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A》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067776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A》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传染病学A》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A》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A》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传染病学ACommunicable Diseases课程代码:26410220学分:2分学时:36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32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课程实 践学时:4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等。适用专业:医学专业本科专业学生教材:传染病学,杨绍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8版一、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传染病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属内科学的一个专业,但有其 特殊性。为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和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要 求,根据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传染病学第五版编写该教学大纲。本大纲倡导启发式教学方式,由浅入深,重点突出,力求理论结

2、合临床实 际。提倡自学和讨论,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纲中明确了 各章、节的重点,对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应讲深讲透;要求“熟悉”的 内容,应具体地讲;需要“了解”的内容,则概括地讲。在各章节中必须掌握 的,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和记忆,并能融会贯通;要求熟悉的,要理解和记住要 点。掌握和熟悉的内容均为课程的基本内容,为治疗、预防或控制某些重要传 染病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对其研究方向有一个初步认识。(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常见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C、粪便中分离病毒是确诊的唯一依据。鉴别诊断:其他常见急性弛缓性瘫痪的疾病A、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格林-巴利综合征)。B、急性

3、脊髓炎。C、其他肠道病毒感染。D、家族性同期性瘫痪。E、假性瘫痪。治疗:无特效治疗,治疗原则是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促进恢复、防治并 发症及康复治疗。临床各期治疗方法。预防:管理传染源(早期发现、及时疫情报告、及早隔离患者、接触者密切医学 观察)切断传播途径:处理患者排泄物、患者衣物日光暴晒。保护易感人群:流行期间少去人群集中地区;主动免疫、被动免疫;口服 疫苗注意事项A、疫苗为口服三型混合减毒活疫苗糖丸。B、采用计划免疫加每年强化免疫。C、注意事项。(二)基本要求(1) 了解脊髓灰质炎控制的现状。(2)熟悉脊髓型瘫痪期的主要表现和确诊依据(难点)。(3)熟悉常见急性弛缓性瘫痪(AFP)的疾病(

4、重点)。(4)熟悉口服疫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重点)。第四节流行性感冒(-)教学内容概述(2)病原学 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分型及其变异。甲、乙丙三型。甲型的亚 型。流行病学 传染源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经飞沫传播,人群易感性。流 行特征。(4)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复制引起细胞变 性与坏死和毒血症。单纯流感与流感病毒性肺炎的病变。(5)临床表现潜伏期;典型流感;轻型流感;肺炎型流感。(6)并发症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与肺炎,脑病-肝脂肪变综合征.诊断流感流行期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离,抗原抗体反 应。预后单纯流感者良好,流感病毒肺炎者或继发细菌感染者严重创严重。(9

5、)治疗对症治疗。抗生素治疗继发细菌性感染。(10)预防病人的适当隔离,消毒,疫苗预防,全刚烷胺预防。(二)基本要求自学为主第五节人禽流行性感冒(人禽流感)(一)教学内容概述:人感染甲型流感病毒某些感染禽类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严重者可出现毒血症、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啊、瑞氏 综合征病原学: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分型与亚型,抵抗力。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特别是 鸡。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人群易感性:人普遍易感,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 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6、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发病机制:与流感发病机制基本一致。病理改变:支气管黏膜严重坏死;肺泡内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可见散在出 血灶和肺不张;肺透明膜形成。临床表现潜伏期(7天内,通常2-4天)。全身症状,呼吸道表现。重症 多器官受损表现。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病毒抗原及亚型抗原检测,亚型基因检测。病毒分 离。X线胸片检查适应证。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的意义。并发症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 减少、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啊、瑞氏综合征(8)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疾病后可作出 人禽流感疑似诊断。确诊依赖于分离病毒或RT-PCR法检测到禽流感

7、H亚型病毒 基因。应与流感、普通感冒、细菌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单核细 胞增多症、CMV感染、衣原体或支原体肺炎等鉴别。(9)预后 与预后相关的因素。(10)治疗对症治疗。抗生素治疗继发细菌感染。抗病毒药物及评价。(11)预防及时隔离患者及疑似者,加强对密切接触禽类人员的监测。不吃 未熟的肉类及蛋类等食品。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二)基本要求:自学为主第六节肾综合征出血热(一)教学内容:(1)定义与概述: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传 染病;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主要表现低血 压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2)病原学病原体概况,病毒形态,基因

