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中医诊疗方案汇总.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198863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胃癌中医诊疗方案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胃癌中医诊疗方案汇总.doc(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胃癌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参照卫生部胃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和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0年第一版。胃癌诊断多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内镜及组织病理学等进行综合判断,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是诊断胃癌金标准。(1)临床症状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常见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2)体征早期或部分局部进展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晚期胃癌患者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发生远处转移时,根据转移部位,可出现相应体征。出现上消化道穿孔、出血或消化道梗阻等情况时,可出现相应体征。(3)辅助检查内

2、镜检查:胃镜检查:确诊胃癌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必要时可酌情选用色素内镜或放大内镜。超声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用于胃癌术前分期。腹腔镜:对怀疑腹膜转移或腹腔内播散者,可考虑腹腔镜检查。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胃癌确诊和治疗依据。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液生化学、血清肿瘤标志物等检查。尿液、粪便常规、粪隐血试验。影像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检查;上消化道造影;胸部X线检查;超声检查;PET-CT;骨扫描。(4)原发病灶及部位诊断根治术后病例:根据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胃癌。非根治术后及晚期病例:

3、未手术患者根据胃镜加活检病理,姑息术/改道术/探查术后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明确为胃癌。对于胃镜见符合胃癌恶性表现但未取到病理者,可以诊断为“胃恶性肿瘤”,并应继续取病理以明确诊断。(5)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胃镜/超声内镜(EUS)以及活检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复发。以影像学检查,包括MSCT、MRI、胃镜/超声内镜(EUS)、B超、消化道造影等,必要时行PET/CT;浅表淋巴结活检可以诊断肿瘤转移。(6)腹膜/网膜/肠系膜转移诊断除了Krukenbergs瘤、左锁骨上转移、肝转移等常见转移部位,腹膜/网膜/肠系膜亦是胃癌常见转移。对于粟粒样或1cm腹膜/网膜/肠系膜转移灶,CT及MRI等影像学手段常无

4、法及时发现,但患者多可出现腹腔积液、肠梗阻等肿瘤相关症状,该部分患者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推荐病理学检查结合PET/CT等以助于明确诊断,包括:腹腔积液找脱落细胞;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CT);腹腔镜探查;手术探查,转移病灶病理诊断。(二)证候诊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16751.2-1997、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郑筱萸,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中医诊断学(第五-七版)、胃癌协作分组共十家单位提供胃癌(晚期胃癌为主)辨证分型,综合形成8类基本证型辨证标准(见下);复合证型,以基本证型为组合,如脾虚痰湿、气血两虚、热毒阴虚等。1脾气虚证:

5、以食少、腹胀、便溏和气虚症状共见,舌淡苔白,脉缓弱为辨证要点。2胃阴虚证:以胃脘嘈杂、灼痛,饥不欲食和虚热症状共见,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为辨证要点。3血虚证:以体表肌肤黏膜组织呈现淡白以及全身虚弱,舌质淡,脉细无力为辨证要点。 4脾肾阳虚证:以久泄久痢、水肿、腰腹冷痛等和虚寒症状共见,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为辨证要点。 5热毒证:以胃脘灼痛、消谷善饥等和实火症状共见,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辨证要点。6痰湿证:以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痰湿内盛症状共见,苔腻为辨证要点。7血瘀证:以固定疼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征,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多细涩,或结、代、无脉为辨证要点。 8肝胃不和证:以脘胁胀痛、

6、嗳气、吞酸、情绪抑郁,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为辨证要点。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8类基本证型用药规范如下述;复合证型,以基本证型用药有机组合。1脾气虚证治法:健脾益气。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2胃阴虚证治法:养阴生津。推荐方药:益胃汤加减。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等。3血虚证治法:补血益气。推荐方药:四物汤加减。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4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推荐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右归丸加减。人参、干姜、附子、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炙甘草等。5热毒证治法:清热解毒。推荐方药:清胃散或泻心汤加减。红藤、

7、藤梨根、龙葵、半枝莲、黄连、生地黄、牡丹皮、当归身等。6痰湿证治法:化痰利湿。推荐方药:二陈汤加减。半夏、橘红、白茯苓、炙甘草等。7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推荐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等。8肝胃不和证治法:疏肝和胃。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枳壳、芍药、陈皮、香附、川芎、炙甘草等。9对症加减 呃逆、呕吐:酌选旋复花、代赭石、橘皮、姜竹茹、柿蒂、半夏、生姜等。厌食(食欲减退):酌选焦山楂、焦六曲、莱菔子、鸡内金、炒谷芽、炒麦芽等。反酸:酌选吴茱萸、黄连、煅瓦楞子、乌贼骨、大贝母等。腹泻:酌选石榴皮、秦皮、赤石脂、诃子、葛

8、根、煨木香等。便秘:酌选火麻仁、郁李仁、瓜蒌子、肉苁蓉、大黄、莱菔子、枳壳、厚朴等。贫血:酌选黄芪、当归、鸡血藤、大枣、阿胶等。出血:酌选三七粉、白芨粉、仙鹤草、地榆炭、藕节炭、茜草等。胃脘痛:酌选延胡索、川楝子、白芍、甘草、枳壳、香橼、八月札、川芎等。黄疸:酌选茵陈、山栀、大黄、金钱草等。腹水、肢肿、尿少:酌选猪苓、茯苓、泽泻、桂枝、车前子、冬瓜皮、大腹皮等。发热:酌选银柴胡、白薇、生石膏、地骨皮、青蒿、知母、蒲公英等。10辨病用药 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可以加用具有明确抗癌作用中草药,如山慈菇、天龙、夏枯草、蛇舌草、藤梨根、野葡萄藤、半边莲、半枝莲、龙葵、石见穿、预知子等。(二)辨证选择口服中

