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35395465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物理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一物理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物理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学设计.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物理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学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中学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学案鲁科版必修1静悟寄语:1、一心向着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得给他让路。2、胜利就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3、奇迹,就在凝心聚力的静悟之中。一、“静”什么?1、环境“宁静”:万籁俱寂,无人走动,无声说话、沟通,无人随意出进。每一个人充分沉醉在难得的静谧之中。以享受维护宁静环境为荣,以影响破坏宁静环境为耻。2、心态“宁静”:心静自然“凉”,脑子自然醒悟,精力自然集中,思路自然清楚。心静如水,超然物外,成为时间的主子,学习的主子。心情稳定,效率较高。心不静,则心乱如麻,心神不定,心不在焉,如坐针毡,眼

2、在此心在彼,貌似用功,实则骗人。二、【高考常考查的学问点】1静力学的受力分析与共点力平衡(选择题)此题定位为送分题目,一般支配为16题,即物理学科的第一题,要求学生具有规范的受力分析习惯,娴熟运用静力学的基本规律,如胡克定律、滑动摩擦定律与静摩擦力的改变规律、力的合成与分解、正交分解法等,可涉及两个状态,但一般不涉及改变过程的动态分析,也不至于考查相像三角形法等特别规方法。不必考虑计算题2.运动图象及其综合应用(选择题)山东卷对物理图象的特地考查以运动图象为代表,立足于对物理图象的理解。可涉及物理图象的基本意义、利用运动图象的分析运动过程、用不同物理量关系图象描述同一运动过程等。以宁夏、海南为

3、代表的利用运动图象考查追及、相遇问题尚未被山东接受。专题设计为选择题,尽量多涉及不同的图象类型。3牛顿定律的干脆应用(选择、计算题)与自感一样,超重失重为级要求学问点,此题为非主干学问考查题,为最可能调整和改变的题目。但对牛顿定律的考查不会减弱,而很可能更加宽泛和深化,可拓展为详细情境中力和运动关系的分析(选择)、直线、类平抛和圆周运动中牛顿其次定律的计算(计算题的一部分)。此专题定位在牛顿定律的干脆应用,针对基本规律的建立、定律物理内涵的理解及实际情境中规律的应用,可涉及瞬时分析、过程分析、动态分析、特别装置、临界条件,以及模型抽象、对象转换、整体隔离、合成分解等方法问题。4.第四专题万有引

4、力与航天(选择、计算题)此专题内容既相对宽泛又相对集中,宽泛指万有引力与航天的内容均可涉及,集中即肯定是本章内容且集中在一道题目中。这部分内容也是必考内容,今年考试说明中本章学问点增加了“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环绕速度”由()到()。可以理解为深度减弱,广度增加,最大的可能仍是选择题,也不解除作为力学综合题出现的可能,复习时应适当照看。需特殊留意的是,肯定要关注近一年内天文的新发觉或航天领域的新成就,题目常以此类情境为载体。5.功能关系:(选择、计算题)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能量守恒是必考内容,要结合动力学过程分析、功能分析,进行全过程、分过程列式。考查形式选择题、计算题

5、留意:必修1、2部分考察多为选择题,但在牛顿定律结合功能关系以及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部分综合的计算,出现在24题上,本题一般涉及多个过程,是中等难度的保分题。6.静电场主要以考察电场线、电势、电势差、电势能、电容器、带电粒子的加速与偏转为主7.恒定电流以考察电学试验为主,选择中也简单出电路的分析题8.磁场以考察磁场对运动电荷和通电导线的作用为主,选择中易出一个题,在大题中简单出与电场及重力场相结合的题目。9电磁感应以选择题、计算题,主要考察导体棒的切割以及感生电动势,楞次定律,留意图像问题10.沟通电主要考察沟通电的四值、图像,以及远距离输电变压器问题,通常以选择形式出现11.热学3-3:油膜法

6、、微观量计算,气体试验定律,热一律、压强微观说明、热二律是重点10.选修3-5中动量守恒、动量改变量计算、原子结构中能级跃迁、原子核中质能方程、核反应方程是考察重点。三、【静悟留意事项】1.以查缺补漏为主要目的,以考纲学问点为主线复习2.重点看课本、课后题、改错本、以前做过的相关题目3.把不会的问题登记来,集中找时间找老师解决4.必需边思索,边动笔。静悟最忌只动眼动嘴的学习方式,必需多动脑多动手,做到手不离笔,笔不离纸。 匀变速直线运动【考试说明】主题内容要求说明质点的直线运动参考系、质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学问网络】【考试说明解读】1参考系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

