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二首教案.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4990418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永词二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柳永词二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柳永词二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永词二首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柳永词二首教学过程一梁艳玲教学目的:1.理解词的相关常识,理解作者经验,作家作品。2.解决字音诵读字形识记问题,粗略疏通文意。3.从抒情方式中干脆抒情的角度初步理解作者两首诗所抒发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解决诗词鉴赏中知人诵读的根底问题。 2. 弄清抒情方式中的直抒胸臆。教学过程: 一、导入: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芒夺目的一颗巨钻。她以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丰 二、词的有关学问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颂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

2、是词的内容的集中表达,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三、柳永的生平简介:(投影) 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屡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

3、妓们相处亲密,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很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很多歌妓因擅长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进步。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开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创始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根底,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场面。补充柳永词鹤冲天(结合现实生活讲解柳永的影响力)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得知,柳永是最早的歌坛偶像,其在当时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于今日的“超女”。他的“粉丝”,也是历史上最狂热最忠诚也最具规

4、模的“粉丝”。 论数量,当时民谣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就说明柳永的“粉丝”到处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多得不计其数。 论狂热,柳永的“粉丝”也丝毫不输于“超女”的“粉丝”。由于他写得一手绝妙好词,随意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她就会身价倍增。于是,歌妓们对他爱得发狂。柳永又称柳七,能和柳七亲近唱和,哪怕是倒贴银子。 论铁杆,柳永的“粉丝”更是忠心不二,无人可匹。柳永死时家无余财,是他的那帮歌妓“粉丝”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祀,每年清明,相识不相识的“粉丝”们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以致于相沿成习,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 论影响,柳永的“粉丝”也是不得了的。连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

5、丝”,虽然他羞于成认,还对柳永有几分嫉妒。 论“副作用”,柳永的“粉丝”也闹出了震天动地的大动作。追捧偶像,总难免有肯定副作用。传闻,柳永的名词望海潮使得金主完颜亮大举进攻南宋,让他差点儿成为汉奸。基于柳永词的艺术魅力和他对当时社会效应,我们今日来学习他的望海潮、雨霖铃这两首词。 四、望海潮1、 自读,正音,诵读2、 相关背景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探望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探望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颂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

6、面。3、 .本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二、具体分析 朗读练习(1)老师范读后作朗读要求。 感情饱满,适度夸大,铿锵有力。 上阙写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丽。词句短小。“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调浓烈的而有气概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翻天覆地、不行阻挡之势。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美丽,词曲变长,节奏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2)学生朗读体会。)(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美丽,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

7、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展铺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绽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绽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绽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状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旺盛;二是穿着状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

8、象。(二)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写了山河水量个方面。“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样,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芳香,也是很能表达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终归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西湖不管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玩耍。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欢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时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祝福。三、亮点探究1、.本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

10、 提示: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等方面。2、品尝语言,鉴赏形象。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霜雪”比方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移山倒海的气概,用“推”则显得比拟平板,力度与气概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提示: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到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3)、“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堪称千

11、古丽句,加以赏析。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芳香,许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漂亮传闻。传闻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经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样,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孤独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这漂亮的传闻给秀丽的西湖增加了神奇空灵的色调。3、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1)说明何为“点染手法”。 雨霖铃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两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两句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其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点

12、”即抽象评点,“染”即具体描写,二者严密相连,表现显明的情志。(2)望海潮运用了点染手法,请加以说明。从全篇看,开头三句是点;接着从几个方面分别具体描绘,是染。具体看对西湖的描写。“形胜”、“繁华”四字点出了杭州的繁华喧闹,雄伟气派。接着,“烟柳”等句作染,通过具体的描绘直观且显明地呈现大都市的风采。雕栏画栋,房屋密集,人口众多,社会太平,百姓富足,此乃“繁华”也。“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展,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4、总结:(主旨)这首词着力描写钱塘(杭州)的繁华,呈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

