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公务员考试吉林省情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叶*** 文档编号:34981145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吉林省情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吉林省情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吉林省情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公务员考试吉林省情复习资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得力文库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吉林省公务员考试吉林省情复习资料 吉林概况 一, 位置疆域 吉林省是中国东北地区中部的边疆近海省,地处欧亚大陆东部,位置在东经1213813119,北纬40524618区间,东西最长750公里,南北最宽600公里,总面积为18.74万平方公里。东及俄罗斯联邦接壤,国界限长约232.7公里;东南以鸭绿江, 图们江为界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国界限长1206公里;南及辽宁省相连,北及黑龙江省毗邻;西及内蒙古自治区相接。吉林省地势东高西低,东北第一顶峰长白山白云峰屹立在东南边疆,海拔2691米,西部平原湖滨凹地海拔约120米,东西辽河集合地区,海拔106米,图们江下游敬信平原为全省最低,

2、海拔不到5米。从东南向西北渐次越过东北-西南走向的诸山群峰, 台地, 丘陵, 平原, 凹地,直达西北部的大兴安岭山前台地。大黑山以东是长白山山地的中山, 低山, 丘陵,地域广袤,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0以上,大黑山以西是平原台地, 湖泊凹地, 草甸草原, 沼泽湿地, 沙地和盐碱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不到40。 二, 人口民族 人口 据资料记载,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吉林地域繁衍, 生息。清代初期,吉林地区作为满族人发祥地,被列为禁区,清代中晚期,由于开禁和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吉林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吉林人口已开展到77.9万人。民国元年1912,吉林省人口约558万人

3、,到1949年吉林省总人口开展到1008.5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吉林省人口总量持续增长,2001年末全省总人口为2690.8万人,52年间净增1682.3万人,增长了1.68倍。其中城镇人口戏1340.00万人,比1949年的222.3万人增长了6.03倍;性别比女性设为100为104.9,比1949年的119.4下降了14.5个百分点;户均人口3.34人,比1949年的4.87人削减1.53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4人,比1949年的54人增加了90人。人口再生产 ,人口总量由1985年的2098.01万人开展到1990年的2425.47万人。,人口总量仅比2000年净增人口8.

4、5万人。吉林省少数民族 吉林省是多民族的边疆省份,有48个少数民族,2001年少数民族总人口为2463613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03%。将近半数的少数民族聚居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和伊通满族自治县。其余半数的少数民族散居于27个民族乡(镇), 2000多个村屯和全省各地。吉林省各少数民族及汉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开拓了吉林省的疆土, 创建了吉林省的历史及文化。远在四万年到七万年前,“榆树人原始遗存显示,松花江畔生活着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远古人类。二万六千年前的“安图人洞窟遗址说明这里的人已迈入中石器时代。距今五千年至六千年,吉林省境内的古人类历经漫长岁

5、月已跨近新石器时代。吉林省境内的原始人类,在长期的繁衍过程中渐渐形成几个不同的古代民族。除汉族以外,主要有三大族系:(1)肃慎族。周至西汉称肃慎, 东汉称挹娄, 南北朝称勿吉, 隋唐称H, 宋称女真, 明末皇太极改称满洲。今满族为其后裔,主要活动于中部和东部;(2)秽貊族的夫余, 高句丽。夫余居于西北部,高句丽活动在东南部地区;(3)东胡族的鸟桓, 鲜卑, 契丹, 室韦等部族。主要活动于西部,今蒙古族, 锡伯族为其后裔。全省少数民族中,人口99万至110万人的有满族和朝鲜族;12万至17万人的有回族和蒙古族;2000至4000人的有彝族和锡伯族;900人至1700人的有土家, 布依, 维吾尔,

6、 苗, 藏, 壮等6个民族;500人左右及其以下的有达斡尔, 侗, 鄂伦春, 黎, 赫哲, 哈尼, 瑶, 白, 傣, 俄罗斯, 鄂温克, 哈萨克, 仡佬, 高山, 基诺, 羌, 仫佬, 傈僳, 景颇, 畲, 土, 门巴, 拉祜, 水, 纳西, 普米, 乌孜别克, 京, 塔塔尔, 毛南, 塔吉克, 珞巴, 佤, 保安, 撒拉, 柯尔克孜等36个民族。朝, 满, 蒙, 回, 锡伯等5个少数民族的总人口为2439614人,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9.03%。其他43个少数民族人口为23999人,仅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0.97%。朝鲜族吉林省朝鲜族先民迁自朝鲜半岛,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吉林省及朝鲜