7、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运动学中的同一公式中涉及的各物理量应以同一参考系为标准。2质点定义:质点是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态的物体。质点是物理学中一个志向化模型,能否将物体看作质点,取决于所探讨的详细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态及质量,只有当所探讨物体的大小和形态对所探讨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以将其形态和大小忽视时,才能将物体看作质点。物体可视为质点的主要三种情形:物体只作平动时;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度时;只探讨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3时间与时刻时刻: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

8、点间线段的长度。时刻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相对应,时间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或路程)相对应。4位移和路程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是一个矢量,物体的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就是此线段的长度,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5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平均速度:物体所发生的位移跟发生这一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相应位移

9、的方向。公式=(V0Vt)/2只对匀变速直线运动适用。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方向就是物体经过某有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6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方向与速度改变的方向相同。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改变量与发生这一改变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即速度、速度改变、加速度的关系:方向关系: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改变的方向肯定相同,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没有必定的联系。大小关系:V、V、a无必定的大小确定关系。只要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同,无论加速度在削减还是在增大,物体的速度肯定增大,若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得越来越慢(仍旧增大);只要加速度方向

10、跟速度方向相反,物体的速度肯定减小。7、运动图象:st图象与vt图象的比较下图和下表是形态一样的图线在st图象与vt图象中的比较. st图vt图表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v)表示物体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a)表示物体静止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初位移为s0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0t1时间内物体位移s1t1时刻物体速度v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位移)补充:(1)st图中两图线相交说明两物体相遇,vt图中两图线相交说明两物体在交点时的速度相等(2)st图象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vt图线与横轴交

11、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3)st图象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图象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vt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4)st图象斜率为正值,表示物体沿与规定正方向相同的方向运动.图象斜率为负值,表示物体沿与规定正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vt图线的斜率为正值,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与规定正方向相同;图象的斜率为负值,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与规定正方向相反.【例题:07山东理综】如图所示,光滑轨道MO和ON底端对接且ON2MO,M、N两点高度相同。小球自M点右静止自由滚下,忽视小球经过O点时的机械能损失,以v、s、a、EK分别表示小

12、球的速度、位移、加速度和动能四个物理量的大小。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球自M点到N点运动过程的是 【例题:08山东理综】质量为1500kg的汽车在平直的马路上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求(ABD)A.前25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B.前l0s内汽车的加速度C.前l0s内汽车所受的阻力D.1525s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推论:基本规律:Vt=V0+at,s=V0t+at2/2推论:Vt2_VO2=2as(Vt/2表示时间t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随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即:s-s=s-s=sN-sN-1=s=aT2.9.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

13、线运动的特点:(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1:v2:v3:vn=1:2:3:n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s1:s2:s3:sn=12:22:32:n2第一个T内、其次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s1:s:s?:sN=1:3:5:(2n-1)从静止起先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t1:t2:t3:tn=10、竖直上抛运动的两种探讨方法分段法:上升阶段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阶段是自由落体运动.整体法:从全程来看,加速度方向始终与初速度v0的方向相反,所以可把竖直上抛运动看成是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应用公式时,要特殊留意v,h等矢量的正负号.一般选取向上

14、为正方向,则上升过程中v为正值下降过程中v为负值,物体在抛出点以下时h为负值.11、追及问题的处理方法1.要通过两质点的速度比较进行分析,找到隐含条件.再结合两个运动的时间关系、位移关系建立相应的方程求解,也可以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及应用图象法和相对运动学问求解2.追击类问题的提示1匀加速运动追击匀速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远2匀速运动追击匀加速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追不上以后就恒久追不上了此时二者相距最近3匀减速直线运动追匀速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近,此时假设追不上,以后就恒久追不上了4匀速运动追匀减速直线运动,当二者速度相同时相距最远【例题:09海南】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

