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第二章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4999058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保第二章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植保第二章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保第二章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保第二章复习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植保第二章复习资料一名词说明1. 植物病害: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假如遇到不良环境条件,或者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干扰和破坏,在生理和组织构造上发生一系列的反常变更,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2. 病理程序:植物染病后,先引起生理功能的变更,然后造成组织构造的变更,最终发病植物外观变现出病态。这些病变均有一个慢慢加深, 持续开展的过程,称为病理程序。3. 病症:植物发病后,其外表的不正常变更称为病症。4. 病状:植物本身表现的不正常状态称为病状。5. 病症:病部表现出病原物的特征称为病症。6. 病原:引起植物发病的主要缘由称为病原。7. 病原物:指能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生物。

2、8.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不能传染的一类病害。9. 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物引起的病害能相互传染,有侵染过程,所以称为侵染性病害。10. 真菌的生活史:指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场,经过萌发, 生长和发育,最终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11. 多型现象:有的真菌在整个生活史中可以产生两种以上类型的孢子,称为多型现象。12. 单主寄生:多数植物病原真菌在一种寄主植物上就可以完成全部生活史,称为单主寄生。13. 转主寄生:有的真菌必需在两种不同的寄主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称为转主寄生。14. 病原物的寄生性:指病原物从活的细胞和组织中获得养分而生存的实力。15. 专性寄生:这类寄生物的寄生实

3、力强,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中获得养分才能生存。当寄主细胞和组织死亡之后,寄生物也停顿生长和发育。16. 非专性寄生:这类寄生物既能寄生,又能腐生,因此都能在人工培育基上培育。这类寄生物包括大多数病原真菌和病原细菌。17. 寄生专化性:寄生物对寄主种和品种的寄生选择性,称为寄生专化性。18. 生理小种:指病原物的种内形态一样, 对寄主植物的品种致病力不同的专化类群。19. 病原物的致病性: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破坏和毒害的实力。20. 植物的抗病性:植物抗拒病原物侵染的一种遗传特性。21. 免疫:寄主植物完全不发病。22. 抗病:寄主表现略微发病,病原物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不能扩展,对寄主为害不大

4、。23. 耐病:寄主植物能够发病,病症也明显,但由于寄主自身的补偿作用,对寄主的产量的质量影响不大。24. 感病:寄主发病严峻,表现典型病症,对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25. 垂直抗性:寄主的品种对病原物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小种是高抗的或者免疫的,而对其他小种是感病的。具有这种抗性的品种及病原物的小种之间有特异性的相互关系,所以又称为小种专化抗病性。26. 水平抗性:指寄主品种对病原物的绝大多数小种都具有同等水平的抗性,寄主品种及病原物小种之间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所以又称为非小种专化抗病性。27. .避病:不是植物本身的抗病性,而是寄主植物由于某一因素避开了病原物的侵染而减轻发病或不发病。(如

5、作物的感病阶段错开了病原物的盛发期,或株形或形态构造削减了病原物的接触时机)。28. 抗侵入:由于植物的形态特性,表皮组织构造及体表分泌物等,阻挡病原物的侵入或者削减病原物的侵入时机,称为抗侵入。29. 抗扩展:由于植物内在的因素,病原物侵入后,不能在寄主体内生存或被限制不能扩展的特性,称抗扩展。30. 病程:指病原物进入寄主植物,到寄主植物表现发病的全过程,称为病程。31. 接触期:指病原物通过确定的传播途径到达寄主,并及寄主建立接触关系的时期。32. 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开场,到及寄主建立寄生关系为止的时期,称为侵入期。33. 潜育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开场,到寄主表现明显病