13、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雨霖铃一、相关背景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开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顺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表达这种风格的杰作。雨霖铃这首词是作者分开汴京,与情人话别之作。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出色代表。词中,作者将他分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二、赏析这首词是写作者分开京城时,与情人在长亭话别的情景。笔调恣意

14、渲染,声情哀怨缠绵,可以从中看到柳永慢词的艺术特色。词中首先交代了离别的季节、时间和地点。“寒蝉凄切”,点明季节;“对长亭晚”,点明时间和地点;“骤雨初歇”,点明气候。这是秋天骤雨刚停的黄昏,是舟楫齐备、急待动身的时刻。对这些景物的描写都是为抒发离情别绪效劳的。词人奇妙地把自己悲伤的感情融入对景物的描摹中,以“寒蝉”“长亭”“骤雨”这一系列形象衬托出一种凄冷沉郁的气氛。正值离人依依难舍时,船夫偏又督促起航了,他们只有泪眼相向,“无语凝噎”,万千话语只能堵在心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作者用一个“念”字引出了对别后情境的设想:行人消逝在烟雾充溢的江面上,黄昏时分,浓重的雾气使人透

15、不过气来,极目南望,令人不胜伤感。上片,词人以缠绵凄恻的感情、冷寂幽清的风光、铺叙白描的手法,把离别的情、景、事织成了一片幽清的词境。下片,词人从实写眼前之景转到料想别后之情,虚实相济,利用时间的跨越,多方位地表达了自己的惜别之意。“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词人先宕开一笔,说离人伤别,自古如此,是多情使然;突然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这样就拓宽了词的境界,下面再设想别后生活就显得顺理成章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今宵酒醒,伊人不见,风清月冷,情何以堪?“杨柳岸”“晓风”“残月”本是无情物,但是在满心愁绪的词人眼中,却都成了“情语”。而

16、“经年”的“千种风情”便从今失去了意义,因为知音已远,良辰不再。这首词情事纷陈,铺叙委婉,语言清畅,音节幽咽,充分表现了慢词的优点和柳词的艺术特色。三、亮点探究1、精读雨霖铃。老师范背,学生划出节拍,按老师范背的提示标出韵脚,然后诵读。韵脚:切、歇、发、噎、阔、别、节、月、设、说。2、思索、探讨:(1)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2)怎样表达“虚实相济”的特点?【明确】(1)上片写恋人离别,下片写别后心情。(2)起头“寒蝉”三句交代离别的季节(寒蝉)、时间(晚)、地点(长亭)、气候(骤雨初歇),这三句不只是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是情景,融凄苦之情人景,暗寓离别之意。“都门”二句是情事,一边是留恋

17、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将人物置于冲突这样集中的情境之中。进出“执手”一句,语言极为通俗,感情也极真挚,伤极痛绝之情态毕现。至此,写的是实景实事实情,“念去去”二句是他的内心独白,“念去去”三句读时要一字一顿,声断气不断,这二句是别后想象之景,茫茫辽远的空间充溢了浓密深厚的烟霭,在半虚半实间突出了离愁的深切。下片是虚写。下片开头“多情”一句承接奇妙,是对上片的归结,写人间离别伤感是普遍现象,“更那堪”又转入现实,“冷落清秋节”既照应首三句,又以景寓情,更深地开拓了诗境。“今宵”一句是名句,词人想象今宵酒醒之后的所见之景,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凄清的画面使离人更感孤寂,言

18、外之意无穷,以别后想象之景写离愁。“此去”四句是干脆抒情,问句作结,言外之意是与离人分别以后,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兴致了。下片虚写着重描绘的是词人孤寂孤独的心情,读罢回首上片,我们方能从景物中体验情思,从实境中探寻虚境。意境由实境与虚镜组合而成,实境就是具体物象以及由物象构成的艺术整体的境界,虚境就是实境中所包含的一种象征境界。词中的事、景、态都是实境,词人的情思就是虚境。我们要透过实境看虚境。3、【提问】雨霖铃词自上片“念去去”一句之后是写对别后情形的设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述自己今后的生活情境和内心情感的?【明确】一个“念”字引出了很多的思绪:“去去”是说他将越行越远,直到楚天终点;他感