15、动,其图像如图所示,图中和的面积分别为和.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处.(ABC)A.若,两车不会相遇B.若,两车相遇2次C.若,两车相遇1次D.若,两车相遇1次 高三物理教案: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教学设计 【考点自清】 关于规律的学习主要留意以下两个方面:规律是如何得出的;规律的适用范围(或条件)是什么。 学习物理规律除了驾驭结论,还要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犹如学们都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却有许多人不清晰是怎样得出的;知道自由下落的电梯内的物体和卫星上的物体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两种不同的运动都会完全失重;知道静电屏蔽时内部的场强为零却不知道怎样证明这些都是重结论、轻过程的结

16、果。这些同学在上课时尽管做了许多笔记,但对规律的得出过程并不清晰,造成不会做题。 学习物理规律时还要留意规律的适用范围,如动量定理必需在惯性系中才能运用,用动能定理解题时要选大地为参考系来计算动能和功。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加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说明: (1)以上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四个公式中只有两个是独立的,即由随意两式可推出另外两式.四个公式中有五个物理量,而两个独立方程只能解出两个未知量,所以解题时须要三个已知条件,才能有解. (3)式中v0、vt、a、x均为矢量,方程式

17、为矢量方程,应用时要规定正方向,凡与正方向相同者取正值,相反者取负值;所求矢量为正值者,表示与正方向相同,为负值者表示与正方向相反.通常将v0的方向规定为正方向,以v0的位置做初始位置. (4)以上各式给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普遍规律.一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差异就在于它们各自的v0、a不完全相同,例如a=0时,匀速直线运动;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 a0时,匀加速直线运动;a (5)对匀减速直线运动,有最长的运动时间t=v0/a,对应有最大位移x=v02/2a,若tv0/a,一般不能干脆代入公式求位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 (1)随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 (2)

18、在一段时间t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3)中间位移处的速度: 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为等分时间间隔): 、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 、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 、第一个T内,其次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 、从静止起先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 【重点精析】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本应用 1、基本公式中的v0、vt、a、x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若规定正方向,它们都可用带正、负号的代数值表示,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通常状况下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凡是与初速度v0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 2、对

19、物体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常逆向思维将其视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相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解题时便利好用。 3、留意联系实际,切忌硬套公式,例如刹车问题应首先推断车是否已经停下来。 二、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思路 审题画出过程草图推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或选取坐标轴)选用公式列出方程求解方程,必要时对结果进行探讨。 1、弄清题意,建立一幅物体运动的图景。为了直观形象,应尽可能地画出草图,并在图中标明一些位置和物理量。 2、弄清探讨对象,明确哪些量已知,哪些量未知,依据公式特点恰当地选用公式。 3、利用匀速变直线运动的两个推论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往往能够使解题过程简化。

20、4、假如题目涉及不同的运动过程,则应重点找寻各段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方面的关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求解方法 在众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和推论中,共涉及五个物理量v0、vt、a、x、t,合理地运用和选择方法是求解运动学问题的关键. 1、基本公式法:是指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它们均是矢量式,运用时应留意方向性.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其余与正方向相同者取正,反之取负。 2、平均速度法:定义式v=x/t,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中间时刻速度法 利用任一时间t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适用于任何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些题目应用它可以避

21、开常规解法中用位移公式列出的含有t2的困难式子,从而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 4、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五大重要特征的比例关系,用比例法求解。 5、逆向思维法 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探讨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状况。 6、图象法 应用v-t图象,可把困难的问题转变为较为简洁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找出答案。 7、巧用推论x=xn+1-xn=aT2解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xn+1-xn=aT2,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

22、现相等的时间间隔,应优先考虑用x=aT2求解。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通过例题的探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及。 2、了解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3、进一步体会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中矢量方向的表示方法。 实力目标 1、培育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实力以及应用数学学问处理物理问题的实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例题1自然的引出推论公式,即位移和速度关系,通过思索与探讨对两个基本公式和推论公式做了小结,启发学生总结一般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涉及到五个物理量,由于只有两个独立的方程式,因此只有在已知其中三个量的状况下,才能求解其余两个未知量,引导同学思索和总结初速

23、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别规律教材通过例题2,事实上给出了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特点,强调由两个基本公式入手推导出有用的推论的思想,培育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实力和应用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实力 教法建议 通过例题或练习题的探讨,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画出运动过程草图,动手推导公式,老师适时地加以引导和总结,协作适当的课件,加强学生的相识在推导位移公式时干脆给出的,在这里应向学生说明,实质上它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基本公式的推论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推论公式的得出及应用 教学难点: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主要设计: 一、例题1的处理: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画运动过程草图,

