个特点是其布局灵活,可以满足特殊地形条件下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建立。以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为根本单位来组织其规划构造方式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特点:居住区由假设干居住小区组成;每个小区由2-3个住宅组团组成;布局系统性强。1影响因素:公共设施的经济性与合理的效劳半径; 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 居民行政管理体制上的影响; 住宅的层数对居住人口和用地规模的影响。2规模分级: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住区规

13、模的划分:界限、人口规模、公建1居住区:一般称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效劳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2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限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根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效劳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3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效劳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人口规模理

14、解:规模 用地公共效劳设施、绿化、交通分级原那么 用地规模居住区规划设计总体原那么1.社区开展原那么:主要内容:建立社区文明与开展社区文化,建立完善的效劳与管理机制。核心内容:如何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适居性+识别性+归属性+文化与活力适居性:卫生、平安、方便、舒适。识别性与归属性:场所:特定的人特定的事占有的环境的特定的局部,使所占有的场所不仅仅是一种空间。特征:建筑风格,空间尺度,绿化配置,街道线性,空间格局,环境气氛。文化与活力:邻里关系,社区文化,精神文明,居住气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平安需求爱与归属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技术角度3.共享社区原那么:共享设施、共享效劳、共享景观、

15、公共参与。空间1.外部空间根本构成要素:指限定根本空间的建筑物,高大乔木,大型构筑物等。 辅助构成要素:将大空间分割成为小空间,如灌木,绿篱矮墙,院门等。2.空间的限定、类型、层次和变化1空间的限定:围合(四合院、休闲院落)、占领纪念碑广场、高层建筑、占领间的联系雕塑群,建大老校门等要求会画图并举出例子在居住区的外部空间中,围合是采用最多的限定和形成外部空间的方式。1具有很强的地段感和私密性; 2易于限定空间界限和提供监视;3可以减少破坏行为; 4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交往和提供户外活动场所2空间的类型流动的带状空间快速通过、无驻留感静止的院落空间归属感、驻留感 由于空间的要求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空间

16、带形空间将各个院落空间串联起来3空间的围合程度视角与建筑的围合程度D:H=1观察细部 全围合D:H=2观察整体 界限围合D:H=2观察整体 界限围合街道、院落与广场的高宽比一个城市感觉亲切的外部空间距离为2025米。因此可以认为,在居住区中街道的宽度一般不宜超过这个尺度。一个能够观察人行为的最大距离一般是150200米,所以,居住区中低等级的街道(或道路)其直线段一般也不宜大于这个距离。3.各层次空间衔接点(或称空间节点) 必须的处理:过渡、转折、比照具体方法及案例见课件住宅及其组群的规划布置的根本形式及特点平面组合根本形式:有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4种。A. 行列式:是指条形住宅或联

17、排式住宅按定朝向和间距成行成列的布置形式,在我国大局部地区这种布置方式能使每个住户都能获得良好那么日照和通风条件。根本形式山墙错落,前后交织 山墙错落,左右交织 山墙错落,前后左右交织 单元错开拼接 等长拼接 不等长拼接成组改变方向扇形 曲线形 折线形B.周边式:是指住宅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形成全部或局部围合的住宅院场地。围合局部特别适合设置幼儿和儿童,游戏场地、老年人休闲场所、小型休闲绿化设施。单周边 双周边 自由周边这种布置形式形成较内向的院落空间,便于组织休息园地,促进邻里交往。对于寒冷及多风沙地区可阻挡风沙及减少院内积雪。周边布置的形式还有利于节约用地,提高居住建筑面积密度。但一局部朝