6、症为止的时期,称为潜育期。34. 活体养分寄生型:这类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并不立刻杀死细胞,通常是菌丝在细胞间扩展,以吸器伸入寄主活细胞内吸取养分,属于这一类的病原物有锈菌, 白粉菌, 霜霉菌等专性寄生物。35. 死体养分寄生型:病原物产生酶和毒素先杀死寄主细胞,再从死亡细胞中吸取养分,属于这一类病原物都是非专性寄生物。36. 局部侵染: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扩展,有的局限在侵染点旁边,形成局部的或点发性的侵染,称为局部侵染。37. 系统侵染:有的病原物那么从侵染点向多个部位扩散,甚至扩展到全株,称为系统侵染。38. 发病期:从寄主出现明显病症开场,到病害进一步开展而加重的时期,称为发病期。39. 潜

7、藏侵染:在潜育期,有的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后,由于寄主的抗病性或对寄主体内环境不适应等,病原物在寄主体内潜藏而不表现病症,这种现象称为潜藏侵染。40. 侵入循环:指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场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41. 主动传播:是病原物自身的活动引起的传播。传播距离和范围很有限,仅对病原物的传播为害起确定的帮助作用。42. 被动传播:绝大多数的病原物需借助外力进展传播。作用远远大于病原物的主动传播。43. 初侵染:越冬越夏的病原物,在寄主生长期进展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44. 再侵染:在初侵染感病后新产生的病原物通过各种传播方式引起的侵染,称为再侵染。45. 病害的流行:植物病害

8、在一个地区短期内大面积严峻发生,并对作物造成重大损失的现象。46. 单循环病害:指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或虽有在侵染,但作用很小的一类病害。47. 多循环病害:指在一个生长季节中,不仅有初侵染而且有屡次侵染的一类病害。二填空题1. 植物受到的 虫伤 , 机械伤 , 风雹 等,由于没有病理程序, 不称病害 。而茭白 黑粉菌 侵染刺激形成白嫩肥厚的茎,在弱光下栽培的 韭黄 和 葱白 ,一般不作病害。 2. 植物病害都有病状,而病征只有 真菌 , 细菌 所引起的病害上表现明显。 病毒 , 类病毒 在植物细胞内寄生,外部没有病征的表现,非传染性病害,也没有病征。3. 植物病害的病症,包

9、括 病状 和 病征 两方面。4. 病状的类型可以分为五类: 变色 , 斑点 , 腐烂 , 萎蔫 , 畸形 。5. 病征 是鉴别病原物和诊断病害的重要依据。常见的病征多属真菌的 菌丝体 和 繁殖体 ,而细菌性病害的病征多为 胶状菌脓 。6. 病症的类型主要有 霉状物 , 粉状物 , 颗粒状物 , 线状物 , 脓状物 ,其中 脓状物 是细菌性病害特有的病征。7. 植物病害的病原按其不同的性质可分为二大类,即 非生物因素 和 生物因素 。8. 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缘由有 植物养分失调 , 水分过多过少 , 温度过高过低 , 土壤及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毒害 等。9. 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取决于 植物 及

10、环境条件 的关系。而侵染性病害的发生除了 寄主植物 和 病原物 的相互作用外,还应当包括 环境条件 的影响。10. 植物病原生物主要包括 真菌 , 细菌 , 植原体 , 病毒 , 类病毒 , 线虫 及 寄生性种子植物 等。11. 真菌具有维持其生长发育须要的 养分体 和繁衍后代的 繁殖体 。12. 典型的真菌养分体为纤细分支的 丝状体 ,散生的丝状体称为 菌丝 ,许多菌丝交织成团,称为 菌丝体 。13. 真菌的菌丝依据有无隔膜可分为 无隔菌丝 和 有隔菌丝 两类。14. 菌丝的功能是 摄取养分 并不断 生长发育 。15. 生长在 寄主细胞内 的真菌,由菌丝干脆从 寄主细胞内吸取养分 ;生长在