24、标出已知条件,a,s,待求量 2、请同学分析解题思路,可以激励学生以不同方法求解,如“先由位移公式求出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等 3、老师启发:上面的解法,用到两个基本公式,有两个未知量t和,而本题不要求求出时间t,能否有更简洁的方法呢?可以启发学生两个基本公式的消去,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4、让学生自己推导,得到,即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并且思索:什么条件下用这个公式更便利? 5、用得到的推论解例题 二、思索与探讨的处理 1、(1)(2)(3)三个公式中共包括几个物理量?各个公式在什么条件下运用更便利? 2、用三个公式解题时,至少已知几个物理量?为什么?(知三求二)因为三个公式中只有(1)(2)两

25、个是基本公式,是独立的方程,(3)为推论公式,所以最多只能求解两个未知量 3、假如物体的初速度等于零,以上三个公式是怎样的?请同学自己写出: 三、例题2的处理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画运动过程草题,标出已知量、,待求量为 2、放手让同学去解:可能有的同学用公式(3)和(1)联立先解出a再求出t;也可能有的同学利用前面学过的,利用求得结果;都应赐予确定,也可能有的同学受例1的启发,发觉本题没让求加速度a,想到用基本公式(1)(2)联立消去a,得到 3、得到后,告知学生,把它与对比知,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以当作一个推论公式应用,此公式也可由,将位移公式代入利用求得(请同学自己推证一下) 4、用

26、或解例2 四、探讨典型例题(见后) 五、探讨教材练习七第(5)题 1、请同学依据提示,自己证明 2、展示课件,下载: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见媒体资料) 3、依据课件,绽开探讨: (1)1秒末,2秒末,3秒末速度比等于什么? (2)1秒内,2秒内,3秒内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3)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4)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平均速度之比等于什么? (5)第1个1米,第2个1米,第3个1米内所用时间之比等于什么? 探究活动 依据本节所学学问,请你想方法测出自行车刹车时的初速度及加速度,须要什么测量仪器?如何测量?如何计算?实际做一做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

27、用 第2课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 1一个小石块从空中a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点和c点,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它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经过c点时的速度为3v,则ab段与ac段位移之比为() A13B15C18D19 解析:经过b点时的位移为habv22g,经过c点时的位移为hac(3v)22g,所以habhac19,故选D. 答案:D 2静止置于水平地面的一物体质量为m57kg,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3,在F287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由此可知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第5个7秒内的位移与第11个3秒内的位移比为() A21B12C73D37 解析:第5个7秒内的位移为x112a3

28、5212a282,第11个3秒内的位移为x212a33212a302,所以x1x235228233230273. 答案:C 3. 图125 (2022江苏,7)如图125所示,以8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5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假如马上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 B假如马上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肯定超速 C假如马上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肯定不能通过停车线 D假如距停车线5m处减速,

29、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解析:在加速阶段若始终加速则2s末的速度为12m/s,2s内的位移为x81222m20m,则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A正确汽车始终减速在绿灯熄灭前通过的距离小于16m,则不能通过停车线,如距离停车线5m处减速,汽车运动的最小距离为6.4m,不能停在停车线处A、C正确 答案:AC 4在四川汶川抗震救灾中,一名质量为60kg、训练有素的武警战士从直升机上通过一根竖直的质量为20kg的长绳由静止起先滑下,速度很小可认为等于零在离地面18m高处,武警战士感到时间紧迫,想以最短的时间滑到地面,起先加速已知该武警战士落地的速度不能大于6m/s,以最大压力作用于长绳可产生的最大加

30、速度为5m/s2;长绳的下端恰好着地,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10m/s2.求武警战士下滑的最短时间和加速下滑的距离 解析:设武警战士加速下滑的距离为h1,减速下滑的距离为(Hh1),加速阶段的末速度等于减速阶段的初速度为vmax,由题意和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有:v2max2gh1v2max2a(Hh1)v2 由上式解得h12aHv22(ga)2518622(105)m7.2m 武警战士的最大速度为vmax2gh12107.2m/s12m/s 加速时间:t1vmaxg1210s1.2s 减速时间:t2vmaxva1265s1.2s 下滑的最短时间tt1t21.2s1.2s2.4s 答案:2.4s7.2