9、成药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华蟾素胶囊、消癌平片、百令胶囊、鸦胆子油软胶囊、复方斑蝥胶囊、参芪十一味颗粒、养血饮、健胃消食口服液等中成药。(三) 辨证选择口服院内制剂 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参宝胶囊、和胃止痛胶囊等(四)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根据病情选择应用华蟾素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鸦胆子油乳剂、康莱特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生脉注射液、苦参碱注射液、香菇多糖等。(五)外治法如足浴法治疗化疗药物引起肢体麻木,如意金黄散外敷减轻静脉炎,消水散外敷治疗癌性胸腹水,消癌散、温阳止痛散外敷治疗癌性疼痛,大承气散外敷减轻便秘症状,中药保留灌肠、中药鼻饲治疗消化道不完全性

10、梗阻等。(六)针灸治疗根据病情及临床实际可选择应用电针、耳穴埋籽、穴位注射、灸法等。常用穴位:脾俞、胃俞、公孙、丰隆、照海、足三里,内关、列缺、上脘、中脘、下脘、三阴交、阴陵泉、血海、气海、关元、章门。根据病情选取穴位,提插补泻,也可配合电针加强刺激增强疗效。如顽固性呃逆可针刺双侧内关、足三里,平补平泻。胃癌呕吐可针刺内关、足三里、公孙,平补平泻以降胃气止呕。耳穴埋籽适用于缓解恶心呕吐症状,取穴主要为:神门、交感、胃。操作方法: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贴于穴位上,每日按压35次,每次1015下,每贴七日。654-2、甲氧氯普胺足三里穴位注射可减轻呃逆症状。艾灸神阙穴能缓解脾肾阳虚型患者腰腹冷痛

11、症状(七)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出血、梗阻、倾倒综合征、疼痛等并发症预防和治疗。具体参考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第1版)。(八)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如体位选择、饮食、口腔护理;中医辨证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预防和护理等。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总生存期:观察中医治疗对患者生存期影响。总生存期(OS)指患者从入组之日至任何原因死亡(或失访)之间时间。2中医证候:显效:症状消失,或症状积分减少2/3;有效:症状减轻,积分减少1/3,2/3;无效:症状无减轻甚或加重,积分减少1/3。3生活质量:观察中医药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治疗前后进行生活质量判定。

12、4临床获益反应:观察病人KPS评分或ECOG评分和体重变化、患者疼痛强度、镇痛药物消耗量等。5肿瘤评价(1)无进展生存期(PFS):观察中医治疗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影响。(2)有效率:观察中医药治疗对患者瘤体变化。靶病灶评价。完全缓解(CR):所有靶病灶消失。部分缓解(PR):靶病灶最长径之和和基线状态比较,至少减少30%。病变进展(PD):靶病灶最长径之和和治疗开始之后所记录到最小靶病灶最长径之和比较,增加20%,或者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病变稳定(SD):介于部分缓解和疾病进展之间。非靶病灶评价。完全缓解(CR):所有非靶病灶消失和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未完全缓解/稳定(IR/SD):存在一个

13、或多个非靶病灶和/或肿瘤标志物持续高于正常值。病变进展(PD):出现一个或多个新病灶和/或已有非靶病灶明确进展。6毒副反应观察中医药毒副反应。评定标准:以WHO标准分级(度)评价其程度。(二)评价方法对照患者入院前后病情变化情况,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价:1总生存期记录患者从入组之日至任何原因死亡(或失访)之间时间。2中医证候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脾气虚、胃阴虚、肝郁脾虚、胃热、寒湿困脾、肝胃不和中相关中医证候标准进行评价。观察中医治疗对患者临床症状,如胃痛、腹胀、食少、泛酸、乏力、消瘦及大便性状改变等中医症状改善情况, 症状分级量化表见附件。评定指标:中医症状根据临床观察分为4级:(0)

14、无症状;(1)轻度;(2)中度;(3)重度。治疗情况根据症状出现情况记录。评价方法: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情况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生活质量参照生命质量调查表(EORTC QLQ-C30)进行评价。4临床获益反应体力状况主要采用KPS评分评价,体重变化根据量化表格制定分层指标变化评价疗效。5肿瘤评价(1)无进展生存期:记录患者从入组之日至客观肿瘤进展或死亡(或失访)之间时间。(2)有效率:瘤体变化采用国际通用RECIST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6毒副反应采用WHO标准分级(度)评价其程度。附件胃癌症状分级量化表症状轻(1)中(2)重(3)胃痛偶有疼痛,每天持续时间少于1小时时有疼痛,每天持续时间在

15、12小时疼痛明显,每天持续时间在2小时以上腹胀轻度胀满,食后腹胀,半小时内缓解腹部胀满,食后腹胀明显,半小时到1小时内缓解腹部明显发胀,食后尤甚,1小时内不能缓解食少食量减少低于1/3食量减少1/31/2食量减少1/2以上嗳气每日4次以下每日49次每日10次及以上泛酸偶有时有频频呕吐欲呕呕吐每日24次呕吐频作,每日4次以上便溏大便软不成形,日行23次烂便、溏便,日行45次或稀便日行12次稀水样便,日行3次及以上便结偏硬,每日一次硬结,便难,23日大便一次硬结,伴腹胀,难解异常,3日以上大便一次黑便大便色褐,潜血+大便黑褐,潜血+大便黑如柏油,潜血+或伴呕血、晕厥乏力不耐劳力,但可坚持日常活动勉强坚持日常活动四肢无力,不能坚持日常活动消瘦轻度消瘦,体重较前下降2kg消瘦,体重较前下降24kg明显消瘦,体重较前下降4kg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