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学案.docx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35251476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隆中对》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隆中对》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隆中对》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隆中对》学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隆中对学案隆中对教学案 “以自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教案 课题 隆中对 授课时间 授课时:1 自学课:1 自读要求 1学习古人按肯定依次说理论事的方式。 2.驾驭文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方法。 3通过诵读品尝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1.诸葛亮怎样提出自己的策略? 2诸葛亮为什么提出这样的策略? (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教案) 一.自读程序 一、话说诸葛,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易中天品三国之十七隆中对策中一段,引出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课时目标。 二.学习方法: 1、比较分析法。 2、对话教学法 三.、诵读经典,打通障碍。 出示自学指导一: 1、听读课文录音

2、,标画生字词和长句朗读节奏。 2、借助注释疏通课文,不能顺畅翻译和理解的地方作出标记。 学生质疑、解疑,师生合作疏通文意。 四、引导思索:出示自学指导1、关于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际遇,史书和小说也都各有不同的记述,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是刘备亲往寻访诸葛亮,也就是三顾茅庐,而魏略和九州春秋则说是诸葛亮主动去找刘备毛遂自荐。除去对史实的考证,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你更赞同哪种写法? 激励学生自由发表见解,老师引导。 2、三顾茅庐的佳话无论真伪其实早已深化人心。可是,同样是三顾茅庐,读了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对比本文“凡三往,乃见”的简短记述,为什么小说和史传的叙事会有如此大的差异,作者这样创作的意图是什么?

3、(引导学生了解小说与史传文学的差异及缘由) 五、人物形象分析之刘备。出示自学指导三。 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刘备这个人物形象。 五、课时小结。 六.拓展练习: 作业本练习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以中国古代智者谋士的故事引出诸葛亮,调动学生的阅读爱好。 二.自学展示 躬亲自。陇亩田地。好喜爱。每经常。时当时。莫之许就是“莫许之”。许,承认。友善友好。信然的确这样。 【屯】驻军防守。器器重、重视。【谓曰】对说。与俱来与(之)俱来。俱。一起。就见到那里探望。就,接近,趋向。屈致委屈(他)召他来。致,招致,引来。枉委屈。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顾探望。 由是因此。遂于是,就。诣去,到。这里是探望的意

4、思。凡总共。乃见才见到。因于是。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汉室指汉朝。倾颓崩溃、衰败。奸臣指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窃命盗用皇帝的吩咐。孤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度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气(能否胜人人信通“伸”,伸张。遂就。用因此。猖獗这里是失败的意思。已停止,罢休。计计策。安疑问代词,怎么。 已来已,通“以”不行胜数数也数不清。胜,尽。众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非临,抑亦不仅而且谋筹划(得当)挟挟持,限制。令号令。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争锋争强,争胜。国险而民附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援外援。囹谋取。利物资。尽全部取得此用武之国这是用兵之地。意思是兵家必争

5、之地。殆也许。资资助,赐予。险塞地势险要。天府之土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因依靠。成成就,创建。暗弱昏庸软弱。殷兴盛富有。存恤爱抚、疼惜。胃后代。信义诚信仁义。著显明。总揽广泛地罗致。揽,这里有招致的意思。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夷越这里泛指我国南部各族。修治理。政理政治。身亲自。箪食壶浆用箪(盛着)粮食,用壶(装着)酒水。“箪”和“壶”是形容词作状语,表工具。箪,用箪。壶,用水壶。诚如是的确像这样。日一每天。 三.质疑-.品读,探究沟通 1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激励学生对一些重点语句进行探究,品尝,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发觉、自主沟通,为进一步

