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摘社会文人亦有“相重”时.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263421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文摘社会文人亦有“相重”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语文文摘社会文人亦有“相重”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文摘社会文人亦有“相重”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摘社会文人亦有“相重”时.docx(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人亦有“相重”时杨建民先生这部昨日文坛的别异风景,单是书名,便让人眼前一亮。这部书稿,凡 40篇,30余万字。时间从上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肇始,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 放,跨越半个多世纪,人物涉及中国现代文化史文学史近百位名人巨匠:鲁迅、郭沫假设、郁 达夫、茅盾、叶圣陶、巴金、沈从文、丁玲、郑振铎、夏衍、朱自清、闻一多、施蛰存、曹 聚仁“千秋付与如椽笔,岂有文章惊海内”,几乎每一位都名声响亮,都与中国现代文 坛密不可分。生活清贫精神富有惺惺相惜施以援手大师并非一日造就。当初,这些留洋归来的莘莘学子,或是刚步入社会的无名后生,迎 接他们的并非鲜花地毯、高官厚禄,而是军阀割据、民不聊生,

2、是席卷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 是日寇入侵、抗战军兴,国家和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正是在这样大背景下,我们再来 阅读杨建民的昨日文坛的别异风景,就能获得许多意外的收获和贴近实际的感受。这些 后来的文化名人、学术泰斗们在忧国匡时、箪路蓝缕之际,是多么需要有人假以援手。据郁达夫好友,曾任台湾中央日报社长胡健中回忆:“郁达夫陪我去访问创造社的 郭沫假设,郭虽因译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创作新诗女神已很有名,而一贫如洗。 我们到他家时,他正在厨房劈柴烧饭。经达夫略述来意,他便抱起尚在襁褓的名叫和儿的儿 子和我们寒暄,并教他的日本妻子安娜和我们打招呼。”暴得大名的郭沫假设尚且如此,其他文人境况可想而知。再譬

3、如沈从文,仅有小学文化,在蛮荒偏远的湘西土著军队当兵吃粮。受新文化感染, 辞亲别乡,不计后果来到北京,住进“窄而霉斋”。没有任何生计来源,全靠混蹭赊账。他 一无所有,除了忍耐和倔强。他拼命写作,投稿全石沉大海。几乎就在混不下去的时候,作 品却奇迹般在名报晨报副刊接二连三发出,以至于彻底改变了命运,也使中国多了一位 差点获诺贝尔奖的乡土文学大师。这个识珍珠于尘埃,提携沈从文的便是刚从英国留学归来, 有着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徐志摩。惺惺相惜施以援手再如丁玲,初出茅庐,无畏无忌,向当时著名的小说月报投去一篇名为梦珂的 小说,完全是权且一试,不想,稿件到了叶圣陶手上,发现这篇自然来稿描写细腻,别具一 格

4、。于是不欺无名,在小说月报重要位置推出,使丁玲为广大读者接受,也由此改变了 丁玲的生活道路。后来丁玲对叶圣陶说:“要是当年你不发表我的小说,我也许就不会走这 条路。”当然,众所周知,丁玲的人生道路并不平坦,充满坎坷与苦难。以至于在长达半个世纪 的岁月里,围绕丁玲产生了那么多风波、论争和运动。1984年春天,笔者在中央文学讲习 所八期学习,曾有幸聆听丁玲讲课,她深情回顾刚步入文坛,得到老一代大家提携的往事, 并不回避经历的坎坷。她那朗朗的笑声说明:她对自己的一生并不后悔,而是深感到自豪。“文人相轻”自三国曹丕指出,几成定论。然而,我们现在从昨日文坛的别异风景 中看到的却是徐志摩提携沈从文,叶圣陶

5、慧眼识丁玲,周作人援手郁达夫,柳亚子追随孙中 山,朱自清精心编辑闻一多全集,茅盾力助姚雪垠完成李自成,郑振铎促成北平 笺谱,巴金力推罗淑遗著让人彷佛见到在波涛汹涌的文化长河中,每每有人为初涉者 施以援手,使之能攀登此岸。读着这些篇章,让人感到温暖,感到欣慰。时事无常俯仰百变当然,文坛并非净土,尤其搅进时事风云,产生多少论争、无奈与遗憾。于是,我们在 这部书稿中也能读到郭沫假设对沈从文的斥责,黎烈文“腰斩张资平”前后,丰子恺结怨曹聚 仁始末,胡笳十八拍如何形成大论争,以及艾青与王震的深情厚谊,孙犁荷花淀如 何被删,梁斌风烟图失而复得一桩桩发生于文坛的旧事秘闻被钩沉出来,沉浮毁誉, 俯仰百变,经过

6、鉴别和梳理,去伪存真,连缀成篇。这就是作者的功德了。做这种事情要有学养,要耐得住寂寞。看得出来,这部书稿不同 于一部文学作品可以一气呵成;或是一台节目能够赶时间演出。这部昨日文坛的别异风景 涉及的都是大师级人物和重要事件,不能马虎,极需谨慎。需要时间更需要积累。这个过程 稍加细想就让人心生敬意,首先要梳理清楚大师们生活的年代,各种政治背景,各位大家的 政见取向,学术流派,师承关系,社团刊物无不需设身处地替当事人着想,要投入心思 去体味。至于那些独行特立的大师们的处境、追求、心态那么更需要认真梳理,细心体会。 于是依稀感觉到作者沉浸于暗夜孤灯之下,蚊虫飞舞之中,在书架翻检资料,或抄录卡片, 或奋笔疾书,一个文化人所有的责任与担当便不由自主涌上心头,凝聚笔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