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基础过关2000题.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571210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189 大小:457.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学基础过关200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9页
历史学基础过关200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学基础过关200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学基础过关2000题.docx(18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章中国历史的开端内容概述本章主要考查中国史前时期的内容。大纲要求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氏族公社,我国远古社会的传说等。其中人类文明的起源,史前时期的人类文明遗址的考古发现,以及当时人类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大纲考查的重点内容。 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灿烂的古代文化。史前时期的人类使用的主要工具是石器,考古学上称为石器时代,通常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旧石器时代以打制石器为标志,新石器时代人类广泛使用磨制的石器。 史前时期的研究主要是依靠对人类文明遗址的考古发现以及人类学的知识。正是旧石器时代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遗址的发现,有力地证实了中国

2、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有了极大的进步:发明了陶器,居民村落开始普及,出现了原始农业等,人类历史进入了全新阶段。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如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都各有其重要价值。从人类社会组织而言,史前时期的人类大致经历了原始群、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等阶段,最终产生了早期国家。我国夏王朝之前的历史,没有可信的记载,主要是靠神话与传说保存至今的。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系统,最有影响的是“三皇五帝”之说。黄河、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当时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3、。在这个区域发现了许多文化遗址,对于今天的人们认识当时的情况意义重大,也深刻影响了以GM后的经济文化发展的方向。复习建议复习本章时要注意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之间的区别,一定要注意区分两者中的人类文化遗存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这是考生容易混淆的考点;有重大价值的文化遗存要进行重点的、全面的记忆;由于文化遗存太多、太复杂,容易混淆,考生在复习时不妨按照年代先后,或者地域分布来记忆,这样记忆效果比较好,而且考生在这样的比较中会发现其中的规律性,进而更牢固地掌握本章内容。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到当时的生产力由低到高的变化规律,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对于不太重要或者大纲中没有重点要求的内容和

4、知识点,也要适当予以注意。要注意将本章内容和下一章夏商西周的内容结合起来,在区分、比较中寻找其中的规律。有助于理解本章内容,进而加深答题时的深度。另外,考生也要适当关注近年来的对于史前时期的考古发现,不排除专家在出题时追求热点的心理,而这也正是考生显示自己知识面、拉开与别人差距的好机会。核心内容本章中的文化遗存的发现及其所代表的丰富的文化内涵、重大意义,是考查的重点、难点,容易混淆;氏族公社中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划分、比较以及相关的知识点;另外,由于历史学科对生产力内容的重视,要注意这一时期生产力的变化规律,记住每个时段标志性事件的时间、内容。命题预测本章内容在整个古代史中较其它章而言,内容较

5、少,也比较简单,不是出题的重点篇章。出题的侧重点应该在选择题、名词解释上,一般不会出筒答题、材料分析题。有重大史学价值的遗址文明的发现,如北京人遗址、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是本章出题的重点,按照以往考研出题的规律来说,这部分内容一般会出一个名词解释;另外,氏族公社、关于远古社会的传说以及相关内容也有出选择题的可能。习题精选一、选择题1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是( ) A石器时代 B史前时代 C氏族公社 D早期智人2以下不属于中国境内发现的早期智人阶段的遗址的是( ) A北京人 B马坝人 C长阳人 D丁村人3以下不属于中国境内发现的晚期智人阶段的遗址的是( ) A山顶洞人 B柳

6、江人 C河套人 D大荔人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堪称中华文明的两大摇篮,是当时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据所学知识回答46题:4以下文化遗存不属于黄河流域的是( ) A仰韶文化 B龙山文化 C红山文化 D大汶口文化5以下文化遗存不属于长江流域的是( A良渚文化 B马家窑文化 C河姆渡文化 D青莲岗文化6河姆渡文化最具特色的是( ) A玉器 B磨制骨器 C人工取火 D干栏式建筑7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的发明是当时手工韭的巨大成就,是人类第一次改变了自然物本身所具有的性质,达到为人所用的目的 A陶器 B石器 C玉器 D弓箭8 20世纪20年代初,以( )为旗帜的疑古思潮兴起,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反思

