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脏腑学说(18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567268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脏腑学说(1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医脏腑学说(1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脏腑学说(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脏腑学说(18页).doc(1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脏腑学说-第 18 页中医脏腑学说中医学有数千年历史,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治疗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学习它对自己、对人们的预防保健与治疗十分有益。基本概念:1. 脏腑指人体内脏器的总称.中医学根据其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特点划分为“脏、 腑,、奇恒之腑”三类.1.1五脏(六脏)指“心、(心包络),肝,脾,肺,肾”实体组织. 合称五脏(六脏)。.其共同的生理功能::生化和贮藏精,气,血,津液(营养物质、能量之来源) 指“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种空腔器官, 合称六腑.其共同的生理功能:: 受纳,腐熟,水谷和传化排泄不吸收之物(糟粕). 指“脑,髓,骨

2、,脉,胆,女子胞”合称奇恒之腑。奇恒,有异于寻常的意思.即形体似腑,;功能 似脏.。似脏非脏,似腑非腑的六种特殊脏器.。2. 五志指五种情志的变动.。中国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认为:人的情志变动(思维能力)与五脏有关。即心志为喜,肝志为怒,脾志为思,肺志为忧,肾志为恐,统称五志.3. 五脏所藏指五种精神,思惟和意识与五脏相关系.:即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4. 五脏所主即心主血脉, 肺主皮毛, 肝主筋, 脾主肉 肾主骨.5. 五脏化液指五液分属五脏所化生,而注于相关孔窍,即汗为心液,涕为肺液,泪为肝液, 涎为脾液, 唾为肾液.6. 五脏所恶简称五恶 ,恶有憎厌的意思.即:心恶

3、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7. 藏象-藏象 一词,始见于,.。.藏, 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现象.藏象,即指居于体内脏腑所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8. 藏象学说-古称 藏象学说,现称脏腑学说. 是指通过观察,了解人体生理病理外在表现,来研究人体内在各个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基本内容1. 藏象的内容内容包括:一是阐述各个脏腑及相应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是阐述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之间的复杂关系.2. 藏象学说的形成 藏象学说形成条件主要可归纳三个方面:l 古代解剖知识的积累,在组织形态学方面为脏腑的

4、客观存在奠定了基础l 古人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所获得的感性认织.如体表皮毛感受风寒,出现鼻寒 流涕,咳嗽等症状,从而认识到皮毛和鼻,肺有关系.l 反复的医疗实践的总结,从众多的病理现象推论出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如失血过多,常见心慌,心烦,面色苍白等,从而认识心主血,主藏神,其华在面的生理功能.3. 藏象学说的特点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通过经络联系的整体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l 脏和腑是一个整体:阴阳归类,脏为阴,腑为阳,一阴一阳通过经络构成表理关系,如心与小肠相表理。l 五脏与形体官窍结成一个整体,如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l 五脏的生理功能活动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如:藏象

5、学说将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归属于五脏.即: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情志活动表现也归属五脏:如”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肺在志为忧,脾在志为思,肾在志为恐.疑难解答1. 脏与腑的区别主要区别有: l 在解剖形态学方面脏多为实质上器官,腑多为空腔性器官;l 在生理功能方面脏的生理特性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腑的特性是受盛和传化水谷.故用”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而不藏,故实不能满也”来概括.指出了脏与腑各自的生理功能,同时指出脏与腑的区别.2. 经文释要.(指中国古代医学经典)“满而不能实”和”实而不能满” 满,是指脏精气的充满;实,是指水谷的充实.

6、由于五脏是贮藏和化生精气,呈散发状态,充满于五脏,故说”满而不能实”,六腑多为空腔性器官,其功能特点传化水谷.水谷入胃,呈胃实而肠虚,食物传下,则肠实而胃虚,如此反复进行,故说”实而不能满也.五 脏一、心基本概念1心-在解剖形态学方面: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形如倒垂未开之莲蕊,外有心包护卫.中医学论述的心是一组生理病理学概念.称其是”君主之官”.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有二。l 主血脉;l 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与小肠相表里. 2心包络-简称心包,又称” 膻中”,是包在心外面的包络.故有此称.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保护心脏.具有心的功能,病理变化时是代心受邪.