7、隔图们江和鸭绿江相望。公元17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朝鲜人越境私垦。公元19世纪中叶以后,朝鲜连年遭遇严峻灾难,民不聊生,同时清政府废除封疆禁令,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大批朝鲜贫民迁入吉林省谋生。公元20世纪初,日本侵占朝鲜后施行强制开拓移民,三十年头后朝鲜开拓民便大量移入延边, 通化, 吉林等地区。吉林省是中国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地区,全国62.6%的朝鲜族生活在吉林省。朝鲜族为吉林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吉林省有朝鲜族1 110 402人,占全省人口的4.89%。他们主要聚居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和吉林, 永吉, 磐石, 舒兰, 梅河口, 蛟河,

8、柳河, 辉南, 集安, 通化, 九台长春等市县。2000年,吉林省朝鲜族人口有1145688人,分布在吉林省各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吉林省先后建立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在其他地区还有7个朝鲜族乡镇和同满族共建的5个民族乡。朝鲜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其语系尚未定论;爱穿素白服,素有“白衣民族之称;其聚居区以“歌舞之乡, “足球之乡著称于世。有元日, 寒食, 端午, 秋夕, 老人节等民俗节日;庆典活动有“93自治州成立纪念日等。满族吉林省自古便为满族先世繁衍生息之地。满族的历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前,吉林境内的东夷族就参及了尧舜禹的部族大联盟。春秋战国以后吉林及中原人的经济文化

9、交往更加亲密。秦汉时期,公元前108年玄菟郡西迁今集安,下设高句丽, 上殷台(今吉林市旁边), 西盖马县(鸭绿江东)。在玄菟北以今农安为中心建立的夫余国,占据吉林省的中, 西部地区,公元49年归属东汉。公元前一世纪初,夫余的一支别离东下在长白山南麓建立卒本夫余,后称高句丽。此后其都城从纥升骨城(桓仁旁边的五女山城)迁至国内城,即今集安。在吉林地区东部的肃慎故地为挹娄部族,东南部为沃沮部族。魏晋南北朝时期,跖跋鲜卑建立北魏政权,一局部鲜卑族仍活动在吉林西部和中部。东晋末年,高句丽广开土王时,乘鲜卑征战于中原之隙,占据辽河以东, 第二松花江以南大部地区。南北朝以后居于长白山林中之肃慎部族勿吉渐渐强

10、大,西逐夫余,势力到达西部。隋朝勿吉四征高句丽,唐代于公元668年灭高句丽。唐朝中期,移居于辽西的勿吉后代,重返故地,于公元698年在今敦化东南的敖东城建震国,公元713年改渤海国,统辖南至朝鲜德源, 北到松花江北, 东临日本海, 西抵内蒙边疆的宽阔地域。建国200余年创建了绚丽的经济文化,被誉为“海东盛国。唐衰微后,盘踞西辽河上游的契丹族崛起,建契丹王国,公元925年灭渤海国,统一东北改称辽。吉林境内今农安, 怀德秦家屯, 四平一面山, 扶余伯都讷, 前郭塔虎城, 洮安东城四家子, 临江等古城均为辽统辖。公元10世纪末,后裔女真完颜部统一了西起松花江, 东迄乌苏里江, 南至吉林东部的女真各部

11、。公元1114年,完颜阿骨打率女真各部精兵在今扶余县徐家店乡石碑崴子的涞流水(今拉林河)畔起义,翌年建金国,并于公元1125年灭辽。吉林各地均为金统治。在元代,公元13世纪初居于斡难河(今额尔古纳河)流域的蒙古族日渐强盛。可汗铁木真率蒙古骑兵南征,公元1233年灭金及东夏,统一东北,改国号为元,公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公元1387年明朝大举出征东北,在大兴安岭南麓, 洮儿河, 伊通河, 饮马河等地大败元军,统一东北。随女真南迁,吉林省大部地区为女真各部占据。西部为叶赫部,西南部为辉发部,北部为乌拉部,东南部为瓦尔喀部,东及东北部为窝集部, 虎儿哈部, 瓦尔喀部,南部为长白山三部。建州女真

12、由依兰迁徙到辽宁东北部和吉林东南部后,在努尔哈赤的统帅下快速兴起,于公元1616年建立了后金政权。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满洲族共同体,包括长白山麓的建州女真及图们江, 珲春一带的东海女真,以及明末清初自京师和其他地方接连调入吉林的原驻防八旗官兵及其眷属,系构成现今吉林省满族先人的主体,今称满族。公元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取代了明朝在东北的统治。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吉林省有满族517276人,占全省人口的2.29%。主要聚居于伊通满族自治县和吉林, 永吉, 辽源, 梅河口, 九台, 东丰, 双阳, 长春, 通化, 柳河, 磐石, 珲春, 舒兰, 梨树, 蛟河等市县。2

