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153438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5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11.2 承办单位11.3 项目建设地址11.4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11.5 项目投资与资金来源11.6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1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32.1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32.2项目建设背景5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2.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1第三章 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143.1 项目建设地址143.2 建设条件143.3 项目选址16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184.1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184.2 项目总体规划方案184.3 建筑方案204.4 结构工程设计214.5 给排水工程设计234.6 电气工程设计25第五章 技术条件及外部环境的可行性2

2、85.1 技术条件285.2 外部环境的可行性28第六章 节能节水措施306.1 节能、节水的原则和要求306.2 项目能耗、水耗分析316.3 节能31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337.1 环境保护标准337.2项目主要污染源337.3项目建设与营运对环境的影响分析347.4 环境保护措施367.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40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消防418.1 主要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因素418.2 安全卫生防范措施418.3 消防标准及规范428.4 消防措施42第九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449.1 组织机构设置449.2 项目的资金管理449.3 项目的建设管理44第十章 项目建设周期及工程进度

3、安排4510.1 项目建设周期4510.2 保证进度措施45第十一章 招投标方案4711.1 总则4711.2 招标内容47第十二章 总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5012.1 总投资估算5012.2投资估算5012.3投资估算结果5212.4资金来源52第十三章 投资效益分析5313.2社会影响分析5313.3社会风险分析54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55附件:附表、附图第一章 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1.2 承办单位1.3 项目建设地址拟建地点位于茄子河区惠民小区西侧(市妇幼保健院内)。1.4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报告编制单位:资格等级: 证书编号:1.5 项目投资与资金来源项

4、目总投资2400万元,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1600万元,地方配套及自筹资金800万元。1.6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1.6.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黑龙江省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3)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无障碍建设检查办法(4)七台河市残疾人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5)承办单位关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6)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的规定(7)项目单位关于编制可研提供的其他基础资料(8)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9)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行版)1.6.2研究范围(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建设目标及主要内容;

5、(3)建设规模的确定;(4)工程建设方案;(5)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七台河市残疾人联合会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地方组织,对残疾人及其残疾人事业具有政治代表、公益服务、事业管理等职能。主要工作任务是:听取残疾人意见,反映残疾人需求,维护残疾人权益,为残疾人服务。主要职责:1、听取残疾人意见,反映残疾人需求,维护残疾人权益,为残疾人服务。2、团结、教育残疾人遵纪守法,履行应尽义务,发扬乐观进取精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3、弘扬人道主义,宣传残疾人事业,沟通政府、社会与残疾人之间的联系,动员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

6、人。4、开展残疾人康复、扶贫、文化、体育、科技、福利、用品供应、社会服务、无障碍设施和残疾预防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扶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5、协助政府研究、制定和实施残疾人事业政策、规划和计划,起草有关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文件。调查掌握残疾人状况,向政府提出决策建议。6、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协调司法机关、法律援助中心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各项权益。7、协助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协调普通高级中学、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机构招收符合国家规定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入学。8、开展困难残疾人的社会救助,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的最低生活保障和生活救济等社会保障工作。9、协助区残联干部的管理工作,并对

7、全市残联干部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残疾人基层群众组织负责人进行培训。10、组织实施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指导和帮助残疾人就业,开展残疾人的技能培训,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残疾人专业技术资格鉴定、职称评定及证书发放工作。11、兴办和发展残疾人福利企业,监督和指导残联系统的福利企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监督实施残疾人社会福利生产和其他方式从业的扶持保护政策。12、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组织实施精神病人家庭康复和监护;开展脑瘫病防治宣传工作,组织实施脑瘫病人康复训练。13、组织协调开展麻风病致残人员的矫治手术,配备辅助用具,改善其生活质量,并向社会宣传科技知识,消除畏惧心理,给麻风病致残者关爱和扶助;指导和管

8、理各类残疾人社团组织。14、开展全市残疾人工作。15、统筹开展为残疾人事业募捐活动。16、管理和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协助做好各类残疾鉴定工作。17、开展残疾人事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18、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2.2项目建设背景随着国力的增强和社会的进步,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还存在着体系不完备、覆盖面较窄、城乡区域差别较大、投入不足、服务设施和专业人才队伍匮乏等问题,难以有效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特殊困难和基本需求。残疾人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特别困难的社会群体,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重点人群。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是中发20087号文