7、 3脉-本义指血管.即血脉,为血之府. “心藏神”.5心气-指心生理功能活动.包括心脏本身搏动的强弱, 心率,节律和心脏传导,气血循环等,具有气的推动功能.6心阳-指具有心气的正常功能和气的升散,兴奋,温煦宣通卫外之阳的双重作用.心阳根于肾阳.心阳偏盛是心火,心阳不足可出现阴胜变化.由于温煦无力,出现肢冷畏寒.7心血-心脏及与之相连脉管中的血液,具有濡养全身各组织和为心主神志提供物质基础及养心神的作用.8心阴-指心脏的阴液,是营血的组成部分.具有促进心的宁静,内守,抑制与制的阳热的功能,心阴根于肾阴,心阴不足与肾阴亏乏有关.基本内容l心主血脉-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血脉中运行不息,发挥其濡养的作用

8、.维持心脏正常搏动.心主血液的功能正常,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观察:(1)面色;(2)舌色;(3)脉象;(4)心胸部位.如面色红润,舌色淡红,润而有光泽,脉和缓有力, 胸部舒畅.这是正常的主血功能.主血脉的功能正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血液充盈;(2)脉管通畅(3)心气充沛. 任何原因,导致三个条件的欠缺均会造成心的虚实病证.如心火上炎:则见面赤舌红, 脉数心胸烦热.心血虚.则见面色,舌色淡白无华.脉细无力.心悸,心脉瘀阻则常见面色,舌色青紫瘀斑, 脉涩或结代,胸前区闷痛等.”五脏六腑之大主”的说法.心既能接受处界事物进行反应,以产光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不能对体内脏器的功能起统帅协调作用,而共同维

9、持生命活动的全过程.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血.因为心血能养心神,心的气血充盈,则神志清晰,思考敏捷,精力充沛,疑难解答1如何理解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关系?”心藏脉,脉舍神”说法.一方面,心血旺盛兖盈能滋养心神.,则人的神志清晰,思考敏捷,精力充沛,若心血不足,不能养神,可出现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等心神不宁的证状.另一方面神又能统御,调节心主血脉的活动.二者在生理功能上关系密切.病理上互影响.l与心相关的常用中医术语释要:1心开窃于舌(舌为心之苗)指舌为心之外在征象. ,由于”手少阴之别循经入心中系舌本.舌面无表皮覆盖,血管运行丰富,舌质的色泽变化.可以直接反应心主血脉的功能.同时舌的味,觉功

10、能和语言的表达全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协调.故舌是心重要的外在窗口.如舌质红润光泽,活动自如,说明心功能正常,若舌质淡白,舌尖红赤.舌体摩烂.舌质紫暗,舌强难言,失语等均可反应心功能的异常. 2汗为心液(心在液为汗)汗液,是机体阳气对津液蒸腾气化而排泄的产物.津液,血同出一源,均由水俗精微所化生.因血由心所主. 故 称”汗为心液”. 临床见自汗,盗汗症状与心阳虚证,心阴虚 证有关.治疗时误用发汗,汗出过多易伤津耗血.甚则导致亡阴,亡阳之危变.故曾提出对汗家,亡血家, 疮家,咽喉疼痛,淋症,脾胃虚寒 者都应禁汗.对临床治疗确有指导意义. 3心在志为喜“喜”是心对外接受刺激的一种良性反应,从某种

11、角度而,它是心产神志的在外征象.但喜乐过度,可使心神受伤.过亢则喜笑不休;不及.则使人易悲. 4心其华在面”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之说法.面部的色泽娈化.是察知心,虚实变化的重要依椐,如心血虚.面色苍白.心血瘀阻,面色赤紫等.二、肝肝的解剖学概念,是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胁之内。与现代解剖学描述基本一致。难经,四十二难说:“肝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胆在肝之短叶间。”肝的主要功能是:肝主疏泄,主藏血。1. 肝的生理功能:1.1肝主疏泄)主疏泄含义:是指肝具有调畅,条达全身的气机,推动血液,津液运行的功能。“疏”,即疏通。“泄”,即发泄 ,宣泄。肝主疏泄的功能,反映了肝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这是古

12、人对肝性柔和,条达,不郁不亢生理状态的概括。脏腑学说以“木气冲和”,“木气条达”来描述肝的正常疏泄功能状态。 )主疏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l 调畅气机:气机,是指气的运动变化机理,可以说是对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基本形式的概括。气机的调畅是指气机的通畅和升降出入活动之间的协调平衡。肝的主升,主动,是气机通畅和升降出入之间协调平衡的一个重要环节。l 促进脾胃运化脾胃的运化,表现在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与此同时,必须是肝的正常疏泄作为条件。肝主疏泄不断调节胆汁分泌和脾胃升降之间的协调平衡。故有“土得木而达”的说法。l 调畅情志:正常情志活动,全赖气血的正常运行。肝主疏泄保证了气血运行的协调平衡。上述三

