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049516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去来兮辞教案 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归去来兮辞教案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宠爱 田园生活的乐观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决的人生追求。2、把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弓I、乘、策等四个 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弄懂并积累来、 谏、樽、觞、审、容膝、策、矫、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委、怀、聊、 乘化等字词的意义,积累下面的词语和名句一一口腹自役、心为形役、悟已往 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3、背诵全文。二、教学重点1、课文的思想内容2、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三、教学难点聊乘化以归尽

2、,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四、教学课时二课时(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坎坷经丘。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提倡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土 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之四。第三段,想象定居下来后农村生活的乐趣。第一句与文章首句呼应。再表要 与世相忘,谢绝交游一一主要是与世俗官场的人谢绝交往,并非全部人,点出 与官场格格不入是归隐的缘由。然后补充上段再写自由拘束的生活:谈心、弹 琴、读书、躬耕田地、徜徉山水,无不是乐事。末二句由

3、物及人,自然生出人 生暂短的感伤,由春来万物复苏,感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同时想到人生的短 暂与匆促。此段是转承段。从上文的路上、居室、庭院,延展到郊野与山溪, 更宽敞地描绘了一个和美、布满生气的隐居世界。最终一段的谈论与抒怀就是 在这个基础上开放的。4、读悟第4段魏晋焦虑人生苦短的文人中,陶潜是最为焦灼的一个,在第三段结尾处两句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见端倪,在第4段中又有何表现?齐读本段。争辩:如何正确理解结尾处两句话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10明确:陶潜顺应自然,乐夫天命超生死,有别于立德立功留名于世的儒 学家,也有别于炼丹学道求长生的道学家,这里边有他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 旷

4、达乐观精神,也流露出他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思想心情,这是他欲冲破黑 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也是他人性减弱的一种表现。第四段,抒发对人生宇宙的的感想。作者感到活在人世的时间没有多久了, 既然如此,何必不随心所欲地生活,何必不伸张心志、何必不自由拘束,何必 考虑那么多的生死、为生死惴惴担忧呢?高官厚禄不是我所求的,寻访仙境也 不是可以如愿的。作者所向往的是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 啸,临清流而赋诗。在良辰美景独自出游,亲身参加农事劳动,在高岗上高声 放歌,在清流旁尽情赋诗。最终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结束全文, 随着生命的自然变化始终到死,乐天安命还有什么疑虑呢!这是作者所得出的

5、 人生结论与处世哲学。文章最终是上升到哲理高度,卒章显志。四、总结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 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 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 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五、布置作业1、翻译下列句子: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1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聊乘化以归尽,乐夫

6、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教案归去来兮辞教案教学设计】12五、教学设想(一)、诵读的预备指导(二)、诵读和领悟相互推动(三)、总结陶潜的隐士情怀教学幻灯片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作者及其作品,初读课文,疏通字词一、以花源记导人课文,分绍陶渊明在1600多年前,二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 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 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他就是陶渊明。陶渊明是一位才华横 溢的诗人,又是一个糊涂的理想主义者。贵族家庭的影响,儒家学说的熏陶, 使他少年时就有一种大济苍生的壮志,可是黑暗的现实把他的理想击得粉碎。 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为明心志,他

7、写下 了千古名篇归去来兮辞。资料链接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伴侣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东 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的陶侃,据说就是他的曾祖,祖父陶茂做过武昌太守, 父亲陶逸做过安城太守。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慢慢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 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 他慢慢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 田园生

8、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惑多难,再无出仕之念, 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他的五言诗可大 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进展的咏怀诗;一类是 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判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 称其为田园诗人二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记,本文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 平淡、朴实,布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二、写作背景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终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 据宋书

9、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泽巡察,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生气地说:我怎 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本文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白自 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缘由。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快乐心情 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 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 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 实,富有抒情意味。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辞。这篇文章前面

10、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三.文体特点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 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 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 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 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关怀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 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 /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留意:(D有些七字句中消逝了虚词,也应作六字句读。(2)归去来兮已 矣乎当一句读,适当延长读末句

11、时间。(3)四字句五字句,读季节奏自当变化。(4)辞和赋还是有区分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四、朗读课文老师范读自由朗读提名朗读(正音;留意语气、语调及语顿)集体朗读自由 朗读1、一读正字音。一字一词地读,凭借解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2、二读一一断句读。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 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以1、2、1、2顿读,如舟/遥遥/以/轻 阚,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少量的七字句 也按三拍读,如:既自/以心/为形役。个别的五字句也同样,如:富贵/非/吾 愿,帝乡/不行/期。还有一些三字句四