9、件的核心内容,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帮助残疾人改善基本生活条件、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实现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根本举措。当前,国家正在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务求实效。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残疾人康复中心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的综合性康复机构,承担者康复医疗、康复训练、

10、康复技术人才培训、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和残疾预防等项工作。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是中残联“十二五”期间重点主抓的建设项目之一,也是两大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七台河市现有人口92.77万人,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有各类残疾人50,908人,占全市总人口5.72%,其中就有近名弱智、脑瘫及肢体残疾人有健康医疗和训练的需求。每年经医师筛查出有自闭症、多动症等各种心理行为障碍儿童约2.5万人,目前我市没有一所专业残疾人康复训练机构,广大残疾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训练治疗,因此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既是广大残疾人和家长的迫切需求,也是国家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体现。到2015年,建立起残疾人“两个体系”基

11、本框架,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残疾人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到2020年,残疾人“两个体系”更加完备,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幅度提高,残疾人都能得到基本公共服务,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和康复服务,残疾儿童少年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残疾人文化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参与社会更加广泛,普遍达到小康水平。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将残疾人纳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予以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研究制定针对残疾人特殊困难和需求的社会保障政策措施,扩大残疾人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待遇。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规划和制度建设,有效

12、整合各方资源,统筹发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托养、无障碍、文化体育、维权等专项服务,不断扩大残疾人服务覆盖面。制定、完善残疾人服务机构建设、服务、技术和绩效考核标准,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全面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1、完善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以专业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发挥医疗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特教机构、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残疾人福利机构等的作用,形成社会化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全面开展康复医疗、功能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心理辅导、康复转介、残疾预防、知识普及和咨询等康

13、复服务。加强省、市、县三级专业康复机构的建设,省、市级专业康复机构要建设成为当地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示范窗口、技术资源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市县级康复机构要开展残疾人需要的康复服务和社区康复指导。未建立专业康复机构的市县的残疾人综合服务机构要充实康复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发挥对城乡社区康复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开展社区康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根据康复服务需求设立康复室,开展康复训练、家庭病床、转诊随访、亲属培训和健康教育等服务。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室,开展康复治疗与训练、人员培训、技术指导、临床研究等工作。制定完善聋儿语训、脑瘫、智力残疾、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辅助器

14、具适配等方面的专业康复机构建设标准和康复技术标准,推进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提高康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贯彻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完善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内容,建立完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以社区教育、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对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等实施义务教育;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举办专门招收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的康复教育学校。依托各类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福利机构和学前教育机构开展学前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和康复,做好

15、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转移衔接服务。依托各类教育培训、文化服务和残疾人集中就业机构,大力扫除残疾人青壮年文盲。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级中等以上教育。有条件的设区的市和特殊教育学校举办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加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特殊教育学院(专业)建设,拓宽专业设置,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质量。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和职业学校联合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培训实训基地等资源共享。鼓励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院)、职业学校及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多层次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补贴与培训质量、一次性就业率相衔接的机制。合理配置特殊教育资源,加强特殊教育研究,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力量培训,加快特殊教育

16、信息化建设,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和创新,不断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加强特殊教育学校规划和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充分发挥特殊教育学校在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社区教育、家长培训、选派巡回教师等工作中的作用。3、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贯彻残疾人就业条例,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安置残疾人单位税收优惠、残疾人个体就业扶持、政府优先采购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产品或服务等残疾人就业促进和保护政策,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等政策。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按规定安置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职工,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提供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劳动条件和劳

17、动保护,在晋职、晋级、评定职称、报酬、社会保险、生活福利等方面不得歧视残疾人。妥善解决残疾人劳动争议,依法维护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利,切实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就业机会。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省、市、县三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将其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统筹管理,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指导和委托下,综合管理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为用人单位提供就业信息发布等支持性服务,为残疾人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适应评估、就业和失业登记等就业服务;开展盲人按摩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引导、支持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统一服务对象、统一业

18、务流程、统一机构标识、统一人员标准和统一服务准则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残疾人服务窗口和服务项目,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将残疾人就业信息纳入其中,实现资源共享。4、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服务,促进残疾人脱贫。政府有关部门要将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对象予以扶持,农村金融机构要向残疾人提供方便可及的金融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等要加强对残疾人的帮扶。充分发挥县乡两级残疾人服务社的作用,依托政府有关部门、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家庭副