11、寄主细胞间 的真菌,那么以菌丝体上产生的特殊构造 吸器 伸入细胞内 吸取养分 。16. 吸器形态依据病原菌不同而异: 白粉菌 为掌状, 霜霉菌 为分支状, 锈菌 为棒状, 白锈菌 为小球状。17. 菌丝体常见的变态构造体有 菌核 , 菌索 , 子座 。18. 真菌繁殖的根本单位是 真菌孢子 ,真菌产生孢子的构造体统称为 子实体 。19. 真菌繁殖的根本单位是 孢子 。20. 无性孢子类型有 芽孢子 , 厚壁孢子 , 粉孢子 , 游动孢子 , 孢囊孢子 , (分生孢子 。21. 常见的无性孢子是 分生孢子 。22. 真菌最有性孢子类型有 卵孢子 , 接合孢子 , 子囊孢子 , 担孢子 。23.

12、典型的真菌生活史包括 无性繁殖 和 有性生殖 两个阶段。24. 许多真菌的生活史中可以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孢子,称为 多型现象 。25. 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有 鞭毛菌亚门 , 接合菌亚门 , 子囊菌亚门 , 担子菌亚门 , 半知菌亚门 。26. 鞭毛菌亚门引起农作物病害有关的病菌有 疫霉菌 , 霜霉菌 。27. 接合菌亚门引起病害的病菌有 根霉菌 , 毛霉菌 。28. 子囊菌亚门及作物病害关系密切的有 白粉菌类 , 囊壳菌类 , 盘菌类 。29. 在子囊菌和半知菌中,除白粉菌外一般形成 病斑 ,且有 明显 的色较深的 边缘 ,病斑上产生各种颜色的 霉状物 或 小黑点 。30. 半知菌的主要特征

13、是只有 无性 阶段,没有有性阶段的真菌。31. 真菌性病害的病症有 霉状物 , 粉状物 , 黑点状物 。32. 病原细菌大多数是 杆状 ,革兰氏染色反响大多是 阴性 。33. 植物病原细菌是以 裂殖 的方式繁殖。34. 植物病原 细菌 以 裂殖 的方式繁殖,均能在人工培育基上生长,且都好氧,以 微碱性 培育基为宜,一般生长适温为 26-30 。35. 细菌性病害的病症类型主要有 坏死 , 腐烂 , 萎蔫 和 畸形 四类。病症为 脓状物 。36. 病毒的主要特征是 超微 的, 构造简洁的 细胞内寄生物 。37. 植物病毒颗粒的根本形态为 杆状或线状 , 球状 , 弹状或杆菌状 三种类型。38.

14、植物病毒及其他生物的根本区分有两点:一是 没有细胞构造 ,二是 颗粒内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39. 病毒的繁殖方式是 增殖 。40. 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有 汁液摩擦传播 , 昆虫传播 , 土壤中线虫和低等真菌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 ; 无性繁殖材料 及 嫁接 传播等。41. 植物病毒的病症特点是 没有明显的病征 。常见的病症有花叶, 黄化, 斑驳, 皱缩, 矮化丛枝及畸形。42. 同时病毒具 有隐症现象 。视察 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 可作为鉴定病毒的依据之一。43. 线虫的传播途径主要借 寄主植物的种子 及 无性繁殖材料 等作远距离传播。田间主要通过 土壤 , 流水 , 人畜活动 和 农

15、具 等传播。植物病原线虫的寄生方式有两种 外寄生 和 内寄生 。44. 寄生性种子植物依据其对寄主养分的依靠程度可分为两类 半寄生 和 全寄生 。45. 传染性病害的诊断一般经 田间视察 , 病症鉴别 ,可以作初步诊断。46. 世界上公认的确定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必需完成的操作规程是 柯赫氏法那么 。47. 依据寄生实力的强弱,寄生物可分为 专性寄生物 和 非专性寄生 两大类。48. 人工培育基上无法培育的病原物是 病毒 , 植原体 , 霜霉菌 , 锈菌 , 线虫 。49. 细菌性中的生理小种一般称 菌系 ,病毒中的生理小种称 毒株或株系 。50. 病原物的寄生性并不等于致病性,通常 寄生性强