13、000年吉林省有满族人口993112人。吉林省是满族的发源地和主要聚居区之一,他们主要分布在中, 东部。1988年8月30日成立伊通满族自治县,并建有11个满族乡(镇)和同朝鲜族共建的5个民族乡。满族有本民族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现在,绝大多数满族通用汉语文。传统服饰民族特色显明,以帽子, 旗袍, 坎肩, 为其代表;喜食粘食, 酸菜,传统菜肴为“白肉血肠和各色“火锅。传统的礼俗, 祭俗, 婚俗, 葬俗, 居住习俗, 育儿习俗,至今还影响着广袤地区。绘画, 剪纸, 歌舞, 曲艺, 民间故事, 民族体育传承长远,至今流行。节日除传统的春节, 元宵节外,还有“颁金节。蒙古族

14、蒙古族及中国古代北方东胡, 鲜卑, 契丹, 室韦等族有亲密的渊源关系,为唐代“室韦的一支。居于今额尔古纳河流域,公元8世纪中叶后迁居鄂嫩河, 克鲁伦河, 上拉河上游肯特山游牧为生。公元13世纪初,驻牧于松花江, 嫩江两岸的郭尔罗斯等部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弟哈布图哈萨此后裔的世袭领地。明洪熙元年(1425年)哈布图哈萨尔14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喇,从呼伦贝尔沿洮儿河, 绰尔河向东转移,游牧松花江, 嫩江流域,兼并兀良哈三部之地,号称科尔沁,占郭尔罗斯, 扎赉特等部。今吉林省大安县原奈属科尔沁右翼后旗,洮安县为科尔沁右翼前旗,通榆县南部属科尔沁左翼中旗,通榆县北部属科尔沁右翼中旗。至哈布图哈萨尔16世孙乌

15、巴什时,奈属科尔沁部的郭尔罗斯分为前后两旗,长春, 农安, 德惠, 乾安等地时为郭尔罗斯前旗的牧区。这是当今吉林省蒙古族的主体。始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驻防吉林乌拉的蒙古八旗和伯都讷蒙古族佐领的后裔,也是吉林蒙古族的重要来源。同时,在清末民国初年,随着放垦蒙荒,内蒙, 辽宁等地的很多蒙古族人移居吉林省境内。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吉林省有蒙古族93038人,占全省人口的0.41%。吉林省蒙古族主要是清代郭尔罗斯部和科尔沁部的原居民,主要生息于西部草原和松嫩平原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和通榆, 镇赉, 洮安, 白城, 双辽等市县,其它地方亦有零星分布。2000年,吉林省有蒙古族

16、人口172026人。1956年9月1日建立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并相继成立10个民族乡。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其服饰, 饮食, 住行, 建筑, 婚俗, 丧葬, 禁忌和礼节等具有显明的民族特色。每逢自治县, 民族乡成立纪念日和蒙古族的传统节日,都举办传统的那达慕消遣大会,开展赛马, 射箭, 叼羊, 摔跤等民族体育活动和歌舞表演。回族吉林省回族的先民最早源于清康熙初年平定“三藩之乱的降服者, 发遣者。他们被发遣到吉林省充当官庄壮丁,船厂匠役,水师营水手,驿站边台站丁, 台丁等。及此同时,关内逃荒的回民也冒禁潜入吉林,或择地而居, 流淌经商,或奔赴农村卖荒自耕, 开发

17、官荒, 当佃农。吉林, 扶余, 临江, 珲春等“边外七镇形成后,回族便渐渐由农村转居城镇从事商业活动。回族是吉林省分布较广的一个少数民族。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吉林省有回族1 110 673人,占全省人口的0.49%。全省54个市县区都有回族。主要居住在长春, 吉林, 吉林, 九台, 双阳, 伊通, 扶余等城镇,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2000年吉林省有回族人口125620人,主要分布在长春, 吉林, 松原, 四同等地的城乡。回族迁入吉林省有310多年历史,最早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迁入九台县“北五屯,探其祖籍,多数来自山东和直隶(今河北省),少数来自河南, 天津等地。中华人民

18、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建立了九台市胡家回族乡和长春市双阳区双营子回族乡。回族通用汉语, 汉文。回族传统风味食品中,“回宝珍饺子, “三合顺焖饼, “马忠烧饼, “牛羊肉锅贴, “老韩头烧鸡等誉满省内外。节日有开斋节, 古尔邦节, 圣纪节等。锡伯族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世代居于绰尔河(洮儿河), 嫩江, 松花江流域的古代鲜卑人是锡伯族的先民。明代以前,锡伯族生息繁衍在以伯都讷为中心的东自吉林, 西至呼伦贝尔, 北起嫩江, 南抵辽河的广袤地域。十六世纪以后,锡伯族居地为蒙古科尔沁占据,附属蒙古。明末,锡伯族各部先后归属满洲。十七世纪末,各地锡伯族被编入八旗蒙古和八旗满洲。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清政