12、字句则都当整句来读,末字适当地延长时间。3三读 明白音乐美读出语调升调、降调;本文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应读出语气,同时留意 语调(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读出语气疑问、反问、感叹和陈述语气;读出语速快、中、慢;朗朗上口的 音乐美,主要源自于骈偶的运用。A、找出各个自然段中的韵脚B、找出对偶对比句(可以涉及整句、骈体文),引导同学初步背诵这些零散 句子。只有在这基础? ? ?上才能讲究背诵,否则,就是死记硬背了。C、找出本文双声词、叠韵词、叠字,双声如惆怅坎坷,叠韵如盘桓 窈窕,叠字如遥遥飘飘欣欣涓涓。(对比荷塘月色)4、四读一一表情朗读,读出抑扬、轻重、缓急。朗读季节奏要整齐,音韵要 铿

13、锵,要读得悦耳动听甚至动心。如:每段段首那三句话读法(可让同学分析探讨读法)第一段的归去来兮,要读得豪迈,由于作者释放了全部做官的闷气,大呼 一声回去吧其次段的归去来兮,要读得愉悦而宁静,由于它承上启下,承上,归家很 兴奋;启下,作者? ?心里很轻松第三段已矣乎!有些无奈。另外还要五读六读一一熟读成诵,琅琅上口。五、疏通字词并完成练习三六、布置作业1、反复诵读课文,试着背诵;2、完成练习一、二。其次课时教学要点: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背诵课文一、检查练习二、研习课文(一)总体把握1、归家之因2、归家之乐3、综述情态(二)具体研习1、读悟第1段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

14、,往往是和 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莫非是当官不好吗?指名朗读本段。思考:陶潜辞官归田的缘由是什么?明确: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设问:从陶潜辞官归田的缘由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明确:自责(田园将芜),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自觉、自醒( 迷途未远,今是昨非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明显不能单纯理 解为心愿和形体,应当深化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 官”的这种行为。第一段,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开头一句,开门见山地喊出久郁心中之志。 一一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俨然抒发一口闷气,顿觉拘束坦荡、轻松 畅快。反问,表明其志已决,不容持疑、迟

15、疑。接下来,说明归隐的缘由。两 个:一是田园荒芜,二是心为形役(真正缘由)。心为形役,为衣食所迫而出 来做官,既如此,那就没有什么惆怅哀痛的了。表明其心情很轻松。过去的事 情无法追悔,将来的日子是可以自我把握的。违心的官场日子即将结束,将来 的顺心的生活即将开头,那就依据自我的意志遂心遂意地生活下去。过去是迷 途,昨日是非,那么今日的选择就是是二是正确的。迷途未远,悔悟与庆幸之情溢于言表!2、读悟第2段齐读本段。争辩:1、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2、抵家时的欣喜有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3、到家后衣食住行的闲适有从何看出?明确: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2、载欣载

16、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 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似乎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 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3、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 的隐土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设问:从今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又有什么样的隐土情怀?明确:表达了淡泊明志,闲适拘束的隐士情怀。想象归家路途的轻快与归家后的情状。分三层。写归心似箭。以行动、心理表现的。前二句:先乘船,后上路,和风拂衣, 小舟漂移,而心情的快乐也尽显其中。这在阅读时需要留意。后二句:问征夫, 暗自计程;恨熹微,嫌天亮太迟。更写出作者急盼

17、归家之情。写入家门时的吵闹场面,满是浓郁的亲情和欢跃的气氛。作者的急迫,在到 家时完全变成孩子般的欢呼与雀跃一一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是一派狂喜之 态。然后写家人相迎、幽雅环境。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家人主仆共同欢迎 仆人归来。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可以想像举家欢宴,仆人开怀畅饮的情状。 其中松菊犹存有喻义,松菊喻作者高洁的品德,喻坚韧芳香之节操仍在。(可 以补充岁寒三友)写归家以后闲适好玩的田园生活。饮酒赏树,扶杖巡游,得意其乐。再接下 来由居室转到庭园及高处、远处,这里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一派闲适得意之 情从字面流露出来,可以想象,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时而环顾,时而远望, 白云行走,飞鸟投林,都摄入他的眼帘。出岫之云倦飞之鸟,既写自然景 物,又写诗人出仕与归隐。(同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做官本是无心,官 场确使他厌倦。写抚“孤松“其实也是在言志,言孤傲坚贞之志。.3、读悟第3段.归去来兮息交以绝游,作者再一次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固穷守节的坚决 决心,也是其隐士情怀之三。指定小组朗读此段。思考: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明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