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自评报告书.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157687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煤矿自评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某煤矿自评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煤矿自评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煤矿自评报告书.doc(4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评报告一、评估目的:总结瓦斯治理成果,掌握本矿井瓦斯治理水平,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和制定瓦斯综合治理措施,提升本矿瓦斯治理水平,推进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实现安全高效生产。二、自评范围:麒麟区马场沙沟煤矿瓦斯治理。三、自评方法:分析现状的技术方法和诊断的技术方法。四、自评结论: (一)瓦斯治理效果(二)存在的问题(三)改进措施五、自评报告日:年月日。目 录前言- 1 -第一部分煤矿基本状况- 1 -第一章矿井概况- 1 -第一节煤矿简介- 1 -第二节矿井资源条件- 2 -第三节主要生产系统- 12 -第二章安全管理- 15 -第一节管理理念- 15 -第二节管理职责- 16 -

2、第三节管理制度- 28 -第四节管理机构- 29 -第五节执行监察- 29 -第三章生产布局- 30 -第一节采掘工作面现状- 30 -第二节生产准备- 30 -第三节生产组织- 30 -第四章矿井通风- 32 -第一节通风系统- 32 -第二节通风设施- 32 -第三节矿井风量- 33 -第五章监测监控- 33 -第一节监测监控系统- 33 -第二节监测监控数据- 36 -第三节监测监控效果- 36 -第四节系统维护- 36 -第六章保障措施- 37 -第一节资金投入- 37 -第二节科技进步- 37 -第三节职工素质- 38 -第四节行为规范- 38 -第二部分自评- 39 -第一章程序与

3、过程- 39 -第二章评估诊断- 39 -第一节瓦斯不治,矿无宁日- 39 -第二节瓦斯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40 -第三节高投入、高素质、强技术、严管理- 41 -第三章改进措施- 42 -前 言根据某煤矿要求,为了全面提升煤矿瓦斯治理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瓦斯事故,依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防治工作要求,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结合某煤矿实际,特编写了某煤矿瓦斯治理自评报告书,使某煤矿瓦斯瓦斯治理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实现安全高效生产。第一部分 煤矿基本状况第一章 矿井概况第一节

4、 煤矿简介一、地理位置与交通马场沙沟煤矿,位于曲靖市东南方向,矿区距曲靖市平距约50余km,行政区划隶属东山镇管辖。矿区交通方便,曲靖市至东山镇、新村、恩洪等,每天有班车往返。北有G320高速公路,滇黔铁路;西有G326高速公路;南有南昆铁路。煤矿有简易公路,三四级公路与之相连。矿区位于乌蒙山西南缘,属构造浸蚀中低山地貌。矿区内最高点在南侧海拔标高2075m,最低标高在西北侧边缘独木水库,标高2003m,相对高差72m,矿区内从东到西地形连绵起伏,但相对高差不大。矿区北部外缘的新村河,从东南向西北在矿区外流过,流入独木水库,是南盘江支流,属珠江水系。矿区地处温带,但由于海拔高,具典型的高原季风

5、气候特点。春暖秋凉,冬寒夏温。冬春季干燥多风,夏季多雨湿润。年最高气温33.1,最低-5.8,平均14.8。每年12月至次年2月为霜冻期,偶有降雪现象,2-4月为风季,多为西南风和西风,最大风速23m/s,年平均风速2.8m/s。年均降雨量601.80-1314.9mm,大都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90%。年平均蒸发量为1835.6-2339.2mm。二、矿井建设及生产规模某煤矿始建于2003年。同年进入简易投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投产后经煤炭部核定生产能力为2万吨年。2006年开始实施水平延深及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对井巷进行改扩,2007年改造完成。淘汰传统的串巷采煤,

6、应用短壁式液压支护,跨落法管理顶板。现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实际生产能力6万吨/年。第二节 矿井资源条件一、井田位置地理坐标:东经1040817-1040907;北纬251647-251705。二、边界范围,拐点坐标,井田面积自2003年11月由省国土厅核发了采矿许可证,采矿范围由4个座标拐点圈定,开采深度2000m-1800m,开采方式为井下开采。 井田范围坐标一览表 表1点 号坐 标矿1矿2矿32797600 矿4矿 区 面 积0.3926km2三、资源储量截止2010年末,含可采煤层10层,马场沙沟煤矿采矿许可证批准范围内的2000-1700m水平的7层可采煤层,保有资源储量为4