19、府为加强防务和监控锡伯族,南迁锡伯族兵丁及其家属于盛京(今沈阳)等地。十八世纪中叶后,为充溢西北边防,又将局部锡伯族迁徙新疆。现居吉林省的锡伯族多为扶余伯都讷和吉林乌拉的世管佐领及所属丁甲和眷属。大批锡伯族南迁时,他们依旧生活于原地未动。清乾隆年间,南迁盛京及北京的局部锡伯族“包衣奴仆被遣返回伯都讷充“鳇鱼差务,定居松花江南岸的达户屯, 双屯子和第二松花江南岸的锡伯屯等地,从事捕捞“鳇鱼贡和农牧业生产,现为吉林省锡伯族之聚居地。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吉林省有锡伯族1559人,占全省人口的0.01%。55%的锡伯族聚居于扶余县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其余那么散居长春, 吉林等全省各地。

20、2000年吉林省有锡伯族人口3168人,散居在吉林省各地。在吉林省境内的锡伯族主要来源为康熙年间编设的锡伯族世管佐领和乾隆年间从北京遣回伯都讷的应鳇鱼差的内务府“包衣的后裔,现主要居住在松原市区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锡伯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现已通用汉语和汉文。有抹黑, 西迁, 航西, 填仓, 下元等民俗节日。 三, 气候水文 吉林省位于中纬度欧亚大陆的东侧,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长白山地及东南季风的方向直交,虽然距日本海很近,但大陆性气候仍很显著。因位于亚洲大陆东岸,深受西风环流和贝加尔湖低压系统的影响,形成了吉林省的气候特点:四季清晰,气温年,

21、日较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清晰,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热多雨,春季气旋活动频繁,天气多变,枯燥多大风,秋季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全省气候地域差异明显,从东南向西北由潮湿气候过度到半潮湿气候再到半干旱气候。使吉林省的气温, 降水, 湿度, 气压, 风, 霜冻甚至气象灾难都有明显的季节变更和地域差异。日照及太阳辐射吉林省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593016小时,西部多,东部少,最多在大安为3016小时,最少在集安为2259小时,59月份最大,为25002800小时。全省日照百分率西部平原区最大,约占全省的65%,东部山地最少,不超过57%。吉林省的太阳辐射总值在4462兆5520兆焦耳米2之间,西部大,

22、由西向东递减。光能资源的分布,西部平原区为2800小时,中部为26002800小时,东部吉林, 延边, 通化为24002600小时。一年中59月占全年日照的40%。太阳年总辐射量最低值在珲春,最高值在双辽。白城, 四平西部约为5200兆焦耳/米2,长春, 四平以东为4800兆5000兆焦耳/米2,中低山区为4600兆4800兆焦耳/米2,通化地区为4600兆焦耳/米2以下。各月总辐射量的分布:12月至2月,多晴朗天气,但由于夜长昼短,总辐射量小,以1月为例,全省大局部地区为210兆270兆焦耳米2。35月,多晴好少云天气,日照时间增多,以4月为例,全省各地为410兆530兆焦耳米2。68月,昼

23、长夜短,但由于雨多,故总辐射量及春季差异不大。911月,日照大于夏季,但日照时数削减,总辐射量及春季差异不大。以10月为例,全省大局部地区在330兆焦耳米2。吉林省光能利用率相对较低,日均气温在10以下时的光能利用率为0.6%,吉林, 延边, 通化, 白山等地区的光能利用率较高,为1.01.3%,而西部较低,为0.3%,一些高产田对光能的利用率可达5%。主要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分别为:玉米5.94%,水稻3.88%,大豆1.75%,高粱4.18%和谷子2.39%。可见吉林省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增产潜力很大。气温吉林全省多年平均气温大局部为26,中西部平原为46,南部为6以上,集安市为,是全省最高点。延

24、边盆地46,珲春偏高,比延吉盆地高见第14页气温分布图。安图县松江镇为,长白山天池一带为,这里是全省年平均气温最低点。吉林省气温四季变更显著。冬季1月是最冷月份,全省平均气温在-11以下,其中,图们江下游为-14以上,集安老岭南鸭绿江沿岸为-14-15,汪清, 敦化和西部平原地区为-16-18,长白山天池一带一般为-22以下。春季4月中西部平原区平均气温为68,低山丘陵为67,东部山地为6以下,图们江下游为67,老岭南鸭绿江谷地为8以上,为全省最高。夏季7月,平原平均气温在23以上,为全省最高,低山丘陵区为2223间,东部山地为20以下,珲春图们江口在20以上,长白山天池一带为8,全省最低。秋

