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治疗学.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117126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治疗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言治疗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治疗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治疗学.docx(7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言治疗学 语言治疗学第一章 概述1.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形成期(1990之前到二战结束,是语言治疗科学、学术和实践的萌芽时期);第二阶段从1945到1966年,大量评价与治疗方法发展起来;第三阶段,1950年左右到1975年(语言学时代),语言障碍的治疗被分离并按语言学本质为出发点进行治疗;第四阶段1975到2000年,对实践(会话的、语言的、文化的及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再思考和再构造。2.三运动:雄辩运动,因果运动,实践运动。3.语言治疗学:是康复医学的组成成分,是对各种语言障碍和交往障碍进行评价、治疗和研究的学科。4.大脑的功能侧化:人类大脑由大脑纵烈分为左右两个大脑半球,两半球经胼胝体,即

2、连接两半球的横向纤维相连。大脑的左右半球虽然在外形上很相似,但是在结构和功能上却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在神经科学中被称作大脑结构和功能的侧化和功能不对称。5.语言中枢在大脑皮层的定位(1)初级运动皮质:中央前回,Brodmann4区。(将Broca区来的信息转变成运动活动已产生语言); 初级听觉皮质:41和42区颞上横回(接收和分析听觉信息); 视觉联合皮质:初级视觉皮质前,枕叶和顶叶的18、19区(对初级视觉信号进行分析)。(2)外侧裂周区:环绕外侧裂周围的区域,包括Broca区、弓状纤维和Wernicke区。Broca区:左侧第三额回下部(面舌唇腭咽和呼吸的运动联合皮质,言语产生所必须的运

3、动模式);弓状纤维:一束连接B区个W区的白色纤维(将信息从WB);Wernicke区:颞上回后部(听联合皮质,对复述和理解很重要)。(3)交界区或分水岭区:大脑前与中或大脑中与后动脉分布交界区(受损可引起皮质性失语,复述不受损,因W与B仍保持联系)。(4)角回和缘上回:顶叶前下部,位于听觉、躯体感觉和视觉联合皮质的交界区(使三个区域的联合皮质相互联系)。(5)胼胝体:连接两个半球的纤维(联系每一半球的同一区域)。6.语言产生的机理(1)大脑的控制和调节(2)发声:喉的发声包括从肺产生呼气流的过程和在声门将呼气流转变成间断气流并产生声波的过程。(书P58)(3)调音:在说话时,通过声门以上的各个

4、器官的协调运动产生的语音过程称为调音。调音器官包括双唇、硬腭、软腭、咽、舌、下颌、鼻腔等它们共同组成声道。7.音素分类(1)元音:发音时共鸣腔的不同形状造成的。(2)辅音:发音时气流在一定部位受到阻碍并冲破阻碍而发出的音。其中受阻部位即为发音部位,形成和冲破阻碍的方式为发音方法。辅音发音要求区别:清音和浊音,送气和不送气,鼻音和口音。(3)元音与辅音的区别(1为元音,2为辅音)气流:1畅通无阻,2受阻并克阻发音器官:1发音器官均衡地保持紧张,2阻碍气流的发音器官明显紧张气流强弱:1均匀较弱,2气流较强声带颤动:1有2浊音有清音无语音延长:1可延长2某些可以延长第二章 语言治疗的方法1.语言:是

5、指人类社会中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人们通过应用这些符号达到交流的目的。包括对符号的作用和接受的能力以及对文字语言符号的运用接受和姿势语言和哑语。语言障碍是指在上下文中口语和非口语的过程中词语应用出现障碍。2.言语:是音声语言(口语)形成的机械过程。需要有正常的构音器官和与言语产生的神经肌肉活动。言语障碍是指言语发音困难,嗓音产生困难,气流中断,或者言语韵律出现困难。3.语言与言语的区分主要是为了语言治疗人员能够对各种语言和言语障碍正确理解和准确地制定康复治疗计划。4.语言治疗的途径(1)言语治疗和训练:是言语治疗的核心,包括言语理解的训练,口语表达训练,阅读训练,书写,构音,语音清晰等训练。(2

6、)指导:主要包括患者的家属进行训练方法的指导以及如何与患者进行沟通。(3)手法介入:利用传统医学手法帮助改善言语产生有关运动功能受限。(4)辅助具:补偿功能受限有时可装配辅助具。(5)替代方式:重度言语障碍,考虑使用替代交流方式(如手势,交流板等)。5.语言治疗的原则(1)基本过程:出示给患者事先准备好的刺激,若患者反应正确(正反应),告之正确(正强化);若患者反应不正确(错误反应),则告之错误(负强化)。患者和治疗师努力,患者正反应增多并固定下来,则向上移一阶段的课题。反复进行至达到目标阶段结束。(2)设定训练课题:按特定的目标而选择训练材料和规定顺序所实施的具体过程称为训练课题;(3)制定

