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陷阱总结.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5078427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陷阱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陷阱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陷阱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陷阱总结.doc(30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混凝土部分环境类别(P14页表)混凝土保护层(P113页表)砼强度设计值P17页表(轴心与偏心受压时,截面长边或直径小于300mm,表中数*0.8,质量有保证不用)普通钢筋强度设计值P20页表(轴心与偏心受压时,截面长边或直径小于300mm,表中数大于300时取300)1.3地震作用效应的调整:抗震调整系数(P168页 11.1.6)1框架梁端剪力设计值与允许值(P170页 与11.3.3)2框架梁端斜截面剪力允许值可以求出箍筋(P171页 )3框架柱端弯矩设计值要增大(p174页反弯点不在层高内再乘系数见P175页顶层柱与轴压比小于0.15的柱不用,底层柱按11.4.3调整,11.4.

2、7角柱再*1.1)4框架柱,框支柱剪力调整设计值要增大(p175页,注意它的M是经过调整的,角柱再*1.1)5框架柱,框支柱剪力允许值p176页6框架柱端斜截面剪力允许值可以求出箍筋(P177页 ,11.4.10)7框架梁柱节点剪力 (P183页 11.6)各种结构承载力:1矩形截面或倒T型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P45页)2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P48页)3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P50页) 偏心距增大系数见P58页 受压柱的计算长度Ho见P59页表-1与表-2注意注4 正截面受拉承载力(P63页)5 一般板类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P67页) 注意结果与结果比大小取小值为

3、承载力6一般受弯构件,当仅配置箍筋,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P67页)注意有集中荷载产生的剪力值75%时用(P68页7.5.4-4) 注意结果与结果比大小取小值为承载力7一般受弯构件,当配置箍筋与弯起钢筋,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P68页) 注意结果与结果比大小取小值为承载力8受拉边倾斜的受弯构件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P69页)9偏心受压构件, 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P72页)10偏心受拉构件, 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P73页)11双向受剪构件, 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P73页)圆形截面见12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P75页 )13受冲切承载力计算(P83页 )14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P87页 )14疲劳验算(P

4、90页7.9 )15裂缝控制验算(P99页8.1 )16挠度控制验算(P108页8.2 )17预埋件计算(P161页10.9 )例题P216页18雨篷承载力计算时别忘了荷载条,另外考虑风上掀时静载分项系数取1.0,活荷,与检修荷载不取。构造:1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P119页 )2柱的箍筋的直径,间距,配筋率(P136页10.3.)3梁内受扭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P130页)4梁的箍筋的直径,间距,配筋率(P132页10.2.)5剪力墙分布钢筋配筋率(P144页)6深梁的配筋率(P157页)抗震构造柱的数量,楼梯间共8个抗p73页条文说明,(砌体)抗震时构造:1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与箍筋最小配筋率(

5、P172页 )2框架柱与框支柱纵向受力钢筋与箍筋最小配筋率(P178页11.4)3剪力墙分布钢筋配筋率(P193页)4铰接排架柱箍筋体积配筋率(P182页)注意事项:(1) 独立简支梁,如果同时有均布荷载与集中荷载,切记验算支座处剪力的比例情况(75%)。在计算抗剪承载力时可能会套用含剪跨比那个公式。(2)抗震计算中计算地震影响系数时,要分清结构的材料是混凝土、混合结构还是钢结构,阻尼比不同,套用的公式也不同。(3)抗剪计算用净跨度,抗弯计算用计算跨度,不可混淆。(4)轴心受拉与小偏心受拉构件中,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不大于300MPa。(5)受扭构件中,一般剪扭构件受扭承载力降低系数有限制条件,

6、注意取值。(6)最容易忘抗震调整系数,这个一忙乎很容易忘!(7)荷载组合时,当恒载对结构的承载力有利时,分项系数取1.0;当活载对结构的承载力有利时,分项系数取0。(8)计算柱体积配箍率时,混凝土如果低于C35,按C35计算。(9)看清题目里给的是设计值还是标准值。(10)计算现浇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与偏心受压构件时,如截面的长边或直径小于300mm,则表中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系数0.8;当构件质量(如混凝土成型,截面与轴线尺寸等)确有保证时,可不受此限制。(11)梁的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与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