25、季9月西部平原降至68,东部山地多为6以下,长白山天池一带低于-5为全省最低,图们江下游, 鸭绿江北岸为6以上,集安,全省最高,珲春。全省气温年较差多在3542,日较差一般为1014,夏季最小,春秋季最大。全省极端最高气温多在3438间,东部山地在34以下,长白山天池一带为,低山丘陵区为36,平原区为38以上,最高1965年的白城市为,洮南市为。年极端最低气温,西部平原长岭为,通榆,东部珲春为,延吉为,中部的长春为,局部可达-40以下,1970年桦甸最低为-45,长白山天池及东部山区可达-40以下。2001年全省气温高,是1949年以来同期气温第二次高温年,年平均为,春夏秋季气温普遍特高,全省

26、比常年春, 夏, 秋平均气温高。地温及冻土吉林省年平均地面温度为58,集安为,珲春,西部平原为67。极端最高地面温度在6065,汪清最高为。极端最低地面温度多为-40-45。地温年度变幅约为100110,全省地温随深度加深而变幅变小。秋冬季节地温随深度的加深而上升,春夏季节随深度的加深而降低。深度在地面20厘米以上时,1月份最低为-7-12,7月最高为18.825.1。地表以下80厘米的地温,1, 2月最低,8月最高。160200厘米深最低地温在3, 4月,最高地温在8, 9月,为11.516,大局部地区为终年无冻土层,冬暖夏凉,可供保温等特种建筑用的土层深度。长白山地区有零星分布的多年冻土。

27、大局部地区土壤在10月末或11月初结冻,翌年5月左右解冻,冻结深可达150200厘米,其中,白城冻土最深达170250厘米,通化在100140厘米。降水吉林省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东部长白山为700800毫米,通化南部为8001000毫米,天池一带最多,为1300毫米以上,西部平原地区为600毫米以下,洮南, 镇赉等地最少,缺乏400毫米。1年中的降雨量以1月最少,7月份最多。全省冬季降水量最小,西部平原为10毫米,东部山地为2045毫米,长白山夏季为300500毫米,天池一带。长白山天池为吉林省多雨中心,西部平原为350毫米,全省雨季在6月上旬到9月上旬,约102天。长白山雨季最长,

28、从5月上旬到9月上中旬,长达112122天,最短的是白城, 通化及伊通, 东丰, 辽源, 磐石等地,在6月上中旬到8月下旬止,为8292天。2001年吉林省降水量为,比常年降雨量少,是历史上罕见的少降水年。吉林省降雪期在1年中有58个月,约在10月下旬到翌年3月期间,降雪量各地差异较大,天池可达,中部低山丘陵区为100150毫米,中西部平原为50100毫米,西部约在50毫米以下,白城, 镇赉, 洮南等地缺乏30毫米。西部平原初雪在10月中旬,东部山地初雪在10月上旬,长白山一带9月上旬初雪,天池在最早7月20日降雪1968年。东部山区积雪11月上旬起至次年4月上旬,终雪在5月以后,积雪期达20

29、0天左右,天池多年积雪期为9月上旬至翌年6月中旬止,积雪期达284天左右。全省东部积雪深30厘米以上,深者超过50厘米以上,中部丘陵平原区积雪2030厘米,西部平原积雪深在20厘米以下,其中,洮南平均为11厘米,镇赉, 通榆平均为12厘米,是全省积雪最浅的地方。蒸发吉林省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001900毫米,西部蒸发量大,东南部小。长白山区年均蒸发量多在1300毫米以下,延边为13001400毫米,低山丘陵区为13001500毫米,中西部平原区在1500毫米以上,白城市西部达1800毫米以上,其中洮南是2083毫米,为全省最高。湿度 吉林省多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在57%74%之间,东部湿度大,西

30、部小。长白山年均相对湿度在70%以上,吉林, 抚松, 临江, 集安等地相对湿度在71%72%间,珲春在86%,为全省最大,平原区在65%以下,洮南在57%,为全省最小。一般8月, 12月湿度大,4月, 11月湿度小。气压吉林省气压比拟稳定,年均为9501000百帕,天池一带最低为734.4百帕,地势最低的珲春气压最高,为1011.2百帕。1月处于全年最高期,平均多在1000百帕以上。其中,珲春为1017.7百帕,镇赉, 大安为1007百帕,长白山区为960百帕以下,天池为724.8百帕。7月各地气压最低,平均为950百帕,期间天池气压有所上升,为740.8百帕,仍为全省最低,珲春为1002.6

