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实训指导.doc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4999104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实训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医护理实训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实训指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实训指导.doc(12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护理实训指导一、学时分配: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实训一 练针法 2实训二 毫针进针法 2实训三 常用穴位定位、毫针刺法 2实训四 案例分析与护理诊断 4 _ 合计 10实训一 练针法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实验题目练针法实验时数2学时实验类型演示性教学目的和要求在学习毫针进针法及基本操作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纸垫和棉团练针,掌握正确的练针方法,提高指力,熟练手法操作的要领,为在腧穴上进行实际操作打下基础。具有认真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实验操作作风。实验重点及解决办法通过纸垫和棉团练针,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练针方法,提高指力,熟练手法操作的要领。让学生亲自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难点及解

2、决办法通过演示,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手法操作的要领。实验方法教师利用板书讲解实验方法后(重点讲解实验操作要领),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操作完成全部实验内容。实验用品不同规格针灸针、针盘、镊子等、棉团、纸垫、操作台。教材和参考资料教材:中医护理学(第2版),陈文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7月。参考书:1.中医护理学,刘革新主编,人卫出版社出版,2006年第2版。2.中医护理学,贾春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年。3.中医护理学基础学习与实验指导,李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4.针法灸法实训教程,马淑兰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和时间分配

3、组织教学(5分钟)复习提问:复习理论 (5分钟) 讲授新课: (一)纸垫练针:纸垫练针的内容是指力与捻转手法。(10分钟)老师示范,用松软的纸张,折叠成长约8厘米、宽约5厘米,厚约2-3厘米的纸块,用线如“井”字形扎紧,做成纸垫。选用1.01.5寸毫针,以左手平执纸垫,右手拇、食指挟持针柄,使针尖垂直地抵在纸垫上,然后拇指与食指、中指前后交替地捻转针柄,并相下渐加压力,待针尖透纸垫后,另换一处反复联系。要求:(1)持针稳固,不向下滑。(2)手臂悬空,没有依托。(3)针身垂直,不摇不弯。(4)进退轻巧,灵活自如。捻转角度一致(180360左右),频率一致(150次分左右),用力轻重一致。(二)棉

4、团练针 (10分钟)用棉花压缩做一直径6-7厘米的棉团,用布缝好,在进行练针操作时先取较短的毫针练习,反复进行进针、出针训练,使指力运用自如,然后反复练习左右捻转、上下提插等基本动作手法。待操作熟练后改用长针进行练习左手持棉团,右手持针在棉团上按手法要求进行练习。1捻转练习: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将针刺入,然后拇、食二指捏持,向前、向后在原处来回捻转。要练到捻针的来回角度均匀,运用灵活,快慢一致,每分钟捻转150-200次为准。2. 提插练习:提插又称捣针,是连续直提直插的手法。右手持针,直刺入练习物,用中指垂直固定于针旁附近,只用拇、食二指捏针上下提插,但要做到针体垂直,同一针孔,同一方

5、向,提插的深度距离相同,指力相等。在此基础上,可将提插与捻转动作配合练习。要求:(1)捻转角度来回一致,操作频率快慢一致,达到动作协调。(2)提插要求深浅适宜,幅度均匀,针身垂直。学生练习,教师按上述要求巡回辅导 (65分钟)小结: 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5分钟)注意事项要有认真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实验操作作风,实训二 毫针进针法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实验题目毫针进针法实验时数2学时实验类型演示性教学目的和要求1.初步进行自身针刺的练习掌握临床常用地进针方法,体会针感。2.掌握针刺前的准备、针刺的注意事项、异常情况的处理。3.能够严格遵守针刺要求,养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重点及解决

6、办法常用进针的方法通过课堂老师演示,使学生掌握取穴的准确度及操作的熟练度。提高指力,熟练手法操作的要领。实验难点及解决办法针感、针刺意外情况的护理。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得气的感觉。会对针刺意外情况及时处理。实验方法教师利用板书讲解实验方法后(重点讲解实验操作要领),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操作完成全部实验内容。实验用品各种规格的毫针、消毒棉球、75乙醇、针盘、镊子等、学生自备棉团、操作台。教材和参考资料教材:中医护理学(第2版),陈文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7月。参考书:1.中医护理学,刘革新主编,人卫出版社出版,2006年第2版。2.中医护理学,贾春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7、年。3.中医护理学基础学习与实验指导,李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4.针法灸法实训教程,马淑兰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实验作业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和时间分配组织教学 (1分钟)复习提问: 1.复习理论 (5分钟)(1)毫针刺法的进针方法有那些?(2)何谓指切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讲授新课: (30分钟)毫针进针法的目的评估计划实施实验反馈评价实验内容及方法评估自我的心理状态、受试部位的状态。操作步骤及要点:观看示范:教师示教,在不同的部位,分别采用不同的进针方法,按一定的方向、角度、深度针刺,得气后施行补泻手法,留针、出针。1.洗手、备物、

