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保护学北极哀歌—北极熊的夏天(3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383843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保护学北极哀歌—北极熊的夏天(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动物保护学北极哀歌—北极熊的夏天(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保护学北极哀歌—北极熊的夏天(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保护学北极哀歌—北极熊的夏天(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海南大学选修课论文动物保护学题目:北极哀歌北极熊的夏天 专业: 学号: 姓名: 教师: 北极哀歌北极熊的夏天一、北极及北极熊简介北极,是指北纬6633(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也叫做北极地区。北极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北极地区的总面积是21.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平方公里。以7月份平均10等温线(海洋以5等温线)作为北极地区的南界,北极地区总面积就扩大为27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约1200万平方公里。以植物种类分布来划定北极把全部泰加林带归入北极范围,北极地区面积就将超过4000万平方公里。一般人习惯于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将

2、北极圈作为北极地区的界线。北极熊(熊科动物的一种),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白熊,憨态可掬。按动物学分类属哺乳纲,熊科。雄性北极熊身长大约200270cm,体重一般为300350kg。而雌性北极熊体形约比雄性小一半左右,身长约190225cm,体重约200350kg。到了冬季睡眠时刻到来之前,由于脂肪将营养大量积累,它们的体重可达500kg。北极熊的身体内,脂肪占据了60%的体重。北极熊的视力和听力与人类相当,但它们的嗅觉极为灵敏,是犬类的7倍;奔跑时最快速度可达60km/h,是世界百米冠军的1.5倍。二、北极冰川融化现状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国剑桥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北极冰川数量

3、正急剧减少,在20年时间内,北极冰川将在炎热夏季完全消失,地球会失去“白帽子”。到2020年夏季时,轮船将能够通过开阔水面航向北极。英国剑桥大学海洋物理学教授彼得-沃德哈姆斯表示,从太平洋到大西洋,走“西北通道”航线的货船到时就不需要特别的破冰船帮助了,未来时间内,这条航线在一年时间中将有好几个月“无冰”。世界自然基金会北极项目气候变化顾问马丁-萨默尔科恩表示,海冰消失将对北极周边地区产生巨大影响。没有冰川反射阳光,冰层将融化得更快。萨默尔科恩还称,北极海水温度升高将加速格陵兰岛大冰原融化速度,并加速海平面上升,这将影响全世界1/4的人口,并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极端天气。2007年9月,北冰洋的海

4、冰覆盖面积达到有史以来的最小值(指1979年使用卫星监测以来)这一面积历史上曾达到 750万平方公里,而去年仅300万平方公里。更糟糕的是,海冰不仅变少了而且变薄了。美国宇航局的监测数据证实,北极最厚、最老和最坚固的海冰正在融化,这对北极冰层的厚度将产生不良的影响,因为厚度是海冰长期状况的指标。北极海冰分为季节性“新冰”和常年性“老冰”。目前大约有250万平方公里的“老冰”已融化,其中50是在2007年2月到2008年2 月之间消失的。“老冰”由“新冰”取代,导致北极海冰的总体厚度减少,海洋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增强,一个“恶性循环” 由此开始:常年性海冰变得更加脆弱,更容易在夏季形成季节性融冰,

5、更容易融化。这意味着,北极已“准备”好“迎接”更迅速的气候变化。同月,北美的媒体报道称,西北航道的冰雪融化,人们因此可以从阿拉斯加直接航行到欧洲。奥尔海姆掌握了另一条 “更大、尚未被媒体披露的新闻”。他所指的是:去年有几个星期的时间,白令海峡北冰洋挪威海域,是一片广阔的无冰地带。其直接后果是:从中国坐船取道白令海峡,穿过北冰洋,就可以直抵欧洲了。这比目前人们经苏伊士运河的路线节约一半的路程。“科学家不止一次地讨论过这一可能性,但是原来大多数人的预计是:这一情况将在2030年至2040年发生,现在,它突如其来就提前来了。”1993年夏天,北极海冰覆盖面积约为750万平方公里。到2007年9月,北

6、极海冰覆盖面积仅剩430万平方公里。据估计,北极海冰即将面临再一次的大面积崩塌。在北极海冰融化过程中,北极熊将是最大的受害者。尽管严禁捕猎北极熊,但它们终将逃不脱气候变暖所带来的灾难。美国科学家曾经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警告,到2050年,北极熊或将灭绝。三、冰川融化对北极熊的生存影响在北极熊面临的种种生存威胁中,气候变化是“头号大敌”。全球变暖,冰川融化不仅将导致北极熊日益丢失栖息地,而且也令其食物数量减少。变暖的北极,对北极圈内的鱼类的分布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北极鳕鱼、磷鱼、鲐鱼、金枪鱼、凤尾鱼和沙丁鱼等纷纷北迁。北极鱼类生存环境的改变,同样影响了北极熊的生存环境。由于全球气温的升高,北极的浮冰