31、百帕,为全省最高,中西部平原及集安, 延吉为980900百帕,其他地区都在980百帕以下。年较差平原大,山区小。风 吉林省盛行偏西风。冬季盛行西风,其中在蛟河-松江镇以东和大安-乾安以西盛行西北风,九台, 舒兰, 抚松盛行南风,临江盛行北风,其他各地多西南风和西西南风,平原西部多西北和北北西风,东部山地盛行西风, 西西北或北风,天池为西西南风。春季以北风转南风为主,天池风向不变。夏季延吉, 和龙, 临江盛行偏北风和南风,延边为东南风。秋季延边多盛行西西北风,其他地方多南风, 西西南风,天池仍不变。年均风速西部平原为35米秒,通榆大于秒,扶余, 长春, 梨树约为秒,东部山地风速小,一般为3米秒以

32、下,通化南部临江为最小风区,年平均为2米秒以下,天池一带为特大风区,年平均风速为秒。吉林省风能资源东部山区偏小,西部偏大。风能的多少确定于有效风能密度和有效风速时数。吉林省有效风能密度年平均值为60180瓦/米2,平原大于山区,近海区大于内陆。中西部平原多在120瓦/米2以上,延边近海区为160170瓦/米2,东部山地一般为80100瓦/米2左右。长白山天池一带,有效风能密度最大,为1100瓦/米2。全省有效风速时数及有效风能密度分布不同,中西部地区达4000小时以上,有效风速的累积频率达5060%,通榆多达6197小时,有效风速累积频率为71%,全年有半年多时间的风力资源可供利用。东部山区少

33、于3000小时,其中集安仅为1200小时,可供利用的风力甚少。全省风能分布不平衡,长白山苔原地带, 白城西部, 四平, 长春, 扶余等地年有效风能均大于600千瓦时/米2,其中天池, 四平中部和通榆等地在1000千瓦时/米2以上,为富风能区;其他地区在200600千瓦时/米2之间,年有效风能的距平百分率达15%左右。小于200千瓦时/米2,为贫风能区,如通化, 集安等地。各地年际变更明显。季节安排是春季最大天池, 珲春冬季最大,占全年风能的40%50%;夏季最小,约占全年1020%;秋季大于20%;冬季地区差异大,中西部缺乏20%,东部在3040%之间。风能日变更以早晨最小,随后渐渐增加到14

34、时为最大。吉林省风能资源比拟丰富,但分布空间不均,时间变更大,可通过及其他能源互补利用,以提高利用率。霜期及冰期吉林省的霜期东部山区早,西部平原晚。初霜在长白山天池一带出现在8月末至9月初,平原地区出现在9月下旬。西部平原终霜在4月下旬,中部和东部在5月上旬。全年霜期约69个月,西部平原为7个月,中部为78个月,长白山区为8个月以上,天池一带超过9个月以上。无霜期一般为100160天,延吉盆地为130天,低山丘陵区为130135天,集安无霜期可达160天,平原地区可达140160天,长白山地为100120天,天池为80天左右。吉林省结冰期较长。一般10月下旬开场结冰,终冰期在4月下旬,山区延至

35、5月中旬,最晚至6月中旬止。全省结冰期长达68个月,山区长,平原短,北部长,南部短。 四, 地势地貌 吉林省域地质环境演化历史距今已有32亿年,地质过程的差异性和阶段性都很明显,成陆的演化过程困难多变,地层发育比拟完整有序。区内在太古代已形成早期陆核,最早的壳层为龙岗群和夹皮沟群。这时在早期的陆核上已出现东西向的深大断裂,地幔熔融物质沿断裂上涌,继而形成了以超基性, 基性岩为主的古陆核。在元古代以前经验了屡次海陆变迁。从老岭群产出的植物化石说明,吉林省域在距今17亿多年以前就有早期生物存在。在古生代后,吉林古陆已成为亚洲大陆的一局部。经屡次造山运动,在吉林大地上,南北的地台和地槽已连成一体,海

36、水撤退,整体上升,构造格架根底已初步形成。 地层 吉林省域在各地质时期的地层中缺失蓟县系, 下泥盆系, 上泥盆系和中三叠系,其它地层出露齐全。中生代以前以开源-海龙-桦甸红石-安图两江-和龙-白金一线为界,北部是地槽型,地层出露齐全,南部是地台型,除缺少上奥陶系至下石炭系地层外,其他地层出露齐全。出露的地层从古至今有:太古界Ar的下太古界Ar1,龙岗群主要出露在龙岗山脉主脊和两侧以及英额岭。属古老的基底变质岩系,由片麻岩, 角闪磁铁石英岩, 紫苏麻粒岩和混合岩类组成,含铁, 镍, 金, 铜, 磷矿产。夹皮沟群分布在龙岗山和南岗山北侧,为变质火山-沉积含铁岩系,含金, 铁矿层。元古界Pt的下元古