8、组,血清学分型。(3)流行病学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源:主要为鼠类。传播途径: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蜻类)、其它途径(呼吸道、实验室)。流行特征:地理分布、流行类型(农村型、城市型、实验室感染型)、发病 年龄和职业。(4)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中毒性损害:病毒直 接损害血管壁,免疫作用。低血压休克、出血和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原因:中毒 性、失血浆性、低血容量性休克,血管壁脆性增加及血小板量和质的变化,播 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心脏、脑垂体及其他脏器的特殊病变。(5)临床表现 潜伏期,病程中各期(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 期、恢复期)的症状和体征,临床类型及表现特点,并发症。(6

9、)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异型淋巴细胞增加,血小板减少),尿常规。血 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RT-PCR检查及评价。(7)诊断与鉴别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五期经过)及血清特异 性抗原抗体测定。分型及各型特点。应与急性发热性疾病、出血性疾病及肾脏 疾病等鉴别。(8)预后病死率高。常见的死亡原因。(9)治疗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休息及就近治疗的重要性。各 期治疗基本原则和方法。抗病毒治疗。各种疗法如体液疗法、免疫调节剂及透 析疗法等应用时机和评价。(10)预防 灭鼠、防鼠、灭蛾及个体防护,疫苗注射。(二)基本要求:(1)掌握流行特征、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与治疗原 则和方法

10、(难点)。(2)熟悉病原学、实验室检查(重点)。(3) 了解定义与概述、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和预防措施。第七节流行性乙型脑炎(一)教学内容:(1)概述:乙脑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 急性传染病,夏秋季流行,主要表现高热、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部 分可留有严重后遗症。(2)病原学:乙脑病毒的特性及其抵抗力。(3)流行病学:传染源为动物,尤其是猪。蚊为储存宿主及传播媒介。人 为临时储存宿主。易感性与免疫力。流行特征:流行地区、季节、年龄分布。(4)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病毒侵入及散播途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部位 广泛性,由大脑皮层至脊髓,以中脑、基底核、脑干及小脑为多。基

11、本病变为 神经细胞变性、肿胀与坏死,形成坏死灶。血管病变。血管周围胶质细胞增 生。(5)临床表现:潜伏期。病程各期(初期、极期、恢复期)的表现。临床 类型:轻型、普通型、重型、极重型(暴发型)。(6)并发症及后遗症(7)实验室检查:血象。脑脊液。血清学检查: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 试验、中和试验、特异性IgM抗体检查,其意义和应用。病毒分离。(8)诊断与鉴别诊断:流行病学资料的季节性、儿童多见。典型的临床表 现。实验室检查。应与中毒性菌痢、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包括流行 性脑脊髓膜炎)及其他病毒性脑膜炎等相鉴别。(9)预后: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死亡原因。(10)治疗:一般及对症治疗。高热

12、抽搐、呼吸衰竭、脑水肿的处理。恢 复期症状及后遗症的处理。抗病毒治疗的评价。(11)预防:防蚊、灭蚊。隔离病人,动物传染源的管理。预防接种。(二)基本要求:(1)掌握乙脑临床表现、临床分型、脑脊液特点、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及 治疗原则(难点)。(2)熟悉乙脑发病机制、乙脑病毒的特性及其抵抗力、流行特征。血清学 诊断方法(重点)。(3) 了解乙脑的病理改变特点、鉴别诊断及预防措施。第八节艾滋病(一)教学内容(1)概况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经性接触、血液、母婴 传播,损害机体免疫系统导致各种机会感染和肿瘤发生,潜伏期长。当前全球 及我国的流行状况。(2)病原学病原体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I