19、业等多种形式的生产劳动,提供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帮助农村残疾人获得扶贫贴息贷款,保障农村残疾人充分享受各项惠农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推动残疾人扶贫开发政策与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有效衔接。5、健全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居家助残服务。建立健全以省级或省会城市托养服务机构为示范、设区的市和有条件的县托养服务机构为骨干、乡镇(街道)和社区日常照料服务为主体、居家安养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为精神、智力残疾人和其他各类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职业康复、辅助性就业和工疗、农疗、文化体育、心理疏导、娱乐等服务。省级托养服务机构负责全省托养工作的服务示范、业务指导和培训;设区的市和县级托养服务

20、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和急需的托养服务,对日常照料和居家安养服务进行指导。乡镇(街道)、社区依托社区服务设施、福利机构开展日常照料等服务,以多种形式支持残疾人居家安养。实施好“阳光家园”计划。6、加快推进无障碍建设,方便残疾人生活。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无障碍设施建设质量。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修订完善无障碍相关标准、规范,加快推进城市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居住区、公园绿地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教育、民政、铁道、交通运输、残联等部门制定完善特殊教育学校、福利机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铁路旅客车站、码头、城市交通设施、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等行业无障碍标准并监督实施。公共交通逐步完善无障碍设备。

21、推进信息和交流无障碍建设,提高全社会无障碍意识。有关部门要将信息交流无障碍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制定信息无障碍技术标准,推进互联网和手机、电脑等信息无障碍实用技术和产品研发。政府政务信息公开要采取信息无障碍措施,公共服务机构要提供语音、文字提示、盲文、手语等无障碍服务。图书和声像资源数字化建设要实现信息无障碍。7、发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鼓励残疾人广泛参与基层文化体育活动,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专门协会、社区残疾人组织要积极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流动舞台车、全民健身等政府重点文化体育工程要有为残疾人服务的内容。加强各级残疾人文化艺术组织和团体建设,

22、鼓励残疾人参与文化艺术创作。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街道文化站)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免费向残疾人开放,并为残疾人参加文化体育活动提供便利;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和盲人有声读物阅览室。加强盲文出版和文化资讯建设,加大对盲文、盲人有声读物、残疾人题材的图书、音像制品出版等的扶持力度。各地电台、电视台积极创造条件,开设残疾人专题节目和手语节目,影视作品和节目要加配字幕。8、健全残疾人法律服务体系,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建立以各级司法行政部门、法律援助机构提供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主导,以有关部门、残联、社会力量等提供的法律救助为补充的残疾人法律救助

23、体系。建立各级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县级以上残联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的作用,鼓励和扶持民间组织、高等院校等通过多种形式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救助服务。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信访工作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健全信访事项督查督办与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纳入国家普法规划,不断增强全社会维护残疾人权益的意识。建设残疾人口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和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其与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平台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统计工作,开展残疾人基本状况动态监测和调查。新建、扩建、改建一批骨干服务设施,使残疾人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条件

24、改善、服务能力增强。2.4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项目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有利于增强为残疾人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明确提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残疾人保障法第49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无劳动能力、无扶养人或者扶养人不具有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按照规定予以供养。国家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举办残疾人供养、托养机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明确提出“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服务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19号)提出“完善社会

25、化康复服务网络,逐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将所有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供养范围,改善供养条件,提高供养水平”;市委、市政府也明确提出“依托社区开展为重度残疾人、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老年残疾人等提供生活照料、康复养护、技能培养、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公益性、综合性服务项目,推广“阳光之家”经验”。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是为残疾人服务的场地,是残疾人直接受益的基础工程,是改善残疾人身体功能和基本生活状况的民心工程,通过康复服务指导和聋儿语言训练、就业服务、职业培训、辅助器具供应、盲人按摩,法律救助、文体活动等系统全面的康复服务,可有效地解决残疾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特殊困难,为残疾人

26、提供康复训练和托养服务,从根本上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水平。2.有利于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广大残疾人是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又是小康成果的共享者,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残疾人由于自身功能障碍,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最需要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保障残疾人的权利,发挥残疾人潜能,帮助残疾人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是党和政府应尽之责。和谐社会首先要让残疾人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怀,解决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救助和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不断缩小残疾人与健全人生活水平的差距,使贫困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3.有利于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近年来,通

