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5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7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342778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5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5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5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5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课例一、 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有了定性地了解,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即一对平衡力是指同一物体所受的两个力相互平衡,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但是学生的这一知识面只是定性地了解,而基本处在记忆的层次上,他们体会不到明确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一问题的重要价值。牛顿第三定律是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一章的重点内容,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关键之一。布鲁纳曾提出过:“知识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学生认知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通过释疑才能逐步加深。如实际现象与物理规律好像发生

2、冲突时,例如:我打你时,往往认为我打你的作用力在先,而你打我的反作用力在后;大小推小孩时,往往认为大小对小孩的作用力大于小孩对大人的反作用力。教师应该诱导学生像科学空一样进行科学的探究,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这样不仅消除前意识的错误概念,也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了创造能力。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学会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运用

3、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解释物理现象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来培养可提高学生自信力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1教育网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与热情,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3教学重难点:(1)理解与掌握牛顿第三定律。(2)区分一对平衡力跟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3)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讨论实际的问题。4教学用具:滑板小车(2辆)、电动小车、木个)、条形磁铁(2个)、小车(2个)、弹簧测力计(若干个)、橡胶筋、探究力的传感器、鸡蛋、石块、投影仪、多媒

4、体课件。5教学流程:指导思维教感受设置情感提出问题思考引导实验分析论证举例评估结论应用应用激情导入验证得知获知反思探究实验活动聚合思维学二、教学实录:环节学习内容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活动目的引入新课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1 力的概念2 力的相互性的实际例证3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诱导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的?【个别提问】什么是相互作用?【诱导提问】请联系实际例子来阐明一下“力的相互性”?【归纳总结】我们把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板书)【强调说明】通过多媒体展示实例图片,并强调说明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并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也是相对的。那么作用力与反作用

5、力存在怎么的关系呢?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所要研究的的问题(板书)【学生齐答】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个别回答】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甲对乙有作用,同时乙对甲也有作用。【思考讨论】如人走路,划船,鼓掌,火箭发射等等【意义建构】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性、相对性、实践性形成清晰、直观、明确的认知。从学生所熟知的概念引入,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展开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求知热情,打造良好的开局。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三一三同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力关系: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特点:1) 同数值:大小相等2) 同时间:同生同灭,同增同减3) 同性质:力的性质相同4) 异方向:方

6、向相反5) 异物体: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应用:“三同”“两不同”课后作业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性关系:1性质相同2具有同时性3分别作用于两个不同的物体上4方向相反,总是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量关系:1粗略地探究两者大小总保持相等2精密地探究两者大小总保持相等四、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化理解:1相互作用力的等值性与两个物体的形状、质量、体积等无关。2相互作用力的等值性与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和联系1联系:两者均等值反向。2.区别:(1)力的性质方面(2)力的作用对象方面六、联系实际,探索研究。【诱导采访】在两次拉绳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感受【合作总

7、结】不管是谁主动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作用的,且性质相同。【实验探究】把薄的轻木板放在并排的玻璃管上,然后把玩具小车放在木板上,先让小车动,木板不动;然后让木板动小车不动;最后让小车木板一起动。【实验探究】在两块条形磁铁下面分别放一个小车,相互靠近,先是同名磁极相对,然后异名磁极相对,分别由静止释放,观察两磁铁的运动情况【归纳总结】经过大量实验证明,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而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板书)【实验探究】甲橡皮筋一端挂另一端通过细绳套与乙橡皮筋的某一端相连,乙橡皮筋的另一端用手抓住。用力将两橡皮筋拉直,观察两橡皮筋的方向。多次改变拉力

8、方向,重复以上实验。那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间又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追问:你怎么知道相等?我们能否探究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引导探究】请同学自己动手利用弹簧秤来验证你的猜想。【诱导总结】当将两个弹簧秤拉到一定状态后稳定时,两者读数相同。当将两个弹簧秤拉动的过程中,两者的读数均会发生变化,但始终相同。我们可以根据更加准备和精密的实验加以验证【实验探究】给学生演示利用力传感器和计算机软件系统揭示瞬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并且通过投影仪将电脑的图像放大投射到屏幕上。 【诱导提问】两者显示的形状关于横轴为对称的,这说明了什么?【归纳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保持大相反的,其不仅适用于静止的物体之间,也