13、V),有两型,均为单链RNA病 毒,属逆转录病毒科。我国主要流行HIV-I型。(3)流行病学A、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携带者,病毒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和子宫、阴 道分泌物中,以及其他体液(唾液、眼泪和乳汁等)。B、传播途径性接触、输血(制品)和注射、母婴传播,其他如携带者的 器官移植和人工受精等。C、高危人群:男同性恋者、性乱交者、静脉药瘾者、血友病和多次输血 者。(4)、发病机制和病理解剖A、病毒动力学B、HIV感染与复制C、CD4阳性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功能障碍D、单核-吞噬细胞功能异常E、B细胞功能异常F、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异常G、异常免疫激活(5)临床表现潜伏期A、I期急性期。B、I

14、I期无症状期。C、III期艾滋病期1)艾滋病相关症状:包括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及特点2)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6)实验室检查A、免疫学检查T淋巴细胞亚群(CD4阳性细胞计数减少、CD4/CD81)OB、病毒及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病毒分离、抗-HIV-V抗-HIV-2抗体、抗- HIVp24抗原检测、病毒载量、耐药检测。(7)诊断A、诊断原则B、诊断标准C、临床分期D、最新诊断治疗指南(8)治疗A、抗病毒治疗采用联合用药,即两种核昔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如叠氮脱 氧胸昔(齐多拉定、AZT)和拉米夫定(3TC)等,联合一种蛋白酶抑制剂 (Saquinavir 或 Indinavir 或 Ritona

15、vir 等)。B、免疫治疗。C、合并症的治疗。D、支持及对症治疗。E、预防性治疗。(9)预防以切断传染途径为主的预防措施。(二)基本要求(1) 了解全球及我国的流行状况;(2)掌握艾滋病的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及高危人群(重点);(3)熟悉艾滋病的临床分期及各期主要临床表现(重点);(4)掌握艾滋病的诊断;熟悉目前抗病毒治疗的主要药物种类(难点);(5) 了解艾滋病最新诊断治疗指南;(6)熟悉以切断传染途径为主的预防措施及其重要性(重点)。第九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一)教学内容:(1)概述(2)病原学冠状病毒类型,SARS-CoV特点、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特性(3)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是病人,持续高

16、热、频繁咳嗽、出现ARDS时 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主要是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被高度疑 为医院和个别社区暴发传播途径之一;手接触后可经口、鼻、眼黏膜侵入。人 群普遍易感,儿童感染率较低。流行特征。(4)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SARS-CoV在呼吸道黏膜上皮内复制,引起病 毒血症。侵染肺泡上皮细胞等各种细胞,损伤呼吸膜血气屏障,形成透明膜, 弥漫性肺泡损伤(DAD)、纤维化变化及产生I型和III型胶原纤维的过程。(5)临床表现 潜伏期。急性起病,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部分有腹泻 等消化道症状。重症表现为明显呼吸困难,并迅速发展成ARDS或多器官功能 衰竭,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

17、S)。(6)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血清学检 查,特异性抗体检测意义。PCR检测SARS-CoV RNA及评价。病毒分离的可能 性。血气分析、肝肾功、电解质、心电图、X线平片和CT检查等适应证。(7)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 查、胸部X线影像学变化,配合病原学检测阳性,排除其他表现类似的疾病, 可作出诊断。重症病例的诊断。需与普通感冒、细菌性肺炎、军团菌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肺结核、肺水肿、肺不 张、肺栓塞、肺血管炎、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等疾病相鉴别。8)预后影响预后的因素。(9)治疗一般治疗。对症

18、治疗。糖皮质激素及抗菌药物的适应证,抗病 毒治疗的评价。重症病例治疗原则。(10)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患者或疑似者,管理密切接触者及动物传染 源;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做好个人防护、疫源地消毒与处理、检疫和公共场所 管理等。当作甲类传染病进行处理,严格隔离及疫情报告制度。(二)教学要求(1)掌握新型冠状病毒(SARS冠状病毒,SARS-CoV)的特征、发病原理 与病理改变特点、临床表现及特点、诊断要点与治疗原则(重点、难点)。(2)熟悉流行病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及其诊断要点。(3) 了解鉴别诊断、预后和预防措施。第十节狂犬病(一)教学内容:(1)概述: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人畜