7、A古史辩 B回向三代 C近代科学 D大同小康9以下关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B婚姻形态相应转变 C财产继承制度改变 D这一转变是由经济关系变化引起的10在我国远古社会的传说中,相传( )品尝百草,救民疾苦,发明了原始医药;“耕而作陶”,发明了原始制陶业;教人耕种,出现原始农业和原始文化 A黄帝 B伏羲 C炎帝 D唐尧11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民食瓜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相当于(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12“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

8、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或评价是( ) 世袭成为一种札制奴隶制度确立原始社会终结是历史的进步 A B C D13为研究我国5000多年前的建筑史及其宗教意义,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数据的文化遗址是 ( ) A.屈家岭文化 B良渚文化 C红山文化 D半坡文化 二、名词解释1北京人 2山顶洞人 3良渚文化 4仰韶文化 5氏族公社6禅让 7河姆渡文化 8红山文化三、简答题简要评析早期国家。答案解析1B【解析】此题在于考查对基本概念的掌握。选项A,人类以石器为主要的劳动工具,在考古学上称为石器时代。选项B,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是史前时代,为正确答案。选项C,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的

9、基本单位,以生产数据公有制为基础、以血缘纽带和血统世系相联结的社会组织形式。选项D,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学称之为早期智人阶段。 2A【解析】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学称之为早期智人阶段。选项A,北京人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不属于这个范围。其它三个遗址皆在旧石器时代中期,是早期智人阶段。3D【解析】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学称之为晚期智人阶段。选项D,大荔人属于早期智人阶段,不属于这个范围。4C【解析】C项红山文化主要发现于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辽河上游流域,不在黄河流域之列。 5B【解析】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因最先发现甘肃临洮马家窑而得名。 6D【解析

10、】河姆渡文化最具特色的是一种栽桩架板高于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另外应注意在遗址中发现水井遗迹,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水井遗迹。 7A【解析】选项A,发明陶器符合题意。陶器的发明在当时意义重大,当时发明陶器与过定居生活有直接的关系,不仅满足了人们的使用,有的还画上了各种图案与纹饰,还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符号,引起吏学界关注。8A【解析】从清朝末期起,中国的知识分子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顾颉刚先生挺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开创“古史辩”派。 9 D 10C【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对于远古传说中的人物的记忆。炎帝,姜姓。因以火德王,敌称炙帝。教人耕种,制定历日,又被尊称为神农氏。佚羲作八卦,教氏结网捕鱼、

11、打猎。黄帝,号轩辕氏,图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考生一定要仔细地分清各个人物的主要事迹,这样才不容易失分。11D【解析】本题首先旨在考查考生的文言文的基本功,即考生要概括出哪个年代是人工取火的年代,这是回答本题的前提,然后再对照选项即可得知选项D符合题意,应选。 12A【解析】这句话出自孔子的礼记礼运篇,说的是;现在的道义已经不再施行了,天下成为家天下,各自亲近自己的亲人各自抚养自己的子女,食物物资归自己所有,贵族的世袭制成为社会规范。其意思就是:在当时社会,世袭制已经取代禅让制成为一种礼制,氏族制瓦解,私有制出现,原始社会终结,奴隶制度确立,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代,这是历史的进步。13C二、名词

12、解释1北京人:北京猿人于1927年在北京用口店龙骨山洞穴中被发现,距今约70万年,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遗存最丰富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北京人体质特点,一方面,已具备人的性质,另一方面,还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所以又称之为猿人。通过比较北京人的体制特征,可以说明我国及邻近地区远古人类发展的连续性。另外北京人已会制作比较粗糙的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的初级阶段。他们已经开始使用火,还能保留火种。北京人的文化遗物非常丰富,是我们了解远古社会历史的一个重要依据。 2山顶洞人:山顶洞人是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发现的,距今约18万年,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重要代表。山顶洞人基本消除了猿的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

13、相同,已会磨制石器,骨针和装饰品的制作水平也很高,并且掌握了人工钻木取火,渔猎和采集是山顶洞人主要的经济生活活动。山项洞人已经开始进入了原始氏族公社的萌芽时期。山顶洞人文化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最完整的一个文化,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的人类社会提供了丰富翔实的数据。 【解析】山顶洞人遗址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址,人工钻木取火是考查山顶洞人的最重要的知识点,还要注意对于山顶洞人目前的研究动态。 3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因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距今约4000年到5300年。良渚文化的玉器制作在同一文明进程的原始文化中,表现出突出的特色。良渚文化的居民以农耕生产为主要营生手段,主要作物是水稻。