6、探究做好打算。 2设置问题,进一步沟通:你如何评价诸葛亮,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3.几个难句 1“跨州连郡者”指限制几个州郡的地方军阀。州、郡,均为当时的地方行政区域。 2“将军岂愿见之乎?”“将军岂有意乎?”两个“岂”字都不能译为“莫非”,应译为“可”,表示一种委婉而期盼的语气。(一说“岂”,相当于“其”,表语气,亦通。) -研读,比较延长 参考问题: 1.诸葛亮是如何分析形势的,他怎样一步步通过说理提出策略的? 明确:天下形势对曹操,不行与之争锋;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行图;对荆、益二州,可夺之。三步走战略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2既然是写诸葛亮,为什么要花笔墨写徐庶、张飞、

7、关羽等人? 明确:对诸葛亮言行的描写,既有正面的,又有侧面的,使人物形象丰满。徐庶有引出情节的作用,关、张二人又埋下伏笔。 三.总结本文对我们写作文有何启发?自由发表看法。 激励课后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对文中涉及人物进行了解;阅读三国演义,探讨“三步走”战略在小说中是如何演绎的。 (解说:若想达到“缩小距离,贴近学生”的文言文教学目的,则必需充分调动学生对三国故事和已有的文言文学问阅历和生活阅历,使学生产生参加学习的爱好;必需充分敬重学生在诵读认知、体会感悟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必需充分引导学生在自我解读、产生认同感基础上对文章写作方法的驾驭。为此,以上“自读程序”的设计力求突出学生参

8、加、探究、发觉的自读会读实力,力求达到师生同等、合作、和谐的教学效果。) 本课反思:充分体现学生自学的作用,文章篇幅较长,通过学生的自学解决了很多难题,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隆中对教案 隆中对教案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了解“对”的有关学问,了解三国文化。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3、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实力目标: 1、朗读文言课文。 2、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意。 3、了解诸葛亮的卓越才能,理解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锋利的战略眼光。 德育目标: 相识、了解诸葛亮作为中国古代第一智者的生平经验及主要功绩,培育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通

9、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诸葛亮隆中对策对天下形势的精确分析和决策的科学预见性,熬炼学生逻辑思维实力。 教材分析: 三国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诸葛亮。隆中对即是以历史的方式客观记录刘玄德三顾茅庐探望诸葛亮出山相助这段历史佳话。做为二十四史中最闻名的前四史之一的三国志,既继承了前人对历史的客观、忠实的记录的特点,又表现了纪传文学以简笔勾画人物性格的写作风格。课文节选的隆中对片断更是集中表现了诸葛亮超群的分析实力和卓越的政治远见。学习这篇文章,既可以感受到诸葛亮作为“才智之化身”的聪慧才智,也可以

10、体会到刘备做为一代枭雄的非同寻常的气质,更可以借此感受完全的三国文化,把智、诚做为我们后人终身追求的典范。 学生分析: 本届学生文言学问较为薄弱,文言词语积累较少,有必要拓宽学生学问容量及增加学习的深度。这篇文言文涉及很多历史人物,字句较难,学生理解有肯定难度,但学生对三国时期的人物,特殊是诸葛亮,有深厚的爱好,诸葛亮的传奇色调更吸引学生,课堂可拓阔他们的视野,指导他们进行深化的思索。 教学设想: 新课标要求老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即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化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建性的教学观;开放的、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化观。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

11、动的探究式学习,我确定一改以往的逐字翻译的传统讲法,从启发学生依据课文弄清历史人物的身份、关系入手,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进而理解课文,了解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教学方法:诵读法、拓展阅读法、探讨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时支配: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对”的有关学问,了解三国文化。 2、朗读文言课文。 3、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了解文章大义。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疏通文义,积累文言词语,介绍“对”的有关学问及三国文化。 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照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照

12、旧夕阳照旧,英雄生命已逝,但却活在后世人的记忆里,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今日我们要通过隆中对这篇文章来了解他。 讲授正课: (一)、解题: 1陈寿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 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要求学生画出自己不相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驾驭下列生字、通假字的音、形、义。 2、学生自由朗读