7、37万吨,保安煤柱资源储量为213.37万吨。其中孙家马场村庄永久保安煤柱41.2万吨,公路、独木水库保安煤柱172.17万吨。四、资源赋存条件1.地层(一)井田地质情况矿区及邻近地层自下而上为:上二迭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2)、宣威组(P2x)、下三迭统卡以头组(T1k)、飞仙关组(T1f1)及第四系。1、峨嵋山玄武岩组(P2):出露厚度约250m,岩性主要是灰、灰绿色块状玄武岩,具杏仁状构造,顶部及中部夹紫色玄武质凝灰岩。与上覆P2x地层呈假整合接触。2、宣威组(P2x):厚198.36-229.70米,平均215.82米,岩性主要由碎屑岩、泥岩及煤层组成,一般含煤26-33层。根据沉积特点

8、,自上而下可分为五段1)P2x1:由煤系底至C17煤层顶,厚41.32-81.18m,含煤9-15层,其中可采煤层4-10层。主要由灰色、深灰色、灰白色粉-粗粒砂岩、砂质泥岩、夹煤层组成,含较多的黄铁矿。底常具有一层0-3.81m的灰白色铝土质泥岩。2)P2x2:由C17煤层顶至C16煤层底。厚10.72-30.95米,上部以灰色泥岩及砂质泥岩为主,其间夹有一层黑色泥岩为井田的主要标志层之一(K)。中下部以灰深灰色含同生砾石的海绿石细中粒砂岩为主。3)P2x3:由C16煤层底至C9煤层顶。厚42.33-59.17m,含煤7-13层,其中可采煤层一般为6层,煤层多而密集,是井田的主要含煤段。岩性

9、以褐色炭质泥岩、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以含较多菱铁矿结核及薄层菱铁质砂岩为特征。4)P2x4:由C9煤层顶至C8煤层底,厚13.11-30.36m,岩性主要由薄层状灰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与薄层菱铁质砂岩五层组成,风化后呈黄红色,薄层状。5)P2x5:由C8煤层底至C1煤层顶,厚46.64-65.10m,含煤5-9层,仅C8煤层局部可采。岩性以灰色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夹少量细砂岩及菱铁质砂岩,与上覆地层呈整合接触。3、卡以头组(T1k):由C1煤层顶至飞仙关组(T1f1)底,厚50-100m,中上部为灰绿色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下部为灰灰绿色砂质泥岩、粉砂岩等组成。与上

10、覆地层呈整合接触。4、飞仙关组(T1f1):仅残留在东北部,出露厚度20-3.5m,为暗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灰紫色砂岩组成。5、第四系(Q):由黄褐色砂土、红色土壤层组成,厚0-7米。6、构造V井田内地层基本上呈北东倾向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平缓,一般在10-15之间。个别地层受断层影响可达30左右。沿走向及倾向均有小型波状起伏。断层特点是:以小断层为主,多而密;较大断层少,且多分布于井田边缘。井田内共查找出大小断层24条,背、向斜各一个。矿区及周边附近地段共发现断层3条,背向斜各一个。6.1、断层1)F5-3正断层:位于矿区西部边缘,走向近南北,倾向东,倾角65余,落差15-30m,长600

11、余m。2)F5-5正断层:位于矿区中部,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65余,落差15-30m,长650余m。3)F5-6正断层:位于矿区南部外缘,深部延伸到矿区内,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60余,与F5-5有交角,深部被F5-5切割。6.2、褶曲发育在5203钻孔附近,由一个向斜和一个背斜组成,轴向北北西,均稍向北倾伏,最大波幅29m,延长570m余,逐渐消失。2.煤层2.1含煤性本井田煤系地层厚198.36米-229.70米,平均215.82米。含26-33层,煤层总厚21.38-31.39米,平均28.39米,含煤系数12.32%。其中可采煤层10-20层,总厚度15.51-27.20米,平均

