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教师人文素养探析.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576976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院校教师人文素养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医学院校教师人文素养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院校教师人文素养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院校教师人文素养探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医学院校教师人文素养探析 郭书法, 钱志刚,权继振(蚌埠医学院,安徽 蚌埠 )摘要 提高医学高等教育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其关键是医学院校教师的自身素质。其切入点则是教师的人文素养。文章首先分析了医学院校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医学院校教师人文素养的路径。关键词 医学院校;教师;人文素养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随着知识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医学高等教育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医学教育和医学院校教师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提高医学高等教育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其关键是医学院校教师的自身素质。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医学院校里实施素

2、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师应具有的素质是综合性、整体性的,它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法律道德素质、人文科学素质、能力素质(讲课能力、科研能力等)、创新素质、心理人格素质、身体生理素质等,大学教师这一整体性的素质构成中,其切入点是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的人文素养指的是教师自身所拥有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素养以与其在整个精神世界所折射出来的兴趣、爱好、品格、修养等等。教师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才可以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才有资格和能力去指导和帮助学生,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一个称职的医学院校教师,如果没有相当的人文素养,是难以想象的。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医学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

3、尤显重要。一、 医学院校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人文素养” 主要是指除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的其它文化修养与素质。它是一个人全面素质的综合表现。它的有无是工具理性人格与健全人格的重要分界线。在工具理性人格看来,人文素养不是“知识”,没有立竽见影的实用性技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现代社会证明,单一的工具理性并不能形成真正健全的人格模式,只能造成机械化大生产下的“单面人”。只会造成人的全面性、丰富性的极度萎缩。目前,医学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过于专业化人文素养主要是指专业理论和技能之外的其他文化素质和涵养。对于我们的医学专业教师来讲,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水

4、平是毋庸置疑的,总体水平比较高。但是说到人文知识素养,却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医学专业教师很少关心自己在人文社会学科等方面的知识储备。部分教师具有功利思想 ,注重涉猎专业知识、计算机和英语等方面的知识 ,而对祖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文化底蕴不足的教师永远成不了“大师”,成不了教育家 ,充其量只能算一个乏味的“教书匠,”缺少学识魅力。而对于从事人文社会学科的公共课教师来讲,除了其所专研之学科外,很多人也难以保证更广范围的文化素养,甚至包括科学素养。现今知识的专业化发展不再是唯一的发展趋势,综合性知识,边沿学科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丰富的人文底蕴可以无形的给教师构建更宽阔的眼界,有助

5、于教师自身人格的提升和魅力的增值。众所周知,医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人文的科学。而现今一些教师却囿于专业之压力忽视了这一点,实际上,人文知识的一些欠缺反过来会影响到医学专业研究和教学更深层次的发展。. 教师的教学行为缺乏人文关怀“传道、授业、解惑”曾几何时被奉为了教育行为的全部,于是顺理成章地产生了师道的尊严。基于此,从教师办公室的“认真备课、书写教案,”到课堂教学中的“大批量生产”,再到作业与考试的“质量检测”,便自然成了一条生产流水线。一方面,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内容多,任务重,教师根本没有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另一方面,课堂上老师是完全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收器 ”。这种

6、学习模式束缚了大学生的思维,消磨了他们的激情。在这种条件下,创新成了“纸上谈兵 ”。所以, 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后 ,就出现了会外文而中文水平低下,懂计算机但缺乏敬业精神, 理论知识强而实际动手能力差,老师在学校教会了大学生科学知识 ,却没有教会大学生怎样做人。大学生在学校有了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却缺失了人文素养。. 教师的学术能力有所下降当代的大学早已不是纽曼理想中的只有教学没有科研的大学,大学早已集教学和科研双重职能于一体,科研在大学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大学教师除了上课教书之外,还面临着很多学术研究的任务。但是,正如大学所面临的整个社会复杂的环境一样,大学里的科研也难逃来自社会各方面不良因素的

7、影响,校园里的学术研究也难以保证自身“纯学术”清白境界,而混入了越来越多的功利性和短视性的东西。一些大学教师甚至把功利主义带入了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在学术研究上,热衷于从事热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带来较大市场价值的学科和项目,而对深入探索自然和人类奥秘的基础研究缺乏热情。”学术研究作为一种智力探究活动,它不仅具有个体价值,而且更重要的是它的社会价值,在更准确的意义上来说,它是一个社会性的文化探索活动,学术研究的社会性质要求它不仅要解决那些当前的现实的问题,而且要关注那些着眼于人类和社会未来长远利益的问题。当前,名与利的诱惑不断的加速了一些大学教师的价值观的偏移,也使其本该具有的学术精神日渐消融。没

8、有了高尚的学术精神的支撑,大学校园里教师们的学术精神在功利主义的侵袭下倍受考验,如何保持纯净的学术之身是一些被功利思想贯穿头脑的大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二、 医学院校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路径教师人文素养的养成 ,既不是与生俱来的 ,也不是自然天成的 ,需要在后天专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培育。一个优秀的医学专业课教师,不但应该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高超的医学技能,还应该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并有意识地把人文知识融于教学内容中向学生传授。一个优秀的医学人文课教师,应该兼备深厚的医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有利于在人文课程的讲授中结合医学的特点。. 重视对中国传统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学习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