18、向较差,对于湿热地区很难适应,有的还采用转角建筑单元,使构造、施工较为复杂,造价也会增加。:是行列式与周边式的结合形式,最常见的往往以行列式为主,以减少住宅或公共建筑沿道路或院落周边布置,以形成半开敞式院落。D.自由式:是指由不规那么平面外型的住宅形成的、或住宅不规那么地组合在一起的群体布置形式。散立 曲线形 曲尺形 点群式住宅平面组合上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空间形状的变化;围合程度的变化;布置形式的变化;住宅平面外型的变化。在住宅群体的立体组合上,多样化在平面组合的根底上可以利用住宅高度(层数)的不同进展组合。如低层与多层、高层的组合,台阶式住宅与非台阶式住宅的组合。外围低层、内圈

19、高层、入口高层形成内部院落和街巷空间,外部形象富有层次和变化。A.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住宅群体的组合可以由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住宅或结合公共建筑组合成组或成团,作为住区的根本组成单元,有规律地开展使用。这种根本组合单元可以由假设干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住宅或结合公共建筑组合而成。根本组合单元组团规模受到层数、公建配置、自然地形、现状条件。住宅组团的分隔方式:用绿化分隔用公共建筑分隔用道路分隔用河流分隔利用地形高差分隔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功能分区明确,组团用地有明确范围,组团之间可用绿地、道路、公共建筑或自然地形进展分隔。这种组合方式也有利于分期建立。B. 成街成坊的的组合方式 成 街住宅沿街组合方式

20、成 坊住宅以街坊作为一个整体成街的组合方式一般用于城市和住宅主要道路沿线和带形地段的规划。成坊的组合方式一般用于规模不大的街坊或保存房屋比拟多的旧居住地段的改建。两者相辅相成,密切结合。C.整体组合方式:是将住宅或结合公共建筑用连廊、高架平台等连成一体的布置方式。4.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运用空间构成的原那么与手法,将与住宅、公共建筑、绿化种植、道路和建筑小品等有机地组成完整统一的建筑空间群体。1比照2韵律与节奏是指同一形体有规律的重复和交替使用所产生的空间效果。3比例与尺度4色彩 5绿化 6道路 7建筑小品1日照住宅群体争取日照和减少日晒的规划设计措施主要采用建筑的不同组合方式以及利用地形、绿化

21、等手段。在山地还可以利用南向坡地缩小日照间距。具体措施参见教材P511措施以及配图2通风只记划线局部即可规划布局住区的位置应选择良好的地形和环境总体规划阶段建筑组合采用错位相设,与风向线角度的组合形式,可以提高通风的效果利用绿化成片成丛的绿化布置可以阻挡或引导气流,改变建筑环境气流流动的状况3噪声的防治合理布局 利用绿化 利用地形 利用人工障壁居住区公共效劳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1.“千人指标:即每千居民拥有的各项公共效劳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千人指标表格不需要背,会看即可2.规划布置的根本要求1便于居民使用居住区级:效劳半径800-1000m居住小区级:效劳半径400-500m居住组团级

22、:效劳半径150-200m2应设在交通比拟方便人流比拟集中的地段3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3.规划布置的方式:分级配置第一级-居住区级影剧院、图书馆、一元、街道办事处、派出所、邮电、银行等第二级-居住小区级菜场、小吃店、物业、小商店、老年活动室等第三极-居住组团级树木、草地、花卉、铺装地面、院灯、幼儿游戏设施4.规划布置的方式能对具体案例进展分析1沿街线状布置这种布置方式应根据道路的性质和走向进展考虑,在交通繁忙的城市2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3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的布置方式5.住宅底层商业效劳设施组合方式:插入、外接、半插入。图片见教材P5141小学的规划布置2托幼的规划布置居住区道路与交通的规

23、划布置1.居住区的交通类型:通勤性交通、生活性交通、效劳性交通、应急性交通2.居住区道路系统的根本形式:住区内动态交通系统可分为“人车分行和“人车混行。A.人车分行:机动车与行人在不同的道路断面中通行。人车分行的布局原那么:1车行与步行在空间上分开,形成两个独立系统2车行系统分级设置3设必要的停车空间和枝状尽端回车场4步行路应结合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效劳设施设置*人车分行较好地解决了小汽车和人行的矛盾,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景观、居住环境,平安,但使得道路用地比例增高,不经济。雷德朋系统 鱼骨架式路网B.人车混行:机动车与行人在同一的道路断面中通行。这种方式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拟适