12、21.52米,可采煤层含煤系数9.97%。其中参加储量计算煤层11层,平均厚17.41米。根据煤岩层特征,本井田含煤具有如下规律:1)、煤层多而密集,层间距小;2)、煤层分段性明显,可以分成三个含煤段(P2x1、P2x3、P2x5)及二个不含煤段(P2x2、P2x4)(图2-4-1)。3)、各段含煤情况不一,以第二含煤段(P2x3)含煤性好,第一含煤段(P2x1)次之,第三含煤段除C8煤层外,皆为薄煤线。(表2-4-1)表2-4-1第一含煤段(P2x1)第二含煤段(P2x3)第三含煤段(P2x5)地层厚度(m)煤厚(m) 层数含煤系数其中可采者地层厚度(m)煤厚(m) 层数含煤系数其中可采者地

13、层厚度(m)煤厚(m) 层数含煤系数其中可采者煤厚(m) 层数系数煤厚(m) 层数系数煤厚(m) 层数系数116.5411.301217.30%9.32714.70%51.6010.26 919.80%9.20 917.80%58.734.25 77.2%2.62 245%2.2、煤层对比对比工作,首先依据标志层及岩煤层特征,将煤系划分出“含煤段”,再用标志层、煤层特征、层间距以及煤质等方法对比到层。1)、含煤段划分依据(见图2-4-1):煤系地层中部(C16煤层以下1-2m),有一层黑色泥岩(K,俗称小页岩),岩性特殊,层位稳定,呈黑色,质地细腻,具贝壳状断口,指甲刮之,略起泥卷,面上显油脂

14、光泽,厚度不大于1m,平均厚为0.56m。为全井田标志层。在黑色泥岩(K)之下,C17煤层之上有一层厚度平均在17m的砂岩,呈灰白色,中厚层状,以含海绿石及同生砾石为其特征,一般不含煤层。为井田第二个标志层(K2)。在煤系上部C8-C9之间,有一层厚度平均为20m的砂岩(P2x4),呈灰色,风化后呈黄红色,与薄层菱铁质砂岩组成互层状,具水平层理,不含煤层。为本井田第三个标志层(K1)。依据上述三个标志层,可将整个煤系划分成五个段,自上而下为:P2x5第三含煤段,P2x4上不含煤段,P2x3第二含煤段,P2x2下不含煤段,P2x1第一含煤段。2)、各含煤段特征及煤层对比(1)第三含煤段:厚45.

15、54-65.10m,平均58.73m。含煤5-9层,但大多不可采,仅其底部之C8为局部可采煤层。(2)第二含煤段:位于标志层K1之下,小页岩(K)及标志层K2之上。厚42.33-59.17m,平均51.65m,一般含煤9层,总厚10.26m,其中参与对比煤层6层(即C9、C11、C13、C14、C15、C16)。本段煤层对比于下:C9煤层:位于标志层K1之下。煤层结构简单,属稳定煤层。煤岩类型单一,多属亮半亮煤。C11煤层:距C9煤层一般为8-11m。煤中半炭及丝炭化组分含量,较上部煤层有所增多,一般含量占30%以上,结构简单,多属单一煤层。C13煤层:位于C11、C14之间。煤层中夹染状粘土

16、含量达7%,比上下煤层均高。C14煤层:距C15煤层一般为5-7m。硫分含量一般在0.20-0.40%,而区别于下煤层SiO2含量一般在50-80%,区别于上煤层。C15、C16煤层:C16煤层位于K2标志层之上,距小页岩(K)1-2m,而C15至16煤层间距稳定,一般3-5m。煤层结构较本段上部煤层复杂,一般含夹石1-2层。硫分含量较上部煤层高,较下段煤层低。(3)第一含煤段:位于K2标志层之下,煤系底部铝土质粘土岩之上。一般厚度50-70m。含煤12层,其中参与对比者4层(即C17、C19、C23、C24)。本段内第二个局部标志层,即中上部的第一基本不含煤组(K3)及中下部的第二基本不含煤