9、一,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更是智慧的民族。她为推动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奉献了“四大发明”,同时也为人类认识自我、实现自我提供了丰富的文、史、哲等方面的人文知识和追求人类自身价值实现的人文精神。中国先秦诸子百家的文化典籍、两汉的史学、魏晋南北南朝的玄学、隋唐的佛道哲学、炙烩人口的唐诗、宋词和明清时期韵程朱理学,无不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彰显着对人性的尊重,对人类自身存在价值的肯定和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探寻。阅读中国文化经典和西方文化经典,可以从中汲取营养,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认识和思考。除了人文典籍的阅读,医学院校教师还可以从细处入手,从各自的专业着眼,读一些由著名学者和科学家写成的人文和科学完美

10、结合的好文章好作品,以此为向导,促进自我的思考和人文反思。清华大学教授张岂之在他的一篇文章就提到了杨振宁教授的美与物理学一文。他说:“这是科学与人文有机结合的范文。与其说它是对物理学的歌颂,毋宁说是对物理学家精神世界的赞美,给人以探求真理的力量。”从此类文章中,学习这些学者如何在专业中修炼人文素养,提升自身的人文感悟,对科学与人文结合之美的憧憬和陶醉,读这样的作品无疑会给人良好的引导和启迪。. 提高教学品格,在课堂中展示人文教师的人文素养的最终要在教师本人的言行中得到体现。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师的主要行为方式,是教师的生命意义所在。只有通过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才能转化为对教

11、学工作的精益求精和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追求;教师对人性的理解和追求才能转化为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最终教师的专业素养才能得到发展,教师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留出一些时间与学生交流、沟通。要以学生为主体,要给学生提供最大的选择机会 ,包括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等等 ,要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最大的张扬。要使学生对教育享有“参与性 ”和“选择性”。塑造良好的教学品格,就是保持饱满的教学情怀和积累丰富的教学智慧,教学情怀是教师内心对自己教学工作的激情、责任感、使命感多种情愫的纠结。同时教师还应该坚持求真和求善教学品质。求真是科学之精髓,求善是人文之灵魂,

12、求真与求善的完美结合就是科学与人文结合的最终追求,也是大学和大学里的教师们承载的历史使命。. 在学术科研中弘扬人文要成为真正的学术人要懂得自律,要懂得保持自身的学术纯洁性,要尊重学术本体价值,以“求真”作为自己的学术目标。学术不是为我独尊,学术也不是闭门造车,固步自封。只有在交流、争辩中才能激发出思想的新火花,只有在民主、活跃的学术氛围中,学术才能不断的超越和进步。在现实中,功利主义的影响侵蚀着整个学术科研的过程,要抵制这一不良思想的侵蚀,就要从学术过程所涉与每一个环节做起,杜绝来源于功利心理的种种不良倾向和行为,纯洁学术科研的全过程。作为专业领域的学者,大学教师应该更多的从自身的学术兴趣出发

13、,从本学科的未来发展和前途来着眼自己研究课题的选择,而摒弃种种学术之外的不良心理的影响,从源头上切断功利主义对学术的影响。只有这样才是纯学术的行为。学术的过程和行为,需要每一个学术人以认真、负责的心态来对待,努力规范学术应有的秩序和氛围。大学教师作为学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在学术科研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我的人文修养,张扬人文精神,以自身丰富的人文品格来塑造大学校园里的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大学校园的学术繁荣的景象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营造人文校园校园是教师最基本的生存环境。如果说校园之于学生成长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话,对于教师则意义更大,因为校园是教师最稳定、最长久的生存空间。古人云:“近朱者赤,

14、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具有长效性。学校应努力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让学校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处处透出浓浓的人文气息。教师身处其中,不知不觉地会受到熏陶与感染,从而有助于教师约束自己的言行,完善教师的人格,提升人文素养。创设人文校园 ,除了将学校自然环境、教学条件作人文化的设计、配置外 ,更重要的是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文化 ,真正体现教师在校园环境中的主人公地位 ,创造一种自由、宽松、安逸、温馨的氛围 ,从而创设出人文校园。医学院校教师的人文素养关系着未来医学人才整体人文素质的培养,是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同时,教师的人文素养的水平也关系着教师本身职业和专业方面

15、的长远发展和未来前景。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拿出实践的勇气和现实主义精神,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以庞大的教育体系为依托,凸现教育的人文性,改革和振兴人文教育。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跨文化视域下的医学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研究”,项目编号:, 蚌埠医学院年科研项目“跨文化交际中的大学生人文素养研究” ,项目编号:。.作者简介:郭书法(),蚌埠医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教师教育;参考文献李林. 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与思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刘胜花,米新英等. 加强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探究.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 .李国华. 高校教师的人文素养与大学生成长.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伍新德. 论优秀教师人文素养的养成.柳州师专学报 ().张岂之.着力提高大学教师的人文素养. 中国高等教育,().陈淑萍,颜秀红. 教师专业成长视野中的人文素养.泰山学院学报().李辉.人文精神的人文解读与回归.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郭书法,甄长慧.试论跨文化环境中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继续教育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