16、的病原物对寄主组织的 干脆破坏性 反而 小 ; 寄生性弱 的病原物对寄主组织的 干脆破坏性 反而 大 。51. 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响,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 免疫 , 抗病 , 耐病 , 感病 四种表现。52. 依据寄主植物及病原物之间有特异性的相互关系,可把植物的抗性分为 垂直抗性 和 水平抗性 两类。垂直抗性是由 主效基因 限制的,抗性 效能高 ,表现 明显 。缺点是易因病原物小种的 变更 而 丢失 抗性。53. .水平抗性是由 微效基因 限制的, 不会 因病原小种的 变更 而 丢失 抗病性。在田间表现为病害 开展缓慢 , 不会流行成灾 。54. 植物的抗病机制有 避病 , 抗侵入

17、 , 抗扩展 。55.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般可分为 接触期 , 侵入期 , 潜育期 , 发病期 四个时期。56. 病原物侵入的途径主要有三种类型: 干脆侵入 , 自然孔口侵入 , 伤口侵入 。57. 真菌侵入寄主的途径有 干脆侵入 , 自然孔口侵入 和 伤口侵入 ,大多数真菌是 干脆侵入 。58. 植物细菌只能从 自然孔口侵入 和 伤口 侵入。59. 病毒, 植原体, 类病毒只能从 微伤口 或经昆虫口器 传入寄主体内。60. 在影响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的各种环境条件中,以 温度 和 湿度 尤为重要。61. 影响侵入的环境因素: 湿度 对侵入影响最大,真菌孢子的萌发, 细菌的繁

18、殖须在有水的状况下才能进展,所以湿度是病原物 侵入的必要条件 ;温度影响病菌 孢子萌发 和 侵入的速度 。62. 潜育期 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吸取养分和不断扩展扩散的时期,也是寄主及病原物 相互斗争 的时期。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温度 。63. 病原物从寄主植物获得养分的方式可分为 活体养分寄生型 和 死体养分寄生型 。64. .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形式是 局部侵染 和 系统侵染 。65. 适温高湿 的环境条件有 利于 繁殖体产生 ,有利于 病害流行 。66. 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 , 病害的初侵染和再侵染 , 病原物的传播方式 。67. 病原物的越冬

19、, 越夏的场所: 田间病株 , 种子, 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 , 土壤 , 病株残体 , 肥料 , 传病介体。68. 病原物的传播可分为 主动传播 和 被动传播 两类状况。69. 被动传播的传播方式有 气流传播 , 雨水传播 , 昆虫及其他生物传播 , 人为传播 。70. 植物病害的流行的根本因素有三方面 大量的感病寄主植物 , 强致病性的病原物 和 适宜的环境条件 。71. 单循环病害的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 越冬越夏的初侵染菌量 。72. 多循环病害的流行程度不仅取决于 越冬越夏的初侵染菌量 ,还取决于 病原物的繁殖速度和再侵染的次数 。三选择题1. 以下现象中,不属于病害的是 B 。A.缺氮引

20、起的植物叶片发黄 B.冰雹砸损植物 C.棉花黄萎病 2. 以下现象中,属于植物病害的是 D 。A.感染病毒的郁金香呈现明丽杂色花瓣 B.感染黑粉菌的茭白茎基组织肥大C.豆科植物由于根瘤菌的侵入而出现根瘤 D.蔬菜根部由于根结线虫的侵染而出现根结3. 以下现象不属于病害的是 B 。4. 以下现象不属于植物病害的是 C 。 5. 绿色叶片全叶变为淡绿色或黄绿色称为 B ;叶片显现浓绿或浅绿相间的称为 A ;叶片匀整发黄的称为 C ;花青素形成过盛,叶片变紫或红色,称为 D 。A.花叶 B.褪色 C.黄花 D.红叶 6. 青枯病是属于植物病状中的 C 。A.变色 B. 斑点 C. 萎焉 D.畸形 7