13、个方面。其中“调畅气机”是最主要的表现。)肝疏泄功能失常对气机的影响:肝疏泄功能失常,有两种情况:一是,肝疏泄不及(肝失疏泄)导致气的流通和升发障碍,形成气滞,气郁,气结等病理表现。出现局部的胀痛和情志抑郁如郁闷不乐,多疑善虑等 症。二是,肝的升发太过,导致肝气上逆,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等病理表现,如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症或出现血随气升导致衄血,呕血,咯血等。)肝疏泄功能失常对脾胃功能的影响:肝失疏泄,一是影响脾的“升清”功能,在上则眩晕,在下则殄泄。此称“肝气犯脾”。二是影响胃的降浊功能,表现在上为呕逆嗳气,在中则脘腹胀满疼痛,在下则为便秘。此称“肝气犯胃”。三是肝气郁结,直接影响胆

14、汁的分泌与排泄,出现胁满疼痛,口苦,纳食不化,恶食油腻,黄疸等症。)肝失疏泄功能对水液代谢的影响:由于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能促进人体水液的输布代谢。表现在三焦的疏通作用。肝气郁结,导致津液的输布代谢障碍,产生痰,水病理产物或痰阻经络或痰核或水停而成膨胀。肝主藏血肝藏血,是指包括一,贮藏血液。二,调节血量两方面。肝贮藏血液是本脏的特有本能。因为肝内必须贮藏一定数量的血液以制约肝阳气的升腾,使肝的疏泄功能冲和条达。调节血量,是指人体在动静不同状态下机体对血液的需求。由肝进行调节分配。但肝的调节血量的作用是以贮藏血液为前提条件。若肝藏血的功能失常会出现两种病理表现:一是肝血不足,血液亏虚,不能满足脏

15、腑组织器官活动的需要。如血不养目,则两目干涩,视物昏花或夜盲。血不养筋,则筋脉拘紧,肢体麻木,屈伸不利,血海干枯,则月经量少,闭经。二是肝不藏血,血液妄行,可发生出血,如吐,衄血,月经过多。2. 肝与形体诸窍的关系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即现代解剖所称的肌腱,韧带和筋腊。筋有连接和约束骨节,主持运动,保护内脏的功能。筋与肝关系密切。主要有)肝的气血养筋。正常时筋强有力。)肝病引起筋病。)筋病涉及到肝。“爪”,指爪甲。“爪为筋之余”。爪甲赖肝血的濡养。是肝的外候。可以反映肝血状况。如肝血充足,爪甲红润,坚韧。肝血不足,爪甲淡白无华。2.2肝开窍于目:目,又称眼。眼司视觉,与五脏六腑精气有关,尤以

16、肝的关系最为密切。肝藏血。眼赖肝血濡养才能视并辨五色。肝的任何病变均可影响目的功能。如肝阴不足,两目干涩,肝经风热,目赤痒痛,肝火上炎,目赤肿痛,肝风内动,两目斜视。2.3肝在志为怒:怒为肝志,为五志之一。怒是情志刺激的一种不良反应,对人体的影响是“怒则气上”即出现气逆。如肝阳上亢,甚则肝风内动。所以有“怒伤肝”之说。2.4在液为泪: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在生理上 ,泪起到保护滋润眼的作用。病理上,肝的病变常可从泪的分泌表现出来。如肝阴不足,两目干涩,肝经风热,目眵与流泪。三、脾脾的解剖学概念是位于腹腔。在膈之下。其形状,古人说法不一。难经说:“脾扁广 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内经说:“脾

17、与胃是以膜相连。”根据以上所说,似将脾与胰腺两者合一。脾的功能是: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1. 生理功能:1.1脾主运化:运,指运输。化,指消化。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包括脾的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湿两个方面:)运化水谷:是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水谷精微吸收转运输送到肺及全身以营养周身的生理功能。这种功能旺盛,又称“脾气健运”。表现出人的生命活动力强,气血充盛,精神健壮,抗病能力增强。人出生以后所需要的精微物质和气血完全依赖脾胃的化生。故中医学常称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具有运化精微物质的功能。其生理特性是“主升”。故又可称之为”脾主升清“。”升“,是向上升宣。”清“,是指水