14、它是黄江下游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和东方早期文明的主要代表之一。【解析】 良渚文化中最重要的是它的玉器的制作,也是考查良渚文化的主要目的。 4仰韶文化:距今约50006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于1921年因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陕西、河南、山西、甘肃等省。生产工具以较发达的磨制石器为主,有较发达的农业,作物为粟和黍。饲养家畜主要是猪,并有狗。也从事狩猎、捕鱼和采集。制作陶器时,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 【解析】仰韶文化遗址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文化遗址,应注意它作为名词解释来出题。 5氏

15、族公社:它是继原始群之后出现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人类共同体,是原始社会的高级阶段。氏族公社的历史可分为两个阶段:母系氏族会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始于氏族,公社的产生,终于父系氏族公社的确立,大体相当于考古学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是氏族社会的主要阶段。 6禅让:传说古代实行的举荐贤能之人为首领继承人的一种制度。据文献记栽:有尧举舜,舜举禹,禹先举奉陶,皋陶死禹又举益等历史故事。讲述他们登上部落首领位置后,选贤与能,把贤能者举荐为自己的继承人,并在生前就让他辅住自己处理政务,死后便让他正式登上首领的位置。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远古时期最高权力转让方式,结合之后的王权继承复

16、习。 7河姆渡文化:它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1973年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而得名,分早晚两个发展阶段,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前3500年。谈文化种植和饲养经济比较发达,骨器制作比较进步。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籼稻遗存,是世界土较早的人工栽培水稻,这对于研究中国水稻栽培的起源及其在世界稻作农业史上的地位,具有重大意义。河姆渡文化最具特色的是一种栽桩架板高于地面的干栏式建筑,另外,应注意在遗址中发现的水井遗迹,是中国目前所知最早的水井遗迹。 【解析】回答这个问题只要抓住以下几个知识点:时间、地点、稻米、干栏式建筑、水井遗迹,基本上就不会失分了。 8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

17、以北、大凌河与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而得名。“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的发现,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成就,把中华文明起源史的研究,从四千年前提早到五千年前,把中华古国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西辽河流域。同时也规定和影响了中华礼制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格局,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解析】红山文化的发现意义重大,随着“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的发现,它的地位逐渐得到肯定,史学界对它的评价很高,在史前时代的范国内应该是一个出题的热点。三、简答题 【答案要点】(1)五帝时代,氏族公社之间、部落之间主要因为掠夺而冲突

18、,一些亲近的部落就组织联盟,设置军事领袖,军事领袖由议事会选举产生。这种制度被称为“军事民主制”。军事领袖的权力由于战争的日益扩大,议事会由管理公共事务组织变为统治机构。它们的成员拥有财富、土地、奴隶,贫富分化产生阶级分化。接着监狱出现,军事首领演变为贵族。 (2)尧舜禹时期,国家逐渐形成。战争更为频繁,规模越来越大,战争的扩大进一步加大了军事首领的权力。重大事务仍有议事会决定,而且,其间还有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在历史上被称为“禅让”。 (3)禹时期,通过治水,经济发展;对外战争,扩大权力,议事会中平等的关系逐渐变为君臣关系,禹也就成了实际的国家君主了,此时已经离形成正规国家机器不远了

19、。 (4)启采用暴力手段,篡夺了益的王位,变禅让为世袭,“家天下”,接着启强化国家机器,建立军队、监狱,国家也就真正诞生了,原始社会解体。 【解析】关于早期国家,史学界存在争论,有的学者认为史前未有国家组织,尧舜禹只是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治水也是在这个范围,考生也可从这个角度来论述,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这道题包含多个知识点,“禅让制”、“部落联盟”、“民主议事会”、“原始社会末期的演变”,考生应注意这些知识点,并能适当补充内容第二章夏商西周内容概述本章主要考查夏商西周的朝代建立以及与之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夏商西周的朝代更替兴亡过程是基础知识;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

