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胀诊疗方案.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199355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胀诊疗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肺胀诊疗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肺胀诊疗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胀诊疗方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方案中医病名:肺胀西医病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1)多种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2)以咳嗽,气喘,咯痰,烦躁,胸满,憋气为主症,甚则以面色晦暗,唇紫甲青,心悸水肿,或神志昏迷,或出血为主。(3)听诊检查 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闻及干、湿性啰音。(4)辅助检查 X线检查、CT检查、心电图、血气分析检查等有助于本病诊断。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1)慢性反复咳嗽、咳痰

2、和(或)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2)具有吸烟史及(或)环境职业污染等危险因素接触史。(3)体查及影像学提示肺气肿征。(4)肺功能测定:用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二)病期诊断1.急性加重期:指疾病过程中,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和(或)呼吸困难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粘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表现。2.缓解期:指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稳定或症状轻微阶段。(三)证候诊断1、外寒里饮:寒邪外束,引动伏饮,寒饮犯肺,肺失宣降故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咯痰白稀,呈泡沫状,胸部膨满,口干不欲饮,周身酸楚,恶寒,面色青黯,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紧。2、痰热郁肺:素体蕴痰,外邪

3、化热或痰郁化热,肺失宣降故咳逆喘息气粗,胸满烦躁,目睛胀突,痰黄或白,粘稠难咯,或发热微恶寒,溲黄便干,口渴欲饮,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3、痰浊阻肺:蕴痰日久,痰阻气滞,气滞血瘀,痰瘀互结,可见咳嗽痰多,色白或呈泡沫,喉间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面色灰白而暗,唇甲紫绀,舌质暗,或暗紫,舌下瘀筋增粗,苔腻或浊腻,脉弦滑。4、痰蒙神窍:痰凝日久,蒙蔽心窍,或化热动风,可见意识朦胧,谵妄,烦躁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或肢体润动,抽搐,咳逆喘促,或伴痰鸣,舌质暗红或淡紫,或紫绛,苔白腻或淡黄腻,脉细滑数。5、肺肾气虚:久病体虚,肺病及肾,肺失宣降,肾不纳气,可见呼

4、吸浅短难续,咳声低怯,胸满短气,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咯吐不利,心慌,形寒汗出,面色晦暗,舌淡或黯紫,苔白润,脉动沉细无力,或有结代。6、阳虚水泛:久病及肾,阳气日损,阳气不蒸化津液,水液泛滥,可见面浮,下肢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有水,尿少,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咯痰清稀,怕冷,面唇青紫,舌胖质黯,苔白滑,脉沉虚数或结代。二、治疗方案(一)、辨证使用中药汤剂1、外寒里饮主症: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咯痰白稀,呈泡沫状次症:胸部膨满,口干不欲饮,周身酸楚,恶寒,面色青黯,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紧。治法:温肺散寒,降逆涤痰代表方:小青龙汤加减方药: 该方由麻黄

5、,细辛,桂枝,半夏,五味子,干姜,白芍等药组成,共凑外散寒邪,内化水饮作用。临证加减:若饮欲化热,烦躁而喘,脉浮,可用小青龙加石膏汤。若表寒不甚,或表寒以解,痰饮壅盛,见咳逆喘满,不能平卧,舌苔滑腻者,可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合三子养亲汤。2、痰热郁肺主症:咳逆喘息气粗,胸满烦躁,痰黄或白,粘稠难咯次症:目睛胀突,或发热微恶寒,溲黄便干,口渴欲饮,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治法:宣肺泄热,降逆平喘。代表方:越婢加半夏汤。方药:麻黄,杏仁,法半夏,生姜,大枣,石膏,该方可宣降肺气,内化痰热。临证加减:若痰热内盛,胸满气逆,痰胶粘不易咳出者,加黄芩,鱼腥草,瓜蒌壳,川贝母。若痰热闭肺,腹气不通,腹满