27、过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坚持市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联动的残疾人事业格局基本形成,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认识普遍提高,理解、尊重、帮助残疾人和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化平均水平间的差距已逐步缩小,残疾人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多层次、专业化和社会化。残疾人就业遍布城乡各行各业,就业渠道由摊点型向福利企业、民营经济转变。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得到切实改善、自强、自立、自尊、自信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广大残疾人通过劳动实现了脱贫致富。4.具备开展残疾人康复的基本条件。七台河市残疾人联合会组织机构健全,各项服务体

28、系完善,业务人员经过多层次培训,开展综合服务所需要的基本条件,土地资源,资金及水电配套设施等基础条件具备,切实可行。第三章 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3.1 项目建设地址该项目位于茄子河区惠民小区西侧(市妇幼保健院内),该地块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交通,通讯等条件便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建设康复中心的理想地段。3.2 建设条件3.2.1 自然环境条件此地段适合建设4层以下建筑。1、地形地貌七台河市区属于低山丘陵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形成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的狭长地形。东西长为130公里,南北宽为80公里,总面积621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767平方公里。全市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

29、丘陵,西北部平原,境内有较高的山27座,最高峰为海拔1008米,市区属丘陵山区。按地形变化及土壤类型市区地貌可划分为低山丘陵地、丘陵漫岗地、河滩地、山间谷地四种类型。2、场地自然条件(1)水文特征七台河市年径流深在100150毫米之间,径流深年际变化大,69月份年径流深在全年径流深的65%75%,反映年径流年际变化的变差系数全市在0.550.78之间。多年平均年输沙模数4070吨/平方公里之间。由于上世纪90年代七台河市毁林开荒现象严重,水土流失量在逐年加大。(2)气候条件七台河市地处中纬度,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寒暑悬殊、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短,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4.

30、3,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7.2,极端最低气温-39.3。历年平均最大冻层深度1.702.00米。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一般为2-4级,科季以西北风为主。年降雨量400-600毫米,大部分集中在8-9月份,无霜期173天。 (3)地震烈度:根据建设部建抗(1993)13号关于执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有关规定的通知,本工程设防烈度要求为6度。(4)地基土工程地质评价: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500219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7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89)、土的分类标准(4590)。市区范围内的地下水属第四纪冲积层潜水和内化裂隙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含水层薄、渗透系数小,出水

31、量少、补给条件差,而且受矿井开采疏干影响,地下水位逐步下降。市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表土较浅,一般为1-3m,以下为风化砂岩,地耐力一般都在150-4002。3.2.2 外部配套条件1、交通七台河地处佳木斯、牡丹江、鸡西、双鸭山等黑龙江东部城市群中心位置,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距省会哈尔滨380公里,距俄罗斯最近的边贸口岸密山仅80公里,牡佳铁路、勃七铁路贯穿全境,交通运输便捷,辐射半径大。2、给排水 该项目用水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就近接市政给水管网引入200的给水管作为给水主管道,供水水压、水量有保证,饮用水质达到生活用饮用水卫生标准,在生活区内以环、枝状供水管网供水。区内排水实行雨污分流制,设

32、有排水管道,区内雨污水汇集后就近排入市政雨污水管网。3、供电该项目用电由市供电系统供给,该项目自就近接市政电网,满足区内生活用电需要。4、采暖该项目拟采用集中供热的方式。5、电讯通讯设施先进,电话全部实现了程控自动交换,可直拨国内外。形成以高速宽带为主的高效迅捷的网络,各类信息能够及时传输交流,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3.3 项目选址3.3.1、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具备较好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2.应方便群众,交通便利。3.周边宜有便利的水、电、路等公用基础设施。4.应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并与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有一定距离。5.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

33、贮存区、高压线路及其设施。3.3.2、选址根据项目建设规模、内容和特点,通过考察论证,项目选址在位于茄子河区惠民小区西侧 。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4.1 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根据国家有关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关于残疾人建设的标准和发展规划,项目建设内容为新建残疾人康复中心,占地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其中:1、康复综合楼6000平方米,设有儿童康复门诊、功能测评室、康复咨询室、各类康复训练用房、引导式教育训练用房、感统训练感统训练、科研用房、培训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2附属用房2000平方米。4.2 项目总体规划方案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方案是经过了多方案比选论证后