18、谷精微。如果脾不主升,甚或下陷,则可引起头目眩晕,久泻脱肛或脏器下垂等病症。 )运化水湿:是指脾具有对水液进行吸收,转输和布散的生理功能,从而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以形成湿,痰,饮等 病理变化产物。脾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的作用是紧密相联的。水谷精微得到健运,水湿邪气即无由生。反之,水谷津液不行,则水湿停滞为病。故古人又有脾“喜燥恶湿”的说法。是脾生理特点之一 1.2脾统血统,统摄,控制之意,是指脾具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内运行.不使其溢出脉外的作用,这是脾统血功能的主要作用机制.它是隶属于气的固摄功能.在中称:“脾裹血”.由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并存,而“气为血之帅”.同时脾气又有”主升清”的

19、生理特性。所以脾能统血.正如沈自南在中说:”人体五脏之血全赖脾气统”.若脾气虚,统血无权,会出现各种出血病症,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皮下出血,并兼有舌淡.脉细弱等证.2. 脾与形体诸窍有关系2.1脾主四肢:”四未”.四肚正常营养来源和活动功能依赖于脾主运化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实.四肢才能活动轻而有力.若脾失健运.清阳不布,则四肚营养不足.可见倦怠乏力.甚或萎弱不用.2.2脾主肌肉:肌肉居皮下,附着于骨骼关节.说:”脾主身之肌肉”.肌肉与脾关系密切.其主要关系是:)脾化生精气以养肌肉.)肉病日久可影响脾的功能,产生病变.如说:”肌痹不已, 复感于邪,内舍于脾.”2.3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又称“脾开

20、窍于口”。口是脾胃生理功能的一部位,唇 ,是脾的外候。共同配合以完成消化,吸收,输布水谷精微的功能。故脾运化健旺,气血充足,口唇红润。若脾胃有病变,常累及于口。如脾胃有热,易生口疮。脾为湿困,则口中淡而无味或呈甜味等2.4脾在志为思:思,即思考,思虑。为五志之一。正常的思考对机体的生理活动并无不良影响,但思虑过度就影响气的正常活动形成气结。由于脾胃为机体气机升降之枢,气结于中,使脾气不行,导致脾运化功能失常,常出现不思饮食,脘腹胀闷,眩晕健忘等症。四、肺肺的解剖概念与西医相似。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肺系上通喉咙,鼻道,下连气管。肺居内脏最高位。故有“华盖”之称。加之肺叶娇嫩,既不耐寒,又不耐热,

21、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病,故又称肺为“娇脏”。其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主声音。1. 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是指通过肺的呼吸,实现气的生成和代谢,对全身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肺主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呼吸之气”,二是“主一身之气”。1)肺是体内气体交换的场所: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从自然界吸入清气,同时又排出体内浊气,这种交换气体的形式称呼吸,由肺所主以维持生命活动.肺的呼吸功能,必须依赖肺气的宣发和肃降运动形式,方能达到呼吸均匀协调.)肺主全身之气与宗气生成密切相关 :“宗气”是指水谷之精气与肺吸入之清气相结合,积于胸中,上出喉咙以

22、司呼吸,又通过心脉而敷布至全身,以温养内脏,各组织器官和维持它们之间的正常生理功能,故肺起到主持一身之气的作用.故说:“诸气者,皆属于肺.”。肺主一身之气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气的生成,特别是宗气的生成,有赖于肺吸入的清气;气的代谢,亦有赖于呼出浊气;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亦有赖于肺呼吸运动的本身及其节律的调节作用.所以说,肺主一身之气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肺气的运动形式一一宣发与肃降.l 宣发:即宣布和发散。是指肺气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布散,肺的宣发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气化,排出体内的浊气。二是将脾所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至周身,外达皮毛。三是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

23、开合,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l 肃降:是指清肃,洁净和下降之意。也就是肺气向下的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肺主肃降的生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吸入自然界之清气。二是将肺吸入的清气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起着运送和通调水道的作用。三是保持肺系的洁净作用。宣发与肃降是肺生理功能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二者在生理上是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宣降正常,则肺气出入通畅,水道通调,呼吸均匀,水津下达。如果这种功能失去协调会发生“肺气失宣”或“肺失肃降”的病变。出现咳,喘,胸闷,水肿等证。肺主通调水道:“通”,指疏通。“调”,指调节。“水道”,指水液运行的通道。通调水道是指