7、大于200mm。注意是每侧的面积!(12)算柱子轴压承载力时,配筋率3以上时,Ac应扣除钢筋面积。(13)雨蓬与挑檐等结构,勿忘施工检修荷载。(14)考虑多台吊车水平荷载时,对单跨或多跨厂房的每个排架,参与组合的吊车台数不应多于2台。(15)计算0T21时,对地面粗糙度B类地区可直接代入基本风压,而对A类、C类与D类地区应按当地的基本风压分别乘以1.38、0.62与0.32后代入。(16)直接承受吊车的结构构件,在计算承载力与验算疲劳、抗裂时,应考虑吊车荷载的动力系数。(17)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18)刚性屋盖单层房屋排架柱、露天吊车柱与栈桥柱的计算

8、长度,有吊车房屋排架柱的上柱在排架方向的计算长度,仅适用于Hu/Hl0.3的情况;当Hu/Hl4KN/m2时,分项系数1.3;主梁折减系数0.85,柱(基础)折减系数0.75;(5)注意二阶弹性分析不适用于山形门式框架结构;(6)钢材强度设计值对轴心受拉与轴心受压用界面中较厚构件厚度;腹板局部稳定验算时f用腹板厚度确定;(7)3.4.2强度折减,一定要注意,强条。引起注意点:单面连接单角钢(强度连接时0.85,稳定要计算一下)、无垫板单面施焊、施工条件差、沉头半沉头铆钉);(8)预先起拱注意一下(9)侧面角焊缝的计算长度受弯构件(1)强度计算时:rx,ry 判断?;疲劳计算;(注意直接承受动力

9、荷载不一定疲劳计算);(2)稳定计算:近似计算时有条件;但近似计算的0.6时,不需换算;(3)局部稳定计算:主要注意梁的支撑加劲肋腹板平面外的稳定验算,腹板平面外计算长度取腹板高;(4.3.1);(4)组合梁腹板考虑屈曲后的强度计算,仅用于静载,不能用于吊车梁。(5)中间横向加劲肋与上端受有集中压力的中间支承加劲肋,按轴心受压构件计算腹板平面外的稳定性。(6)腹板在支座旁的区格利用屈曲后强度即s0.8,支座支承加劲肋按压弯构件计算强度与腹板平面外的稳定性,压力即支座反力,弯矩为拉力场产生的水平分力H引起的弯矩,H计算公式4.4.2-2。但有封头板的计算有些不一样。轴心受力:(1)高强摩擦型螺栓

10、不要忘了孔前传力;(2)在计算构件长细比时要注意腹板的朝向是在平面内还是垂直于平面。(3)强度的折减系数属于强条,时时牢记。(4) 斜平面的腹杆计算长度系数为0.9,而不是0.8。(5) 焊缝长度计算时,切记加上两倍的焊脚尺寸。别算完就了事,还要注意是否满足构造要求!(6)超长的折减:螺栓连接长度超过15d0或60d0时记得乘以折减系数。(7)钢结构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在查表时注意根号内的fy,不要直接就带235进去。角钢轴心受力稳定性计算:1确定计算长度Lx,Ly,(平面内,平面外)桁架弦杆与单系腹杆(节点板连接):单角钢与十字角钢一般取0.9L(如果是支座杆件仍取L),无接点板的腹杆任

11、意平面内都取几何长度L,表5.3.1 p51页);双角钢T型(往往i大的方向L也长) 腹杆的计算长度,在桁架上下弦均受压的时(比如格构柱)取几何长度L再分式腹杆: 平面内lo=节间长度; 平面外lo=l1(0.75+0.25N2/N1);交叉腹杆:平面内lo=节点到交叉点的距离; 平面外lo按5.3.2根据情况计算。2确定ix,iy,长细比计算时:单角钢(受压受拉一样)取最小回转半径imin=iv(交叉点相互连接平面外可取iy或ix)十字角钢取为最小imin=iu,T型双角钢取对应的i;确定填板数量时: T型双角钢i取i1; 十字角钢取为最小iv0;3求出=L/i注意单角钢绕对称轴时的要转换为