21、. 以下属于病征的是 D 。A.变色 B.斑点 C.畸形 D.脓状物 8. 植物细菌性病害特有的病征是产生 D 。9. 引起植物发病的缘由称 A 。10. 引起植物发生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缘由是 A 。11. 绝大多数植物的病害是由 A 引起的。12. 白粉菌的吸器类型是 C ; 霜霉菌的吸器类型是 A ;锈菌的吸器类型是 B ;白锈菌的吸器类型是 D 。13. 精确的说,子座是真菌的 D 。A.养分体 B.繁殖体 C.孢子 14. 真菌产生孢子的构造体是 A 。15. 酵母菌以芽生的方式产生的无性孢子称 D 。16. 以下无性孢子的类型中,属于休眠孢子的是 C 。A.分生孢子 B. 游动孢子 1

22、7. 以下孢子类型属于有性孢子的是 A 。 A.卵孢子 B.接合孢子 C.游动孢子 18. 真菌最常见的无性孢子是 C 。A.芽孢子 B. 游动孢子 19. 以下孢子中属于真菌有性孢子的是 B 。20. 真菌的二倍体孢子是 A 。21. 子囊内产生子囊孢子,一般一个子囊内形成的子囊孢子数是 D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22. 在真菌生活史中,产生孢子数量最多的是 B 。A.有性孢子 B.无性孢子 .无法比拟23. 霜霉菌, 疫霉菌属于 A ;根霉菌和毛霉菌属于 C ;锈菌, 黑粉菌属于 D ;白粉菌囊壳菌类和盘菌类属于 B 。A. 鞭毛菌亚门 B.子囊合菌亚门 C.接合菌亚门

23、 D.担子菌亚门 24. 引起水稻稻瘟病的真菌属于 D 。A. 鞭毛菌亚门 B.子囊合菌亚门25. 白粉病属于 A 。26. 霜霉病的病征是 B 。27. 植物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C ;病毒的繁殖方式是 D 。28. 以下属于细菌性病害的是 D 。 29. 细菌性病害的典型病症是 B 。30. 植物感染细菌后,其病症主要表现为坏死, 萎蔫, 畸形和 A 。31. 必需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病原物是 C 。32. 鉴定病毒的依据是 C 。 33. 以下属于病毒诊断的依据是 D 。A.小黑点 B.病部的粘液 C.有明显的病征 D.镜下视察细胞内可看到内涵体34. 以下病原物有隐症现象的是 C 。35

24、. 菟丝子属于 D 。 36. 以下说明正确的选项是 B 。 37. 目前,还不能在人工培育基上培育的病菌是 D 。 38. 寄主物对寄主种和品种的寄生选择性表现最强的是 D 。39. 寄主植物完全不发病称为 A 。40. 寄主表现略微发病,病原物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不能扩展,对寄主为害不大的是 B 。41. 寄主植物能够发病病症也明显,但由于寄主自身的补偿作用,对寄主的产量的质量影响不大的是 C 。 42. 寄主发病严峻,表现典型病症,对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的是 D 。43. 有些作物的感病阶段错开了病原物的盛发期,因而避开了病原物的侵染。这是植物抗病机制的 A 。A.避病 B.抗侵入 C.

25、抗扩展 44. 金桔的气孔分布稀,数量少,中隙小,很少生溃疡病,这是由于金桔具有 B 。A.避病 B.抗侵入 C.抗扩展 45. 过敏性坏死反响是典型的 C 。46.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中,病原物处于比拟脆弱阶段,这一阶段是防止病原物侵染的有利时期,此阶段是 A 。47. 主要依靠干脆侵入的病原物是 A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植原体48. 对病原物侵入影响最大的环境条件是 C 。 A.植物的抗病性 B.温度 C.湿度 D.温, 湿度49. 在侵入期主要影响孢子萌发和侵入速度的因素是 A 。A.温度 B.湿度 C.水分 D.光照 50. 同一病害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A 。A.