24、肺通过宣发和肃降的运动形式对全身的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具有疏通和调节作用。它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肺主宣发,将津液和水谷精微输布至全身,外达皮毛,并通过宣发卫气的作用,主司和调节着腠理的开合作用,使一部分代谢后的水液通过汗孔,以汗的形式排泄体外。二是肺的肃降,将体内的水液向下输送,而成为尿液生成之源,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故又称肺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若肺失宣降,影响通调水道功能,出现无汗,水肿,小便不利,痰饮等症状。2. 肺与形体诸窍的关系: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又称“肺主皮毛”。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皮毛是人身之表,是抵御外邪侵袭的屏障。与肺的关系

25、密切。其主要联系有:)肺输布精气,充养皮肤肺将脾转输的水谷精微布散到皮毛,使皮肤滋润,毫毛光泽。若肺气虚,则皮毛憔悴。)肺宣发卫气,外达皮肤卫气充养皮肉,主要有三种作用。一是温养皮肤。二是协助皮肤抵御外邪。三是控制汗孔的开合。)外邪侵袭皮肤,内传入肺。引起“肺气不宣”而发生病变。肺在窍为鼻又称“肺开窍于鼻”。鼻,属肺系,是呼吸之气出入的门户,有司嗅觉,助发音的功能。鼻与肺的关系密切。肺主气功能正常,呼吸交换均匀,通畅且具有嗅觉功能。故灵枢,脉度说:“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此外,喉,鼻均属于肺系。由于经络的联系,音由喉出,鼻起共鸣,均由肺所司。肺在志为悲,为忧悲,忧均属肺志,是五志之

26、一。是一种非良性刺激的情志,情绪反映。容易影响损伤肺中的精气和使肺的宣降运动失调,造成气机不利,进而导致肺气耗伤。如悲,忧过度常出现呼吸气短等肺气不足现象。五、肾肾的解剖学概念是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其形态。十二官论中说“形如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这与现代解剖学所描述的肾基本一致。肾的主要功能是: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主水,主纳气。1. 生理功能:1.1肾主藏精:“藏”,是指闭藏。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为精气充分发挥生理效应创造必要条件.)精的内涵:“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与气,血,津液一样,也是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广义之”精”精气”.)精的来源:精来源有二

27、,一是源于父母生殖之精(先天之精),二是源于脾胃及脏腑化生的精微物质(后天之精)。二者同归于肾,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和充养,才能发挥其生理效应。“后天之精”的化生,又赖“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二者相辅相成。在肾中密切结合组成肾中精气。)精的生理效应:肾藏精,精能化气,所化之气为“肾气”。肾气通过三焦,布散全身。肾精气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 一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方面。人体生命的全过程在各个阶段(生,长,壮,老,已)与肾精的盛衰密切相关。有一段经文描述很具体和生动。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

28、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 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所以从齿,骨,天癸,发等生长发育壮况和生,长,壮,老,已规律是由肾的精气盛衰所决定的。肾精不足,小儿生长发育迟缓,青年人则生殖器官发育

29、不良,性成熟迟缓,中年人则见性功能减退或出现日早衰,老年人则呈衰老加剧至死亡。故保精和补益精气是中医防病治病大法。二是,激发调节脏腑和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方面。肾中精气激发的生理效应可以用肾精所包含的肾阳和肾阴两种阴阳属性来概括:肾阳-指肾精中具有促进机体的温煦 ,推动,兴奋,和化气的功能。它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对各个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温煦和推动作用。肾阴-指肾精中具有促进机体的滋润,宁静,成型和制约阳热的功能。它是人体阴气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濡润,滋养作用。肾阴和肾阳在人体内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在生理情况下两者之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若这一平衡遭到破坏,即形成肾的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变化。具

30、体表现在:肾阴亏虚,阴不制阳,出现阴虚火旺证状,如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男子遗精,女子梦交。肾阳虚衰,温煦和推动功能不足,出现精神疲惫,腰膝冷痛,形寒肢冷,男子阳萎,女子宫寒不孕等症状。若肾气不足,甚则肾气不固,常出现遗精,早泄,带下清稀而多,遗尿,小便失禁等症状。除此之外,肾阴肾阳亏虚又直接影响到心,肝,脾,肺及其组织器官的功能而发生各种各种病理变化。如肾阳不足不温脾阳而发生“五更泄泻”。肾不纳气影响肺司呼吸功能。2. 肾主水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是指肾有主持和调节人体津液代谢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认识。一是肾精产生的肾阴和肾阳对各脏器的生理功能有主宰作用。津液的代谢,从其生