12、yz(p40页5.1.2-3)注意T型角钢绕对称轴时的要转换为yz(p41页5.1.2-3)角钢构件均属于B类, 则取大值查p130页附录C-2,注意fy=不=235 要转换下。如果不同类型,分别查表得出比大小,取小值,根据N/A=,例题见兰p331页组合梁:格构式柱的分肢承载力:2.6单阶厂房框架柱:(星辰整理)抗震调整系数见震p38页表2.2换算长细比yz单角钢受压是绕非对称轴失稳,所以不用考虑yz。强度设计值的折减(p20页)1单面连接的角钢:AB,且不大于1;且不大于1;3 长边连接的角钢 0.70。角钢轴心受力稳定性计算:1确定计算长度Lx,Ly,(平面内,平面外)单角钢与十字角钢:

13、一般取(如果是支座杆件仍取L),无接点板的腹杆取L,表 p51页)桁架上下弦均受压的时候 比如格构柱 取L。双角钢T型:(往往i大的方向L也长) 2确定ix,iy,单角钢(受压受拉一样):取最小回转半径imin=iv(交叉点相互连接平面外可取iy或ix)单角钢取最小回转半径十字角钢:取为最小i,T型角钢:取为最小i,为另一i3求出=L/i注意单角钢绕对称轴时的要转换为yz(p40页-3)注意T型角钢绕对称轴时的要转换为yz(p41页-3)角钢构件均属于B类, 则取大值查p130页附录C-2,注意fy=不=235 要转换下。分别查表得出比大小,取小值,根据N/A=,例题见兰p331页格构式柱的轴

14、心受力稳定性计算:兰书P349页填板计算:1先判断杆件是受压还是受拉,2受压40i受拉80i(此处i见规范)3填板数量n=L/40i(80i)-1 p44页(此处i见规范)焊接连接计算构造见p81页 (星辰整理)(1)砌体强度设计值的调整p15页条。注意查表3.2.1-1时,烧结多孔砖孔洞率30%是要*0.9.水泥砂浆时表*0.9,表3.2.2*0.8。对常用砌体面积0.3修正,对配筋砌体30%等。注意算带壁柱墙的承载力时的h是ht或者是bf(由力的偏心方向决定,当是墙长bf是还要按厚度方向用轴心受压校核)。求底层Ho时的H别忘了是从基础顶面算起,不是地面开始。算壁柱间的墙的承载力或高厚比时,

15、s是壁柱间距离,H参考第3款,再根据表5.1.3算Ho。独立柱无柱间支撑,平面外的H0*1.25(表注)有吊车的房屋,不考虑吊车作用见(4)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挑梁局部抗压见)普通砖提高系数,注意算出来后取值不能超过相应限值。特殊情况:多孔砖与灌孔砌体与未灌孔砌体见p27页刚性垫块的y1不能小于1。题目求顶层的a0 时,上部荷载产生的应力为0。一般来说梁下砌体局部承载力:无垫块 有垫块 有垫梁Nu/A=o ,No=o*Al或No=o*Ab(有垫块时)N=Nu+NL 注意A是整面墙的截面积,不是Ao,N-梁底墙体截面处的轴向力设计值Nu-上面楼层传来的荷载NL-梁端支撑压力No-局部受压面积上承担

16、的上部荷载(5)构造要求计算,高厚比(p33页),HO要与h相对应,计算步骤:的计算:1,p20页确定计算方案2,p25页确定Ho,求整面墙(带壁柱墙)它的s为横墙间距。壁柱间的墙的 s为壁柱间距,造成Ho与整面墙的Ho不一样。3,确定h,T型转换成ht(整面墙往往是ht)1u2【B】的计算:1,u1如果是承重墙取1,自承重由p34页条差值确定,2,u2墙无洞口与洞口的高度1.2;当挑梁上无砌体时,宜2。挑梁的抗倾覆力矩中荷载只考虑恒载,要用标准值,不要把活载也算进去了。过梁计算时,砖砌体hwln/3,混凝土砌块砌体hwln/2,墙梁计算跨度为1.1ln与lc的小值,ln为净跨,lc为支座中心

