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技术综合训练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051930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信息技术综合训练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子信息技术综合训练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信息技术综合训练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技术综合训练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9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电子信息技术综合训练基础Basis of Comprehensive Train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课程代码:05410067 (根据教务管理系统中课程代码填写,一门课程分在不同学期开课,可 合并编写教学大纲,但应标明相应课程代码,且请分别填写考核方式及考核权重表。)学分:1学时:16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16 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课程实践学时:)先修课程: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教材:(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版次)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本课程介绍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的入门和引导性质的

2、课程。该课程面向电子信息技术类专 业的低年级学生,从整体的角度介绍当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内容和开展前沿的概貌。通过本课 程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产生背景、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专业特色、开展 历程、开展趋势、主要课程设置特点、主要教学内容、就业前景等;引导电子信息工程的新生了解 电子信息学科的产生、开展、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最新进展,介绍专业教学计划的内容和大学学习基 本方法,为学生了解本专业、深入学习本专业的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对本专业学科知识建立初步 认识。(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 目标。)课程目标1:使学生掌握电子技

3、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对学生进行职 业道德与素质训导,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电子产品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 在电子行业更好适应新工作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开展。课程目标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电子信息方面能增加兴趣、扩展视野、立足前沿、 展望未来,提高信息素养,为进入本专业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注:工程类专业通识课程的课程目标应覆盖相应的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通用标准;(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认证专业专业必修课程填写)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1Tm-n1 .毕业要求3-3:能够针对特定需求的电子信息系统,分析关键环节

4、和参数设置的影响作 用,选择或设计合理参数2.毕业要求6-2: 了解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相关的技术标准、产业政策和行业规范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指标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3-3V毕业要求6-2V注: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接的单元格中可输入也可标注“H、M、L-o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按章撰写)第一章半导体器件一、 学习目的要求1、深入理解PN及其单向导电性。2、熟练掌握二极管伏安特性及其参数。3、理解特殊二极管:稳压管、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4、熟练掌握双极型三极管结构、特性、及其主要参数。5、了解场效应晶体管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曲线。二、主要教学内容1、PN 结 62、半导体二极管。

5、3、特殊二极管。4、双极型三极管。5、场效应晶体管。第二章单级交流放大电路一、 学习目的要求1、熟练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熟练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3、掌握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4、了解射极输出器。5、了解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二、主要教学内容1、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3、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4、射极输出器。5、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第三章直流稳压电源一、 学习目的要求1、练掌握单相半波、单相桥式和三相桥式整流电路。2、熟练掌握电容滤波、电感滤波和复合滤波电路。3、正确应用并联型、串联型线性稳压电路。4、掌握开关稳压电源。二、主要教学内容1、整流电路。2

6、、滤波电路。3、直流稳压电路。4、开关稳压电源。第四章门电路与逻辑代数一、 学习目的要求1、正确理解数字信号与数字电路、数制及其转换、编码等概述。2、熟练掌握与、或、非等逻辑门电路。3、理解TTL和CMOS门电路。4、熟练掌握逻辑代数的公式和定理,表示方法及函数的化简方法。二、主要教学内容1、数字电路概述。2、分立元件门电路。3、集成门电路。4、逻辑代数。第五章 组合逻辑电路一、 学习目的要求1、正确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思路及电路中的竞争冒险。2、熟练应用加法器和数值比拟器。3、熟练掌握二进制编码器、二-十进制编码器、优先编码器及其应用。4、熟练掌握译码器及其应用。5、掌握数据选择器和分

7、配器的应用。二、主要教学内容1、组合逻辑电路。2、加法器与数值比拟器。3、编码器。4、译码器。5、数据选择器与数据分配器。第六章 触发器一、学习目的要求1、深入理解基本触发器的工作原理。2、熟练掌握同步RS、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3、熟练掌握主从、边沿触发器JK、D、T、丁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转换关系。二、主要教学内容1、基本RS触发器。2、同步RS、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3、主从JK、D触发器。4、边沿JK、D触发器。5、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功能转换关系。第七章 时序逻辑电路一、学习目的要求1、正确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2、熟练应用数码寄存器、移位寄存器、集成移位寄存器。3、熟练应用

