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35046636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Testing Technology of Thermal and Power Engineering课程代码:04410070学分:2学时:32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32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 )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工电子学适用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动力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教材: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严兆大,机械工业出版社,第2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为考试课程,是动力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核 心课程之一。试验在内燃机的研发、性能优化、排放控制等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内燃机是以试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课

2、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测试系统的特性、 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常见物理量的测试方法及有关内燃机的专业参量的测量原理,可 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二)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及作用;2:测量系统特性及误差的分析;3:各类传感器的机构及工作原理;4:被测参量的物理含义及测量方法;5:有关内燃机的法规认知。能力目标1:能根据测试要求合理选择测量仪器或测试系统并能组织有效试验;2:能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及真伪性判断。(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如下:知识目标全部对应毕业要求1;能力目标全部对应毕业要求4;能力目标全部对应毕

3、业要求5。二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按章撰写)第一章概述(一)课程内容测试技术的重要性、发展阶段及趋势,本课程的性质、特点、研究对象与方法、目 的、任务等。学习测量的基本概念、仪器的组成与分类、测量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学 习现代计算机测试技术。(二)教学要求(1)测试技术在本学科中的重要性呈现给学生;(2) 了解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与方法;(3)掌握测量的定义、测量仪器的组成与分类、测量仪器的评价指标及含义;(4) 了解非电量电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初步认识仪器的静态标定;(5)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信心。(三)重点与难点(1)对课程性质的正确认识;(2)测量仪器性能指标的认识与理解。第二章测

4、量系统的动态特性(-)课程内容测试系统的逻辑关系与数学描述,线性系统及其性质,静态测量系统,动态测量系 统,测量系统的标定。(二)教学要求(1)掌握线性系统的定义及性质;(2)掌握静态标定的过程及作用;(3)掌握一阶、二阶测量系统的数学描述及特点;(4) 了解不失真测量的要求;(5)掌握测量系统的动态标定方法、作用。(三)重点与难点(1)线性测试系统及性质;(2) 一阶、二阶测量系统的数学建模与分析、动态响应及特点;(3)不失真测试;(4)动态标定。第三章测量误差分析及处理(一)课程内容误差分类及特点,不同误差的处理方式,可疑数据的剔除原则,有效数字与计算准 则,试验数据的绘图原则,回归分析。

5、(二)教学要求(1)掌握误差类型、产生原因及特点;(2)掌握不同类型误差的处理方法;(3)掌握随机误差的特点及计算方法;(4) 了解可疑数据剔除的准则;(5)掌握随机误差的计算方法;(6) 了解有效数字及计算方法;(7) 了解试验数据绘图的基本要求与原则;(8)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三)重点与难点(1)系统误差的来源及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2)随机误差的特点及计算方法;(3)可疑数据的剔除原则;(4)建立经验公式的基本理论。第四章传感器的基本类型及其工作原理(一)课程内容电阻式、电感式、压电式等常见的传感器的结构与基本工作原理(二)教学要求(1)掌握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 了解电感

6、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3) 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4) 掌握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5) 掌握磁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6) 掌握热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7) 了解光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8)掌握霍尔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三)重点与难点(1)电阻式传感器的温度补偿;(2)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及工作特点;(3)热电偶的工作原理、特点及温度补偿;(4)光电式传感器在发动机上应用实例。第五章温度测量(-)课程内容温标的定义、建立温标的方法、常用温标,常见的温度计。(二)教学要求(1)掌握温标的定义、建立温标的方法及常见的温标有哪些;(2)掌握接触式温度计的精确测量方法;(3) 了解非

7、接触式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三)重点与难点(1)温标;(2)接触式温度计;(3)温度测量中减少测量误差的方法。第六章压力测量(一)课程内容压力的单位,静压、动压、总压的概念及关系,测压仪表,内燃机示功图的数据采 集。(二)教学要求(1)掌握压力的单位;(2)掌握气流的静压、动压及总压的定义;(3)掌握常见的测压仪表的工作原理;(4)掌握内燃机示功图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及注意事项。(三)重点与难点(1)气流的压力:静压、动压与总压;(2)常规测压仪表的结构、工作原理;(3)内燃机示功图的数据采集,压力传感器的标定方法,上止点的确定方法,减 小测量误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第七章流速测量(一)课程内容皮