34、,再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与院方进行了多次沟通,最终确定了较为合理可行的规划及单体方案。4.2.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体系的可行性研究过程将遵循如下指导思想:稳定发展、稳步推进、强化过程控制和风险评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同步兼顾;严格执行规划设计思想,体现城市周边应有的建筑形态与城市形象相协调。4.2.2 总体规划及总平面布置 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大大扩展了医学空间的深度和广度。技术革命使医疗性建筑的功能结构,空间形态产生了发展变化。因此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规划必须有适度的前瞻性和合理性,才能充分地结合未来医疗的状况。注重科学的交通

35、组织、合理分区和良好的室内外环境空间的创造。合理的交通组织和良好的就医、施医环境是现代医院人性化的突出特点,也是现代医疗的发展方向。4.2.3 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根据规划用地分析,如何综合处理好规划用地和合理功能分区及良好医院环境的矛盾是规划的关键。新建房屋及配套附属设施建设充分结合现状地形合理布局,在满足国家相关规范的前提下,对用地充分利用合理布局,整合医院用地功能分区合理,交通流线组织清晰,布局满足靠近使用核心和就近原则,方便患者使用。总体布局上医疗区建筑均沿用地周边布置,内部形成良好的空间环境。 总体布局既强调了建筑的主次关系,又综合考虑到各功能关系的合理安排,在遵循原

36、规划的基础上,做到功能关系明确、主次清晰、环境优雅、交通合理。4.2.4 交通组织交通流线的合理组织是规划中的重要元素。而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的交通组织,除符合一般的交通组织原则外,还应符合医院的外部人员行为模式和洁污流线,并充分考虑到空间模式的可变性和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的交通组织直接关系到医疗行为和就医流线的便捷和效率。 4.2.5 景观组织 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景观的设计以为患者创造舒适的利于健康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土地进行绿化开发,将康复中心和住院部之间设计为中央庭院型的集中景观绿化。结合医院交通流线的组织,形成从门诊区到住院部两

37、个相对集中的围合景观区,使之成为整个医疗区的一个室外焦点。 整个建设项目的景观顺应医疗流线形成点、线、面的组合,体现了现代医院建筑室外环境设计的特点。医院的户外活动空间环境是内部空间环境的补充和延伸,只有内外环境交相辉映、相辅相成才能共同形成有益于患者心理和生理康复的完整医疗环境。4.3 建筑方案4.3.1 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选址意见书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50352-2005)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4988) 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0016-200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50-2001)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T500332001)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38、(503452004) 建筑玻璃运用技术规程 132003(J2252003)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88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189-2005)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规划建筑2003年版4.3.2 平面设计新建康复中心采用凹字形的布置方式,建筑沿规划红线方向布置。顺应地形并且体形舒展。新建康复功能分区将科室按层划分,采用竖向连接,功能分区明确。平面功能按使用要求将等候区、主要交通空间及辅助功能集中设置在建筑平面的中部,建筑平面的两端集中设置医技业务用房。力求做到功能集中,布局合理、交通流畅。4.3.3 立面设计 新建康复中心建

39、成之后是整个医院的核心。立面设计原则为形式与功能有机结合,反映出医院建筑鲜明的个性和内涵,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建筑立面简洁美观,色彩明快。在强调整体的同时注意细部设计。4.3.4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设计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建筑分类为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总建筑面积为8000。新建康复中心建筑布局应满足防火间距要求。以上均满足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00162006相关要求。4.3.5 无障碍设计 医院为特殊公共场所,为方便残疾人无障碍通行,按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进行无障碍设计,水平通道在人行道设盲道,在场地高差转换处设残疾人坡道与垂直向的电梯共同组成无障碍交通系统

40、。在入口坡道、卫生间等公共部分严格按规范设计无障碍设施。4.3.6 建筑节能设计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建筑平面呈矩形布置,布局紧凑,体型简单规则,节约用地,满足节能设计要求。 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设计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设计满足日照采光保暖规范要求。外装饰以浅色调为主,尽量避免大面积玻璃使用。通过走廊端部几中间的采光设计,有效控制了内廊长度,提高了公共空间的通风质量和采光效果。4.4 结构工程设计4.4.1 设计原则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结构设计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原则,力争创作出结构新、建造速度快、经济性好的结构体系。4.4.2 设

