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整理(3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437127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整理(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整理(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整理(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整理(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整理-第 3 页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从侧面。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10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三)文言固定句式1.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2.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四)省略句、判断句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省略宾语)2.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宾语)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判断句)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六)状语后置句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

3、鱼、鸟兽,往往有得。(七)重点翻译句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2.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八)多义词1. 乃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2. 道有碑仆道(路,道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何可胜道也哉(说,讲)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 盖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篷)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英才盖世(超过,胜过)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 文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4、”(文字)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通“纹”,花纹)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文过饰非(掩饰)5. 然何为其然也(如此,这样) 吴广以为然(对,正确)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6. 其始舍于其址。(代词,它的,代华山)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个)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代词,它)其文漫灭。(代词,它的,代仆碑)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代词,它上面)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代词,它的,代华山) 问其深。(代词,代上文“有穴窈然”的“穴”,译作“那个洞”)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5、)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其进”的“其”是指代第一个分句,译作“那”,“其见”的“其”是指代第一、二分句,也译作“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代词,它的,代后洞) 盖其又深。(代词,指代后洞,译作“那”)则其至又加少矣。(代词,代那些) 既其出。(句中语气助词,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则或咎其欲出者。(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第一人称代词,自己)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其孰能讥之乎?(副词“其乎”这个固定格式,用来表示反问,可译作:难道吗?)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指代那些以讹传讹的情况,可译为“那”)(十)古今

6、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5.于是余又叹焉。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十一)疑难句释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于:从。“于仆碑”就是从倒下来的石碑上。谬:是由形容词充当使动。“谬其传”就是使那流传的情况弄错。名:名词充当意动,后面省略宾语“之”。“莫能名者”就是没有人能以之为名,可意译为:没有人能正确地称呼它们。整句译成现代汉语是:我从倒下来的石碑上,又因而感叹那些古籍不存在了,后代人就使那流传的情况弄错,没有人能正确地称呼它们,这种情况怎么说得完呢?按:有人把“古书之不存”的“古”解作前人,古代。“书”是刻写的意思,“之”代碑文,“不存”是漫灭,磨灭。意思是前人刻的碑文磨灭了。这样理解就回应开头的碑文漫灭,造成后人“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从而发出无限感慨。亦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