8、托管测速,热线测速,激光多普勒测速,粒子图像测速。(二)教学要求(1)掌握皮托管测速的原理、仪器结构及标定方法;(2)掌握热线测速仪的工作原理;(3) 了解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的工作原理;(4) 了解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工作原理。(三)重点与难点(1)皮托管测速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及标定方法;(2)热线测速技术的工作原理。第八章流量测量(一)课程内容流量及测量仪表,节流式流量计,涡轮流量计,涡街流量计,质量流量计。(二)教学要求(1)掌握流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流量计的类型;(2)掌握节流式流量计的工作原理;(3) 了解涡轮流量计的工作原理;(4)掌握涡街流量计的工作原理;(5) 了解质量流量计的工

9、作原理。(三)重点与难点(1)流量,流量计的类型及选用原则;(1) 节流式流量计节流装置及工作特点、取压方式、安装要求及主要参数的确定;涡街流量计的工作原理。第十章转速、转矩和功率测量(一)课程内容转速测量,转矩测量、功率和燃油耗测量的方法、原理。(二)教学要求(1)掌握转速测量方法;(2)掌握转矩测量方法;(3)掌握功率测量方法;(4)燃油耗的测量方法(补充内容)。(三)重点与难点转矩测量原理,转矩传感器;(2) 测功机类型及工作原理。第十一章气体组分测量与分析(一)课程内容概述,色谱分析仪、红外气体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氧含量测量的方法,氮氧化物测 量原理,烟度及烟度计。(二)教学要求(1)了

10、解排放法规体系(补充内容);(3) 了解排放测试循环(补充内容);(3)掌握色谱分析仪工作原理;(4)掌握红外气体分析仪的工作原理;(5) 了解氧含量的测量方法及应用;(6)掌握化学发光法的原理;(7)掌握烟度的定义,描述方式及烟度计的结构工作原理。(三)重点与难点(1)排放法规体系的建立及内容;内燃机的排放测试循环;(2)色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HC、CO、NOx、PM的标准测试原理;(4)烟度的定义、单位及烟度计的类别与工作原理。第十二章振动测量(-)课程内容振动测量技术及原理,测振系统,振动测量的实施,内燃机、叶片及叶轮的振动测 量,测振系统的校验方法,振动分析和数据处理。(二)教学要求(

11、1)了解振动测量技术的发展;(2) 了解测振系统的工作原理、分类及测量的实施;(3)掌握内燃机的振动测量;(4) 了解叶片、叶轮的振动测量;(5) 了解测振系统的校验方法,振动的分析及数据处理。(三)重点与难点(1)振动测量的基本原理;(2)内燃机的振动测量;(3)测振系统的校验,振动分析和数据处理。第十三章噪声测量(一)课程内容基本的声学概念,声级的计算,噪声评定值,声压与声强测量的基本原理,噪声源 的声功率测量,噪声测量仪器。(二)教学要求(1)掌握噪声测量中的声学概念与噪声评定值;(6) 了解噪声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3)掌握噪声测量方法与修正;(4)掌握噪声的声压级与声功率级

12、的计算;(5) 了解噪声的频谱。(三)重点与难点(1)基本的声学概念;(2)声级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方法;(3)噪声的评定值,噪声的计权网络及噪声的频谱;(4)声功率的测量与计算,噪声源的测点布置及测量的有效性判断及修正。三、学时分配及教学方法章(按序填写)教学形式及学时分配主要教学方法支撑的课程目标课堂 教学实验上 机课程 实践小 计A-A- ,-?r.第一早22讲授第二章22讲授第三章22讲授第四章44讲授第五章22讲授第六章44讲授、讨论第七章22讲授第八章44讲授第十章22讲授第十一章44讲授、讨论第十二章22讲授第十三章22讲授、讨论合计3232注:1.课程实践学时按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列

13、入表格;.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研究型教学方法(基于问题、项目、案例等教学方法)等。四、课程考核注:1,分学期设置和考核的课程应按学期分别填写上表。考核形式考核要求考核权重备注课堂表现出勤率、问题回答、讨论发言15%期末考试闭卷考试85%2 .考核形式主要包括课堂表现、平时作业、阶段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大作业、小 论文、项目设计和作品等。3 .考核要求包括作业次数、考试方式(开卷、闭卷)、项目设计要求等。4 .考核权重指该考核方式或途径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五、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严兆大主编,内燃机测试技术,浙江大学出版社; 郑正泉等编,热能与动力工程测试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吴永生等编,热工测量及仪表(第2版),中国电力出版社; 吕崇德主编,热工参数测量与处理(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六、大纲说明(内容可包括课程基本要求、习题要求及其它一些必要的说明)课程内容按教学大纲及所选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科发展前沿、行业当前背景及未来 趋势为扩充,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认知和能力为总体目标进行编写和内容组织。2017年09月2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