17、距。自承重墙梁只有Q2与Mb=aM2 没有了M1 (如单层厂房的墙下地梁)。承重墙梁的Q1,F1为托梁自重与本层楼盖的恒载与活载。承重墙梁的Q2为托梁以上墙体自重与以上各楼层的恒载与活载。集中荷载简化为均布荷载(7)网状配筋砖砌体中的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1%,并不应大于1%(8)抗震计算,地震作用计算只是根据烈度确定地震力系数,然后再求各梁柱内力的计算地震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取自重标准值与各可变荷载组合值之与。特殊情况,屋面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屋面自重+0.5*底下一层墙重+0.5*雪载(没有活载)1,震5.1取值为amax。6n多层内框架砖房为0.2,其他可取0.震结构地震剪力分配取决

18、于楼盖(屋盖)的水平刚度与各墙体的侧移刚度。算例见兰书589页,抗震构造(尤其是08抗规楼梯间8根构造柱)底部框架抗震整理一下,剪力放大处底框相关计算:(1)s(墙间距)与计算高度的选取要特别小心,很容易出错。(2)挑梁的抗倾覆力矩中荷载只考虑恒载,要用标准值,不要把活载也算进去了。(3)注意强度的调整系数。对常用砌体面积0.3修正,对配筋砌体30%是要*0.9.水泥砂浆时表3.2.1*0.9,表3.2.2*0.8。对常用砌体面积0.3修正,对配筋砌体0.2修正。注意:均匀局压的f可不考虑面积调整系数,其他如水泥等依旧要调整。但梁端(非均匀)下的局部受压面积要调整,根据梁端下墙的面积进行调整。

19、其他的f如没指出,均要*调整系数。(2)房屋静力方案确定,p20页,其中s为横墙间距,别搞成开间了,暂且理解为纵墙较长的墙段长度。带壁柱墙的bf见p23页4.2.8条。(3)受压构件承载力见p24页,注意算带壁柱墙的承载力时的h是ht或者是bf(由力的偏心方向决定,当是墙长bf时还要按厚度方向用轴心受压校核)。求底层Ho时的H别忘了是从基础顶面算起,不是地面开始。算壁柱间的墙的承载力或高厚比时,s是壁柱间距离,H参考5.1.3第3款,再根据表5.1.3算Ho。(4)砌体局部抗压强度提高系数,注意算出来后取值不能超过相应限值,限值根据约束面来确定(施教师建议,偏安全)。特别注意未灌孔砌块砌体。按

20、要求灌孔砌块砌体与多孔砖ab图1.5;刚性垫块的1不能小于1。题目求顶层的a0 时,上部荷载产生的应力为0。一般来说梁下砌体局部承载力:无垫块 有垫块 有垫梁Nu/A=o ,No=o*Al或No=o*Ab(有垫块时)N=Nu+NL 注意A是整面墙的截面积,不是Ao,N-梁底墙体截面处的轴向力设计值Nu-上面楼层传来的荷载NL-梁端支撑压力No-局部受压面积上承担的上部荷载(5)构造要求计算,HO要与h相对应,计算步骤:的计算:第一步,p20页确定计算方案第二步,p25页确定Ho第三步,确定h,T型转换成htu1,u2的计算:u1如果是承重墙取1,自承重由p34页6.1.3条差值确定,u2墙无洞

21、口与洞口的高度1.2;当挑梁上无砌体时,宜2。挑梁的抗倾覆力矩中荷载只考虑恒载,要用标准值,不要把活载也算进去了。倾覆力矩计算时只考虑活载控制的组合,1.2恒+1.4活,不考虑恒载控制的组合;过梁计算时,砖砌体hwln/3,混凝土砌块砌体hwln/2,(7)网状配筋砖砌体中的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1%,并不应大于1%(8)抗震计算,1取值为max。n多层内框架砖房为0.2,其他可取0.结构地震剪力分配(抗震规范5.2.6)取决于楼盖(屋盖)的水平刚度与各墙体的侧移刚度。见兰书589页,地震作用计算时,屋面活载不计入,切忌!底框剪力增大1=,=(底部两层);1=(底部一层)4.高层与高耸结构有