20、这个时期的制度的创建、沿革,经济的发展变化的把握;另外,这个时期的社会生活、宗教思想以及自然知识等内容,也是一个出题点;应注意的是这个时期有关的考古发掘、文化遗址的发现是近几年的一个热点。夏朝(公元前21前16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启采用暴力手段,篡夺了益的王位,变禅让为世袭,“家天下”,国家也就真正诞生了,原始社会解体。其间有太康失国、少康中兴,夏王朝得到巩固,夏桀暴政导致灭国。 商朝(公元前16前11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夏主荒淫、民心丧尽之时,商汤灭夏建国,并采取措施稳定了商政权;经历了盘庚迁殷、武丁中兴,商王朝逐步巩固之后,商王朝逐渐衰落,到末代商王帝辛之时,他拒谏饰非

21、、酒色淫乐,经过长期准备而壮大起来的周族利用这个机会一举灭掉商朝。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自武王至幽王历12王,11代,与夏商相比它是疆域最大的王朝。周文王积极发展周族的力量,逐渐强大起来,他死后,武王继位,利用商的内部矛盾兴兵伐商,牧野之战,商兵倒戈,最终灭掉了商,建立了西周。两年后武王去世,成王继位,周公辅政,东征平叛,采取系列措施进一步巩固新生政权,出现“成康之治”。周厉王暴虐无道,导致国人暴动,厉王出逃,“共和行政”,西周开始衰亡。经“宣王中兴”之后,周幽王时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从政治制度而言,西周时期分封制发达,是当时重要的制度;宗法制是当时又一重要的制度,核心是嫡长子继

22、承制。商同时期的政权组织与社会结构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当时宗族组织相当发达,宗族政权的特征非常明显。 从社会经济而言,农业在商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当时农业生产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另外,畜牧业、渔业也有了发展;井田制是商周时期主要的土地所有制;手工业方面,商周时,青铜铸造业非常发达,是最重要、最先进的部门。商品交换成为必然,商业活动应运而生;当时的手工业商业基本由官府控制,形成所谓的“工商食官”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从社会构成而言,商周社会是由贵族、平民和奴隶三大阶级构成,西周各阶级内部有了等级划分,等级制度尤其明显。 从思想文化而言,夏商周的“天命思想”、阴阳五行对后世影响很大;天

23、文、历法、医学等有了发展;甲骨文和金文的发现对于认识商周时期的作用巨大;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对于在考古学上探索夏文化的意义重大。复习建议复习中不能仅仅记忆历史内容,这是基础,而且要注重一定程度上对历史的理解,进行深度分析,这方面才能体现出考生的史学素养;既要从全局上把握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脉络,也要对当时的事件、史实有自己的见解、看法。 这段时期的一条主要线索是夏、商、西周的朝代更替。围绕着这个主要线索又能扩展出许多基本的知识点,如朝代更替的过程、背景或者说原因,以及变更之后的制度的沿革变化;复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这种变化,不但是继承,更是发展,历史的前进性贯穿其中,因此不能把这三个朝

24、代割裂开来复习,否则就不能真正理解历史的意义。复习这段历史也不能仅仅局限在这一时段,还要把它放在历史长河中来认识,因为它不但是原始社会的发展,其制度中有许多原始社会的痕迹,如井田制、宗法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时期对后世的影响可谓深远,尤其是对封建社会时期的影响可谓巨大,如国家结构的创制、运行;后世对宗法制在维护社会生活、维系国家稳定中的作用的认可和重视;经济上,重农抑商、“工商食官”政策;思想文化上,“天命思想”、阴阳五行等等。后世王朝中许多知识分子都提出过“回向三代”,有的还作出过努力,宋、清两代尤为明显,可见,这段历史时期在历史长河中有着重要地位。还有一个问题:夏、商、西周三族融合,于西

25、周末期形成了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另外就是华夏族与四夷的关系,这都和中国大一统的形成关系密切,而大一统是古代史综合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核心内容 夏、商、西周三族的起源发展,夏、商、西周朝代更替的过程、背景、影响;三个朝代对于国家制度的架构,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涵盖了政治方面的分封制、宗法制、一系列的礼制(周公制作“礼乐”),经济方面的井田制、“工商食官”;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尤其是甲骨文、金文;对这一个时期的文化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如二里头文化。命题预测 夏、商、西周时期在上古史中比较重要,是历年的常考点,但以名词解释为主,如盘庚迁殷、武丁中兴、武王伐商、周公东征、共和行政等等;也有出简答题的可