19、共患的传染 病,以动物咬伤传播临床特征:恐风、恐水、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 痪。(2)病原学:狂犬病毒为弹状病毒,病毒形态、理化特征、基因结构、抗 原抗体、保护性抗体。(3)流行病学:传染源:带病毒动物(主要是犬)传播途径:主要是动物咬伤,破损的黏膜、皮肤接触病毒,人与人之间不 传染。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人感染病毒后发病率15-20%,影响因素。(4)发病机制:病毒经破损皮肤、黏膜进入人体与神经组织有强大的亲和力,致病过程分三个阶段(病毒小量增殖期、侵入中枢神经期、向各器官扩散 期)(5)病理变化:主要为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特征性病变为内基小体。(6)临床表现潜伏期:长短不一,潜伏期长短

20、的影响因素典型病例有三期(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临床经过,各期临床症状及 体征。(7)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血、尿及脑脊液常规病原学检查:抗原检查、病毒分离、尸体脑组织检查见到内基小体、核酸 检测免疫学检测(8)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症状及体征作出临床诊断,确诊依据:病 原学检测(抗原、核酸、病毒分离、尸体检查脑内基小体)(9)鉴别诊断:破伤风、病毒性脑膜脑炎、脊髓灰质炎(10)预后:一旦发病病死率100%(11)治疗:无特效治疗,对症支持综合治疗为主。隔离患者、对症治 疗、抗病毒治疗疗效不肯定。(12)预防:管理传染源、伤口处理注意事项、疫苗接种(疫苗种类、方 法)、免疫球蛋白应用。(二)

21、教学要求(1)了解狂犬病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病理解剖、鉴别诊断及预 后;(2)熟悉狂犬病临床经过及其症状体征(重点);(3)熟悉狂犬病相关实验室检查、诊断及确诊依据(难点);(4)熟悉狂犬病治疗及暴露后的处理方法。课程目标2:熟悉常见传染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课程目标3: 了解非常见传染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诊断、治 疗及预防控制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总论(一)教学内容(1)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 传染性的疾病。感染性疾病是指感染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 感染性疾病。(2)感染与免疫A、感

22、染的概念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感 染过程的三个要素:病原体、人体和所处的环境B、感染过程的表现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显性感 染(又称临床感染)、病原携带状态(可分为带病毒、带菌和带虫者)和潜伏性 感染五种表现;C、传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D、传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 液因子)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传染病的发病机制A、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入侵门户、机体内定位、排出途径;B、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直接侵犯、毒素作用、免疫机制;C、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发热、急性期改变(蛋白代谢、糖代谢、

23、水电解 质代谢、内分泌变化)。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A、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第四章立克次体病第一节流行性斑疹伤寒(-)教学内容:自学为主(二)基本要求:自学为主(三)重点与难点:自学为主第二节地方性斑疹伤寒(一)教学内容:自学为主(二)基本要求:自学为主(三)重点与难点:自学为主第三节恙虫病(一)教学内容:自学为主 (二)基本要求:自学为主 (三)重点与难点:自学为主第五章细菌感染第一节伤寒与副伤寒一、伤寒(一)教学内容(1)概述:定义,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目前的发病情况及表现特点。(2)病原学:伤寒沙门菌性状、结构特点、抵抗力,抗原特性,

24、耐药情 况。(3)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带菌者,尢其是慢性带菌者。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传播;水源污染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可引起暴发流 行,食物污染是主要传播途径,可引起食物型暴发流行。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流行特征。四季发生,夏秋季多见;儿童、青年多见;发展中国家多发。(4)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病原菌入侵途径,病理变化发展经过。两次菌 血症和肠道病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病理变化过程的分期与临床分期的关 系。(5)临床表现:潜伏期:7-14 (3-60)天典型病例: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的主要表现及特点。分型:轻型、典型型、暴发型、迁延型、逍遥型,各型临床表现及特点。特殊类型伤寒