17、组(K4),两者均以砂岩及砂质泥岩为主,一般仅含煤线。K3厚15-17m,其中常存良好之鳞木化石(如猫眼鳞木)等。K4厚12-17m,其内常含有细砾石,其成分为玄武质,风化后带白,红色圈。据K3及K4,可进一步将本段划分成三个含煤组,自上而下为C17-C19、C23、C24三个含煤组。1)、C17-C19含煤组:本组有煤2-4层,而能对比参加资源量估算煤层2层,即C17、C19煤层。C17煤层:位于K3标志层之下。其上虽往往有一层煤(尤其在井田北部),但多不可采,结构简单可区别于C19煤层;硫含量一般在0.80-1.20%,而上下煤层不同;SiO2含量比C19高,一般在60-70%。C19煤层

18、:位于K3标志层之上。结构较上层复杂,一般含夹石1-2层;煤层中黄铁矿含量较上部煤层多,硫分一般在2-3%;SiO2一般在40-50%;变质程度较上部煤层高。2)、C23含煤组:一般含煤2层,其上层一般不可采,故只对比下层,称C23煤层。C23煤层:位于K3、K4局部标志层之间。结构复杂,一般含夹石2-3层;硫分含量一般为2-4%,高于C19而低于C24。3)、C24含煤组:含煤3-4层,其下部煤层一般变化大,稳定性差,故仅对比上部的C24煤层。C24煤层:位于K4之下。煤层结构复杂;丝炭化及丝炭化物质高达43%,区别于上煤层;SiO2含量最低,一般30-40%;硫分最高,一般达4-8%,平均

19、6.28%。2.3、可采煤层:矿区参加资源储量估算煤层共七层,自上而下计有:C9、C11、C13、C14、C15、C16、C17煤层。主要煤层有下列特点:1)、以薄-中厚煤层为主,且多属较稳定煤层。属薄煤层者有C11、C13、C14、C17四层;属中厚煤层者有C9、C15、C16三层;除C9煤层属稳定煤层,C14属不稳定煤层外,C11、C13、C15、C16、C17煤层皆属较稳定煤层。2)、各煤层厚度虽有一定变化,但亦有一定规律。矿区煤层厚度变化不很明显,除个别煤层出现不可采外,如C14、C17两层煤层,大多厚度无大的变化。五、煤质煤类1、矿区各煤层煤质有下列特征:(1)煤质均属焦煤(JM)至

20、瘦煤(SM),同一层煤有跨煤类情况。以焦煤(JM)为主的煤层有:C9煤层。属焦煤(JM)至瘦煤(SM)的煤层有:C11、C13、C14三层以瘦煤(SM)为主的煤层有:C15、C16、C17三层。2、煤灰分含量均属低中中高灰分煤。低中中灰灰分煤层有:C9、C11、C16三个煤层。低中中高灰分煤层有:C14、C15、C17三个煤层。中中高灰煤为:C13煤层。3、硫分含量从特低中高皆有,以黄铁矿硫为主。特低硫煤层有:C9、C11、C13、C14四个煤层。C15为特低高硫;C16为特低中高硫;C17为低中中高硫。4、均属低磷至特低磷煤层在井田内煤层煤质变化较大,尤其在垂直方向变化明显,其变化特征为:从

21、上而下煤层变质程度加深;煤层中的硫分含量自上而下有显著增加;灰分中的二氧化硅(SiO2),从上至下减少,而三氧化二铁(Fe2O3)则相反;煤层显微煤岩类型自上而下为:暗亮型亮暗型。六、开采技术条件1、软硬相间工程地质岩组:包括宣威组五个层段(P2x1-P2x5),岩性主要为细沙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煤层及I 可采薄煤线等;按大小不等的沉积旋迥,由上述岩性岩层交替重迭。其中泥岩类经水浸泡,在原赋存的压力释放后,易产生裂解,致使其强度进一步降低,在巷道中易产生片帮,冒落、严重时亦可造成坑木折断,必须加密支护,加强巷道维护。2、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特征矿区从现采C9煤层以下,还有近6层可采煤层

22、,有些煤层的直接顶板为炭质泥岩,泥岩等软弱岩层,厚度一般0.2m以上,随采随落,一则易混入煤中降低煤质量,二则给支护带来困难。煤层底部也多有0.2m以上的泥岩,多具可塑性,遇水浸泡后易膨胀,严重时形成底鼓。经调查,煤矿的巷道常有冒顶、底鼓现象,且顶压较大,需密集支护。综上所述,矿区属于矿体围岩为软硬相间工程地质岩组,有软弱夹层,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的类型。3.瓦斯等级矿每年定于79月份进行了矿井瓦斯等级鉴定与二氧化碳测定工作。通过历年来瓦斯等级鉴定结果属于高瓦斯矿井。 2009年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工作矿井瓦斯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80.57m3/t,最大绝对涌出量7.77m3/min,最大绝