26、能,如夏商西周的制度的创建、变化、影响、意义等,也有可能出比较大的综合题,归纳时要用到这部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内容;另外,这一时期的考古发现也要注意,有出选择题名词解释的可能。总体上,这部分内容每年考试都会涉及,所以考生在复习的时候既要抓住重点,也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知识点。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l夏启取得了对有扈氏的胜利,意味着夏王朝稳定了政权,站稳了脚跟的战役是( ) A鸣条之战 B甘之战 C牧野之战 D泓之战 二里头文化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4题:2二里头文化以及相关考古遗址的发现和研究,是几年来史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二里头文化的年代断限是( )

27、A晚于河南龙山文化而早于二里岗期商文化B晚于二里岗期商文化而早于河南龙山文化C晚于洛达庙文化而早于二里岗期商文化D晚于洛达庙文化而早于河南龙山文化3二里头文化在类型上可以分为( ) A二里岗、二里头 B二里岗、东下冯 C二里头、东下冯 D二里头、洛达庙4对于二里头文化的发现的意义,下列选项表述最准确的是( ) A确立了三皇五帝的信史地位和年代 B确立了商王朝以及其之前的信史地位 C确立夏王朝的信史地位以及使夏王朝的政治中心所在地明确起来 D丰富了研究夏王朝的甲骨文材料5商王为最高统治者,自称( )A余一人 B朕 C寡人 D孤6文献记载( )曾因协助禹治水有功,被舜任命为司徒,以子为姓,反映出商

28、部族很早就加人中原的华夏部落联盟 A简 B契 C古亶父 D汤7成汤灭夏是从讨伐( )开始的,它是夏朝的盟国,在汤都毫地附近。它的首领因不祭祀,授人以口实,成汤遂灭之 A桀 B有扈氏 C葛 D扶风氏8武丁继位提拔( )为相,对内“修政行德”,对外四周进行了一系列战争,并取得了胜利。此时商朝达到了鼎盛 A傅说 B伊尹 C比干 D费仲9武王灭商以后将商王畿分成( ),把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都分别分封于此,对武庚和商人进行监视A墉、卫、邶 B卫、邶、墉 5 C卫、墉 、邶 D邶、墉、卫 西周的分封制相当发达,是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也是西周历史的一个显著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013题;10西周

29、建立之后,派遣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及归顺的异族首领到各地区,建立国家以藩屏护卫周室,( )分封诸侯的规模最大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成王 D.周宣王11西周建立之后,派遣同姓贵族和异姓贵族及归顺的异族首领到各地区,建立国家以藩屏护卫周室,分别分在卫、鲁、唐、燕的贵族是( ) A康叔、伯禽、召公、叔虞 B伯禽、叔虞、康叔、召公 C召公、叔虞、康叔、伯禽 D康叔、伯禽、叔虞、召公12在武王灭商和周公东征的过程中立有大功,或与周有世代同盟关系的异姓贵族也被分封去建立诸侯国家,继续为周王室效力,下列国家:齐鲁燕宋,属于异姓诸侯国的是( )A B C D13周初分封的诸侯有一类是古代帝王的后代,下列

30、国家:焦蓟陈祝,属于此类的是A B C D14关于周幽王成为亡国之主,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西周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的结果 B自然灾难的影响 C破坏了姬姜联盟 D任用荣夷公专利,卫巫监谤,激化矛盾15宗法制是西周又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与分封制密切相关,那么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 ) A分封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分级立宗制 D大小宗子制16西周的官僚制度已经相当完备,官僚机构庞杂,职官名目繁多。周王室的官僚机构分为两大系统,分别是( ) A事务官、史官 B尹、臣 C卿事寮、太史寮 D事务官、武官17西周的军事力量远比商代强大,周王室的常备军队有两支,即西周金文中经常提到的( ),作为维护“礼

31、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坚强后盾,是周天子行使王权的重要工具 A西六师和成周八师 B西八师和成周六师 C成周八师和殷八师 D西六师和成周六师18关于商周农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植粮食作物“五谷” B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8C人们已懂得使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 D主要劳动工具为青铜器19商朝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 ) A商朝青铜器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B商朝青铜业生产具有较高技术水准 C商朝青铜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D商朝青铜制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20下列符合西周时期社会经济现象的是( )大量使用青铜农具出现刺绣品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以贝作为货币 用漆工艺装饰