24、合,特别 对一些居民以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为主的城市更为适用。3.居住区路网布局原那么: 顺而不穿,保持住宅区内居民生活的完整与舒适 分级布置,逐级衔接,保证居住区交通平安、环境安静以及居住空间领域的完整 因地制宜,使居住区的路网布局合理、建立经济 功能复合化,营造人性化接到空间 空间构造整合化,构筑方便、系统、丰富和整体的居住区交通、空间和景观网络 防止影响城市交通道路宽度:会画道路断面步行道 道路旁的人行道宽度最小为1m 其他可以小于1m每增加一个人宽度增加0.5m1第一级 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外交通的联系。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米。路面一般为9米,如果考虑通行

25、公交时应增加至10-14米,人行道宽度一般在2-4米左右。居住区级道路一般多采用一块板的形式。2第二级 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交通联系。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一般为10-14米根据敷设管线的要求,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路面一般为6-9米,在道路宽度宽于12米时可以考虑设人行道,宽度在1.5-2米左右。3第三级 组团级道路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一般为人车混行,起着联系居住小区范围内各个住宅群落的作用,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一般为8-10米根据敷设管线的要求,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车行道

26、一般为3-5米,大局部情况下居住组团级道路不需要设置专门的人行道。4第四级 宅间小路是指直通到住宅单元入口或住户的道路,它起着连接住宅单元与单元、连接住宅单元与居住组团级道路或其它等级道路的作用。平时主要是自行车和人行交通,但要满足垃圾清运、救护、消防、搬运等需求。路面宽不宜小于2.5m。6.居住区路网布置根本形式:主要可以分为:贯穿式、环通式和尽端式三种形式。1居住小区在城市交通性干道上的出口,设置间距在150米以上,与道路交角不小于75度;2无障碍设计:在居住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坡道。通行轮椅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3区内尽端式车道长度不

27、超过120米,尽端设12 x12米的回车场;4当道路坡度大于8%,应辅以台阶解决竖向交通;5适当的停车场地:居民汽车停车率不易应小于10%.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不易超过10%;6纵坡设计要求:道路类别最小坡度最大坡度多雪严寒地区最大坡度机动车道 L200m L600m非机动车道 L50m L100m步行道 0.2 8.0 7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对外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50m时,应设不小于4x4m的消防车通道。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步行通道;以上为课堂内容,更多技术要求参见?城市居住区规

28、划设计标准2002版?第8节居住区绿地规划布置1.居住区各类公共绿地的规划设计要求:使用功能:是指具有可活动性。如游戏、运动、散步、健身、消闲等;生态功能:是指具有生态平衡、气候调节的作用。如居住区小气候的形成(包括降温、增湿、导风等)、环境污染的防治与质量的改善(有噪声减弱、空气降尘、减菌和吸收二氧化碳等)、水土保持、动植物生长与繁殖等;景观功能:包括可欣赏性与美化环境。3. 居住区的户外环境景观:包括软质景观和硬质景现两大类。软质景观:绿地与植物种植硬质景观:步行环境、地坪竖向、铺地、边缘、树穴、踏步与坡道、护坡、围栏、墙与屏障居住区规划的技术经济指标*1用地平衡表的作用:上学期的内容,藉

29、此理解用地平衡表对土地使用现状进展分析,作为调整用地和制定规划的依据之一;进展方案比拟,检验设计方案用地分配的经济性和合理性;审批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的依据之一。2用地平衡表的内容2.各项用地划分的技术性判定理解即可,不必全背居住区用地范围确实定:居住区的用地界限一般情况下按以下三种情况予以确定:天然障碍的边界,指河流、水面、陡坎等的边界限;人工设施的边界,指围墙、场地边缘和道路的红线或中心线:其他人为划定的界限。住宅用地范围确实定:包括住宅基底在内的住宅前后左右必不可少的用地。住宅用地前后的界限一般以日照间距为根底,各按日照间距的二分之一划定计算;住宅建筑左右的界限一般以消防要求为条件。因此,