6、便秘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泄热降肺气。若痰热伤津,口舌干燥者,加天花粉,知母,麦冬。3、痰浊阻肺主症:咳嗽痰多,色白或呈泡沫,喉间痰鸣,喘息不能平卧次症: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面色灰白而暗,唇甲紫绀,舌质暗,或暗紫,舌下瘀筋增粗,苔腻或浊腻,脉弦滑。治法:涤痰祛瘀,泻肺平喘代表方: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药:葶苈子,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大枣临证加减:4、痰蒙神窍主症:意识朦胧,谵妄,烦躁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次症:或肢体润动,抽搐,咳逆喘促,或伴痰鸣,舌质暗红或淡紫,或紫绛,苔白腻或淡黄腻,脉细滑数。治法:涤痰,开窍,熄风代表方:涤痰汤合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方药:半

7、夏,茯苓,橘红,胆南星涤痰熄风,枳实,竹茹,甘草清热化痰,石菖蒲开窍化痰。痰浊蒙窍者可以合用苏合香万芳香避秽,醒脑开窍;痰热闭窍者可以合用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化痰开窍。临证加减: 若伴肝风内动,动,手足抽搐者,可用紫雪丹加用钩藤,全蝎,羚羊角粉凉肝熄风。热结大肠,腹气不通者,酌加大黄,芒硝。热伤血络,皮肤黏膜出血、咯血、便血鲜红者,配水牛角,生地,丹皮,紫珠草。5、肺肾气虚主症:呼吸浅短难续,咳声低怯,胸满短气,甚则张口抬肩次症: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咯吐不利,心慌,形寒汗出,面色晦暗,舌淡或黯紫,苔白润,脉动沉细无力,或有结代。治法:补肺、纳肾、平喘代表方:补虚汤合参蛤散方药:人参

8、,黄芪,茯苓,甘草,蛤蚧,五味子,干姜,半夏,厚朴,陈皮。随症加减:若喘甚,肾虚不纳气,加灵磁石,沉香,紫石英纳气归元。若肺虚有寒,怕冷,舌质淡者,加桂枝,细辛,钟乳石温阳散寒。6、阳虚水泛主症:面浮,下肢肿,甚则一身悉肿次症:腹部胀满有水,尿少,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咯痰清稀,怕冷,面唇青紫,舌胖质黯,苔白滑,脉沉虚数或结代。治法:温阳化饮利水代表方:真武汤合五苓散方药:茯苓,白术,生姜,制附子,白芍,猪苓,泽泻,桂枝组成,两方共凑温阳化气利水作用。临证加减:血瘀甚者,紫绀明显者,加泽兰,红花,丹参,北五加皮。若水肿势剧,心悸喘满,倚息不得卧者,加黑白丑,椒目,葶苈子。(二)中成药:百令胶囊

9、3-5粒 一日3次黑锡丹,每次3g,每日3次,淡盐水送服。金匮肾气丸,每次6g,每日3次,口服。(三)中药针剂 痰热郁肺者,可选用清开灵注射液40ml或双黄连粉针剂3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痰蒙神窍者,可选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阳虚患者,可选用参附注射液20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四)、中医特色疗法1、针灸疗法:体针取穴:肺俞、膻中、大椎、足三里等手法:补法,每周1至2次,可加用艾灸,留针约20分钟。穴位注射取穴: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操作:黄芪注射液2ml,或核络注射液

10、2ml,上述穴位局部皮肤消毒后常规注入。三个穴位交替,每周2次。艾灸取穴:实证、痰热证:定喘、尺泽、肺腧、丰隆;虚证、寒证:肺腧、肾腧、天突、膏盲。操作:将艾灸治疗仪电极贴紧穴位,开启电源,调节热度,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方便安全。2穴位敷贴穴位敷贴1号方:(药物组成:白芥子15%、细辛20%、甘遂30%、延胡索15%、黄芩20%)主治:肺胀属痰热证、实证。选穴:定喘、尺泽、肺腧、丰隆;穴位敷贴2号方:(药物组成:白芥子50%、细辛20%、甘遂15%、延胡索15%)主治:肺胀属寒证、虚证。选穴:肺腧、肾腧、天突、膏盲;贴敷方法:每年三伏第一天进行敷贴治疗,先用温湿毛巾擦洗穴位周围皮肤。一般成