22、地震作用组合的设计值:SS重力=自重+0.5活荷(屋面不取震规范,面积大或有多层时折减荷载规范p46页,且与雪载取大值不同时出现)9度与长悬臂的8度,考虑竖向地震作用(荷载规范p47页)60m以上建筑9度与长悬臂的8度,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同时考虑风作用(1)抗震等级(抗震措施)1甲乙类建筑当本地区为6-8度时,应提高一度设防()。2丙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烈度()。3表与4.8.3都是丙类建筑,甲乙类要提高一度选择。(同一条)抗震等级确定步骤:1确定或级高度(页)(A级特例见)确定设防烈度(页,)确定抗震等级(页)。几个典型构件的抗震等级确定:地下室(页)作为上部的嵌固端层以上与主楼一样,包括本层裙

23、楼与主楼连为一体(页)不低于主楼短肢剪力墙提高一级(页)底部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页注与注)框架剪力墙,其中框架承担50%地震倾覆力矩(p85页)框架按纯框架结构采用6转换层在3层与以上的部分框支-剪力墙(p97页)框支柱与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提高一级。7带加强层的高层建筑(106页)8带错层的高层建筑(107页与10.4.5)9连体结构的高层建筑(107页)()抗震计算(地震作用)注:作用计算以地区烈度为依据!,甲类建筑应高于本地区烈度计算。建筑工程设防分类标准,乙丙丁类按本地区烈度计算。建筑工程设防分类标准,度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的大跨度与长悬臂机构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度时抗震设计时,计算竖向

24、地震作用。5,6度以上高层建筑都要地震作用计算p167页条文6,转换构件8度抗震设计时,考虑竖向地震作用()7,连体结构的连接体8度抗震设计时,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屋面活载与雪载取大值不同时组合屋面活载在地震组合中不取。()抗震构造措施1甲乙类建筑当本地区为6-8度时,应提高一度设防,建筑场地为I类时不用()。2丙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烈度,建筑场地为I类除六度外,可降低一度()。3的地区,按8度(0.2)与9度(0.4)时的建筑采取抗震构造措施轴压比限值:1剪力墙(p77页)2框架柱(p58页)3型钢砼柱(p115页)剪跨比:P71页其中弯矩与剪力取不调整前的值=M/Vho剪跨比P53页-4地震

25、作用效应的调整:(另竖向荷载下框架梁弯矩调幅P40)注:特一级的见P36页4.9,是在一级上的调整1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P19 )2薄弱层剪力增大1.15(P19,p39页)3框架柱端弯矩设计值要增大(p50页,6.2.2底层还要调整,6.2.4角柱再*1.1)4框架柱,框支柱剪力调整设计值要增大(p51页, 6.2.4角柱再*1.1)例题:兰P894页5框架梁剪力调整 (p52页)弯矩轴力不调6一级抗震剪力墙与双肢剪力墙弯矩与剪力调整(p72页,7.2.7) 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剪力设计值调整(p74页-1)框架-剪力墙中框架剪力调整(p85页 7转换层构件地震内力调整(p98页)8框支结构

26、中框支柱弯矩剪力调整(P98页9框支结构中框支柱轴力调整(P101页)轴压比不考虑10混合结构中钢柱剪力调整(P110页)混凝土型钢框架11边榀影响地震水平作用*1.15或1.05或1.3抗P32页各种结构配筋率:一,框架结构:兰总结P9121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P55页)2框架梁箍筋最小配筋率(P56页,6.3.5-4)3框架柱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P59页)注意6.4.4*25%例题P900页4框架柱箍筋最小配筋率(P60页,6.3.5-4)例题P901页5框架节点核心区箍筋最小配筋率(P62页)例题P909页二,剪力墙结构 兰总结P9406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筋率(p77页7

27、剪力墙分布钢筋配筋率(p80页8连梁(抗震等级同剪力墙条文说明)配筋(p83页三,框架-剪力墙结构:9框架-剪力墙 板柱-剪力墙结构中分布钢筋配筋率(P88页)10暗梁配筋率(P89页)11筒体结构楼盖外角配筋(P91页)四,复杂结构:12复杂结构框支梁配筋率(P98页)13复杂结构框支柱配筋率(P100页14框支梁上部墙体配筋(P101页)15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配筋(P103页)16转换层楼板厚度不小于180mm,应双层双向配筋。每层每方向配筋率不宜小于0.25%,楼板边缘与洞口边设边梁,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小于1%(P104页)17 厚板配筋总0.6%,抗剪箍筋0.45