41、计依据(1)设计规范及规程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50068200l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50223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50011200l 2008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50010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08500092001 2006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500072002(2)设计使用年限 本工程结构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3)风荷载多层建筑不用考虑风荷载。4.4.3 结构设计(1)结构选型 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建筑面积8000,最高为4层,层高3.3米。结合本建筑所在地形的特点以及为了更好地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外观效果的要求,结构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

42、框架结构。4.4.4抗震构造为使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项目建筑结构具有良好、足够的抗震能力,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以下方面问题:a、结构布置受力明确,合理进行梁、柱布置,传力途径直接简单。b、加强结构整体性,加强屋盖系统。c、控制各抗震单元的刚度,做到平、立面规则,各层刚度不发生突变。d、保证构件具有足够的延性,避免脆性破坏。e、采用合理、经济的材料,尽量减轻结构自重。f、加强角柱、楼梯间周围柱的箍筋配置。4.5 给排水工程设计4.5.1 设计范围七台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工程室内外给水、热水、排水及消防系统设计。4.5.2 设计依据1规划方案及各项技术指标,建筑单体平面图。2国家颁布的现行相

43、关设计规范:(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500152003(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500132006(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00142006(4)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502422002(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00162006(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50084-2001(2005年版)(7)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503642005(8)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50370-2005(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501402005 其它现行有效给排水及消防规范。4.5.3 给水系统(1)水源水源采用市政给水系统,供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2)供水方式供水方式:本工程生活

44、用水由市政给水系统直接供给。4.5.4消防系统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0016200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50084-2001,2005年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50140-2005)及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50370-2005,该新中心须设置室内、室外消火栓系统及自动喷淋系统,室内采用气体消防灭火系统,建筑内各层均按规范要求配置灭火器。1.室外消防设计室外消防采用低压给水系统,即满足最不利点处室外消火栓供水压力不低于0.10的要求。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在市政给水管网上引入两根50给水管,并于建筑物周围连成环状,按间距不大于120m均匀布置00室外消火栓,以满足室外消防要求。2.室内

45、消防设计采用临时高压系统,利用妇幼保健院内设置室外消防水池及消防泵房,住院部及门诊、办公综合楼屋顶设置的18m3消防水箱及屋顶消防增压稳压设施。平时及火灾前期10分钟由屋顶消防水箱及消防增压稳压设施供水并维持管网压力。火灾时,消防泵房内消火栓泵启动供水,消火栓泵出口压力设计保证室内最不利点消火栓出口处水枪充实水柱不低于7m的要求。3.灭火器配置各层均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501402005)配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危险等级为严重危险级。4.5.5排水系统1.污水排水量 最高日生活污水排放量按给水量的85计。2.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初级处理后,排至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再

46、排至市政污水管网:化粪池污水停留时间36h。医用污水经特殊处理达标后排入化粪池处理。污水消毒采用次氯酸钠,接触时间不低于1h。3.雨水系统建筑物及周边雨水经雨水管或雨水沟汇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雨水设计流量 F(LS) q一设计暴雨强度(Ls) 一径流系数 F一汇流面积()暴雨强度公式 采用七台河市当地暴雨强度公式 167A1(1) (LS) ()n P设计重现期(年) A1,C,b,n参数,根据当地暴雨强度资料确定 t降雨历时()4.5.6管材选用生活给水管:室内给水管采用电热熔管。室外埋地部分采用给水用塑料管,电热熔连接。热水系统采用薄壁不锈钢管,双卡压式连接。消火栓,自动喷淋系统均采用内外壁热镀锌钢管,丝扣或卡箍联接。生活污水及雨水管:室内部分采用塑料排水管,胶粘剂粘接接口。室外埋地部分采用排水用高密度聚乙烯工字双壁缠绕管,热熔连接。4.6 电气工程设计4.6.1 设计依据(1)工程概况:本工程包括康复中心,设计最高为4层,总建筑面积8000,属多层民用建筑。(2)相关专业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及甲方提供的设计要求。(3)相关国家标准及规范。4.6.2 设计范围 变、配电系统设计;动力系统设计;照明设计;防雷与接地系统设计;智能系统设计。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