13、课文。 3、划分朗读节奏。(完成课后练习题一) 4、齐读课文。 (三)、新课讲授: 疏通文意。 1、请学生翻译第1段,留意以下词语的说明。 躬亲自。陇亩田地。好喜爱。每经常。时当时。莫之许就是“莫许之”。许,承认。友善友好。信然的确这样。 2、请学生翻译第2段,留意以下词语的说明。 【屯】驻军防守。器器重、重视。【谓曰】对说。与俱来与(之)俱来。俱。一起。就见到那里探望。就,接近,趋向。屈致委屈(他)召他来。致,招致,引来。枉委屈。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顾探望。 3、请学生翻译第3段,留意以下词语的说明。 由是因此。遂于是,就。诣去,到。这里是探望的意思。凡总共。乃见才见到。因于是。屏这里是命

14、人退避的意思。汉室指汉朝。倾颓崩溃、衰败。奸臣指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窃命盗用皇帝的吩咐。孤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度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气(能否胜人人信通“伸”,伸张。遂就。用因此。猖獗这里是失败的意思。已停止,罢休。计计策。安疑问代词,怎么。 4、请学生翻译第4段到完,留意以下词语的说明。 已来已,通“以”不行胜数数也数不清。胜,尽。众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非临,抑亦不仅而且谋筹划(得当)挟挟持,限制。令号令。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争锋争强,争胜。国险而民附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援外援。囹谋取。利物资。尽全部取得此用武之国这是用兵之地。意思是兵

15、家必争之地。殆也许。资资助,赐予。险塞地势险要。天府之土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因依靠。成成就,创建。暗弱昏庸软弱。殷兴盛富有。存恤爱抚、疼惜。胃后代。信义诚信仁义。著显明。总揽广泛地罗致。揽,这里有招致的意思。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夷越这里泛指我国南部各族。修治理。政理政治。身亲自。箪食壶浆用箪(盛着)粮食,用壶(装着)酒水。“箪”和“壶”是形容词作状语,表工具。箪,用箪。壶,用水壶。诚如是的确像这样。日一每天。 词语积累:见练习册P100页 作业:1.完成练习册P102页2.3.4 2.复习并默记词语积累内容 教学反思: 其次课时 教学目

16、标: 1、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2、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锋利的战略眼光。 3、相识、了解诸葛亮作为中国古代第一智者的生平经验及主要功绩,培育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内容: 研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内容。 讲授正课: 1、要求学生找出文中全部的人物名字。 明确:亮、管仲、乐毅、崔州平、徐庶元直、先主(刘备)、董卓、曹操、袁绍、孙权、高祖、刘邦、刘表、刘璋、张鲁、关羽、张飞 2、如此众多的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的身份、地位是怎样?请同学们分成四人小组,探讨这个问题,记得供应原文依据。 明确:诸葛亮:隐居隆中,种田人。(“亮躬耕陇亩”) 管仲、乐毅:

17、春秋战国出名的将相,辅佐国君成霸业,诸葛亮自比二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崔州平、徐庶元直:是诸葛亮的挚友(“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先主(刘备):是帝室的后代,其父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以光复汉室为由屯兵新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为什么?请在原文中找答案。(“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撅,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 董卓:杀死东汉少帝刘辩,独掌大权,导致天下大乱。(“自董卓以来不行胜数) 曹操:起先没出名声,兵力也弱,现在有百万军队,挟持皇帝号令诸侯。(“曹操比于袁绍挟天子而令诸侯”) 袁绍:汉末冀州牧,几十万军队与几万人作战,大败(老师补充官渡之战

18、)。 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占据江东,是江东之主。(“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高祖:刘邦,西汉开国皇帝。 刘表:荆州牧 刘璋:益州牧,昏庸软弱。(“刘璋暗弱”) 张鲁:占据汉中,在益州的北面,国富民强却不知疼惜。(“张鲁在北,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关羽、张飞:师补充:是刘备的手下。(“关羽、张飞等不悦羽、飞乃止”) 3、人物的身份、地位现在都清晰了,问问学生,对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刘备来说,哪些人特殊重要? 明确:曹操和孙权、刘表、刘璋、张鲁 4、学生沟通所找的地名,依据课文,分析当时情形。(这部分以学生分组探讨为主,须要老师的引导) 明确:博陵、颖川、新野、江东、荆州、南海、吴公、巴蜀、益