9、适用于运动的物体之间,即其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参考系的选择无关。(板书)【实例探究】请问学生们听说过“以卵击石”的故事吗?结果怎样?【诱导提问】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此时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不相等吗?【实例探究】请问同学们马拉车在启动时,匀速前进时和加速前进时马拉车的车与车拉马的车是否总是相等的呢?【例题分析】我们以前学过的“一对平衡力”也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那么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有什么区别呢?一个金属球被一个细线悬挂着处于静止状态,请说明金属球的受力情况,并指出其对应的反作用力?GFGF【指导归纳】请同学们通过本实例总结出规律,填写下表:作用力与反作用一对平衡力相 同点大小

10、相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线方向相反且共线不同点作用在不同的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一定是性质上相同的力不一定是性质上相同的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一定是同时产生或消失【例题分析】甲、乙两队用一条轻绳进行拔河比赛,结果甲队获胜,则在比赛过程中( )A、甲队拉绳子的力大于乙队拉绳子的力B、甲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于乙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C、甲、乙两队与地面间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甲、乙两队拉绳子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发散探究】请同学课后通过查阅网络和书籍,研究一下拔河比赛中涉及的力学原理及取胜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并撰写一篇小论文,下节课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在讲台上安排两个同学站在静止的

11、小车上,通过手中的细绳给对方施加作用。(1)两人都主动拉绳,给对方作用。(2)一个人不主动,另一个拉绳给对方作用。【观察分析】两个同学均由静止变成运动【观察总结】小车给木板一个摩擦力,木板也给小车一个摩擦力,是一对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相同、有同时性【观察总结】两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磁场力性质相同,有同时性【观察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学生齐答】大小相等【合作探究】每两个人为一小组利用事先已经准备好的的弹簧秤来进行自主探究,然后选代表发言。【自主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的【自主阅读】力学传感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必修1P87的“做一做”。学生观察学习计算机的

12、使用和力的传感器的“传感”作用。【学生齐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学生齐答】听说过!(情绪高昂)卵粉身碎骨,石安然无恙!【讨论发言】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是相等的,只不过鸡蛋承受力比石头差得多的缘故。【讨论发言】马拉车的力总是与车拉马的力大小相等,但如果以马与车的整体来分析,地面对马的摩擦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大小关系决定了马车能否启动、匀速运动还是加速运动。【思考回答】提问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受力示意图,并向其他全体同学讲解其对应的反作用力。【协助总结】师生共同归纳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完成对照表.【思考回答】将绳子视为轻绳时(不计绳子与乙拉绳子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13、方向相反。以甲、乙两队及绳子为研究对象时,获胜的关键在于地面对两队的摩擦力的大小学生情绪高昂,跃跃欲试。1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知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2.鼓励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总结归纳实验信息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学生会用学过的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6训练学生做受力分析,并准确地找出其反作用力,在实际训练中将两者加以对照。7利用实例加深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8理论联

14、系实验,学以致用,让学生深刻体会物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板书设计 三、课后反思:物理学研究的是“物”中实际的生产、生活联系最为紧密。它源于生活,并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实验,思辩,得出结论,再运用到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形成定理与规律。并反过来又能指导生活,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通过本节教学加以诠释,并充分利用多媒体、传感器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使学生体味到物理学“来自生活又归于生活”的独特魅力。本节课以多提问、多诱导、多讨论、多做实验,多探究的形式。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热情,点燃起学生们探索的激情,不断地体验物理知识“波澜壮阔”的情愫。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

15、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愉悦在体会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学习中有所收获。“牛顿第三定律”学生感觉似乎不难,但利用其去理解实际的问题时往往会遇到很多的迷惑。还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与“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起来多加分析与训练。四、课例点评:本课例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三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内容安排合理科学,衍接自然,过渡顺畅。设计时所举的例子非常典型,并能配以插图,力求形象生动;设计时能够突出物理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设计时注意启发学生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花费心思,让“学生学后有所思,教师教后有所记”。并且本课例独特的育人价值还在于通过对“牛顿第三定律”的学习,启发学生客观辩证的评价周围的事物,突出物理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结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一种手段,也是迁移知识,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运用和深化,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和素质,这是学生完成自身发展的延续。-第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