32、车 A B C D21到商朝,青铜器铸造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技术水准,成为当时手工业中最为重要的行业,下列哪一项不是商代的青铜器?( ) A司母戊大方鼎 B四羊方尊 C兽面纹方鼎 D大盂鼎22周人重视婚姻,对婚礼尤为讲究。周代的婚礼有六项程序,即:纳征问名纳采请期亲迎纳吉,下列哪一选项顺序排列准确?( ) A B C D23基于人事决定天命的认识,周初统治者提出的治国思想是( ) A博爱、笃学、慎思 B爱民、大公、无私 C明德、慎罚、保民 D大同、小康、足民24( )概括了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义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

33、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A周易 B易经 C议礼 D洪范25我国传世的第一部历法相传是( ) A殷历 B夏小正 C周历 D太阳历甲骨文的发现是19世纪20世纪之交中国考古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为重新认识三代的历史与文化奠定了基础,开辟了坦途,可称之为中国文化史的里程碑。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630题:26甲骨文的发现带有一些偶然性,( )最先发现了甲骨文,这也成为了甲骨学史的开端 A王国维 B刘鹗 C王懿荣 D罗振玉27( )选拓龟板,印成( ),这成为甲骨文的第一部著录之作,此后,甲骨学逐渐成为了新兴起的国际性显学 A刘鹗铁云藏龟 B张光直商代文明 C王宇信甲骨学通论 D郭

34、沫若甲骨文合集28下列有关“甲骨文”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在“殷墟”发现的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B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C研究甲骨文便于了解商朝社会情况 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有了确切纪年29金文是指( ) A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B铸刻在金属器上的文字 C铸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D铸刻在黄金上的文字30在甲骨文的研究流域,对甲骨文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人称为“甲骨四堂”的四位学者是( ) A王懿荣、刘鹗、董作宾、郭沫若 B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 C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王懿荣 D刘鹗、罗振玉、郭沫若、王国维31关于井田,最具权威性的最早的追述者是( ) A孔子

35、 B孟子 C苟子 D曾子32在商周时期,特别是西周时期,国野制是当时非常重要的制度,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国野之分在商朝可能只有粗略的萌芽,形成较为普遍的制度是在周初分封以后 B国人是以周部族为主体的统治部落成员,属于周代社会的统治阶层 C野人是被统治阶层的主体,亦称庶人,主要是被征服地区的传统居民 D国、野区分在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破坏的迹象,逐渐演变为新兴专制政权下的编户齐民33传说中商的祖先是( ) A契 B禹 C季历 D古公亶父34明确提出“地图”的概念是在( ) A夏 B商 C周 D春秋二、名词解释1二里头文化 2少康中兴 3鸣条之战 4盘庚迁殷 5武丁中兴6古公亶父 7牧野之战

36、8工商食官 9共和行政 10金文11殷墟 12三星堆文化 13诗经 14仪礼 三、史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审曲而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执,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第六 材料二 “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

37、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 国语晋语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经济现象?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现象? (3)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手工业和商业什么样的趋势? 2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死徒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孟子滕文公上请回答: (1)材

38、料中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制度? (2)简要评价一下这个制度。 四、简答题 1论西周典制。 2简述华夏族的形成。 3简论周公。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于基本历史史实的掌握。有扈氏起兵反抗夏,与启的军队大战于甘,尚书甘誓是中国最早的一篇可靠文献,记栽甘之战开始前夏启的誓师词。选项A,鸣条之战是商灭夏的战役;选项C,牧野之战是周灭商的战役;选项D,是公元前638年宋伐郑,楚救郑攻宋,发生泓之战。 2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二里头文化的时代断限。一方面,考查考生对于基本史实的掌握,另一方面,还是考查考生的历史时间概念。 3C【解析】本题考查对于二里头文化的类型的划分。二里头文化