19、州 、博陵、颖川:分别是崔州平徐庶的家乡。提一下即可,古人常将家乡缀在人名前面。 、新野:刘备屯兵之所。为什么刘备会屯兵这里?他怎么会见到诸葛亮?用文中话回答,并说明清晰。(这个问题有助于理解课文其次、三段) 、江东:孙权占据的地方。 、荆州:北面靠着汉水、沔水;东面与吴会相连,西面与巴郡蜀郡相通,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北据汉、沔此用武之国) 、益州、地势险要,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 5、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文依据) 曹操:今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行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任用贤能可援不行图 刘表:据荆州用武之国,却不能守。 刘璋:据益州险塞,暗

20、弱 张鲁:在益州之北,民殷国富却不知存恤。 6、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明确: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7、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依据是什么? 明确: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其主不能守”。又论述了占据益州的必要性,“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最终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赏析本文刻

21、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生细细体会,同桌之间沟通。 明确:从各个方面描写刻画诸葛亮这个中心人物,是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开头一段写诸葛亮,从正面写他的非凡理想;徐庶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则从侧面来写。刘诸问答从正面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塑造形象,充分表现诸葛亮的天才预见,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张不悦、刘鱼水相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照应,使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更丰满。 课堂总结: 本文自始至终围围着隆中对策这个中心,围绕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叙事争论,层次极为清楚,结构非常谨严,语言概括精练,人物形象丰满,五百余字的篇幅,内蕴极丰,言简意赅,是史传中的精品。

22、让我们悉心品尝隆中对,吸取史学文学精华;专心解读诸葛亮,树远大志向,成有用之才。 作业布置: 1、研讨与练习一、三 2、完成练习册P102页5.6.7.8.9.10.12 3、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对文中涉及的人物进行了解。 板书设计: 曹:不行争 明察天下形势孙:不行图 隆中刘荆益二州:可争、可图 三步走战略: (主攻荆州夺取益州联吴灭曹统一全国) 教学反思: 隆中对词句的检测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23、”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行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行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行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行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

24、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隆中对

25、教学设计隆中对教学设计其次课时其次课时一、预习1、朗读全文,质疑。2,思索课后练习一、三题。二、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翻译全文,疏通文意,这节课,我将深化探究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色。三、分析1、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朗朗上口。2、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3、为什么“时人莫之许”只有崔州平和徐庶“谓为信然”?因为当时人们还不了解他,只有跟他非常友好的挚友才知道他确有出将入相的才能。4、诸葛亮为什么只可“就见”“不行屈致”?1)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做物,假如不够敬重地请他,他确定不会来。2)亲自前往探望,才能显示思贤若渴,才能表现对人才的敬

26、重。5、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缘由是什么?缘由是“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欲信大义于天下”但“智术浅短,遂用猖獗”,希望能得到好的计策,实现他的政治志向。6、在诸葛亮的对策中,他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最终目标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7、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诸葛亮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跨有荆、益两州,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刘备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8、诸葛亮是依据什么提出这个战略方针的?依据当时形势而提出的。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军事优势),挟天子而令诸侯(政治优势),此诚不行与争锋。(诚字强调要敬重这个客观事实)2)

27、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用(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内部团结紧密,地位巩固),此可以为援而不行图也。3)荆州是用武之国(兵家必争之地具有战略意义),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4)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经济力气雄厚),但刘潭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刘表、刘璋两个集团内部极不稳定)。5)刘备是帝室之胃,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有号召力)6)联合少数民族-建立巩固的战略后方。联合孙权孤立曹操-使其两面受敌。诸葛亮的对策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是完全可行的。他在对当前形势分析是都强调了“人谋”的重要性。例如:谈曹操的“以弱为强”时就指出-“