23、对CO2涌出量0.83m3/min。根据鉴定结果,2010年某煤矿为高瓦斯矿井。4.煤尘、自燃发火期据以往资料,煤尘有爆炸危险性。高硫煤各煤层均有自燃发火倾向。5.井田边界及四邻关系:麒麟区马场沙沟煤矿井田边界及四邻关系如下:东:与麒麟区东山镇煤矿共界。 西:与麒麟区孙家沟煤矿共界。南:与孙家沟和东山镇煤矿为界。北:以独木水库为界。第三节 主要生产系统一、矿井开拓方式马场沙沟煤矿采用三斜井开拓,现仅开采C11煤层,主井口标高2008.86m,1820.95m落平;副井口标高2007.80m,1820.77落平,风井口标高2009.98,平巷连通主、副、风井,形成通风系统,在连通巷内石门揭穿煤层

24、。二、提升运输系统1、主井提升系统某煤矿主井提升系统,主井提升系统为为矿用绞车提升,提升机选用JTK1.2型矿用绞车。 (1)主井提升(运输)方式串车提升。 (2)提升系统主要技术参数主提升机:型号为JTK-1.2,直径宽度为1.21.0m,最大静张力25KN,最大静张力差为25KN,最大提升速度1.94m/s。配套电机电压等级为380V,功率为55KW。基本满足系统安全保护规定的要求。 (3)某煤矿的主井提升系统有较完善的各种运行、维护、点检、润滑、事故记录。 (4)该系统技术档案齐全、整理规范,含盖了从设计选型、安装验收调试、各时间段的检测报告,技术改造等内容。2、副井提升系统某煤矿主井提

25、升系统,主井提升系统为为矿用绞车提升,提升机选用JT1.0型矿用绞车。 (1)主井提升(运输)方式串车提升。 (2)提升系统主要技术参数主提升机:型号为JT-1.0,直径宽度为1.00.8m,最大静张力20KN,最大静张力差为20KN,最大提升速度100m/min。配套电机电压等级为380V,功率为45KW。基本满足系统安全保护规定的要求。 (3)某煤矿的副井提升系统有较完善的各种运行、维护、点检、润滑、事故记录。(4)该系统技术档案齐全、整理规范,含盖了从设计选型、安装验收调试、各时间段的检测报告,技术改造等内容。3、井下运输系统(1)井下轨道辅助运输副井井筒到+1867水平轨道运输大巷长2

26、00米,轨道运输到工作面。轨道选用15kg型号轨道,道岔为15kg ZDK615-4-15道岔。(2)井下胶带辅助运输101101工作面顺槽GDB420/22刮板机C11运煤上山1867水平车场煤仓串车提升。三、防排水系统1、井下采用一次排水,+1820水泵房安装100MD-456型离心泵3台,电机型号为:YB315L1-2,功率:110KW;沿副井筒西侧安装直径为100mm排水管两路,排水高度190m;水泵技术测定每台水泵平均小时排水量为100m3/h;矿井设内、外水仓,水仓容量为:450m3;工作水泵加备用水泵总排水能力为:300m3/h。井下各水平矿井水均通过泄水管(沟)排至+1820水

27、平水仓,由主排水泵一次排至地面。地面建有200m3蓄水池,主要用于井下防尘和地面灭火。2、 地面截流及防洪某煤矿地表无河流,矿区中部丘岭地带降水、季节性小沟水流通过防洪渠排出矿区,对矿区生产无影响。四、压风系统某煤矿使用的空气压缩机型号是OGF D110型单螺杆空气压缩机,共2台,电机均为110kw。排气量21.0m3/min,排气压力为0.7Mpa,实测储气罐有效容积为2立方米。压风机安装在地面压风机房内。压风机输送系统采用3寸管路输送,管路沿主井井筒到+1820水平,全长650米左右。五、防尘系统防尘工作一直作为沙沟煤矿“一通三防”管理的重点,地面建有容积为200立方的蓄水池,井下+182