31、成,输布,排泄是多个脏器综合协调下完成的。如胃,小肠,大肠在脾的协助下,吸收水谷津微产生津液,又通过脾,肺,肾和三焦,将津液输布至全身,最后将代谢产生的产物如尿,汗,粪,浊气排出体外。在众多环节中,肾是起主宰作用的。二是肾本身的肾阴和肾阳的协调配合。即“肾阳为开.肾阴为合”.保证水液的正常调节,若肾主水的功能失调.肾阴不足,气化无权.使水液停留而出现尿少,尿闭,水肿等病证,肾阴虚,不能固摄水液,出现尿频,遗尿等证,3. 肾主纳气-是指肾有助肺吸入之清气并固守于肾,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纳,有受纳和摄纳之意.纳气,指吸气,.说:”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中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均说明肺

32、的吸气功能一定要依靠肾的摄纳才能维持它的深度,若呼吸表浅,呼多吸少,动则气短等病理表现,称为”肾不纳气,”4. 肾与形体窍的关系:4.1 肾生髓主骨,其华在发,齿为骨之余。骨与肾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髓养骨,髓为肾精所化生,髓有骨髓,脑髓之分.髓的生理功能是滋养骨骼,补益脑髓.骨骼的生长,发育与修复均赖肾精的充养。肾精充足,骨髓充盈,骨骼充实健壮,肢体活动轻劲有力。若肾精不足,骨髓空虚。则引起骨骼发育不良,如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老年人肾气渐衰,骨失所养,骨质疏松,易于骨折,骨伤后不易修复。齿,是骨的外候,齿骨的状况反映肾的盛,临床补肾可强骨,是经验之谈。4.2 开窍于“耳”与“二阴”耳司

33、听觉,与各脏腑功能均有关系,但与肾关系更密切。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肾藏精,精气充盈,上濡于耳,则听觉聪慧,反应敏捷。若肾精亏损,髓海不足,则出现耳鸣耳聋,头晕目眩,反应迟缓或站立不稳。二阴,指前阴“生殖器官”和后阴“肛门”。前阴主要有排尿和生殖功能 。与肾关系密切。肾藏精,主生殖功能。肾主水,气化则小便出矣。后阴肛门是排出粪便的器官。为肾之窍。 肾藏精为封藏之本,对肛门排便粪有控制作用。若肾的功能 失常,将出现性,生殖,尿,便等功能障碍,如阳萎,不孕,大小便异常。4.3 肾在志为恐恐是一种恐惧,害怕的情志活动,与肾关系密

34、切。恐精气下行而不向上气化输布。4.4 肾在液为唾:肾脏之液,通过足少阴肾经,由肾向上,经过肝,膈,肺,气管,直达舌下之金津,玉液两穴,分泌而出。乃为唾。唾是指口水中粘稠度很低,而多泡沫的液体。六 腑六腑解剖形态上属于空腔性脏器,是指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其共同的生理功能是:传化水谷,排泄糟粕,即所谓:“传化物而不藏”。其功能特点是:“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腑病”以通为补”.一、胆胆附于肝。以通为用,功能属六腑之一,内藏胆汁(精汁),不接受水谷糟粕,又属“奇恒之腑”之一。肝胆通过经脉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其生理功能是:1. 贮藏胆汁,胆汁源于肝:灵枢,本输说:“胆者,中精之府”

35、,内藏精汁,色黄绿味苦,由肝之余气所化生。汇集于胆,泄于小肠,以助消化。2. 分泌胆汁,帮助消化:在肝主疏泄功能的作用下,胆中精汁排出直接帮助脾胃消化,若肝疏泄正常,脾胃健运。肝失疏泄,肝胆气机不利,影响脾胃功能而出现胁下胀满疼痛,食少腹胀,便溏或胆汁外溢致口苦,呕吐苦水,黄疸等病理变化。3. 胆主决断,意志坚决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指出胆的特性。若胆气虚则怯,善太息,或数谋虑而不能决。胆在意志方面是十分重要的。正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二、胃胃,又称“胃脘”。分上,中,下三部,分别称之为上脘,中脘,下脘。其解剖部位在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