7、训练程序;(4)刺激与反应;(5)强化与反馈;(6)升级与降级。6.治疗的要求:训练场所的选择; 训练室内尽量避免过多的视觉刺激; 形式(原则上一对一有时可集体训练); 治疗次数和时间(至少0.51小时,幼儿可20分钟); 家属指导及自我训练; 卫生管理。7.注意事项:反馈的重要性;确保交流手段;重视患者本人的训练;注意观察患者的异常反应;必须充分理解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让患者对自身的障碍有正确的了解;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提高训练欲望;心理治疗。第三章 与言语障碍相关的神经影像学与神经生理学 与言语障碍相关的神经影像学表现(见书4851)第四章 听力障碍1.听力障碍:是指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

8、以及对声音的综合分析的各级神经中枢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而导致听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听力学将轻度减退称为重听,重度听力障碍称为聋。2.类型(1)传导性耳聋: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外耳道、中耳的病变,使得空气径路传到的声波受到阻碍,到达内耳声能的减退引起的听力障碍。(2)感音神经性耳聋:是指内耳感音结构(如毛细胞、血管纹、螺旋神经节),神经传导通路(如听神经以及各级听中枢)由于器质性病变导致声音的感觉与分析或声音信息的传递受到阻碍而引起的听力障碍。(3)混合性耳聋:是指中耳内耳病变同时存在,影响声波传导与感受所造成的听力障碍。(4)中枢性耳聋:指听觉中枢发生病变引起的神经性耳聋,包括脑干性聋

9、和皮层性聋。(5)伪聋:即装聋,是指听觉系统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听力正常而自称耳聋。3.分级:轻度(平均听阈2640dB),中度(4155dB),中重度(5670dB),重度(7190dB),极重度(91dB以上)。4.分贝(dB):对声音的度量单位,在听力学检测中,指的是某一频率声波造成的环境大气压的变量大小的相对量,即声压。5.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振动的次数或周期数,单位为赫兹。人听觉的感受范围是2020000Hz,称为声频。高于此为超声,低于为次声。6.听阈:是指听觉频率(2020000Hz)以内能引起听觉的声音最小声压值。7.声压级(SPL):是用对数关系表示的声压值。8.听力级(H

10、L):通过测定一定数量耳科正常人群的各个频率听阈均数而得到的基准等效阈声压级值。9.语言“香蕉”:是指正常人的语言频率分布和强度分布的范围。根据此范围描画出的曲线形似香蕉。10.主观测听:是依据受试着对刺激声信号作出的主观判断记录测听结果,又称行为测听。11.客观测听:是指不依赖于受试着的行为配合,不受其主观意识的影响,利用检查仪器对受试着听力进行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12.助听器选配适应症:平均听力损失2640dB的学语期儿童; 平均听力损失在4190dB的个体; 平均听力损失在90dB以上个体在考虑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试配; 听力情况不再进展的、经过相应治疗无效的各个类型的双耳耳聋; 对于

11、气导助听器的验配个体具有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外耳结构。13.助听器的选配原则:选配前进行详细的医学评估; 选择助听器的类型; 验陪的一侧耳; 考虑双耳助听器; 根据个体的耐受情况选择助听器的功率。第五章 失语症1.失语症定义:(Benson)由于大脑功能受损所引起的语言功能丧失或受损。(Ryan)由于脑损伤所引起的组织语言能力的丧失或低下,可以在以下方面出现困难:口语和书面语言,识别图片和物体,口语、书面语和手势的交流。2.失语症病因:常见病因有脑血管病、脑外伤、脑肿瘤、感染等。3.失语症的语言症状(1)听觉理解障碍:是指患者对口语的理解能力丧失或低下,根据失语症的类型和程度不同而表现出在字词,语

12、句和文章不同水平的理解障碍。(语义和语音理解障碍)(2)口语表达障碍:发音障碍,说话费力,错语,杂乱词,找词困难和命名障碍,刻板语言,语言的持续现象,模仿语言,语法障碍,语言的流畅性与非流畅性,复述等。*非流畅性与流畅性语言的鉴别(1非流畅性2流畅性):说话量:1减少,50词以下每分钟; 2多费力程度:1增加; 2无句子长度:1缩短; 2可说长句子韵律:1异常; 2正常信息量:1多; 2少错语:1少见(以语言错语为主); 2多见(以词意错误为主)(3)阅读障碍(因大脑病变致阅读能力受损):形、音、义失读;形、音失读;形、义失读。(4)书写障碍:书写不能;构字障碍;镜像书写;书写过多;惰性书写;