31、m 5 图126 (20xx湖南十校联考)如图126所示,离地面足够高处有一竖直的空管,质量为2kg,管长为24m,M、N为空管的上、下两端,空管受到F16N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由静止起先竖直向下做加速运动,同时在M处一个大小不计的小球沿管的轴线竖直上抛,小球只受重力,取g10m/s2.求: (1)若小球上抛的初速度为10m/s,则其经过多长时间从管的N端穿出; (2)若此空管的N端距离地面64m高,欲使在空管到达地面时小球必需落到管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求小球的初速度大小的范围 解析:(1)对管由牛顿其次定律得mgFma 代入数据得a2m/s2 设经过t时间从N端穿出 对管:h12at

32、2 对球:(24h)v0t12gt2 由得:2t25t120,解得:t4s,t1.5s(舍去) (2)64v0t112gt21 6412at21 88v0t112gt21 由得:v032m/s,由得:v029m/s,所以29m/sv032m/s. 答案:(1)4s(2)29m/sv032m/s 1从足够高处释放一石子甲,经0.5s,从同一位置再释放另一石子乙,不计空气阻力,则在两石子落地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间的距离与乙石子运动的时间成正比 B甲石子落地后,经0.5s乙石子还在空中运动 C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同 D它们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与其质量无关 解析:两石子做自由落体运动,设t

33、时刻甲下落的高度为h112gt2,则乙下落的高度为h112g(t0.5)2,它们之间的距离h1h212g(t0.25)12g(t0.5)0.25与乙石子运动的时间(t0.5)不成正比,A错误;由于两石子下落的高度相同,因此下落的时间相同,甲石子落地后,经0.5s乙石子刚好落地,B错误,C正确;由于不计空气阻力,由t2hg可知,两石子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与质量无关,D正确 答案:CD 2在水平面上有a、b两点,相距20cm,一质点在一恒定的合外力作用下沿a向b做直线运动,经过0.2s的时间先后通过a、b两点,则该质点通过a、b中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A若力的方向由a向b,则大于1m/s,若力的方向由

34、b向a,则小于1m/s B若力的方向由a向b,则小于1m/s;若力的方向由b向a,则大于1m/s C无论力的方向如何,均大于1m/s D无论力的方向如何,均小于1m/s 解析:无论力的方向如何,0.2s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均为vt20.20.2m/s1m/s,经分析可知,质点无论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a、b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均小于a、b中点时的速度,所以选项C正确 答案:C 3. 图127 2022年3月29日,中国女子冰壶队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如图127所示,一冰壶以速度v垂直进入三个矩形区域做匀减速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三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冰壶依次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之比和穿过每个矩形

35、区域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是() Av1v2v3321Bv1v2v3321 Ct1t2t3123Dt1t2t3(32)(21)1 解析:因为冰壶做匀减速运动,且末速度为零,故可以看做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来探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连续三段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为1(21)(32),故所求时间之比为(32)(21)1,所以选项C错,D正确;由vat可得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之比为123,则所求的速度之比为321,故选项A错,B正确,所以正确选项为BD. 答案:BD 4两物体分别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第一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其次个物体下落时间为t/2,当其次个物体起先下落时,两物体

36、相距() Agt2B3gt2/8C3gt2/4Dgt2/4 解析:当其次个物体起先下落时,第一个物体已下落t2时间,此时离地高度h112gt212gt22,其次个物体下落时的高度h212gt22,则待求距离hh1h2gt24. 答案:D 5四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高度处,同时从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某一时刻起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遇到地面则刚刚起先运动时各小球相对地面的位置可能是下图中的() 答案:C 6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觉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2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

37、内移动了8m,由此不行求得() A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D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解析:如上图所示,x3x12aT2,可求得a,而v1x1TaT2可求 x2x1aT2x1x3x12x1x32也可求, 因不知第一次闪光时已运动的时间和位移,故初速度v0不行求 答案:D 7一滑块以某一速度从斜面底端滑到顶端时,其速度恰好减为零若设斜面全长L,滑块通过最初34L所需时间为t,则滑块从斜面底端到顶端所用时间为() A.43tB.53tC.32tD2t 解析:假设存在逆过程,即为初速度是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将全过程分为位移均为L/4的四个阶