36、肠,通过经脉络属,与脾构成表里关系 。胃的生理功能是:1主受纳和腐熟水谷:饮食物由口经食道,容纳于胃。中医学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在容纳的同时,具有对水谷的消磨腐熟作用。但必须和脾的运化功能配合,才能使水谷化为精微。以化生气血津液,故脾与胃合称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2主通降,以降为和:腐熟后的水谷食物必须向小肠,大肠传递,形成粪便再经肛门排出。它符合胃属腑的属性,始终显示出“以通为用”,“以降为和”的生理特性。若胃的通降失常,直接影响其受纳。浊气不降可致口臭,脘腹胀闷,疼痛,大便秘结及胃气上逆出现恶心呕吐,嗳气吞酸,呃逆等症状。3胃喜湿恶燥:胃为阳腑,在运气学说中称胃为“阳

37、明燥土”。故必须赖阴液以滋养。才能发挥胃受纳腐熟水谷的生理功能。三、小肠位于腹中,上接胃之下口(幽门)。下与大肠上口(阑门)相接,是相当长的回环迭积的管状器官。与心经脉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其生理功能是:1主受盛和化物:受盛,指接受,即以器盛物之意。是指小肠具有接受经胃初步消化之饮食物。化物,是指对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再作进一步的消化。2泌别清浊:泌,即分泌。别,即分别。清,指水谷精微。浊,指相对应的食物糟粕。是指对经过消化 的饮食物,反它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个部分,并吸收其水谷清微和水液(清),将食物残渣(浊)向大肠传送。前者分清别浊,后者升清降浊。小肠的这种功能实际上是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功能

38、的具体体现。在机体消化功能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小肠的分清别浊功能与尿液的量和大便状况有关系。泌别清浊正常,二便正常。泌别清浊异常,小便量少,大便呈稀。据此,临床用“利小便即所谓以实大便”的治法来治疗便溏,泄泻证是基于这种理论四、大肠位于腹中。它是一条管状器官,上口(阑门)与否上肠相接,下口端(肛门)。大肠与肺有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其生理功能是:1主传化糟粕:传化,是指接上传下的运化过程。是隶属于胃的降浊功能.大肠接受来自小肠经过泌别清浊后的食物残渣与水液,经本脏再吸收一定的水液后形成粪便传于肛门而排出体外。若大肠的传化糟粕功能异常,则出现如便溏,泄泻,便血,便秘等证。2与肺,胃

39、,肾脏腑关系密切: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的清肃下降,胃主降浊,在六腑中“以通为用“及肾的气化功能而主“二便”等的配合下,才能发挥大肠主传化糟粕的功能。五、膀胱位于小腹中,与肾经脉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其生理功能是:1主贮尿和排尿:体内津液经过代谢后的废液贮于膀胱。2赖肾的气化作用排出尿液: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固摄,膀胱具有贮尿功能。,若肾气不固,则膀胱失约,可见遗尿,小便失禁,肾的气化不利,则见尿痛,淋浊,排尿不畅,甚癃闭。故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六、三焦“孤腑”之称。张景岳认为三焦是“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并说“惟三焦最大,诸脏无与匹者,故名

40、是孤府也。”二是按部位划分有“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上焦.指膈以上部位,包括心系和肺系. 中焦.指膈以下,脐以上的腹部.包括脾,胃.肝,胆等脏器。 下焦,指脐以下的部位,包括小肠,大肠,肾与膀胱等脏腑.生理功能:1,通行元气:元气,是人体生命的根本,根于肾,通过三焦而运行于周身,内五脏六腑,外四肢百骸.2,运行水液:全身水液的代谢是由肺,脾,肾等脏器协同作用而完成,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发挥升降出入的功能.上述两种功能是相互关联的,水液的运行,全赖气的升降出入,而气又是依附于血和津液.因此,气的升降出入道路,必然是津液的通道,津液升降出入的通路,也必然是气的通路.若按部位划分

41、其生理功能特点,分别是:上焦:”上焦如雾”中焦:”中焦如沤”下焦:”下焦如渎”.综上所述,三焦是气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故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奇 恒 之 府-奇恒之府是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个脏器组织,它们的共同特点是:1在形态上多属中空而与腑相似的脏器2,在生理功能上它们不是饮食物消化排泄的通道,而是以贮藏精气,与脏的”藏而不泻”生理特点相似.这种似脏非脏,似腑非腑的器官称之为“奇恒之府”.奇恒之府中除胆腑外,均无表里相配,亦无五行配属,这是不同于五脏的又一特点 .在奇恒之府中脉,髓,骨,胆,的生理已在相关脏腑中介绍,现再介绍脑,女子胞二腑.一、脑脑居颅内,