25、:幼儿及老年伤寒的特点。复发与再燃定义。(6)并发症与预后: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支气 管肺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7)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的原理、检测时机、结果判断及注意事项。病原学检查:血、骨髓、粪便、小便培养时间及其临床意义,胆汁培养及 临床意义。(8)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结合实验室检查。确 诊依据:血、骨髓培养阳性。与发热性疾病鉴别。(9)治疗:一般治疗:消毒与隔离、饮食与护理、休息。对症治疗:降温措施;便秘、腹胀、腹泻的处理;糖皮质激素使用问题。病原治疗:抗菌药物的选择、剂量及疗程

26、。并发症的治疗。慢性带菌者的治疗。复发的治疗。(10)预防:按乙类传染病报疫情。控制传染源、以切断传播途径、保护 易感人群。以切断传播途径最为重要。早期隔离病人,预防接种,做好卫生工作。(二)基本要求(1)掌握伤寒的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过程;、基本病理特点及病变部位 (难点);(2)掌握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原学诊断;诊断要点;病原治疗常用 药物种类(重点)。(3)熟悉伤寒病原学特征;常见并发症;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方法;并发症及慢性带菌者的治疗。了解伤寒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及预防措施二、副伤寒(-)教学内容:自学为主(二)基本要求:自学为主(三)重点与难点:自学为主第二节细菌性食物中毒(一)教

27、学内容:自学为主 (二)基本要求:自学为主 (三)重点与难点:自学为主第三节细菌感染性腹泻(一)教学内容(1)概述(2)病原学 种类及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 H7、耶尔森菌、亲水气单胞 菌、艰难梭菌等的性状特点及抵抗力。(3)流行病学 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带菌者。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传 播。普遍易感,儿童、老年、免疫力低者及旅游者是高危人群。流行特征。(4)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毒素介导分泌性腹泻、侵袭性腹泻的发生机 制。病理改变:分泌性腹泻及渗出性腹泻的病变特点。(5)临床表现 出血性大肠杆菌0157: H7感染、耶尔森菌感染、亲水气 单胞菌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旅游者腹泻、AIDS相关性腹

28、泻的临床表现特点。(6)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大便常规。粪便分离培养的重要性。免疫学检 测抗原抗体及评价,核酸检测:DNA探针、PCR检查的意义。(7)并发症 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8)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腹泻情况特点及大便性状可疑 诊。确诊有赖于粪便病原体分离及特异性检查。本病应与细菌性痢疾、霍乱、 伤寒,病毒性、寄生虫性、真菌性腹泻及非感染性腹泻等相鉴别。(9)治疗 一般治疗。体液疗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症治疗。(10)预防 隔离与治疗病人。饮食、饮水及保育人员定期查体,发现慢 性患者及带菌者。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处理好粪便、污物、污水。(二)基本要求(1

29、) 了解乙脑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的异同;(2)熟悉乙脑的临床表现和分期(重点);(3)熟悉乙脑与中毒性菌痢的鉴别(难点)。第四节霍乱(一)教学内容(1)概述 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属国 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列为甲类传染病管理。(2)病原学 霍乱弧菌,细菌形态、分类、特征、培养、抗原结构和毒 素、变异和抵抗力。(3)流行病学A、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B、传播途径经水传播是主要途径,常呈爆发流行。食物传播的作用仅次 于水。C、易感人群普遍易感。D、流行特征夏秋季为流行季节。地方性与流行扩散,0139霍乱流行特征。(4)发病机制和病理解剖(5)临床表现潜伏期1-3天。强调典型霍乱

30、的临床表现(吐泻期、脱水 期、反应或恢复期)。(6)实验室检查 血液浓缩,粪便检查(常规、直接悬滴及制动试验、涂 片、培养),血清学检查。(7)并发症急性肾功衰竭等。(8)诊断和鉴别诊断A、诊断标准下列之一即可诊断:凡有吐泻症状,粪便培养有霍乱弧菌生 长者;流行区人群,凡有典型症状,但粪便培养无霍乱弧菌生长者,经血清抗 体测定效价呈4倍增长,亦可确诊为霍乱;在流行病学调查中,首次粪便培养 阳性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及接触史,可诊断为轻型霍乱。B、疑似诊断;C、鉴别诊断急性胃肠炎、急性菌痢、大肠杆菌性肠炎。(9)治疗A、补液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治疗霍乱的关键环节。补液原则、静脉补液 和口服补液