37、界Pt1,集安群出露在集安, 通化南, 临江和安图, 长白等地的龙岗山的南北两侧,为变粒岩, 角闪岩, 大理岩等。中元古界Pt2老岭群分布在吉林省中部和南部,老岭山脉两侧,以各种大理岩, 片岩, 石英岩, 千枚岩为主,有最早的植物化石层,属海相沉积。色洛河群分布在龙岗山北部边缘,以中性火山岩和酸性火山岩为主。下, 中元古界矿产丰富,有硼, 磷, 石棉, 云母, 铁, 金, 铜, 铅, 锌及放射性元素等矿产,共有各类矿床, 矿点239个。上元古界Pt3出露在鸭绿江, 浑江, 三统河流域和安图县松江地区,多沙岩砾岩, 石英沙岩, 泥灰岩, 黑页岩等,主要矿产有:铁, 铜, 磷, 石灰岩等。古生界P

38、z比拟漫长,下古生界Pz1中寒武系地层北部主要出露在四平以西保安, 吉林市呼兰镇, 延边青龙村, 塔东等地,岩性主要由变质的中基性-酸性火山岩, 沉积碎屑岩, 大理岩组成属海相沉积;南局部布在鸭绿江, 浑江, 三统河沿岸,其岩性由海相碎屑岩, 碳酸岩组成,寒武系北部矿产有铁矿,南部有磷, 石膏和石灰岩矿产。奥陶系北部主要分布在景台, 石缝村, 叶赫, 吉林市的呼兰镇等地,岩性多由各类石英片岩, 中-酸性火山岩, 大理岩, 板岩, 变质岩组成。南局部布在三统河流域及浑江流域和鸭绿江的沿江一带,岩性由灰色薄层竹叶状灰岩, 薄层状灰岩夹绿色页岩等组成。主要矿产有石灰岩, 石膏矿。在江源县大阳岔有寒武

39、-奥陶系分界标准剖面,立有界限碑。志留系下统分布在伊通景台, 珲春五道沟,岩性以变质火山岩, 粉沙质板岩, 沙岩为主。中统出露在吉林市南的韩广富屯和张家屯旁边,岩性以沙质泥岩和粉沙岩为主。上统出露在永吉县大绥河乡小绥河-二道沟一带,主要岩性为多种粉沙岩及夹层灰岩。上古生界Pz2石炭系和二叠系最发育。在省域内只见中统泥盆系,出露在永吉县黄榆乡王家街一带,岩性下部以碳酸岩及沉积碎屑岩为主。石炭系主要出露在双阳, 伊通, 明城, 永吉, 磐石, 辉南等地。延边开山屯秀山岭仅见上统,南部发育不全。石炭系在不同组区岩性不同,主要有各类粉砂岩, 细粒石英沙岩, 细碧岩, 石英角斑岩, 大理岩, 灰岩, 页

40、岩等。主要矿产有耐火黏土, 煤等。在吉林省内二叠系分布及石炭系一样,在汪清, 龙井, 珲春等地也广为发育,在白城好田, 巨宝和猪腰山也有出露,在各层组岩性差异较大,主要有多种泥灰岩, 各类粉砂岩, 凝灰岩, 板岩, 安山岩, 流纹岩,局部有酸性火山岩。主要矿产有煤矿, 铝土矿, 耐火黏土矿。中生界Mz,三叠系出露范围小,侏罗系和白垩系最发育。三叠系T主要出露在九台市的杨树河子, 大孤家子,白山市的苇塘沟, 小河口, 红石砬子,汪清县的天桥岭, 永吉县的南楼山和蛟河市的西土山等。岩性主要为砾岩, 粉砂质泥岩, 砂岩, 页岩及局部的火山岩。主要矿产为煤。侏罗系J主要出露在延边, 浑江和白城等的各盆

41、谷地中。主要岩性为砾岩, 砂岩, 凝灰岩, 泥岩, 页岩和酸性火山岩。主要矿产有煤, 黏土, 高岭土, 珍宝岩和金矿。白垩系K地层发育,普及全省各地,松辽平原发育最完整。下统出露在浑江, 吉林, 延边, 松辽平原,上统出露在浑江, 延吉, 松辽平原小区和白城。岩性多砂岩, 砾岩, 泥岩, 酸性火山岩和煤层,白垩系发育的煤层是省内主要产煤矿区。新生界Kz中的第三系R和第四系Q在省域内都很发育,以沉积相为主,广泛而深厚,主要分布在松辽平原, 伊通-舒兰地堑南端, 抚顺-通化断裂中段, 图们江断裂和鸭绿江断裂北侧,呈北东向展布,第三系地层出露多为晚期基性岩,其他局部不明显,多被第四系地层覆盖。第三系