38、段,依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其时间之比为1(21)(32)(23),依据题意可列方程:(21)(32)(23)1(21)(32)(23)tt,t2t. 答案:D 8将一小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若物体所受的空气阻力的大小不变,则小物体到达最高点的最终一秒和离开最高点的第一秒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x1和x2,速度的改变量为v1和v2的大小关系为() Ax1x2Bx1x2Cv1v2Dv1v2 解析:上升的加速度a1大于下落的加速度a2,依据逆向转换的方法,上升的最终一秒可以看成以加速度a1从零下降的第一秒,故有:v1a1t,x112a1t2;而以加速度a2下降的第一秒内有:v2a2t,x212a2t

39、2,因a1a2,所以x1x2,v1v2,即A、C正确 答案:AC 9. 图128 如图128所示,在光滑的斜面上放置3个相同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小球1、2、3距斜面底端A点的距离分别为x1、x2、x3,现将它们分别从静止释放,到达A点的时间分别为t1、t2、t3,斜面的倾角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1t1x2t2x3t3B.x1t1x2t2x3t3 C.x1t21x2t22x3t23D若增大,则s1t21的值减小 解析:三个小球在光滑斜面上下滑时的加速度均为agsin,由x12at2知xt212a,因此x1t21x2t22x3t23.当增大,a增大,xt2的值增大,C对,D错.vxt

40、,且vv2,由物体到达底端的速度v22ax知v1v2v3,因此v1v2v3,即x1t1x2t2x3t3,A错,B对 答案:BC 10 图129 (20xx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月考)如图129所示水平传送带A、B两端点相距x7m,起初以v02m/s的速度顺时针运转今将一小物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轻放至A点处,同时传送带以a02m/s2的加速度加速运转,已知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求:小物块由A端运动至B端所经验的时间 解析:小物块刚放上传送带时,由牛顿其次定律:mgma,得:a4m/s2 小物块历时t1后与传送带速度相同,则:at1v0a0t1,得:t11s 此过程中小物块的位移为

41、:x1at21/2,得:x12mx7m 故小物块此时尚未到达B点,且此后的过程中由于a0g,所以小物块将和传送带以共同的加速度运动,设又历时t2到达B点,则:xx1at1t2a0t22/2得:t21s 小物块从A到B历时:tt1t22s. 答案:2s 11. 图1210 “10米折返跑”的成果反应了人体的灵敏素养,如图1210所示测定时,在平直跑道上,受试者以站立式起跑姿态站在起点终点线前,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10米处的折返线,测试员同时起先计时,受试者到达折返线处时,用手触摸折返线处的物体(如木箱),再转身跑向起点终点线,当胸部到达起点终点线的垂直面时,测试员停表,所用时间即

42、为“10米折返跑”的成果设受试者起跑的加速度为4m/s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m/s,快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到零,减速的加速度为8m/s2,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不需减速,保持最大速度冲线求该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果为多少秒? 解析:对受试者,由起点终点线向折返线运动的过程中 加速阶段:t1vma11s,x112vmt12m 减速阶段:t3vma20.5s;x312vmt31m 匀速阶段:t2l(x1x3)vm1.75s 由折返线向起点终点线运动的过程中 加速阶段:t4vma11s,x412vmt42m 匀速阶段:t5lx4vm2s 受试者“10米折返跑”的成果为:tt1t2t56.25

43、s. 答案:6.25s 12. 图1211 如图1211所示,一辆上表面光滑的平板小车长L2m,车上左侧有一挡板,紧靠挡板处有一可看成质点的小球起先时,小车与小球一起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速运动,速度大小为v05m/s.某时刻小车起先刹车,加速度a4m/s2.经过一段时间,小球从小车右端滑出并落到地面上求: (1)从刹车起先到小球离开小车所用的时间; (2)小球离开小车后,又运动了t10.5s落地小球落地时落点离小车右端多远? 解析:(1)刹车后小车做匀减速运动,小球接着做匀速运动,设经过时间t,小球离开小车,经推断知此时小车没有停止运动,则x球v0t x车v0t12at2 x球x车L 代入数据可解得:t1s (2)经推断小球离开小车又经t10.5s落地时,小车已经停止运动设从刹车到小球落地,小车和小球总位移分别为x1、x2,则:x1v202a x2v0(tt1) 设小球落地时,落点离小车右端的距离为x,则:xx2(Lx1) 解得:x2.375m 答案:(1)1s(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