42、由髓汇集而成,故有”脑为髓之海”之称.脑的功能与全身骨髓关系密切.:说:”诸髓者,皆属于脑”元神之府”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故心脑常相提并论.病理上,心衰即脑衰,心死即脑死,生命即终结.二、女子胞又称”胞宫”,即指子宫.位于小腹中,膀胱之后,直肠之前,下口连接阴诞.形态象是一个倒置的梨.它是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的器官.其生理功能是:.1“天葵”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作用.:天癸是肾中精气不断充盈所产生的一种精微物质,女子胞的发育全赖于”天葵”的作用,因天葵具有促进性腺发育而成熟的生理效应.2冲任二脉联络胞宫:在经络系统中,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气血充盈,月经至,有生育能力.若冲

43、任失调,会出现月经不调,闭经,不孕.3肝,脾等脏对女子胞的影响: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三脏对全身血液的化生和运行有调节作用,月经的来潮和周期,以及孕育胎儿均离不开气血的充盈和血液的正常调节作用,若三脏的功能失调 .均可影响月经与胎孕.脏与腑之间的关系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 心与肺主要表现在生理上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的关系.1)肺主气助心以行血:”气为血帅”宗气”又有推动心主行血的作用.若肺病及心,影响心主血,出现胸闷,呼吸不利,心悸,口唇青紫等气滞血瘀症状.2)心主血载运肺气以布散周身:心主血脉,血为气母,血载气行.肺气是依附心血输布周身而发挥其主气功能

44、的.若心病及肺,影响肺的宣降布散,出现心胸闷痛不适,气短,气促,咳喘,心悸等症2. 心与脾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的关系.1)生理方面:脾对心而言,脾运化功能正常,则化生血液功能旺盛,血液充盈,心有所主,脾气健旺,主统血功能正常,则血行脉中,而不外溢.心对脾而言,心阳能助脾阳化生气血,即”火能生土”2)病理方面:心脾相互影响,思虑过度,不仅暗耗心血,且影响脾的运化,脾气 虚弱,运化失司,则气血化生无源,导致血虚而心无所主.脾不统血致血液妄行,又造成心血不足.3. 心与肝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两方面的关系.”心肝血虚”两脏并见.2)精神情志活动:心藏神主神明,肝主疏泄,调节情志,人的

45、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由心所主,但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由于情志所伤,多郁而化火伤阴,常出现”心肝阴虚”和”心肝火旺”病理变化.4. 心与肾:主要表现在心肾相交和心肾阳气间相互为用的关系.”水火既济”若心肾不交,二者平衡便失衡. 如(心病)心火不降于肾而独亢于上,或(肾病)肾水不上济于心而反下凝.均可出现以失眠为主症,伴有心悸,心烦,腰膝酸软或见男子遗精,女子梦交等症.2)心肾阳气互补与阳虚水泛:”水气凌心”证候.5. 肺与脾主要表现 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的关系.1)气的生成:气,尤其是”宗气”的生成有赖于肺吸入的清气和脾化生的精气相合而成.肺脾协调作用,保证气的旺盛.2)水液代谢:肺主

46、气,通过宣降形式,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主运化水湿,是水液升降之枢纽,二脏密切配合,水液代谢正常.若两脏各一发生病变,如脾病及肺,可 致肺气不足,称之为”土不生金”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上病及中”.在治疗上均采用”培土生金”法.6. 肺与肝主要表现在气机调节方面的关系肝-主疏泄,其生理特性是主升主运,肺-主气,宣发肃降是气机的运动形式,二者升降协调,气机调畅.若肝升太过,或肺降不及,则多致气火上逆,可出现咳逆上气,甚则咯血的病理变化,称之为”肝火儿犯肺”.相反,肺失清肃,燥热内盛,影响肝失疏泄,则出现以咳为主症,伴有胸胁引痛胀满, 头晕头痛,面目红赤等症.7. 肺与肾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和阴液相互滋生方面的关系)水液代谢:肺主气,通调水道故有“肺为水之上源”之称。肾主水,能气化水液,为水之下源。二者上下配合,维持水液代谢。若肺及肾:如肺失宣降,水道不通,水湿停留,则影响肾的气化,见尿少,水肿等症。若肾阳虚,气化失司,水湿内停,上犯于肺。可引起喘息,咳,痰多等症。)呼吸运动: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气之根在肾。肺肾功能二者协调,气道通畅,呼吸均匀。若肾气虚,摄纳无权,气浮于上,导致肾不纳气,出现呼多吸少,动则喘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