28、%(P104页)18加强层与上下一层的框架柱。箍筋全段加密(P106页)19错层处剪力墙砼大于C30,非抗震时0.3%,抗震0.5%(p106页)20连体结构边梁截面加大,楼板厚度150mm以上,0.25%配筋(P107页)五,混合结构:21混合结构中型钢砼梁纵向配筋率不小于0.3%(P114页)22钢砼梁箍筋配筋率不小于0.15%(P115页)23钢砼柱纵向配筋率不小于0.8%(P116页)含钢率轴压比大于0.4时不小于4%,小于0.4时不小于3%24钢砼柱箍筋配筋率 (P117页)构件规范性校核步骤:(以框架柱为例)1纵向钢筋配筋率包括单边配筋校核。(P55页)(P59页)2箍筋配筋率,直

29、径,间距校核。(P60页,6.3.5-4) 各种结构承载力:一,框架结构:1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框架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P53页)2矩形截面框架柱出现拉力斜截面受剪承载力(P54页)3框架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P54页4框架梁,框架柱,框支柱正截面 承载力(P54页)二,剪力墙结构5剪力墙考虑弯曲与剪切变形影响,等效刚度: 施书6偏心受压剪力墙的正截面受压承载力(p72页7矩形截面偏心受拉剪力墙的正截面承载力(p74页8偏心受压剪力墙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p75页)有地震时除0.85,注意9偏心受拉剪力墙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p76页)有地震时除0.85,注意10连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p82页)有地震

30、时除0.85,注意跨高比 P33页(1) 轴压比限值的选取一定要看小字(注释)部分,很容易出错。(2) 分层法计算时,柱刚度前乘以0.9,底层柱不要乘以0.9。(3) 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面与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增大。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为1.32.0。如果是中间框架,刚度前应乘以2;边框架乘以1.5。(4)地震参与组合时,注意风荷载是否参与组合。(5)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时,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所乘以的系数不同。混凝土为0.85,高层钢结构为0.8(高钢规),而多层钢结构为0.85。(3)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时要考虑T1与5倍Tg的关系(3)高

31、规中的抗震等级,要分清房屋是A还是B级高度,然后再看场地类别总之要一步一步地判别,一跳步骤就中招。(4)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5)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当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3层与3层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尚宜按规定提高一级采用,已经为特一级时可不再提高。(6)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或者剪力墙结构,注意当翼墙长度小于3倍墙厚或者端柱截面边长小于2倍墙厚时,视为无翼墙、无端柱。(6)一、二级框支柱由地震产生的轴力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注意是地震产生的轴力调整,其它的不用。(1) 轴压比限值的选取一定要看小字(注释)部分,很容易出错。(2

32、) 分层法计算时,柱刚度前乘以0.9,底层柱不要乘以0.9。(3) 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中,现浇楼面与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增大。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取为1.32.0。如果是中间框架,刚度前应乘以2;边框架乘以1.5。(4)地震参与组合时,注意风荷载是否参与组合。屋面活载不计入!(5)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时,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所乘以的系数不同。混凝土为0.85,高层钢结构为0.8(高钢规),而多层钢结构为0.85。(3)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时要考虑T1与5倍Tg的关系(3)高规中的抗震等级,要分清房屋是A还是B级高度,然后再看场地类别总之要一步一步地判别,一

33、跳步骤就中招。(4)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采用。(5)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当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3层与3层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尚宜按规定提高一级采用,已经为特一级时可不再提高。(6)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或者剪力墙结构,注意当翼墙长度小于3倍墙厚或者端柱截面边长小于2倍墙厚时,视为无翼墙、无端柱。(6)一、二级框支柱由地震产生的轴力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注意是地震产生的轴力调整,其它的不用。一,地基基础设计规范1基础等级分类p6页表2土的分类p11页3地基计算: 1设计冻深P18页 2地基承载力计算:1轴心荷载作用p20页2偏心作用时注意