31、。B、抗菌药物及抑制肠粘膜分泌药,均为辅助治疗。C、并发症的治疗。(10)预防对传染源进行强制性管理。(二)基本要求了解霍乱流行的历史和现状。(1) 了解霍乱弧菌01群两种生物型和非01群新的血清型0139的病原学特点。(3)熟悉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办法。(4)熟悉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难点)。(5)掌握典型霍乱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确诊依据(重点)。(6)掌握霍乱的治疗原则和补液疗法(重点)。第五节细菌性痢疾(一)教学内容1、概述: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终年 发病,夏秋季可引起流行。主要表现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2、病原学:志贺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有

32、菌毛。无鞭毛、荚膜及芽抱;兼性厌 氧。抗原结构:4个血清型,我国以福氏、宋内氏为优势菌抵抗力:各种环境生存力,血清型与抵抗力关系毒素:内、外毒素作用3、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带菌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免疫力但不持久;无交叉保护性免疫。 流行特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有明显季节性,夏秋季高峰。4、发病机理感染痢疾杆菌后是否发病取决于细菌的数量、致病力及人体抵抗力;胃 酸、肠道正常菌群、肠道分泌性IgM作用;细菌的毒力、数量等因素。细菌产 生毒素引起炎症反应和小血管循环障碍,肠粘膜发生炎症、坏死、溃疡形成。 粘液、细胞碎屑、中性粒细胞、渗出液、血液形成菌痢的

33、典型大便。内毒素进 入血液引起发热和毒血症,可引发急性微循环衰竭进而引发感染性休克、DIC、 多脏器功能衰竭(中毒性菌痢)外毒素可引起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 征5、病理解剖主要发生在大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主;急性菌痢的典型病理变化的发 生、发展。中毒性菌痢的病理解剖特点;慢性菌痢的病理改变。6、临床表现潜伏期1-4天(数小时-7天)急性菌痢普通型菌痢(典型)的临床表现轻型菌痢(非典型)的临床表现重型菌痢的临床表现中毒性菌痢的临床表现(休克型、脑型、混合型)慢性菌痢定义慢性迁延型菌痢的临床表现慢性菌痢急性发作型的临床表现慢性隐匿型菌痢的临床表现7、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病原

34、学检查:大便培养、特异性核酸检查、免疫学检查8、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依据。9、鉴别诊断急性菌痢与阿米巴痢疾、其他细菌性肠道感染、细菌性胃肠型食物中毒、 其他。中毒性菌痢休克型与其他细菌引起的感染性休克;脑型与乙脑鉴别。慢性菌痢与直肠癌、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等鉴别10、治疗急性菌痢的治疗一般治疗病原治疗对症治疗中毒性菌痢的治疗对症治疗:降温止惊;休克型(抗休克、改善微循环、保护重要脏器功 能);脑型(脱水减轻脑水肿、改善微循环、防治呼吸衰竭)病原治疗慢性菌痢的治疗一般治疗对症治疗病原治疗11、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二)基本要求(1)熟悉细菌性痢疾病原

35、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病理解剖(难点);(2)掌握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重点);(3)掌握中毒性菌痢治疗原则(重点)。(4) 了解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现状、预防措施。第六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教学内容(1)概述:有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主要临床表现高热、 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2)病原学 脑膜炎球菌形态、结构、特点,亚群、流行菌株。(3)流行病学传染源:带菌者、患者其中带菌者更重要。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直接传播,密切接触对2岁以下儿童意义重大。易感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高,感染后1%出现临床症状,感染后可 获得持久免疫力,