11、人贴810小时,儿童46小时,根据个体差异,贴敷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调整。注意事项:如涂后麻木疼痛,切勿揭去。贴敷期间,慎食辛辣、海鲜、羊肉、蘑菇等发物3康复治疗呼吸肌锻炼(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体操、太极拳、气功导引、饮食疗法、心理健康指导等。4.通腑灌肠复方大黄灌肠液150ml,保留灌肠30分钟,1-2次/日。COPD急性发作期还可予以中药灌肠治疗,肺和大肠相表里,腑气不通则肺气不降,腑气通有利于急性发作期病情缓解,对神志不清者有促醒作用。三、辨证调护(1)情志调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2)休息、起居:适当卧床休息,避免劳累,以减轻心脏负担。可在床边扶行活动。有气促、心悸应绝对卧

12、床休息,半坐卧位。有浮肿时抬高患肢。(3)饮食调护一般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宜少量,多餐,多吃高纤维食物,禁吃产气性食物,如豆子、土豆、耦等;禁止抽烟和饮烈性酒。辨证饮食:外寒里饮:以清淡富含营养为主,少量,多餐。可配食葱白姜豉汤、姜豉饴糖饮。忌食生冷瓜果、腌菜及肥甘厚腻之品。痰热郁肺:宜多吃清热化痰鲜蔬菜、水果。如梨,可生食,或和贝母炖食,有润肺化痰止咳作用。忌辛辣、油腻、燥热之品。阳虚水泛:以高蛋白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和香菇等。宜控制进水量,低盐饮食;忌食动物脂肪。(4)特别指导预防呼吸道感染:清除口腔病灶,尽量少到人多公共场所。大便通畅。戒吸烟,避免接触

13、刺激性气体和过敏源。经常进行呼吸运动锻炼。需要时,按护士指导方法进行吸氧及雾化吸入。尽量多摄入营养,增加体重。四、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痊愈: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罗音消失。X线复查肺部病灶吸收,血象恢复正常。 显效:喘息气促,咳嗽,咯痰主症及其他临床症状好转。肺部罗音减少。 有效:喘息气促,咳嗽,咯痰主症减轻及肺部体征好转。无效:喘息气促,咳嗽,咯痰主症及肺部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加重,其他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五、优化内容根据肺和大肠相表里理论依据,急性发作期可予以中药灌肠治疗,腑气不通则肺气不降,腑气通有利于急性发作期病情缓解。六、中医治疗难点分析(一)肺胀出现神昏、喘脱危证处理:解决方法:以

14、救急救人为第一要务,切不可拘泥于中西医手段:选择中药针剂迅速给药,如参附、生脉注射液;西药抗炎、解痉平喘、呼吸兴奋剂、血管活性药、机械通气等方法;中药口服涤痰、开窍,纳气平喘、回阳固脱之法可做为善后固本之法。(二)肺胀反复发作,渐进加重处理: 难点分析:外邪侵袭是引起肺胀反复发作、加重主要因素,而久病肺虚,是复感于邪内在关键。研究显示:肺胀患者无论在急性加重期,还是缓解期,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方面均有免疫功能紊乱、低下。肺胀患者由于病程长,缺氧和高碳酸血症,急性期并发感染及大量抗生素应用,均使免疫功能低下,而免疫功能低下使下呼吸道感染率增加,并使感染更难以控制,反复感染又使免疫功能进一步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解决方法:应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非特异性免疫调节方面优势明显,许多中药具有促进、提高甚至是双相调节免疫力作用。“正气不足”是肺胀之常态基础病机,因而对正气匡扶和呵护亦应贯穿于始终。在急性期以祛邪为主,辅以扶正;过渡期当扶正祛邪;缓解期则扶正防邪为法。“治未病”之“瘥后防复”,运用“金水扶正”帖膏对缓解期肺胀患者过行穴位贴敷,调节免疫功能,减少发作和住院次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