8、二进制十进制和N进制计数器。4、了解555定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能实现信号的产生与整形。二、主要教学内容1、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2、寄存器。3、计数器。4、脉冲信号的产生与整形。第八章 半导体存储器一、学习目的要求1、正确理解ROM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2、正确理解RAM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容量的扩展。二、主要教学内容1、只读存储器。2、随机存取存储器。第九章电子设计自动化一、 学习目的要求1、了解EDA技术开展概况、技术特征,掌握电子系统的仿真、综合与实现。2、掌握PLD、PROM PLA和PAL的结构及其应用。3、正确理解CPLD、FPGA和CPLD/FPGA的应用。4

9、、了解PLD的设计输入、设计实现、设计校验。二、主要教学内容1、电子设计自动化概述。2、简单可编程逻辑器件。3、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4、PLD 开发工具 MAX+plus。第十章 模拟量与数字量的转换一、学习目的要求1、熟练掌握T型、倒T型电阻网络数模转换器;掌握集成数模转换器及其应用。2、熟练应用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器;A/D转换器及其应用。二、主要教学内容1、数模转换器。2、模数转换器。三、本课程开设的实验工程(如课程不含实验,该项可不填)编号实验工程名称学时类型要求支撑的课程目标12注:1.“类型”填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等;2. “要求”填必做、选做。实验L (实验名称)写明实验目标及

10、要求。实验2:(实验名称)写明实验目标及要求。四、学时分配及教学方法章(按序填写)教学形式及学时分配主要教学方法支撑的课程目标课堂 教学实 验上机课程 实践小 计第一章半导体器件11讲授、案例、演示、讨论课程目标1第二章单级 交流放大电 路22讲授、案例、演示、讨论课程目标1第三章直流稳压电源22讲授、案例、演示、讨论课程目标1第四章门电 路与逻辑代 数22讲授、自学课程目标1、2第五章组合逻辑电路33讲授、自学课程目标2第六章触发器22讲授、自学课程目标1、2第七章时序逻辑电路11讲授、自学课程目标1、2第八章半导体存储器11讲授、自学课程目标2第九章电子设计自动化11讲授、自学课程目标1、

11、2第十章模拟 量与数字量的 转换11讲授、自学课程目标1、2合计1616注:1.课程实践学时按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列入表格;2 .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研究型教学方法(基于问题、工程、案例 等教学方法)等。五、课程考核考核形式考核要求考核权重备注出勤能按时到勤,遵守课堂纪律(15%)15%出勤状况,平时提问及 阶段测试课前进行知识点提问,主要考核学生对每节课 知识点的复习、理解和掌握度,计算全部作业 的平均成绩再按15%计入总成绩;可让学生查 阅资料,了解本课程相关技术开展情况,自主 学习并完成。15%根据平时提问得分取平均值或结合平时测试情况期末考试试卷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

12、判断改错题、 简答题、分析题和计算题6大类,以卷面成绩 的70%计入课程总成绩。其中考核继电保护原 理及应用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的题占90%;考 核能针对个人或职业开展的需求,采用合适的 方法,自主学习,适应开展占比10%。70%期末考试采用 闭卷笔试。注:1.分学期设置和考核的课程应按学期分别填写上表。3 .考核形式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阶段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大作业、小 论文、工程设计和作品等。4 .考核要求包括作业次数、考试方式(开卷、闭卷)、工程设计要求等。5 .考核权重指该考核方式或途径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六、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书名,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1 .孙志恒.电子信息技术(电子信息卷)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 .黄载禄.电子信息技术导论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七、大纲说明(内容可包括课程基本要求、习题要求及其它一些必要的说明)1 .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知识点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2 .课前进行提问,以评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建议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自学相关 内容。2017年 09月 0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