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对齐侯问》教案.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4997512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晏子对齐侯问》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晏子对齐侯问》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晏子对齐侯问》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晏子对齐侯问》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晏子对齐侯问教案教学目标:1、驾驭“和而不同的思想内涵;理解“和而不同的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意义。2、体会本文说理的特点,学习本文的论辩技巧教学重点:1、理解“和而不同的思想内涵 2、体会本文说理的特点教学方法:探讨法、探究分析法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步骤:一、 “和而不同思想“和及“同在春秋时期是两个用得很普遍的词,代表两种不同的思想观点和处理人和自然、人和人的关系的方法。“和者,谐也;“同者,一也。有不同而求和谐,达和谐而存不同。 “和的原意指五味的调和,八音的谐和,进而引伸为一种哲学思想。多元并列,多样共存,是世上万事万物的自然存在状态,有些政治家把它引入政事之中,用来处理不同观点的存在及争辩

2、,以求得不同意见的相互汲取,防止不必要的错误。“同那么是无原那么的附和、赞同,“同否认不同,回避冲突,不允许不同意见、不同相识的存在及发表。其根底是私利的一样或为了求得一已之利。 孔子在论语中表达的“和而不同的思想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说:“君子讲和谐而不求一样,小人只是苟同而不讲和谐。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在道义上合群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在道义上结合。和:和谐; 同:苟同。 和谐地相处,但不随意附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及他四周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需经过自己的独立思索,从不愿人云亦云,

3、盲目附和;但小人那么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及别人一样,不讲求原那么,及别人却不能保持融洽的关系。“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和高度的才智。二、 关于左传请在前言中划出相关知识点:1、名称:春秋左氏传、春秋左传、左氏春秋2、 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3、体例: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4、文学地位:是先秦叙事性散文的代表作三、晏子简介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的大夫,他聪慧机灵、学问渊博、能言善辩 。他关切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指责国君的错误,是齐景公的主要助手。老百姓都敬重地叫他“晏子。有一本书晏子春秋,特地记录了他的故事。介绍故事:晏子使楚、晏子数罪四、 释义并翻译课文齐之以味济其不及

4、先王之济五味以相济也政平而不干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五、课文分析1、这篇课文记载了什么?中心是什么?这篇课文记载了鲁昭公二十年公元前522年齐国的相国及齐国的国君齐景公的一次对话,中心是区分“和及“同这两个概念的本质不同。 2、分析本文说理的特点练习三文章以厨师和羹、乐师操琴的双重比方反复论证主旨,说理形象生动,使人易于承受。一论述什么是“和:以“厨师和羹说明什么是“和论述君臣关系的“和引用诗经为证总结再以“乐师操琴说明什么是“和。二论述什么是“同以梁丘据为例说明什么是“同“同就像“以水济水、“琴瑟专一反面论证得出结论。六、 探讨1、为什么说“和及“同是两种不同的政治状态?练习二2、谈谈“和而不同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