30、住宅用地实际上是住宅本身的占地加上住宅前后左右的宅间退路、绿地、住户底层的私院和局部或全部的住宅院落用地。公共效劳设施用地范围确实定:一般按其所属用地范围的实际界限来划定。当其有明显的界限时 (如围墙等),按其界限计算;当无明显界限时,应按其实际占用的用地计算,包括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用地。住宅底层为公共效劳设施时用地范围确实定:当住宅底层为公共效劳设施时,将其建筑基地及建筑物周围用地按住宅和公共建筑设施各占该栋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分摊,并分别计入住宅用地或公共建筑设施用地内;当公共建筑设施突出于上部住宅或占有专用场地或院落时,突出局部的建筑基地,因公共效劳需要后退红线的用地及专用场地的面积均应计入

31、公共效劳设施内。3.城市居住用地平衡控制指标:“千人指标详见公共效劳设施规划布置局部居住户(套)数户(套) 居住人数人 户均人口人/户 总建筑面积万 1住宅建筑面积 万 2公建面积万 住宅平均层数层 高层住宅比例% 人口毛密度人/h 人口净密度 人/h 住宅建筑套密度毛套/h 住宅建筑套密度净套/h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万/h 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万/h 容积率万/h 停车率% 停车位辆 地面停车率% 地面停车位辆 住宅建筑净密度% 总建筑密度% 绿地率%5.计算方法:人口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 人口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容纳的规划人口数量人/。住宅建筑套密度毛: 每公

32、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住宅建筑套密度净: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套数套/。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万/。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每公顷住宅用地上拥有的住宅建筑面积(万/)建筑面积毛密度:也称容积率,是每公顷居住区用地上拥有的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万/或以居住区总建筑面积万与居住区用地万m的比值表示。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与住宅用地面积的比率%。建筑密度: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10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第三局部 城市公共空间城市中心1.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的类

33、型:城市中心、行政管理中心、商业中心、文化娱乐中心、集会中心、城市交通中心大城市:市中心、分区中心、居住区中心;小城市一般只有一个中心。*2. 公共活动中心的构成:应有各类建筑物,各类活动场地、道路、绿化等设施 布置形式: 在一个广场空间上;组织在一条道路上;广场与道路结合; 大城市可以扩展到假设干街坊一系列街道和广场等。3.中心区的位置选择:1利用原有根底2中心位置选择交通3适应开展的需求4考虑城市设计的要求4.公共活动中心的交通组织:1有便捷的公共交通联系地面、地下2疏解与活动中心无关的束缚交通3停车泊位设置中心区的四周4开展全方位立体交通5中心区规模相当大时,可划定一定空间范围的步行区城

34、市广场1.分类:按历史时期:古代广场、中世纪广场、文艺复兴广场、17世纪及18世纪广场、现代广场按主要功能:市民广场、市场广场、建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交通广场等按形态:规那么广场方形、梯形、圆形、椭圆形、不规那么形广场按构成要素:建筑广场、雕塑广场、水上广场、绿化广场不同性质的广场:市民广场、建筑广场和纪念性广场、商业广场、生活广场2.广场实例画图、识图、常识方形广场:巴黎旺道姆广场P577椭圆形广场:圣彼得教堂前广场P579不规那么形广场: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P579最美的客厅:锡耶纳坎波广场P583空间的连接:佛罗伦萨西尼奥拉广场P584参照教材上比拟抽象的图为标准,不必画得一模一样,但要求标出大致公建位置、必要建筑位置和一定的文字说明复习参考资料:?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教材、局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02? 。祝大家考试顺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