36、各群之间有交叉免疫但不持久。流行特征:有明显季节性流行(3月4月为高峰)。(4)发病机理和病理解剖病原体侵入后是否发病及病情轻重,既与细菌 的数量和毒力有关,更主要是与人体免疫状态、防御功能有关。(5)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2-3天。临床分型(普通型、暴发型、轻型、慢性型)A、普通型最常见。包括前驱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恢复期;各期临 床症状及体征;B、暴发型 起病骤,病凶险,病死率高。包括休克型、脑膜脑炎型、混合 型;各型临床症状及体征。C、轻型临床症状及体征D、慢性型临床症状及体征(5)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血常规、脑脊液常规及生化,脑脊液是诊断的重要方法,呈化 脓性改变;腰穿及脑脊液收集注

37、意事项。细菌学检查(瘀点、瘀斑、脑脊液涂片及培养)。免疫学检查(6)并发症及后遗症(7)诊断和鉴别诊断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资 料,临床症状及体征,血象、脑脊液常规、生化。应与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 脑膜炎鉴别。(8)治疗A、普通型一般对症治疗(早期诊断、就地隔离治疗、密切观察病情)病原治疗(青霉素、第三代头抱菌素、氯霉素、磺胺药。);对症处理(降温、脱水。);B、暴发型休克型治疗尽早应用有效抗生素迅速纠正休克可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DIC治疗保护重要脏器功能。脑膜脑炎型治疗尽早应用有效抗生素防治脑水肿、脑疝:及早发现脑水肿、积极脱水预防脑疝防治呼吸衰竭肾腺皮质激素应用混合

38、型治疗(8)预防(二)基本要求(1)了解脑膜炎球菌的特点、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机制。(2)掌握普通型流脑的临床特点(重点)。(3)熟悉流脑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重点)。(4)掌握暴发型流脑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难点)。第六章、真菌感染(一)教学内容:自学为主(二)基本要求:自学为主(三)重点与难点:自学为主传播途径:水平传播(呼吸道、消化道、接触、虫媒传播、血液及体液); 垂直传播(母婴传播)人群易感性:人群对病原体特异性免免疫力水平B、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传染病的特征A、基本特征 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流行性、地方性、季 节性、外来性);有感染后免疫。再感染与重复感

39、染的概念。B、临床特征病程发展的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常见的症状与体征:发热、皮疹、毒血症症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临床类型:依据临床过程(急性、慢性)、病情轻重(轻型、典型、重型、 暴发型)(6)传染病的诊断由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诊断。 正确的早期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先决条件,又是早期隔离患者所必需。传染病的治疗治疗原则:促进康复、控制传染源、防治进一步传播,坚持治疗与护理、 隔离与消毒、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及病原治疗并重的原则。治疗方法:一般治疗、支持治疗;病原治疗(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治 疗、免疫治疗);对症治疗;康复治疗。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

40、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二)基本要求(1)了解传染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掌握传染病的概念、感染的概念及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重点)。(3)熟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重点)。(4)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熟悉其临床特点(重点)。(5)掌握国家法定传染病的病种及其报告时限和管理办法(难点)。第七章、螺旋体感染(一)教学内容:自学为主(二)基本要求:自学为主(三)重点与难点:自学为主第八章、原虫感染性疾病第一节阿米巴病(一)教学内容:自学为主(二)基本要求:自学为主(三)重点与难点:自学为主第二节疟疾(一)教学内容概述: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按蚊叮咬传播,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 的间歇

41、性寒战、高热继之大汗热退。(1)病原学 疟疾的病原体为包括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恶性疟4 种。可引起不同表现的疟疾;疟原虫的生活史:人体内阶段、蚊虫体内阶段。(2)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及带疟原虫者传播途径:传播媒为按蚊,经叮咬皮肤而传播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有一定的弥免疫力,但不持久。各型 之间无交叉免疫流行特征: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其次是温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3)发病机理(4)临床表现潜伏期:间日疟、卵形疟13-15天;三日疟24-30天恶性疟7-12天。典型表现:突发寒战、高热、大汗和间歇期。各种疟疾的间歇。反复发作 可造成贫血和脾脏轻度肿大。脑型疟、恶性疟和输血后疟