28、0水平建有容积为250立方的水仓,矿井建立和完善综合防尘系统,充分发挥防尘系统、防尘设施的作用,降低粉尘浓度。掘进工作面、各转载点、放煤口、煤仓均设喷雾,采、掘工作面进、回风巷和矿井主要进、回风大巷按要求设全断面净化水幕,且喷雾化效果良好。每天安排人员对采掘回风巷进行冲刷。某煤矿坚持对采掘工作面巷道冲刷和测尘制度,合理铺设供水管路,安装防尘设施,增加喷雾装置,加强对防尘设施的管理,进一步降低工作面粉尘浓度,保护职工身体健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安设自动喷雾装置,另外加强职工个体防护,完善了采掘面隔爆设施。六、防灭火系统 煤层自燃倾向性:C15、C16、C19、C21、C23、C24煤层均具有自燃

29、倾向性。麒麟区马场沙沟煤矿认真编制了防灭火设计和各项措施制度,防灭火系统完善可靠。根据沙沟煤矿的防灭火能力确定防灭火手段为:1、 地表塌陷坑回填堵漏;2、采后及时封闭;3、其它。其中地面回填手段应用于工作面回采的全过程现虽然暂未开采C15、C16、C19、C21、C23、C24煤层,但在实际生产中表现考虑和加强防灭火管理。七、采掘系统矿井布置炮采工作面1个,掘进工作面2个,即C11煤101101工作面,C11煤101102工作面运输顺槽掘进工作面和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八、供电系统1.地面供配电系统某煤矿地面设矿井配电室,两回路电源线路引自10kv变电所母线(一回路来自上坡坡变电所,路线长12k

30、m,一回路来自马场变电所,路线长2.5km),两回路电源线路均为架空线路。矿井地面主要变压器容量为:250kvA两台,主要供给地面生产系统,主扇风机,家属区照明;主井绞车电机55kw,副井绞车高压电机45kw;2.井下供配电系统矿井井下主要变压器容量为:400kvA一台,250kvA一台,160kvA一台;矿井井下供电沿主井井筒敷设下井电缆3路,型号均为U 375+110电缆,每路长550米。分别连接在井下3台BDK-400馈电开关,主要供给井下660V设备电源,其中1路供局扇供电,1路作为局扇备用供电,1路供其它动力设备。 第二章 安全管理第一节 管理理念贯彻两个“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安全

31、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贯彻执行“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并完善“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落实三个“强化”: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特别是矿井“一通三防”责任制的落实;强化以现场安全隐患管理为重点的安全管理;强化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四个“原则”:坚持“三不生产”的原则(不安全不生产;隐患不排除不生产;措施未落实不生产);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制订出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得到处理不放过);坚持安全生产重奖重罚的原则(落实各项责任制及规章制度)

32、。坚持“突出重点、超前分析、超前预防、超前管理”的原则。抓好“五项”工作: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矿井安全资金投人工作;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及地面安全工作;矿山抢险救灾队伍建设工作。第二节 管理职责一、矿领导班子职责(一)、矿长职责矿长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矿长必须掌握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相关专业知识,具有领导安全生产和处理煤矿事故的能力,依法经过培训,取得安全资格证。矿长在工作中要尽职尽责,切实搞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第1条 认真组织本单位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工作的指令、规定,保证煤矿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遵

33、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技术规范。第2条 按有关规定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适应工作需要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保证煤矿生产、管理过程中所配备的各类特种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并必须设立瓦斯治理机构和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建立瓦斯治理责任制和管理制度,落实治理资金。第3条 组织建立、健全煤矿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职能机构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人员责任制,并严格按规定进行考核。第4条 组织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审批制度、安全隐患排查制度、瓦斯治理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入井检身和出入井清点制度等,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对各部门、

34、人员进行考核、落实。第5条 建立、健全符合实际情况的各岗位工种操作规程,并做好宣传贯彻、教育工作,确保各岗位工种按章作业。第6条 保证煤矿的安全生产投入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并按照安全生产投入计划,保证相关的资金及时到位、使用适当。第7条 负责组织编制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并组织实施。第8条 积极在煤矿推广安全生产新技术,开展安全生产科研攻关,不断提高煤矿技术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第9条 矿长是煤矿瓦斯治理的第一责任人,每日对矿井瓦斯检查报表、安全监控系统报表等进行审阅、签字,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第10条 切实保证煤矿生产过程中人、财、物等资源需求。第11条 每月应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办公会议,贯

