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对比阅读集萃 - 副本(4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5295692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集萃 - 副本(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集萃 - 副本(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集萃 - 副本(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对比阅读集萃 - 副本(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石潭记对比阅读一、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注 道州:今

2、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 敧:倾斜。嵌:张开。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置州:设置州郡。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以其境过清 清: 南流数十步 南: 不可名状 名: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 5、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甲文: 乙文: 6、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二、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问题。【甲】从小丘西行

3、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

4、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注玦(ju):环形有缺口的佩玉。琅玕(lng gn ):像珠子的美石。潆回:水流回旋。委:聚集。荠(j):荠菜。舁(y)夫:轿夫。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水尤清冽 冽: (2)佁然不动 佁:(3)西折纤秀长曲 西: (4)尽溪,平坦如荠 尽:2.翻译下列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3.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4.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三、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各题。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

5、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第五泄:第五级瀑布。罅(xi):裂缝。掉:摇动。

6、1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B似与游者相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疾趋,度石罅 必为有窃疾矣 D山行之极观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从致书以观 B或以钱币乞之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皆以美于徐公3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4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3分)(1)次北固山下水的特点: (2)小石潭记水的特点: (3)观第五泄记水的特点: 5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

7、2分)诗 文语 句表达的感情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1) 小石潭记心乐之心情快乐观第五泄记(2) 依依不舍四、 阅读小石潭记和观石梁记,完成各题。 【甲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文】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

8、约、陈叔夏复来雁山,从两家僮。冬日妍燠,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然如浮屠氏。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类腐木根。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选自五峰集【注释】选自五峰集。作者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妍燠,暖和。髡,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

9、浮屠氏,和尚,今译“佛陀”。空嵌,孔窍玲珑剔透的样子。瓴,瓦沟。铿镗,这里指橡栗落在积叶上的声音。沾醉,大醉。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隔篁竹: 斗折蛇行: 从两家僮: 小树长尺许: 比晓: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然如浮屠氏。 3下列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往来翕忽”从侧面描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B乙文除了描写“景美”之外,还写到了子约的醉态,表现了人的性情之美。 C甲文按“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的思路写景;乙文交代了空间的变化,但主要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D甲文动静结合,画线句将石潭静景展露无

10、遗,富有色彩美、谐调美。乙文形象生动,画线句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橡栗落地“三级跳”的过程,妙趣横生。 4两篇文章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五、小石潭记与黄冈竹楼记比较阅读【甲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文

11、】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 ,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注】子城:城门之外的套城,也叫瓮城、月城。雉堞(zhdi):城墙上矮而短的墙。圮(p):毁坏。榛:丛生的杂树。莽:深密的荒草。月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县城上。平挹(y)江濑(li):意思是平

12、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挹:汲取。濑:沙滩上的流水。阒(q):静。 (xin ):远。状:描述。丁丁(zhnzhn):棋子敲击声。投壶:古代宴饮时举行的一种娱乐游戏,用箭往壶里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公退:办公归来。被:同“披”。 华阳巾:道士戴的头巾。第:只。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水尤清冽( ) (2)不可具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乃记之而去 公退之暇 B. 其岸势犬牙差互 待其酒力醒C. 潭西南而望 野芳发而幽香 D. 以其境过清 以中有足乐者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4文段理解。(1)甲文第二段共有三句,其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是第_句;乙文第一段中由远及近写景的对偶句是“_”;乙文中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的遭遇的一个词是“_”。(2)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据两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见永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登黄冈竹楼,宜琴棋诗壶,_。-第 - 4 -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