42、疾临床表现。再燃与复发的概念。(5)诊断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诊断性治疗;实验室检查(厚或薄 血涂片,吉姆萨染色后直接镜检疟原症确立疟疾诊断的依据。(6)治疗A、抗疟原虫治疗选药原则:以是否恶性疟,疟原虫密度,病情轻重,是否耐药药物分类:喳咻衍生物,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抗叶酸类、核蛋白合成抑制 药常用抗疟药物(杀红细胞内疟原虫药物、杀红细胞内疟原虫配子体和迟发 型子泡子药物)特殊情况的抗疟治疗(耐药疟疾发作治疗、妊娠妇女疟疾治疗)凶险型疟疾发作的治疗对症及支持治疗(7)预防管理传染源,健全疫情报告,根治患者及带虫者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保护易感人群:化学预防,预防性服药。疫苗预防 最有希望的

43、方法,尚在 研究中。(二)基本要求(1) 了解疟原虫种类、在人体内发育过程和发病机理(难点)。(2)熟悉疟疾的典型症状(重点)。(3)掌握诊断要点(重点)。(4)熟悉疟疾的治疗。第三节热病(一)教学内容:自学为主(二)基本要求:自学为主(三)重点与难点:自学为主第四节弓形虫病(-)教学内容:自学为主(二)基本要求:自学为主(三)重点与难点:自学为主第五节隐抱子虫病(一)教学内容:自学为主(二)基本要求:自学为主(三)重点与难点:自学为主第九章蠕虫感染第一节血吸虫病(一)教学内容(1)概述 血吸虫寄生于门静脉系统引起的疾病,由皮肤接触含尾坳的疫 水感染。全球流行现状、新中国在防治上的成就及现状。

44、(2)病原学 血吸虫雌雄异体,合抱寄生于门静脉系统。血吸虫种类(5 种)血吸虫生活史。中间宿主、终末宿主、保虫宿主。(3)流行病学传染源受感染的人和动物(保虫宿主)。传播途径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粪便入水;钉螺孳生;接触疫水。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部分免疫力。地理分布:广泛,我国有12个省市自治区(4)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A、发病机制血吸虫发育不同阶段对宿主均能引起免疫反应;虫卵肉芽肿 反应是基本病理变化,疾病发生过程(虫卵肉芽肿形成过程)。各型发生的免疫 机理。B、病理解剖结肠病变、肝脏病变、脾脏病变和异位损害。(5)临床表现A、急性血吸虫发热、过敏反应和消化系统症状、肝脾肿大、其他;B

45、、慢性血吸虫病;无症状型、有症状型C、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腹水型、侏儒型;D、异位损害。肺型、脑型、其他(6)实验室检查 血象,粪便检查、肝功能试验,免疫学检查、直肠黏膜 活检、影象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7)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肠道并发症(8)诊断和鉴别诊断流行病学史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寄生病学检 查粪便涂片、毛虫卵浮化法和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免疫学检查。(9)治疗:对症治疗病原学治疗口比喳酮预防控制传染源(普查普治)、切断传播途径(灭钉螺、粪便无害处理、保护 水源改善用水)保护易感人群。(二)基本要求(1) 了解血吸虫的生活史和流行概况。(2)熟悉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理

46、和病理解剖(难点)。(3)熟悉临床分型和特点(重点)。(4)掌握诊断要点和病原学治疗(重点)。三、 学时分配及教学方法章(按序填写)教学形式及学时分配主要教学方法支撑的课程目标课堂 教学实 验上机课程 实践小计,总论21讲授法一、总论41讲授法二、病毒性肝炎0.5讲授法三、流行性乙型脑 炎0.5讲授法四、流行性出血热11讲授法五、艾滋病1讲授法六、脊髓灰质炎/狂 犬病0.5讲授法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0.5讲授法八、伤寒0.5讲授法九、细菌性痢疾0.5讲授法十、霍乱0. 5讲授法H一、疟疾0.5讲授法十二、血吸虫病讲授法四、课程考核考核形式考核要求考核权重备注课堂表现讨论互动30%平时作业2次10%期末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