26、温度 B.湿度 C.风雨 D.光照 51. 寄主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发病的标记是 D 。A建立寄生关系 B病原物向寄主体内侵入 C病原物及寄主接触 D寄主出现病症52. 有利于繁殖体产生,有利于病害流行的环境条件是 B 。53.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D 。A.过敏性坏死反响是典型的 抗侵入反响 B. 在输导组织中扩展的病害潜育期短,发病快 C.病毒只能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植 D.侵染性病害外部有病征表现,而非侵染性病害无病征 54. 多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主要场所是 B 。55. 属于被动传播的是 D 。A.真菌菌丝的生长 B.线虫在土壤中的移动 C. 游动孢子在水中的游动 D.细菌用过雨水

27、传播 56. 真菌的主要传播方式是 C ;植物病原细菌的主要传播主要靠 B 。A.主动传播B.雨水传播C.气流传播D.昆虫传播57. 传播病毒, 类病毒和植原体等病原物的主要传播介体是 C 。58. 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可以发生屡次再侵染的病害的是 C 。A.棉花枯 B.小麦黑穗病 C. 稻瘟病 D.黄萎病 59. 以下属于单循环病害的是 A 。A. 小麦黑穗病 B.稻瘟病 C.小麦锈病 D.白粉病 四多项选择题1. 真菌性病害常见的病征多属于真菌的 AB 。2. 以下不属于病征的有 ADE 。 E.花叶和腐烂 3. 能引起传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是 BCDE 。A.土壤中的有毒物质 B.寄生性

28、种子植物 C.真菌 D. 4. 真菌养分体常发生变态,形成各种特殊的组织构造,常见的有 ACD 。A.菌核 B.菌根 C.菌索 D.子座 5. 以下孢子中属于有性孢子的是 AC 。A.卵孢子 B孢囊孢子 C担孢子 D分生孢子6. 以下孢子中,属于休眠孢子的是 ABE 。A.卵孢子 B接合孢子 C子囊孢子 D担孢子7. 在真菌的五个亚门中,养分体为无隔菌丝的是 AB 。 D.担子菌亚门 E.半知菌亚门 8. 真菌所致病害,常在寄主部位外表长出 ACD 。A.霉状物 B.脓状物 C.粉状物 D.黑点状物 9. 病原细菌引起的病症主要有 AC 。10. 以下关于植物病毒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CDE 。

29、A.是构造简洁的细胞内寄生物 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望见病毒颗粒 D.病毒颗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E.通过微细伤口侵入 11. CD引起的病害在植物外部没有病征表现的。 12. 病毒和其他生物的根本区分是 CD 。A.细胞的大小 B.细胞的形态 C.细胞构造的有无 13. 植物病毒病的病症特点是 ABCD 。A花叶 B黄化 C班驳皱缩 D矮化14. 以下植物中不属于全寄生的是 AC 。A.桑寄生 B.菟丝子 C.槲寄生 D.列当 15. 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特点是 ABD 。田间分布较匀整 B没有病征 C有明显的发病中心 D发病及环境条件关系密切16. 植物病害诊断的一般步骤为 ABCD 。A.

30、田间视察 B.病症诊断 C.室内病原鉴定 D.别离培育和接种致病性试验17. 以下植物病原物中属于专性寄生物的是 ABDEF 。A.锈菌 D.病毒 F.植原体 18. 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响,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 ABCD 。A.免疫 B.抗病 C.耐病 D.感病 19. 植物的抗病机制是 ACD 。A.避病 B.水平抗性 C.抗侵入 D.抗扩展 20.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侵染过程包括的时期有 ABCD 。21. 茄科青枯病是由 BD 引起的。A.真菌 B.细菌 C.局部侵染 D.系统侵染 22. 大多数病原物越冬或越夏的主要场所是 BCDE 。A.活体寄生 B.肥料 23. 病原物的传