8、核对、有关的解释说明。2.安置体位,根据选定的腧穴位置安置体位。3.点穴,暴露腧穴所在的区域,定位点穴,用手指掐“”印痕作标记。4.消毒,用75%酒精棉球消毒手、针具、选定的穴位。5.进针,刺手夹持针柄,针尖对准穴位用力快速刺入皮肤,进针的角度及深度根据针刺的腧穴而定。6.行针与留针,运用行针的基本手法,体会感觉“得气”,可用行针的辅助手法加强刺激强度,进一步可留针或出针,留针时间为10-20分钟,期间可再次行针,体会“得气”来复现象。如无得气,可用辅助手法加强刺激强度以催气,或留针以侯气。7.出针,刺手挟持针柄捻转提针到皮下,然后快速拨针,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8.操作完毕,整理物品,洗手,

9、记录。实体练习:同学观看示范操作后,自身或两人一组,反复练习,使之熟练、规范。选取5个四肢部位的常用腧穴,各小组在自身或模拟患者上进行进针练习。5个穴位分别是(尺泽、列缺、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并把针刺的结果写到实验报告单里。(64分钟)针刺穴位针刺方法针刺角度和深度针感和疼痛程度注意事项1.点穴部位不能用笔进行标记。2.进针时避开浅表血管。3.注意禁忌症。4.针刺过程中细心体验针刺的反应,如发生晕针等意外反应,应立即停止针刺,并紧急处理。实验三 常用穴位定位、毫针刺法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实验题目常用穴位定位、毫针刺法实验时数2学时实验类型演示性教学目的和要求1. 学会在人体体表确认常用腧穴的定位

10、。2.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进行针刺练习,掌握临床常用的进针方法,体会针感。掌握取穴的准确度及操作的熟练度。3.掌握针刺前的准备、针刺的注意事项、异常情况的处理。4.能够严格遵守针刺要求,养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重点及解决办法常用穴位定位通过课堂老师演示,使学生掌握取穴的准确度及操作的熟练度。提高指力,熟练手法操作的要领。实验难点及解决办法针感、针刺意外情况的护理。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得气的感觉。会对针刺意外情况及时处理。实验方法教师利用板书讲解实验方法后(重点讲解实验操作要领),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操作完成全部实验内容。实验用品各种规格的毫针、消毒棉球、75乙醇、针盘、镊子等、学生自备棉团

11、、针灸模拟人、操作台。教材和参考资料教材:中医护理学(第2版),陈文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7月。参考书:1.中医护理学,刘革新主编,人卫出版社出版,2006年第2版。2.中医护理学,贾春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年。3.中医护理学基础学习与实验指导,李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4.针法灸法实训教程,马淑兰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和时间分配组织教学 (2分钟)复习提问: 1.复习理论 (8分钟)(1)十二经脉的名称、分布、走向和交接规律。(2)什么是腧穴?腧穴的分类和主治作用讲授新课: 毫针进针法的目的评估计划实施实验反馈评

12、价 (30分钟)1.观看示范:教师示教常用穴位在针灸模拟人上点取。2. 实体练习:同学观看示范操作后,2人一组,反复练习,使之熟练、规范。3. 同学示范:选出2名同学进行示范点取,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4.最后同学之间相互在身上找出常用的穴位点取并进针练习。实验内容及方法1.常用腧穴的定位2.评估自我的心理状态、受试部位的状态。操作步骤及要点:一、教师示教,在针灸模拟人上讲解十二经脉的名称、分布、走向和交接规律。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作用、所归属经脉名称。二、观看示范:教师示教,在不同的部位,分别采用不同的进针方法,按一定的方向、角度、深度针刺,得气后施行补泻手法,留针、出针。1.洗手、备物、