13、象形书写;错误语法。4.失语症分类*外侧裂周失语(1)Broca失语:又称运动性失语,以口语表达障碍最为突出,自发语言呈非流利性,语量少,找词困难,讲话费力,语言呈电报文样,严重的时候表现为无言状态。交谈可基本达意(实质词)。命名困难但可接受提示,语言复述困难。发音和语调障碍,口语理解相对较好,阅读及书写均不同程度受损,常伴颜面失用。病灶: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Broca区)。(2)Wernicke失语:口语理解障碍突出,又称感觉性失语。自发语言呈流利性,无构音和韵律异常,口语表达有适当语法结构但缺乏实质词,语量多讲话不费力,语言空洞难以理解,答非所问。命名,朗读及文字理解存在不同程度障碍。病变

14、部位:优势半球颞上回后部(Wernicke区)。(3)传导性失语:复述不成比例的受损。自发语言为流利性,找词困难,谈话因此出现犹豫中顿;错语(常语音错语)。口语理解轻度障碍,不同程度书写障碍。病灶:优势半球缘上回或者深部白质内的弓状纤维。*分水岭区失语综合征(1)经皮质运动性失语:非流畅性失语,自发语言较少,复述功能保留很好,命名、阅读和书写能力异常。口误及文字理解能力保留较好。病灶:优势半球Broca区的前、上部。(2)经皮质感觉性失语:自发语言流畅,错语较多,命名严重障碍,复述能力较好但有学语现象。语言文字理解障碍,听写能力差。病灶:优势半球颞、顶叶分水岭区。(3)经皮质混合性失语:自发语

15、言严重障碍,完全不能组织构成表达自我意思。理解和书写障碍。复述保留。病灶:优势半球分水岭区。*完全性失语:是一种严重的获得性的全部语言功能的损害,是听说读写所以语言模式受到严重损害的一种失语。主要表现为自发语言极少,命名、复述、读词不能。听觉文字理解严重障碍。病灶:优势半球外侧裂周围的语言区域。*命名性失语:健忘性失语,命名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流畅性失语。找词困难,缺实质词。病灶:优势半球颞中回后部或颞枕交界区。*皮质下失语:主侧半球丘脑受损出现丘脑性失语;基底节受损引发基底节性失语。*纯词聋:听力正常,口语理解和复述严重障碍。命名,朗读和抄写正常。*纯词哑:发病急,早期表现为哑,恢复后说话慢,费

16、力,声调低。口语表达严重障碍。(中央前回下部或其下部的传出纤维受损)*交叉性失语:是指任何与惯用手同侧的大脑半球病变引起的失语。听理解轻度障碍,命名及复述轻度障碍,阅读理解轻度障碍和表达、自发性书写明显障碍。*儿童获得性失语:是指儿童在部分获得或已经获得口语能力以后所造成的失语症。初期表现为缄默,后为发音异常,语速慢,说话量少,声音低及韵律失常。非流畅性,杂乱语少。*原发性进行性失语:早期语言缺陷,语言产生、命名、句法或单词理解等损害逐渐进展,复述、阅读能力下降相对较轻。5.失读症:是一种语言性的阅读障碍,特指大脑解码文字过程出现的阅读障碍,而不是阅读所依赖的注意、记忆、视空间等非语言性的高级

17、神经功能损伤引起的获得性阅读障碍。6.各类失读症的临床表现(1)失读伴失写:全部或部分丧失了阅读和书写能力,不能认识字词。既不能通过视觉途径认知文字,也不能通过听觉或书写动作来理解。主要影响主动书写和听写,抄写能力保留。(2)失读不伴失写:不理解文字,常伴朗读障碍。可读字母但不理解并联合成音节或词。口语表达基本正常,可有轻度命名障碍。自发书写或听写表现较好,抄写较差。(3)额叶失读:可理解部分文字,字母失读明显,词失读较轻,惰性阅读。近形错读。语句和篇章失读,严重书写障碍。常伴Broca失语或经皮质运动性失语。非流利性失语口语,听理解相对较好。(4)失语性失读:是指感觉性失语,传导性失语及难以

18、分类的失语症若伴有的阅读障碍。7.失读症的评定(1987王新德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词的视觉认知:词图,词物匹配,听词指词阅读:数字阅读,合体字及其组成部分的认读,字词阅读,语句理解,短文理解,字词阅读、语句朗读和篇章阅读等。8.失读症的康复治疗(1)原则:针对文字的精确理解而非发音;常用有效的词句;兴趣性;注意力集中;逐渐加大难度;辅音重于元音;从改善认知角度考虑设计。(2)方案:字词层次(视知觉和语词理解训练);句子或篇章层次;利用荧屏的训练方法。9.失语法(缺失语法)(1)概念:是指个体口语和书面语中缺乏语法结构的一种失语症状,其特点是个体在口语或者书面语表达过程中采用电报式语句或者完全缺乏