31、播方式包括 ABCD 。A气流传播 B雨水传播 C昆虫传播 D人为传播24. 以下传播方式中,属于病原物的被动传播的是 BC 。A.有鞭毛的细菌在水中游动 B.气流传播 C.流水传播 D.真菌菌丝在寄主上生长扩散 25. 昆虫是 CDE 等病原物的主要传播介体。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类病毒 26. 以下属于多循环病害的是 ACD 。 A.水稻稻瘟病 B.小麦黑穗病 C.小麦锈病 D.白粉病 E.线虫病 F.棉花枯 五推断题10分 1. 茭白受黑粉菌的侵染刺激形成白嫩肥厚的茎,这一现象一般当作病害不称为病害( )2. 常见的病征多属于真菌的菌丝体和繁殖体( )3. 真菌都是有害的,它

32、能引起植物的传染性病害。( )4. 在真菌整个生活史中,有性生殖无性繁殖出现次数较多。( )5. 多数盘菌类真菌在被害植物上产生分生孢子,以分生孢子菌核越冬。( )6. 细菌性病害的病征多为胶状菌脓。( )7. 真菌性瓜果腐烂和细菌引起的软腐病的主要区分是有无恶臭味。 8. 细菌性病害的畸形大多发生在植物的根冠, 茎基部及枝条上。 9. 切片镜检,视察有无喷雾现象,是细菌性病害区分其他病害的最便利易行而又牢靠的方法。 10. 专性寄生物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内获得养分才能生存,当寄主细胞或组织死亡后,寄生物也死亡。 11. 非专性寄生生物专性寄生生物必需在活的寄主细胞中获得养分。( )12. 寄生

33、性强的病原物对寄主组织的干脆破坏性大小,寄生性弱的病原物对寄主组织的干脆破坏性小大。( )13. 植物的的抗病性具有相对稳定性,且不行以发生变异但也可以发生变异。( )14. 垂直抗性是由主效基因限制的,抗性效能高,表现明显,担抗性许久易因病原物小种的变更而丢失抗性。( )15. 病原物侵入后导致寄主植物细胞壁木质化, 木栓化等亚细胞或细胞形态构造的变更和产生植保素,都是寄主植物抗拒病原物侵入扩展的重要表现。( )16. 湿度温度是主要影响病菌孢子萌发和侵入的速度。( )17. 潜育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吸取养分和不断扩展扩散的时期,也是寄主及病原物相互斗争的时期。 18. 许多病原真菌和细菌引

34、起的斑点,为局部浸染,这类病害的潜育期长短。( )19. 系统侵染的病害一般潜育期较短长。( )20. 在维管组织, 输导组织中扩展的病害潜育期较短长,发病较快慢。( )21. 多循环病害的特点是寄主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田间病害数量增长很快。 22. 同一病害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湿度温度。( )23. 适度高温适温高湿有利于病菌产生繁殖体,有利于病害流行。( )24. 一般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就是下一生长季节中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来源。( )六作图题10分1, 真菌无性孢子类型A, 芽胞子 B, 厚壁孢子 C, 粉孢子D, 游动孢子囊及游动孢子 E, 孢子囊及孢

35、囊孢子 F, 分生孢子2, 真菌有性孢子类型A, 卵孢子 B, 接合孢子 C, 子囊孢子 D, 担孢子七, 简答题1. 什么植物病害?推断植物是否发生病害有哪两个是标准?植物病害: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假如遇到不良环境条件,或者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干扰和破坏,在生理和组织构造上发生一系列的反常变更,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推断病害的的两个衡量标准:1病害必需有病理程序;2病害必需造成损失。2. 简述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植物病害的类型有变色, 斑点, 腐烂, 萎蔫和畸形。3. 植物病害的病征主要有哪些类型?1霉状物;2粉状物;3颗粒状物;4线状物;5脓状物。4. 简述病害的