13、核对、有关的解释说明。2.安置体位,根据选定的腧穴位置安置体位。3.点穴,暴露腧穴所在的区域,定位点穴,用手指掐“”印痕作标记。4.消毒,用75%酒精棉球消毒手、针具、选定的穴位。5.进针,刺手夹持针柄,针尖对准穴位用力快速刺入皮肤,进针的角度及深度根据针刺的腧穴而定。6.行针与留针,运用行针的基本手法,体会感觉“得气”,可用行针的辅助手法加强刺激强度,进一步可留针或出针,留针时间为10-20分钟,期间可再次行针,体会“得气”来复现象。如无得气,可用辅助手法加强刺激强度以催气,或留针以侯气。7.出针,刺手挟持针柄捻转提针到皮下,然后快速拨针,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8.操作完毕,整理物品,洗手,

14、记录。实体练习:同学观看示范操作后,自身或两人一组,反复练习,使之熟练、规范。选取10个四肢、躯干、颜面部位的常用腧穴,各小组在模拟患者上进行进针,十个穴位是(攒竹、中脘、血海、归来、承山、大椎、人中、内关、昆仑、后溪)并把针刺的结果写到实验报告单里。 (60分钟)针刺穴位针刺方法针刺角度和深度针感和疼痛程度注意事项1.点穴部位不能用笔进行标记。2.进针时避开浅表血管。3.注意禁忌症。4.针刺过程中细心体验针刺的反应,如发生晕针等意外反应,应立即停止针刺,并紧急处理。常用穴位归经 穴名 定 位 主 治 针 法 手 太 阴 肺 经 列缺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即两手虎口交

15、叉,食指尖下所指筋稍凹陷处 头痛、颈项强痛、咳嗽、哮喘、咽痛、腕部疼痛、面神经麻痹 向上方斜刺0.3-0.5寸 尺泽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咳嗽、哮喘、咯血、咽喉肿痛、胸部胀满、小儿惊风 直刺0.8-1.2寸,慎用灸法 少商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1分许 咳嗽、咽喉痛、鼻衄、发热、癫狂、中风 直刺0.1寸或点刺出血 手 阳 明 大 肠 经 合谷 在手背,第一、第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头痛、牙痛、牙关紧闭、无汗、多汗、鼻炎、咽喉肿痛、耳聋、眼病、外感发热、上肢关节痛、偏瘫、滞产、面神经麻痹 直刺或斜刺0.5-1寸,孕妇不宜针 曲池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

16、线中点 上肢关节痛、麻痹、偏瘫、肩背痛、咽喉痛、发热、高血压、甲状腺肿大、荨麻疹 直刺1-1.5寸,或透刺少海 迎香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5分,鼻唇沟中 鼻塞、鼻炎、面肿、副鼻窦炎、面神经麻痹 向上斜刺0.3-0.5寸或直刺0.1-0.2寸,不宜灸 足 阳 明 胃 经 解溪 足背踝关节横纹中点,当拇长伸肌健与趾长伸肌健之间 头痛、眩晕、腹胀、便秘、下肢疾病 直刺0.5-1.0寸 可灸 天枢 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 急性、慢性肠炎、痢疾、便秘、肠麻痹、月经不调、痛经 直刺0.8-1.2寸 足三里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胃炎、溃疡病、腹泻、腹胀、便秘、消化不良、便秘、水肿、高

17、血压、偏瘫、癫狂、神经衰弱、并有强身防病作用 直刺1-1.5寸 丰隆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咳嗽痰多、哮喘、眩晕、头痛、呕吐、水肿、偏瘫、咽喉肿痛 直刺1-1.5寸 地仓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口喎、流涎、牙痛、颊肿 直刺0.2寸或向颊车方向平刺0.8-1寸 颊车 在面颊部,上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牙痛、牙关紧闭、颊肿、腮腺炎、面神经麻痹 直刺0.3-0.5寸或向地仓斜刺0.5-1寸 足 太 阴 脾 经 三阴交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月经不调、痛经、带下、滞产、崩漏、 遗精、阳萎、早泄、泄泻、疝气、遗

18、尿、尿频、尿闭、腹痛、消化不良、偏瘫 直刺0.5-1.5寸,孕妇禁针 阴陵泉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腹胀、泄泻、水肿、小便不利、黄疸、膝痛 直刺1-1.5寸或透刺阳陵泉 血海 屈膝,在大腿内侧端,髌底内侧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月经不调、闭经、崩漏、痛经、皮肤瘙痒、功能性子宫出血、荨麻疹 直刺或稍向上斜刺1-1.2寸 公孙 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趾骨基底之前下方赤白肉际 胃痛、消化不良、呕吐、痢疾、腹泻、心烦、失眠 直刺0.5-1寸 手 少 阴 心 经 神门 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心痛、多梦、失眠健忘、心慌、痴呆、癔病、目黄、胁痛、咽干 直刺