35、彻上级的安全生产指示、分析安全生产中(特别是一通三防、防治水、顶板管理)存在的重大问题和安全隐患、制定解决措施、检查上一次办公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研究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大决策。第12条 经常深入煤矿生产现场,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第13条 在本煤矿积极开展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切实提高本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第14条 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15条 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安排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培训,不得安排未经培训的人员上岗作业。第16条 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如实报告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自觉接受监督。第17条 负责批准不能保

36、证采煤工作面形成两个安全出口的三角煤、残留煤柱开采的安全措施。第18条 负责批准水淹区域下采掘工程设计。第19条 负责批准“带水压开采”安全措施。第20条 加强职业危害的防治与管理,做好作业现场的劳动保护工作,按规定安排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第21条 确保煤矿依法生产,不得越层越界开采、不得擅自提高开采上限、不得超核定能力生产。第22条 煤矿发生事故时,矿长要立即组织指挥抢救,按规定及时、如实向有关部门报告安全生产事故,保护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第23条 外出期间必须明确专人代行矿长职权。(二)、技术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技术负责人是矿井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第一责任者,负责采煤、掘进、机

37、电、运输、通防、防治水等技术管理工作。技术负责人必须熟练掌握有关规定的法律、法规及相关专业知识,依法经过培训、取得安全资格证。技术负责人在工作中应尽职尽责,切实搞好本单位的技术管理工作。第1条 全面负责矿井技术管理工作,必须保证矿井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技术规范。第2 条 要抓好“一通三防”和防治水工作。对矿井通风及瓦期、煤尘、自然发火、水等灾害的治理技术责任,负责组织制定治理上述灾害的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负责资金的安排使用。第3条 编制矿井长远发展规划、安全技术发展规划,认真组织研究、制定矿井的生产布局及接续计划,确保矿井采掘接续正常,有利于矿井

38、的安全管理。第4条 组织编制矿井年度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并根据工作安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救灾演习。第5条 负责编制(修编)矿井地质报告,并做到合理开发、三量平衡。第6条 对矿井的“三下”开采设计、改变通风系统设计、采区设计、水平延深设计、采掘工程设计、作业规程、“一通三防”、防治水安全措施等进行严格审查。第7条 负责批准水淹区域下废弃煤柱开采安全措施。第8条 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对矿井的作业规程、安全措施进行会审。第9条 积极在矿井推广安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开展安全生产科研攻关,不断提高矿井安全技术平。第10条 定期组织进行矿井重大安全隐患排查,制定治理措拖。第11条 每日矿井瓦

39、斯检查报表、监控系统报表等进行审阅、签字,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第12条 按时参加经理、安全生产副经理召开的有关安全生产会议,并提出安全技术管理工作意见。第13条 督促、检查相关部门(人员)的责任制落实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定期组织进行评比活动。第14条 协助经理组织事故的抢险救灾工作。第15条 组织编制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16条 外出期间必须明确专人代行职权。第17条 负责建立健全技术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第18条 贯彻执行煤矿和全矿关于安全生产的决议和防止重大事故的措施。第19条 负责组织全矿采掘作业规程的会审和审批工作。第20条 必须尽职尽责,杜绝“三违”现象。(三)安全副矿长职责安全副矿长

40、是矿井安全管理、监督、检查的主要负责人,必须熟练掌握有关矿井安全生产的专业知识并依法经过培训、取得安全资格证。必须监督矿井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第1条、积极配合经理开展工作,在安全管理、监督检查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有关安全工作的指令、规定,保证矿井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技术规范。必须积极配合总工程师在矿井“一通三防”管理方面落实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技术规范等要求,搞好本矿井的通防技术管理工作,组织有关人员编制审批安全技术措施,总工程师进行矿井配风,组织通防工程的竣工验收,对一通