42、以碎屑岩沉积为主,下第三系为含煤层和油母页岩为主的碎屑岩,上第三系含硅藻土夹多层玄武岩,上部有玄武岩覆盖。第三系矿产丰富,产出有著名的珲春煤矿, 桦甸油母页岩,还有工业用硅藻土, 黏土, 玄武岩等。第四系地层在吉林省域非常发育,其覆盖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0%。但分布不均,西部平原分布普遍而深厚,丘陵, 台地分布也很广泛,东部山地分布零星,主要分布在伊通-舒兰地堑,敦化-密山地堑, 吉林, 梅河, 延吉等新生代以来的构造盆地和沿江河两岸。岩性为松散沙岩, 砾岩, 淤泥, 粘土, 泥炭, 火山灰碎屑岩等。第四系主要有建材类, 轻化工原料类的矿产。 地质构造 吉林省域跨塔里木-中朝准地台区和天山-

43、兴安地槽褶皱区两个大地构造一级单元。两单元以下分为亚, , 级构造单元,其划分系统为:在塔里木-中朝准地台区有1个亚级单元即中朝准地台,其下有1个级单元即辽东台隆,再其下的3个级单元北部为铁岭-靖宇台隆,中部为太子河-浑江陷褶断束,南部为营口-宽甸台隆包括长白县。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分2个亚级单元,即内蒙古-大兴安岭褶皱系和吉黑褶皱系。内蒙古-大兴安岭褶皱系有1个级单元内蒙优地槽褶皱带,再其下有1个级单元即乌兰浩特-哲斯复向斜。在吉黑褶皱系下分3个级单元即松辽中断陷, 吉林优地槽褶皱带和延边优地槽褶皱带,其中,在松辽中断陷下又分为4个级单元即西部断阶, 中心坳陷, 东南隆起, 西南隆起。在吉林

44、优地槽褶皱带下分为3个级单元即石岭隆起, 吉林复向斜, 敦化隆起;在延边优地槽褶皱带下有1个级单元即延边复向斜。中朝准地台区地处吉林省东南部中低山地区,各期地层发育,岩浆活动频繁。兴安地槽褶皱区地处西部大兴安岭东麓, 松辽平原和吉林省中部, 东北部丘陵和中低山地区,东西部构造差异明显。吉林省超岩石圈深大断裂只有1条,岩石圈断裂有5条,壳断裂有33条。深大断裂产出于太古界,生成于全部地质时期,一般深达50007200米。该断裂自开原起向东延长进入吉林省,经东丰小四平-海龙-桦甸-敦化柳树河子-安图-和龙-白金出境进入朝鲜境内。省内长约2600公里,宽约520公里,经过历次大地构造运动,限制并带动

45、着地表, 地层和各级构造的演化。新构造运动对吉林省地理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主要表现形式是断裂活动, 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沿断裂带岩浆活动频繁,形成期长,活动频次多。主要有嫩江断裂带,四平-长春-德惠断裂带, 依兰-伊通断裂带, 敦化-密山断裂带, 鸭绿深断裂带集安-安图松江断裂带,以及北西向的松花江中上游断裂带。新构造运动以四平-长春-德惠断裂和嫩江断裂为界,分为3个构造单元:东部是吉东断块隆起的山地区,西部是大兴安岭断块隆起山地和松辽断块沉降区。吉东断裂块隆起山地区内活动性断裂发育,其中伊通-舒兰地堑和敦化-密山地堑都是沉降带,伊通-舒兰地堑断裂的南北两端在新生代以来火山活动频繁,敦化-密山

46、地堑断裂在晚新生代以来有5期岩浆喷发活动。松辽断块沉降区以沉降活动为主,第三纪以来的沉积厚度深达500600米,沉降区的周边在晚新生代火山活动频发。新构造运动中的壳断裂比拟发育,规模较小,多成群带出现,吉东山地出露好,松辽平原隐伏,一般长达几十公里至数百公里,宽约十几公里至几十公里,对局部影响明显。 地势地貌吉林省地势呈东南向西北递降趋势,全省最高点为长白山火山锥体上的白云峰,海拔2 691米,最低点在图们江口处,海拔在5米以下。吉林省地貌主要受亚洲东部新华夏系构造二隆起带和第二沉降带限制影响,以中部大黑山为界,分作东部长白山区和西部松辽平原区两大地貌单元。东部山地及西部平原之间,分布有丘陵和台地,形成两者之间的过渡地带。山地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6,丘陵和台地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4,平原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0。 火山地貌。分布在吉林省的东部和东南部,主要分布在敦化玄武岩台地和东南火山群地区。其中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得利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8 |  经营许可证:黑B2-20190332号 |   黑公网安备:91230400333293403D

© 2020-2023 www.deliwenku.com 得利文库.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江转换宝科技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68-3380021 邮箱:hgswwxb@163.com