19、或斜刺0.3-0.5寸 后溪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肩背痛、头项痛、耳聋、目赤肿痛、肘臂及手指挛痛、癫痫、疟疾 直刺0.5-0.8寸 听宫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耳聋、牙痛、耳鸣、癫痫、颊肿 张口,直刺0.5- 1寸 足 太 阳 膀 胱 经 攒竹 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头痛、目赤肿痛、近视、视物不清、流泪、角膜白斑 向下斜刺0.3-0.5寸,禁灸 肺俞 在背部,当第三胸椎刺突下,旁开1.5寸 咳嗽、气喘、盗汗、鼻塞、骨蒸潮热、咳血、胸满 斜刺0.5-0.8寸 委中 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急性腰扭

20、伤、中暑、吐泻、腹痛、丹毒、下肢不遂、小便不利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承山 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腓肠肌痉挛、腰背痛、腿痛、瘫痪、痔疮、便秘脱肛、脚气 直刺0.8-1.2寸 昆仑 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脚跟痛、下肢瘫痪、腰背痛、头项强痛、目眩、小儿痫证、难产、胞衣不下 直刺0.5-0.8寸或透太溪穴,孕妇慎用 至阴 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胎位不正、难产、胞衣不下、头痛、鼻塞、目痛 浅刺0.1寸或用灸法 足 少 阴 肾 经 涌泉 在足底,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

21、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 头项痛、眩晕、失眠、咽喉痛、舌干、大便秘结、小儿抽搐、昏迷中暑、脑溢血、癔病、癫痫 直刺0.5 0.8寸 太溪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月经不调、阳痿遗精、耳聋、头晕、耳鸣、便秘、失眠健忘、腰痛 直刺0.5 0.8寸或透刺昆仑穴 手 厥 阴 心 包 经 曲泽 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心痛、心悸、烦热、口干、肘臂痛、胃痛、呕吐 直刺0.5 1寸,或点刺出血 间使 内关穴上1寸、两筋之间 心慌、心跳、胃痛、呕吐、热病、疟疾、癫痫、臂痛 直刺0.5 -1寸 内关 在前臂掌侧,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两筋之间 胸胁痛、胃痛、心悸、呃逆、恶心

22、、呕吐、眩晕、偏瘫、失眠、咽喉肿痛、癫痫 直刺0.5 -1寸或透刺外关穴 中冲 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中风昏迷、小儿惊风、心绞痛、头痛、休克、中暑昏厥 直刺0.1寸或点刺出血 手 少 阳 三 焦 经 外关 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热病、偏头痛、上肢关节痛、麻痹、偏瘫、耳聋、耳鸣、胁痛 直刺0.5 -1寸 支沟 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胁肋痛、肩臂酸痛、便秘、耳聋、耳鸣、热病 直刺0.8-1.2寸 翳风 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耳聋、耳鸣、瘰疬、口眼喎斜、颊肿 直刺0.8-1.2寸 足 少 阳 胆 经 环跳 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

23、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联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瘫痪 直刺2-3寸 风池 在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头痛、目赤肿痛、眩晕、鼻渊、感冒、口眼喎斜、癫痫、颈项强痛、热病 针尖微向下,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 阳陵泉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膝关节痛、胸胁痛、胆囊炎、黄疸、口苦、呕吐、半身不遂、小儿惊风 直刺1 1.5寸或透刺阴陵泉穴 肩井 在肩上,前直对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颈项强痛、上肢不遂、乳痈、难产、瘰疬 直刺0.5 0.8寸,不可深刺 足 厥 阴 肝 经 行间 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趾

24、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头痛、目眩、目赤肿痛、月经不调、小儿惊风、肋间神经痛、癫痫、崩漏、遗尿、疝气、中风 斜刺0.5-0.8寸 太冲 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头顶痛、目眩、高血压、崩漏、闭经、目赤肿痛、呃逆、月经不调、小儿惊风、胁痛、疝气 直刺0.5-0.8寸 督脉 命门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遗尿、阳萎、遗精、头痛、月经不调、带下、虚损腰痛、尿频、泄泻 直刺0.5 -1寸 大椎 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热病、外感、疟疾、项强、肩背痛、哮喘、骨蒸潮热、癫痫、咳嗽、 稍向上斜刺0.5-1寸 百会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头