19、到实在难以忍受这清秋季节的远别;他更怕夜里酒醒后,看到在残月冷辉中,杨柳依依,晨风吹拂的景致,心里倍感凄凉。他愁的是这一去将连年不归;想到今后将特别孤独、孤独,漂亮风景无心欣赏,相思之情无处述说,他就更加愁闷、哀痛了!4、【提问】这首词的上、下片是怎样奇妙过渡的?【明确】长调的过渡最不简单,既不能“全脱”,又不能,“明黏”。这首词上片的歇拍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的是半虚半实的写法,由此过渡到下片的虚写,真是既不“全脱”又不“明黏”。下片的开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词家称这类句子为“换头”,意思是跟上片的起拍句字数不一样),也承接得奇妙:先宕开一笔,说离别使人

20、难过,自古而然,是由于多情的原因,好像有些自慰的意思;突然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更深地开拓了诗的境界,下面再说别后生活的设想就显得顺理成章了。5、【提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为什么特殊动人?【明确】这首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跟“寒蝉凄切”一样,也是融情入景的写法,为什么特殊动人呢?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广幅显明的画面。关于杨柳和残月,温庭筠在一首送别词里曾写过:“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菩萨蛮)关于风,曹植也曾写过:“愿为西南风,长逝人君怀。”(七哀)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

21、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寂,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如今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李清照念奴娇云:“扶头酒醒,别是闲味道。”“闲味道”其实正是愁味道。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他离快乐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旧显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接着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布置作业1反复背诵两首词,体悟词中意境。2完成课后练习。柳永词二首教学过程二赏析诗歌中的景与情一、 情景导入:1、歌曲播放菊花台 菊花残 满地

22、伤 你的笑容已泛黄 花落人断肠 我心事静静躺 北风乱 夜未央 你的影子 剪不断 徒留我孤寂在湖面 成双2、诗歌展示:长亭送别 王实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古人眼中的景与情: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胡应麟诗薮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范希文对床夜话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人间词话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谢榛 二、教学目的1.领悟柳词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2. 引导学生品尝诗歌中的情与景,进步审美情趣。三、 两首词比照阅读鉴赏1、望海潮一词通过哪些景物描写绘出了都市繁华漂亮的景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2、雨霖铃本词哪些句子写景?分析词中景

23、物有何特点?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试着对本词写景局部进展情景扩写四、拓展训练:歌曲烟花易冷感受情景交融的美丽意境繁华声 遁入空门 折煞了世人 梦偏冷 辗转一生 情债又几本 如你默认 生死枯等 枯等一圈 又一圈的年轮 浮图塔 断了几层 断了谁的魂 痛直奔 一盏残灯 倾塌的山门 容我再等 历史转身 等酒香醇 等你弹一曲古筝 听青春 迎来笑声 羡煞很多人 那史册 温顺不愿 下笔都太狠 烟花易冷 人事易分 而你在问 我是否还仔细 千年后 累世情深 还有谁在等 而青史 岂能不真 魏书洛阳城 如你在跟 前世过门 跟着红尘 跟随我 浪迹一生 雨纷纷 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 你始终一个人 斑驳的城门 盘踞着老树根 石板上回荡的是 再等 雨纷纷 旧故里草木深 我听闻 你仍守着孤城 城郊牧笛声 落在那座野村 缘份落地生根是 我们 4、依据歌词,改写成古诗词 例1: 未见君已十秋春,战火连绵归期问。 烟花易冷情意真,不忘誓言心愿等。 故里已是草木生,孤城至今剩何人? 牧童伴笛多过问,枯等永久白发生。 例2:听,牧童笛声,闻,孤村野城。 感,烟花易冷,叹,人事易分。 等,泪不归人,待,轮回缘生。 永,盼为君筝,恒,故白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