41、三防技术进行把关,经常检查现场的一通三防管理制度、措施的执行情况。第2条、及时向经理提出设置安全管理部门(科室)、配备安全监察 人员和装备的具体意见,确保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并适应本矿井的安全工作需要。第3条、协助经理督促检查各分管经理、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业务部门、人员的业务保安、安全岗位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等的制定落实情况。第4条、参加经理主持召开的安全生产办公会议,并对矿井安全管理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主导意见。第5条、组织编制矿井安全管理、通防技术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第6条、协助经理编制矿井安全年度考核管理目标和考核奖罚细则。第7条、每月至少主持召开一次安全监察工作会议,及时贯彻

42、上级的安全生产指示、分析安生产中(特别是一通三防、防治水、顶板管理)存在的重大问题和隐患、制定解决的措施、检查上一次安全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的落实情况。第8条、对矿井通风及瓦斯、煤尘、自然发火、水害治理工作负监督检查责任,经常深入矿井井下现场,及时组织矿井开展安全、质量大检查,发现、督促整改安全隐患。第9条、组织矿井事故的调查处理,提出主导意见。第10条、及时编制并监督矿井进行“矿井灾害预防和救灾演习”、“反风演习”方案、措施的落实。第11条、审查、监矿井按计划如期、保质的完成安全技措工程。第12条、监督矿井重大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 第13条、负责监督对安监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从业人员进行的相

43、关安全培训教育、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及时清退不称职的安全管理人员。第14条、外出期间必须明确专人代行职权。第15条、负责全矿的安全生产检查,参与制定、完善全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业务情况进行检查落实。第16条、围绕安全生产组织和协调各分管部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第17条、当发生重大事故时,立即赶赴现场,按照经理、总工程师的指令,组织事故的抢险和恢复生产工作。第18条、必须尽职尽责,杜绝“三违 ”现象。第19条 通风系统做重大调整时,通防副总工程师应协助总工程师编制调整方案、安全措施,并进行现场指挥。 第20条 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认真抓好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

44、第21条 当分管工作范围内发生重大事故时,立即赶到现场,参加抢险救灾,认真审查抢险技术方案,指导制定防范措施。(四)生产副矿长职责生产副矿长是矿井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的主要负责人,对采煤、掘进、机电、运输、一通三防、防治水等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因此必须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并依法经过培训、取得安全资格证。同时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组织生产。第1条 积极配合经理开展工作,在全面管理安全生产外,还要负责回采管理工作,同时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技术规范。第2条必须加强对下属分管、职能科室(部门)的领导提出需要解决的安全生产问题及各项要求,协调好相关的

45、工作,及时发现、解决有关问题。第3条积极参加公司召开的各类安全办公会和其它有关会议。按时召开生产会,解决各单位及单位之间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对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研究分析,传达有关公司及上级文件精神,安排近期的各项工作并提出要求。第4条组织相关人员编制各专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并组织实施。第5条 组织编制各专业各项考核管理目标和考核奖罚细则。第6条 根据矿井的长远规划、接续计划,参与制定年度、季度、月度的开拓、掘进、采煤等生产计划,合理组织生产。第7条每月至少主持召开一次安全办公例会,贯彻上级的安全生产指标、分析安全生产中(特别是一通三防、防治水、顶板管理)的重大问题和隐患、制定解决的措施、检

46、查上一次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第8条定期组织进行生产系统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要保证人员、时间、资金、措施、质量“五落实”。第9条坚持开展采煤、掘进、机电、运输、一通三防、防治水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切实提高本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第10条负责组织编制矿井采煤、掘进、机电、运输、一通三防、防治水安全技措工程计划。第11条对矿井通风及瓦斯、煤尘、自燃发火、水害治理工作负监督检查责任,经常深入现场,及时组织采煤、掘进、机电、过输、一通三防、防治水专业安全生产(质量)大检查,督促相关部门(人员)整改安全隐患。第12条负责监督采煤、掘进区队落实“采煤、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以及其他区队按章施工。第13条负责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采煤、掘进工作面投产验收,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组织复查。第14条负责组织成立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撤面领导小组,并进行指导。第15条 外出期间必须明确专人代行职权。第16条 当发生重大事故时,立即赶赴现场,按照经理、总工程师的指令,组织事故的抢险和恢复生产工作。 必须尽职尽责,杜绝“三违”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