28、非为天时,抑亦人谋”;谈孙权的地位巩固时则指出-“贤能为之用”;向刘备提出总揽英雄建议时表明-尽管刘备目前境况艰难,但只要“人谋”得当,成霸业、兴汉室的愿望还是可以实现的。统观对策全文,可分为三部分:1、分析曹操、孙权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清敌友,实行不同的方针;2、指出荆、益两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3、归纳策略上的主要之点并指出光明的前景。9、课后练习三。1)文中“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这句介绍诸葛亮生平与隆中对相像,不同在于人们对诸葛亮的评价。本文是“时人异焉”,课文是“时人莫之许也”,只有诸葛

29、亮的挚友“谓为信然”文中“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与隆中对比较为简略。课文先写徐庶的介绍,再写先主三顾茅庐问计。文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关于对策的详细内容本文省略。课文最终还加上关、张对刘备与诸葛亮情好日密的反应,从侧面写出刘备如鱼得水的感受。本文则没有这情节。2)诸葛亮“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孙权“遣军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四、小结:这篇文章以诸葛亮回答刘备的询问为主要内容。诸葛亮在对策中分析了敌我友多方的形势,确定了“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然后北定中原的战略方针。充分展示诸葛

30、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附译文:诸葛亮亲自由田地里耕种,喜爱唱(梁父吟身高八尺,经常把自己跟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不承认他有这种才能。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颖川的徐遮跟诸葛亮是好挚友,认为确是这样。当时刘备在新野驻军。徐庶拜见刘备,刘备非常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是一条卧龙,您想见他吗?”刘备说:“你和他一齐来。徐庶说:“这个人只可以去他那里探望,不行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您应当委屈自己去探望他!因此,刘备就去探望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统治衰败了,奸巨董卓、曹操之流先后专权,皇上遭难出奔。我不衡量自己的德行服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气能否胜人

31、,要想在天下仰张正义,但是缺乏智谋,因此失败,始终到今日。但是我的志向还不罢休,您看该实行怎样的方法诸葛亮回答说:“自从董卓以来,英雄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州县的数也数不清。曹操跟袁绍相比,名气低微并且兵力薄弱。但曹操最终能战胜袁绍,从弱者变为强者的缘由,不仅是机时好,而且也是人的筹划(得当人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的兵力,挟持皇帝来号召令诸侯,这的确不行以跟他争强争胜。孙权占据江东(长江下游)一带地方,已经经验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人被他利用,这只可以把他结为外援,而不行以谋取他。荆州北面占据汉水中下游一带,始终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接连吴会,西面通往巴郡蜀郡,这是兵家都要争夺的地

32、方,但是它的主子不能守住,这也许是天拿它来资助将军您的,您情愿得到它吗?盖州地势险要,肥沃的田野非常广阔,这是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的地方,高祖刘邦靠它创建了汉朝的基业。刘璋昏庸软弱,张鲁占据北方,人民兴盛国家富有却不懂得疼惜。有才智有才能的人想得到贤明的君主来治理。将军您既然是皇家的后代,诚信仁义显明于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人物,思慕贤人如口渴急于喝水一般,假如占据荆、益两个州,守住形势险要的地方,西面与少数民族和好,南面安抚各族人民,国外与东吴孙权友好往来,国内修明政j台;等待天下有变,就吩咐一个上将军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宛J进攻,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部队,出兵秦川,老百姓怎么敢不用箪盛着粮食,用壶装着酒浆来迎接您呢?的确如此,那么您的称霸的志向就可以实现,汉代就可以兴了。”刘备说:“好啊!”于是跟诸葛亮的感情一天比一天密切。关羽、张飞等不兴奋,刘备劝解他们说:“我得到孔明,就像鱼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各位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才停不止(不说了)第22页 共22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