39、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类型”,一个是以东下冯遗址为代表的“东下冯类型”。 4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二里头文化发现意义的准确表述。二里头文化以及相关考古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不仅使夏王朝的政治中心所在地明确起来,还确定了它的起始和终止年代。至此,可以说,夏王朝的信史地位不可动摇。 5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基拳内容。 6B【解析】本题旨在对于商的起源的考查,也是基础知识。有娥氏之女简狄吞玄鸟而生契,契曾协助禹治水,符合题意,故选。汤建立商王朝,并未协助大禹治水,古公童父是周族先祖。 7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的基本史实掌握能力。商汤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是树

40、立了讨有罪、为民除害的形象,汤伐葛是为“匹夫匹妇复仇”,首先伐葛。 8A 9D【解析】三监在西周历史上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与其后的三监之乱、周公东征联系密切。对于三人封地的考查,也是对于基本史实掌握能力的考查。 10. C【解析】周代的分封诸侯始于武王,在周公东征之后开始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分封的地区遍及周朝的全部疆土。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西周末年。周公旦东征正是成王刚继住之时,符合题意,敌选。 11D【解析】武王幼弟康叔封于卫,都朝歌;周公之子伯禽封于鲁,都奄;成王之弟叔虞封于唐,都翼;同姓责旋召公封于燕,都蓟。 12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基本的历史概括能力。世代与姬姓周族通婚的姜姓部族首领

41、吕尚被封于齐,都营丘;商贵族微子启封于宋,以承商祀,都商丘。鲁国是周公之子伯禽封于此,都奄,这是同姓贵族;召公封于燕,都蓟,也是同姓贵族。 13A【解析】本题是对周初诸侯国分封形式的考查。武王为了追思先圣王,乃封神农氏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这类封国一般都比较小,有的只是象征性的,在西周政治生活中作用不大。 14D【解析】本题是对西周灭亡原因的考查。选项D是周厉王而不是用幽王统治时期的事件,故选。15B【解析】本题旨在对先秦时期各项基本制度的考查,理解这几项制度的内涵即可得出答案。 16C【解析】本题是对西周官制的考查。它的两大系统分别是卿事寮和太史寮,卿事寮即是卿

42、士寮,主管三事和四方,太史寮掌管册命、制禄、图籍、祭祀、占卜、礼制、时令、天文、历法等。故正确选项是C。 17A【解析】本题是对西周军制的考查。两支常备军分别是“成周八师”和“西六师”,西六师驻扎在都城镐京宿卫宗周,成周八师也称“殷八师”,驻扎在成周洛邑,以震慑被强行迁移到洛邑的殷移民。 18D【解析】本题是对商周农业的考查。商代的农业生产工具石器最多,骨器和蚌器比较常见,木器偶有发现,而青铜农器已开始使用,故选项D不正确,青铜农器并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19A【解析】本题是对商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考查。商代的农业生产工具石器最多,骨器和蚌器比较常见,木器偶有发现,而青铜农器已开始使用。题干中的“

43、商代号称青铜时代”起到了干扰考生的作用,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分析题干,排除干扰。 20 A 21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商代的青铜器制造。1939年在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就目前所知在古代世界上也是仅有的;善面纹方鼎出土于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大孟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为西周青铜器中所少有。 22C【解析】周代的婚礼有六项程序:纳采、问名、纳吉、蚋征、请期、亲迎,称为“六礼”,包括从议婚到完婚的完整程序,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在以后的2000多年里婚礼仪式基本上都是按照“六礼”的程序框架进行的,只是繁简程度不

44、尽相同而已。 23C【解析】本题考查周初的天命转移思想对于周初统治者的影响。周初统治者把现实的人间政治当做天命转移的根据,强调的还是人事。基于人事决定天命的认识,周初统治者提出了“明德”、“慎罚”、“保民”的治国思想。 24D【解析】洪范是尚书中的一篇。据说是殷遗臣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的。洪范的内容概括为“洪范九畴”,就是治理天下的尢类大法。 25B【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天文历法。我国传世的第一部历法是出于夏代的夏小正,它记录了每个月的气候、物候,以及人们在该月中所应从事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自然历的历法。 26C 27A【解析】刘鹗字铁云,王懿荣的好友,参与了甲骨文的判识工作。1903年,刘鹗选拓1058片龟板,印成铁云藏龟一书,这是甲骨文的第一部著录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