36、病原及类型引起植物发病的主要缘由称为病原。按其不同性质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干脆取决于植物及环境的关系。侵染性病害的发生除了寄主植物及病原物的相互作用外,还应当包括环境条件的影响。5. 简述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的区分和联系1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是不能传染的,所以称为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干脆取决于植物及环境的关系。2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物引起的病害能相互传染,有侵染过程,所以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的发生除了寄主植物及病原物的相互作用外,还应当包括环境条件的影响。3非传染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虽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病害,但它们之间关系密切又相互影

37、响。非传染性病害可以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良,降低对病原物的抗拒力,简洁诱发或加重传染性病害。有些侵染性病害发生后往往又促使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6. 真菌产生的无性孢子有哪些类型?产生的有性孢子有哪些?真菌的无性孢子:1芽孢子;2厚壁孢子;3粉孢子;4游动孢子;5孢囊孢子;6分生孢子。真菌的有性孢子:1卵孢子;2结合孢子;3子囊孢子;4担孢子。7. 真菌典型生活史的概念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场,经过萌发, 生长和发育,最终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典型的真菌生活史包括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8. 简述植物真菌五个亚门所致病害的病症特点简述植物真菌性病害的病症特点真菌所致的病害,常在寄主

38、发病部位的外表长出霉状物, 粉状物和黑点状物。1鞭毛菌亚门经常引致根本和基部腐烂,在湿度大时,常在病部长出棉毛状物。比拟高等的多为害植物的地上部,引致叶斑或花穗变形,在病部产生霜霉状物。2接合菌亚门主要引起瓜果贮藏的腐烂。3子囊菌和半知菌除少数白粉菌外,一般形成病斑,且有明显的色较深的边缘,病斑上产生各种颜色的霉状物或小黑点。4担子菌亚门中的黑粉菌和锈菌形成黑色或锈色的粉状物。9. 简述植物真菌性病害的病症特点真菌所致的病害,常在寄主发病部位的外表长出霉状物, 粉状物和黑点状物等真菌性病害的重要标记。10. 简述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病症特点细菌性病害的病症类型主要有坏死, 腐烂, 萎蔫和畸形等四类

39、,病征为脓状物。11. 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植物病毒的传播途径许多,可经过汁液摩擦传播, 昆虫传播, 土壤中线虫和低等真菌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无性繁殖材料及嫁接传播等。12. 简述植物病毒病的病症特点植物病毒病没有明显的病征。常见的病症有花叶, 黄化, 斑驳, 皱缩, 矮化丛枝及畸形等。另外,病毒侵入寄主后,经常在寄主的细胞内产生各种形态的内涵体,视察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可作为鉴定病毒病的依据之一。有些病毒病的病症会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变更,有的甚至会短暂消逝,即“隐症现象。13. 简述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特点。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具有以下特点:大面积同时发生,田间分布比拟匀整,但受地形阻隔的

40、田块间不被传染;没有病征;田间没有明显的发病中心,没有从点到面的扩散过程,没有传染性;病害发生及环境条件, 栽培管理措施关系密切,实行适当措施,可使病状复原正常。14. 简述侵染性病害的诊断特点。在田间发病时,一般显分散状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病征,有些还能别离出病原物并进展培育;都有传染性,具有明显的由点到面,即有一个发病中心慢慢向四周扩散的开展过程;有的病害在田间扩展还及某些昆虫有联系。15. 什么是柯赫氏法那么简述柯赫氏法那么操作规程柯赫氏法是世界上公认的确定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必需完成的操作规程。它分四步:病原物必需在发病部位,并及病症密切相关。必需离体或在人工培育基上别离获得该病原物,并进展纯化培育。将纯化培育的病原物接种到同种植物的健株上,产生及原来一样的病症。从接种发病的植株上再别离,获得及原接种完全一样的病原物。16. 简述专性寄生物和非专性寄生物的致病作用。专性寄生物和寄生性强的病原物:从活的细胞中吸取养分,入侵寄主后,并不立即杀死细胞,其致病作用较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