19、语法结构。(2)表现:省略或替换具有语法意义的词素;动词使用的错误;复杂句子的理解和运用障碍。(3)评定:汉语语法量表(书90)(4)治疗:设计出语法结构建立的技术;利用再教的方法;用表示动作的句子来训练;适当的提示。10.国际常用失语症检查法: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会话和自发性语言,听觉理解,口语表达,书面语言理解,书写); 日本标准失语症检查(听说读写计算); 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Token测验。11.国内常用失语症评定方法: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汉语失语成套测验。12.失语症的评价报告(见书102)13.Schuell刺激疗法原则:利用强的听觉刺激;适当的语言刺激;多途径的语言刺激;反复

20、利用感觉刺激;刺激应引出反应;正确反应要强化以及矫正刺激。14.训练原则:常用;传递性;调整交流策略;交流。第六章 构音障碍1.构音障碍(1)概念:是指由于构音器官先天性和后天性的结构异常,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发音障碍以及虽不存在任何结构、神经、肌肉及听力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主要表现可能为完全不能说话、发音异常、构音异常、音调和音量异常以及吐字不清。(2)分类运动性构音障碍:是指由于神经病变、与构音有关肌肉的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强调呼吸运动、共鸣、发音和韵律方面的变化,从大脑到肌肉本身的病变都可引起言语方面的症状。器官结构异常所致的构音障碍:是指由于先天和后天原因的

21、结构异常所致的构音障碍。(唇腭裂、舌系带的短缩)功能性构音障碍:是指发音错误表现为固定状态,但找不到明显原因的构音障碍。(学龄前儿童)2.运动性构音障碍分类(见书表6-1,P123)3.构音障碍评定(汉语构音障碍评定法:构音器官和构音两方面)4.运动性构音障碍的治疗(1)原则:针对言语表现进行治疗;按评定结果选择治疗顺序;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和强度。(2)方法:呼吸训练;放松训练;构音改善训练;克服费力音的训练;客服气息音的训练;韵律训练;交流辅助系统的应用。5.功能性构音障碍的治疗第十章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1.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在发育过程中的儿童其语言发育没达到与其年龄相应的水平。表现:过了说话

22、的年龄仍不会说话;说话晚;开始说话后发展慢或出现停滞;语言技能低;语言应用低于正常儿童;只会用单词交流;交流技能低;回答问题反应差;语言理解困难和遵循指令困难。2.评价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目的:发现和确定患儿是否存在语言发育迟缓,哪种类型的迟缓,其语言能力处于哪个阶段。3.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评价流程:资料收集(病史,相关专业情况)评定(临床症状掌握预后推测)制定计划指导训练4.评价内容:病史采集,儿童语言发育迟缓评价(语言发育迟缓S-S评价法,见书179)5.训练原则:以所评定的语言发育状况为训练的出发点;训练是一个动态且持续进行的过程;训练是双向的过程;家庭在训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训练应因材施

23、教。6.训练方式直接训练:以治疗师为主要训练者,计划并执行训练工作。间接训练:治疗师指导患儿父母或其照顾者,执行治疗工作。7.训练程序的制定:语言符号尚未掌握(A群);语言表达困难(B群);发育水平低于实际年龄(C群);语言符号理解但不能说话(过渡群);交流态度不良。第十一章 吞咽障碍1.吞咽阶段:口腔前期,口腔准备期,口腔期,咽期,食管期。2.吞咽运动中脑神经的功能(1)口腔期第五对脑神经(三叉神经):触觉及本体感觉、运动。第七对脑神经(面神经):味觉及运动。(2)咽期第九对脑神经(舌咽神经):味觉,咽蠕动,唾液分泌。第十对脑神经(迷走神经):味觉及运动,咽固有肌,咽蠕动及吞咽运动。第十一对

24、脑神经(副神经):咽蠕动及头颈的稳定性。(3)口腔期及咽期第十二对脑神经(舌下神经):舌、喉及舌骨运动。3.吞咽障碍:指口腔、咽、食管等吞咽器官发生病变时,患者的饮食出现障碍或不便而引起的症状。4.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口咽部吞咽障碍(吞咽动作困难,鼻内容物反流,咳嗽,鼻音重,咳嗽反射减弱),食管吞咽障碍(固体和液体吞咽障碍,食管运动障碍)5.临床评估:吞咽障碍临床检查法CED(见书203)6.吞咽障碍评价流程:询问病史和临床评估,筛选患者有无吞咽障碍(无:作临床观察)饮水试验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无:基本排除)进一步实验室评价(基本评估。特殊评估,检测手段)。7.吞咽器官运动训练(书217221)8.摄食直接训练:是进食时采取的措施包括进食体位和姿势、食物的形态、食团入口位置、食物性状、一口量、进食速度、吞咽辅助手法及进食时提醒、进食环境等。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