7、逐渐开始融化,北极熊昔日的家园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猎物也相应减少,另外,即便游泳技术再出色,它们也无法长时间地待在海里,日益开阔的海面更增加了它们溺弊的危险。北极熊的未来恐怕不得不依赖需要人类更多的保护措施。美国地质勘探杂志在一篇报道中预测,由于全球变暖、北极冰面融化,到2050年地球上北极熊数量可能减少三分之二,其中阿拉斯加地区的北极熊将绝迹。 美国鱼类和野生生物管理局2007年1月提议把北极熊列为濒危物种法保护对象。北极熊依靠冰面为平台猎捕海豹。人们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冰面融化,严重危及北极熊的生存区域。2004年,美国科学家在波弗特湾发现了4只被溺死的北极熊。作为声名远扬的超强游泳高

8、手和整天在浮冰上来往穿梭的行者,溺死事件显然是对北极熊的嘲弄。北极熊是天生的游泳健将,它体形呈流线型,善游泳,熊掌宽大犹如双桨,因此在北冰洋那冰冷的海水里,它可以用两条前腿奋力前划,后腿并在一起,掌握着前进的方向,起着舵的作用,一口气可以畅游四五十公里。北极熊经常跋涉上千公里觅食,累了就在浮冰上休息。北极熊溺水事件在当时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然而,无独有偶,2006年,英国斯哥特北极研究所负责人朱丽安多德斯韦尔称又发现了两只溺水的北极熊。她说:“我在斯瓦尔巴群岛(属于挪威,距离北极只有约1000公里。)以东的海面看到两只北极熊,一只看起来已经死了,另一只也奄奄一息。”北极熊通常在冰盖边缘处利用浮冰

9、捕食,多德斯韦尔说,这两只北极熊先前站在一块浮冰上,但冰块融化使它们溺水。亲历者的一面之辞可能还不足以带来震撼的效果,2008年,科学家在美国阿拉斯加西北海岸发现了9只正在海水中奋力挣扎的北极熊,并拍下了照片。这9只北极熊是由美国矿产管理局的科学家发现的,当时他们正在阿拉斯加西北方的楚克奇海(Chukchi Sea)乘坐直升飞机进行海洋调查。科学家们发现这9只北极熊当时正在一处开阔的海域游泳,最远的一只离海岸已经有60英里了。科学家分析,北极熊可能是在一块浮冰上漂流过来的,现正在游向陆地或者另一处海冰。而卫星影像显示,这附近海域的海冰几乎都已消失了。这意味着这些北极熊同样面临溺毙的威胁。科学家

10、将北极熊溺水事件归咎于北极冰盖的退缩-阿拉斯加海岸的海冰已向北撤退了260公里,这就意味着北极熊必须游过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才能找到结实的冰层。冰层的大量迅速融化,导致了北极熊捕猎场地的减少,食物不足的北极熊很难在漫长的黑夜到来之前囤积足够的脂肪以抵抗寒冷和饥饿,这导致了北极熊数量的锐减。四、其他危害北极熊的因素北极的特殊气候条件使得大气污染物高度浓缩,危害北极的植被,甚至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威胁。由于冬季温度太低,造成含微粒云团在空中悬浮而久降不下。当其与中纬度地区飘移过来的空中污染物结合、聚集,就形成了所谓的北极烟雾。这是一种北极特有的大气污染类型,是一种环境变化的早期警报。北极烟雾由悬浮在

11、空中的密度很大的颗粒物质组成,主要含硫化物和重金属。化石燃料燃烧和硫化物矿的熔融所产生的二氧化硫约占北极烟雾中颗粒物质的30。它能散射太阳辐射,可以把能见度由200公里缩短到30公里。北极烟雾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它像一个褐色的云团,而且越聚越浓,绝没有消散或飘走的趋势。据分析,北极烟雾中的固体颗粒大部分来自北半球工业国家的污染源。最初的时候,科学家们把北极烟雾的形成主要归罪于前苏联设在诺里尔斯克的铜镍联合冶炼企业。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来自诺里尔斯克的污染物偶尔停在阿拉斯加州巴罗城,但大多数北极大气污染源却起源于更靠南的俄罗斯西部和欧洲。从格陵兰岛取到的冰芯分析结果证实,从1952年到197

12、7年,当欧洲的二氧化硫排放加倍时,北极污染加剧了约75。北美东部污染源的危害较小,因为当冬季季风携带污染物经过北大西洋上空时,海上的暴风雨净化了空气。与此相反,欧亚大陆的污染源在冬季沿东北方向迁移,其下面是冰雪,很少能遇到像大西洋那样的暴风雨,于是污染物就可以顺利地到达北极上空。污染物随着洋流源源不断而来,在占据着北极食物链顶端的北极熊体内发生了产生积聚效应。近年来,一种名为PCB 的有机污染物,在北极熊体内被频频发现,而且浓度不低。通过雌熊的乳汁,这些污染物又传至幼熊体内。最终的结果是:北极熊对环境的适应性、免疫能力和繁育能力每况愈下和不少北极熊雌雄同体。一幅北极某地区去年4月的照片出现了烟雾蒙蒙的景象,据查,烟雾源来自圣彼得堡。污染物流向图显示,流向北极的污染物主要来自欧洲北极简直成了欧洲的“下水道”。五、保护北极熊刻不容缓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是以透支地球生命为代价的,这也在不同程度的改变着地球动物的生命,这些改变大部分是伤害性的,比如北极熊。美国一份研究表明,再这样忽视下去,北极熊很可能在2050年灭绝。所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