34、eb/6时pmax用p21页-4计算。3承载力特征值修正:P21页注意:a地基处理后nb=0,nd=1b注意d的取值 c注意b的取值 为3-6。4根据抗剪指标算承载力特征值p23页,同时不用再修正。5岩石承载力特征值p24页6软弱下卧层验算p24页 3变形计算:1最终变形量p27页 2地基变形计算深度p28页 3回弹变形量排p29页 4压实填土:p35页 5挡土墙计算:1主动土压力p42页 注意定c时取土坡高(墙两边高度差),h为墙高 2 挡土墙抗滑移计算43页-1 3挡土墙抗倾覆计算44页-2 6岩石锚杆抗拔承载力p47页 7软弱地基房屋沉降缝与相邻建筑基础间净距p50页 8基础计算:1无筋

35、扩展基础高度p54页 2扩展基础冲切承载力p61页二,桩基规范 1桩的受力p26页 2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NkR 偏心时Nk1.2R p27页Ra=0.5Quk (Q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p28页考虑承台效应的R见p28页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经验参数法p33页d800mm的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p37页钢管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p38页混凝土空心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p39页嵌岩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p39页后注浆灌注桩 p40页液化效应 p41页软弱层验算 p42页负磨阻力计算p44页抗拔桩验算 p46页 3桩的沉降验算: 1桩距小于6倍桩径中心沉降p52页 2桩距大于6倍桩径中

36、心沉降 p54页 3减沉复合疏桩中心沉降 p57页 4桩基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 p60页 5承台计算: 1受弯计算p70页 2受冲切计算p73页 3受剪计算 p78页三,地基处理规范 2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 3有较大水平力与斜坡上的建筑,还要稳定性验算 2换填垫层法p8页 3预压法:1地基竖向变形量p19页 4振冲法:fspk见p31页 5沙石桩法:间距见p35页 6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p40页 7水泥土搅拌法:Ra见p49页-11经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与埋深而需要对本规范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

37、数应取1.0。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在受力层范围内仍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尚应验算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2、承载力修正公式fa里,b是最小边宽,还有利用抗剪强度求fa时也是最小边宽,以与软弱下卧层计算地基压力扩散角时也是最小边宽。5.2挡土墙问题分析:(1)一定要看清是否为原木。原木的标注是小头直径,而计算挠度,与强度,包括稳定有不同要求。(2)调整系数不仅是调整强度,还有弹性模量啊。6.抗震(星辰整理)(1)抗震等级(抗震措施)1甲乙类建筑当本地区为6-8度时,应提高一度设防()。2丙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烈度()。3表4.8.2与4.8.3都是丙类建筑,甲乙类要提高一度选择。(同一条)抗震等级确定步骤:

38、1确定或级高度(页)(A级特例见4.8.2)确定设防烈度(页,)确定抗震等级(页)。几个典型构件的抗震等级确定:地下室(页)作为上部的嵌固端层以上与主楼一样,包括本层裙楼与主楼连为一体(页)不低于主楼短肢剪力墙提高一级(页)底部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页注与注)框架剪力墙,其中框架承担50%地震倾覆力矩(p85页8.1.3)框架按纯框架结构采用6转换层在3层与以上的部分框支-剪力墙(p97页10.2.5)框支柱与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提高一级。7带加强层的高层建筑(106页10.3.3)8带错层的高层建筑(107页10.4.4与10.4.5)9连体结构的高层建筑(107页10.5.5)()抗震计算(地

39、震作用)注:作用计算以地区烈度为依据!,甲类建筑应高于本地区烈度计算。建筑工程设防分类标准,乙丙丁类按本地区烈度计算。建筑工程设防分类标准,度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的大跨度与长悬臂机构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度时抗震设计时,计算竖向地震作用。6,转换构件8度抗震设计时,考虑竖向地震作用(10.2.6)7,连体结构的连接体8度抗震设计时,考虑竖向地震作用(10.5.2)()抗震构造措施1甲乙类建筑当本地区为6-8度时,应提高一度设防,建筑场地为I类时不用()。2丙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烈度,建筑场地为I类除六度外,可降低一度()。3场地为III,IV类时,对设计地震加速度为0.15与0.30g的地区,按8度(0.2)与9度(0.4)时的建筑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地震作用效应的调整:1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P19 3.3.13)2薄弱层剪力增大1.15(P19,p39页5.1.14)4转换层构件地震内力调整(p98页10.2.6)6框支结构中框支柱轴力调整(P101页10.2.12)轴压比不考虑7混合结构中钢柱剪力调整(P110页11.1.5)第 3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施工组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