25、痛、头晕、脱肛、子宫脱垂、中风不语、癫痫、失眠健忘、阴挺 平刺0.5-0.8寸 素廖 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鼻炎、鼻疖、喘息、昏迷惊厥、鼻衄、 向上斜刺 0.3 -0.5寸或点刺出血 人中 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中、上1/3交界处 休克、虚脱、中暑、昏迷、癔病、癫痫、急性腰扭伤、急慢惊风 向上斜刺 0.3 -0.5寸 任脉 中极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下4寸 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阳萎、遗精、遗尿、水肿、疝气、崩漏、阴挺 直刺0.5-1寸,孕妇慎用 关元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脐下3寸 中风脱证、腹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阳萎、遗精、遗尿、尿频、疝气、崩漏、阴挺、不孕、少腹痛、 直刺0.5-1寸 神

26、阙 在腹中部,脐中央 泄痢、水肿鼓胀、中风虚脱、脱肛、四肢阙冷 多用灸法,禁针 中脘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 胃痛、腹胀、呕吐、腹泻、消化不良、黄疸、呃逆、 直刺0.5-1寸或透下脘等,孕妇禁针 膻中 在胸部,前正中线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咳嗽、哮喘、胸闷、胸痛、肋间神经痛、乳少、心烦 向上或向下横刺0.3-0.5寸 实训四 案例分析与护理诊断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实验题目案例分析与护理诊断实验时数4学时实验类型综合性教学目的和要求1.具有认真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实验操作作风。2. 运用八纲辨证,脏腑辩证辨别分析临床病例,作出护理诊断。3. 学会根据辩证结果,制订护理计划。实验重点

27、及解决办法脏腑辩证通过案例资料分析,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的方法。实验难点及解决办法通过演示,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辩证的要领。实验方法教师利用板书讲解或多媒体案例分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操作完成全部实验内容。实验用品多媒体,典型病例为病情资料,教材和参考资料教材:中医护理学(第2版),陈文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7月。参考书:1.中医护理学,刘革新主编,人卫出版社出版,2006年第2版。2.中医护理学,贾春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年。3.中医护理学基础学习与实验指导,李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月。4.针法灸法实训教程,马淑兰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

28、。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和时间分配组织教学 (5分钟)复习提问:复习理论 (5分钟) 讲授新课: (40分钟)1.观看录像资料片或案例分析,运用八纲辨证,脏腑辩证辨别分析临床病例,作出护理诊断。2.学会根据辩证结果,制订护理计划。实验方法及内容:1.以临床病案为病情资料,选择典型病例,作出八纲辨证结论、脏腑辩证结论、制订护理计划。3.在学生各自分析的过程中,8人为一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检查,选择有代表性的结论给予点评。案例(1):徐某某,女,39岁。两天前因气候突变,出现恶风寒、发热、无汗身痛、咳痰清稀等症状。昨日起提问上升至39.5,咳嗽加重而来就诊。现症见高温、咳喘、胸闷,痰多色黄而黏,口渴思饮

29、,烦躁不安,小便短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案例(2):刘某某,难,55岁。头痛、眩晕五年余,曾服中、西药治疗但无显效,近月来症状加重而来就诊。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腰膝酸软,头痛脚轻,步履不稳,失眠多梦,舌质红,脉弦细数。要求写出:一、八纲辨证结论;二、脏腑辩证结论;三、护理要点。案例(3):王某,女,42岁。平素性情急躁,易多愁善虑。近两个月来自觉乳房肿痛,且渐硬成块,求医治疗后,效果不明显。现恐自己患有癌症而意志消沉,抑郁寡言,失去治疗信心,拒接与医生配合治疗。问:如何进行情志护理和养生指导?请制定护理计划。案例(4)李某,男。65岁,入院诊断为眩晕,通过询

30、问病史得知该患者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间作,劳则甚,未予重视。今日因劳累上症加重,并出现恶心、呕吐,以眩晕收住院。症见头晕如坐舟车,耳鸣,恶心呕吐、胸闷痛。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高达200/110mmHg,口服利血平药物治疗。问:1.根据案例资料评估病人望、闻、问、切主要内容是什么?2.该病人的中医护理诊断/健康问题有哪些?3.如何确立护理诊断?讨论结束,书写实验报告单,按中医护理程序写出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150分钟)注意事项1.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病情观察,具备高尚医德,观察内容重点明确,观察方法科学有效,结果记录客观真实。2. 掌握证候传变规律,了解脏腑的虚实变化,运用四诊的方法,观察病情变化,运用辩证方法分析病情,观察治疗与护理效果及时修改施护措施。3.要有认真勤奋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实验操作作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